資源簡介 (共91張PPT)第六章 動 量第2節(jié) 動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學習目標] 1.理解動量守恒的條件,會應用動量守恒定律解決基本問題。2.掌握碰撞的特點,會分析計算一維碰撞問題。3.會用動量守恒的觀點分析爆炸、反沖及人船模型。鏈接教材·夯基固本1.動量守恒定律(1)內容:如果一個系統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______為0,則這個系統的總動量________。(2)表達式:①p=p′或m1v1+m2v2=_______________。系統相互作用前的總動量等于相互作用后的總動量。②Δp1=-Δp2,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動量的變化量等大反向。(3)守恒條件: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為__。矢量和保持不變m1v′1+m2v′2零2.碰撞(1)碰撞:碰撞是指物體間的相互作用持續(xù)時間很短,而物體間相互作用力____的現象,即碰撞是一種強烈的作用。(2)特點:在碰撞現象中,一般都滿足內力______外力,可認為相互碰撞的系統動量守恒。很大遠大于(3)分類①彈性碰撞:動量守恒、機械能守恒。②非彈性碰撞:動量守恒、機械能有損失。③完全非彈性碰撞:動量守恒、機械能損失最多。3.爆炸特點:爆炸與碰撞類似,物體間的相互作用時間很短,作用力很大,且______系統所受的外力,所以系統動量____。如爆竹爆炸等。遠大于守恒4.反沖(1)定義:當靜止物體的一部分以一定的速度離開物體向前運動時,剩余部分必將向后運動,這種現象叫反沖。(2)特點:系統內各物體間相互作用的內力遠大于系統受到的外力。實例:發(fā)射炮彈、發(fā)射火箭等。(3)規(guī)律:遵從動量守恒定律。1.易錯易混辨析(1)只要系統所受的外力的矢量和為0,系統的動量就守恒。 ( )(2)物體相互作用時動量守恒,但機械能不一定守恒。 ( )(3)若在光滑水平面上兩球相向運動,碰后均變?yōu)殪o止,則兩球碰前的動量大小一定相同。 ( )√√√(4)發(fā)射炮彈,炮身后退;園林噴灌裝置一邊噴水一邊旋轉均屬于反沖現象。 ( )(5)爆炸過程中機械能增加,反沖過程中機械能減少。 ( )√×2.(魯科版選擇性必修第一冊改編)(多選)如圖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輛平板車,人和車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一個人站在車上用大錘敲打車的左端,在連續(xù)的敲打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平板車左右往復運動B.平板車持續(xù)向右運動C.大錘、人和平板車組成的系統水平方向動量守恒D.當大錘停止運動時,人和車也停止運動√√√ACD [把大錘、人和平板車看成一個整體,用大錘連續(xù)敲打平板車的左端,因為系統水平方向受力為零,則沿該方向動量守恒,又由系統水平方向總動量為零知,當錘頭敲打下去時,大錘向右運動,平板車就向左運動,抬起錘頭時大錘向左運動,平板車向右運動,所以平板車在水平面上左右往復運動,當大錘停止運動時,人和平板車也停止運動,A、C、D正確。]3.(人教版選擇性必修第一冊改編)某機車以0.8 m/s的速度駛向停在鐵軌上的15節(jié)車廂,跟它們對接。機車跟第1節(jié)車廂相碰后,它們連在一起具有一個共同的速度,緊接著又跟第2節(jié)車廂相碰,就這樣,直至碰上最后一節(jié)車廂。設機車和車廂的質量都相等,則跟最后一節(jié)車廂相碰后車廂的速度為(鐵軌的摩擦忽略不計)( )A.0.053 m/s B.0.05 m/sC.0.057 m/s D.0.06 m/s√B [取機車和15節(jié)車廂整體為研究對象,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v0=(m+15m)v,則v=v0=×0.8 m/s=0.05 m/s,故B正確。]細研考點·突破題型考點1 動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其應用1.動量守恒條件的理解(1)理想守恒: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矢量和為零。