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嘉興市平湖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科學試題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1.(2024七下·平湖期末)潮水是在月球和太陽的引力作用下形成的,當日、地、月在同一直線時引力最大,形成大潮。當發生大潮時,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這天的月相可能為滿月 B.這天可能會發生月食C.這天可能會發生日食 D.大潮只發生在農歷十五【答案】D【知識點】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解析】【分析】日食一定發生在初一,月食一定發生在十五十六。【解答】A.當日、地、月在同一直線時引力最大,形成大潮,這天的月相可能為滿月,故 A 正確;B.當日、地、月在同一直線時引力最大,形成大潮,這天可能會發生月食,故 B 正確;C.當日、地、月在同一直線時引力最大,形成大潮,這天可能會發生日食,故 C 正確;D.大潮不只發生在農歷十五,故 D 錯誤;故答案為:D。2.(2024七下·平湖期末)2024年3月14日(農歷二月初五)傍晚,“天宇劇場”上演了一幕浪漫劇目——木星伴月,在平湖西南方向的天空,人們憑借肉眼就清晰地觀賞到了木星和月亮“深情對望”的美麗畫面,當時人們看到的景象最接近下列圖示中的( )A. B.C. D.【答案】D【知識點】月相;行星及其衛星【解析】【分析】 月相:是天文學中對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明部分的稱呼。隨著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東移動一大段距離,它的形狀也在不斷地變化著,這就是月亮位相變化,叫做月相。【解答】根據題意可知,農歷二月初五的夜晚看到的月亮應為上弦月,亮面朝西,在西半天空,故AB錯誤;木星距離地球距離遠遠大于月球到地球的距離,所以木星看起來要比月球小,故C錯誤,D正確。故選D。3.(2024七下·平湖期末)2024年4月9日,北美地區觀賞到了壯觀的日全食現象,發生日全食時,太陽會出現如下景象,人們看到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A.③⑤⑥④①②③ B.③②①④⑥⑤③C.④⑥⑤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⑤⑥④【答案】D【知識點】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解析】【分析】由于月亮自西向東繞地球運轉,所以日食總是在太陽圓面的西邊緣開始的,然后太陽被遮擋 部分逐漸擴大,日輪繼續東移,當月輪中心和日面中心相距最近時,就到食甚。食甚是太陽被月亮遮 去最多的時刻,月亮繼續往東移動,當月面的西邊緣和日面的西邊緣相內切的瞬間,稱為生光。【解答】日全食分為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五個階段。初虧從西邊緣開始的,依次類推。故答案為:D。4.(2024七下·平湖期末)2024年2月25日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藏羊順利出生。該克隆過程是將種羊a的耳細胞的細胞核注入到去核的卵細胞b中,發育成克隆胚胎,最后移入母羊c的子宮進行發育。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克隆技術屬于有性生殖B.克隆藏羊與普通藏羊a外觀有明顯不同C.克隆藏羊的遺傳物質來自母羊cD.克隆藏羊早期胚胎發育營養來自卵細胞 b【答案】D【知識點】動物克隆技術的進展【解析】【分析】克隆技術是一種常見的無性生殖的方式。克隆過程先將含有遺傳物質的供體細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細胞核的卵細胞中,然后促使這一新細胞分裂繁殖發育成胚胎,當胚胎發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動物子宮中使動物懷孕,便可產下與提供細胞核者(供體)幾乎相同的動物。【解答】A.克隆技術屬于無性生殖,沒有生殖細胞結合,A錯誤;BC.克隆藏羊與普通藏羊a外觀明顯相同,因為羊a提供細胞核,細胞核含有遺傳物質,BC錯誤;D.克隆藏羊早期胚胎發育營養來自卵細胞b,卵細胞含有卵黃,可以提供早期營養,D正確。故答案為:D。5.(2024七下·平湖期末)帶有 NDM-1 基因的大腸桿菌屬于“超級細菌”,其在 NDM-1 基因的作用下可以抵抗多種抗生素,且有很強的傳染性。下列有關該大腸桿菌說法正確的是A.屬于單細胞生物 B.可用放大鏡觀察其內部結構C.通過出芽進行繁殖 D.可不依賴于有機物獨立生存【答案】A【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解析】【分析】 單細胞生物是由一個細胞所組成,在單一的細胞內能完成所有生命活動過程,并能獨立生存于自然界的一類生物。單細胞生物包括鞭毛類有機體、原生植物(如蘭綠藻、細菌等)、粘菌、地衣、原生動物、原生真菌等。【解答】A.大腸桿菌屬于細菌,屬于單細胞生物,A正確;B.大腸桿菌非常微小,要用顯微鏡觀察,不可用放大鏡觀察其內部結構,B錯誤;C.細菌通過分裂繁殖進行繁殖,C錯誤;D.大腸桿菌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自己產生有機物,必須依賴于現成有機物為生,D錯誤;故答案為:A。6.(2024七下·平湖期末)自然界中生物的繁殖方式是多樣的,甲、乙為兩種繁殖方式,丙是其共同特征,如圖。下列選項符合的是( )選項 甲 乙 丙A 卵生 胎生 需要母體提供營養B 體外受精 體內受精 需要母體提供發育場所C 營養繁殖 種子繁殖 具備雙親的遺傳特性D 分裂生殖 出芽生殖 直接由母體產生新個體A.A B.B C.C D.D【答案】D【知識點】動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植物的無性生殖【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分析甲、乙和丙之間的內在聯系,然后與每個選項中的內容進行對照即可。【解答】A.胚胎發育所需的營養由卵黃供給,不需要母體供養,這樣發育過程叫卵生,故A錯誤;B.體外受精的動物,胚胎發育在母體外進行,不需要母體提供發育場所,故B錯誤;C.營養繁殖屬于無性生殖,只具有母體的遺傳特性,故C錯誤;D.分裂生殖和出芽生殖都屬于無性生殖,都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故D正確。故選D。7.(2024七下·平湖期末)2023年 5月21日,中國羽毛球隊第十三次捧起蘇迪曼杯。比賽過程中,有關羽毛球運動和力的說法正確的是A.發球時,羽毛球受到球拍的力是因為球發生形變B.飛行時,羽毛球受到球拍推力、重力和空氣阻力C.下落時,羽毛球受到的重力方向始終豎直向下D.靜止時,羽毛球受到的支持力與重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答案】C【知識點】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彈力;重力及其方向【解析】【分析】平衡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體。【解答】A.發球時,羽毛球受到球拍的力是因為球拍發生形變,A錯誤;B.飛行時,羽毛球受到重力和空氣阻力,沒有球拍推力,B錯誤;C.下落時,羽毛球受到的重力方向始終豎直向下,重力方向總是豎直向下,C正確;D.