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近5年全國各地地理中考真題匯編——專題6地理工具與地理實踐一、選擇題(2020·廣東) 2020年6月21日,全球迎來天文奇觀——日環食,日環食帶所經過的部分地區能觀測到日環食。讀“2020年6月21日日環食帶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日環食當天恰逢我國某節氣,該節氣是(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2.圖中阿里觀測點的位置最接近( )A.31°S,80°W B.31°N,80°WC.31°S,80°E D.31°N,80°E3.阿里觀測點是我國境內觀測日環食的最佳地點,主要原因是( )A.緯度低,太陽光照強 B.地處青藏高原,氣溫低C.冰川廣布,植被稀少 D.海拔高,空氣稀薄,晴天多【答案】1.B2.D3.D【知識點】青藏地區的自然地理概況;經緯網判斷方向、定位;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及正午太陽高度【解析】【點評】(1)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時,地軸與公轉軌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傾角,這就使得一年內太陽光線的直射點有規律地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太陽直射赤道;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北回歸線;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太陽直射赤道;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南回歸線。(2) 在經緯網上,經線的度數叫做經度,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用符號E表示;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用符號W表示。緯線的度數叫緯度,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3)青藏高原是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我國太陽輻射最強的地區,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透明度高,使得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的少,從而到達地表的太陽能非常豐富。西藏拉薩因太陽輻射強烈被稱為“日光城”。1.日環食當天為6月21日,為我國的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晝長夜短,故答案為:B。2.經度向東增大為東經,用字母E表示,經度向西增大為西經,用字母W表示,向北增大為北緯,用字母N表示,向南增大為南緯,用字母S表示,讀圖可知:圖中阿里觀測點的位置最接近31°N,80°E,故答案為:D。3.讀圖可知:阿里觀測點地處我國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薄,晴天多,是我國境內觀測日環食的最佳地點,故答案為:D。4.(2020·常德)網絡購物越來越普及方便,快遞小哥貝貝欲查詢送貨路線,最便捷的方式是查詢( )A.紙質等高線地圖 B.紙質行政區劃圖C.手機中的電子地圖 D.降水分布圖【答案】C【知識點】地圖的選擇和使用【解析】【分析】紙質的等高線地形圖反映的是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圖,不適合查詢送貨路線,A錯;紙質的行政區劃圖也不能查詢送貨路線,B錯;降水分布圖反映的是降水分布的地圖,不能查詢送貨路線,D錯;手機中的電子地圖能查詢送貨路線,且方便快捷,C對。故答案為:C。【點評】電子地圖是地圖制作和應用的一個系統,是由電子計算機控制所生成的地圖,是基于數字制圖技術的屏幕地圖,是可視化的實地圖。“在計算機屏幕上可視化”是電子地圖的根本特征。我們平時出行用到的騰訊地圖、高德地圖等均為這一類電子地圖,為人們外出提供了相當大的便利條件。5.(2020·廣東)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2020年5月27日中國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對珠峰的海拔進行重新測量,未來珠峰高度可能被改寫。讀“珠峰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面小題。(1)從1號營地到珠峰山頂,途經的地形部位主要是( )A.鞍部 B.山谷 C.山脊 D.山頂(2)從1號營地出發到珠峰山頂,攀登的大致方向是( )A.先向東北,再向西北 B.先向西南,再向東南C.先向西北,再向東北 D.先向東南,再向西南(3)前進營地到珠峰山項的相對高度最接近( )A.1850米 B.2350米 C.2500米 D.2850米(4)由兩大板塊擠壓形成的喜馬拉雅山脈仍在不斷上升,這兩大板塊分別是( )A.