(2)近似守恒:系統內各物體間相互作用的內力遠大于它所受到的外力。(3)某一方向守恒:如果系統在某一方向上所受外力的矢量和為零,則系統在這一方向上動量守恒。2.動量守恒定律的表達式(1)m1v1+m2v2=m1v′1+m2v′2,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組成的系統,作用前的動量和等于作用后的動量和。(2)Δp1=-Δp2,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動量的增量等大反向。(3)Δp=0,系統總動量的增量為0。3.動量守恒定律的五個特性矢量性 動量守恒定律的表達式為矢量方程,解題應選取統一的正方向相對性 各物體的速度必須是相對同一參考系的速度(一般是相對于地面)同時性 動量是一個瞬時量,表達式中的p1、p2…應是系統中各物體在相互作用前同一時刻的動量,p1′、p2′…應是系統中各物體在相互作用后同一時刻的動量系統性 研究的對象是相互作用的兩個或多個物體組成的系統普適性 動量守恒定律不僅適用于低速宏觀物體組成的系統,還適用于接近光速運動的微觀粒子組成的系統[典例1] 如圖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一小車,一輕彈簧的一端與車廂的擋板相連,另一端與滑塊相連,滑塊與車廂的水平底板間有摩擦。用力向右推動車廂使彈簧壓縮,撤去推力時滑塊在車廂底板上有相對滑動。在地面參考系(可視為慣性系)中,從撤去推力開始,小車、彈簧和滑塊組成的系統( )A.動量守恒,機械能守恒B.動量守恒,機械能不守恒C.動量不守恒,機械能守恒D.動量不守恒,機械能不守恒√B [因為滑塊與車廂水平底板間有摩擦,且撤去推力后滑塊在車廂底板上有相對滑動,即摩擦力做功,而水平地面是光滑的;對小車、彈簧和滑塊組成的系統,根據動量守恒和機械能守恒的條件可知撤去推力后該系統動量守恒,機械能不守恒,故選B。][典例2] (多選)足夠大的光滑水平面上,一根不可伸長的細繩一端連接著質量為m1=1.0 kg的物塊A,另一端連接質量為m2=1.0 kg的長木板B,繩子開始是松弛的。質量為m3=1.0 kg的物塊C放在長木板B的右端,C與長木板B間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最大靜摩擦力的大小。現在給物塊C水平向左的瞬時初速度v0=2.0 m/s,物塊C立即在長木板B上運動。已知繩子繃緊前,B、C已經達到共同速度;繩子繃緊后,A、B總是具有相同的速度;物塊C始終未從長木板B上滑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繩子繃緊前,B、C達到的共同速度大小為 1.0 m/sB.繩子剛繃緊后的瞬間,A、B的速度大小均為 1.0 m/sC.繩子剛繃緊后的瞬間,A、B的速度大小均為 0.5 m/sD.最終A、B、C三者將以大小為 m/s的共同速度一直運動下去√√√ACD [繩子繃緊前,B、C已經達到共同速度,設B、C達到的共同速度大小為v1,根據動量守恒定律可得m3v0=(m2+m3)v1,解得v1=1.0 m/s,A正確;繩子剛繃緊后的瞬間,設A、B具有相同的速度v2,A、B組成的系統滿足動量守恒,則有m2v1=(m1+m2)v2,解得v2=0.5 m/s,B錯誤,C正確;A、B、C三者最終有共同的速度,設為v3,A、B、C組成的系統滿足動量守恒,則有m3v0=(m1+m2+m3)v3,解得v3= m/s,D正確。]規(guī)律方法 應用動量守恒定律解題的思路(1)分析題意,明確研究對象,知道系統是由哪幾個物體組成的。(2)受力分析,弄清系統內力和外力,判斷是否滿足動量守恒的條件。(3)明確研究過程,確定初、末狀態(tài)的動量和表達式。(4)建立動量守恒方程并求解,必要時討論說明。考點2 碰撞模型1.碰撞現象遵循的三條原則(1)動量守恒,即p1+p2=p′1+p′2。(2)動能不增加,即Ek1+Ek2≥E′k1+E′k2 或。(3)速度要合理①若碰前兩物體同向運動,則應有v后>v前,碰后原來在前的物體速度一定增大,若碰后兩物體同向運動,則應有v′前≥v′后。②碰前兩物體相向運動,碰后兩物體的運動方向不可能都不改變。2.彈性碰撞的重要結論以質量為m1、速度為v1的小球與質量為m2、速度為v2的小球發(fā)生彈性碰撞為例,則有動量守恒:m1v1+m2v2=m1v′1+m2v′2機械能守恒:=聯立解得v′1=v′2=結論1:當m1=m2時:v′1=v2,v′2=v1,即m1、m2碰撞后交換速度。