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77張PPT)第六章 動 量思維進階課七 四類典型“碰撞”模型[學習目標] 1.掌握“滑塊—曲(斜)面”“滑塊—彈簧”兩種模型與碰撞的相似性,會分析解決兩類模型的有關問題。2.會用動量觀點和能量觀點分析計算“子彈打木塊”模型和“滑塊—滑板”模型。進階1 “滑塊—曲面(斜面)”模型1.模型圖示2.模型特點(1)上升到最大高度(未離開弧面或從弧面上端離開弧面):滑塊m與斜(曲)面M具有共同水平速度v共,此時滑塊m的豎直速度vy=0。系統水平方向動量守恒,mv0=(M+m)v共;系統機械能守恒=+mgh,其中h為滑塊上升的最大高度,不一定等于軌道的高度(相當于完全非彈性碰撞,系統減少的動能轉化為滑塊m的重力勢能)。(2)返回最低點:滑塊m與斜(曲)面M分離點。系統水平方向動量守恒,mv0=mv1+Mv2;系統機械能守恒=(相當于彈性碰撞)。[典例1] (2025·山西運城高三檢測)如圖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靜止的質量為M的四分之一光滑圓弧滑塊,圓弧的半徑為R,最低點處剛好與水平地面相切。一質量為m的小球以一定的初速度v0沿水平地面向右運動,不計小球沖上圓弧滑塊過程中的機械能損失。如果圓弧滑塊固定,則小球恰能沖到圓弧面上與圓心等高處;如果圓弧滑塊不固定,則小球在圓弧面上能到達的最大高度為。則小球與滑塊的質量之比m∶M為( )A.1∶2 B.1∶3C.2∶1 D.3∶1C [當圓弧滑塊固定時,有=mgR;當圓弧滑塊不固定,取水平向右為正方向,根據系統水平方向動量守恒,有mv0=(m+M)v,根據機械能守恒定律有=mg·+(m+M)v2,聯立解得m∶M=2∶1,故C正確。]√[典例2] (多選)(2024·湖北十堰二模)如圖所示,在足夠大的光滑水平地面上,靜置一質量為2m的滑塊,滑塊右側面的光滑圓弧形槽的半徑為R,末端切線水平,圓弧形槽末端離地面的距離為。質量為m的小球(可視為質點)從圓弧形槽頂端由靜止釋放,與滑塊分離后做平拋運動,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滑塊的最大動能為B.小球離開滑塊時的動能為C.小球落地時的動能為mgRD.小球落地時與圓弧形槽末端拋出點的距離為√√AD [滑塊、小球組成的系統水平方向動量守恒,則當小球運動至圓弧形槽末端時,滑塊的動能最大,根據動量守恒以及機械能守恒可得mv1-2mv2=0,mgR=,解得v1=2,v2=,滑塊的最大動能為Ek2==,故A正確;小球離開滑塊時的動能為Ek1==,故B錯誤;小球離開滑塊后,根據動能定理有mg=解得小球落地時的動能為Ek=mgR,故C錯誤;小球與滑塊分離后做平拋運動,豎直方向有=gt2,小球落地時與圓弧形槽末端拋出點的水平距離為x=(v1+v2)t,小球落地時與圓弧形槽末端拋出點的距離為s==,故D正確。]進階2 “滑塊—彈簧”模型1.模型圖示2.模型特點(1)動量守恒:兩個物體與彈簧相互作用的過程中,若系統所受外力的矢量和為0,則系統動量守恒。(2)機械能守恒:系統所受的外力和除彈簧彈力以外的內力不做功,系統機械能守恒。(3)彈簧處于最長(最短)狀態時兩物體速度相同,彈性勢能最大,系統動能通常最小(相當于完全非彈性碰撞,兩物體減少的動能轉化為彈簧的彈性勢能)。(4)彈簧恢復原長時,彈性勢能為0,系統動能最大(相當于剛完成彈性碰撞)。[典例3] 如圖所示,兩光滑且平行的固定水平桿位于同一豎直平面內,兩靜止小球m1、m2分別穿在兩桿上,兩球間拴接一豎直輕彈簧,彈簧處于原長狀態?,F給小球m2一個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兩桿足夠長,則在此后的運動過程中( )A.m1、m2組成的系統動量不守恒B.m1、m2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C.