靜止時,羽毛球受到的支持力與重力是作用在同一物體,屬于平衡力,D錯誤;故答案為:C。8.(2024七下·平湖期末)小科參加“踐行環保,綠色出行”的自行車環城活動(如圖)。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以正在騎行的小科為參照物,路邊的電線桿是靜止的B.坐墊較寬,是為了減小人對坐墊的壓力,從而減小壓強C.車把手上的花紋是為了減小接觸面積,從而增大摩擦力D.用力捏剎車,是為了增大壓力,從而增大摩擦力【答案】D【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解析】【分析】A.根據參照物的知識判斷;B.減小壓強的方法:減小壓力或增大受力面積;CD.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壓力或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解答】A.根據題意可知,以正在騎行的小石為參照物,電線桿相對小石的位置不斷在改變,故A錯誤;B.將坐墊做的較寬后,壓力始終等于人的重力,即壓力不變。這是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故B錯誤;C.車把手上的花紋,是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故C錯誤;D.自行車用力捏剎車是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力,故D正確。故選D。9.(2024七下·平湖期末)如圖所示,是一條盤山公路,當汽車在AB 路段行駛時,看不到BC 路段的情況,為了看清 BC 路段的情況,下面說法正確的是A.利用折射原理,在 A 處裝凹透鏡B.利用反射原理,在 B 處裝凸面鏡C.利用反射原理,在 B 處裝凹面鏡D.利用折射原理,在C處裝凹透鏡【答案】B【知識點】光的反射;凸面鏡和凹面鏡【解析】【分析】人能看到BC路段的情況,是該路段上的物體反射的光線進入人的眼睛。由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所以為了是光線BC路段上的物體反射的光線能夠射到AB路段上,就需要改變其傳播方向,因此要安裝一個能夠改變光的傳播方向的裝置:凸面鏡。【解答】汽車在AB路段行駛時,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司機看不到BC路段的情況;凸面鏡是利用光的反射來改變光的傳播方向的,BC路段上的物體反射出的光線,射到凸面鏡上,經過凸面鏡的反射射向AB路段,從而使人在AB路段上能夠看清楚BC路段的情況。故答案為:B。10.(2024七下·平湖期末)如圖是十字路口處安裝的監控攝像頭,甲、乙是一輛汽車經過十字路口時,先后拍下的兩張照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攝像機的鏡頭和近視眼鏡鏡片相同B.通過鏡頭成一個正立縮小的實像C.此時汽車正在往鏡頭方向運動D.此時所成像到鏡頭的距離在變小【答案】C【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凸透鏡成像的應用【解析】【分析】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鏡越小像越大。【解答】AB.攝像頭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 通過鏡頭成一個倒立立縮小的實像,近視眼鏡鏡片是凹透鏡,AB錯誤 。CD.由同一輛汽車經過十字路口時,先后拍下的兩張照片A、B,可知汽車的像變大,根據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物近像遠像變大)可知汽車是靠近攝像頭。C正確,D錯誤;故答案為:C。11.(2024七下·平湖期末)如圖是小科在研究物體運動時所作的圖像,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甲中物體做加速運動B.乙中B物體靜止C.乙中A、B兩物體在10秒末相遇D.乙中,B車在10秒內路程是100米【答案】D【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速度與物體運動【解析】【分析】AB.根據圖像的形狀分析A、B兩個物體的運動特點;C.根據速度-時間圖像交點的含義判斷;D.根據s=vt計算乙通過的路程。【解答】A.根據甲圖可知,該物體路程-時間圖像是一條通過坐標原點的斜線,則該物體做勻速運動,故A錯誤;B.根據乙圖可知,B物體以10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故B錯誤;C.根據乙圖可知,A、B的圖像交點代表速度相同,所以乙中A、B兩物體在10秒末速度相同,故C錯誤;D.乙中B車在10秒內路程是s=vt=10秒×10米/秒=100米,故D正確。故選D。12.(2024七下·平湖期末)科技興趣小組同學設計的尋找“有色影子”的活動方案如圖。用一種色光照射站在背景板前的人,會在背景板上形成影子,在影子上疊加另一種色光,能形成“有色影子”,符合要求的方案是( )方案 照射光源顏色 背景板顏色 疊加光源顏色A 白 紅 藍B 紅 藍 黃C 藍 白 紅D 綠 綠 黃A.A B.B C.C D.D【答案】C【知識點】物體的顏色;光的色散【解析】【分析】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物體反射的色光決定的,白色反射所有的色光,黑色吸收所有的色光,彩色物體只反射和物體相同的色光。【解答】無論照射光源是何種顏色,背景板上都會留下一個黑色的人影,這是由于光被人擋住,在后面留下的陰影;如果背景板是白色,白色反射所有的色光,此時無論疊加光源是何種顏色,都會在影子上疊加該疊加光源的顏色,能形成“有色影子”,由表可知,方案C符合題意;若背景板不是白色,當疊加光源的顏色與背景板的顏色相同時,也能形成“有色影子”,由表可知,方案ABD不符合題意,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3.(2024七下·平湖期末)在水平桌面上有一光源,發出一束豎直向上的光,射到桌面上方 1米處水平放置的平面鏡O點上。當平面鏡繞O點轉動時,發現反射光點在水平桌面上移動了1米,此時平面鏡與水平方向夾角為A.22.5° B.30° C.45° D.60°【答案】A【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 光入射到不同介質的界面上會發生反射和 折射。而反射時會出現以下情況: 反射線跟入射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線和入射線分居法線兩側,并且與界面法線的夾角(分別叫做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解答】由題意得,所以入射光與法線夾角等于45度角的一半,入射角為22.5度,原來入射角等于0度,所以此時平面鏡與水平方向夾角為22.5°。故答案為:A。14.(2024七下·平湖期末)如圖所示,在兩端開口、粗細均勻的U形玻璃管中注入互不相溶的兩種液體,穩定后兩端液面到分界面的高度差分別為h1和h2。設兩種液體的密度分別為ρ1和ρ2,兩端液面的高度差,則( )A.B.左右兩側液體對底面的壓強不相等C.若從左側繼續注入少量同種液體,則Δh增大D.若從右側繼續注入少量同種液體,則Δh減小【答案】C【知識點】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解析】【分析】 A.根據液體壓強公式p=ρgh和兩端液面到分界面壓強相等即可得出兩種液體的密度與兩端液面到分界面的高度差關系;B.根據連通器的特點分析;CD.