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3常見的酸(第一課時)同步練習一.選擇題(共10小題)1.下列關于鹽酸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能與硝酸銀生成白色沉淀的溶液一定是鹽酸B.酚酞試液遇鹽酸變紅色C.濃鹽酸能形成酸霧D.用加熱蒸發溶劑的方法就可使稀鹽酸變成濃鹽酸2.自來水廠生產自來水時,向水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氣用來消毒。氯氣與水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其中次氯酸可起滅菌的作用,所以自來水中含有相應的這些物質。某同學配制溶液時沒有用蒸餾水,而是用了這種自來水,則他配制下列溶液,會使所配藥品明顯變質的是( )A.氯化鈉溶液 B.硝酸銀溶液C.硫酸銅溶液 D.鹽酸溶液3.硫酸、鹽酸、硝酸都是常見的酸,之所以認為它們是酸,是因為( )A.它們都有酸味B.都是酸性物質C.電離時都能產生酸根離子D.它們電離產生的陽離子只有氫離子4.某中學進行消防安全“應急演練”,從入口處安全疏散到出口處。若把稀鹽酸比作九年級學生,請你幫他選擇疏散路線(沿途不發生化學反應)( )A.A B.B C.C D.D5.濃鹽酸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溶液的pH變小B.溶質的化學性質發生改變C.溶液的質量增加D.溶質質量分數變小6.“鹽酸化性烏龜殼,一頭一尾四只腳”﹣﹣如圖是小王歸納的稀鹽酸的化學性質,X的物質類別與圖中其他物質不同,則物質X是下列物質中的( )A.硝酸鉀 B.氧化銅 C.碳酸鈣 D.氫氧化鉀7.稀鹽酸、稀硫酸以及其他的酸溶液中都含有氫離子,所以它們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這就是酸的通性。為了驗證酸的通性小明進行了如圖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試管①無明顯現象B.試管②中產生了氣泡C.試管③中的溶液變黃D.試管④中的溶液變紅8.要將含有鹽酸的氯化鈣中和到中性,并得到較為純凈的氯化鈣溶液,在不用指示劑的情況下,加入的試劑可以是( )A.CaCO3 B.Na2CO3 C.Ca(OH)2 D.CaCl29.鹽酸(HCl)是實驗室的重要物質,能與許多物質反應。關于如圖所示的概念圖,下列描述中正確的是( )A.X不可能是H2OB.Y可能是硫酸鋇C.若W呈紅色,則指示劑可能是無色酚酞試液D.堿可以是可溶性堿,也可以是難溶性堿10.某同學在學習酸的化學性質后,做了甲、乙二個實驗,實驗結束后,把甲乙試管中的廢液依次緩慢倒入同一潔凈的廢液缸中,下列對廢液缸中廢液成分的分析正確的是( )A.廢液中除氯化鈉外,一定有氯化鈣B.如果廢液呈酸性,則一定有氯化鈣、氯化鈉、稀鹽酸C.如果廢液呈堿性,則一定有氫氧化鈣D.廢液中一定有氯化鈉,還有氫氧化鈣或碳酸鈉或鹽酸中的一種物質二.填空題(共8小題)11.濃鹽酸有很強的 ,露置在空氣中會看到 ,形成的原因 ,所以一段時間后濃鹽酸質量分數會 。12.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科學的兩種基本方法。請判斷下列操作或實驗中能觀察到的現象:(1)打開盛有濃鹽酸試劑瓶的瓶蓋,瓶口會看到 。(2)將雞蛋放入盛有稀鹽酸的燒杯中,發現蛋殼(主要成分是碳酸鈣)表面有 產生,將該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可證明該氣體是 。13.化學活動小組對治療胃酸分泌過多的食物和藥物進行了分類整理。食物 饅頭、皮蛋、蘇打餅干、花生等藥物 有效成分 氫氧化鎂 碳酸鎂 氧化鎂 食品級鐵粉類別 堿 鹽 氧化物 單質(1)胃酸的主要成分是 ,輕度胃酸過多時,可用饅頭、皮蛋等食物調理;(2)使用藥物治療胃酸過多時,有些藥物與胃酸反應時有氣體生成,容易導致胃內壓強變① ,引起不適,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換成表中的一種藥物進行治療,這種藥物的有效成分可以是② 。14.學了酸的化學性質后,同學們以稀鹽酸為主題,繪制了“多彩酸世界”思維導圖,請回答:(1)若要實現①,需要加入的指示劑是: 。(2)反應②常用于鹽酸除鐵銹,反應后會得到 色溶液。(3)稀鹽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化學性質,這是因為兩者都含有相同的 (填離子符號)。15.氯化氫(HCl)是極易溶于水的無色氣體,其水溶液稱為鹽酸。(1)在充滿HCl氣體的試管中放入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紙條,無明顯現象;再滴入水,現象是 。(2)向盛有NaOH溶液的試管中通入HCl氣體,直至溶液的pH=7,反應前后溶液中離子的種類如圖所示,則其中能使酚酞這變紅的是 (選填“①”“②”或“③”)16.某化學活動小組以“酸的化學性質”為主題進行探究性實驗學習,請根據下圖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中觀察到產生氣泡是試管 ;(填“①”“②”、“③”或“④”);(2)試管③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3)實驗中觀察到試管⑤中物質變藍色溶液,X可能是 。