彈簧最長時,其彈性勢能為D.m1的最大速度是√D [m1、m2組成的系統所受合外力為零,則系統的動量守恒,選項A錯誤;m1、m2及彈簧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選項B錯誤;彈簧最長時,兩球共速,則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2v0=(m1+m2)v,此時彈簧彈性勢能為Ep=-(m1+m2)v2=,選項C錯誤;當彈簧再次回到原長時m1的速度最大,則m2v0==,解得v1=,選項D正確。][典例4] (多選)(2025·湖南郴州高三統考)如圖甲所示,質量為m的物體P與物體Q(質量未知)之間拴接一輕彈簧,靜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彈簧恰好處于原長?,F給P物體一沿PQ連線方向的瞬時初速度,并把此時記為0時刻,規定向右為正方向,0~2t0內P、Q物體運動的a-t圖像如圖乙所示,已知t0時刻P、Q的加速度最大,其中t軸下方部分的面積大小為S,則( )A.物體Q的質量為mB.2t0時刻Q物體的速度大小為vQ=SC.t0時刻彈簧的彈性勢能為D.t0~2t0時間內彈簧對P物體做功為零√√√BCD [0~2t0時間內Q所受彈力方向向左,P所受彈力方向始終向右;t0時刻,P、Q所受彈力最大且大小相等,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a0,=,解得物體Q的質量mQ=2m,故A錯誤;根據a-t圖像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表示速度變化量可知,0~2t0時間內,Q物體的速度變化量大小為ΔvQ=S=vQ-0,則2t0時刻Q物體的速度大小為vQ=S,故B正確;t0時刻兩物體具體相同的速度v,根據對稱性可知,t0時刻P、Q物體的速度大小為v=,設物體P的初速度為v0,根據動量守恒可得mv0=(m+2m)v,解得v0=3v=S,設t0時刻彈簧的彈性勢能為Ep,根據能量守恒定律可得Ep=-×3mv2,解得Ep=,故C正確;設2t0時刻P物體的速度為vP,根據動量守恒可得mv0=mvP+2mvQ,解得vP=-=-v,可知2t0時刻P物體的速度大小等于t0時刻P物體的速度大小,則2t0時刻P物體的動能等于t0時刻P物體的動能,故t0~2t0時間內彈簧對P物體做功為零,故D正確。]進階3 “子彈打木塊”模型1.模型圖示2.模型特點(1)子彈水平打進木塊的過程中,系統的動量守恒。(2)系統的機械能有損失。3.兩種情境(1)子彈嵌入木塊中,兩者速度相等,機械能損失最多(完全非彈性碰撞)動量守恒:mv0=(m+M)v;能量守恒:Q=Ff·s=-(M+m)v2。(2)子彈穿透木塊動量守恒:mv0=mv1+Mv2;能量守恒:Q=Ff·d=。[典例5] 如圖所示,在固定的水平桿上,套有質量為m的光滑圓環,輕繩一端系在環上,另一端系著質量為M的木塊,現有質量為m0的子彈以大小為v0的水平速度射入木塊并留在木塊中,重力加速度為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子彈射入木塊后的瞬間,速度大小為B.子彈射入木塊后的瞬間,繩子拉力等于(M+m0)gC.子彈射入木塊后的瞬間,環對輕桿的壓力大于(M+m+m0)gD.子彈射入木塊之后,圓環、木塊和子彈構成的系統動量守恒√C [子彈射入木塊過程,子彈和木塊系統的動量守恒,則m0v0=(M+m0)v1,解得速度大小為v1=,A錯誤;子彈射入木塊后的瞬間,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得FT-(M+m0)g=,可知繩子拉力大于(M+m0)g,B錯誤;子彈射入木塊后的瞬間,對圓環有FN=FT+mg>(M+m+m0)g,根據牛頓第三定律可知,F′N=FN>(M+m+m0)g,C正確;子彈射入木塊之后,圓環、木塊和子彈構成的系統只在水平方向動量守恒,D錯誤。][典例6] (多選)(2024·湖北卷)如圖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靜止放置一質量為M、長為L的木塊,質量為m的子彈水平射入木塊。設子彈在木塊內運動過程中受到的阻力不變,其大小f 與射入初速度的大小v0成正比,即f =kv0(k為已知常量)。改變子彈的初速度大小v0,若木塊獲得的速度最大,則( )A.子彈的初速度大小為B.子彈在木塊中運動的時間為C.