利用從左(右)側繼續注入同種液體兩側液體增加的壓強相等和兩種液體的密度關系可以得出兩側液柱增加的高度關系,從而得出兩端液面的高度差的變化。【解答】 A、取兩液面分界面為水平面,由p=ρgh得,左側液柱產生的壓強:p1=ρ1gh1,右側液柱產生的壓強:p2=ρ2gh2,則有:p1=p2,即:ρ1gh1=ρ2gh2,所以兩種液體的密度之比:,故A錯誤;B.由圖可知,該裝置為連通器,當連通器內的液體靜止不流動時,連通器底部受到的壓強是相同的,即U形玻璃管中左側液體對底的壓強等于右側液體對底的壓強,故B錯誤;CD. 由ρ1gh1=ρ2gh2可知,因為h1>h2,所以ρ1<ρ2,從左側繼續注入同種液體穩定后,設左側液柱增加的高度為Δh1,右側液柱增加的高度為Δh2,則兩側液柱增加的壓強:Δp1=Δp2,即ρ1gΔh1=ρ2gΔh2,因為ρ1<ρ2,所以Δh1>Δh2,因此從左側繼續注入同種液體Δh增大,故C正確;從右側繼續注入同種液體,兩側液柱增加的壓強仍相等,但增加高度均為液體ρ2的高度,因此兩端液面的高度差Δh將不變,故D錯誤。故選C。15.(2024七下·平湖期末) 雌蜻蜓在水面上飛行時,分多次將卵“點”在水中,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蜻蜓點水”。如圖所示,蜻蜓點水時,引起水面振動,就會形成以點水處為中心的圓形波紋(水波),并沿水面向四周勻速傳播。蜻蜓飛行時,翅膀扇動的頻率范圍是10Hz~40Hz,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一定不能聽到蜻蜓飛行的聲音B.蜻蜓飛行的方向沿 y軸負方向C.蜻蜓飛行的速度大于水波的傳播速度D.若測得蜻蜓由第二次點水到第三次點水歷時1s,則蜻蜓飛行的平均速度為4m/s【答案】B【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最開始點的波傳播范圍越來越大,所以蜻蜓先在上面后在下面。【解答】A.蜻蜓點水時,由于水面形成圓形波紋,所以蜻蜓點水時引起了水的振動;由于人的聽覺頻率范圍是20Hz~20000Hz,而蜻蜓飛行時,翅膀扇動的頻率范圍是10Hz~40Hz,在人的聽覺頻率范圍之內,所以可能聽到它發出的聲音。A錯誤B.因為蜻蜓連續三次點水后,形成三個波紋剛好在O點內切,所以蜻蜓向下飛行,B正確;C.因為蜻蜓點水后的三個波紋剛好在O點內切,蜻蜓第二次點水的位置剛好是第一次水波運動到的位置,所以水波的速度和蜻蜓飛行的速度相同,C錯誤;D.蜻蜓第二次點水的位置x2=3m,第三次點水的位置x3=1m,所以蜻蜓從第二次點水到第三次點水通過的路程為s=x2﹣x3=2m;因此蜻蜓的飛行速度v=s/t=2m/1s=2m/s,D錯誤;故答案為:B。二、填空題(本大題共4小題,14空,共28分)16.(2024七下·平湖期末) 第33 屆奧運會將于2024年7月 26日在法國巴黎當地時間19:30開幕,我國可以在北京時間7月27日凌晨1:30收看開幕式直播,造成兩地時間不同的原因是 (選填“地球的公轉”或“地球的自轉”);當天,平湖的晝夜長短情況是 ,且晝長將逐漸變 。【答案】地球自轉;晝長夜短;短【知識點】地球自轉;晝夜交替;地球公轉【解析】【分析】地球的自轉導致晝夜現象,地球的公轉導致季節現象以及晝夜長短變化。【解答】 地球的自轉導致晝夜現象,導致北京是在凌晨,巴黎還在夜晚, 7月26日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北半球白晝更長,由于直射點向南移動,導致晝長將逐漸變短。17.(2024七下·平湖期末)興趣小組同學在校園勞動基地開展種植番茄活動,圖甲為番茄的生長發育過程。(1)播種不在冬季而選擇在春季的原因是 。(2)番茄幼苗由種子中胚發育而來,胚是由 發育而來。(3)番茄內部有許多白籽如圖乙,這與雌蕊中 的數量有關。【答案】春季溫度適宜,有利于種子的萌發;受精卵;胚珠【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植物的有性生殖【解析】【分析】(1)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為適量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2)一朵花經過傳粉、受精后,子房的發育情況為:【解答】(1)種子萌發需充足的空氣,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播種不在冬季而選擇在春季的原因是春季溫度適宜,有利于種子的萌發。(2)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故胚是由受精卵發育而來。(3)番茄內部有許多白籽,白籽是番茄的種子,種子由胚珠發育而來,故與雌蕊中胚珠的數量有關。18.(2024七下·平湖期末)笛子是我國的一種傳統樂器,音樂課上同學們吹奏時,發出聲音是由于空氣柱的 而產生的;用手指按壓不同位置的氣孔,是為了改變聲音的 ;更加用力吹奏,會改變聲音的 。【答案】振動;音調/頻率;響度【知識點】聲音產生的條件;響度、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關系【解析】【分析】 響度又稱音量,人耳感受到的聲音強弱,是人對聲音大小的一個主觀感覺量。響度的大小決定于聲音接收處的波幅,與聲強密切相關 。【解答】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發出聲音是由于空氣柱的振動產生的; 用手指按壓不同位置的氣孔,改變了笛子內空氣柱的長度,改變空氣柱的振動頻率,從而改變聲音的音調, 更加用力吹奏,人們聽到的聲音感覺音量變大,是改變聲音的響度。19.(2024七下·平湖期末)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時,用完全相同的木塊和長木板進行如下實驗:(1)圖甲中用彈簧測力計拉木塊,木塊沒有被拉動,此時木塊所受摩擦力大小 彈簧測力計的示數(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若拉動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突然變大,則木塊受到的摩擦力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2)圖乙實驗測得滑動摩擦力大于圖甲實驗測得滑動摩擦力的原因是 ,圖乙中鐵塊隨著木塊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過程中,鐵塊 (選填“受”或“不受”)摩擦力;(3)圖丙中測量滑動摩擦力時,木板是否需要保持勻速直線運動 。【答案】等于;不變;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不受;不需要【知識點】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解析】【分析】 (1)根據平衡條件分析作答;根據滑動摩擦力影響因素分析作答;(2)根據滑動摩擦力影響因素分析作答;根據運動狀態結合平衡條件分析作答;(3)根據實驗裝置結合滑動摩擦力影響因素分析作答。【解答】(1)①實驗中,木塊沒有被拉動,則處于靜止狀態,那么此時拉力與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根據二力平衡原理,摩擦力大小等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② 若拉動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突然變大, 由于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則滑動摩擦力也不變。