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廣西桂林市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5月聯考 化學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廣西桂林市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5月聯考 化學試題

資源簡介

廣西桂林市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5月聯考 化學試題
1.(2025高一下·桂林月考)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電車出行促環保,電車中的鋰離子電池屬于一次電池
B.鋁鍋不易生銹,可用來長時間存放酸性、堿性食物
C.用浸泡過高錳酸鉀溶液的硅藻土保鮮水果,其作用是吸收水果釋放出的乙烷
D.食品中添加適量的二氧化硫可以起到漂白、防腐和抗氧化等作用
【答案】D
【知識點】化學科學的主要研究對象;物質的組成、結構和性質的關系;乙烯的物理、化學性質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電車中的鋰離子電池屬于二次電池,故A錯誤;
B.由分析可知,鋁鍋不能長時間存放酸性、堿性食物,故B錯誤;
C.用浸泡過高錳酸鉀溶液的硅藻土保鮮水果,其作用是吸收水果釋放出的乙烯,故C錯誤;
D.二氧化硫具有還原性,食品中添加適量的二氧化硫可以起到漂白、防腐和抗氧化等作用 ,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分析】A.一次電池只能單次使用且不可充電,而二次電池可反復充放電。
B.鋁能與強酸溶液和強堿溶液反應。
C. 水果會釋放出的乙烯。
D.二氧化硫具有還原性,能防止食物氧化。
2.(2025高一下·桂林月考)下列化學用語表示正確的是
A.甲烷分子的空間填充模型:
B.HF的電子式:
C.二氧化碳的結構式:
D.硫原子結構示意圖:
【答案】C
【知識點】用電子式表示簡單的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的形成;原子結構示意圖
【解析】【解答】A. 是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故A錯誤;
B. HF的電子式為: ,故B錯誤;
C.二氧化碳的結構式為:,故C正確;
D. 硫原子結構示意圖: ,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分析】A. 空間填充模型用不同大小的球體直接填充來構建分子。
B.HF是共價化合物。
C.二氧化碳是碳與每個氧形成碳氧雙鍵。
D.硫原子的核外電子數=質子數。
3.(2025高一下·桂林月考)在工業生產或實驗中,下列做法與調控化學反應速率無關的是
A.煅燒礦石時,向爐膛中鼓入空氣增強火勢
B.將Fe與稀反應中的稀換成稀
C.食品抽真空包裝
D.實驗室制氫氣時,用鋅粉代替鋅塊
【答案】B
【知識點】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
【解析】【解答】A.煅燒礦石時,向爐膛中鼓入空氣增強火勢 ,是因為增大氧氣濃度而加快了反應速率,故不選A;
B.稀硝酸具有強氧化性,常溫下能與鐵發生鈍化反應,與反應速率無關,故選B;
C.食品抽真空包裝,降低氧氣濃度,減慢反應速率,使得食物延緩氧化,故不選C;
D.實驗室制氫氣時,用鋅粉代替鋅塊,增大反應接觸面積,加快了反應速率,故不選D;
故答案為:B。
【分析】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主要是溫度、濃度、壓強、催化劑等。
4.(2025高一下·桂林月考)信息技術離不開芯片,現代芯片離不開高純度的硅,工業上生產高純硅的工藝流程如下:
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工業上用焦炭還原石英砂制硅的反應為
B.光導纖維的成分為高純硅
C.上述流程②③需在無氧條件下進行
D.上述流程中能循環利用的物質只有
【答案】C
【知識點】硅和二氧化硅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 工業上用焦炭還原石英砂制硅的反應為,故A錯誤;
B.光導纖維的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故B錯誤;
C.由分析可知,流程②③需在無氧條件下進行,故C正確;
D.流程②生成三氯硅烷和氫氣,流程③生成高純硅和氯化氫,則制備過程中氫氣和氯化氫可以循環使用,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分析】A.制備粗硅的反應為焦炭與石英砂高溫條件下反應得到粗硅和一氧化碳。
B.光導纖維的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
C.流程②生成的氫氣和流程③消耗的氫氣,以及硅和三氯硅烷都能與氧氣反應。
D.循環物質既是反應物又是生成物。
5.(2025高一下·桂林月考)某華人科學家和他的團隊研發出“紙電池”(如圖)。這種一面鍍鋅、一面鍍二氧化錳的超薄電池在使用印刷與壓層技術后,厚度僅為0.5毫米。紙內的離子“流過”水和氧化鋅組成電解液,電池總反應式為Zn+2MnO2+H2O=ZnO+2MnO(OH)。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電池的正極材料為鋅
B.該電池反應中二氧化錳發生氧化反應
C.電池的正極反應式為MnO2+H2O+e-=MnO(OH)+OH-
D.當有0.1mol鋅溶解時,流經電解液的電子數為1.204×1023
【答案】C
【知識點】電極反應和電池反應方程式;原電池工作原理及應用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鋅作負極,故A錯誤;
B.由分析可知,二氧化錳作正極,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故B錯誤;
C.由分析可知,正極的電極反應式為MnO2+e-+H2O═MnO(OH)+OH-,故C正確;
D.電子從負極沿導線流向正極,不經過電解質溶液,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分析】根據題干所給方程式可知,反應后,鋅元素化合價由0變為+2,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錳元素化合價由+4變為+3,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則鋅作負極,其電極反應式為Zn-2e-+2OH-═ZnO+H2O,二氧化錳作正極,其電極反應式為2MnO2+2e-+2H2O═2MnO(OH)+2OH-。
6.(2025高一下·桂林月考)有機物的結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分子中含有4種官能團
B.最多能消耗
C.的分子式為
D.X既可以與乙醇發生酯化反應,也可以與乙酸發生酯化反應
【答案】D
【知識點】有機物中的官能團;有機物的結構和性質;羧酸簡介
【解析】【解答】A.根據分子的結構可知只含有碳碳雙鍵、(醇)羥基、羧基三種官能團,A錯誤;
B.中有4mol碳碳雙鍵,最多可以消耗,B錯誤;
C.根據X的結構簡式,其分子式為:,C錯誤;
D.分子中含有(醇)羥基和羧基,既能與乙醇發生酯化反應,也能與乙酸發生酯化反應,D正確;
故答案為:D。
【分析】A.熟悉有機物中常見官能團。
B.碳碳雙鍵能與H2發生加成反應。
C.根據結構簡式進行書寫。
D.羧基與羥基發生酯化反應。
7.(2025高一下·桂林月考)圖中實驗裝置或操作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
A.裝置甲可用于驗證反應是否有生成
B.裝置乙可以完成“噴泉”實驗
C.裝置丙可除去甲烷中的乙烯
D.裝置丁可用于制備乙酸乙酯
【答案】B
【知識點】濃硫酸的性質;乙酸乙酯的制取;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
【解析】【解答】A.加熱條件下,濃硫酸與碳反應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均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不能達到實驗目的,A錯誤;
B.二氧化硫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亞硫酸鈉和水,使得圓底燒瓶內壓強減小,能達到實驗目的,B正確;
C.乙烯與高錳酸鉀溶液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不能達到實驗目的,C錯誤;
D.乙酸乙酯在NaOH溶液中水解,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分析】A.注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均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B.“噴泉”實驗原理是形成壓強差。
C.注意除雜不要引入新雜質。
D.乙酸乙酯在NaOH溶液中水解。
8.(2025高一下·桂林月考)設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基中含電子數為
B.標準狀況下所含的氧原子數為
C.聚乙烯中含碳碳雙鍵數目為
D.在鋅銅原電池中,負極減少時理論上轉移電子數為
【答案】A
【知識點】物質的量的相關計算;阿伏加德羅常數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甲基中含電子數為,故A正確;
B.標況下,乙醇是液體,無法計算乙醇的物質的量,故B錯誤;
C.聚乙烯中沒有碳碳雙鍵,故C錯誤;
D.在鋅銅原電池中,Zn作負極,其電極反應式為Zn-2e-=Zn2+,負極減少,即1mol鋅時,理論上轉移2mol電子,其數目為2,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分析】A.1個甲基中含有9個電子。