結論2:若v2=0,即簡化為“一動一靜”模型,v′1=v1,v′2=v1。3.完全非彈性碰撞的特征(1)撞后共速。(2)有動能損失,且損失最多,|ΔEk|=。角度1 碰撞的可能性[典例3] 兩球A、B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線、同一方向運動,mA=1 kg,mB=2 kg,vA=6 m/s,vB=2 m/s。當A追上B并發(fā)生碰撞后,兩球A、B速度的可能值是( )A.v′A=3 m/s,v′B=4 m/sB.v′A=5 m/s,v′B=2.5 m/sC.v′A=2 m/s,v′B=4 m/sD.v′A=-4 m/s,v′B=7 m/s√C [碰前系統總動量為:p=mAvA+mBvB=1×6 kg·m/s+2×2 kg·m/s=10 kg·m/s,碰前總動能為:Ek==×1×62 J+×2×22 J=22 J。如果v′A=3 m/s,v′B=4 m/s,則碰后總動量為:p′=1×3 kg·m/s+2×4 kg·m/s=11 kg·m/s,動量不守恒,不可能,A錯誤;若v′A=5 m/s,v′B=2.5 m/s,則碰撞后,A、B兩球同向運動,A球在B球的后面,A球的速度大于B球的速度,不可能,B錯誤;如果v′A=2 m/s,v′B=4 m/s,則碰后總動量為:p′=1×2 kg·m/s+2×4 kg·m/s=10 kg·m/s,系統動量守恒,碰后總動能為:E′k=×1×22 J+×2×42 J=18 J,系統動能減小,滿足碰撞的條件,C正確;如果v′A=-4 m/s,v′B=7 m/s,則碰后總動量為:p′=1×(-4) kg·m/s+2×7 kg·m/s=10 kg·m/s,系統動量守恒,碰后總動能為:E′k=×1×42 J+×2×72 J=57 J,系統總動能增加,不可能,D錯誤。]角度2 碰撞的相關圖像分析[典例4] (2024·山東煙臺二模)質量為m1和m2的兩個物體在光滑水平面上正碰,其位置坐標x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若令-=p,則p的取值范圍為( )A.p<1 B.p<0C.p≤-1 D.-1√C [x-t圖像的斜率表示物體的速度,碰后m1的速度為v1=-m2,碰后m2的速度為v2=,兩小球碰撞過程中滿足動量守恒定律,即m1v0=m1v1+m2v2,v0=,且,整理解得-≤-1,即p≤-1,故選C。][典例5] (一題多變)如圖所示,光滑水平軌道上放置長木板A(上表面粗糙)和滑塊C,滑塊B置于A的左端,三者質量分別為mA=2 kg、mB=1 kg、mC=2 kg。開始時C靜止,A、B一起以v0=5 m/s 的速度勻速向右運動,A與C發(fā)生碰撞(時間極短)后C向右運動,經過一段時間,A、B再次達到共同速度一起向右運動,且恰好不再與C碰撞。求A與C發(fā)生碰撞后瞬間A的速度大小。審題指導:關鍵語句 獲取信息A與C碰撞時間極短 A、C系統動量守恒A、B再次同速,恰好不與C碰撞 最后三者同速[解析] 長木板A與滑塊C處于光滑水平軌道上,兩者碰撞時間極短,碰撞過程中滑塊B與長木板A間的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計,以向右為正方向,長木板A與滑塊C組成的系統在碰撞過程中動量守恒,則mAv0=mAvA+mCvC。兩者碰撞后,長木板A與滑塊B組成的系統在兩者達到同速之前所受合外力為零,系統動量守恒,則mAvA+mBv0=(mA+mB)v。長木板A和滑塊B達到共同速度后,恰好不再與滑塊C碰撞,則最后三者速度相等,vC=v。聯立以上各式,代入數據解得vA=2 m/s。[答案] 2 m/s[變式] (1)在上例中,若A與C發(fā)生碰撞后粘在一起,則三個物體最終的速度是多大?(2)在(1)的條件下,相互作用的整個過程中,系統的機械能損失了多少?[解析] (1)整個作用過程中,A、B、C三個物體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恒,最終三者具有相同的速度,根據動量守恒,有(mA+mB)v0=(mA+mB+mC)v代入數據可得v=3 m/s。(2)三者最后的速度v=3 m/s相互作用前E1==37.5 JA、B再次達到共同速度時E2=(mA+mB+mC)v2=22.5 J機械能損失ΔE=E1-E2=15 J。[答案] (1)3 m/s (2)15 J考點3 反沖、爆炸問題及“人船模型”1.對反沖現象的三點說明(1)系統內的不同部分在強大內力作用下向相反方向運動,通常用動量守恒來處理。