(2)①甲中木塊對地面的壓力鄧愈木塊的重力,乙中木塊對地面的壓力鄧愈鐵塊和木塊的總重力,則圖乙實驗測得滑動摩擦力大于圖甲實驗測得滑動摩擦力的原因是: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②鐵塊隨著木塊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過程中,二者相對靜止,沒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所以鐵塊不受摩擦力。(3)如圖丙所示,無論木塊是否勻速運動,它對木板的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即它受到的摩擦力不變,因此圖丙實驗中不需要要勻速拉動長木板。三、解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第20題5分,21題5分,22題9分,23題8分,共27分)20.(2024七下·平湖期末)圖甲是地球繞日公轉軌道,當地球運行到圖甲中的D位置時,請在圖乙北極上空俯視圖中,用箭頭畫出地球的自轉方向,并用陰影表示出夜半球,標出晨線和昏線。【答案】【知識點】地球自轉的方向和周期;晝夜交替【解析】【分析】 按地球自轉方向,由晝入夜為昏線,由夜入晝為晨線。【解答】從北極上空看,地球逆時針旋轉。當地球運動到圖示公轉軌道的D位置時,時間是6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上,北半球晝長夜短,北極圈內出現極晝現象。按地球自轉方向,上面半條經線是由夜入晝為晨線,下面半條經線為由晝入夜為昏線。21.(2024七下·平湖期末)生根粉是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主要成分是植物生長素,可刺激扦插或移植的枝條在切口處產生新的根系。某科學興趣小組為探索生根粉促進柳樹插條生根的適宜濃度,進行了相關的實驗研究,并將實驗結果記錄在下表中。生根粉溶液濃度(mg/mL) 0.5 1 1.5 2 2.5 3平均生根數(每組柳樹插條取5根) 8 12 15 21 27 23(1)該實驗在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是 。(2)根據實驗結果可知,生根粉溶液促進柳樹插條生根的適宜濃度范圍為2mg/mL-3mg/mL,為探究柳樹生根的最適濃度,請你設計實驗方案 。【答案】缺少空白對照組;①選取生長狀況相同的20根柳條,平均分成4組,每組5根;②將各組柳條的切口處分別浸泡在濃度為2.2mg/mL、2.4mg/mL、2.6mg/mL、2.8mg/mL的等量的生根粉溶液中,一天后將其取出;③將取出后的柳條的切口處分別浸泡在等量的清水中,放在相同適宜的環境中,幾天后,觀察記錄柳條的生根數。【知識點】控制變量法;植物激素【解析】【分析】(1)根據對照實驗的要求分析;(2)探究柳樹生根的最適濃度,取相同的柳條,浸泡在濃度為2.2mg/mL、2.4mg/mL、2.6mg/mL、2.8mg/mL的等量的生根粉溶液,觀察柳條生根情況,據此設計實驗步驟。【解答】(1)根據表格數據可知,所有的數據中都加入生根粉,沒有一組沒有生根粉的實驗作為對照,那么該實驗在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是缺少空白對照組;(2) 為探究柳樹生根的最適濃度,請你設計實驗方案如下:①選取生長狀況相同的20根柳條,平均分成4組,每組5根;②將各組柳條的切口處分別浸泡在濃度為2.2mg/mL、2.4mg/mL、2.6mg/mL、2.8mg/mL的等量的生根粉溶液中,一天后將其取出;③將取出后的柳條的切口處分別浸泡在等量的清水中,放在相同適宜的環境中,幾天后,觀察記錄柳條的生根數。22.(2024七下·平湖期末)為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小科通過移動蠟燭,記錄蠟燭的像到凸透鏡的距離v,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u,并繪制成圖甲。(1)根據圖像可知,凸透鏡的焦距是 cm;(2)在某次實驗中小科將凸透鏡固定在長度為1m的光具座的中點,蠟燭放在35cm刻度線處,如圖乙;①小科將光屏移至 刻度線處得到一個清晰的像;②小科將蠟燭以0.01m/s的速度向左移至30cm刻度線處,光屏移至 刻度線處時,光屏上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這段時間內蠟燭的像移動的平均速度為 。【答案】10.0;80cm;70cm;2cm/s【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解析】【分析】 (1)根據u=v=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據此確定凸透鏡的焦距;(2)①根據圖甲確定像距,據此確定光屏的位置;②根據u=v=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根據速度公式求出像移動的平均速度。【解答】 (1)由圖甲可知,u=v=20cm,根據u=v=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即2f=20cm,故該凸透鏡的焦距f=10cm;(2)①在某次實驗中小科將凸透鏡固定在長度為1m的光具座的中點,蠟燭放在35cm刻度線處,此時物距u=50cm-35cm=15cm,由圖甲可知,此時像距v=30cm,故小科應將光屏移至80cm刻度線處得到一個清晰的像;②小科將蠟燭以0.01m/s的速度向左移至30cm刻度線處,此時物距u=50cm-30cm=20cm=2f,根據u=v=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故光屏移至70cm刻度線處時,光屏上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蠟燭移動的時間為:,則像移動的速度為:。23.(2024七下·平湖期末)血液在流經血管時會受到一定的阻力,要使血液通過血管就必須在血管兩端加一定的壓強差。(本題中血管視作圓柱體模型如圖,不考慮血管壁厚度)(1)有一段長為L,截面積為S的水平直血管,血液以速度v勻速流動,求流量Q; (流量為單位時間內通過管道截面的血液體積)(2)血液勻速通過長度一定的血管時,受到的阻力f與血液的流速成正比(即f=kv,k為定值);①當血管截面積為S1時,兩端所需的壓強差為,此時推動血液流動的壓力大小為 (用字母表示);②當血管截面積減小為S2時,為了維持在相同的時間內流過同樣體積的血液,壓強差必須變為。請比較、的大小 (寫出比較過程)。【答案】;;【知識點】血液循環;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解析】【分析】 (1)根據流量定義可以求出;(2)①根據可得壓力表達式;②根據壓力與阻力相等,血管截面積分別為S1、S2時列方程,再根據流量相等,找到流速與橫截面積的關系,進一步可知壓強差關系。【解答】(1) 根據流量定義:單位時間內通過管道截面的血液體積,可知: 流量;(2)①根據壓強公式可知,推動血液流動的壓力大小為;② 血液受到的阻力和流速成正比可得到f=kv(k為常數)因血液勻速流動時,血管兩端壓強差產生的壓力與阻力相等,血管截面積為S1時,有 Δp1S1=f1=kv1------①血管截面積減小為S2時,有 Δp2S2=f2=kv2------②因在相同的時間內流過同樣體積的血液,即:Q1=Q2,所以,S1v1t=S2v2t,即------③,由①②可得:-----④由③④可得:,已知 S2<S1,所以,故Δp1<Δp2。1 / 1浙江省嘉興市平湖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科學試題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1.