B.標況下,乙醇是液體。
C.聚乙烯結構簡式為。
D.在鋅銅原電池中,Zn作負極。
9.(2025高一下·桂林月考)下列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A.氯化鐵溶液溶解銅片:
B.用醋酸溶液除水垢中的:
C.少量通入溶液中:
D.金屬鈉與水反應:
【答案】D
【知識點】二氧化硫的性質;鈉的化學性質;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解析】【解答】A.電荷不守恒,涉及離子方程式為,故A錯誤;
B.醋酸為弱酸,涉及離子方程式為,故B錯誤;
C.次氯酸具有強氧化性,涉及離子方程式為,故C錯誤;
D.金屬鈉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其離子方程式為,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分析】判斷離子方程式正誤時,需注意以下幾點:1.是否符合事實;2.化學式拆寫(單質、氧化物、氣體、難溶物、弱電解質等不能拆寫)是否正確;3.符號(等號,可逆號,沉淀氣體的箭頭標注)使用是否正確;4.是否遵循原子守恒、電荷守恒、得失電子守恒;5.是否漏掉離子反應;6.反應物或產物的配比是否正確。
10.(2025高一下·桂林月考)由下列實驗操作和現象得出的結論不正確的是
選項 實驗操作 現象 結論
A 將稀硝酸中加入少量鐵粉,充分反應后滴加KSCN溶液 有氣體生成,溶液呈血紅色 稀硝酸將Fe氧化為
B 向中滴加濃鹽酸 產生黃綠色氣體 氧化性:
C 蘸有濃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溶液X 有白煙 X可能是濃鹽酸
D 將通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中 溶液褪色 具有漂白性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識點】氨的性質及用途;二價鐵離子和三價鐵離子的檢驗;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
【解析】【解答】A.根據實驗現象,結合分析可知, 稀硝酸將Fe氧化為 ,故A正確;
B. 黃綠色氣體是氯氣,根據實驗操作及現象,該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且Cl-→Cl2,氯元素化合價升高,則鈷元素化合價一定降低,即三氧化二鈷是反應的氧化劑、氯氣是氧化產物,結合分析可知, 氧化性:,故B正確;
C.有白煙說明X是揮發性酸,可能是濃鹽酸或濃硝酸,故C正確,
D.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體現了SO2的還原性,故D錯誤;
故答案為:D。
【分析】A.Fe3+能使硫氰化鉀溶液變血紅色。
B.氧化性:氧化劑>氧化產物。
C.白煙是銨鹽。
D.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11.(2025高一下·桂林月考)某反應由兩步反應A→B→C構成,其反應能量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兩步反應均為吸熱反應 B.三種物質中B最穩定
C.A與C的能量差為 D.A→B的反應不一定需要加熱
【答案】D
【知識點】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中和熱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A→B的△H>0,為吸熱反應,B→C的△H<0,為放熱反應,A錯誤;
B.根據圖示信息及分析可知,C的能量最低最穩定,B錯誤;
C.A與C的能量差為,C錯誤;
D.A→B為吸熱反應,不一定需要加熱,如氯化銨晶體和氫氧化鋇晶體的反應為吸熱反應,不需要加熱,D正確;
故答案為:D。
【分析】A.△H=生成物總能量-反應物總能量,△H>0表示吸熱反應,△H<0表示放熱反應。
B.物質的能量越低越穩定。
C.A與C的能量差為二者能量變化差的絕對值。
D.△H=生成物總能量-反應物總能量>0表示吸熱反應
12.(2025高一下·桂林月考)部分含及物質的分類與相應化合價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推斷錯誤的是
A.B與過量a反應可以產生白煙
B.工業上通過來制備
C.向亞鐵鹽的溶液中滴加溶液,無明顯現象
D.和,一定條件下都可以實現
【答案】C
【知識點】氨的性質及用途;無機物的推斷;氯水、氯氣的漂白作用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B是Cl2,a是NH3,二者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氯化銨固體,可觀察到白煙,A正確;
B.由分析可知,a是NH3,c是NO,d是NO2或N2O4,e是HNO3或硝酸鹽(如NaNO3),工業上通過NH3NONO2HNO3,B正確;
C.由分析可知,A是HCl,亞鐵鹽的溶液為硝酸亞鐵溶液,二者混合得到的硝酸具有強氧化性,能將將亞鐵離子氧化為鐵離子,且生成NO氣體,C錯誤;
D.由分析可知,a是NH3,b是N2,c是NO,d是NO2或N2O4,NO2或NO分別與NH3均能發生歸中反應生成N2,D正確;
故答案為:C。
【分析】根據部分含及物質的分類與相應化合價關系圖,可推出A是HCl,B是Cl2,C是HClO或次氯酸鹽(如NaClO),D是HClO3或氯酸鹽(如NaClO3),E是HClO4或高氯酸鹽(如NaClO4);a是NH3,b是N2,c是NO,d是NO2或N2O4,e是HNO3或硝酸鹽(如NaNO3)。
13.(2025高一下·桂林月考)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Q原子序數依次增大,W原子沒有中子,X元素為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Z、Q同周期,且Y、Z、Q最外層電子數之和為14,Y與W同主族,X與Z同主族,Q的單質是黃綠色氣體,下列結論不正確的是(  )
A.原子半徑大小順序為:Y>Z>Q>X>W
B.X、Y形成的化合物中一定有離子鍵,可能還有共價鍵
C.簡單氫化物的穩定性:X>Z
D.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酸性:Z【答案】D
【知識點】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
【解析】【解答】由分析可知,W為H、X為O、Y為Na、Z為S、Q為Cl。
A、電子層數越大,原子半徑越大;電子層數相同,核電荷數越大,原子半徑越小,因此原子半徑大小順序為Na>S>Cl>O>H,A不符合題意;
B、X、Y形成的化合物Na2O或Na2O2,一定含有離子鍵,可能含有共價鍵,B不符合題意;
C、非金屬性越強,其簡單氫化物的穩定性越強, 由于非金屬性O>S,因此簡單氫化物的穩定性H2O>H2S,C不符合題意;
D、非金屬性越強,則其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越強,若不是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則無法比較,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W原子沒有中子,則W為H。X元素為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因此X為O。Y與W同主族,因此Y為Na。X與Z同主族,因此Z為S。Y、Z、Q最外層電子數之和為14,因此Q的最外層電子數為7,則Q為Cl。
14.(2025高一下·桂林月考)酸性溶液與(草酸,一種弱酸)溶液反應過程中,含粒子的濃度隨時間變化如下圖所示。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由圖可知,能夠氧化
B.,隨著反應物濃度的減小,反應速率逐漸減小
C.內的平均反應速率:
D.總反應為
【答案】B
【知識點】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計量數的關系
【解析】【解答】A.根據圖示信息,Mn(Ⅲ)的濃度隨時間增大而先增大后減小,說明開始反應生成Mn(Ⅲ),后Mn(Ⅲ)被消耗生成Mn(Ⅱ),即Mn(Ⅲ)能氧化H2C2O4,A正確;
B.隨著反應物濃度的減小,到大約13min時開始生成Mn(Ⅱ),Mn(Ⅱ)濃度增大,Mn(Ⅱ)對反應起催化作用,因此13min后反應速率會加快,B錯誤;
C.內的平均反應速率,C正確;
D.高錳酸根離子被還原為錳離子,H2C2O4被氧化為二氧化碳,H2C2O4為弱酸,則總反應為,D正確;
故答案為:B。
【分析】根據圖示信息,13min前,Mn(Ⅶ)濃度隨時間增大而逐漸減小,Mn(Ⅲ)濃度隨時間增大而逐漸增大;13min時,Mn(Ⅶ)濃度達到至0,Mn(Ⅲ)濃度達到最大;13min后,Mn(Ⅶ)濃度保持不變,為0,Mn(Ⅲ)濃度隨時間增大而逐漸減小,Mn(Ⅱ)濃度隨時間增大而逐漸增大。
15.(2025高一下·桂林月考)下圖是銅與濃硫酸反應并驗證其產物性質的裝置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試管①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該反應體現的硫酸的性質為   。
(2)一段時間后,④中溶液無明顯現象,⑤中的現象為   ,體現了水溶液的   性,⑥中溶液褪色,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字母)。
a.上下移動銅絲可控制反應的發生與停止
b.反應結束后,將溫度計取出,插入導管,從導管向裝置中鼓入空氣,使氣體完全被吸收,防止污染環境
c.實驗結束后,試管①中有白色固體出現,為確認試管①中產物有,可立刻向試管①中加水,觀察顏色
(4)充分反應后發現,銅絲與硫酸都有剩余,在此情況下,加入下列物質能使溶液中變大的是   (填字母)。
a. b. c.
