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綠城育華學校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科學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綠城育華學校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科學試題

資源簡介

浙江省杭州市綠城育華學校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科學試題
1.(2025八下·杭州月考)模型常常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到的或復雜的事物。仔細觀察下列四幅圖片,不屬于模型的是(  )
A.水分子 B.氦原子
C.電流表 D.耳朵
【答案】C
【知識點】模型與符號
【解析】【分析】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統、過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種表達形式,也可指根據實驗、圖樣放大或縮小而制作的樣品,一般用于展覽或實驗或鑄造機器零件等用的模子。
【解答】A、此圖是水分子結構模型,故不符合題意;
B、此圖是氦原子結構模型,故不符合題意;
C、此圖為電流表的標志,不是模型,故符合題意;
D、此圖為耳朵的結構模型,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2.(2025八下·杭州月考)食物經長時間煎炸后產生丙烯酰胺(化學式)等有毒物質。下列有關丙烯酰胺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丙烯酰胺的相對分子質量為71g
B.丙烯酰胺分子中質子數等于電子數
C.丙烯酰胺由碳、氫、氮、氧三種原子構成
D.丙烯酰胺中碳、氫元素個數之比為
【答案】B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A、根據相對分子質量的單位來分析;
B、根據物質的結構來分析;
C、根據物質的結構來分析;
D、根據化學式的意義來分析。
【解答】A、相對分子質量的單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寫,丙烯酰胺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2×3)+(1×5)+14+16=71,故說法錯誤;
B、丙烯酰胺分子由原子構成,而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丙烯酰胺分子中質子數等于電子數,故說法正確;
C、丙烯酰胺是由丙烯酰胺分子構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故說法錯誤;
D、元素是個宏觀概念,只講種類、不講個數,故說法錯誤。
故答案為:B。
3.(2025八下·杭州月考)原子結構模型是經過一代代科學家不斷地發現和提出新的原子結構模型的過程。下列有關圖①②③④所示的四種原子結構模型的敘述錯誤的是(  )
①葡萄干面包模型 ②分層結構模型 ③電子云模型 ④行星模型
A.湯姆生認為圖①模型中正電荷均勻分布在整個面包內,電子像葡萄干鑲嵌其中
B.如圖②模型波爾認為電子只能在原子內的一些特定的穩定軌道上繞核運動
C.盧瑟福在實驗的基礎上提出帶負電的電子繞帶正電且體積很小的原子核運動的圖④模型
D.依據提出時間先后順序,正確的排列是①②④③
【答案】D
【知識點】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
【解析】【分析】(1)湯姆生的葡萄干面包模型:正電荷均勻分布在原子內,電子像葡萄干鑲嵌其中 。
(2)玻爾的分層結構模型:電子在特定穩定軌道上繞核運動 。
(3)盧瑟福的行星模型:帶負電的電子繞帶正電且體積很小的原子核運動 。
(4)電子云模型:體現電子在核外空間出現概率的分布情況,是較晚提出的模型 。
【解答】A、湯姆生發現了電子,1904年湯姆生提出了原子結構的葡萄干蛋糕模型,他認為圖①模型中正電荷均勻分布在整個面包內,電子像葡萄干鑲嵌其中,選項正確;
B、1913年波爾提出波爾模型,他認為電子只能在原子內的一些特定的穩定軌道上繞核運動,選項正確;
C、1911年盧瑟福在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行星模型,認為帶負電的電子繞帶正電且體積很小的原子核運動,選項正確;
D、現代的科學家提出了電子云模型,依據提出時間先后順序,四種模型的正確的排列是①④②③,選項錯誤。
故答案為:D。
4.(2025八下·杭州月考)植被豐富的公園中有豐富的負氧離子,空氣中氧分子得到電子就能形成負氧離子()。下列關于O22-與O2的說法,錯誤的是(  )
A.與O2的化學性質不同 B.與O2的質子數不同
C.1個比1個O2多2個電子 D.與O2的相對質量均為32
【答案】B
【知識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1) 分子化學性質由分子構成決定,離子化學性質由離子構成決定,結構不同性質不同 。
(2) 質子數取決于原子種類,同種原子質子數相同,分子、離子中質子數為構成原子質子數之和 。
(3) 原子或分子得失電子形成離子,電子數會相應改變,得電子則電子數增加 。
(4) 相對質量(相對分子質量、相對離子質量 ) 計算,分子或離子的相對質量為構成原子相對原子質量之和 。
【解答】A、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的粒子化學性質相似,空氣中氧分子得到電子就能形成負氧離子,最外層電子數不同,則與O2的化學性質不同,故選項說法正確;
B、空氣中氧分子得到電子就能形成負氧離子,在形成離子時變化的是電子,質子數不變,與O2的質子數相同,故選項說法錯誤;
C、O2得到了2個電子后形成離子,則與O2電子數不相同,1個比1個O2多2個電子,故選項說法正確;
D、空氣中氧分子得到電子就能形成負氧離子,在形成離子時變化的是電子,質子數和中子數不變,則相對原子質量也不變,所以與O2的相對質量均為32,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B。
5.(2025八下·杭州月考)鉻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適量攝入三價鉻對人體有益,但六價鉻對人體是有毒的,下列化合物中,鉻元素的化合價為價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
【解析】【分析】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計算各物質中鉻元素的化合價,再進行判斷。【解答】A、化合物中,鉀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則K2CrO4中鉻元素的化合價為+6價,故A正確;
B、化合物中,氫氧根的化合價為-1價,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則Cr(OH)3中鉻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故B錯誤;
C、化合物中,硫酸根的化合價為-2價,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則Cr2(SO4)3中鉻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故C錯誤;
D、化合物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則Cr2O3中鉻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6.(2025八下·杭州月考)如圖所示,甲模型表示失去一個電子的鈉離子和得到一個電子的氯離子的組合,乙模型表示失去兩個電子的鎂離子和得到一個電子的氯離子的組合,則丙模型可以表示的化學式是(  )
A.FeCl3 B.Fe2S3 C.H2S D.MnO2
【答案】B
【知識點】模型與符號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甲模型表示失去一個電子的鈉離子和得到一個電子的氯離子的組合,乙模型表示失去兩個電子的鎂離子和得到一個電子的氯離子的組合,凹角和凸角的模型分別表示陽離子和陰離子,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本題難度不大,明確凹角和凸角的模型的含義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甲模型表示失去一個電子的鈉離子和得到一個電子的氯離子的組合,乙模型表示失去兩個電子的鎂離子和得到一個電子的氯離子的組合,由圖可知,凹角和凸角的模型分別表示陽離子、陰離子,則丙是由兩個帶正電荷的陽離子和3個帶負電荷的陰離子構成,故選B。
7.(2025八下·杭州月考)下列有關分子和原子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B.分子可直接構成物質,而原子要先構成分子后才能構成物質
C.分子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原子不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
D.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分解產生原子,這些原子又重新組合構成別的分子
【答案】D
【知識點】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
【解析】【分析】(1)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能再分;但原子本身還可分為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等(從結構角度,化學變化中原子不可分 )。
(2)分子、原子都可直接構成物質,比如金屬由原子直接構成,水由分子構成 。
(3)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保持其化學性質;由原子直接構成的物質,原子保持其化學性質 。
(4)化學變化的本質是分子分解為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分子 。
【解答】A、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但在其他條件下(如核反應),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又由質子和中子構成,錯誤;
B、分子可直接構成物質,如氧氣由氧分子構成;原子也能直接構成物質,像金屬單質(如鐵由鐵原子構成)、稀有氣體(如氦氣由氦原子構成)等,并非原子都要先構成分子后才能構成物質,錯誤;
C、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由原子直接構成的物質,原子也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比如鐵原子保持鐵的化學性質,錯誤;
D、化學變化的實質就是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分解產生原子,這些原子又重新組合構成別的分子,正確。
故答案為:D。
8.(2025八下·杭州月考)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對① ⑤表示的有關化學用語含義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N ②Fe ③Fe2+④H2O ⑤NaCl.