17.小明用如圖所示的思維導圖總結了稀鹽酸的五條化學性質。分析下圖并回答問題:(1)他向稀鹽酸中滴入紫色石蕊試液,發現紫色石蕊試液由紫色變成 色。(2)在完成鹽酸除鐵銹的實驗中,會看到鐵釘表面有氣泡生成,試用化學方程式解釋此現象: 。(3)為驗證性質③,該同學可選擇的物質是 (填字母序號)。A.Mg B.Na2SO4 C.Na2CO3 D.Mg(OH)2(4)小明把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后,發現無明顯現象,再向溶液中滴入無色酚酞試液,觀察到無色溶液變成紅色,則此時混合溶液的溶質是 (填化學式,不考慮酚酞)。18.某興趣小組同學進行如圖甲所示的實驗。實驗結束后,他們把A、B兩支試管中的物質倒入乙圖燒杯中,充分混合后觀察到有紅褐色絮狀沉淀生成,溶液呈黃色。(1)圖甲中A試管充分反應后,有剩余的反應物為 。(2)通過以上現象能確定燒杯中溶液含有的溶質是 。三.計算題(共2小題)19.實驗室有一份久置的鋁片,為測定鋁片的氧化程度,小科取了4g樣品放入試管,逐漸加入稀鹽酸,充分反應后,產生氫氣的質量與所滴加稀鹽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請回答:(1)充分反應后,產生的氫氣質量為 。(2)剛開始滴加稀鹽酸時,沒有產生氫氣的原因是 。(3)該鋁片中鋁單質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20.科學興趣小組對某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含量進行實驗探究。該小組取用4g樣品,測定該石灰石的純度,用未知溶質質量分數的稀鹽酸40g分4次加入。每次充分反應后,經過濾、干燥等操作后稱量固體的質量。(假設過濾、干燥等操作過程,固體物質的質量不受損耗;石灰石中的雜質不與鹽酸反應,也不溶于水。)實驗結果見下表:稀鹽酸的用量 第一次加入10g 第二次加入10g 第三次加入10g 第四次加入10g剩余固體的質量 3.0g 2.0g 1.0g 0.4g請計算:(計算結果精確到0.1%)(1)該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是多少?(2)所用的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多少?(3)4g石灰石樣品與足量的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克?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1.3常見的酸(第一課時)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0小題)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D B D C A A D B一.選擇題(共10小題)1.【分析】根據鹽酸的化學性質、濃鹽酸具有揮發性,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能與硝酸銀生成白色沉淀的溶液不一定是鹽酸,也可能是氯化鈉溶液等,故選項說法錯誤。B、鹽酸顯酸性,酚酞試液遇鹽酸不變色,故選項說法錯誤。C、濃鹽酸具有揮發性,從濃鹽酸中揮發出來的氯化氫氣體與空氣中的水蒸氣接觸形成鹽酸小液滴,能形成酸霧,故選項說法正確。D、濃鹽酸具有揮發性,不能用加熱蒸發溶劑的方法使稀鹽酸變成濃鹽酸,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C。2.【分析】根據題意,氯氣跟水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結合酸的化學性質(能與酸堿指示劑、活潑金屬、金屬氧化物、堿、碳酸鹽等反應),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氯氣跟水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鹽酸和次氯酸均不能與氯化鈉溶液反應,不會導致所配藥品明顯變質,故選項錯誤。B、氯氣跟水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其中鹽酸能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和硝酸,用這種自來水來會使藥品明顯變質,故選項正確。C、氯氣跟水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鹽酸和次氯酸均不能與硫酸銅溶液反應,不會導致所配藥品明顯變質,故選項錯誤。D、氯氣跟水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不會導致所配藥品明顯變質,故選項錯誤。故選:B。3.【分析】根據酸是指在電離時產生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酸是指在電離時產生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硫酸、鹽酸、硝酸都是常見的酸,之所以認為它們是酸,是因為它們電離產生的陽離子只有氫離子。故選:D。4.