【答案】(1);強氧化性和酸性
(2)溶液褪色;酸性;
(3)ab
(4)bc
【知識點】濃硫酸的性質;性質實驗方案的設計;物質檢驗實驗方案的設計
【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管①中發生的反應為銅和濃硫酸共熱反應生成硫酸銅、二氧化硫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反應中硫元素的化合價部分降低被還原,硫酸表現強氧化性和酸性,故答案為:;強氧化性和酸性;
(2)由分析可知,試管⑤中盛有的滴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用于驗證二氧化硫酸性氧化物的性質,實驗現象為溶液褪色;試管⑥中盛有的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用于驗證二氧化硫的還原性,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故答案為:溶液褪色;;
(3)a.上下移動銅絲,可控制銅絲與濃硫酸是否接觸,從而控制反應的發生與停止,故正確;
b.反應結束后,將溫度計取出,插入導管,從導管向裝置中鼓入空氣,可以將裝置內的剩余的二氧化硫氣體排出,使二氧化硫氣體完全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防止污染環境,故正確;
c.實驗結束后,試管①中可能剩余濃硫酸,驗證試管①中產物有銅離子時,為防止暴沸發生意外事故,應將試管中的溶液倒入水中,故錯誤;
故選ab;
(4)a.銅是不活潑金屬,不能與稀鹽酸和稀硫酸反應,所以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鹽酸,銅不會反應,溶液中的不變,故不符合題意;
b.氧化鐵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反應生成的硫酸鐵能與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硫酸銅,所以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氧化鐵,會使溶液中的增大,故符合題意;
c.酸性條件下,硝酸根離子能與銅反應生成銅離子、一氧化氮和水,所以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鉀,會使溶液中的增大,故符合題意;
故選bc。
【分析】(1)試管①中發生的反應為銅和濃硫酸共熱反應生成硫酸銅、二氧化硫和水。
(2) 試管③、④中均無明顯現象,試管⑤中盛有的滴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用于驗證二氧化硫酸性氧化物的性質,試管⑥中盛有的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用于驗證二氧化硫的還原性。
(3)a.上下移動銅絲,可控制反應的發生與停止。
b.反應結束后,將溫度計取出,插入導管,從導管向裝置中鼓入空氣,可以將裝置內的剩余的二氧化硫氣體排出。
c.為防止暴沸發生意外事故,應將試管中的溶液倒入水中。
(4)a.銅是不活潑金屬,不能與稀鹽酸和稀硫酸反應。
b.氧化鐵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反應生成的硫酸鐵能與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硫酸銅。
c.酸性條件下,硝酸根離子能與銅反應生成銅離子、一氧化氮和水。
(1)由分析可知,管①中發生的反應為銅和濃硫酸共熱反應生成硫酸銅、二氧化硫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反應中硫元素的化合價部分降低被還原,硫酸表現強氧化性和酸性,故答案為:;強氧化性和酸性;
(2)由分析可知,試管⑤中盛有的滴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用于驗證二氧化硫酸性氧化物的性質,實驗現象為溶液褪色;試管⑥中盛有的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用于驗證二氧化硫的還原性,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故答案為:溶液褪色;;
(3)a.上下移動銅絲,可控制銅絲與濃硫酸是否接觸,從而控制反應的發生與停止,故正確;
b.反應結束后,將溫度計取出,插入導管,從導管向裝置中鼓入空氣,可以將裝置內的剩余的二氧化硫氣體排出,使二氧化硫氣體完全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防止污染環境,故正確;
c.實驗結束后,試管①中可能剩余濃硫酸,驗證試管①中產物有銅離子時,為防止暴沸發生意外事故,應將試管中的溶液倒入水中,故錯誤;
故選ab;
(4)a.銅是不活潑金屬,不能與稀鹽酸和稀硫酸反應,所以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鹽酸,銅不會反應,溶液中的不變,故不符合題意;
b.氧化鐵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反應生成的硫酸鐵能與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硫酸銅,所以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氧化鐵,會使溶液中的增大,故符合題意;
c.酸性條件下,硝酸根離子能與銅反應生成銅離子、一氧化氮和水,所以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鉀,會使溶液中的增大,故符合題意;
故選bc。
16.(2025高一下·桂林月考)四氧化三錳()廣泛應用于軟磁材料、電池材料等高科技材料制備領域。一種以低品位錳礦(含、及少量、、)為原料生產的工藝流程如下:
該實驗條件下,有關金屬離子發生沉淀的酸堿度情況如下表:
金屬離子
開始沉淀的 7.2 2.2 3.8 8.8
完全沉淀的 9.5 3.2 5.0 10.4
回答以下問題:
(1)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為   。
(2)為提高反應和生產效率,“溶浸”時適宜采取的預處理措施是   (回答一種措施)。不采取“升溫”措施的原因是   。
(3)“溶浸”過程轉化為的離子方程式為   。
(4)“濾渣2”主要成分的化學式為   ;“調”工藝中,以下的   (填序號)最適宜選作物質A來添加。
①②③
(5)寫出“沉錳”工藝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答案】(1)第三周期第IVA族
(2)攪拌[或適當提高硫酸(或)濃度];受熱易分解
(3)
(4)和;②
(5)
【知識點】常見金屬元素的單質及其化合物的綜合應用;物質的分離與提純;制備實驗方案的設計;元素周期表的結構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1)Si是14號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為第三周期ⅣA族;
(2)根據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為提高反應和生產效率,“溶浸”時適宜采取的預處理措施是攪拌、適當提高硫酸濃度、適當提高雙氧水濃度等;受熱易分解,所以不采取“升溫”措施。
(3)“溶浸”過程轉化為,Mn元素化合價降低發生還原反應,做氧化劑,則雙氧水做還原劑被氧化為氧氣,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反應離子方程式為;
(4)濾液調節pH=5生成氫氧化鋁、氫氧化鐵沉淀除鐵鋁,過濾, “濾渣2”主要成分的化學式為和;“調”工藝中,由于不能引入新雜質,所以不能選擇碳酸鈉,二氧化錳中錳是+4價,不能選用,所以用“調”,選②。
(5)“沉錳”工藝中硫酸錳和氨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錳沉淀和硫酸銨,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分析】(1)Si是14號元素。
(2)根據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注意受熱易分解。
(3)注意配平時,原子數目和得失電子守恒。
(4)濾液調節pH=5生成氫氧化鋁、氫氧化鐵沉淀;“調”工藝中,由于不能引入新雜質。
(5)“沉錳”工藝中硫酸錳和氨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錳沉淀和硫酸銨。
(1)Si是14號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為第三周期ⅣA族;
(2)根據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為提高反應和生產效率,“溶浸”時適宜采取的預處理措施是攪拌、適當提高硫酸濃度、適當提高雙氧水濃度等;受熱易分解,所以不采取“升溫”措施。
(3)“溶浸”過程轉化為,Mn元素化合價降低發生還原反應,做氧化劑,則雙氧水做還原劑被氧化為氧氣,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反應離子方程式為;
(4)濾液調節pH=5生成氫氧化鋁、氫氧化鐵沉淀除鐵鋁,過濾, “濾渣2”主要成分的化學式為和;“調”工藝中,由于不能引入新雜質,所以不能選擇碳酸鈉,二氧化錳中錳是+4價,不能選用,所以用“調”,選②。