木塊和子彈損失的總動能為D.木塊在加速過程中運動的距離為√√AD [子彈在木塊內運動的過程中,子彈與木塊組成的系統所受合外力為0,所以該系統動量守恒,若子彈沒有射出木塊,則由動量守恒定律有mv0=(m+M)v,解得木塊獲得的速度大小v=,又子彈的初速度越大,其打入木塊越深,則當子彈恰不射出木塊時,木塊獲得的速度最大,此時有=(m+M)v2+kv0L,解得v0=;若子彈能夠射出木塊,則有v0>,子彈在木塊內運動的過程,對子彈和木塊分別由牛頓第二定律有kv0=mam,kv0=MaM,根據位移關系有v0t-amt2-aMt2=L,對木塊有v2=aMt,聯立解得v2=,又v0越大,t越小,則v2越小,即隨著v0的增大,木塊獲得的速度v2不斷減小。綜上,若木塊獲得的速度最大,則子彈的初速度大小v0=,A正確;子彈在木塊內運動的過程,對子彈由動量定理有-kv0t=mv-mv0,解得子彈在木塊中運動的時間t=,B錯誤;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木塊和子彈損失的總動能ΔEk=kv0L=,C錯誤;木塊在加速過程中做勻加速運動,由運動學規律有x=,解得木塊在加速過程中運動的距離x=,D正確。]1.模型圖示進階4 “滑塊—滑板”模型2.模型特點(1)系統的動量守恒,但機械能不守恒,摩擦力與兩者相對位移的乘積等于系統減少的機械能。(2)若滑塊未從滑板上滑下,當兩者速度相同時,滑板速度最大,相對位移最大。3.求解方法(1)求速度:根據動量守恒定律求解,研究對象為一個系統。(2)求時間:根據動量定理求解,研究對象為一個物體。(3)求系統產生的內能或相對位移:根據能量守恒定律求解,Q=FfΔx或Q=E初-E末,研究對象為一個系統。[典例7] (多選)(2024年1月九省聯考河南卷)如圖(a)所示,“L”形木板Q靜止于粗糙水平地面上,質量為1 kg的滑塊P以6 m/s的初速度滑上木板,t=2 s時與木板相撞并粘在一起。兩者運動的v-t圖像如圖(b)所示。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 m/s2,則( )A.Q的質量為1 kgB.地面與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1C.由于碰撞,系統損失的機械能為1.0 JD.t=5.8 s時木板速度恰好為0√√AC [兩者碰撞時,取滑塊P的速度方向為正方向,設P的質量為m=1 kg,Q的質量為M,由系統動量守恒定律得mv1+Mv2=(m+M )v3,根據v-t圖像可知,v1=3 m/s,v2=1 m/s,v3=2 m/s,代入上式解得M=1 kg,故A正確;設P與Q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1,Q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2,根據 v-t 圖像可知,0~2 s內P與Q的加速度分別為aP=1.5 m/s2,aQ=0.5 m/s2,對P、Q分別受力分析,由牛頓第二定律得μ1mg=maP,μ1mg-μ2(m+M)g=MaQ,聯立解得μ2=0.05,故B錯誤;由于碰撞,系統損失的機械能為ΔE=,代入數據解得ΔE=1.0 J,故C正確;對碰撞后整體受力分析,由動量定理得-μ2(m+M)gt2=0-(m+M)v3,代入數據解得t2=4 s,因此木板速度恰好為零的時刻為t=t1+t2=2 s+4 s=6 s,故D錯誤。][典例8] 如圖所示,質量為2m的木板C靜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質量分別為m和2m的物塊A、B(可視為質點)緊挨著放在木板C上。某時刻A、B分別以v0和2v0的初速度向相反方向運動,A、B均剛好不從C上滑落,已知A、B兩物塊與木板C之間的動摩擦因數均為μ,重力加速度為g,求:(1)最初時刻A、B、C三個物體各自的加速度大小;(2)木板C的最大速度的大??;(3)木板C的長度。