A.③表示鐵離子
B.能表示一個分子的有①、②、④、⑤
C.②和③屬于同種元素
D.④表示H2O由2個氫元素和1個氧元素組成
【答案】C
【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
【解析】【分析】(1)元素符號、離子符號、化學式的意義,包括表示原子、分子、離子,以及元素組成、粒子構成等 。
(2)元素的概念:質子數(核電荷數)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
(3)分子構成的表述:物質由元素組成,分子由原子構成 ,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 。
(4)不同化學用語(元素符號、化學式、離子符號 ) 所代表的粒子類型及含義區分 。
【解答】 A、Fe2+帶2個單位的正電荷,為亞鐵離子,鐵離子帶3個單位的正電荷,故選項錯誤;
B、①N可表示氮元素和一個氮原子,不能表示氮分子,②Fe可表示鐵元素、一個鐵原子或金屬鐵,不能表示分子,④H2O可表示一個水分子,⑤NaCl是由離子構成,不能 表示一個分子,故選項錯誤;
C、②和③內含有相同的質子數,故屬于同種元素,故選項正確;
D、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故選項錯誤;
故答案為:C。
9.(2025八下·杭州月考)邏輯推理是科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因為離子是帶電的粒子,所以帶電的粒子就是離子
B.因為單質中只含一種元素,所以只含一種元素的物質就是單質
C.因為化合物含有多種元素,所以含多種元素的物質一定都是化合物
D.因為水電解只得到氫氣和氧氣,所以水一定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
【答案】D
【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離子的書寫與意義
【解析】【分析】單質是指只含有一種元素的純凈物;化合物是指含有多種元素的純凈物;混合物是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混合在一起;純凈物是指只含有一種物質;
【解答】A. 因為離子是帶電的粒子,所以帶電的粒子就是離子是錯誤的,質子帶正電,但是它不是離子,A錯誤;
B. 因為單質中只含一種元素,所以只含一種元素的物質也可能是混合物,比如氧氣和臭氧混合在一起,B錯誤;
C. 因為化合物含有多種元素,所以含多種元素的物質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C錯誤;
D. 因為水電解只得到氫氣和氧氣,所以水一定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 ,D正確;
故答案為:D
10.(2025八下·杭州月考)下列有關分子、原子、離子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帶電的微粒一定是離子
B.原子得到電子后帶正電
C.分子、原子和離子都可以直接構成物質
D.原子核都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
【答案】C
【知識點】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
【解析】【分析】A、根據帶電荷的微粒,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離子的形成來分析;
C、根據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來分析;
D、根據原子核的結構來分析。
【解答】A、離子確實是帶電的微粒,但帶電的微粒不一定是離子,比如電子也帶電,它就不是離子,故選項說法錯誤;
B、電子帶負電,所以原子得到電子后帶負電荷,故選項說法錯誤;
C、分子、原子和離子都可以直接構成物質,如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鐵是由鐵原子構成的,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故選項說法正確;
D、原子核不一定都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如氫原子的原子核內只有質子,沒有中子,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答案為:C。
11.(2025八下·杭州月考)下列化學用語,關于數字“2”表示的意義正確的是(  )
A.2H:表示兩個氫元素
B.Mg2+:表示鎂元素的化合價為+2
C.NO2:表示二氧化氮中含有兩個氧原子
D.2CH4:表示兩個甲烷分子
【答案】D
【知識點】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
【解析】【分析】A、根據元素只講種類,不計個數進行分析;
B、根據標在元素符號右上角的數字表示1個離子所帶的電荷數進行分析;
C、根據標在化學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數字表示一個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數目進行分析;
D、根據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表示多個該分子,就在其化學式前加上相應的數字進行分析。
【解答】A、元素符號前面加上數字表示幾個這樣的原子,2H:表示兩個氫原子,錯誤;
B、元素符號右上角的數字表示離子所帶的電荷數,Mg2+:表示1個鎂離子帶2個單位的正電荷,錯誤;
C、元素符號右下角的數字表示一個分子中含有的原子個數,NO2:表示一個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兩個氧原子,錯誤;
D、化學符號前面的數字,表示微粒的個數,2CH4:表示兩個甲烷分子,正確。
故答案為:D。
12.(2025八下·杭州月考)“人造樹葉”是一種新型材料。光照時,二氧化碳和水在“人造樹葉”的催化下反應生成氧氣和乙醇(C2H6O),其微觀圖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該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
B.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是不可分的
C.生成乙醇的碳氫氧個數比為1:3:1
D.圖中生成物既有單質也有化合物
【答案】C
【知識點】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和聯系;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常見物質的分類
【解析】【分析】(1)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原子種類和數目不變 。
(2)化學變化的本質: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組合,原子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再分 。
(3)化學式中原子個數比:根據化學式確定各原子的數目比 。
(4)單質和化合物的判斷:單質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
【解答】A、由圖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不變,所以該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選項正確;
B、由圖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不變,即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是不可分的,選項正確;
C、由圖可知,生成乙醇的碳、氫、氧的原子個數比為2:6:1,選項錯誤;
D、生成物中的氧氣屬于單質,乙醇屬于化合物,選項正確。
故答案為:C。
13.(2025八下·杭州月考)如圖所示,重為G的小鐵塊在水平方向力F的作用下,沿粗糙程度相同的條形磁鐵表面N極滑到S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鐵塊對磁鐵的壓力始終等于G
B.小鐵塊對磁鐵的壓力始終小于G
C.小鐵塊對磁鐵的摩擦力先減小后增大
D.小鐵塊對磁鐵的摩擦力先增大后減小
【答案】C
【知識點】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 磁體不同部位磁性強弱不同,兩端(磁極)磁性最強,中間磁性最弱,磁體對鐵塊的吸引力會因位置不同而變化 。
(2) 壓力與重力的關系:水平面上,壓力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當有其他力(如磁體吸引力 ) 作用時,壓力會改變 。
(3) 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
(4) 摩擦力大小變化分析:根據鐵塊在磁體不同位置時,磁體對鐵塊吸引力變化,判斷壓力變化,進而分析摩擦力變化 。
【解答】A、條形磁體兩端磁性強,對鐵塊吸引力大,中間磁性弱,吸引力小。鐵塊在N極時,磁體對鐵塊有向下吸引力,小鐵塊對磁鐵的壓力大于G;在中間位置,吸引力變小,壓力等于G(近似,實際有變化 );在 S 極同理,所以壓力不是始終等于 G,該選項錯誤。
B、由 A 分析可知,在磁極處壓力大于 G,不是始終小于 G,該選項錯誤。
C、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摩擦力與壓力有關。鐵塊從 N 到S,磁體對鐵塊吸引力先減小后增大,所以小鐵塊對磁鐵的壓力先減小后增大,摩擦力也先減小后增大,該選項正確。
D、由C分析可知,摩擦力是先減小后增大,不是先增大后減小,該選項錯誤。
故答案為:C 。
14.(2025八下·杭州月考)下列關于磁體兩極間磁感線的畫法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識點】磁場和磁感線
【解析】【分析】(1)用帶箭頭的曲線來形象、方便地描述磁場,這叫磁感線。
為了便于研究磁場,我們引入了磁感線的概念,磁感線是假想的分布在磁體周圍的曲線,這種研究方法叫建立理想模型法。
(2)磁感線的疏密表示磁性強弱;箭頭方向表示磁場方向。
(3)在磁體外部,磁感線從N極出發,到S極進入;在磁體內部是從S到N.磁感線沒有交叉的.
【解答】A、圖中磁體周圍的磁感線從磁體的N極出來,回到磁體的S極,故A正確;
B、圖中磁體周圍的磁感線從磁體的S極出來,回到磁體的N極,故B錯誤;
C、圖中磁體周圍的磁感線從磁體的N極出來,回到磁體的N極,故C錯誤;
D、圖中磁體周圍的磁感線從磁體的S極出來,回到S極,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15.(2025八下·杭州月考)化學上用符號“ZAX”表示原子的組成,其中X代表元素符號,Z表示原子核內的質子數,A表示原子核內質子數與中子數之和.已知abXn+和cdYm-的電子層排布完全相同,則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
A.b-a=d-c B.a+n=c-m C.a-n=c+m D.b-n=d+m
【答案】C
【知識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和聯系
【解析】【分析】在原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兩種離子的電子層排布完全相同,就說明這兩種離子的核外電子數相等。
【解答】中X代表元素符號,Z表示原子核內的質子數,A表示原子核內質子數與中子數之和。
已知abXn+和cdYm-的電子層排布完全相同,分別是X、Y原子失去n個電子、得到m個電子得到的;X、Y原子的核內質子數分別是a、c,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其原子的核外電子數分別是a、b,故a-n=c+m。
故答案為:C。
16.(2025八下·杭州月考)用化學符號或符號的意義填空
(1)5N   ;
(2)n個二氧化碳分子   ;
(3)氧化鐵   ;
(4)鈉離子   ;
(5)氧化銅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   ;
【答案】(1)5個氮原子
(2)nCO2
(3)Fe2O3
(4)Na+
(5)
【知識點】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
【解析】【分析】書寫元素符號時,第一個字母要大寫,第二個字母要小寫。化學符號周圍的數字表示不同的意義:符號前面的數字,表示原子、分子或離子的個數;右上角的數字表示一個離子所帶的電荷數;右下角的數字表示幾個原子構成一個分子;元素符號正上方的數字表示元素的化合價。化學式書寫的一般規律是:正前負后,然后利用十字交叉法書寫。
【解答】(1)元素符號前面加上數字表示幾個這樣的原子,故5N表示5個氮原子;
(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表示多個該分子,就在其化學式前加上相應的數字,因此n個二氧化碳分子表示為nCO2;
(3)氧化鐵中,鐵元素顯+3價,氧元素顯-2價,則氧化鐵的化學式為Fe2O3;
(4)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數字在前,正負符號在后,帶1個電荷時,1要省略,故鈉離子符號為Na+;
(5)元素的化合價的正確標法是在元素符號或原子團符號的正上方標明化合價的種類和價目,氧化銅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可表示為:。
(1)元素符號前面加上數字表示幾個這樣的原子,故5N表示5個氮原子;
(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表示多個該分子,就在其化學式前加上相應的數字,因此n個二氧化碳分子表示為nCO2;
(3)氧化鐵中,鐵元素顯+3價,氧元素顯-2價,則氧化鐵的化學式為Fe2O3;
(4)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數字在前,正負符號在后,帶1個電荷時,1要省略,故鈉離子符號為Na+;
(5)元素的化合價的正確標法是在元素符號或原子團符號的正上方標明化合價的種類和價目,氧化銅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可表示為:。
17.(2025八下·杭州月考)以下物質中①銅絲、②潔凈的空氣、③澄清石灰水、④四氧化三鐵、⑤礦泉水、⑥冰水混合物、⑦液氧、⑧碘酒
屬于混合物的有   ;化合物有   ;非金屬單質有   。(填序號)
【答案】②③⑤⑧;④⑥;⑦
【知識點】常見物質的分類
【解析】【分析】(1)混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混合而成的物質 ,如空氣由氮氣、氧氣等多種氣體組成 。
(2)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像四氧化三鐵由鐵和氧兩種元素組成 。
(3)非金屬單質:由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單質 ,例如液氧是由氧元素(非金屬元素 ) 組成的單質 。
(4)純凈物:由一種物質組成,包括單質(同種元素組成 )和化合物(不同種元素組成 ),用于區分混合物 。
【解答】①銅絲是由銅元素組成的純凈物,銅元素屬于金屬元素,屬于金屬單質;
②潔凈的空氣,含有氮氣、氧氣等多種氣體,屬于混合物;
③澄清石灰水是氫氧化鈣的水溶液,含有氫氧化鈣和水,屬于混合物;
④四氧化三鐵由鐵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化合物;
⑤礦泉水含有水和多種礦物質等,屬于混合物;
⑥冰水混合物中冰和水是同一種物質的不同狀態,都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化合物;