【分析】根據題意,若把稀鹽酸比作九年級學生,疏散路線的沿途不發生化學反應,結合酸的化學性質(能與酸堿指示劑、活潑金屬、金屬氧化物、堿、鹽等反應),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屬鎂、鐵、鋅均能與鹽酸反應生成鹽和氫氣,該疏散路線錯誤,故選項錯誤。B、鹽酸不能與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反應,該疏散路線正確,故選項正確。C、碳酸鈣、碳酸氫鈉、碳酸鈉等均屬于碳酸鹽,均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鹽、水和二氧化碳,該疏散路線錯誤,故選項錯誤。D、氫氧化鉀、氫氧化鈣、氫氧化鈉等堿均能與鹽酸發生中和反應,該疏散路線錯誤,故選項錯誤。故選:B。5.【分析】根據濃鹽酸的揮發性來分析解答。【解答】解:A、濃鹽酸具有揮發性,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會揮發出氯化氫氣體,導致溶質的質量減少,溶液的酸性減弱,其pH變大,選項說法錯誤;B、濃鹽酸揮發出氯化氫氣體,沒有生成新物質,化學性質沒有發生改變,選項說法錯誤;C、濃鹽酸具有揮發性,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會揮發出氯化氫氣體,溶液的質量減小,選項說法錯誤;D、濃鹽酸具有揮發性,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會揮發出氯化氫氣體,導致溶質的質量減少,但溶劑的質量不變,因此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變小,選項說法正確。故選:D。6.【分析】根據酸的化學性質(能與酸堿指示劑、活潑金屬、金屬氧化物、堿、鹽等反應),據此進行分析解答。【解答】解:根據題意,X的物質類別與圖中其他物質不同。A、硝酸鉀不與稀鹽酸反應,故選項錯誤。B、氧化銅能與稀鹽酸反應,與氧化鐵均屬于金屬氧化物,故選項錯誤。C、碳酸鈣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且碳酸鈣屬于鹽,故選項正確。D、氫氧化鉀能與稀鹽酸反應,屬于堿,與氫氧化鈉類別相同,故選項錯誤。故選:C。7.【分析】根據酸的化學性質(能與酸堿指示劑、活潑金屬、金屬氧化物、堿、鹽等反應),進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試管①中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反應無明顯現象,故選項說法正確。B、試管②中稀鹽酸和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產生了白色沉淀,故選項說法錯誤。C、試管③中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溶液和氫氣,溶液變淺綠色,故選項說法錯誤。D、試管④中氧化銅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溶液變藍色,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A。8.【分析】根據在不用指示劑的情況下,要將含有鹽酸的氯化鈣中和到中性,并得到較為純凈的氯化鈣溶液,也就是除去鹽酸,可選堿或碳酸鹽,但是在選擇時不用指示劑,所以必須自己能控制溶液的酸堿性,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鹽酸能與過量的碳酸鈣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再過濾除去過量的難溶于水的碳酸鈣,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正確。B、鹽酸和氯化鈣溶液均能與碳酸鈉反應,不但能把雜質除去,也會把原物質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C、氫氧化鈣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若不用指示劑,不好判斷反應是否恰好進行,容易引入新的雜質氫氧化鈣,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D、氯化鈣不能與鹽酸反應,不能除去鹽酸,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故選:A。9.【分析】根據酸的化學性質(能與酸堿指示劑、活潑金屬、金屬氧化物、堿、鹽等反應),進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鹽酸和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X可能是H2O,故選項說法錯誤。B、硫酸鋇難溶于水,不能與酸反應,硫酸鋇和鹽酸不反應,Y不可能是硫酸鋇,故選項說法錯誤。C、若W呈紅色,指示劑不可能是無色酚酞試液,因為鹽酸顯酸性,不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色,故選項說法錯誤。D、酸能與堿發生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堿可以是可溶性堿,也可以是難溶性堿,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D。