(2)反沖運動中,由于有其他形式的能轉變?yōu)闄C械能,所以系統的總機械能增加。(3)反沖運動中平均動量守恒。2.爆炸現象的三個規(guī)律(1)動量守恒:由于爆炸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的,爆炸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遠遠大于受到的外力,所以在爆炸過程中,系統的總動量守恒。(2)動能增加:在爆炸過程中,由于有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化學能)轉化為動能,所以爆炸后系統的總動能增加。(3)位置不變:爆炸的時間極短,因而作用過程中,物體產生的位移很小,一般可忽略不計,可以認為爆炸后仍然從爆炸前的位置以新的動量開始運動。3.“人船模型”(1)模型圖示(2)模型特點①兩者滿足動量守恒定律:mv人-Mv船=0;②兩者的位移大小滿足:m-M=0,且x人+x船=L船;③運動特點:人動則船動,人靜則船靜,人快船快,人慢船慢,人左船右;==。(3)常見類人船模型角度1 反沖問題[典例6] 某中學航天興趣小組的同學將靜置在地面上的質量為M(含水)的自制“水火箭”釋放升空,在極短的時間內,質量為m的水以相對地面為v0的速度豎直向下噴出。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空氣阻力不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火箭的推力來源于火箭外的空氣對它的反作用力B.水噴出的過程中,火箭和水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C.火箭獲得的最大速度為D.火箭上升的最大高度為√D [火箭的推力來源于向下噴出的水對它的反作用力,A錯誤;水噴出的過程中,火箭內高壓氣體做功,火箭及水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增加不守恒,B錯誤;在水噴出后的瞬間,火箭獲得的速度最大,以豎直向上為正方向,由動量守恒定律有(M-m)v-mv0=0,解得v=,C錯誤;水噴出后,火箭做豎直上拋運動,上拋到最高點的過程中,有v2=2gh,解得h=,D正確。]角度2 爆炸問題[典例7] 一質量為M的爆竹豎直運動到最高點時,爆炸成兩部分,爆炸后瞬間質量為m的部分動能為E,爆炸時間極短,可不計,不計爆炸過程中的質量損失,則該爆竹爆炸后瞬間的總動能為( )A.E B.EC.E D.E√D [設爆炸后瞬間質量為m的部分速度大小為v1,另一部分的速度大小為v2,根據動量守恒可得mv1=(M-m)v2,解得v2=v1,又E=,則該爆竹爆炸后瞬間的總動能為E總=,聯立解得E總=E,故選D。]角度3 “人船”模型[典例8] (2023·湖南卷)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勻質凹槽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凹槽內有一個半橢圓形的光滑軌道,橢圓的半長軸和半短軸分別為a和b,長軸水平,短軸豎直。質量為m的小球,初始時刻從橢圓軌道長軸的右端點由靜止開始下滑。以初始時刻橢圓中心的位置為坐標原點,在豎直平面內建立固定于地面的直角坐標系xOy,橢圓長軸位于x軸上。整個過程凹槽不翻轉,重力加速度為g。(1)小球第一次運動到軌道最低點時,求凹槽的速度大小;(2)小球開始下落到小球第一次運動到最低點的過程中,凹槽相對于初始時刻運動的距離。[解析] (1)小球從靜止到第一次運動到軌道最低點的過程,小球和凹槽組成的系統水平方向上動量守恒,有0=mv1-Mv2對小球與凹槽組成的系統,由機械能守恒定律有mgb=聯立解得v2=。(2)根據人船模型規(guī)律,在水平方向上有mx1=Mx2又由位移關系知x1+x2=a解得凹槽相對于初始時刻運動的距離x2=。[答案] (1) (2)即時檢驗·感悟高考1.(2024·江蘇卷)在水平面上有一個U形滑板A,A的上表面有一個靜止的物體B,左側用輕彈簧連接在滑板A的左側,右側用一根細繩連接在滑板A的右側,開始時彈簧處于拉伸狀態(tài),各表面均光滑,剪斷細繩后,則( )A.彈簧原長時物體動量最大B.彈簧壓縮最短時物體動能最大C.系統動量變大D.系統機械能變大√A [對整個系統分析可知合外力為0,A和B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恒,得mAvA=mBvB,設彈簧的初始彈性勢能為Ep,整個系統只有彈簧彈力做功,機械能守恒,當彈簧原長時得Ep=,聯立得Ep=,故可知彈簧原長時物體速度最大,此時動量最大,動能最大。]