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 B.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C.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 D.美洲板塊與亞歐板塊【答案】(1)C(2)D(3)B(4)A【知識點】方向判斷;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海拔和相對高度;板塊構造學說【解析】【分析】(1)等高線由低凸向高為山谷,由高凸向低為山脊,鞍部位于兩山之間的低洼部位,山頂等高線呈閉合狀態,中間高、四周低。從珠峰山頂到1號營地等高線由高凸向低,途經地形部位主要是山脊。故C正確, ABD 錯誤,故答案為:C。(2)由圖中的方向指向標可知,向上為北,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從一號營地出發,到珠峰山頂攀登的大致方向是先向東南,再向西南,故D正確, ABC錯誤,故答案為:D。(3)由圖中等高線可看出,圖中等高距為500米,前進營地所在海拔為6500米,珠峰山頂海拔為8844.43米,前進營地到珠峰山頂的相對高度最接近2350米,故B正確。 ACD錯誤,故答案為:B。(4)喜馬拉雅山脈形成和不斷上升是因為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擠壓沖撞,故A正確,BCD 錯誤。故答案為:A。【點評】(1)在等高線地形圖中,山頂等高線閉合,等高線數值內高外低(一般圖中有黑三角圖例標注);盆地等高線數值外高內低;山谷等高線向數值增大的方向彎曲,山脊等高線向數值減小的方向彎曲,陡崖處有多條海拔不同的等高線重合,鞍部兩側均為閉合的等高線的山頂,中間相對較低。(2)地圖上常用的定向法有指向標定向法、經緯網定向法和基本定向法。有指向標的地圖要根據指向標定方向,指向標箭頭指向一般為正北,相反的方向為南方,面向北方,左為西右為東。有經緯網的地圖要根據經緯線定方向,按照經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來判定。沒有指向標或經緯網的,參照面對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定向。(3)海拔是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相對高度是地面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即兩個地點之間的海拔高度差。相鄰兩條等高線的海拔差為等高距,一幅圖上只有一個等高距。(4)板塊處于不斷的運動當中,運動形式有碰撞擠壓和張裂拉伸。喜馬拉雅山脈位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兩大板塊做相向運動,碰撞擠壓,印度洋板塊俯沖到亞歐板塊之下,使亞歐板塊被迫抬升,在亞歐板塊南部邊緣地帶隆起抬升形成巨大的喜馬拉雅山脈。6.(2020·北京)小鶴隨父母前往某小區看房。圖一為北京某小區平面示意圖,圖二為1號樓某戶型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小區東門在公交車站的( )A.西北 B.東北 C.西南 D.東南(2)小區中( )A.1號樓緊鄰中心噴泉 B.醫院在小區中心C.居委會距離北門最近 D.幼兒園靠近超市(3)他們看中了1號樓中的圖2戶型,小鶴建議奶奶住臥室1的理由是( )A.面積約24m2 B.采光最好C.離客廳最近 D.可見中心噴泉【答案】(1)C(2)A(3)B【知識點】地圖的閱讀;比例尺;方向判斷【解析】【分析】(1)圖一中既沒有經緯網,也沒有指向標,要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判斷方向,由此可判斷,小區東門位于公交車站的西南方向。故答案為:C。(2)讀圖一可知,1號樓緊鄰中心噴泉,醫院在小區的北部,居委會距離南門最近,幼兒園靠近北門,超市靠近南門,幼兒園距離超市較遠。故正確的是A。(3)根據圖二中的指向標可以判斷,房間1的窗戶是朝南的,采光最好。根據比例尺量算,房間1的面積約16平方米,距離客廳較遠,看不見中心噴泉。故答案為:B。【點評】(1)地圖上常用的定向法有指向標定向法、經緯網定向法和基本定向法。有指向標的地圖要根據指向標定方向,指向標箭頭指向一般為正北,相反的方向為南方,面向北方,左為西右為東。有經緯網的地圖要根據經緯線定方向,按照經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來判定。沒有指向標或經緯網的,參照面對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定向。(3)我國大部分地區都位于北回歸線以北,太陽直射點始終位于北回歸線以南,陽光主要從南方照向北方,南坡為陽坡,南面能夠得到更多的太陽輻射,獲取更多的熱量,也由此得來“山南為陽,山北為陰”。7.(2020·廣州)如圖是某地區山地自行車越野賽的賽道示意圖。回答下列小題。(1)圖中等高距是( )A.5米 B.10米 C.15米 D.20米(2)對賽道走向描述正確的是( )A.AB段自北向南 B.BC段自西南向東北C.CD段自東向西 D.DE段自西北向東南(3)起伏最小的賽道是( )A.AB段 B.BC段 C.CD段 D.DE段【答案】(1)A(2)B(3)B【知識點】方向判斷;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1)解:等高距是指相鄰兩條等高線之間的高度差,讀圖可得,圖中的等高距是5米。