[解析] (1)最初時刻對A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μmg=maA解得aA=μg最初時刻對B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2μmg=2maB解得aB=μg最初時刻對C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2μmg-μmg=2maC解得aC=μg。(2)以水平向右為正方向,假設B、C先共速,所用時間為t1,則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有vBC=2v0-aBt1=aCt1解得t1=,vBC=此時A的速度vA=-v0+aAt1=v0,方向水平向右。因為vA(3)當A、B、C三者共速時,A、B剛好不從C上滑落,即此時A位于C的最左端,B位于C的最右端,對于B從開始運動到運動至C最右端的過程,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有xB=(2v0+vBC)t1xC=vBC·t1ΔxBC=xB-xC聯立解得ΔxBC=以水平向右為正方向,A、B、C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恒,根據動量守恒定律,有2m×2v0-mv0=(2m+m+2m)v共解得v共=v0,設A相對C滑動的距離為ΔxAC,根據能量守恒定律,有μmgΔxAC+μ×2mgΔxBC=解得ΔxAC=則木板C的長度L=ΔxAC+ΔxBC=。[答案] (1)μg μg μg (2)v0 思維進階特訓(七)題號135246879101.如圖所示,光滑弧形滑塊P鎖定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其弧形底端切線水平,小球Q(視為質點)的質量為滑塊P的質量的一半,小球Q從滑塊P頂端由靜止釋放,Q離開P時的動能為Ek1?,F解除鎖定,仍將Q從滑塊頂端由靜止釋放,Q離開P時的動能為Ek2,Ek1和Ek2的比值為( )A.C.√C [設滑塊P的質量為2m,則Q的質量為m,弧形頂端與底端的豎直距離為h;P鎖定時,Q下滑過程中機械能守恒,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得mgh=Ek1。P解除鎖定,Q下滑過程中,P、Q組成的系統在水平方向動量守恒,以水平向左為正方向,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vQ-2mvP=0,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得mgh=,Q離開P時的動能Ek2=,聯立解得=,故C正確。]題號135246879102.(多選)長木板a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在其上表面放一小物塊b。以地面為參考系,給a和b一大小均為v0、方向相反的初速度,最后b沒有滑離a。設a的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a、b的v-t圖像可能正確的是( )題號13524687910A BC D√√√ABC [地面光滑,a、b組成的系統所受合力為零,系統動量守恒,設a的質量為ma,b的質量為mb,最后b沒有滑離a,則最終a、b相對靜止,速度相等。根據牛頓第二定律,a、b應在同一時刻達到共同速度,故D錯誤;從開始至二者共速,根據動量守恒定律有mav0-mbv0=(ma+mb)v。如果ma>mb,則v為正,故B正確;如果ma=mb,則v=0,故C正確;如果ma題號135246879103.如圖所示,一個輕彈簧的兩端分別與質量為m1和m2的兩物體甲、乙連接,靜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F在使甲瞬間獲得水平向右的速度v0=4 m/s,當甲物體的速度減小到1 m/s時,彈簧最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此時乙物體的速度大小為1 m/sB.緊接著甲物體將開始做加速運動C.甲、乙兩物體的質量之比m1∶m2=1∶4D.