(5)“沉錳”工藝中硫酸錳和氨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錳沉淀和硫酸銨,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17.(2025高一下·桂林月考)在化學反應的研究和實際應用中,人們還要關注化學反應進行的快慢和程度,以提高生產效率。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恒容密閉容器內,800℃時僅發生反應,體系中開始僅含有和,隨時間的變化如下表所示:
時間 0 1 2 3 4 5
0.020 0.010 0.008 0.007 0.007 0.007
①3s時,正、逆反應速率大小:   (填“>”“=”或“<”);若升高溫度,則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②時,生成的物質的量為   ,在第時,的轉化率為   。
③已知圖中曲線分別代表、、濃度變化,則無關曲線為   (填字母)。
④下列能說明該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的是   (填字母)。
a.容器內同時存在、和 b.混合氣體顏色不再改變
c.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變 d.容器內密度保持不變
(2)氮氧化物能引起霧霾、光化學煙霧、酸雨等環境問題。某科研機構設計方案利用原電池原理處理氮氧化合物(),其原理如圖所示。
①在電池工作時,電子流入電極   (填“A”或“B”)。
②電極B的電極方程式:   。
【答案】(1)=;增大;0.012;65%;;bc
(2)B;
【知識點】電極反應和電池反應方程式;化學平衡狀態的判斷;化學平衡轉化過程中的變化曲線;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的綜合應用;化學平衡的計算
【解析】【解答】(1)①根據表格中數據,在3s時,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則正、逆反應速率大小為:;在化學反應中,升高溫度,反應速率加快,則增大;
②根據表格中數據,起始時所取的,列時三段式:,則生成的;在第時,的轉化率為:;
③根據圖中曲線分別代表、、濃度變化,結合起始時NO的物質的量得到起始時,由于是可逆反應,所以生成的,而a曲線濃度已超過,則a曲線是錯誤的,屬于無關曲線;
④a.該反應是可逆反應,只要反應發生,容器內必然同時存在、和,則不能說明該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a錯誤;
b.混合氣體顏色不再改變說明的濃度不再發生變化,能說明該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b正確;
c.該反應是氣體分子數不相等的反應,則混合氣體的物質的量會變化,密閉容器中混合氣體的總質量不變,則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變時,能說明該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c正確;
d.密閉容器中混合氣體的總質量不變,恒容下體積不變,則容器內密度一直保持不變,不能說明該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d錯誤;
則符合的選項為:bc。
(2)根據該原電池裝置可知,電解質為酸性環境,進去變為出來,化合價升高,失去電子,在負極反應,則電極A為負極,電極反應式為:,電極B為正極,得到電子轉化為,電極反應式為:;
①在電池工作時,電子從負極流出,正極流入,即電子流入電極為:B;
②電極B的電極方程式為:;
【分析】(1)①3s時,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升溫,反應速率加快。
②根據化學平衡三段式進行分析。
③根據圖中曲線分別代表、、濃度變化,結合起始時NO的物質的量得到起始時,由于是可逆反應,所以生成的,而a曲線濃度已超過,則a曲線是錯誤的。
④反應達到平衡的主要標志是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各物質的含量保持不變。
(2)該裝置為原電池,電解質為酸性環境,進去變為出來,化合價升高,失去電子,在負極反應,則電極A為負極,電極反應式為:,電極B為正極,得到電子轉化為,電極反應式為:。
(1)①根據表格中數據,在3s時,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則正、逆反應速率大小為:;在化學反應中,升高溫度,反應速率加快,則增大;
②根據表格中數據,起始時所取的,列時三段式:,則生成的;在第時,的轉化率為:;
③根據圖中曲線分別代表、、濃度變化,結合起始時NO的物質的量得到起始時,由于是可逆反應,所以生成的,而a曲線濃度已超過,則a曲線是錯誤的,屬于無關曲線;
④下列能說明該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的是:
a.該反應是可逆反應,只要反應發生,容器內必然同時存在、和,則不能說明該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a錯誤;
b.混合氣體顏色不再改變說明的濃度不再發生變化,能說明該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b正確;
c.該反應是氣體分子數不相等的反應,則混合氣體的物質的量會變化,密閉容器中混合氣體的總質量不變,則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變時,能說明該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c正確;
d.密閉容器中混合氣體的總質量不變,恒容下體積不變,則容器內密度一直保持不變,不能說明該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d錯誤;
則符合的選項為:bc。
(2)根據該原電池裝置可知,電解質為酸性環境,進去變為出來,化合價升高,失去電子,在負極反應,則電極A為負極,電極反應式為:,電極B為正極,得到電子轉化為,電極反應式為:;
①在電池工作時,電子從負極流出,正極流入,即電子流入電極為:B;
②電極B的電極方程式為:;
18.(2025高一下·桂林月考)A是一種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其產量通常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石油化學工業發展水平,通過一系列化學反應,可以制得成千上萬種有用的物質。結合下圖物質間轉化關系回答問題:
(1)A的結構簡式為   。
(2)③的反應類型為   ,E中的官能團名稱是   。
(3)高分子化合物G是由丙烯通過加聚反應制得的,G的結構簡式為   。
(4)的化學方程式為   。
(5)寫出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   。
(6)與足量的金屬完全反應,生成標準狀況下氫氣的體積為   。
(7)寫出E與HBr發生加成反應可能會生成的產物的結構簡式:   。
【答案】(1)
(2)取代反應;酯基、碳碳雙鍵
(3)
(4)
(5)
(6)4.48
(7)、
【知識點】乙烯的物理、化學性質;烯烴;乙醇的催化氧化實驗
【解析】【解答】(1)A為乙烯,結構簡式為;
(2)③為1,2-二溴乙烷發生取代反應生成乙二醇,E的結構簡式為,其官能團名稱是酯基、碳碳雙鍵;
(3)G由丙烯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結構簡式為;
(4)B為,X為,從B到X為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方程式為: ;
(5)反應②為B+D→E即乙醇和丙烯酸的酯化反應,化學方程式為
(6)乙二醇與金屬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的物質的量為,根據反應方程式,完全反應生成氫氣的物質的量為,標況下的體積為;
(7)E的結構簡式為,與HBr發生加成反應可能會生成的產物的結構簡式、。
【分析】(1)A是一種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其產量通常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石油化學工業發展水平,所以A為乙烯。
(2)③為1,2-二溴乙烷發生取代反應生成乙二醇;熟悉常見官能團。
(3)G由丙烯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4)B為,X為,B→X發生催化氧化。
(5)反應②為B+D→E即乙醇和丙烯酸的酯化反應。
(6)乙二醇與金屬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7)E的結構簡式為,與HBr發生加成反應。
(1)A為乙烯,結構簡式為;
(2)③為1,2-二溴乙烷發生取代反應生成乙二醇,E的結構簡式為,其官能團名稱是酯基、碳碳雙鍵;
(3)G由丙烯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結構簡式為;
(4)B為,X為,從B到X為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方程式為: ;
(5)反應②為B+D→E即乙醇和丙烯酸的酯化反應,化學方程式為
(6)乙二醇與金屬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的物質的量為,根據反應方程式,完全反應生成氫氣的物質的量為,標況下的體積為;
(7)E的結構簡式為,與HBr發生加成反應可能會生成的產物的結構簡式、。
1 / 1廣西桂林市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5月聯考 化學試題
1.(2025高一下·桂林月考)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電車出行促環保,電車中的鋰離子電池屬于一次電池