故答案為:A。(2)解:讀圖可知,圖中沒有指向標,也沒有經緯網,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斷方向;圖中AB、BC、CD、DE段均為自西南向東北方向;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3)解:讀圖可得,BC段穿越的等高線最少,該路段地面起伏最小。故答案為:B。【點評】(1)地形圖上相鄰等高線之間的高差稱為等高距,也叫做等高線間隔,用h表示。在同一幅地形圖上,等高線的等高距相同。等高線的間隔越小,越能詳細地表示地面的變化情況;等高線間隔越大,圖上表示地面的情況越簡略。(2)地圖上常用的定向法有指向標定向法、經緯網定向法和基本定向法。有指向標的地圖要根據指向標定方向,指向標箭頭指向一般為正北,相反的方向為南方,面向北方,左為西右為東。有經緯網的地圖要根據經緯線定方向,按照經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來判定。沒有指向標或經緯網的,參照面對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定向。(3)在等高線地形圖中,我們可以根據等高線的疏密程度來判斷坡度的陡緩。等高線越稀疏,坡度越緩;等高線越密集,坡度越陡。一般爬山會選擇從緩坡經過,可以省時省力。或者經過鞍部,地形相對平坦。緩坡土壤發育較好,可以修梯田,保持水土。陡坡則需要保護植被,防止水土流失。(2021·廣東) 下圖為某河流上游局部地區等高線地形圖。該河上游地區森林茂密,植被覆蓋率高,人口密度小,是當地的飲用水水源地。據此完成下列小題。8.甲、乙兩地的相對高度可能是( )A.240米 B.380米 C.470米 D.560米9.該河上游地區適宜( )A.礦山開采 B.小麥種植 C.生態旅游 D.水產養殖10.該地區易發生的氣象災害是( )A.滑坡 B.洪澇 C.寒潮 D.泥石流【答案】8.B9.C10.B【知識點】中國主要氣象災害的成因及分布;海拔和相對高度【解析】【點評】(1)海拔是指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是某地與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標準來計算。海拔的起點叫海拔零點或水準零點,是某一濱海地點的平均海水面。相對高度是地面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即兩個地點之間的海拔高度差。(2)河流開發要參照河流流域的自然背景分析其水文和水系特征,結合區域經濟發展方向確定其主要開發模式。一般河流上游河段地勢落差較大,可開發水能,修建水利工程,取得綜合效益;河流中游和下游可開發航運、灌溉、養殖、旅游等功能。(2)我國最為常見、危害程度較為嚴重的主要氣象災害有干旱、暴雨洪澇、寒潮、臺風。臺風災害在夏秋季節主要分布于東部沿海地區,內陸也受到一定影響 ;暴雨洪澇災害東部多,西部少;干旱在我國出現次數多,春夏季節分布普遍,以西北、華北及東北地區為主 。寒潮冬天影響范圍大,西北、華北及東北地區(青藏滇南各地、海南、臺灣除外)。8.由圖可知,圖中甲地的海拔范圍是550-600米,乙地的海拔范圍是150-200米,所以兩地的相對高度相差350-450米之間,故答案為:B。9.由圖可知,該地區上游地區地形崎嶇,氣候濕潤,適合發展生態旅游,其余三項都不適合,故答案為:C。10.由圖中信息可知,該地區是位于南方地區的東南丘陵,容易遭受的氣候災害是洪澇;緯度低,受寒潮影響小,滑坡和泥石流屬于地質災害,故答案為:B。(2021·深圳)讀下圖,回答問題。11.如圖甲地在乙地的( )A.東南 B.東北 C.西北 D.西南12.根據等高線地形圖判斷( )地最陡。A.甲 B.乙 C.丙 D.丁13.圖中乙、丁兩地的相對高度( )A.10米 B.20米 C.30米 D.40米【答案】11.C12.A13.B【知識點】方向判斷;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海拔和相對高度【解析】【點評】(1)地圖上常用的定向法有指向標定向法、經緯網定向法和基本定向法。①有指向標的地圖要根據指向標定方向,指向標箭頭指向一般為正北,相反的方向為南方,面向北方,左為西右為東;②有經緯網的地圖要根據經緯線定方向,按照經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來判定;③沒有指向標或經緯網的,參照面對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定向。(2)在等高線地形圖中,山頂等高線閉合,等高線數值內高外低(一般圖中有黑三角圖例標注);盆地等高線數值外高內低;山谷等高線向數值增大的方向彎曲,山脊等高線向數值減小的方向彎曲,陡崖處有多條海拔不同的等高線重合,鞍部兩側均為閉合的等高線的山頂,中間相對較低。(3)海拔是指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是某地與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標準來計算。海拔的起點叫海拔零點或水準零點,是某一濱海地點的平均海水面。