(2024七下·平湖期末)潮水是在月球和太陽的引力作用下形成的,當日、地、月在同一直線時引力最大,形成大潮。當發生大潮時,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這天的月相可能為滿月 B.這天可能會發生月食C.這天可能會發生日食 D.大潮只發生在農歷十五2.(2024七下·平湖期末)2024年3月14日(農歷二月初五)傍晚,“天宇劇場”上演了一幕浪漫劇目——木星伴月,在平湖西南方向的天空,人們憑借肉眼就清晰地觀賞到了木星和月亮“深情對望”的美麗畫面,當時人們看到的景象最接近下列圖示中的( )A. B.C. D.3.(2024七下·平湖期末)2024年4月9日,北美地區觀賞到了壯觀的日全食現象,發生日全食時,太陽會出現如下景象,人們看到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A.③⑤⑥④①②③ B.③②①④⑥⑤③C.④⑥⑤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⑤⑥④4.(2024七下·平湖期末)2024年2月25日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藏羊順利出生。該克隆過程是將種羊a的耳細胞的細胞核注入到去核的卵細胞b中,發育成克隆胚胎,最后移入母羊c的子宮進行發育。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克隆技術屬于有性生殖B.克隆藏羊與普通藏羊a外觀有明顯不同C.克隆藏羊的遺傳物質來自母羊cD.克隆藏羊早期胚胎發育營養來自卵細胞 b5.(2024七下·平湖期末)帶有 NDM-1 基因的大腸桿菌屬于“超級細菌”,其在 NDM-1 基因的作用下可以抵抗多種抗生素,且有很強的傳染性。下列有關該大腸桿菌說法正確的是A.屬于單細胞生物 B.可用放大鏡觀察其內部結構C.通過出芽進行繁殖 D.可不依賴于有機物獨立生存6.(2024七下·平湖期末)自然界中生物的繁殖方式是多樣的,甲、乙為兩種繁殖方式,丙是其共同特征,如圖。下列選項符合的是( )選項 甲 乙 丙A 卵生 胎生 需要母體提供營養B 體外受精 體內受精 需要母體提供發育場所C 營養繁殖 種子繁殖 具備雙親的遺傳特性D 分裂生殖 出芽生殖 直接由母體產生新個體A.A B.B C.C D.D7.(2024七下·平湖期末)2023年 5月21日,中國羽毛球隊第十三次捧起蘇迪曼杯。比賽過程中,有關羽毛球運動和力的說法正確的是A.發球時,羽毛球受到球拍的力是因為球發生形變B.飛行時,羽毛球受到球拍推力、重力和空氣阻力C.下落時,羽毛球受到的重力方向始終豎直向下D.靜止時,羽毛球受到的支持力與重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8.(2024七下·平湖期末)小科參加“踐行環保,綠色出行”的自行車環城活動(如圖)。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以正在騎行的小科為參照物,路邊的電線桿是靜止的B.坐墊較寬,是為了減小人對坐墊的壓力,從而減小壓強C.車把手上的花紋是為了減小接觸面積,從而增大摩擦力D.用力捏剎車,是為了增大壓力,從而增大摩擦力9.(2024七下·平湖期末)如圖所示,是一條盤山公路,當汽車在AB 路段行駛時,看不到BC 路段的情況,為了看清 BC 路段的情況,下面說法正確的是A.利用折射原理,在 A 處裝凹透鏡B.利用反射原理,在 B 處裝凸面鏡C.利用反射原理,在 B 處裝凹面鏡D.利用折射原理,在C處裝凹透鏡10.(2024七下·平湖期末)如圖是十字路口處安裝的監控攝像頭,甲、乙是一輛汽車經過十字路口時,先后拍下的兩張照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攝像機的鏡頭和近視眼鏡鏡片相同B.通過鏡頭成一個正立縮小的實像C.此時汽車正在往鏡頭方向運動D.此時所成像到鏡頭的距離在變小11.(2024七下·平湖期末)如圖是小科在研究物體運動時所作的圖像,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甲中物體做加速運動B.乙中B物體靜止C.乙中A、B兩物體在10秒末相遇D.乙中,B車在10秒內路程是100米12.(2024七下·平湖期末)科技興趣小組同學設計的尋找“有色影子”的活動方案如圖。用一種色光照射站在背景板前的人,會在背景板上形成影子,在影子上疊加另一種色光,能形成“有色影子”,符合要求的方案是( )方案 照射光源顏色 背景板顏色 疊加光源顏色A 白 紅 藍B 紅 藍 黃C 藍 白 紅D 綠 綠 黃A.A B.B C.C D.D13.(2024七下·平湖期末)在水平桌面上有一光源,發出一束豎直向上的光,射到桌面上方 1米處水平放置的平面鏡O點上。當平面鏡繞O點轉動時,發現反射光點在水平桌面上移動了1米,此時平面鏡與水平方向夾角為A.22.5° B.30° C.45° D.60°14.(2024七下·平湖期末)如圖所示,在兩端開口、粗細均勻的U形玻璃管中注入互不相溶的兩種液體,穩定后兩端液面到分界面的高度差分別為h1和h2。設兩種液體的密度分別為ρ1和ρ2,兩端液面的高度差,則( )A.B.左右兩側液體對底面的壓強不相等C.若從左側繼續注入少量同種液體,則Δh增大D.若從右側繼續注入少量同種液體,則Δh減小15.(2024七下·平湖期末) 雌蜻蜓在水面上飛行時,分多次將卵“點”在水中,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蜻蜓點水”。如圖所示,蜻蜓點水時,引起水面振動,就會形成以點水處為中心的圓形波紋(水波),并沿水面向四周勻速傳播。蜻蜓飛行時,翅膀扇動的頻率范圍是10Hz~40Hz,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一定不能聽到蜻蜓飛行的聲音B.蜻蜓飛行的方向沿 y軸負方向C.蜻蜓飛行的速度大于水波的傳播速度D.若測得蜻蜓由第二次點水到第三次點水歷時1s,則蜻蜓飛行的平均速度為4m/s二、填空題(本大題共4小題,14空,共28分)16.(2024七下·平湖期末) 第33 屆奧運會將于2024年7月 26日在法國巴黎當地時間19:30開幕,我國可以在北京時間7月27日凌晨1:30收看開幕式直播,造成兩地時間不同的原因是 (選填“地球的公轉”或“地球的自轉”);當天,平湖的晝夜長短情況是 ,且晝長將逐漸變 。17.(2024七下·平湖期末)興趣小組同學在校園勞動基地開展種植番茄活動,圖甲為番茄的生長發育過程。(1)播種不在冬季而選擇在春季的原因是 。(2)番茄幼苗由種子中胚發育而來,胚是由 發育而來。(3)番茄內部有許多白籽如圖乙,這與雌蕊中 的數量有關。18.(2024七下·平湖期末)笛子是我國的一種傳統樂器,音樂課上同學們吹奏時,發出聲音是由于空氣柱的 而產生的;用手指按壓不同位置的氣孔,是為了改變聲音的 ;更加用力吹奏,會改變聲音的 。19.(2024七下·平湖期末)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時,用完全相同的木塊和長木板進行如下實驗:(1)圖甲中用彈簧測力計拉木塊,木塊沒有被拉動,此時木塊所受摩擦力大小 彈簧測力計的示數(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若拉動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突然變大,則木塊受到的摩擦力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2)圖乙實驗測得滑動摩擦力大于圖甲實驗測得滑動摩擦力的原因是 ,圖乙中鐵塊隨著木塊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過程中,鐵塊 (選填“受”或“不受”)摩擦力;(3)圖丙中測量滑動摩擦力時,木板是否需要保持勻速直線運動 。