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參考答案【答案】1. A 2. C【1題詳解】由材料中荔枝 “喜溫暖濕潤環境, 冬季不耐低溫霜凍” 可知, 劃分荔枝生產適宜區的主要指標是氣候, 故 A 項正確。【2題詳解】從圖中可以看出Ⅰ區與其他荔枝產區相比,緯度位置相對較高,冬季易發生低溫凍害,因此不適宜荔枝生產, 故 C項正確。【答案】3.B 4.A【3題詳解】北方冬季氣候寒冷,為了保暖而睡炕,南方冬季氣候溫和,不需要睡炕,形成原因是氣溫,B正確;地形、降水條件不是造成南北方睡臥差異的原因,AC錯誤;南北方睡臥差異的原因主要是自然條件,經濟狀況不是主要原因,D錯誤。故選B。【4題詳解】圖中縱坐標表示炕屋面積與南向住宅建筑面積比,從圖中可讀出I區域炕屋面積比例大且建設年份早,可推測出I區域房屋保溫性能不足,B錯誤;Ⅱ區域炕屋面積比重小且建設年份晚,說明居住條件好,A正確;Ⅱ區域建設時間較晚,而I區域建設時間較早,因此Ⅱ區域經濟水平和技術水平相對較高,炕屋性能更好,C錯誤;勞動力流失程度和炕屋是否閑置浪費則無法通過材料進行判斷,D錯誤。故選A。【答案】5.D 6.A【5題詳解】據材料,“產村景”一體化融合是我國鄉村振興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具有地域特色的發展模式,依托鄉村的資源稟賦,以鄉村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核心實現鄉村振興。由此可知,該模式發展的基礎是資源稟賦,D正確,人口規模、基礎設施、生產水平不是其發展的基礎,ABC錯誤。故選D。【6題詳解】讀圖可知,“產、村、景”各要素融合的主要途徑是通過鄉村營造鄉土景觀、提供空間資源,協調鄉村產業結構,提供特色景觀資源,實現鄉村可持續發展。故“產、村、景”各要素融合的主要途徑是鄉村旅游開發,實現“產、村、景”各要素融合,從而實現鄉村可持續發展,A正確;生態環境建設、農副產品加工只是鄉村產業發展的主要途徑,BC錯誤;電子商務推廣僅僅是一種宣傳手段及農產品等銷售模式的增加,D錯誤。故選A。【答案】7. C 8. A 9. B【7題詳解】以色列位于地中海沿岸,沙漠氣候廣布,降水稀少,水資源匱乏,C正確;污染嚴重、浪費嚴重、地表儲水難可能會加劇水資源短缺,但不是以色列水資源匱乏的主要原因,ABD錯誤。故選C。【8題詳解】根據圖中信息可知,以色列位于地中海沿岸,而且海水淡化廠隨海岸線分布在西部,分布十分不均,西側地區海水資源豐富,便于獲取海水,②正確。根據海陸位置可知,以色列西部地區靠近海洋降水偏多,向東降水減少,地中海沿岸人口密度大,生產生活的需水量很大,只依靠降水難以滿足需求,因此海水淡化布局以地中海沿岸,市場廣闊供水主管道在其附近,有利于形成統一的供水網絡,方便供應市場,①正確,A正確;海水淡化廠與河流入海口關系不大,③錯誤;利于排放廢水不是以色列將海水淡化廠布局地中海沿岸的主要目的,④錯誤。A正確,BCD錯誤。故選A。【9題詳解】死海為咸水,海水淡化主要是緩解用水問題,不是為了緩解死海水面下降,A錯誤;海水淡化,可以增加水源的來源,納入國家供水網絡,可以滿足更廣范圍用水需求,B正確;海水淡化主要是為了生產生活用水,不是促進國內水電工業發展,C錯誤;該做法主要是滿足用水需求,增加財政收入,不是其并網的主要目的,D錯誤。故選B。【答案】10.C 11.D 【10題詳解】半干旱地區,植物主要通過對水分的競爭獲得生存空間。全球變暖,氣溫升高,蒸發加劇,土壤表層水分含量下降,導致根系分布較淺的草本植物競爭力下降;據材料“灌木植物枝條叢生,根系發達”可知,灌木根系發達,通過較深的根系獲得深層地下水,以滿足生長的需求,獲得競爭優勢,C正確;耐高溫、需水少、枝條多都不是灌木植被獲得競爭優勢的主要原因,A、B、D錯誤。