B.鋁鍋不易生銹,可用來長時間存放酸性、堿性食物
C.用浸泡過高錳酸鉀溶液的硅藻土保鮮水果,其作用是吸收水果釋放出的乙烷
D.食品中添加適量的二氧化硫可以起到漂白、防腐和抗氧化等作用
2.(2025高一下·桂林月考)下列化學用語表示正確的是
A.甲烷分子的空間填充模型:
B.HF的電子式:
C.二氧化碳的結構式:
D.硫原子結構示意圖:
3.(2025高一下·桂林月考)在工業生產或實驗中,下列做法與調控化學反應速率無關的是
A.煅燒礦石時,向爐膛中鼓入空氣增強火勢
B.將Fe與稀反應中的稀換成稀
C.食品抽真空包裝
D.實驗室制氫氣時,用鋅粉代替鋅塊
4.(2025高一下·桂林月考)信息技術離不開芯片,現代芯片離不開高純度的硅,工業上生產高純硅的工藝流程如下:
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工業上用焦炭還原石英砂制硅的反應為
B.光導纖維的成分為高純硅
C.上述流程②③需在無氧條件下進行
D.上述流程中能循環利用的物質只有
5.(2025高一下·桂林月考)某華人科學家和他的團隊研發出“紙電池”(如圖)。這種一面鍍鋅、一面鍍二氧化錳的超薄電池在使用印刷與壓層技術后,厚度僅為0.5毫米。紙內的離子“流過”水和氧化鋅組成電解液,電池總反應式為Zn+2MnO2+H2O=ZnO+2MnO(OH)。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電池的正極材料為鋅
B.該電池反應中二氧化錳發生氧化反應
C.電池的正極反應式為MnO2+H2O+e-=MnO(OH)+OH-
D.當有0.1mol鋅溶解時,流經電解液的電子數為1.204×1023
6.(2025高一下·桂林月考)有機物的結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分子中含有4種官能團
B.最多能消耗
C.的分子式為
D.X既可以與乙醇發生酯化反應,也可以與乙酸發生酯化反應
7.(2025高一下·桂林月考)圖中實驗裝置或操作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
A.裝置甲可用于驗證反應是否有生成
B.裝置乙可以完成“噴泉”實驗
C.裝置丙可除去甲烷中的乙烯
D.裝置丁可用于制備乙酸乙酯
8.(2025高一下·桂林月考)設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基中含電子數為
B.標準狀況下所含的氧原子數為
C.聚乙烯中含碳碳雙鍵數目為
D.在鋅銅原電池中,負極減少時理論上轉移電子數為
9.(2025高一下·桂林月考)下列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A.氯化鐵溶液溶解銅片:
B.用醋酸溶液除水垢中的:
C.少量通入溶液中:
D.金屬鈉與水反應:
10.(2025高一下·桂林月考)由下列實驗操作和現象得出的結論不正確的是
選項 實驗操作 現象 結論
A 將稀硝酸中加入少量鐵粉,充分反應后滴加KSCN溶液 有氣體生成,溶液呈血紅色 稀硝酸將Fe氧化為
B 向中滴加濃鹽酸 產生黃綠色氣體 氧化性:
C 蘸有濃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溶液X 有白煙 X可能是濃鹽酸
D 將通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中 溶液褪色 具有漂白性
A.A B.B C.C D.D
11.(2025高一下·桂林月考)某反應由兩步反應A→B→C構成,其反應能量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兩步反應均為吸熱反應 B.三種物質中B最穩定
C.A與C的能量差為 D.A→B的反應不一定需要加熱
12.(2025高一下·桂林月考)部分含及物質的分類與相應化合價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推斷錯誤的是
A.B與過量a反應可以產生白煙
B.工業上通過來制備
C.向亞鐵鹽的溶液中滴加溶液,無明顯現象
D.和,一定條件下都可以實現
13.(2025高一下·桂林月考)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Q原子序數依次增大,W原子沒有中子,X元素為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Z、Q同周期,且Y、Z、Q最外層電子數之和為14,Y與W同主族,X與Z同主族,Q的單質是黃綠色氣體,下列結論不正確的是(  )
A.原子半徑大小順序為:Y>Z>Q>X>W
B.X、Y形成的化合物中一定有離子鍵,可能還有共價鍵
C.簡單氫化物的穩定性:X>Z
D.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酸性:Z14.(2025高一下·桂林月考)酸性溶液與(草酸,一種弱酸)溶液反應過程中,含粒子的濃度隨時間變化如下圖所示。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由圖可知,能夠氧化
B.,隨著反應物濃度的減小,反應速率逐漸減小
C.內的平均反應速率:
D.總反應為
15.(2025高一下·桂林月考)下圖是銅與濃硫酸反應并驗證其產物性質的裝置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試管①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該反應體現的硫酸的性質為   。
(2)一段時間后,④中溶液無明顯現象,⑤中的現象為   ,體現了水溶液的   性,⑥中溶液褪色,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字母)。
a.上下移動銅絲可控制反應的發生與停止
b.反應結束后,將溫度計取出,插入導管,從導管向裝置中鼓入空氣,使氣體完全被吸收,防止污染環境
c.實驗結束后,試管①中有白色固體出現,為確認試管①中產物有,可立刻向試管①中加水,觀察顏色
(4)充分反應后發現,銅絲與硫酸都有剩余,在此情況下,加入下列物質能使溶液中變大的是   (填字母)。
a. b. c.
16.(2025高一下·桂林月考)四氧化三錳()廣泛應用于軟磁材料、電池材料等高科技材料制備領域。一種以低品位錳礦(含、及少量、、)為原料生產的工藝流程如下:
該實驗條件下,有關金屬離子發生沉淀的酸堿度情況如下表:
金屬離子
開始沉淀的 7.2 2.2 3.8 8.8
完全沉淀的 9.5 3.2 5.0 10.4
回答以下問題:
(1)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為   。
(2)為提高反應和生產效率,“溶浸”時適宜采取的預處理措施是   (回答一種措施)。不采取“升溫”措施的原因是   。
(3)“溶浸”過程轉化為的離子方程式為   。
(4)“濾渣2”主要成分的化學式為   ;“調”工藝中,以下的   (填序號)最適宜選作物質A來添加。
①②③
(5)寫出“沉錳”工藝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17.(2025高一下·桂林月考)在化學反應的研究和實際應用中,人們還要關注化學反應進行的快慢和程度,以提高生產效率。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恒容密閉容器內,800℃時僅發生反應,體系中開始僅含有和,隨時間的變化如下表所示:
時間 0 1 2 3 4 5
0.020 0.010 0.008 0.007 0.007 0.007
①3s時,正、逆反應速率大小:   (填“>”“=”或“<”);若升高溫度,則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②時,生成的物質的量為   ,在第時,的轉化率為   。
③已知圖中曲線分別代表、、濃度變化,則無關曲線為   (填字母)。
④下列能說明該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的是   (填字母)。
a.容器內同時存在、和 b.混合氣體顏色不再改變
c.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變 d.容器內密度保持不變
(2)氮氧化物能引起霧霾、光化學煙霧、酸雨等環境問題。某科研機構設計方案利用原電池原理處理氮氧化合物(),其原理如圖所示。
①在電池工作時,電子流入電極   (填“A”或“B”)。
②電極B的電極方程式:   。
18.(2025高一下·桂林月考)A是一種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其產量通常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石油化學工業發展水平,通過一系列化學反應,可以制得成千上萬種有用的物質。結合下圖物質間轉化關系回答問題:
(1)A的結構簡式為   。
(2)③的反應類型為   ,E中的官能團名稱是   。
(3)高分子化合物G是由丙烯通過加聚反應制得的,G的結構簡式為   。
(4)的化學方程式為   。
(5)寫出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   。
(6)與足量的金屬完全反應,生成標準狀況下氫氣的體積為   。
(7)寫出E與HBr發生加成反應可能會生成的產物的結構簡式: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識點】化學科學的主要研究對象;物質的組成、結構和性質的關系;乙烯的物理、化學性質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電車中的鋰離子電池屬于二次電池,故A錯誤;
B.由分析可知,鋁鍋不能長時間存放酸性、堿性食物,故B錯誤;
C.用浸泡過高錳酸鉀溶液的硅藻土保鮮水果,其作用是吸收水果釋放出的乙烯,故C錯誤;