⑦液氧是氧氣的液態形式,由氧元素組成,屬于非金屬單質;
⑧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含有碘和酒精,屬于混合物。所以屬于混合物的有②③⑤⑧。
屬于混合物的有②③⑤⑧;化合物有④⑥;非金屬單質有⑦。
18.(2025八下·杭州月考)請閱讀下列元素周期表(部分),并按要求作答。
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2 3Li 鋰 6.941 4Be 鈹 9.012 5B 硼 10.81 6C 碳 12.01 7N 氮 14.01 8O 氧 16.00 9F 氟 19.00 10Ne 氖 20.18
3 11Na 鈉 22.99 12Mg 鎂 24.31 13Al 鋁 26.98 14Si 硅 28.09 15P 磷 30.97 16S 硫 32.06 17Cl 氯 35.45 18Ar 氬 39.95
(1)請寫出鈉離子的離子符號   。
(2)表中位于第2周期、ⅥA族的元素,該原子的質子數為   。
(3)第13號元素與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可組成的物質是   (填化學式)。
(4)四氯化碳曾在工業上被廣泛用做溶劑,其中碳元素的化合價是   。
【答案】(1)Na+
(2)8
(3)Al2O3
(4)+4價
【知識點】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或原子團的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數字在前,正負符號在后,帶1個單位電荷時,1要省略。
(2)根據表中位于第2周期、ⅥA族的元素是氧元素,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第13號元素是鋁元素,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進行分析解答。
(4)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1)書寫離子符號時,先寫出需要的元素符號,然后在元素符號的右上角先寫出離子所帶電荷的數目,再寫出電荷的電性,電荷數為1時,1省略不寫,1個鈉離子帶1個單位的正電荷,故鈉離子的符號寫為Na+。
(2)表中位于第2周期、ⅥA族的元素為氧元素,其原子序數為8,原子序數等于原子的質子數,則該原子的質子數為8,故填8。
(3)第13號元素為鋁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價為+3價,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價為-2價,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則兩種元素組成的物質的化學式寫為Al2O3,故填Al2O3。
(4)四氯化碳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其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4價,故填+4價。
(1)書寫離子符號時,先寫出需要的元素符號,然后在元素符號的右上角先寫出離子所帶電荷的數目,再寫出電荷的電性,電荷數為1時,1省略不寫,1個鈉離子帶1個單位的正電荷,故鈉離子的符號寫為Na+。
(2)表中位于第2周期、ⅥA族的元素為氧元素,其原子序數為8,原子序數等于原子的質子數,則該原子的質子數為8,故填8。
(3)第13號元素為鋁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價為+3價,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價為-2價,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則兩種元素組成的物質的化學式寫為Al2O3,故填Al2O3。
(4)四氯化碳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其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4價,故填+4價。
19.(2025八下·杭州月考)分類是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一種常用方法,分類有一定的標準。下列盛有不同物質的容器中,所盛物質屬于混合物的是   (填字母)。經科學測定C瓶中CO2與CO的氧元素的質量相等,則瓶中CO2與CO的質量比為   ;保持D瓶中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   。(寫名稱)
【答案】BCE;11:14;水分子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常見物質的分類
【解析】【分析】(1)只有一種物質組成純凈物,由多種物質組成混合物;
(2)每一個氧原子的質量相等,則氧元素質量相等就是氧原子個數相等,根據化學式確定二者分子個數之比,最后再計算分子的質量之比即可;
(3)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解答】(1)A.氧氣與液氧是由一種物質組成,屬于純凈物;
B.氧氣與臭氧是兩種不同的物質,屬于混合物;
C.二氧化碳與一氧化碳是兩種不同的物質,屬于混合物;
D.冰與水是一種物質組成,屬于純凈物;
E.過氧化氫與和水是兩種不同的物質,屬于混合物;
那么屬于混合物的是BCE。
(2)若C瓶中CO2和CO所含的氧元素的質量相等,則CO2和CO兩種分子中氧原子的個數相等。
根據化學式CO2和CO可知,它們的分子個數比為1:2,
那么CO2和CO的質量比=44:(2×28)=11:14;
(3)冰、水是同種物質是水分子構成的物質,D瓶中保持冰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20.(2025八下·杭州月考)如圖所示是一個自制指南針,小科用條形磁體將縫衣針磁化后,將其放在水中一片漂浮的樹葉上。多次將樹葉輕輕旋轉,待樹葉靜止后,觀察到樹葉的尖端總是指向地理南方。
(1)小科應該在樹葉尖端標注    (選填“S”或“N”)極。
(2)此實驗中縫衣針所用的材料可能是    。
【答案】(1)S
(2)鋼
【知識點】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地磁場
【解析】【分析】(1)指南針在水平位置靜止指南的是S極,指北的是N極。
(2)鋼容易被磁化,且能長時間保持磁性。
【解答】(1)地球是一個大的磁體,磁化后的縫衣針具有磁性,類似指南針,地球和自制指南針的磁場相互作用,樹葉尖端指向地磁北極,地理的南極,所以小夢應該在樹葉尖端標注S極。
(2)此實驗中縫衣針所用的材料可能是鋼,因為鋼能被磁化,且能保持磁性。
(1)地球是一個大的磁體,磁化后的縫衣針具有磁性,類似指南針,地球和自制指南針的磁場相互作用,樹葉尖端指向地磁北極,地理的南極,所以小夢應該在樹葉尖端標注S極。
(2)此實驗中縫衣針所用的材料可能是鋼,因為鋼能被磁化,且能保持磁性。
21.(2025八下·杭州月考)模型可以反映客觀現象,簡單明了地表示事物。根據下圖模型回答問題。
(1)乙炔是一種簡單的有機物,其分子結構模型如圖甲所示,乙炔中碳、氫兩種元素的質量比為   
(2)尿素()是一種常見的化肥,圖乙是尿素中各元素質量分數的模型,則圖中的B表示的是   元素。
(3)若乙炔分子和尿素分子的個數相同,則它們所含碳原子的個數比   。
【答案】12:1;氫;2:1
【知識點】模型與符號;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1)根據化合物中元素質量比來分析;
(2)根據化學式的意義,結合題目要求以及使用正確的相對原子質量進行分析和解答;
(3)根據化學式的意義,結合題目要求進行分析和解答
【解答】(1)由乙炔的分子結構模型可以看出,乙炔的化學式為C2H2,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
可得乙炔中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12×2):(1×2)=12:1。
(2)尿素中碳、氧、氮、氫四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2:16:(14×2):(1×2×2)=3:4:7:1,所以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小,故B表示的是氫元素。
(3)若乙炔分子C2H2和尿素分子的個數相同,
則所含碳原子的個數比(1×2):1=2:1。
22.(2025八下·杭州月考)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化學學科的特點。甲、乙、丙、丁表示四種物質,它們的部分化學式和微觀示意圖分別列于下表:
物質 甲 乙 丙 丁
化學式 ? C H2O H2
微觀示意圖 ?
(1)請寫出甲物質的化學式   ,畫出丁物質的微觀示意圖   。
(2)能保持丙物質化學性質的微粒是   (填“分子”、“原子”或“離子”)。
【答案】CO;;分子
【知識點】模型與符號
【解析】【分析】(1)根據甲的微粒的構成,寫出甲物質的化學式;利用丁物質的化學式判斷構成分子的原子個數,畫出微觀示意圖。
(2)根據丁物質的微觀構成判斷構成的微粒;根據物質的性質分析屬于氣態非金屬單質的物質、有毒性的物質,寫出化學式。
【解答】(1)根據不同顏色的球代表的原子可知,甲物質的1個分子中有1個碳原子和1個氧原子,則化學式為CO;丁物質為氫氣,1個分子中有2個H原子,則微粒的微觀示意圖為;
(2)1個丙分子是由兩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丙物質為水,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能保持丙物質(水)化學性質的微粒是分子。
23.(2025八下·杭州月考)用高能粒子轟擊原子核是研究微觀粒子的一種方法。
1934年,意大利科學家費米用中子轟擊鈾(U)原子(質子數為92),得到了一種質量增加的原子,他公開宣布發現了93號元素,被科學界認可,從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1938年,德國科學家哈恩在重復費米的實驗后,發現費米實驗中得到的是56號鋇元素,并用圖示模型來定義該變化。費米知道后,立即重復哈恩的實驗,結果證實自己錯了,費米坦率地檢討并糾正了錯誤。
(1)費米用中子轟擊鈾原子,不可能增加鈾原子的   數,所以得不到93號元素。
(2)結合材料分析,以下觀點正確的是__________
A.決定原子種類的依據是原子的質子數
B.原子質量也可以做為分辨原子種類的依據
【答案】(1)質子
(2)A
【知識點】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1)原子的構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質子數決定元素種類 。
(2)元素(原子種類 ) 的定義:具有相同質子數(核電荷數 ) 的一類原子的總稱,質子數不同則元素種類不同 。
(3)原子質量與原子種類的關系:原子質量受質子數、中子數等影響,同種元素可能有不同中子數的原子(同位素 ),所以原子質量不能作為分辨原子種類的依據 。
【解答】(1)元素是具有相同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費米用中子轟擊鈾原子,不可能增加鈾原子的質子數,所以得不到93號元素,故填質子。
(2)A、元素是具有相同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所以決定原子種類的依據是原子的質子數,選項正確;
B、不同元素的原子的質量有時相同,所以原子質量不可以做為分辨原子種類的依據,選項錯誤。
故答案為:A。
(1)元素是具有相同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費米用中子轟擊鈾原子,不可能增加鈾原子的質子數,所以得不到93號元素,故填質子。
(2)A、元素是具有相同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所以決定原子種類的依據是原子的質子數,選項正確;
B、不同元素的原子的質量有時相同,所以原子質量不可以做為分辨原子種類的依據,選項錯誤,故填A。
24.(2025八下·杭州月考)為辨別鋼棒是否有磁性,小明設計了以下方案進行探究。
(1)根據甲圖實驗現象,   (填“能”或“不能”)判斷鋼棒一定具有磁性;
(2)在乙圖實驗中,懸掛的鋼棒在某一次轉動后,靜止時一端指南一端指北,由此判斷鋼棒   (填“一定”或“不一定”)具有磁性;
(3)根據丙圖實驗現象,   (填“能”或“不能”)判斷鋼棒一定具有磁性;
(4)圖丁,水平向右移動鋼棒,彈簧測力計示數有變化,   (填“能”或“不能”)判斷鋼棒一定具有磁性。
【答案】能;不一定;不能;能
【知識點】磁極間的相互作用
【解析】【分析】 每個磁體有兩個磁極,而磁極的磁性最強,對于條形磁體來說,兩端分別是兩個磁極,中間的磁性最弱,異名磁極相互吸引,同時磁體也可以吸引磁性物質。磁體具有吸引鐵、鈷、鎳等物質的性質叫做磁性。
【解答】此題考查了磁極間相互作用及磁體的性質,需要記住的是:相斥必是同極,相吸未必是異極。(1)磁體具有吸引鐵、鈷、鎳等物質的性質叫做磁性;大頭針是由鐵制成的(不是磁體),甲圖中鋼棒吸引大頭針,能說明鋼棒一定具有磁性。
(2)磁體具有指向性,懸掛的鋼棒轉動后,靜止時一端指南一端指北,符合磁體能夠指示南北的特點,但憑一次實驗得到的結論具有偶然性,所以鋼棒不一定具有磁性。
(3)由于異名磁極相互吸引,同時磁體也可以吸引磁性物質,所以憑圖中的實驗不能判斷鋼棒是否有磁性。
(4)磁體上的不同部位的磁性強弱并不一樣,磁體兩端(磁極)磁性最強,而中間磁性最弱,因而鋼棒在條形磁體的兩極處受到的吸引力最大,在正中處受到的吸引力最小,所以從左開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先變小,到中間位置時,是最小的示數,然后再變大。
25.(2025八下·杭州月考)“用微觀的鑰匙開啟宏觀問題之門”是化學學科研究物質的一般方法,而構建模型又常常是我們認識微觀世界的重要手段。下列各組微觀模型圖回答問題:
(1)水電解的過程可用如圖甲表示,微粒運動變化的先后順序是   。
(2)如圖乙為某化學反應的微觀過程。從圖丙中選出應該添加在“?”處的微觀模型示意圖   (選填“A”、“B”、“C”或“D”),參加反應的反應物分子個數比為   。
【答案】①②④③;C;2:1
【知識點】模型與符號;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化學反應的實質分析微粒的運動和變化順序;
(2)根據反應后的粒子的微觀示意圖,和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個數相等,可確定反應中反應物是NO分子和O2分子,生成物是NO2分子進行分析。
【解答】(1)水電解的過程中,水分子先被分成氫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氫原子兩兩自相結合形成氫分子,同時氧原子兩兩自相結合形成氧分子,氫分子構成氫氣,氧分子構成氧氣,所以微粒運動變化的先后順序是①②④③,故填①②④③。
(2)由圖可知,反應前圖中有3個氮原子和3個氧原子,反應后出現了3個氮原子和5個氧原子,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處含有2個氧原子,為C,故填C;
由圖可知,圖中2個一氧化氮分子和1個氧分子反應生成2個二氧化氮分子,則參加反應的反應物分子個數比為2:1或1:2,故填2:1或1:2。
26.(2025八下·杭州月考)探究原子結構的奧秘:1803年英國科學家道爾頓提出了近代原子學說,他認為一切物質是由原子構成的,這些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實心球。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運動的α粒子(α粒子是帶兩個單位正電荷的氦原子)轟擊金箔時(金原子的核電荷數為79,相對原子質量為197),發現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路徑,甚至有極少數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堅硬不可穿透的質點而被彈了回來。