當彈簧恢復原長時,乙物體的速度大小為4 m/s√題號13524687910A [根據題意可知,當彈簧壓縮到最短時,兩物體速度相同,所以此時乙物體的速度大小也是1 m/s,A正確;因為彈簧壓縮到最短時,甲受力向左,甲繼續減速,B錯誤;根據動量守恒定律可得m1v0=(m1+m2)v,解得m1∶m2=1∶3,C錯誤;當彈簧恢復原長時,根據動量守恒定律和機械能守恒定律有m1v0==,聯立解得v′2=2 m/s,D錯誤。]題號135246879104.(多選)如圖所示,光滑水平面上分別放著兩塊質量、形狀相同的硬木和軟木,兩顆完全相同的子彈均以相同的初速度分別打進兩種木頭中,最終均留在木頭內已知軟木對子彈的摩擦力較小,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A.子彈與硬木摩擦產生的內能較多B.兩個系統產生的內能一樣多C.子彈在軟木中打入深度較大D.子彈在硬木中打入深度較大√題號13524687910√BC [設子彈質量為m,木頭質量為M,由于最終都達到共同速度,根據動量守恒定律知mv0=(m+M)v,共同速度v相同,根據ΔE=-(m+M)v2=Q,可知子彈與硬木或子彈與軟木構成的系統機械能減小量相同,則兩個系統產生的內能Q一樣多,故A錯誤,B正確;根據功能關系有Q=Ffd,可知產生的內能Q相同時,摩擦力Ff越小,子彈打入的深度d越大,所以子彈在軟木中打入深度較大,故C正確,D錯誤。]題號135246879105.(多選)(2024·寧夏銀川一模)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小球A和質量為4m的小球B用長為L的彈性繩連接,小球B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小球A在小球B正上方高為0.72L處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向右拋出,小球落地時彈性繩剛好拉直(第一次處于原長)小球A落地與地面碰撞時,豎直方向的速度減為零,水平方向的速度保持不變,彈性繩始終處于彈性限度內,重力加速度為g,不計小球大小,則( )題號13524687910A.小球A拋出時的初速度大小為B.小球A拋出時的初速度大小為C.彈性繩具有的最大彈性勢能為mgLD.彈性繩具有的最大彈性勢能為mgL√題號13524687910√AC [小球在空中做平拋運動,則0.72L=gt2,L=v0t,解得小球A拋出時的初速度大小為v0=,故A正確,B錯誤;小球A落地后,當兩小球共速時,彈性繩的彈性勢能最大,根據系統動量守恒以及能量守恒可得mv0==×(m+4m)v2+Ep,解得彈性繩具有的最大彈性勢能為Ep=mgL,故C正確,D錯誤。]題號135246879106.如圖所示,一沙袋用無彈性輕細繩懸于O點。開始時沙袋處于靜止狀態,一彈丸以水平速度v0擊中沙袋后未穿出,二者共同擺動。若彈丸質量為m,沙袋質量為5m,彈丸和沙袋的形狀、大小忽略不計,彈丸擊中沙袋后漏出的沙子質量忽略不計,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為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題號13524687910A.彈丸打入沙袋過程中,細繩所受拉力大小保持不變B.彈丸打入沙袋過程中,彈丸對沙袋的沖量等于沙袋對彈丸的沖量C.彈丸打入沙袋過程中所產生的熱量為D.沙袋和彈丸一起擺動所達到的最大高度為√題號13524687910D [擊中沙袋前,細繩拉力F1=5mg,彈丸以水平速度v0擊中沙袋后未穿出,此瞬間彈丸和沙袋組成的系統水平方向動量守恒,mv0=(m+5m)v,沙袋與彈丸受到細繩的拉力與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即F2-6mg=,F2>F1,A錯誤;彈丸打入沙袋過程中,彈丸對沙袋的沖量與沙袋對彈丸的沖量等大反向,B錯誤;根據能量守恒定律得=×6mv2+Q,解得Q=C錯誤;對沙袋與彈丸,從最低點到最高點,由機械能守恒定律有×6mv2=6mgh,解得h=,D正確。]題號135246879107.