2.(多選)(2025·八省聯考云南卷)如圖甲所示,內表面光滑的“ ”形槽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完全相同的兩物塊a、b(可視為質點)置于槽的底部中點。t=0時,a、b分別以速度v1、v2向相反方向運動,已知b開始運動后速度v隨時間t的變化關系如圖乙所示,所有的碰撞均視為彈性碰撞且碰撞時間極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前17 s內a與b共碰撞3次B.初始時a的速度大小為1 m/sC.前17 s內b與槽的側壁碰撞3次D.槽內底部長為10 m√√BC [根據碰撞規(guī)律可知物塊b與槽壁碰后速度大小不變,方向改變,與a碰后交換速度,則根據物塊b的v-t圖像,可知前17 s內a與b共碰撞4次,發(fā)生在4~6 s之間、8 s時刻、10~12 s之間以及16 s時刻,A錯誤;前17 s內b與槽的側壁碰撞3次,分別在2 s、10 s 和12 s時刻,C正確;b與a碰前速度大小為v2=2 m/s,方向向左,碰后b的速度大小v2′=1 m/s,方向向右,因兩物塊質量相同且碰撞為彈性碰撞,則碰后兩物塊交換速度,可知碰前a的速度大小v1=v2′=1 m/s,即初始時a的速度大小為 1 m/s,B正確;槽內底部長為L=2v2Δt=2×2×2 m=8 m,D錯誤。故選BC。]3.(2022·湖南卷)1932年,查德威克用未知射線轟擊氫核,發(fā)現這種射線是由質量與質子大致相等的中性粒子(即中子)組成。如圖,中子以速度v0分別碰撞靜止的氫核和氮核,碰撞后氫核和氮核的速度分別為v1和v2。設碰撞為彈性正碰,不考慮相對論效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碰撞后氮核的動量比氫核的小B.碰撞后氮核的動能比氫核的小C.v2大于v1D.v2大于v0√B [設中子質量為m0,被碰粒子質量為m,碰后中子速度為v′0,被碰粒子速度為v,二者發(fā)生彈性正碰,由動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有m0v0==+mv2,解得v′0=v0,v=v0,因此當被碰粒子分別為氫核(m0)和氮核(14m0)時,有v1=v0,v2=v0,故C、D項錯誤;碰撞后氮核的動量為p氮=14m0·v2=m0v0,氫核的動量為p氫=m0·v1=m0v0,p氮>p氫,故A錯誤;碰撞后氮核的動能為Ek氮==,氫核的動能為Ek氫==,Ek氮4.(2024·江蘇卷)嫦娥六號在軌速度為v0,著陸器對應的組合體A與軌道器對應的組合體B分離時間為Δt,分離后B的速度為v,且與v0同向,A、B的質量分別為m、M。求:(1)分離后A的速度v1;(2)分離時A對B的推力大小。[解析] (1)組合體分離前后動量守恒,取v0的方向為正方向,有(m+M)v0 =Mv+mv1解得v1=,方向與v0相同。(2)以B為研究對象,對B列動量定理有FΔt=Mv-Mv0解得F=。[答案] (1),方向與v0相同 (2)課時數智作業(yè)(十七)題號13524687910111.如圖所示,曲面體P靜止于光滑水平面上,將物塊Q自P的上端由靜止釋放。Q與P的接觸面光滑,Q在P上運動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P對Q做功為零B.P和Q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做功之和為零C.P和Q構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動量守恒D.P和Q構成的系統機械能不守恒、動量守恒12√題號1352468791011B [根據題意可知,Q下滑,P后移,作Q與P的運動狀態(tài)示意圖如圖所示。物塊Q從光滑曲面體P上滑下,兩者組成的系統沒有重力以外的其他力做功,系統的機械能守恒,故D錯誤;物塊Q滑下,曲面體向后運動,說明物塊Q對曲面體P做正功,則曲面體P對物塊Q做負功,且P和Q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做功之和為零,故A錯誤,B正確;P和Q組成的系統所受外力不為零,動量不守恒,但在水平方向的外力為零,系統在水平方向上動量守恒,故C錯誤。]122.