(1)若原子質量、正電荷在原子內均勻分布,則極少數α粒子就   (填“會”或“不會”)發生大角度散射。盧瑟福所說的“極少數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堅硬不可穿透的質點而被彈了回來的“質點”指的是   。
(2)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后方向不變,說明__________。(填序號)
A.原子的質量是均勻分布的 B.原子內部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
(3)從原子結構模型建立的過程中,我們發現__________。(選填序號)
A.科學模型的建立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
B.模型在科學研究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C.波爾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類借助模型的建立,對原子的認識逐漸接近本質
【答案】(1)不會;原子核
(2)B
(3)A;B;D
【知識點】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
【解析】【分析】(1)根據盧瑟福的α粒子散射實驗,分析原子內部結構的特點。
(2)根據實驗結果,推斷原子內部空間和質量分布的特點。
(3)從原子結構模型的建立過程中,理解科學模型的建立和發展的意義。
【解答】(1)若原子質量、正電荷在原子內均勻分布,則極少數α粒子就不會發生大角度散射;
盧瑟福所說的“極少數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堅硬不可穿透的質點而被彈了回來的“質點”指的是原子核;
(2)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后方向不變,說明原子內部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故選:B;
(3)從原子結構模型建立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科學模型的建立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模型在科學研究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人類借助模型的建立,對原子的認識逐漸接近本質,故選:ABD。
(1)若原子質量、正電荷在原子內均勻分布,則極少數α粒子就不會發生大角度散射;
盧瑟福所說的“極少數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堅硬不可穿透的質點而被彈了回來的“質點”指的是原子核;
(2)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后方向不變,說明原子內部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故選:B;
(3)從原子結構模型建立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科學模型的建立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模型在科學研究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人類借助模型的建立,對原子的認識逐漸接近本質,故選:ABD。
27.(2025八下·杭州月考)某興趣小組在研究揚聲器結構時,發現揚聲器中有一個環形磁體,他們不知道環形磁體的磁極分布情況,于是幾位同學提出了以下三種猜想:
猜想1:磁極呈橫向分布(例如圖甲,左側為N極,右側為S極)
猜想2:磁極呈軸向分布(例如圖乙,上面為N極,下面為S極)
猜想3:磁極呈上中下分布(例如圖丙,上下面為N極,中部為S極)
(1)根據所學知識,他們經過討論,斷定猜想   是錯誤的,你認為他們判斷的依據是   ;
(2)用細棉線將環形磁體水平懸掛起來(如圖丁所示),結果觀察到磁體在任意位置都能保持靜止,這說明猜想   (填“1”、“2”或“3”)是錯誤的;
(3)為了驗證剩下的一個猜想是否正確,同學們決定用小鐵屑來進行驗證,他們可以通過   來確定其磁極的部位。
【答案】(1)3;見解析
(2)1
(3)觀察小鐵屑在環形磁體周圍的分布情況
【知識點】磁體、磁極、磁化
【解析】【分析】磁體上磁性最強的部位叫磁極,每個磁體都有N極和S極兩個磁極。磁極間相互作用的規律是: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
【解答】(1)根據磁體的基本性質,任何一個磁體都只有兩個磁極,分別是 N 極和 S 極,而猜想 3 中出現了三個磁極,不符合磁體的基本特性,所以猜想 3 是錯誤的。
(2)如果磁極呈橫向分布(猜想 1 ),那么將環形磁體水平懸掛起來后,由于地磁場的作用,磁體應該會像指南針一樣,最終停留在某一固定方向,而不是在任意位置都能保持靜止。所以這種現象說明猜想 1 是錯誤的。
(3)磁體周圍的磁場會對小鐵屑產生作用,使小鐵屑在磁場中有序排列。通過觀察小鐵屑在環形磁體周圍的分布情況,鐵屑分布密集的地方就是磁場較強的地方,也就是磁極所在位置,從而可以確定環形磁體磁極的部位 。
(1)[1][2]根據磁體的基本性質,任何一個磁體都只有兩個磁極,分別是 N 極和 S 極,而猜想 3 中出現了三個磁極,不符合磁體的基本特性,所以猜想 3 是錯誤的。
(2)如果磁極呈橫向分布(猜想 1 ),那么將環形磁體水平懸掛起來后,由于地磁場的作用,磁體應該會像指南針一樣,最終停留在某一固定方向,而不是在任意位置都能保持靜止。所以這種現象說明猜想 1 是錯誤的。
(3)磁體周圍的磁場會對小鐵屑產生作用,使小鐵屑在磁場中有序排列。通過觀察小鐵屑在環形磁體周圍的分布情況,鐵屑分布密集的地方就是磁場較強的地方,也就是磁極所在位置,從而可以確定環形磁體磁極的部位 。
28.(2025八下·杭州月考)諾氟沙星(化學式:C16H18FN3O3)是一種常見的消炎藥,諾氟沙星的相對分子質量為319。
(1)諾氟沙星中C、H、O、N四種元素的質量比C:H:O:N=   。
(2)經測定,小華因為肺炎連續服用該藥一個療程,共攝入2.8克氮元素。設所攝取的氮元素均以尿素[CO(NH2)2]形式排出體外,則她要排出多少克尿素才能將因服用該藥而攝取的氮元素完全排盡?
【答案】(1)32:3:8:7
(2)排出尿素的質量為2.8g÷×100%=6g,
答:需要排出尿素的質量為6g。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1)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進行分析判斷;
(2)根據化合物的質量=該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該元素的質量分數,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1)諾氟沙星中C、H、O、N四種元素的質量比=(12×16):(1×18):(16×3):(14×3)=32:3:8:7;
(1)諾氟沙星中C、H、O、N四種元素的質量比=(12×16):(1×18):(16×3):(14×3)=32:3:8:7;
(2)見答案。
29.(2025八下·杭州月考)人體缺乏維生素C(簡稱“Vc”)就會患壞血病,如圖所示為某種“維生素C”藥片說明書的一部分。其中,維生素C“化學式”部分殘缺,用“C6H8On”表示。
(1)如果按照說明書的要求服用“維生素C”藥片,每天可以補充維生素C的質量為   mg。
(2)維生素C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76,則維生素C化學式中n為   。
【答案】(1)60;
(2)6;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1)根據標簽所示數據,每天可以補充維生素C的質量=每片“維生素C”藥片質量דVC”含量×每天的服用量;
(2)維生素C的相對分子質量=(碳的相對原子質量×碳原子個數)+(氫的相對原子質量×氫原子個數)+(氧的相對原子質量×氧原子個數);據此列出方程式,就可計算出n的值。
【解答】(1)如果按照說明書的要求服用“維生素C”藥片,每天可以補充維生素C的質量為:3×2×100mg×10%=60 mg。
(2)維生素C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76,則維生素C化學式中n為:
(176-12×6-1×8)÷16=6。
(1)如果按照說明書的要求服用“維生素C”藥片,每天可以補充維生素C的質量為:3×2×100mg×10%=60 mg。
(2)維生素C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76,則維生素C化學式中n為:(176-12×6-1×8)÷16=6。
30.(2025八下·杭州月考)在現代生活中,人們越來越注重微量元素的攝取。碘元素對人體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圖是某地市場銷售的一種“加碘食鹽”包裝袋上的部分說明,根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構成氯化鈉的微粒是:   (填“分子、原子”或“離子”)。
(2)碘酸鉀(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價為   價
(3)碘酸鉀(KIO3)中碘元素的質量分數是多少 (結果精確到0.1%)(寫出計算步驟)
(4)通過計算說明,上述“加碘食鹽”1000g中含碘酸鉀的最低質量為多少毫克 (寫出計算步驟)
【答案】(1)離子
(2)+5
(3)碘元素的質量分數=。
答:碘酸鉀(KIO3)中碘元素的質量分數是59.3%。
(4)由標簽可知,每1000g“加碘食鹽” 中含碘的最低質量為20mg。
設1000g“加碘食鹽” 中含碘酸鉀的最低質量為x。則有:
x×59.3%=20mg,
解得x≈33.7mg。
答:1000g中含碘酸鉀的最低質量為33.7mg。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1)根據金屬、大多數固態非金屬單質、稀有氣體等由原子構成;有些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包括氣態的非金屬單質、由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如氫氣、水等;有些物質是由離子構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鈉,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進行分析解答。
(3)化合物中元素的質量分數=,進行分析解答。
(4)根據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該化合物的質量×該元素的質量分數,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1)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所以構成氯化鈉的微粒是離子;
(2)在化合物中,鉀元素通常顯+1價,氧元素通常顯 2價。設碘酸鉀中碘元素的化合價為x,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則有(+1)+x+( 2)×3=0,解得x=+5,所以碘酸鉀(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價為+5價;
(1)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所以構成氯化鈉的微粒是離子;
(2)在化合物中,鉀元素通常顯+1價,氧元素通常顯 2價。設碘酸鉀中碘元素的化合價為x,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則有(+1)+x+( 2)×3=0,解得x=+5,所以碘酸鉀(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價為+5價;
(3)化合物中元素的質量分數=;見答案;
(4)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該化合物的質量×該元素的質量分數;見答案。
31.(2025八下·杭州月考)阿司匹林又稱乙酰水楊酸,化學式為C6H13O5N,是防止心血管病發生的常用藥物,具有抗血栓防止心肌梗塞等作用。
(1)人體有維持體溫恒定的調節機制,健康人的體溫一般為   ℃左右。阿司匹林進入循環系統后,可作用于腦干中(下丘腦)的   中樞,引發身體產熱或散熱的反應,因此有退燒作用。
(2)若每片藥劑含C6H13O5N的質量分數為89.5%,某成人每天服用此藥物2片,該成人每天從藥物中攝入N元素多少毫克?(計算結果精確到0.1,假設藥片其它成分中不含N元素)(寫出計算步驟)
【答案】(1)37;體溫調節
(2)該成人每天從藥物中攝入N元素的質量為:100mg×89.5%×(×100%)×2=14.0mg;
答:該成人每天從藥物中攝入N元素mg。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1)根據人體正常體溫的數值及阿司匹林的作用來分析;
(2)根據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該化合物的質量×該元素的質量分數,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1)健康的人的體溫一般為37℃左右;阿司匹林進入循環系統后,可作用于腦干中(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此中樞會監視血液溫度,引發身體產熱或散熱的反應,阿司匹林因此有退燒作用;
(1)健康的人的體溫一般為37℃左右;阿司匹林進入循環系統后,可作用于腦干中(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此中樞會監視血液溫度,引發身體產熱或散熱的反應,阿司匹林因此有退燒作用;
(2)見答案。
1 / 1浙江省杭州市綠城育華學校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科學試題
1.(2025八下·杭州月考)模型常常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到的或復雜的事物。仔細觀察下列四幅圖片,不屬于模型的是(  )
A.水分子 B.氦原子
C.電流表 D.耳朵
2.(2025八下·杭州月考)食物經長時間煎炸后產生丙烯酰胺(化學式)等有毒物質。下列有關丙烯酰胺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丙烯酰胺的相對分子質量為71g
B.丙烯酰胺分子中質子數等于電子數
C.丙烯酰胺由碳、氫、氮、氧三種原子構成
D.丙烯酰胺中碳、氫元素個數之比為
3.(2025八下·杭州月考)原子結構模型是經過一代代科學家不斷地發現和提出新的原子結構模型的過程。下列有關圖①②③④所示的四種原子結構模型的敘述錯誤的是(  )
①葡萄干面包模型 ②分層結構模型 ③電子云模型 ④行星模型
A.湯姆生認為圖①模型中正電荷均勻分布在整個面包內,電子像葡萄干鑲嵌其中
B.如圖②模型波爾認為電子只能在原子內的一些特定的穩定軌道上繞核運動
C.盧瑟福在實驗的基礎上提出帶負電的電子繞帶正電且體積很小的原子核運動的圖④模型
D.依據提出時間先后順序,正確的排列是①②④③
4.(2025八下·杭州月考)植被豐富的公園中有豐富的負氧離子,空氣中氧分子得到電子就能形成負氧離子()。下列關于O22-與O2的說法,錯誤的是(  )
A.與O2的化學性質不同 B.與O2的質子數不同
C.1個比1個O2多2個電子 D.與O2的相對質量均為32
5.(2025八下·杭州月考)鉻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適量攝入三價鉻對人體有益,但六價鉻對人體是有毒的,下列化合物中,鉻元素的化合價為價的是(  )