【11題詳解】草原灌叢化導致灌木植物增多,爭奪土壤水分,草類植被減少,加劇沙漠化,D正確;草原灌叢化加劇土壤中水分、養分的消耗,加劇土壤退化,干擾草原生態平衡,生物多樣性減少,A錯誤;草類植物減少,灌木增多,固沙能力提高,B錯誤;半干旱地區影響植被生長的主要因素是水分,C錯誤。【答案】12.D 13.D 14.B【12題詳解】根據材料可知,明朝末年,漢口商船多,貨物集散,可推測城市主要功能是集散功能,D正確;根據材料看不出漢口的生產、管理、創新功能,ABC錯誤。故選D。【13題詳解】根據材料可知,漢口成為內地市場與國際市場的紐帶后,輻射帶動周邊眾多小城鎮,可推測漢口集散能力強,通過貨物流通輻射帶動“小漢口”,D正確;漢口作為內地市場與國際市場的紐帶,發揮的主要功能仍是集散,產業、技術的區位優勢不明顯,小城鎮規模小,對人口吸引力不強,ABC錯誤。故選D。【14題詳解】清朝末年,我國的特色產品如茶葉、綢緞在國際市場上知名度高,很可能是“小漢口”通過漢口運往國際市場的貨物,①③正確;清朝末年,水產品、日用品不是該地的優勢特色產品,②④錯誤。故選B。【答案】15.B 16.C【15題詳解】讀圖可知,河南省地處溫帶季風區,各個地級市與鄭州市一樣,氣候條件相差不大;河南省各個地級市所在地區雖然海拔東西相差較大,但城市多位于山區河谷平原,海拔相差不太懸殊;各個地級市的城市行政等級相同;受鄭州市輻射強度最大的兩個地級市為空間距離最近的開封和新鄉,受鄭州市輻射強度最小的是距離鄭州市空間距離最遠的信陽和南陽,正好對應了其空間距離問題,故選B。【16題詳解】讀圖并結合所學地理知識可知,河南省地處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過渡地帶,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的過渡地帶,省會鄭州市是京廣鐵路與隴海鐵路等多條鐵路線的交會路口,交通運輸樞紐功能十分顯著,故選C。17.【答案】(1)漢水上游流經秦嶺南側,秦嶺南坡為夏季風的迎風坡,降水豐富,河流徑流量大;(2分)秦嶺阻擋冬季風南下,漢水谷地最冷月均溫在0 ℃以上,河流無結冰期;(2分)秦嶺南坡植被覆蓋率高,河流含沙量小;(2分)秦嶺南坡地勢起伏較大,河流落差大,水流急。(2分)(2)該區域地處我國南北方交界地帶,氣候兼具南北方氣候特征;(2分)加之地形復雜,氣候垂直分異明顯,為我國南北動植物分布提供了多樣的氣候條件;(2分)區域相對封閉,受外界干擾小,生態系統穩定,食物來源豐富而穩定。(2分)(3)渭河平原:旱地農業;(2分)漢水谷地:水田農業。(2分)18.【答案】(1)(與灌叢間空曠地帶相比,)灌叢截留降水,(冠下遮陰)減少蒸發,(冠下)土壤水分含量高于周邊;(2分)降風滯塵,截獲沙塵;(2分)灌叢凋落物(及冠下動物排泄物)補給表層土壤有機質,土壤有機質含量高于周邊。(2分)(2)受氣候和水源的影響,灌叢化階段,地下水位下降,淺層土壤含水量減少;(2分)根系更深的灌叢較(根系淺的)草甸能獲取更多的水分,植被由草甸退化為灌叢;(2分)沙漠化階段,灌叢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進一步下降;(2分)淺層土壤含水量進一步減少,灌叢死亡,植被由灌叢退化為荒漠。(2分)(3)增加水量收入(2選1):適時適量引水灌溉灌叢;(2分)合理利用水資源,保證生態用水。(2分)減少水量支出(3選2):修剪灌叢,縮小冠面(減少蒸騰量);(2分)削減灌叢植株(減少生長用水量),控制灌叢生長數量;(2分)(灌叢冠下及灌叢間)鋪設草方格,增加截水面積,減少土壤水分蒸發。(2分)19.【答案】(1)帶動區域消費,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促進區域產業結構調整;(2分)附加值較高,經濟效益好。