三、解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第20題5分,21題5分,22題9分,23題8分,共27分)20.(2024七下·平湖期末)圖甲是地球繞日公轉軌道,當地球運行到圖甲中的D位置時,請在圖乙北極上空俯視圖中,用箭頭畫出地球的自轉方向,并用陰影表示出夜半球,標出晨線和昏線。21.(2024七下·平湖期末)生根粉是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主要成分是植物生長素,可刺激扦插或移植的枝條在切口處產生新的根系。某科學興趣小組為探索生根粉促進柳樹插條生根的適宜濃度,進行了相關的實驗研究,并將實驗結果記錄在下表中。生根粉溶液濃度(mg/mL) 0.5 1 1.5 2 2.5 3平均生根數(每組柳樹插條取5根) 8 12 15 21 27 23(1)該實驗在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是 。(2)根據實驗結果可知,生根粉溶液促進柳樹插條生根的適宜濃度范圍為2mg/mL-3mg/mL,為探究柳樹生根的最適濃度,請你設計實驗方案 。22.(2024七下·平湖期末)為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小科通過移動蠟燭,記錄蠟燭的像到凸透鏡的距離v,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u,并繪制成圖甲。(1)根據圖像可知,凸透鏡的焦距是 cm;(2)在某次實驗中小科將凸透鏡固定在長度為1m的光具座的中點,蠟燭放在35cm刻度線處,如圖乙;①小科將光屏移至 刻度線處得到一個清晰的像;②小科將蠟燭以0.01m/s的速度向左移至30cm刻度線處,光屏移至 刻度線處時,光屏上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這段時間內蠟燭的像移動的平均速度為 。23.(2024七下·平湖期末)血液在流經血管時會受到一定的阻力,要使血液通過血管就必須在血管兩端加一定的壓強差。(本題中血管視作圓柱體模型如圖,不考慮血管壁厚度)(1)有一段長為L,截面積為S的水平直血管,血液以速度v勻速流動,求流量Q; (流量為單位時間內通過管道截面的血液體積)(2)血液勻速通過長度一定的血管時,受到的阻力f與血液的流速成正比(即f=kv,k為定值);①當血管截面積為S1時,兩端所需的壓強差為,此時推動血液流動的壓力大小為 (用字母表示);②當血管截面積減小為S2時,為了維持在相同的時間內流過同樣體積的血液,壓強差必須變為。請比較、的大小 (寫出比較過程)。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解析】【分析】日食一定發生在初一,月食一定發生在十五十六。【解答】A.當日、地、月在同一直線時引力最大,形成大潮,這天的月相可能為滿月,故 A 正確;B.當日、地、月在同一直線時引力最大,形成大潮,這天可能會發生月食,故 B 正確;C.當日、地、月在同一直線時引力最大,形成大潮,這天可能會發生日食,故 C 正確;D.大潮不只發生在農歷十五,故 D 錯誤;故答案為:D。2.【答案】D【知識點】月相;行星及其衛星【解析】【分析】 月相:是天文學中對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明部分的稱呼。隨著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東移動一大段距離,它的形狀也在不斷地變化著,這就是月亮位相變化,叫做月相。【解答】根據題意可知,農歷二月初五的夜晚看到的月亮應為上弦月,亮面朝西,在西半天空,故AB錯誤;木星距離地球距離遠遠大于月球到地球的距離,所以木星看起來要比月球小,故C錯誤,D正確。故選D。3.【答案】D【知識點】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解析】【分析】由于月亮自西向東繞地球運轉,所以日食總是在太陽圓面的西邊緣開始的,然后太陽被遮擋 部分逐漸擴大,日輪繼續東移,當月輪中心和日面中心相距最近時,就到食甚。食甚是太陽被月亮遮 去最多的時刻,月亮繼續往東移動,當月面的西邊緣和日面的西邊緣相內切的瞬間,稱為生光。【解答】日全食分為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五個階段。初虧從西邊緣開始的,依次類推。故答案為:D。4.【答案】D【知識點】動物克隆技術的進展【解析】【分析】克隆技術是一種常見的無性生殖的方式。克隆過程先將含有遺傳物質的供體細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細胞核的卵細胞中,然后促使這一新細胞分裂繁殖發育成胚胎,當胚胎發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動物子宮中使動物懷孕,便可產下與提供細胞核者(供體)幾乎相同的動物。【解答】A.克隆技術屬于無性生殖,沒有生殖細胞結合,A錯誤;BC.克隆藏羊與普通藏羊a外觀明顯相同,因為羊a提供細胞核,細胞核含有遺傳物質,BC錯誤;D.克隆藏羊早期胚胎發育營養來自卵細胞b,卵細胞含有卵黃,可以提供早期營養,D正確。故答案為:D。5.【答案】A【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解析】【分析】 單細胞生物是由一個細胞所組成,在單一的細胞內能完成所有生命活動過程,并能獨立生存于自然界的一類生物。單細胞生物包括鞭毛類有機體、原生植物(如蘭綠藻、細菌等)、粘菌、地衣、原生動物、原生真菌等。【解答】A.大腸桿菌屬于細菌,屬于單細胞生物,A正確;B.大腸桿菌非常微小,要用顯微鏡觀察,不可用放大鏡觀察其內部結構,B錯誤;C.細菌通過分裂繁殖進行繁殖,C錯誤;D.大腸桿菌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自己產生有機物,必須依賴于現成有機物為生,D錯誤;故答案為:A。6.【答案】D【知識點】動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植物的無性生殖【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分析甲、乙和丙之間的內在聯系,然后與每個選項中的內容進行對照即可。【解答】A.胚胎發育所需的營養由卵黃供給,不需要母體供養,這樣發育過程叫卵生,故A錯誤;B.體外受精的動物,胚胎發育在母體外進行,不需要母體提供發育場所,故B錯誤;C.營養繁殖屬于無性生殖,只具有母體的遺傳特性,故C錯誤;D.分裂生殖和出芽生殖都屬于無性生殖,都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故D正確。故選D。7.【答案】C【知識點】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彈力;重力及其方向【解析】【分析】平衡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體。【解答】A.發球時,羽毛球受到球拍的力是因為球拍發生形變,A錯誤;B.飛行時,羽毛球受到重力和空氣阻力,沒有球拍推力,B錯誤;C.下落時,羽毛球受到的重力方向始終豎直向下,重力方向總是豎直向下,C正確;D.靜止時,羽毛球受到的支持力與重力是作用在同一物體,屬于平衡力,D錯誤;故答案為:C。8.【答案】D【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解析】【分析】A.根據參照物的知識判斷;B.減小壓強的方法:減小壓力或增大受力面積;CD.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壓力或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解答】A.