A. B. C. D.
6.(2025八下·杭州月考)如圖所示,甲模型表示失去一個電子的鈉離子和得到一個電子的氯離子的組合,乙模型表示失去兩個電子的鎂離子和得到一個電子的氯離子的組合,則丙模型可以表示的化學式是(  )
A.FeCl3 B.Fe2S3 C.H2S D.MnO2
7.(2025八下·杭州月考)下列有關分子和原子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B.分子可直接構成物質,而原子要先構成分子后才能構成物質
C.分子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原子不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
D.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分解產生原子,這些原子又重新組合構成別的分子
8.(2025八下·杭州月考)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對① ⑤表示的有關化學用語含義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N ②Fe ③Fe2+④H2O ⑤NaCl.
A.③表示鐵離子
B.能表示一個分子的有①、②、④、⑤
C.②和③屬于同種元素
D.④表示H2O由2個氫元素和1個氧元素組成
9.(2025八下·杭州月考)邏輯推理是科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因為離子是帶電的粒子,所以帶電的粒子就是離子
B.因為單質中只含一種元素,所以只含一種元素的物質就是單質
C.因為化合物含有多種元素,所以含多種元素的物質一定都是化合物
D.因為水電解只得到氫氣和氧氣,所以水一定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
10.(2025八下·杭州月考)下列有關分子、原子、離子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帶電的微粒一定是離子
B.原子得到電子后帶正電
C.分子、原子和離子都可以直接構成物質
D.原子核都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
11.(2025八下·杭州月考)下列化學用語,關于數字“2”表示的意義正確的是(  )
A.2H:表示兩個氫元素
B.Mg2+:表示鎂元素的化合價為+2
C.NO2:表示二氧化氮中含有兩個氧原子
D.2CH4:表示兩個甲烷分子
12.(2025八下·杭州月考)“人造樹葉”是一種新型材料。光照時,二氧化碳和水在“人造樹葉”的催化下反應生成氧氣和乙醇(C2H6O),其微觀圖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該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
B.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是不可分的
C.生成乙醇的碳氫氧個數比為1:3:1
D.圖中生成物既有單質也有化合物
13.(2025八下·杭州月考)如圖所示,重為G的小鐵塊在水平方向力F的作用下,沿粗糙程度相同的條形磁鐵表面N極滑到S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鐵塊對磁鐵的壓力始終等于G
B.小鐵塊對磁鐵的壓力始終小于G
C.小鐵塊對磁鐵的摩擦力先減小后增大
D.小鐵塊對磁鐵的摩擦力先增大后減小
14.(2025八下·杭州月考)下列關于磁體兩極間磁感線的畫法正確的是(  )
A. B.
C. D.
15.(2025八下·杭州月考)化學上用符號“ZAX”表示原子的組成,其中X代表元素符號,Z表示原子核內的質子數,A表示原子核內質子數與中子數之和.已知abXn+和cdYm-的電子層排布完全相同,則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
A.b-a=d-c B.a+n=c-m C.a-n=c+m D.b-n=d+m
16.(2025八下·杭州月考)用化學符號或符號的意義填空
(1)5N   ;
(2)n個二氧化碳分子   ;
(3)氧化鐵   ;
(4)鈉離子   ;
(5)氧化銅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   ;
17.(2025八下·杭州月考)以下物質中①銅絲、②潔凈的空氣、③澄清石灰水、④四氧化三鐵、⑤礦泉水、⑥冰水混合物、⑦液氧、⑧碘酒
屬于混合物的有   ;化合物有   ;非金屬單質有   。(填序號)
18.(2025八下·杭州月考)請閱讀下列元素周期表(部分),并按要求作答。
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2 3Li 鋰 6.941 4Be 鈹 9.012 5B 硼 10.81 6C 碳 12.01 7N 氮 14.01 8O 氧 16.00 9F 氟 19.00 10Ne 氖 20.18
3 11Na 鈉 22.99 12Mg 鎂 24.31 13Al 鋁 26.98 14Si 硅 28.09 15P 磷 30.97 16S 硫 32.06 17Cl 氯 35.45 18Ar 氬 39.95
(1)請寫出鈉離子的離子符號   。
(2)表中位于第2周期、ⅥA族的元素,該原子的質子數為   。
(3)第13號元素與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可組成的物質是   (填化學式)。
(4)四氯化碳曾在工業上被廣泛用做溶劑,其中碳元素的化合價是   。
19.(2025八下·杭州月考)分類是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一種常用方法,分類有一定的標準。下列盛有不同物質的容器中,所盛物質屬于混合物的是   (填字母)。經科學測定C瓶中CO2與CO的氧元素的質量相等,則瓶中CO2與CO的質量比為   ;保持D瓶中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   。(寫名稱)
20.(2025八下·杭州月考)如圖所示是一個自制指南針,小科用條形磁體將縫衣針磁化后,將其放在水中一片漂浮的樹葉上。多次將樹葉輕輕旋轉,待樹葉靜止后,觀察到樹葉的尖端總是指向地理南方。
(1)小科應該在樹葉尖端標注    (選填“S”或“N”)極。
(2)此實驗中縫衣針所用的材料可能是    。
21.(2025八下·杭州月考)模型可以反映客觀現象,簡單明了地表示事物。根據下圖模型回答問題。
(1)乙炔是一種簡單的有機物,其分子結構模型如圖甲所示,乙炔中碳、氫兩種元素的質量比為   
(2)尿素()是一種常見的化肥,圖乙是尿素中各元素質量分數的模型,則圖中的B表示的是   元素。
(3)若乙炔分子和尿素分子的個數相同,則它們所含碳原子的個數比   。
22.(2025八下·杭州月考)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化學學科的特點。甲、乙、丙、丁表示四種物質,它們的部分化學式和微觀示意圖分別列于下表:
物質 甲 乙 丙 丁
化學式 ? C H2O H2
微觀示意圖 ?
(1)請寫出甲物質的化學式   ,畫出丁物質的微觀示意圖   。
(2)能保持丙物質化學性質的微粒是   (填“分子”、“原子”或“離子”)。
23.(2025八下·杭州月考)用高能粒子轟擊原子核是研究微觀粒子的一種方法。
1934年,意大利科學家費米用中子轟擊鈾(U)原子(質子數為92),得到了一種質量增加的原子,他公開宣布發現了93號元素,被科學界認可,從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1938年,德國科學家哈恩在重復費米的實驗后,發現費米實驗中得到的是56號鋇元素,并用圖示模型來定義該變化。費米知道后,立即重復哈恩的實驗,結果證實自己錯了,費米坦率地檢討并糾正了錯誤。
(1)費米用中子轟擊鈾原子,不可能增加鈾原子的   數,所以得不到93號元素。
(2)結合材料分析,以下觀點正確的是__________
A.決定原子種類的依據是原子的質子數
B.原子質量也可以做為分辨原子種類的依據
24.(2025八下·杭州月考)為辨別鋼棒是否有磁性,小明設計了以下方案進行探究。
(1)根據甲圖實驗現象,   (填“能”或“不能”)判斷鋼棒一定具有磁性;
(2)在乙圖實驗中,懸掛的鋼棒在某一次轉動后,靜止時一端指南一端指北,由此判斷鋼棒   (填“一定”或“不一定”)具有磁性;
(3)根據丙圖實驗現象,   (填“能”或“不能”)判斷鋼棒一定具有磁性;
(4)圖丁,水平向右移動鋼棒,彈簧測力計示數有變化,   (填“能”或“不能”)判斷鋼棒一定具有磁性。
25.(2025八下·杭州月考)“用微觀的鑰匙開啟宏觀問題之門”是化學學科研究物質的一般方法,而構建模型又常常是我們認識微觀世界的重要手段。下列各組微觀模型圖回答問題:
(1)水電解的過程可用如圖甲表示,微粒運動變化的先后順序是   。
(2)如圖乙為某化學反應的微觀過程。從圖丙中選出應該添加在“?”處的微觀模型示意圖   (選填“A”、“B”、“C”或“D”),參加反應的反應物分子個數比為   。
26.(2025八下·杭州月考)探究原子結構的奧秘:1803年英國科學家道爾頓提出了近代原子學說,他認為一切物質是由原子構成的,這些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實心球。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運動的α粒子(α粒子是帶兩個單位正電荷的氦原子)轟擊金箔時(金原子的核電荷數為79,相對原子質量為197),發現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路徑,甚至有極少數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堅硬不可穿透的質點而被彈了回來。
(1)若原子質量、正電荷在原子內均勻分布,則極少數α粒子就   (填“會”或“不會”)發生大角度散射。盧瑟福所說的“極少數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堅硬不可穿透的質點而被彈了回來的“質點”指的是   。
(2)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后方向不變,說明__________。(填序號)
A.原子的質量是均勻分布的 B.原子內部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
(3)從原子結構模型建立的過程中,我們發現__________。(選填序號)
A.科學模型的建立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
B.模型在科學研究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C.波爾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類借助模型的建立,對原子的認識逐漸接近本質
27.(2025八下·杭州月考)某興趣小組在研究揚聲器結構時,發現揚聲器中有一個環形磁體,他們不知道環形磁體的磁極分布情況,于是幾位同學提出了以下三種猜想:
猜想1:磁極呈橫向分布(例如圖甲,左側為N極,右側為S極)
猜想2:磁極呈軸向分布(例如圖乙,上面為N極,下面為S極)
猜想3:磁極呈上中下分布(例如圖丙,上下面為N極,中部為S極)
(1)根據所學知識,他們經過討論,斷定猜想   是錯誤的,你認為他們判斷的依據是   ;
(2)用細棉線將環形磁體水平懸掛起來(如圖丁所示),結果觀察到磁體在任意位置都能保持靜止,這說明猜想   (填“1”、“2”或“3”)是錯誤的;
(3)為了驗證剩下的一個猜想是否正確,同學們決定用小鐵屑來進行驗證,他們可以通過   來確定其磁極的部位。
28.(2025八下·杭州月考)諾氟沙星(化學式:C16H18FN3O3)是一種常見的消炎藥,諾氟沙星的相對分子質量為319。
(1)諾氟沙星中C、H、O、N四種元素的質量比C:H:O:N=   。
(2)經測定,小華因為肺炎連續服用該藥一個療程,共攝入2.8克氮元素。設所攝取的氮元素均以尿素[CO(NH2)2]形式排出體外,則她要排出多少克尿素才能將因服用該藥而攝取的氮元素完全排盡?