(2分)(2)減少拆遷帶來的污染;降低投資成本;(2分)廢置的廠房為購物等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規模較大的場地,租金較低,可吸引大量商戶;(2分)保留工業遺產,可傳承和保護城市的工業文化。(2分)(3)該地位于魯爾區中部,對外聯系便利,服務范圍廣(2分);有完善的立體運輸網絡,利于人員和商品在此集散。(2分)成都外國語學校2024—2025學年度下3月考高二地理試題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2、本堂考試75分鐘,滿分100分;3、答題前,考生務必先將自己的姓名、學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并使用2B鉛筆填涂。4、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第I卷(選擇題)本部分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荔枝原產于我國亞熱帶地區,喜溫暖濕潤環境,冬季不耐低溫霜凍。圖1為廣東省荔枝生產適宜區( Ⅲ )、次適宜區(Ⅱ)、不適宜區(Ⅰ)分布圖。 據此完成1~2題。1. 劃分荔枝生產適宜區的主要指標是A.氣候 B.土壤C.市場 D.水源2.Ⅰ區被劃為荔枝生產不適宜區的主要原因是A.光照弱 B.降水少 C.低溫凍害 D.大風“南人習床,北人尚炕”,火炕是北方居民睡臥設施。炕的位置和面積隨著時代、區域的差異而變化。下圖為我國遼寧南部地區某村落27座民居炕屋面積與南向住宅建筑面積比統計圖(括號內數字為建設年份)。據此完成3~4題。5.造成南北方睡臥差異的根本原因是A.習俗 B.熱量C.降水 D.地形6.與I區域相比,Ⅱ區域A.炕屋面積占比小,但居住條件好B.炕屋面積小,房屋保溫性能不足C.經濟水平低,炕屋面積小性能差D.勞動力流失,炕屋大量閑置浪費“產村景”一體化融合是我國鄉村振興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具有地域特色的發展模式。圖3為該模式中“產、村、景”各要素之間的互動關系。據此完成5~6題。5.該模式發展的基礎是A.人口規模 B.基礎設施C.生產水平 D.資源稟賦6.“產、村、景”各要素融合的主要途徑是A.鄉村旅游開發 B.生態環境建設C.農副產品加工 D.電子商務推廣以色列水資源十分匱乏,人均水資源占有量遠低于世界平均值。20世紀60年代,以色列開始研究海水淡化技術,如今在地中海沿岸建有多座海水淡化廠,每年生產的淡水相當于全國淡水用量的1/3,且被統一納入國家供水網絡(圖4)。據此完成7~9題。7.以色列水資源匱乏,主要是因為A.污染嚴重 B.浪費嚴重C.年降水量少 D.地表儲水難8.以色列將海水淡化廠布局地中海沿岸,主要是為了①就近為城市供水 ②便于獲取海水③靠近河流入海 ④利于排放廢水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9.以色列將海水淡化水納入國家供水網絡,主要是為了A.減緩死海水面下降速度 B.滿足更廣范圍用水需求C.促進國內水電工業發展 D.統一水價增加財政收入灌木植物枝條叢生,根系發達。在半干旱草原系統中,受氣候變暖等因素影響,灌木植物獲得競爭優勢,分布密度增加,形成草原灌叢化現象。灌叢化的發展,導致部分草原向沙漠演替,加劇了草原的沙漠化。圖5為灌叢化景觀。據此完成10~11題。10.半干旱草原系統中,灌木植被獲得競爭優勢的主要原因是A.耐高溫 B.需水少C.根系深 D.枝條多11.草原灌叢化加劇沙漠化的原因是A.生物種類增多,加速水分消耗B.草原面積減少,固沙能力減弱C.冠層遮蔽陽光,影響草類生長D.爭奪土壤水分,草類植被減少漢口即漢水入長江之口。明朝末年,漢口商船四集,貨物紛華,發展成為長江流域的中心城市;至清朝末年,漢口已成為我國內地市場與國際市場的紐帶。受漢口輻射影響,其周邊眾多小城鎮發展迅速,被譽為“小漢口”。 