D.二氧化硫具有還原性,食品中添加適量的二氧化硫可以起到漂白、防腐和抗氧化等作用 ,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分析】A.一次電池只能單次使用且不可充電,而二次電池可反復充放電。
B.鋁能與強酸溶液和強堿溶液反應。
C. 水果會釋放出的乙烯。
D.二氧化硫具有還原性,能防止食物氧化。
2.【答案】C
【知識點】用電子式表示簡單的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的形成;原子結構示意圖
【解析】【解答】A. 是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故A錯誤;
B. HF的電子式為: ,故B錯誤;
C.二氧化碳的結構式為:,故C正確;
D. 硫原子結構示意圖: ,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分析】A. 空間填充模型用不同大小的球體直接填充來構建分子。
B.HF是共價化合物。
C.二氧化碳是碳與每個氧形成碳氧雙鍵。
D.硫原子的核外電子數=質子數。
3.【答案】B
【知識點】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
【解析】【解答】A.煅燒礦石時,向爐膛中鼓入空氣增強火勢 ,是因為增大氧氣濃度而加快了反應速率,故不選A;
B.稀硝酸具有強氧化性,常溫下能與鐵發生鈍化反應,與反應速率無關,故選B;
C.食品抽真空包裝,降低氧氣濃度,減慢反應速率,使得食物延緩氧化,故不選C;
D.實驗室制氫氣時,用鋅粉代替鋅塊,增大反應接觸面積,加快了反應速率,故不選D;
故答案為:B。
【分析】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主要是溫度、濃度、壓強、催化劑等。
4.【答案】C
【知識點】硅和二氧化硅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 工業上用焦炭還原石英砂制硅的反應為,故A錯誤;
B.光導纖維的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故B錯誤;
C.由分析可知,流程②③需在無氧條件下進行,故C正確;
D.流程②生成三氯硅烷和氫氣,流程③生成高純硅和氯化氫,則制備過程中氫氣和氯化氫可以循環使用,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分析】A.制備粗硅的反應為焦炭與石英砂高溫條件下反應得到粗硅和一氧化碳。
B.光導纖維的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
C.流程②生成的氫氣和流程③消耗的氫氣,以及硅和三氯硅烷都能與氧氣反應。
D.循環物質既是反應物又是生成物。
5.【答案】C
【知識點】電極反應和電池反應方程式;原電池工作原理及應用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鋅作負極,故A錯誤;
B.由分析可知,二氧化錳作正極,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故B錯誤;
C.由分析可知,正極的電極反應式為MnO2+e-+H2O═MnO(OH)+OH-,故C正確;
D.電子從負極沿導線流向正極,不經過電解質溶液,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分析】根據題干所給方程式可知,反應后,鋅元素化合價由0變為+2,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錳元素化合價由+4變為+3,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則鋅作負極,其電極反應式為Zn-2e-+2OH-═ZnO+H2O,二氧化錳作正極,其電極反應式為2MnO2+2e-+2H2O═2MnO(OH)+2OH-。
6.【答案】D
【知識點】有機物中的官能團;有機物的結構和性質;羧酸簡介
【解析】【解答】A.根據分子的結構可知只含有碳碳雙鍵、(醇)羥基、羧基三種官能團,A錯誤;
B.中有4mol碳碳雙鍵,最多可以消耗,B錯誤;
C.根據X的結構簡式,其分子式為:,C錯誤;
D.分子中含有(醇)羥基和羧基,既能與乙醇發生酯化反應,也能與乙酸發生酯化反應,D正確;
故答案為:D。
【分析】A.熟悉有機物中常見官能團。
B.碳碳雙鍵能與H2發生加成反應。
C.根據結構簡式進行書寫。
D.羧基與羥基發生酯化反應。
7.【答案】B
【知識點】濃硫酸的性質;乙酸乙酯的制取;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
【解析】【解答】A.加熱條件下,濃硫酸與碳反應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均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不能達到實驗目的,A錯誤;
B.二氧化硫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亞硫酸鈉和水,使得圓底燒瓶內壓強減小,能達到實驗目的,B正確;
C.乙烯與高錳酸鉀溶液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不能達到實驗目的,C錯誤;
D.乙酸乙酯在NaOH溶液中水解,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分析】A.注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均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B.“噴泉”實驗原理是形成壓強差。
C.注意除雜不要引入新雜質。
D.乙酸乙酯在NaOH溶液中水解。
8.【答案】A
【知識點】物質的量的相關計算;阿伏加德羅常數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甲基中含電子數為,故A正確;
B.標況下,乙醇是液體,無法計算乙醇的物質的量,故B錯誤;
C.聚乙烯中沒有碳碳雙鍵,故C錯誤;
D.在鋅銅原電池中,Zn作負極,其電極反應式為Zn-2e-=Zn2+,負極減少,即1mol鋅時,理論上轉移2mol電子,其數目為2,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分析】A.1個甲基中含有9個電子。
B.標況下,乙醇是液體。
C.聚乙烯結構簡式為。
D.在鋅銅原電池中,Zn作負極。
9.【答案】D
【知識點】二氧化硫的性質;鈉的化學性質;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解析】【解答】A.電荷不守恒,涉及離子方程式為,故A錯誤;
B.醋酸為弱酸,涉及離子方程式為,故B錯誤;
C.次氯酸具有強氧化性,涉及離子方程式為,故C錯誤;
D.金屬鈉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其離子方程式為,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分析】判斷離子方程式正誤時,需注意以下幾點:1.是否符合事實;2.化學式拆寫(單質、氧化物、氣體、難溶物、弱電解質等不能拆寫)是否正確;3.符號(等號,可逆號,沉淀氣體的箭頭標注)使用是否正確;4.是否遵循原子守恒、電荷守恒、得失電子守恒;5.是否漏掉離子反應;6.反應物或產物的配比是否正確。
10.【答案】D
【知識點】氨的性質及用途;二價鐵離子和三價鐵離子的檢驗;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
【解析】【解答】A.根據實驗現象,結合分析可知, 稀硝酸將Fe氧化為 ,故A正確;
B. 黃綠色氣體是氯氣,根據實驗操作及現象,該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且Cl-→Cl2,氯元素化合價升高,則鈷元素化合價一定降低,即三氧化二鈷是反應的氧化劑、氯氣是氧化產物,結合分析可知, 氧化性:,故B正確;
C.有白煙說明X是揮發性酸,可能是濃鹽酸或濃硝酸,故C正確,
D.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體現了SO2的還原性,故D錯誤;
故答案為:D。
【分析】A.Fe3+能使硫氰化鉀溶液變血紅色。
B.氧化性:氧化劑>氧化產物。
C.白煙是銨鹽。
D.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11.【答案】D
【知識點】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中和熱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A→B的△H>0,為吸熱反應,B→C的△H<0,為放熱反應,A錯誤;
B.根據圖示信息及分析可知,C的能量最低最穩定,B錯誤;
C.A與C的能量差為,C錯誤;
D.A→B為吸熱反應,不一定需要加熱,如氯化銨晶體和氫氧化鋇晶體的反應為吸熱反應,不需要加熱,D正確;
故答案為:D。
【分析】A.△H=生成物總能量-反應物總能量,△H>0表示吸熱反應,△H<0表示放熱反應。
B.物質的能量越低越穩定。
C.A與C的能量差為二者能量變化差的絕對值。
D.△H=生成物總能量-反應物總能量>0表示吸熱反應
12.【答案】C
【知識點】氨的性質及用途;無機物的推斷;氯水、氯氣的漂白作用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B是Cl2,a是NH3,二者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氯化銨固體,可觀察到白煙,A正確;
B.由分析可知,a是NH3,c是NO,d是NO2或N2O4,e是HNO3或硝酸鹽(如NaNO3),工業上通過NH3NONO2HNO3,B正確;
C.由分析可知,A是HCl,亞鐵鹽的溶液為硝酸亞鐵溶液,二者混合得到的硝酸具有強氧化性,能將將亞鐵離子氧化為鐵離子,且生成NO氣體,C錯誤;