29.(2025八下·杭州月考)人體缺乏維生素C(簡稱“Vc”)就會患壞血病,如圖所示為某種“維生素C”藥片說明書的一部分。其中,維生素C“化學式”部分殘缺,用“C6H8On”表示。
(1)如果按照說明書的要求服用“維生素C”藥片,每天可以補充維生素C的質量為   mg。
(2)維生素C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76,則維生素C化學式中n為   。
30.(2025八下·杭州月考)在現代生活中,人們越來越注重微量元素的攝取。碘元素對人體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圖是某地市場銷售的一種“加碘食鹽”包裝袋上的部分說明,根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構成氯化鈉的微粒是:   (填“分子、原子”或“離子”)。
(2)碘酸鉀(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價為   價
(3)碘酸鉀(KIO3)中碘元素的質量分數是多少 (結果精確到0.1%)(寫出計算步驟)
(4)通過計算說明,上述“加碘食鹽”1000g中含碘酸鉀的最低質量為多少毫克 (寫出計算步驟)
31.(2025八下·杭州月考)阿司匹林又稱乙酰水楊酸,化學式為C6H13O5N,是防止心血管病發生的常用藥物,具有抗血栓防止心肌梗塞等作用。
(1)人體有維持體溫恒定的調節機制,健康人的體溫一般為   ℃左右。阿司匹林進入循環系統后,可作用于腦干中(下丘腦)的   中樞,引發身體產熱或散熱的反應,因此有退燒作用。
(2)若每片藥劑含C6H13O5N的質量分數為89.5%,某成人每天服用此藥物2片,該成人每天從藥物中攝入N元素多少毫克?(計算結果精確到0.1,假設藥片其它成分中不含N元素)(寫出計算步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模型與符號
【解析】【分析】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統、過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種表達形式,也可指根據實驗、圖樣放大或縮小而制作的樣品,一般用于展覽或實驗或鑄造機器零件等用的模子。
【解答】A、此圖是水分子結構模型,故不符合題意;
B、此圖是氦原子結構模型,故不符合題意;
C、此圖為電流表的標志,不是模型,故符合題意;
D、此圖為耳朵的結構模型,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2.【答案】B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A、根據相對分子質量的單位來分析;
B、根據物質的結構來分析;
C、根據物質的結構來分析;
D、根據化學式的意義來分析。
【解答】A、相對分子質量的單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寫,丙烯酰胺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2×3)+(1×5)+14+16=71,故說法錯誤;
B、丙烯酰胺分子由原子構成,而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丙烯酰胺分子中質子數等于電子數,故說法正確;
C、丙烯酰胺是由丙烯酰胺分子構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故說法錯誤;
D、元素是個宏觀概念,只講種類、不講個數,故說法錯誤。
故答案為:B。
3.【答案】D
【知識點】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
【解析】【分析】(1)湯姆生的葡萄干面包模型:正電荷均勻分布在原子內,電子像葡萄干鑲嵌其中 。
(2)玻爾的分層結構模型:電子在特定穩定軌道上繞核運動 。
(3)盧瑟福的行星模型:帶負電的電子繞帶正電且體積很小的原子核運動 。
(4)電子云模型:體現電子在核外空間出現概率的分布情況,是較晚提出的模型 。
【解答】A、湯姆生發現了電子,1904年湯姆生提出了原子結構的葡萄干蛋糕模型,他認為圖①模型中正電荷均勻分布在整個面包內,電子像葡萄干鑲嵌其中,選項正確;
B、1913年波爾提出波爾模型,他認為電子只能在原子內的一些特定的穩定軌道上繞核運動,選項正確;
C、1911年盧瑟福在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行星模型,認為帶負電的電子繞帶正電且體積很小的原子核運動,選項正確;
D、現代的科學家提出了電子云模型,依據提出時間先后順序,四種模型的正確的排列是①④②③,選項錯誤。
故答案為:D。
4.【答案】B
【知識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1) 分子化學性質由分子構成決定,離子化學性質由離子構成決定,結構不同性質不同 。
(2) 質子數取決于原子種類,同種原子質子數相同,分子、離子中質子數為構成原子質子數之和 。
(3) 原子或分子得失電子形成離子,電子數會相應改變,得電子則電子數增加 。
(4) 相對質量(相對分子質量、相對離子質量 ) 計算,分子或離子的相對質量為構成原子相對原子質量之和 。
【解答】A、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的粒子化學性質相似,空氣中氧分子得到電子就能形成負氧離子,最外層電子數不同,則與O2的化學性質不同,故選項說法正確;
B、空氣中氧分子得到電子就能形成負氧離子,在形成離子時變化的是電子,質子數不變,與O2的質子數相同,故選項說法錯誤;
C、O2得到了2個電子后形成離子,則與O2電子數不相同,1個比1個O2多2個電子,故選項說法正確;
D、空氣中氧分子得到電子就能形成負氧離子,在形成離子時變化的是電子,質子數和中子數不變,則相對原子質量也不變,所以與O2的相對質量均為32,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B。
5.【答案】A
【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
【解析】【分析】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計算各物質中鉻元素的化合價,再進行判斷。【解答】A、化合物中,鉀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則K2CrO4中鉻元素的化合價為+6價,故A正確;
B、化合物中,氫氧根的化合價為-1價,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則Cr(OH)3中鉻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故B錯誤;
C、化合物中,硫酸根的化合價為-2價,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則Cr2(SO4)3中鉻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故C錯誤;
D、化合物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則Cr2O3中鉻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6.【答案】B
【知識點】模型與符號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甲模型表示失去一個電子的鈉離子和得到一個電子的氯離子的組合,乙模型表示失去兩個電子的鎂離子和得到一個電子的氯離子的組合,凹角和凸角的模型分別表示陽離子和陰離子,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本題難度不大,明確凹角和凸角的模型的含義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甲模型表示失去一個電子的鈉離子和得到一個電子的氯離子的組合,乙模型表示失去兩個電子的鎂離子和得到一個電子的氯離子的組合,由圖可知,凹角和凸角的模型分別表示陽離子、陰離子,則丙是由兩個帶正電荷的陽離子和3個帶負電荷的陰離子構成,故選B。
7.【答案】D
【知識點】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
【解析】【分析】(1)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能再分;但原子本身還可分為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等(從結構角度,化學變化中原子不可分 )。
(2)分子、原子都可直接構成物質,比如金屬由原子直接構成,水由分子構成 。
(3)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保持其化學性質;由原子直接構成的物質,原子保持其化學性質 。
(4)化學變化的本質是分子分解為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分子 。
【解答】A、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但在其他條件下(如核反應),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又由質子和中子構成,錯誤;
B、分子可直接構成物質,如氧氣由氧分子構成;原子也能直接構成物質,像金屬單質(如鐵由鐵原子構成)、稀有氣體(如氦氣由氦原子構成)等,并非原子都要先構成分子后才能構成物質,錯誤;
C、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由原子直接構成的物質,原子也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比如鐵原子保持鐵的化學性質,錯誤;
D、化學變化的實質就是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分解產生原子,這些原子又重新組合構成別的分子,正確。
故答案為:D。
8.【答案】C
【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
【解析】【分析】(1)元素符號、離子符號、化學式的意義,包括表示原子、分子、離子,以及元素組成、粒子構成等 。
(2)元素的概念:質子數(核電荷數)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
(3)分子構成的表述:物質由元素組成,分子由原子構成 ,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 。
(4)不同化學用語(元素符號、化學式、離子符號 ) 所代表的粒子類型及含義區分 。
【解答】 A、Fe2+帶2個單位的正電荷,為亞鐵離子,鐵離子帶3個單位的正電荷,故選項錯誤;
B、①N可表示氮元素和一個氮原子,不能表示氮分子,②Fe可表示鐵元素、一個鐵原子或金屬鐵,不能表示分子,④H2O可表示一個水分子,⑤NaCl是由離子構成,不能 表示一個分子,故選項錯誤;
C、②和③內含有相同的質子數,故屬于同種元素,故選項正確;
D、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故選項錯誤;
故答案為:C。
9.【答案】D
【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離子的書寫與意義
【解析】【分析】單質是指只含有一種元素的純凈物;化合物是指含有多種元素的純凈物;混合物是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混合在一起;純凈物是指只含有一種物質;
【解答】A. 因為離子是帶電的粒子,所以帶電的粒子就是離子是錯誤的,質子帶正電,但是它不是離子,A錯誤;
B. 因為單質中只含一種元素,所以只含一種元素的物質也可能是混合物,比如氧氣和臭氧混合在一起,B錯誤;
C. 因為化合物含有多種元素,所以含多種元素的物質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C錯誤;
D. 因為水電解只得到氫氣和氧氣,所以水一定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 ,D正確;
故答案為:D
10.【答案】C
【知識點】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
【解析】【分析】A、根據帶電荷的微粒,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離子的形成來分析;
C、根據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來分析;
D、根據原子核的結構來分析。
【解答】A、離子確實是帶電的微粒,但帶電的微粒不一定是離子,比如電子也帶電,它就不是離子,故選項說法錯誤;
B、電子帶負電,所以原子得到電子后帶負電荷,故選項說法錯誤;
C、分子、原子和離子都可以直接構成物質,如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鐵是由鐵原子構成的,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故選項說法正確;
D、原子核不一定都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如氫原子的原子核內只有質子,沒有中子,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答案為:C。
11.【答案】D
【知識點】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
【解析】【分析】A、根據元素只講種類,不計個數進行分析;
B、根據標在元素符號右上角的數字表示1個離子所帶的電荷數進行分析;
C、根據標在化學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數字表示一個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數目進行分析;
D、根據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表示多個該分子,就在其化學式前加上相應的數字進行分析。
【解答】A、元素符號前面加上數字表示幾個這樣的原子,2H:表示兩個氫原子,錯誤;
B、元素符號右上角的數字表示離子所帶的電荷數,Mg2+:表示1個鎂離子帶2個單位的正電荷,錯誤;
C、元素符號右下角的數字表示一個分子中含有的原子個數,NO2:表示一個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兩個氧原子,錯誤;
D、化學符號前面的數字,表示微粒的個數,2CH4:表示兩個甲烷分子,正確。
故答案為:D。
12.【答案】C
【知識點】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和聯系;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常見物質的分類
【解析】【分析】(1)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原子種類和數目不變 。
(2)化學變化的本質: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組合,原子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再分 。
(3)化學式中原子個數比:根據化學式確定各原子的數目比 。
(4)單質和化合物的判斷:單質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
【解答】A、由圖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不變,所以該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選項正確;
B、由圖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不變,即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是不可分的,選項正確;
C、由圖可知,生成乙醇的碳、氫、氧的原子個數比為2:6:1,選項錯誤;
D、生成物中的氧氣屬于單質,乙醇屬于化合物,選項正確。
故答案為:C。
13.【答案】C
【知識點】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 磁體不同部位磁性強弱不同,兩端(磁極)磁性最強,中間磁性最弱,磁體對鐵塊的吸引力會因位置不同而變化 。
(2) 壓力與重力的關系:水平面上,壓力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當有其他力(如磁體吸引力 ) 作用時,壓力會改變 。
(3) 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
(4) 摩擦力大小變化分析:根據鐵塊在磁體不同位置時,磁體對鐵塊吸引力變化,判斷壓力變化,進而分析摩擦力變化 。
【解答】A、條形磁體兩端磁性強,對鐵塊吸引力大,中間磁性弱,吸引力小。鐵塊在N極時,磁體對鐵塊有向下吸引力,小鐵塊對磁鐵的壓力大于G;在中間位置,吸引力變小,壓力等于G(近似,實際有變化 );在 S 極同理,所以壓力不是始終等于 G,該選項錯誤。
B、由 A 分析可知,在磁極處壓力大于 G,不是始終小于 G,該選項錯誤。
C、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摩擦力與壓力有關。鐵塊從 N 到S,磁體對鐵塊吸引力先減小后增大,所以小鐵塊對磁鐵的壓力先減小后增大,摩擦力也先減小后增大,該選項正確。
D、由C分析可知,摩擦力是先減小后增大,不是先增大后減小,該選項錯誤。
故答案為:C 。
14.【答案】A
【知識點】磁場和磁感線
【解析】【分析】(1)用帶箭頭的曲線來形象、方便地描述磁場,這叫磁感線。
為了便于研究磁場,我們引入了磁感線的概念,磁感線是假想的分布在磁體周圍的曲線,這種研究方法叫建立理想模型法。
(2)磁感線的疏密表示磁性強弱;箭頭方向表示磁場方向。
(3)在磁體外部,磁感線從N極出發,到S極進入;在磁體內部是從S到N.磁感線沒有交叉的.