相對高度是地面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即兩個地點之間的海拔高度差。11.有指向標的地圖要根據指向標判讀方向,圖中指向標指向北方,據此可推知甲地在乙地的西北方向,C正確,故答案為:C。12.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度緩,圖中甲處的等高線重合,較乙、丙、丁處的更加密集,因此甲處的坡度最陡,A正確,故答案為:A。13.根據圖中等高線的數值可知,乙處的海拔是860米,丁處的海拔是840米,因此乙、丁兩地的相對高度是860米-840米=20米,B正確,故答案為:B。(2022·廣東) 為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某中學組織學生到廣州市某地進行研學實踐。下圖為廣州市某地等高線地形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4. 甲地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A.850米 B.950米 C.1100米 D.1300米15. 該研學實踐區域的主要地形類型是( )A.高原 B.山地 C.平原 D.盆地16. 根據調研分析,該區域大部分面積適宜種植( )A.林木 B.棉花 C.水稻 D.小麥【答案】14.C15.B16.A【知識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海拔和相對高度【解析】【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14.由圖可知圖中等高距為150米,甲地為山峰,海拔較高,海拔范圍為1050米以上,1200米以下,故C符合,故答案為:C。15. 高原是海拔在500米以上比較完整的大片高地,圖中等高線密集,地勢落差大,故排除A;盆地是低于周圍山地,相對凹下的地表形態,故D排除,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勢起伏大,坡度大,符合圖中地形地勢特征,故該研學實踐區域的主要地形類型是山地,C正確,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形平坦,圖中海拔較高,地形崎嶇,故C錯誤。故答案為:B。16.該地區地勢起伏大,坡度大,以山地為主,區域大部分面積適宜種植林木,可以保持水土。故答案為:A。(2023·廣東)近期,廣州市某學校地理小組就近開展了鄉土地理研學活動。如圖為該地等高線地形圖。據此完成各小題17.研學路線上丙地與丁地的相對高度可能是( )A.180米 B.280米 C.350米 D.480米18.研學路線所處的山體部位是( )A.陡崖 B.鞍部 C.山脊 D.山谷19.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可能有公交車站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17.B18.D19.A【知識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17.讀圖可知,圖中的等高距是50米,丙地位于350米以下,300米以上,丁地位于600米等高線處,那么二者的相對高度應該大于250米,小于300米,那么可能是280米;故答案為:B。18.讀圖可知,該部位等高線向高處凸出,是山谷地形;故答案為:D。19.甲地位于平原,地形平坦,距離居民地近,適合作為公交站;乙地和丁地位于山坡上,地形崎嶇,距離居民地遠;丙地位于山腳下,只靠近一處居民地;故答案為:A。(2024·廣東)近年來,我國物流業迅速發展,快遞點進村已成為新的趨勢。如圖為我國北方地區某村及其周邊等高線地形圖。據此完成下列小題。【地圖應用主題】20.該村及其周邊的主要地形類型為( )A.丘陵 B.高原 C.平原 D.山地21.甲、乙、丙、丁四處,最適合設快遞點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2.可能通過該快遞點外發的當地水果是( )A.椰子 B.荔枝 C.梨 D.香蕉【答案】20.A21.B22.C【知識點】地圖的閱讀;比例尺;方向判斷【解析】【點評】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方法如下:山頂等高線閉合,且數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降低,盆地或洼地等高線閉合,且數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升高。山脊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低處,等高線從高往低突就是山脊,山脊地勢比兩側高,是分水線,所以往往是河流的分水嶺.。等高線從低往高突就是山谷,山谷是集水線。等高線向海拔較高處凸出的是山谷,等高線向海拔較低處凸出的是山脊,因此凸高為谷,凸低為脊,簡稱高谷低脊。鞍部是正對的兩山脊或山谷等高線之間的空白部分,陡崖是近于垂直的山坡,多條等高線重疊的地方。20.A、圖中最高處海拔范圍是450-500米,地形類型為丘陵,故A正確。B、高原海拔超過1000米,故B錯誤。C、平原是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故C錯誤。D、山地是海拔超過500米,故D錯誤。故答案為:A。