據此完成12~14題。12.明朝末年,漢口的主要城市功能為A.生產功能 B.管理功能 C.創新功能 D.集散功能13.漢口輻射帶動“小漢口”的主要方式為A.產業轉移 B.人口遷入 C.技術支持 D.貨物流通14.清朝末年,“小漢口”通過漢口運往國際市場的貨物主要有①茶葉 ②水產品 ③綢緞 ④日用品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城市輻射功能是指城市各項功能對其所在區域的綜合影響力和發展帶動力。河南省地處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過渡地帶,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的過渡地帶﹐其省會鄭州市的輻射功能顯著。近年來,鄭州市對周邊各省的輻射功能也在增強。下圖為河南省地級市分布圖及鄭州市對周邊省轄地級市輻射強度空間變化圖。據此完成15~16題。15.影響河南省鄭州市對其周邊省轄地級市輻射強度的最主要因素是A.氣候條件 B.空間距離 C.城市等級 D.海拔高度16.近年來鄭州市對周邊各省的輻射功能增強,得益于其A.產業帶動 B.金融服務 C.交通樞紐 D.科研創新第II卷(非選擇題)本部分共3小題,共52分。請將每小題答案填寫入答題卡相應位置(錯位書寫均不得分)。17.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18分)秦嶺是中國季風區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秦嶺及其南側相鄰的漢水谷地植物種類豐富,素有“南北生物物種庫”之美譽。這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被世界自然基金會稱為“全球第83份獻給地球的禮物”。圖8為秦嶺及其附近區域等高線圖。(1)分析秦嶺對漢江上游水文特征的影響。(8分)(2)分析秦嶺南坡物種豐富的自然原因。(6分)(3)說出渭河平原和漢江谷地的耕地利用主要差異。(4分)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肥島效應”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區的灌叢下方土壤養分富集,灌叢冠下土壤肥力高于灌叢間空曠地帶,其強度與灌叢生長狀況密切相關。灌叢的植株、冠面越大,生長耗水量越多。從水源補給角度分析,荒漠化是地下水位下降、淺層土壤含水量減少的過程。圖9為塔里木盆地北部荒漠化過程與肥島效應強度變化關聯模式圖。(1)從土壤物質組成角度分析灌叢冠下土壤肥力高于灌叢間裸地的原因。(6分)(2)從地理環境整體性角度闡述塔里木盆地北部荒漠化的過程。(8分)(3)從水量收支角度針對退化初始階段的灌叢生長提出合理保護措施。(6分)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4分)奧伯豪森市原是德國魯爾區一個重要的鋼鐵工業城市,工業衰落后,該地建成了完善的立體運輸網絡,并利用保存完好的廠房、生產設備、礦坑等建成了以工業景觀為背景的歐洲大型購物中心。這里有許多品牌商店,也不乏物美價廉的商品,吸引了德國及周邊國家的人們前來購物。圖10為奧伯豪森市地理位置圖,圖11為奧伯豪森市某大型購物中心景觀圖。(1)分析奧伯豪森市轉型后以服務業作為主導產業的經濟原因。(4分)(2)說出奧伯豪森市在轉型發展過程中保留原有工業遺產的理由。(6分)(3)分析奧伯豪森市轉型建設大型購物中心的交通優勢。(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參考答案.docx 高二下3月月考.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