10.【分析】根據鹽酸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鹽酸、氫氧化鈣可能有一種物質剩余;鹽酸和碳酸鈉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鹽酸、碳酸鈉可能有一種物質剩余進行分析。【解答】解:鹽酸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鹽酸、氫氧化鈣可能有一種物質剩余;鹽酸和碳酸鈉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鹽酸、碳酸鈉可能有一種物質剩余,碳酸鈉會與氯化鈣、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剩余A、廢液中除氯化鈉外,可能有氯化鈣,故A錯誤;B、如果廢液呈酸性,則一定有氯化鈣、氯化鈉和稀鹽酸,故B正確;C、如果廢液呈堿性,則可能含有氫氧化鈣、氫氧化鈉或碳酸鈉,故C錯誤;D、廢液中一定有氯化鈉,還有氫氧化鈣或碳酸鈉或鹽酸、氫氧化鈉中的一種物質,故D錯誤。故選:B。二.填空題(共8小題)11.【分析】根據已有的濃鹽酸的物理性質進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濃鹽酸有很強的揮發性,露置在空氣中揮發出的氯化氫與水蒸氣結合形成鹽酸液滴,會看到白霧的現象,所以一段時間后濃鹽酸質量分數會因溶質減小而減小。故答案為:揮發性;白霧;揮發出的氯化氫與水蒸氣結合形成鹽酸液滴;減小。12.【分析】(1)根據濃鹽酸具有揮發性,進行分析解答。(2)根據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進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濃鹽酸具有揮發性,打開裝有濃鹽酸試劑瓶的瓶塞,從濃鹽酸中揮發出來的氯化氫氣體與空氣中的水蒸氣接觸形成鹽酸小液滴,瓶口上方有白霧產生。(2)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將雞蛋放入盛有稀鹽酸的燒杯中,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表面有氣泡產生,將該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可證明該氣體是二氧化碳。故答案為:(1)有白霧產生;(2)氣泡;二氧化碳。13.【分析】(1)根據胃酸的主要成分分析;(2)根據碳酸鎂與胃酸反應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鐵粉與鹽酸反應生成氫氣,氫氧化鎂和氧化鎂與胃酸反應時,不會產生氣體分析。【解答】解:(1)胃酸的主要成分是鹽酸;(2)使用藥物治療胃酸過多時,有些藥物與胃酸反應時有氣體生成,容易導致胃內壓強變大;碳酸鎂與胃酸反應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鐵粉與鹽酸反應生成氫氣,容易導致胃內壓強變大;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換成上表中的一種藥物進行治療,這種藥物的有效成分可以是氫氧化鎂或氧化鎂,因為氫氧化鎂和氧化鎂與胃酸反應時,不會產生氣體。故答案為:(1)鹽酸;(2)大;氫氧化鎂或氧化鎂。14.【分析】根據酸的化學性質(能與酸堿指示劑、活潑金屬、金屬氧化物、堿、鹽等反應)進行分析。【解答】解:(1)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變紅色,所以若要實現①,需要加入的指示劑是:紫色石蕊試液;(2)反應②常用于鹽酸除鐵銹,氧化鐵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反應后會得到黃色溶液;(3)稀鹽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化學性質,這是因為兩者都含有相同的H+。故答案為:(1)紫色石蕊試液;(2)黃;(3)H+。15.【分析】(1)根據在充滿HCl氣體的試管中放入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紙條,無明顯現象,因為試管中不含酸性物質,再滴入水,HCl溶于水后形成鹽酸,鹽酸呈酸性,能夠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為紅色進行分析;(2)根據向盛有NaOH溶液的試管中通入HCl氣體,直至溶液的pH=7,反應后生成氯化鈉和水,反應前溶液中的離子是鈉離子與氫氧根離子,反應后溶液中的離子為鈉離子與氯離子,①為氯離子,②為氫氧根離子,③為鈉離子進行分析。【解答】解:(1)在充滿HCl氣體的試管中放入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紙條,無明顯現象,因為試管中不含酸性物質,再滴入水,HCl溶于水后形成鹽酸,鹽酸呈酸性,能夠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為紅色,即觀察到的現象是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紙條變紅;(2)向盛有NaOH溶液的試管中通入HCl氣體,直至溶液的pH=7,反應后生成氯化鈉和水,反應前溶液中的離子是鈉離子與氫氧根離子,反應后溶液中的離子為鈉離子與氯離子,①為氯離子,②為氫氧根離子,③為鈉離子,所以其中能使酚酞這變紅的離子是氫氧根離子,故選:②。