21.A、甲遠離居民區,A錯誤;B、乙處地形平坦,位于居民區的中心處,人流量大,適合設快遞點,B正確;C、丙遠離居民區,C錯誤;D、丁處等高線密集,坡度大,且位于山脊處,不適宜設快遞站,故D錯誤;故答案為:B。22.A、此地位于北方地區,屬于溫帶地區。椰子屬于熱帶經濟作物,A錯誤;B、荔枝屬于熱帶經濟作物,B錯誤;C、梨屬于溫帶作物,C正確;D、香蕉屬于熱帶經濟作物,D錯誤;故答案為:C。(2023·深圳)坐落在深圳市大鵬半島的半天云村,因大霧籠罩時似仙境般若隱若現而得名,被選入“廣東省最美自然生態村落”。下圖為半天云村所在地區等高線地形圖(單位:米)。據此完成下列小題。23.半天云村位于山頂的( )A.東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東北方向 D.西北方向24.半天云村與山頂的相對高度可能是( )A.100米 B.200米 C.300米 D.400米25.結合村落特色,當地適宜發展( )A.電子加工業 B.生態旅游業 C.高山畜牧業 D.遠洋捕撈業【答案】23.D24.C25.B【知識點】方向判斷;海拔和相對高度【解析】【點評】教材首先明確了地圖上有三種定向方法,它們是:一般定向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指向標定向法:指向標指示北方。 經緯網定向法:有經緯網的地圖,經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23.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因此半天云村位于山頂的西北方向,D正確。故答案為:D24.該地圖沒有數據標明海拔,無法解答。25.材料中提及到坐落在深圳市大鵬半島的半天云村,因大霧籠罩時似仙境般若隱若現而得名,被選入“廣東省最美自然生態村落”。因此憑借其自然環境當地可以發展旅游業,B正確。故答案為:B(2024七上·高州月考)某中學組織學生開展鄉土地理研學活動,研學當天的天氣狀況為多云。下圖示意當地的等高線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6.下列天氣符號能表示研學當天天氣狀況的是( )A. B. C. D.27.研學途中,經過的M處的地形部位是( )A.山谷 B.陡崖 C.鞍部 D.山頂28.圖示區域海拔有可能相同的村莊是( )A.甲和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丙和丁【答案】26.A27.C28.C【知識點】海拔和相對高度;天氣預報和天氣符號二、非選擇題29.(2025·福建)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中學生利用泡沫球、竹簽、鐵絲、記號筆和橡皮泥等器材制作簡易地球儀,并演示地球自轉。下圖示意簡易地球儀及其制作步驟。(1)步驟③~⑤中有一處制作錯誤,指出其序號并更正錯誤。(2)a、b、c、d四條經線中有一處經度標注錯誤,指出錯誤經線字母并更正經度。(3)該學生利用自制地球儀演示地球自轉,從北極上空俯視時,泡沫球呈現的旋轉方向是 時針,地球自轉一周經歷的時長約為 。(4)該學生準備利用自制地球儀演示晝夜更替,還應補充的一項器材是 ,其作用是 。【答案】(1)⑤。應更正為“調整支架角度,使竹簽與桌面成66.5°角”。(2)a。應更正為“30°W”。(3)逆;1天(24小時)(4)手電筒(蠟燭或臺燈等);模擬太陽光【知識點】地球儀;地球自轉的基本特征;演示地球自轉【解析】【分析】(1)地球儀上,地軸(竹簽模擬)與桌面的夾角應為66.5°(因地球公轉時地軸與公轉軌道面成66.5°夾角),步驟⑤中“使竹簽與桌面垂直”錯誤,應調整為“調整支架角度,使竹簽與桌面成66.5°角”,這樣才能準確模似地球公轉時地軸的空間指向特征。(2)經線的經度分布規律是:以本初子午線(0°經線)為界,向東為東經(D),向西為西經(W)。圖中a經線在0°經線西側,應為西經,所以a標注錯誤,應更正為“30°W”。(3)根據所學可知,從北極上空看,地球逆時針轉,地球自轉一周時間約為1天(24小時)。(4)演示晝夜更替需要模擬太陽光,手電筒(蠟燭或臺燈等)可作為光源,其作用是模擬太陽光 ,光線照射地球儀,形成晝夜半球,隨著地球儀自轉,就能演示晝夜更替現象。 【點評】地球儀是為了便于認識地球,人們仿造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的比例縮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30.(2025·達州)今年五一期間,寧寧一家驅車來到我國西南某地旅行。下圖為該區域等高線地形圖。據此完成下列要求。(1)該地區地形類型主要為 ,地形部位③是 (山谷/山脊)。(2)圖中山峰C與甲點之間的相對高度是 米。(3)當地為了推動旅游業發展,計劃在①、②兩地之間修一條濱河路,量得①、②兩地之間的圖上距離為4厘米,則實地距離為 千米。(4)寧寧一家想攀登B山峰,現有a、b兩條登山線路,坡度更緩的是線路 。(5)寧寧一家在該地旅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自然災害有 (回答一種即可)。【答案】(1)山地;山谷(2)550(3)2(4)b(5)滑坡(泥石流)【知識點】比例尺;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海拔和相對高度;我國常見的自然災害【解析】【分析】(1)讀圖,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該地區海拔在500米以上,且等高線密集,坡度陡,有聳立的山峰,因此地形類型主要為山地。