【解答】A、圖中磁體周圍的磁感線從磁體的N極出來,回到磁體的S極,故A正確;
B、圖中磁體周圍的磁感線從磁體的S極出來,回到磁體的N極,故B錯誤;
C、圖中磁體周圍的磁感線從磁體的N極出來,回到磁體的N極,故C錯誤;
D、圖中磁體周圍的磁感線從磁體的S極出來,回到S極,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15.【答案】C
【知識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和聯系
【解析】【分析】在原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兩種離子的電子層排布完全相同,就說明這兩種離子的核外電子數相等。
【解答】中X代表元素符號,Z表示原子核內的質子數,A表示原子核內質子數與中子數之和。
已知abXn+和cdYm-的電子層排布完全相同,分別是X、Y原子失去n個電子、得到m個電子得到的;X、Y原子的核內質子數分別是a、c,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其原子的核外電子數分別是a、b,故a-n=c+m。
故答案為:C。
16.【答案】(1)5個氮原子
(2)nCO2
(3)Fe2O3
(4)Na+
(5)
【知識點】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
【解析】【分析】書寫元素符號時,第一個字母要大寫,第二個字母要小寫。化學符號周圍的數字表示不同的意義:符號前面的數字,表示原子、分子或離子的個數;右上角的數字表示一個離子所帶的電荷數;右下角的數字表示幾個原子構成一個分子;元素符號正上方的數字表示元素的化合價。化學式書寫的一般規律是:正前負后,然后利用十字交叉法書寫。
【解答】(1)元素符號前面加上數字表示幾個這樣的原子,故5N表示5個氮原子;
(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表示多個該分子,就在其化學式前加上相應的數字,因此n個二氧化碳分子表示為nCO2;
(3)氧化鐵中,鐵元素顯+3價,氧元素顯-2價,則氧化鐵的化學式為Fe2O3;
(4)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數字在前,正負符號在后,帶1個電荷時,1要省略,故鈉離子符號為Na+;
(5)元素的化合價的正確標法是在元素符號或原子團符號的正上方標明化合價的種類和價目,氧化銅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可表示為:。
(1)元素符號前面加上數字表示幾個這樣的原子,故5N表示5個氮原子;
(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表示多個該分子,就在其化學式前加上相應的數字,因此n個二氧化碳分子表示為nCO2;
(3)氧化鐵中,鐵元素顯+3價,氧元素顯-2價,則氧化鐵的化學式為Fe2O3;
(4)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數字在前,正負符號在后,帶1個電荷時,1要省略,故鈉離子符號為Na+;
(5)元素的化合價的正確標法是在元素符號或原子團符號的正上方標明化合價的種類和價目,氧化銅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可表示為:。
17.【答案】②③⑤⑧;④⑥;⑦
【知識點】常見物質的分類
【解析】【分析】(1)混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混合而成的物質 ,如空氣由氮氣、氧氣等多種氣體組成 。
(2)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像四氧化三鐵由鐵和氧兩種元素組成 。
(3)非金屬單質:由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單質 ,例如液氧是由氧元素(非金屬元素 ) 組成的單質 。
(4)純凈物:由一種物質組成,包括單質(同種元素組成 )和化合物(不同種元素組成 ),用于區分混合物 。
【解答】①銅絲是由銅元素組成的純凈物,銅元素屬于金屬元素,屬于金屬單質;
②潔凈的空氣,含有氮氣、氧氣等多種氣體,屬于混合物;
③澄清石灰水是氫氧化鈣的水溶液,含有氫氧化鈣和水,屬于混合物;
④四氧化三鐵由鐵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化合物;
⑤礦泉水含有水和多種礦物質等,屬于混合物;
⑥冰水混合物中冰和水是同一種物質的不同狀態,都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化合物;
⑦液氧是氧氣的液態形式,由氧元素組成,屬于非金屬單質;
⑧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含有碘和酒精,屬于混合物。所以屬于混合物的有②③⑤⑧。
屬于混合物的有②③⑤⑧;化合物有④⑥;非金屬單質有⑦。
18.【答案】(1)Na+
(2)8
(3)Al2O3
(4)+4價
【知識點】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或原子團的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數字在前,正負符號在后,帶1個單位電荷時,1要省略。
(2)根據表中位于第2周期、ⅥA族的元素是氧元素,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第13號元素是鋁元素,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進行分析解答。
(4)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1)書寫離子符號時,先寫出需要的元素符號,然后在元素符號的右上角先寫出離子所帶電荷的數目,再寫出電荷的電性,電荷數為1時,1省略不寫,1個鈉離子帶1個單位的正電荷,故鈉離子的符號寫為Na+。
(2)表中位于第2周期、ⅥA族的元素為氧元素,其原子序數為8,原子序數等于原子的質子數,則該原子的質子數為8,故填8。
(3)第13號元素為鋁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價為+3價,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價為-2價,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則兩種元素組成的物質的化學式寫為Al2O3,故填Al2O3。
(4)四氯化碳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其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4價,故填+4價。
(1)書寫離子符號時,先寫出需要的元素符號,然后在元素符號的右上角先寫出離子所帶電荷的數目,再寫出電荷的電性,電荷數為1時,1省略不寫,1個鈉離子帶1個單位的正電荷,故鈉離子的符號寫為Na+。
(2)表中位于第2周期、ⅥA族的元素為氧元素,其原子序數為8,原子序數等于原子的質子數,則該原子的質子數為8,故填8。
(3)第13號元素為鋁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價為+3價,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價為-2價,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則兩種元素組成的物質的化學式寫為Al2O3,故填Al2O3。
(4)四氯化碳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其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4價,故填+4價。
19.【答案】BCE;11:14;水分子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常見物質的分類
【解析】【分析】(1)只有一種物質組成純凈物,由多種物質組成混合物;
(2)每一個氧原子的質量相等,則氧元素質量相等就是氧原子個數相等,根據化學式確定二者分子個數之比,最后再計算分子的質量之比即可;
(3)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解答】(1)A.氧氣與液氧是由一種物質組成,屬于純凈物;
B.氧氣與臭氧是兩種不同的物質,屬于混合物;
C.二氧化碳與一氧化碳是兩種不同的物質,屬于混合物;
D.冰與水是一種物質組成,屬于純凈物;
E.過氧化氫與和水是兩種不同的物質,屬于混合物;
那么屬于混合物的是BCE。
(2)若C瓶中CO2和CO所含的氧元素的質量相等,則CO2和CO兩種分子中氧原子的個數相等。
根據化學式CO2和CO可知,它們的分子個數比為1:2,
那么CO2和CO的質量比=44:(2×28)=11:14;
(3)冰、水是同種物質是水分子構成的物質,D瓶中保持冰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20.【答案】(1)S
(2)鋼
【知識點】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地磁場
【解析】【分析】(1)指南針在水平位置靜止指南的是S極,指北的是N極。
(2)鋼容易被磁化,且能長時間保持磁性。
【解答】(1)地球是一個大的磁體,磁化后的縫衣針具有磁性,類似指南針,地球和自制指南針的磁場相互作用,樹葉尖端指向地磁北極,地理的南極,所以小夢應該在樹葉尖端標注S極。
(2)此實驗中縫衣針所用的材料可能是鋼,因為鋼能被磁化,且能保持磁性。
(1)地球是一個大的磁體,磁化后的縫衣針具有磁性,類似指南針,地球和自制指南針的磁場相互作用,樹葉尖端指向地磁北極,地理的南極,所以小夢應該在樹葉尖端標注S極。
(2)此實驗中縫衣針所用的材料可能是鋼,因為鋼能被磁化,且能保持磁性。
21.【答案】12:1;氫;2:1
【知識點】模型與符號;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1)根據化合物中元素質量比來分析;
(2)根據化學式的意義,結合題目要求以及使用正確的相對原子質量進行分析和解答;
(3)根據化學式的意義,結合題目要求進行分析和解答
【解答】(1)由乙炔的分子結構模型可以看出,乙炔的化學式為C2H2,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
可得乙炔中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12×2):(1×2)=12:1。
(2)尿素中碳、氧、氮、氫四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2:16:(14×2):(1×2×2)=3:4:7:1,所以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小,故B表示的是氫元素。
(3)若乙炔分子C2H2和尿素分子的個數相同,
則所含碳原子的個數比(1×2):1=2:1。
22.【答案】CO;;分子
【知識點】模型與符號
【解析】【分析】(1)根據甲的微粒的構成,寫出甲物質的化學式;利用丁物質的化學式判斷構成分子的原子個數,畫出微觀示意圖。
(2)根據丁物質的微觀構成判斷構成的微粒;根據物質的性質分析屬于氣態非金屬單質的物質、有毒性的物質,寫出化學式。
【解答】(1)根據不同顏色的球代表的原子可知,甲物質的1個分子中有1個碳原子和1個氧原子,則化學式為CO;丁物質為氫氣,1個分子中有2個H原子,則微粒的微觀示意圖為;
(2)1個丙分子是由兩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丙物質為水,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能保持丙物質(水)化學性質的微粒是分子。
23.【答案】(1)質子
(2)A
【知識點】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1)原子的構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質子數決定元素種類 。
(2)元素(原子種類 ) 的定義:具有相同質子數(核電荷數 ) 的一類原子的總稱,質子數不同則元素種類不同 。
(3)原子質量與原子種類的關系:原子質量受質子數、中子數等影響,同種元素可能有不同中子數的原子(同位素 ),所以原子質量不能作為分辨原子種類的依據 。
【解答】(1)元素是具有相同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費米用中子轟擊鈾原子,不可能增加鈾原子的質子數,所以得不到93號元素,故填質子。
(2)A、元素是具有相同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所以決定原子種類的依據是原子的質子數,選項正確;
B、不同元素的原子的質量有時相同,所以原子質量不可以做為分辨原子種類的依據,選項錯誤。
故答案為:A。
(1)元素是具有相同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費米用中子轟擊鈾原子,不可能增加鈾原子的質子數,所以得不到93號元素,故填質子。