(多選)如圖所示,小車的上面固定一個光滑彎曲圓管道,整個小車(含管道)的質量為3m,靜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F有一個可以看作質點的小球,質量為m,半徑略小于管道半徑,以水平速度v從左端滑上小車,小球恰好能到達管道的最高點,然后從管道左端滑離小車。重力加速度為g,關于這個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題號13524687910A.小球滑離小車時,小車回到原來位置B.小球滑離小車時小車的速度大小v車=vC.車上管道中心線最高點的豎直高度為D.小球從滑進管道到滑到最高點的過程中,小車的動量變化大小是√題號13524687910√BC [由題意知小球與小車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在水平方向上動量守恒,小球相對小車上滑的過程,小車向右加速運動,小球相對小車下滑的過程,小車繼續向右加速運動,所以小車的速度一直向右,小球滑離小車時,小車向右運動,不可能回到原來位置,故A錯誤;設小球滑離小車時小車的速度大小為v車,由動量守恒定律可得mv=3mv車+mv球,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可得mv2=題號13524687910,解得v車=v,v球=-v,故B正確;小球恰好到達管道的最高點時,小球和小車的速度相同,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v=(3m+m)v′,可得此時的速度v′=v,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可得=mgh,所以車上管道中心線最高點的豎直高度h=,故C正確;小球恰好到達管道的最高點后,小球和小車的速度相同,則小車的動量變化大小為Δp=3m·v=mv,故D錯誤。]題號135246879108.(多選)如圖甲所示,物塊A、B的質量分別是mA=4 kg 和mB=2 kg,用輕彈簧拴接,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物塊B右側與豎直墻相接觸。另有一物塊C在t=0時刻以一定速度向右運動,在t=4 s時與物塊A相碰(碰撞時間極短,可忽略不計),并立即與A粘在一起不再分開,物塊C的v-t圖像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題號13524687910A.物塊B離開墻壁前,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為48 JB.4 s到12 s的時間內,墻壁對物塊B的沖量大小為48 N·s,方向向右C.物塊B離開墻壁后,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為10 JD.物塊B離開墻壁后,物塊B的最大速度大小為 6 m/s√題號13524687910√AD [A、C碰撞過程中由動量守恒可得mCv0=(mC+mA)v1,由題圖乙知v0=12 m/s,v1=4 m/s,解得mC=2 kg,當A、C速度減為零時彈簧壓縮至最短,此時彈性勢能最大為Ep==48 J,故A正確;4 s到12 s的時間內彈簧彈力對A、C的沖量為I彈=(mA+mC)(v2-v1)=6×(-8) N·s=-48 N·s,由能量守恒可知12 s時B的速度為零,4 s到12 s的時間內對B由動量定理可得-I彈+I墻=0,得I墻=I彈=-48 N·s,即大小為48 N·s,方向向左,故B錯誤;當B的速度與A、題號13524687910C速度相等時,由動量守恒定律可得(mA+mC)v1=(mA+mC+mB)v′2,解得v′2=3 m/s,所以物塊B離開墻壁后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為E′p==12 J,故C錯誤;當彈簧回到原長時B的速度達到最大,由動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可得(mA+mC)v1==,解得v4=6 m/s,故D正確。]題號135246879109.