③處等高線彎曲部分向海拔高處凸出,因此地形部位為山谷。(2)讀圖分析可知,圖中C山峰的海拔為1350米,甲地的海拔為800米,因此山峰C與甲點之間的相對高度是1350-800=550米。(3)讀圖分析可知,圖中的比例尺為數字式比例尺,說明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0.5千米。根據題意可知,①、②兩地之間的圖上距離為4厘米,則實地距離為0.5x4=2千米。(4)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稀疏,坡度緩;等高線密集,坡度陡。讀圖分析可知,寧寧一家想攀登B山峰,a、b兩條登山線路中,線路b等高線稀疏,坡度更緩。(5)根據題意可知,寧寧一家在西南某地旅游。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該地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夏季降水集中;再加上山體坡度大,易發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故答案為:(1)山地;山谷;(2)550;(3)2;(4)b;(5)滑坡(泥石流)。【點評】平原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丘陵海拔較低,有起伏但坡度比較和緩;盆地周圍高、中間低;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高原海拔較高,地面起伏小,邊緣陡峻海拔是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相對高度是地面某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即兩地的高度差。等高線呈閉合曲線時,海拔由外向內增高的為山頂;等高線呈閉合曲線時,海拔由內向外增高的為盆地;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高處的為山谷;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低處的為山脊;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兩山頂之間的部位是鞍部。比例尺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所以比例尺也叫縮尺,用公式表示為: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字式、線段式、和文字式,這三種表示方法可以互換。地質災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對人類生命財產、環境造成破壞和損失的地質作用(現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澤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熱害等。 氣象災害是指因暴雨洪澇、干旱、臺風、寒潮、大風沙塵、大(濃)霧、高溫低溫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災害。31.(2025·煙臺會考)某校地理興趣小組到我國浙閩沿海某地開展研學活動。讀研學地區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列問題。(1)說出該區域河流干流的流向。(2)同學們發現該區域北部村落更多,請你推測其主要原因。(3)有同學還發現,該區域村落主要分布在坡地,河流干流沿岸卻沒有村落分布。請你推測河流干流沿岸沒有村落分布的主要原因。(4)同學們得知,甲村計劃在圖中①或②處附近河段開發漂流項目。如果你參與規劃,你會選擇哪一處,請說明理由。(5)當地政府計劃在該區域修建水庫,大壩選址有A、B兩處,請說出兩處選址的各自優勢。【答案】(1)大致自東北流向西南。(2)北部地區等高線相對稀疏,地形較平坦,便于聚落建設。(3)該地區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較多,河流沿岸易泛濫成災;(4)(4)答案不唯一。選①處:①處等高線密集,坡度陡,河流流速快,漂流刺激性強,體驗好。選②處:②處等高線相對稀疏,坡度緩,河流流速較緩,適合大眾參與,安全性高。(5)A處優勢:A處上游為口袋形洼地,蓄水量大;B處優勢:B處為峽谷地形,工程量小;淹沒區面積小,對周邊生態、居民影響小。【知識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形成條件、分布、形態、民居與環境);地圖上的方向判讀【解析】【分析】(1)圖中沒有經緯網,也沒有指向標,應該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斷方向。河流由海拔高處流向低處,因此該區域河流干流大致自東北流向西南。(2)北部地區等高線相對稀疏,地形較平坦,便于聚落建設;南部等高線相對密集,坡度較大,不適宜聚落建設。因此該區域北部村落更多。