故答案為:(1)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紙條變紅;(2)②。16.【分析】根據酸的化學性質(能與酸堿指示劑、活潑金屬、金屬氧化物、堿、鹽等反應)進行分析。【解答】解:(1)鋅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鋅和氫氣,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實驗中觀察到產生氣泡是試管②④;(2)試管③中的反應是鹽酸和氧化銅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化學方程式是:2HCl+CuO=CuCl2+H2O;(3)氫氧化銅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完成對酸的性質探究,觀察到試管⑤中溶液變藍色物質,X可能是氫氧化銅[Cu(OH)2]。故答案為:(1)②④;(2)2HCl+CuO=CuCl2+H2O;(3)氫氧化銅[Cu(OH)2]。17.【分析】(1)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變紅,遇中性溶液不變色,遇堿性溶液變藍色。(2)根據在完成鹽酸除鐵銹的實驗中,會看到鐵釘表面有氣泡生成,是因為鐵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進行分析解答。(3)根據性質③是鹽酸和部分鹽反應,進行分析解答。(4)根據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進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稀鹽酸顯酸性,向稀鹽酸中滴入紫色石蕊試液,發現紫色石蕊試液由紫色變成紅色。(2)在完成鹽酸除鐵銹的實驗中,會看到鐵釘表面有氣泡生成,是因為鐵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2HCl=FeCl2+H2↑。(3)性質③是鹽酸和部分鹽反應,四個選項中,鎂屬于金屬單質,稀鹽酸和硫酸鈉不反應,氫氧化鎂屬于堿,均不符合要求;Na2CO3能與稀鹽酸發生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屬于鹽,符合要求。(4)把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后,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發現無明顯現象,再向溶液中滴入無色酚酞試液,觀察到無色溶液變成紅色,說明溶液顯堿性,氫氧化鈉有剩余,則此時混合溶液的溶質是NaCl、NaOH。故答案為:(1)紅;(2)Fe+2HCl=FeCl2+H2↑;(3)C;(4)NaCl、NaOH。18.【分析】把A、B兩支試管中的物質倒入乙圖燒杯中,充分混合后觀察到有紅褐色絮狀沉淀生成,是因為A中過量的氫氧化鈉和B中生成的氯化鐵反應生成紅褐色沉淀氫氧化鐵和氯化鈉,同時說明鹽酸完全反應,溶液呈黃色,說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鐵,即B中氯化鐵過量。【解答】解:(1)圖甲中A試管充分反應后,有剩余的反應物為氫氧化鈉。故答案為:氫氧化鈉。(2)通過以上現象能確定燒杯中溶液含有的溶質是反應生成的氯化鈉和過量的氯化鐵。故答案為:氯化鈉、氯化鐵。19.(1)0.4(2)鋁片表面有氧化物(3)設4g鋁片中鋁單質的質量為x,x=3.6g,該鋁片中鋁單質的質量分數為:×100%=90%;答:鋁片中鋁單質的質量分數為90%。【詳解】(1)由圖示可知,充分反應后,產生氫氣的質量是0.4g;(2)剛開始滴加稀鹽酸時,沒有氫氣放出的原因是鋁片的表面有一層氧化物,氧化物先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水;(3)見答案。20.(1)石灰石樣品中CaCO3的質量分數為: 。答: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90%(2)解:設第一次實驗中,所加入的10g鹽酸中溶質的質量為x。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答: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7.3%(3)解:設該實驗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y y=1.6g答:生成二氧化碳1.6g。【詳解】(1)石灰石樣品前后減少的質量為碳酸鈣的質量。詳見答案;(2)根據上述實驗可知每10克稀鹽酸與1克碳酸鈣恰好完全反應,根據碳酸鈣的質量求出10克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進而求出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詳見答案;(3)詳見答案。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