將質量為1.00 kg的模型火箭(不包括燃料)點火升空,50 g燃燒的燃氣以大小為600 m/s的速度從火箭噴口在很短時間內噴出。在燃氣噴出后的瞬間,火箭的動量大小為(噴出過程中重力和空氣阻力可忽略)( )A.30 kg·m/s B.5.7×102 kg·m/sC.6.0×102 kg·m/s D.6.3×102 kg·m/s題號135246879101112√A [開始總動量為零,規(guī)定氣體噴出的方向為正方向,根據動量守恒定律得0=m1v1+p,解得火箭的動量p=-m1v1=-0.05×600 kg·m/s=-30 kg·m/s,負號表示方向,大小為30 kg·m/s,故選A。]題號1352468791011123.(多選)如圖所示,某科研團隊對研發(fā)的人形機器人進行跳躍測試。小車靜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機器人靜止站立在平臺右端A點。測試時機器人以初速度v0(大小未知)水平跳出,落到小車上的B點,此過程中機器人消耗能量為E(大小未知)。已知機器人的質量為m,小車的質量為M,A點與B點高度差為h,水平距離為s,重力加速度為g,機器人可以看作質點,假設機器人消耗的能量全部轉化為動能,不考慮空氣阻力,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題號135246879101112A.v0= B.v0=C.E=· D.E=·題號135246879101112√√AC [機器人跳出的過程,機器人和小車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恒,設機器人跳出時小車的速度為v,以向右為正方向,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v0-Mv=0,由能量守恒定律得:E=+Mv2,機器人落在小車的B點前做平拋運動,小車做勻速直線運動,對機器人由運動學公式得:h=gt2,vt+v0t=s,聯立解得:v0=,v=,E=·,故A、C正確,B、D錯誤。故選AC。]題號1352468791011124.(多選)如圖所示,三輛完全相同的平板小車a、b、c成一直線排列,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c車上有一小孩跳到b車上,接著又立即從b車跳到a車上。小孩跳離c車和b車時對地的水平速度相同。他跳到a車上時相對a車保持靜止,此后( )A.a、b兩車運動速率相等B.a、c兩車運動速率相等C.三輛車的速率關系vc>va>vbD.a、c兩車運動方向相反題號135246879101112√√CD [設向右為正方向,設人跳離b、c車時對地水平速度為v,在水平方向由動量守恒定律有0=-m車+m人v,m人v=m車vb+m人v,m人v=(m車+m人)·va,所以vc=,vb=0,va=,即vc>va>vb,并且c車與a車方向相反,故A、B錯誤,C、D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5.(人教版選擇性必修第一冊改編)A球的質量是m,B球的質量是2m,它們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相同的動量運動。B在前,A在后,發(fā)生正碰后,A球仍朝原方向運動,但其速率是原來的一半,則碰后兩球的速率比vA′∶vB′為( )A.1∶2 B.1∶3C.2∶1 D.2∶3題號135246879101112√D [設碰前A球的速率為v,根據題意pA=pB,即mv=2mvB,得碰前vB=,碰后vA′=,由動量守恒定律有mv+2m×=m×+2mvB′,解得vB′=,所以vA′∶vB′=∶=2∶3,D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6.(2025·廣東廣州高三階段檢測)如圖所示,冰壺A以 1.5 m/s 的速度與靜止在冰面上的冰壺B正碰,碰后瞬間B的速度大小為 1.2 m/s,方向與A碰前速度方向相同,碰撞時間極短。若已知兩冰壺的質量均為20 kg,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碰后瞬間A的速度大小為0.4 m/sB.碰撞過程中,B對A做功為21.6 JC.碰撞過程中,A對B的沖量大小為24 N·sD.A、B碰撞過程是彈性碰撞題號135246879101112√C [由于碰撞時間極短,內力遠遠大于外力,可知A、B相碰時,A和B組成的系統動量近似守恒。