D.由分析可知,a是NH3,b是N2,c是NO,d是NO2或N2O4,NO2或NO分別與NH3均能發生歸中反應生成N2,D正確;
故答案為:C。
【分析】根據部分含及物質的分類與相應化合價關系圖,可推出A是HCl,B是Cl2,C是HClO或次氯酸鹽(如NaClO),D是HClO3或氯酸鹽(如NaClO3),E是HClO4或高氯酸鹽(如NaClO4);a是NH3,b是N2,c是NO,d是NO2或N2O4,e是HNO3或硝酸鹽(如NaNO3)。
13.【答案】D
【知識點】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
【解析】【解答】由分析可知,W為H、X為O、Y為Na、Z為S、Q為Cl。
A、電子層數越大,原子半徑越大;電子層數相同,核電荷數越大,原子半徑越小,因此原子半徑大小順序為Na>S>Cl>O>H,A不符合題意;
B、X、Y形成的化合物Na2O或Na2O2,一定含有離子鍵,可能含有共價鍵,B不符合題意;
C、非金屬性越強,其簡單氫化物的穩定性越強, 由于非金屬性O>S,因此簡單氫化物的穩定性H2O>H2S,C不符合題意;
D、非金屬性越強,則其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越強,若不是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則無法比較,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W原子沒有中子,則W為H。X元素為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因此X為O。Y與W同主族,因此Y為Na。X與Z同主族,因此Z為S。Y、Z、Q最外層電子數之和為14,因此Q的最外層電子數為7,則Q為Cl。
14.【答案】B
【知識點】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計量數的關系
【解析】【解答】A.根據圖示信息,Mn(Ⅲ)的濃度隨時間增大而先增大后減小,說明開始反應生成Mn(Ⅲ),后Mn(Ⅲ)被消耗生成Mn(Ⅱ),即Mn(Ⅲ)能氧化H2C2O4,A正確;
B.隨著反應物濃度的減小,到大約13min時開始生成Mn(Ⅱ),Mn(Ⅱ)濃度增大,Mn(Ⅱ)對反應起催化作用,因此13min后反應速率會加快,B錯誤;
C.內的平均反應速率,C正確;
D.高錳酸根離子被還原為錳離子,H2C2O4被氧化為二氧化碳,H2C2O4為弱酸,則總反應為,D正確;
故答案為:B。
【分析】根據圖示信息,13min前,Mn(Ⅶ)濃度隨時間增大而逐漸減小,Mn(Ⅲ)濃度隨時間增大而逐漸增大;13min時,Mn(Ⅶ)濃度達到至0,Mn(Ⅲ)濃度達到最大;13min后,Mn(Ⅶ)濃度保持不變,為0,Mn(Ⅲ)濃度隨時間增大而逐漸減小,Mn(Ⅱ)濃度隨時間增大而逐漸增大。
15.【答案】(1);強氧化性和酸性
(2)溶液褪色;酸性;
(3)ab
(4)bc
【知識點】濃硫酸的性質;性質實驗方案的設計;物質檢驗實驗方案的設計
【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管①中發生的反應為銅和濃硫酸共熱反應生成硫酸銅、二氧化硫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反應中硫元素的化合價部分降低被還原,硫酸表現強氧化性和酸性,故答案為:;強氧化性和酸性;
(2)由分析可知,試管⑤中盛有的滴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用于驗證二氧化硫酸性氧化物的性質,實驗現象為溶液褪色;試管⑥中盛有的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用于驗證二氧化硫的還原性,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故答案為:溶液褪色;;
(3)a.上下移動銅絲,可控制銅絲與濃硫酸是否接觸,從而控制反應的發生與停止,故正確;
b.反應結束后,將溫度計取出,插入導管,從導管向裝置中鼓入空氣,可以將裝置內的剩余的二氧化硫氣體排出,使二氧化硫氣體完全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防止污染環境,故正確;
c.實驗結束后,試管①中可能剩余濃硫酸,驗證試管①中產物有銅離子時,為防止暴沸發生意外事故,應將試管中的溶液倒入水中,故錯誤;
故選ab;
(4)a.銅是不活潑金屬,不能與稀鹽酸和稀硫酸反應,所以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鹽酸,銅不會反應,溶液中的不變,故不符合題意;
b.氧化鐵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反應生成的硫酸鐵能與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硫酸銅,所以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氧化鐵,會使溶液中的增大,故符合題意;
c.酸性條件下,硝酸根離子能與銅反應生成銅離子、一氧化氮和水,所以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鉀,會使溶液中的增大,故符合題意;
故選bc。
【分析】(1)試管①中發生的反應為銅和濃硫酸共熱反應生成硫酸銅、二氧化硫和水。
(2) 試管③、④中均無明顯現象,試管⑤中盛有的滴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用于驗證二氧化硫酸性氧化物的性質,試管⑥中盛有的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用于驗證二氧化硫的還原性。
(3)a.上下移動銅絲,可控制反應的發生與停止。
b.反應結束后,將溫度計取出,插入導管,從導管向裝置中鼓入空氣,可以將裝置內的剩余的二氧化硫氣體排出。
c.為防止暴沸發生意外事故,應將試管中的溶液倒入水中。
(4)a.銅是不活潑金屬,不能與稀鹽酸和稀硫酸反應。
b.氧化鐵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反應生成的硫酸鐵能與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硫酸銅。
c.酸性條件下,硝酸根離子能與銅反應生成銅離子、一氧化氮和水。
(1)由分析可知,管①中發生的反應為銅和濃硫酸共熱反應生成硫酸銅、二氧化硫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反應中硫元素的化合價部分降低被還原,硫酸表現強氧化性和酸性,故答案為:;強氧化性和酸性;
(2)由分析可知,試管⑤中盛有的滴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用于驗證二氧化硫酸性氧化物的性質,實驗現象為溶液褪色;試管⑥中盛有的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用于驗證二氧化硫的還原性,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故答案為:溶液褪色;;
(3)a.上下移動銅絲,可控制銅絲與濃硫酸是否接觸,從而控制反應的發生與停止,故正確;
b.反應結束后,將溫度計取出,插入導管,從導管向裝置中鼓入空氣,可以將裝置內的剩余的二氧化硫氣體排出,使二氧化硫氣體完全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防止污染環境,故正確;
c.實驗結束后,試管①中可能剩余濃硫酸,驗證試管①中產物有銅離子時,為防止暴沸發生意外事故,應將試管中的溶液倒入水中,故錯誤;
故選ab;
(4)a.銅是不活潑金屬,不能與稀鹽酸和稀硫酸反應,所以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鹽酸,銅不會反應,溶液中的不變,故不符合題意;
b.氧化鐵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反應生成的硫酸鐵能與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硫酸銅,所以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氧化鐵,會使溶液中的增大,故符合題意;
c.酸性條件下,硝酸根離子能與銅反應生成銅離子、一氧化氮和水,所以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鉀,會使溶液中的增大,故符合題意;
故選bc。
16.【答案】(1)第三周期第IVA族
(2)攪拌[或適當提高硫酸(或)濃度];受熱易分解
(3)
(4)和;②
(5)
【知識點】常見金屬元素的單質及其化合物的綜合應用;物質的分離與提純;制備實驗方案的設計;元素周期表的結構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1)Si是14號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為第三周期ⅣA族;
(2)根據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為提高反應和生產效率,“溶浸”時適宜采取的預處理措施是攪拌、適當提高硫酸濃度、適當提高雙氧水濃度等;受熱易分解,所以不采取“升溫”措施。
(3)“溶浸”過程轉化為,Mn元素化合價降低發生還原反應,做氧化劑,則雙氧水做還原劑被氧化為氧氣,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反應離子方程式為;
(4)濾液調節pH=5生成氫氧化鋁、氫氧化鐵沉淀除鐵鋁,過濾, “濾渣2”主要成分的化學式為和;“調”工藝中,由于不能引入新雜質,所以不能選擇碳酸鈉,二氧化錳中錳是+4價,不能選用,所以用“調”,選②。