(3)根據材料信息可知,該地位于浙閩沿海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較多,河流干流沿岸地勢低平,容易受到洪水威脅。因此該地區村落主要分布在相對平緩的坡地, 河流干流沿岸卻沒有村落分布 。(4)甲村計劃在圖中①或②處附近河段開發漂流項目 。其中①處等高線密集,坡度陡,河流流速快,漂流刺激性強,體驗好;而②處等高線相對稀疏坡度緩,河流流速較緩,適合大眾參與,安全性高。(5)當地政府計劃在該區域修建水庫,大壩選址有AB兩處。其中A處優勢是:上游為口袋形洼地,蓄水面積大,蓄水量大。B處優勢是:B處為峽谷地形,工程量小;淹沒區面積小,對周邊生態、居民影響小。故答案為:(1)自東北流向西南:(2)北部地區等高線相對稀疏,地形較平坦,便于聚落建設;(3)該地區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較多,河流沿岸易泛濫成災;(4)答案不唯一。選①處:①處等高線密集,坡度陡,河流流速快,漂流刺激性強,體驗好。選②處:②處等高線相對稀疏,坡度緩,河流流速較緩,適合大眾參與,安全性高。(5)A處優勢:A處上游為口袋形洼地,蓄水量大;B處優勢:B處為峽谷地形,工程量小;淹沒區面積小,對周邊生態、居民影響小。【點評】在地圖上判斷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種:一般定向法:面對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要根據指向標判定方向,指向標的箭頭指向正北方。在經緯網地圖上,要根據經緯網確定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等因素的影響。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資源豐富、氣候適宜、交通便利、經濟發達的地區;地形崎嶇,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發展。水庫,一般是指攔洪蓄水和調節水流的水利工程建筑物,可以利用來灌溉、發電、防洪和養魚。它是在山溝或河流的狹口處建造攔河壩形成的人工湖泊。水庫建成后,可起防洪、蓄水灌溉、供水、發電、養魚等作用。有時天然湖泊也稱為水庫(天然水庫)。水庫規模通常按庫容大小劃分,分為小型、中型、大型等。32.(2024·黔東南)我國北方某學校地理興趣小組的同學到野外進行實踐活動。下面是活動區域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從圖中可以看出,小青河干流流經地區地形平坦開闊,理由是等高線 。青山到甲村的最小相對高度 (大于或小于)500米,甲村的海拔最高不超過 米。(2)同學們從甲村出發沿公路到乙村附近瞻仰烈士紀念碑,緬懷革命先烈。行程中,同學們發現路邊立有一個凸面鏡(如圖),你認為凸面鏡最大可能位于圖中 (A或B點)。(3)瞻仰烈士紀念碑后,同學們沿著山路登上青山,該山路主要沿 (填地形部位)向上延伸。沿途,大家發現山下的槐花已經盛開,但是山上的槐花卻含苞待放,請你解釋其主要原因 。【答案】(1)稀疏;大于;400(2)A點(3)山谷;山上海拔較高,氣溫偏低,槐花開花時間較山下延遲【知識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海拔和相對高度;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規律【解析】【分析】(1)在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稀疏表示坡度平緩,地形平坦開闊,所以小青河干流流經地區等高線稀疏。青山海拔在 900 - 1000 米之間,甲村海拔在 300 - 400 米之間,相對高度是兩地海拔之差,所以青山到甲村的最小相對高度大于 500 米。甲村位于 300 - 400 米等高線之間,其海拔最高不超過 400 米。(2)讀圖可知,A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是山脊,公路急轉彎,視線不佳,容易發生交通事故,因此需要在A處設置凸透鏡;B地公路較平直,無需用凸透鏡。(3)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為山谷,圖中山路所在位置等高線向高處凸出,是山谷地形。沿途,同學們發現山下的槐花已經盛開,但是山上的槐花卻含苞待放,原因在于山上海拔較高,氣溫較低,熱量較差,槐花開花時間較山下延遲。【點評】在等高線地形圖中,位于兩個山頂之間的低地部分是鞍部;等高線重合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向數值大的方向凸出是山谷;等高線向數值小的方向凸出是山脊;等高線數值內大外小的是山頂;等高線數值內小外大的是盆地。等高線越稠密,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稀疏,坡度越緩。根據指向標可以確定相對位置。根據等高距和等高線數值的遞變規律可以確定兩地的海拔高度范圍,采取交叉相減的方法計算相對高度。(1)讀圖可知,小青河干流流經地區等高線稀疏,坡度平緩,地形平坦開闊。圖中等高距為100米,甲村的海拔為300-400米,青山海拔為900-1000米,青山到和甲村的高差為500-700米之間,青山到甲村的最小相對高度大于500米,甲村的海拔最高不超過400米。