根據題意可知,以正在騎行的小石為參照物,電線桿相對小石的位置不斷在改變,故A錯誤;B.將坐墊做的較寬后,壓力始終等于人的重力,即壓力不變。這是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故B錯誤;C.車把手上的花紋,是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故C錯誤;D.自行車用力捏剎車是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力,故D正確。故選D。9.【答案】B【知識點】光的反射;凸面鏡和凹面鏡【解析】【分析】人能看到BC路段的情況,是該路段上的物體反射的光線進入人的眼睛。由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所以為了是光線BC路段上的物體反射的光線能夠射到AB路段上,就需要改變其傳播方向,因此要安裝一個能夠改變光的傳播方向的裝置:凸面鏡。【解答】汽車在AB路段行駛時,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司機看不到BC路段的情況;凸面鏡是利用光的反射來改變光的傳播方向的,BC路段上的物體反射出的光線,射到凸面鏡上,經過凸面鏡的反射射向AB路段,從而使人在AB路段上能夠看清楚BC路段的情況。故答案為:B。10.【答案】C【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凸透鏡成像的應用【解析】【分析】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鏡越小像越大。【解答】AB.攝像頭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 通過鏡頭成一個倒立立縮小的實像,近視眼鏡鏡片是凹透鏡,AB錯誤 。CD.由同一輛汽車經過十字路口時,先后拍下的兩張照片A、B,可知汽車的像變大,根據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物近像遠像變大)可知汽車是靠近攝像頭。C正確,D錯誤;故答案為:C。11.【答案】D【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速度與物體運動【解析】【分析】AB.根據圖像的形狀分析A、B兩個物體的運動特點;C.根據速度-時間圖像交點的含義判斷;D.根據s=vt計算乙通過的路程。【解答】A.根據甲圖可知,該物體路程-時間圖像是一條通過坐標原點的斜線,則該物體做勻速運動,故A錯誤;B.根據乙圖可知,B物體以10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故B錯誤;C.根據乙圖可知,A、B的圖像交點代表速度相同,所以乙中A、B兩物體在10秒末速度相同,故C錯誤;D.乙中B車在10秒內路程是s=vt=10秒×10米/秒=100米,故D正確。故選D。12.【答案】C【知識點】物體的顏色;光的色散【解析】【分析】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物體反射的色光決定的,白色反射所有的色光,黑色吸收所有的色光,彩色物體只反射和物體相同的色光。【解答】無論照射光源是何種顏色,背景板上都會留下一個黑色的人影,這是由于光被人擋住,在后面留下的陰影;如果背景板是白色,白色反射所有的色光,此時無論疊加光源是何種顏色,都會在影子上疊加該疊加光源的顏色,能形成“有色影子”,由表可知,方案C符合題意;若背景板不是白色,當疊加光源的顏色與背景板的顏色相同時,也能形成“有色影子”,由表可知,方案ABD不符合題意,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3.【答案】A【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 光入射到不同介質的界面上會發生反射和 折射。而反射時會出現以下情況: 反射線跟入射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線和入射線分居法線兩側,并且與界面法線的夾角(分別叫做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解答】由題意得,所以入射光與法線夾角等于45度角的一半,入射角為22.5度,原來入射角等于0度,所以此時平面鏡與水平方向夾角為22.5°。故答案為:A。14.【答案】C【知識點】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解析】【分析】 A.根據液體壓強公式p=ρgh和兩端液面到分界面壓強相等即可得出兩種液體的密度與兩端液面到分界面的高度差關系;B.根據連通器的特點分析;CD.利用從左(右)側繼續注入同種液體兩側液體增加的壓強相等和兩種液體的密度關系可以得出兩側液柱增加的高度關系,從而得出兩端液面的高度差的變化。【解答】 A、取兩液面分界面為水平面,由p=ρgh得,左側液柱產生的壓強:p1=ρ1gh1,右側液柱產生的壓強:p2=ρ2gh2,則有:p1=p2,即:ρ1gh1=ρ2gh2,所以兩種液體的密度之比:,故A錯誤;B.由圖可知,該裝置為連通器,當連通器內的液體靜止不流動時,連通器底部受到的壓強是相同的,即U形玻璃管中左側液體對底的壓強等于右側液體對底的壓強,故B錯誤;CD. 由ρ1gh1=ρ2gh2可知,因為h1>h2,所以ρ1<ρ2,從左側繼續注入同種液體穩定后,設左側液柱增加的高度為Δh1,右側液柱增加的高度為Δh2,則兩側液柱增加的壓強:Δp1=Δp2,即ρ1gΔh1=ρ2gΔh2,因為ρ1<ρ2,所以Δh1>Δh2,因此從左側繼續注入同種液體Δh增大,故C正確;從右側繼續注入同種液體,兩側液柱增加的壓強仍相等,但增加高度均為液體ρ2的高度,因此兩端液面的高度差Δh將不變,故D錯誤。故選C。15.【答案】B【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最開始點的波傳播范圍越來越大,所以蜻蜓先在上面后在下面。【解答】A.蜻蜓點水時,由于水面形成圓形波紋,所以蜻蜓點水時引起了水的振動;由于人的聽覺頻率范圍是20Hz~20000Hz,而蜻蜓飛行時,翅膀扇動的頻率范圍是10Hz~40Hz,在人的聽覺頻率范圍之內,所以可能聽到它發出的聲音。A錯誤B.因為蜻蜓連續三次點水后,形成三個波紋剛好在O點內切,所以蜻蜓向下飛行,B正確;C.因為蜻蜓點水后的三個波紋剛好在O點內切,蜻蜓第二次點水的位置剛好是第一次水波運動到的位置,所以水波的速度和蜻蜓飛行的速度相同,C錯誤;D.蜻蜓第二次點水的位置x2=3m,第三次點水的位置x3=1m,所以蜻蜓從第二次點水到第三次點水通過的路程為s=x2﹣x3=2m;因此蜻蜓的飛行速度v=s/t=2m/1s=2m/s,D錯誤;故答案為:B。16.【答案】地球自轉;晝長夜短;短【知識點】地球自轉;晝夜交替;地球公轉【解析】【分析】地球的自轉導致晝夜現象,地球的公轉導致季節現象以及晝夜長短變化。【解答】 地球的自轉導致晝夜現象,導致北京是在凌晨,巴黎還在夜晚, 7月26日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北半球白晝更長,由于直射點向南移動,導致晝長將逐漸變短。17.【答案】春季溫度適宜,有利于種子的萌發;受精卵;胚珠【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植物的有性生殖【解析】【分析】(1)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為適量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2)一朵花經過傳粉、受精后,子房的發育情況為:【解答】(1)種子萌發需充足的空氣,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播種不在冬季而選擇在春季的原因是春季溫度適宜,有利于種子的萌發。