如圖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平板車B,其上表面水平,質量mB=1 kg,在其左端放置一物塊A,質量mA=0.4 kg。開始A、B均處于靜止狀態,玩具手槍里面有一顆質量為m0=100 g的子彈以初速度v0=100 m/s水平射向A,子彈瞬間射入并留在物塊中,最終物塊A及子彈相對地面以 16 m/s 的速度滑離平板車。已知A、B間的動摩擦因數μ=0.8,g取10 m/s2,求:題號13524687910(1)子彈射入物塊A的過程中,物塊對子彈的沖量;(2)平板車B的最大速度vB的大??;(3)物塊A在平板車上滑行的時間t;(4)平板車的長度L。題號13524687910[解析] (1)子彈射入物塊A的過程,小車未參與作用,子彈與A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恒定律得m0v0=(m0+mA)v1解得子彈與物塊A的共同速度大小為v1=20 m/s對子彈由動量定理得I=m0v1-m0v0=-8 N·s所以子彈射入物塊A的過程中物塊對子彈的沖量大小為8 N·s,方向水平向左。題號13524687910(2)當物塊A滑離平板車時,平板車的速度最大,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0v0=mBvB+(m0+mA)v2解得平板車B的最大速度vB=2 m/s。(3)對物塊A與子彈由動量定理得-μ(m0+mA)gt=(m0+mA)v2-(m0+mA)v1解得物塊A在平板車上滑行的時間t=0.5 s。題號13524687910(4)物塊A滑離平板車,運動的位移大小xA=t=9 m,平板車的位移大小xB=t=0.5 m,則平板車的長度L=xA-xB=8.5 m。題號13524687910[答案] (1)8 N·s,方向水平向左 (2)2 m/s (3)0.5 s (4)8.5 m10.(2024·安徽卷)如圖所示,一實驗小車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其上表面有粗糙水平軌道與光滑四分之一圓弧軌道,圓弧軌道與水平軌道相切于圓弧軌道最低點。一物塊靜止于小車最左端,一小球用不可伸長的輕質細線懸掛于O點正下方,并輕靠在物塊左側?,F將細線拉直到水平方向,靜止釋放小球,小球運動到最低點時與物塊發生彈性碰撞。碰撞后,物塊沿著軌道運動。已知細線長L=1.25 m,小球質量m=0.20 kg,物塊、小車質量均為M=0.30 kg,小車上的水平軌道長s=1.0 m。圓弧軌道半徑R=0.15 m,小球、物塊均可視為質點。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題號13524687910(1)求小球運動到最低點與物塊碰撞前所受拉力的大小;(2)求小球與物塊碰撞后的瞬間,物塊速度的大??;(3)為使物塊能進入圓弧軌道,且在上升階段不脫離小車,求物塊與水平軌道間的動摩擦因數μ的取值范圍。題號13524687910[解析] (1)對小球擺動到最低點的過程中,由動能定理得mgL=-0解得v0=5 m/s在最低點,對小球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T-mg=解得小球運動到最低點與物塊碰撞前所受拉力的大小為FT=6 N。題號13524687910(2)小球與物塊碰撞過程中,由動量守恒定律和機械能守恒定律得mv0=mv1+Mv2=解得小球與物塊碰撞后的瞬間,物塊速度的大小為v2=v0=4 m/s。題號13524687910(3)若物塊恰好運動到圓弧軌道的最低點,此時兩者共速,則對物塊與小車整體,由水平方向動量守恒得Mv2=2Mv3由能量守恒定律得=+μ1Mgs解得μ1=0.4若物塊恰好運動到與圓弧圓心等高的位置,此時兩者共速,則對物塊與小車整體由水平方向動量守恒得Mv2=2Mv4題號13524687910由能量守恒定律得=+μ2Mgs+MgR解得μ2=0.25綜上所述物塊與水平軌道間的動摩擦因數μ的取值范圍為0.25≤μ<0.4。題號13524687910[答案] (1)6 N (2)4 m/s (3)0.25≤μ<0.4謝 謝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