根據動量守恒定律,以v0方向為正方向,有mv0=mvA+mvB,解得vA=0.3 m/s,故A錯誤;根據動能定理,碰撞過程中,B對A做功為W=解得W=-21.6 J,故B錯誤;碰撞過程中,根據動量定理,A對B的沖量大小I=mvB,解得I=24 N·s,故C正確;碰撞之前總能量為Ek==22.5 J,碰撞后A、B系統總動能為E′k==15.3 J,由此可知Ek>E′k,故A、B碰撞過程是非彈性碰撞,故D錯誤。]題號1352468791011127.(多選)(2024·山東統考期末)在一次冰壺比賽中,質量為19.6 kg的紅壺靜止在水平冰面上,運動員用等質量的黃壺撞擊紅壺,兩壺在t=1 s時發(fā)生正碰,碰撞前后兩冰壺的v-t圖像如圖所示,已知兩冰壺與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相同。關于兩冰壺的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題號135246879101112A.圖像①是黃壺碰后的運動圖像B.碰撞前后黃壺動量變化量的大小為27.44 kg·m/sC.碰后紅壺經7 s停下D.兩冰壺靜止時距離為4.5 m題號135246879101112√√√BCD [兩壺發(fā)生正碰后,黃壺的速度應小于紅壺,圖像①是紅壺碰后的運動圖像,A錯誤;冰壺運動的加速度大小a= m/s2=0.2 m/s2,則碰撞后黃壺的速度v1=0.2×2 m/s=0.4 m/s,碰撞前后黃壺動量變化量的大小為Δp1=m(v-v1)=19.6×(1.8-0.4) kg·m/s=27.44 kg·m/s,B正確;根據動量守恒定律得mv=mv1+mv2,解得碰撞后紅壺的速度大小為v2=1.4 m/s,紅壺從開始運動到停止所用的時間t2==7 s,C正確;兩冰壺靜止時距離Δx=t2-t1=4.5 m,D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8.(多選)水平冰面上有一固定的豎直擋板。一滑冰運動員面對擋板靜止在冰面上,他把一質量為4.0 kg的靜止物塊以大小為5.0 m/s的速度沿與擋板垂直的方向推向擋板,運動員獲得退行速度;物塊與擋板彈性碰撞,速度反向,追上運動員時,運動員又把物塊推向擋板,使其再一次以大小為5.0 m/s的速度與擋板彈性碰撞。總共經過8次這樣推物塊后,運動員退行速度的大小大于5.0 m/s,反彈的物塊不能再追上運動員。不計冰面的摩擦力,該運動員的質量可能為( )A.48 kg B.53 kgC.58 kg D.63 kg題號135246879101112√√BC [設運動員和物塊的質量分別為m、m0,規(guī)定運動員運動的方向為正方向,運動員開始時靜止,第1次將物塊推出后,設運動員和物塊的速度大小分別為v1、v0,則根據動量守恒定律有:0=mv1-m0v0,解得v1=v0;物塊與擋板彈性碰撞后,運動方向與運動員同向,當運動員第2次推出物塊時,有:mv1+m0v0=mv2-m0v0,解得v2=v0;第3次推出物塊時,有:mv2+m0v0=mv3-m0v0,題號135246879101112解得v3=v0;以此類推,第8次推出物塊后,運動員的速度v8=v0。根據題意可知,v8=v0>v0,解得m<15m0=60 kg;第7次推出物塊后,運動員的速度v7=v013m0=52 kg。綜上所述,該運動員的質量應滿足52 kg題號1352468791011129.一彈丸在飛行到距離地面5 m高時僅有水平速度v=2 m/s,爆炸成為甲、乙兩塊水平飛出,甲、乙的質量比為3∶1。不計質量損失,重力加速度g取 10 m/s2,則下列圖中兩塊彈片飛行的軌跡可能正確的是( )題號135246879101112A BC D√B [以向右為正方向,由h=gt2可知,爆炸后甲、乙兩塊做平拋運動的時間t=1 s,爆炸過程中,爆炸力對沿原方向運動的一塊彈片的沖量沿運動方向,故這一塊彈片的速度必然增大,即v>2 m/s,因此水平位移大于2 m,C、D項錯誤;甲、乙兩塊在爆炸前后,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故水平方向動量守恒,即甲、乙兩塊的動量改變量大小相等,兩塊質量比為 3∶1,所以速度變化量大小之比為1∶3,在平拋運動水平方向上有x=v0t,所以題圖A中,v乙=-0.5 m/s,v甲=2.5 m/s,|Δv乙|=2.5 m/s,Δv甲=0.5 m/s,A項錯誤;題圖B中,v乙=0.5 m/s,v甲=2.5 m/s,|Δv乙|=1.5 m/s,Δv甲=0.5 m/s,B項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10.