(5)“沉錳”工藝中硫酸錳和氨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錳沉淀和硫酸銨,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分析】(1)Si是14號元素。
(2)根據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注意受熱易分解。
(3)注意配平時,原子數目和得失電子守恒。
(4)濾液調節pH=5生成氫氧化鋁、氫氧化鐵沉淀;“調”工藝中,由于不能引入新雜質。
(5)“沉錳”工藝中硫酸錳和氨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錳沉淀和硫酸銨。
(1)Si是14號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為第三周期ⅣA族;
(2)根據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為提高反應和生產效率,“溶浸”時適宜采取的預處理措施是攪拌、適當提高硫酸濃度、適當提高雙氧水濃度等;受熱易分解,所以不采取“升溫”措施。
(3)“溶浸”過程轉化為,Mn元素化合價降低發生還原反應,做氧化劑,則雙氧水做還原劑被氧化為氧氣,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反應離子方程式為;
(4)濾液調節pH=5生成氫氧化鋁、氫氧化鐵沉淀除鐵鋁,過濾, “濾渣2”主要成分的化學式為和;“調”工藝中,由于不能引入新雜質,所以不能選擇碳酸鈉,二氧化錳中錳是+4價,不能選用,所以用“調”,選②。
(5)“沉錳”工藝中硫酸錳和氨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錳沉淀和硫酸銨,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17.【答案】(1)=;增大;0.012;65%;;bc
(2)B;
【知識點】電極反應和電池反應方程式;化學平衡狀態的判斷;化學平衡轉化過程中的變化曲線;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的綜合應用;化學平衡的計算
【解析】【解答】(1)①根據表格中數據,在3s時,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則正、逆反應速率大小為:;在化學反應中,升高溫度,反應速率加快,則增大;
②根據表格中數據,起始時所取的,列時三段式:,則生成的;在第時,的轉化率為:;
③根據圖中曲線分別代表、、濃度變化,結合起始時NO的物質的量得到起始時,由于是可逆反應,所以生成的,而a曲線濃度已超過,則a曲線是錯誤的,屬于無關曲線;
④a.該反應是可逆反應,只要反應發生,容器內必然同時存在、和,則不能說明該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a錯誤;
b.混合氣體顏色不再改變說明的濃度不再發生變化,能說明該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b正確;
c.該反應是氣體分子數不相等的反應,則混合氣體的物質的量會變化,密閉容器中混合氣體的總質量不變,則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變時,能說明該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c正確;
d.密閉容器中混合氣體的總質量不變,恒容下體積不變,則容器內密度一直保持不變,不能說明該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d錯誤;
則符合的選項為:bc。
(2)根據該原電池裝置可知,電解質為酸性環境,進去變為出來,化合價升高,失去電子,在負極反應,則電極A為負極,電極反應式為:,電極B為正極,得到電子轉化為,電極反應式為:;
①在電池工作時,電子從負極流出,正極流入,即電子流入電極為:B;
②電極B的電極方程式為:;
【分析】(1)①3s時,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升溫,反應速率加快。
②根據化學平衡三段式進行分析。
③根據圖中曲線分別代表、、濃度變化,結合起始時NO的物質的量得到起始時,由于是可逆反應,所以生成的,而a曲線濃度已超過,則a曲線是錯誤的。
④反應達到平衡的主要標志是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各物質的含量保持不變。
(2)該裝置為原電池,電解質為酸性環境,進去變為出來,化合價升高,失去電子,在負極反應,則電極A為負極,電極反應式為:,電極B為正極,得到電子轉化為,電極反應式為:。
(1)①根據表格中數據,在3s時,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則正、逆反應速率大小為:;在化學反應中,升高溫度,反應速率加快,則增大;
②根據表格中數據,起始時所取的,列時三段式:,則生成的;在第時,的轉化率為:;
③根據圖中曲線分別代表、、濃度變化,結合起始時NO的物質的量得到起始時,由于是可逆反應,所以生成的,而a曲線濃度已超過,則a曲線是錯誤的,屬于無關曲線;
④下列能說明該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的是:
a.該反應是可逆反應,只要反應發生,容器內必然同時存在、和,則不能說明該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a錯誤;
b.混合氣體顏色不再改變說明的濃度不再發生變化,能說明該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b正確;
c.該反應是氣體分子數不相等的反應,則混合氣體的物質的量會變化,密閉容器中混合氣體的總質量不變,則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變時,能說明該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c正確;
d.密閉容器中混合氣體的總質量不變,恒容下體積不變,則容器內密度一直保持不變,不能說明該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d錯誤;
則符合的選項為:bc。
(2)根據該原電池裝置可知,電解質為酸性環境,進去變為出來,化合價升高,失去電子,在負極反應,則電極A為負極,電極反應式為:,電極B為正極,得到電子轉化為,電極反應式為:;
①在電池工作時,電子從負極流出,正極流入,即電子流入電極為:B;
②電極B的電極方程式為:;
18.【答案】(1)
(2)取代反應;酯基、碳碳雙鍵
(3)
(4)
(5)
(6)4.48
(7)、
【知識點】乙烯的物理、化學性質;烯烴;乙醇的催化氧化實驗
【解析】【解答】(1)A為乙烯,結構簡式為;
(2)③為1,2-二溴乙烷發生取代反應生成乙二醇,E的結構簡式為,其官能團名稱是酯基、碳碳雙鍵;
(3)G由丙烯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結構簡式為;
(4)B為,X為,從B到X為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方程式為: ;
(5)反應②為B+D→E即乙醇和丙烯酸的酯化反應,化學方程式為
(6)乙二醇與金屬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的物質的量為,根據反應方程式,完全反應生成氫氣的物質的量為,標況下的體積為;
(7)E的結構簡式為,與HBr發生加成反應可能會生成的產物的結構簡式、。
【分析】(1)A是一種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其產量通常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石油化學工業發展水平,所以A為乙烯。
(2)③為1,2-二溴乙烷發生取代反應生成乙二醇;熟悉常見官能團。
(3)G由丙烯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4)B為,X為,B→X發生催化氧化。
(5)反應②為B+D→E即乙醇和丙烯酸的酯化反應。
(6)乙二醇與金屬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7)E的結構簡式為,與HBr發生加成反應。
(1)A為乙烯,結構簡式為;
(2)③為1,2-二溴乙烷發生取代反應生成乙二醇,E的結構簡式為,其官能團名稱是酯基、碳碳雙鍵;
(3)G由丙烯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結構簡式為;
(4)B為,X為,從B到X為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方程式為: ;
(5)反應②為B+D→E即乙醇和丙烯酸的酯化反應,化學方程式為
(6)乙二醇與金屬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的物質的量為,根據反應方程式,完全反應生成氫氣的物質的量為,標況下的體積為;
(7)E的結構簡式為,與HBr發生加成反應可能會生成的產物的結構簡式、。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楚县| 盈江县| 长治市| 阜新| 应城市| 黔江区| 金寨县| 甘泉县| 万盛区| 宜宾市| 通道| 绵竹市| 梅州市| 宜春市| 偏关县| 修水县| 疏勒县| 方城县| 武强县| 新丰县| 应用必备| 成武县| 和硕县| 廊坊市| 阜阳市| 伊川县| 措勤县| 岳池县| 虹口区| 西藏| 康保县| 北辰区| 高邑县| 大名县| 久治县| 渝北区| 馆陶县| 乌兰浩特市| 孟连| 新绛县| 朝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