(2)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故胚是由受精卵發育而來。(3)番茄內部有許多白籽,白籽是番茄的種子,種子由胚珠發育而來,故與雌蕊中胚珠的數量有關。18.【答案】振動;音調/頻率;響度【知識點】聲音產生的條件;響度、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關系【解析】【分析】 響度又稱音量,人耳感受到的聲音強弱,是人對聲音大小的一個主觀感覺量。響度的大小決定于聲音接收處的波幅,與聲強密切相關 。【解答】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發出聲音是由于空氣柱的振動產生的; 用手指按壓不同位置的氣孔,改變了笛子內空氣柱的長度,改變空氣柱的振動頻率,從而改變聲音的音調, 更加用力吹奏,人們聽到的聲音感覺音量變大,是改變聲音的響度。19.【答案】等于;不變;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不受;不需要【知識點】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解析】【分析】 (1)根據平衡條件分析作答;根據滑動摩擦力影響因素分析作答;(2)根據滑動摩擦力影響因素分析作答;根據運動狀態結合平衡條件分析作答;(3)根據實驗裝置結合滑動摩擦力影響因素分析作答。【解答】(1)①實驗中,木塊沒有被拉動,則處于靜止狀態,那么此時拉力與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根據二力平衡原理,摩擦力大小等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② 若拉動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突然變大, 由于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則滑動摩擦力也不變。(2)①甲中木塊對地面的壓力鄧愈木塊的重力,乙中木塊對地面的壓力鄧愈鐵塊和木塊的總重力,則圖乙實驗測得滑動摩擦力大于圖甲實驗測得滑動摩擦力的原因是: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②鐵塊隨著木塊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過程中,二者相對靜止,沒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所以鐵塊不受摩擦力。(3)如圖丙所示,無論木塊是否勻速運動,它對木板的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即它受到的摩擦力不變,因此圖丙實驗中不需要要勻速拉動長木板。20.【答案】【知識點】地球自轉的方向和周期;晝夜交替【解析】【分析】 按地球自轉方向,由晝入夜為昏線,由夜入晝為晨線。【解答】從北極上空看,地球逆時針旋轉。當地球運動到圖示公轉軌道的D位置時,時間是6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上,北半球晝長夜短,北極圈內出現極晝現象。按地球自轉方向,上面半條經線是由夜入晝為晨線,下面半條經線為由晝入夜為昏線。21.【答案】缺少空白對照組;①選取生長狀況相同的20根柳條,平均分成4組,每組5根;②將各組柳條的切口處分別浸泡在濃度為2.2mg/mL、2.4mg/mL、2.6mg/mL、2.8mg/mL的等量的生根粉溶液中,一天后將其取出;③將取出后的柳條的切口處分別浸泡在等量的清水中,放在相同適宜的環境中,幾天后,觀察記錄柳條的生根數。【知識點】控制變量法;植物激素【解析】【分析】(1)根據對照實驗的要求分析;(2)探究柳樹生根的最適濃度,取相同的柳條,浸泡在濃度為2.2mg/mL、2.4mg/mL、2.6mg/mL、2.8mg/mL的等量的生根粉溶液,觀察柳條生根情況,據此設計實驗步驟。【解答】(1)根據表格數據可知,所有的數據中都加入生根粉,沒有一組沒有生根粉的實驗作為對照,那么該實驗在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是缺少空白對照組;(2) 為探究柳樹生根的最適濃度,請你設計實驗方案如下:①選取生長狀況相同的20根柳條,平均分成4組,每組5根;②將各組柳條的切口處分別浸泡在濃度為2.2mg/mL、2.4mg/mL、2.6mg/mL、2.8mg/mL的等量的生根粉溶液中,一天后將其取出;③將取出后的柳條的切口處分別浸泡在等量的清水中,放在相同適宜的環境中,幾天后,觀察記錄柳條的生根數。22.【答案】10.0;80cm;70cm;2cm/s【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解析】【分析】 (1)根據u=v=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據此確定凸透鏡的焦距;(2)①根據圖甲確定像距,據此確定光屏的位置;②根據u=v=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根據速度公式求出像移動的平均速度。【解答】 (1)由圖甲可知,u=v=20cm,根據u=v=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即2f=20cm,故該凸透鏡的焦距f=10cm;(2)①在某次實驗中小科將凸透鏡固定在長度為1m的光具座的中點,蠟燭放在35cm刻度線處,此時物距u=50cm-35cm=15cm,由圖甲可知,此時像距v=30cm,故小科應將光屏移至80cm刻度線處得到一個清晰的像;②小科將蠟燭以0.01m/s的速度向左移至30cm刻度線處,此時物距u=50cm-30cm=20cm=2f,根據u=v=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故光屏移至70cm刻度線處時,光屏上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蠟燭移動的時間為:,則像移動的速度為:。23.【答案】;;【知識點】血液循環;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解析】【分析】 (1)根據流量定義可以求出;(2)①根據可得壓力表達式;②根據壓力與阻力相等,血管截面積分別為S1、S2時列方程,再根據流量相等,找到流速與橫截面積的關系,進一步可知壓強差關系。【解答】(1) 根據流量定義:單位時間內通過管道截面的血液體積,可知: 流量;(2)①根據壓強公式可知,推動血液流動的壓力大小為;② 血液受到的阻力和流速成正比可得到f=kv(k為常數)因血液勻速流動時,血管兩端壓強差產生的壓力與阻力相等,血管截面積為S1時,有 Δp1S1=f1=kv1------①血管截面積減小為S2時,有 Δp2S2=f2=kv2------②因在相同的時間內流過同樣體積的血液,即:Q1=Q2,所以,S1v1t=S2v2t,即------③,由①②可得:-----④由③④可得:,已知 S2<S1,所以,故Δp1<Δp2。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嘉興市平湖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科學試題(學生版).docx 浙江省嘉興市平湖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科學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