(多選)(2024·河北省部分高中高三二模)2024年2月5日,在斯諾克德國大師賽決賽中,特魯姆普以10比5的戰(zhàn)績戰(zhàn)勝斯佳輝獲得冠軍。如圖所示,特魯姆普某次用白球擊打靜止的藍球,兩球碰后沿同一直線運動。藍球經t=0.6 s的時間向前運動x1=0.36 m,剛好(速度為0)落入袋中,而白球沿同一方向運動x2=0.16 m 后停止運動。已知兩球的質量相等,碰后以相同的加速度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假設兩球碰撞的時間極短且發(fā)生正碰(內力遠大于外力),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題號135246879101112A.由于摩擦不能忽略,則碰撞過程動量不守恒B.碰后藍球與白球的速度之比為3∶2C.碰撞前白球的速度大小為2 m/sD.該碰撞為彈性碰撞題號135246879101112√√BC [由題意知兩球碰撞的時間極短,碰撞過程中產生極大的內力,兩球與桌面間的摩擦力遠遠小于內力,所以該碰撞過程的動量守恒,A錯誤;碰后,藍球做勻減速直線運動且剛好落入袋內,由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知x1=t,得藍球碰后瞬間的速度為v1==1.2 m/s,又兩球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則由公式v2=2ax得=,解得碰后瞬間白球的速度大小為v2=0.8 m/s,則碰后藍球與白球的速度之比為3∶2,題號135246879101112B正確;碰撞過程中兩球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恒,則mv0=mv1+mv2,代入數據解得v0=2 m/s,C正確;兩球碰前的動能為Ek1==2m,兩球碰后的總動能為Ek2==1.04m,由于Ek1>Ek2,所以該碰撞過程有機械能損失,即該碰撞為非彈性碰撞,D錯誤。]題號13524687910111211.(2025·黑龍江實驗中學高三月考)如圖所示,光滑水平面上依次有質量為mC=2 kg的滑塊C,質量為mA=3 kg的滑塊A,質量為mB=3 kg的滑塊B。開始時A、B靜止,C以v0=10 m/s的初速度沖向A,與A發(fā)生彈性碰撞,碰撞后A繼續(xù)向右運動,與B發(fā)生碰撞并粘在一起。求:(1)C與A碰撞后A的速度大小;(2)A與B碰撞過程中損失的機械能。題號135246879101112[解析] (1)取向右為正方向,以C、A為系統研究,根據動量守恒定律有mCv0=mCvC+mAvA根據機械能守恒定律有=解得vC=-2 m/s,vA=8 m/s即C與A碰撞后A的速度大小為8 m/s。題號135246879101112(2)仍取向右為正方向,以A、B為系統研究,根據動量守恒定律有mAvA=(mA+mB)v根據能量守恒定律有E損=-(mA+mB)v2解得E損=48 J。題號135246879101112[答案] (1)8 m/s (2)48 J12.(2023·重慶卷)如圖所示,桌面上固定了一半徑為R的水平光滑圓軌道,M、N為軌道上的兩點,且位于同一直徑上,P為MN段的中點。在P點處有一加速器(大小可忽略),小球每次經過P點后,其速度大小都增加v0。質量為m的小球1從N處以初速度v0沿軌道逆時針運動,與靜止在M處的小球2發(fā)生第一次彈性碰撞,碰后瞬間兩球速度大小相等。忽略每次碰撞時間。求:題號135246879101112(1)球1第一次經過P點后瞬間向心力的大小;(2)球2的質量;(3)兩球從第一次碰撞到第二次碰撞所用時間。題號135246879101112[解析] (1)球1第一次經過P點后瞬間速度變?yōu)?v0,所以Fn=m=。(2)球1與球2發(fā)生彈性碰撞,且碰后速度大小相等,說明球1碰后反彈,則m·2v0=-mv+m′vm(2v0)2=mv2+m′v2聯立解得v=v0,m′=3m。題號135246879101112(3)設兩球從第一次碰撞到第二次碰撞所用時間為Δt,則球1從第一次碰撞回到P點所需時間t1=此后到兩球再次相碰,有v0t2+2v0t2=πR所以Δt=t1+t2=。題號135246879101112[答案] (2)3m (3)謝 謝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