(2)A、元素是具有相同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所以決定原子種類的依據是原子的質子數,選項正確;
B、不同元素的原子的質量有時相同,所以原子質量不可以做為分辨原子種類的依據,選項錯誤,故填A。
24.【答案】能;不一定;不能;能
【知識點】磁極間的相互作用
【解析】【分析】 每個磁體有兩個磁極,而磁極的磁性最強,對于條形磁體來說,兩端分別是兩個磁極,中間的磁性最弱,異名磁極相互吸引,同時磁體也可以吸引磁性物質。磁體具有吸引鐵、鈷、鎳等物質的性質叫做磁性。
【解答】此題考查了磁極間相互作用及磁體的性質,需要記住的是:相斥必是同極,相吸未必是異極。(1)磁體具有吸引鐵、鈷、鎳等物質的性質叫做磁性;大頭針是由鐵制成的(不是磁體),甲圖中鋼棒吸引大頭針,能說明鋼棒一定具有磁性。
(2)磁體具有指向性,懸掛的鋼棒轉動后,靜止時一端指南一端指北,符合磁體能夠指示南北的特點,但憑一次實驗得到的結論具有偶然性,所以鋼棒不一定具有磁性。
(3)由于異名磁極相互吸引,同時磁體也可以吸引磁性物質,所以憑圖中的實驗不能判斷鋼棒是否有磁性。
(4)磁體上的不同部位的磁性強弱并不一樣,磁體兩端(磁極)磁性最強,而中間磁性最弱,因而鋼棒在條形磁體的兩極處受到的吸引力最大,在正中處受到的吸引力最小,所以從左開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先變小,到中間位置時,是最小的示數,然后再變大。
25.【答案】①②④③;C;2:1
【知識點】模型與符號;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化學反應的實質分析微粒的運動和變化順序;
(2)根據反應后的粒子的微觀示意圖,和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個數相等,可確定反應中反應物是NO分子和O2分子,生成物是NO2分子進行分析。
【解答】(1)水電解的過程中,水分子先被分成氫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氫原子兩兩自相結合形成氫分子,同時氧原子兩兩自相結合形成氧分子,氫分子構成氫氣,氧分子構成氧氣,所以微粒運動變化的先后順序是①②④③,故填①②④③。
(2)由圖可知,反應前圖中有3個氮原子和3個氧原子,反應后出現了3個氮原子和5個氧原子,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處含有2個氧原子,為C,故填C;
由圖可知,圖中2個一氧化氮分子和1個氧分子反應生成2個二氧化氮分子,則參加反應的反應物分子個數比為2:1或1:2,故填2:1或1:2。
26.【答案】(1)不會;原子核
(2)B
(3)A;B;D
【知識點】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
【解析】【分析】(1)根據盧瑟福的α粒子散射實驗,分析原子內部結構的特點。
(2)根據實驗結果,推斷原子內部空間和質量分布的特點。
(3)從原子結構模型的建立過程中,理解科學模型的建立和發展的意義。
【解答】(1)若原子質量、正電荷在原子內均勻分布,則極少數α粒子就不會發生大角度散射;
盧瑟福所說的“極少數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堅硬不可穿透的質點而被彈了回來的“質點”指的是原子核;
(2)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后方向不變,說明原子內部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故選:B;
(3)從原子結構模型建立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科學模型的建立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模型在科學研究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人類借助模型的建立,對原子的認識逐漸接近本質,故選:ABD。
(1)若原子質量、正電荷在原子內均勻分布,則極少數α粒子就不會發生大角度散射;
盧瑟福所說的“極少數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堅硬不可穿透的質點而被彈了回來的“質點”指的是原子核;
(2)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后方向不變,說明原子內部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故選:B;
(3)從原子結構模型建立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科學模型的建立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模型在科學研究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人類借助模型的建立,對原子的認識逐漸接近本質,故選:ABD。
27.【答案】(1)3;見解析
(2)1
(3)觀察小鐵屑在環形磁體周圍的分布情況
【知識點】磁體、磁極、磁化
【解析】【分析】磁體上磁性最強的部位叫磁極,每個磁體都有N極和S極兩個磁極。磁極間相互作用的規律是: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
【解答】(1)根據磁體的基本性質,任何一個磁體都只有兩個磁極,分別是 N 極和 S 極,而猜想 3 中出現了三個磁極,不符合磁體的基本特性,所以猜想 3 是錯誤的。
(2)如果磁極呈橫向分布(猜想 1 ),那么將環形磁體水平懸掛起來后,由于地磁場的作用,磁體應該會像指南針一樣,最終停留在某一固定方向,而不是在任意位置都能保持靜止。所以這種現象說明猜想 1 是錯誤的。
(3)磁體周圍的磁場會對小鐵屑產生作用,使小鐵屑在磁場中有序排列。通過觀察小鐵屑在環形磁體周圍的分布情況,鐵屑分布密集的地方就是磁場較強的地方,也就是磁極所在位置,從而可以確定環形磁體磁極的部位 。
(1)[1][2]根據磁體的基本性質,任何一個磁體都只有兩個磁極,分別是 N 極和 S 極,而猜想 3 中出現了三個磁極,不符合磁體的基本特性,所以猜想 3 是錯誤的。
(2)如果磁極呈橫向分布(猜想 1 ),那么將環形磁體水平懸掛起來后,由于地磁場的作用,磁體應該會像指南針一樣,最終停留在某一固定方向,而不是在任意位置都能保持靜止。所以這種現象說明猜想 1 是錯誤的。
(3)磁體周圍的磁場會對小鐵屑產生作用,使小鐵屑在磁場中有序排列。通過觀察小鐵屑在環形磁體周圍的分布情況,鐵屑分布密集的地方就是磁場較強的地方,也就是磁極所在位置,從而可以確定環形磁體磁極的部位 。
28.【答案】(1)32:3:8:7
(2)排出尿素的質量為2.8g÷×100%=6g,
答:需要排出尿素的質量為6g。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1)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進行分析判斷;
(2)根據化合物的質量=該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該元素的質量分數,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1)諾氟沙星中C、H、O、N四種元素的質量比=(12×16):(1×18):(16×3):(14×3)=32:3:8:7;
(1)諾氟沙星中C、H、O、N四種元素的質量比=(12×16):(1×18):(16×3):(14×3)=32:3:8:7;
(2)見答案。
29.【答案】(1)60;
(2)6;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1)根據標簽所示數據,每天可以補充維生素C的質量=每片“維生素C”藥片質量דVC”含量×每天的服用量;
(2)維生素C的相對分子質量=(碳的相對原子質量×碳原子個數)+(氫的相對原子質量×氫原子個數)+(氧的相對原子質量×氧原子個數);據此列出方程式,就可計算出n的值。
【解答】(1)如果按照說明書的要求服用“維生素C”藥片,每天可以補充維生素C的質量為:3×2×100mg×10%=60 mg。
(2)維生素C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76,則維生素C化學式中n為:
(176-12×6-1×8)÷16=6。
(1)如果按照說明書的要求服用“維生素C”藥片,每天可以補充維生素C的質量為:3×2×100mg×10%=60 mg。
(2)維生素C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76,則維生素C化學式中n為:(176-12×6-1×8)÷16=6。
30.【答案】(1)離子
(2)+5
(3)碘元素的質量分數=。
答:碘酸鉀(KIO3)中碘元素的質量分數是59.3%。
(4)由標簽可知,每1000g“加碘食鹽” 中含碘的最低質量為20mg。
設1000g“加碘食鹽” 中含碘酸鉀的最低質量為x。則有:
x×59.3%=20mg,
解得x≈33.7mg。
答:1000g中含碘酸鉀的最低質量為33.7mg。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1)根據金屬、大多數固態非金屬單質、稀有氣體等由原子構成;有些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包括氣態的非金屬單質、由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如氫氣、水等;有些物質是由離子構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鈉,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進行分析解答。
(3)化合物中元素的質量分數=,進行分析解答。
(4)根據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該化合物的質量×該元素的質量分數,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1)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所以構成氯化鈉的微粒是離子;
(2)在化合物中,鉀元素通常顯+1價,氧元素通常顯 2價。設碘酸鉀中碘元素的化合價為x,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則有(+1)+x+( 2)×3=0,解得x=+5,所以碘酸鉀(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價為+5價;
(1)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所以構成氯化鈉的微粒是離子;
(2)在化合物中,鉀元素通常顯+1價,氧元素通常顯 2價。設碘酸鉀中碘元素的化合價為x,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則有(+1)+x+( 2)×3=0,解得x=+5,所以碘酸鉀(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價為+5價;
(3)化合物中元素的質量分數=;見答案;
(4)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該化合物的質量×該元素的質量分數;見答案。
31.【答案】(1)37;體溫調節
(2)該成人每天從藥物中攝入N元素的質量為:100mg×89.5%×(×100%)×2=14.0mg;
答:該成人每天從藥物中攝入N元素mg。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1)根據人體正常體溫的數值及阿司匹林的作用來分析;
(2)根據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該化合物的質量×該元素的質量分數,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1)健康的人的體溫一般為37℃左右;阿司匹林進入循環系統后,可作用于腦干中(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此中樞會監視血液溫度,引發身體產熱或散熱的反應,阿司匹林因此有退燒作用;
(1)健康的人的體溫一般為37℃左右;阿司匹林進入循環系統后,可作用于腦干中(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此中樞會監視血液溫度,引發身體產熱或散熱的反應,阿司匹林因此有退燒作用;
(2)見答案。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京山县| 永嘉县| 集贤县| 新营市| 中牟县| 陆川县| 印江| 宣武区| 论坛| 澎湖县| 陇南市| 惠东县| 山东省| 阜阳市| 榆社县| 凌云县| 宣化县| 德惠市| 荥阳市| 商城县| 平果县| 梁平县| 黔西县| 凤庆县| 贵州省| 邹城市| 阳东县| 肥城市| 法库县| 姚安县| 旌德县| 嘉鱼县| 缙云县| 同心县| 济宁市| 双流县| 隆昌县| 宾阳县| 綦江县| 尼木县| 遂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