(2)讀圖可知,A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是山脊,公路急轉彎,視線不佳,容易發生交通事故,因此需要在A處設置凸透鏡;B地公路較平直,無需用凸透鏡。(3)瞻仰烈士紀念碑后,同學們沿著山路登上青山,該山路主要沿山谷向上延伸,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為山谷。沿途,同學們發現山下的槐花已經盛開,但是山上的槐花卻含苞待放,原因在于山上海拔較高,氣溫較低,熱量較差,槐花開花時間較山下延遲。33.(2022·梧州)小李和家人計劃暑假期間到圖中所示地區游玩,小李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對此次旅行作了如下的一些準備工作。(1)小李首先查看地形圖,發現圖中等高距是 米,最低海拔范圍介于 米之間,而東南部的地形類型以 為主,小李還量出丙處聚落和最高山峰之間的圖上距離約為2cm,從而估算出實際直線距離是 米。(2)在甲乙丙三處聚落中,小李建議選擇 處作為住宿地點,因為該處氣溫相對較低,可以更好的避暑,而且緊鄰道路, 便利。(3)小李提醒家人要注意遠離A-B沿線,因為這里是 (地形部位),夏季多暴雨容易發生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為了登上最高山峰,小李在①②兩條線路中,選擇了最省力的一條線路是 。【答案】(1)100;-50~50;山地;2000(2)丙;交通(3)山谷;①【知識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海拔和相對高度【解析】【分析】(1)讀圖可知,相鄰兩條等高線的差值是100米,故圖中等高距是100米;圖示區域中最低等高線的數值是50米,故最低海拔范圍介于-50~50米之間;東南部等高線密集,地形崎嶇,海拔在1000米以上,地形類型為山地;根據比例尺可知,圖上1厘米代表實際距離1000米,小李量出丙處聚落和最高山峰之間的圖上距離約為2cm,從而估算出實際直線距離是2000米。(2)甲乙丙三處聚落中,甲乙海拔較低,氣溫較高,不符合避暑的條件;丙處海拔較高,氣溫相對較低,可以更好的避暑,而且緊鄰道路,交通便利。(3)A-B沿線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為山谷,夏季多暴雨容易發生滑坡、泥石流等災害。①線路等高線稀疏,坡度平緩,爬山較省力;②線路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爬山費力。【點評】(1)海拔是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相對高度是地面某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即兩地的高度差。平原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丘陵海拔較低,有起伏但坡度比較和緩;盆地周圍高、中間低;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高原海拔較高,地面起伏小,邊緣陡峻。(2)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等因素的影響。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資源豐富、氣候適宜、交通便利、經濟發達的地區;地形崎嶇,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發展。(3)等高線呈閉合曲線時,海拔由外向內增高的為山頂;等高線呈閉合曲線時,海拔由內向外增高的為盆地;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高處的為山谷;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低處的為山脊;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兩山頂之間的部位是鞍部。34.(2022·天水)下圖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地勢指地表高低起伏的總趨勢。圖示區域內的地勢總體 高 低。(2)圖中小河①河段和②河段比較,流速較快的是 河段,理由是 。(3)量得圖中兩座山峰之間的圖上距離為5.2厘米,則其實際距離大約是 千米。(4)圖中甲乙兩個居民點中,未來最有可能發育成為城鎮的是 居民點,理由是 (至少寫兩點,)【答案】(1)北;南(2)②河段;②河段比①河段等高線較密集,坡度陡,流速快。(3)26(4)甲;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方便(任寫兩點即可)【知識點】比例尺;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1)讀圖可知,該地區北部海拔大多大于500米,等高線密集,為山地,南部等高線稀疏,大多低于200米,為平原,區域內的地勢總體北高南低。(2)圖中小河①河段和②河段比較,流速較快的是②河段,理由是②河段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流速較快。(3)量得圖中兩座山峰之間的圖上距離為5.2厘米,根據圖中的比例尺,則它們的實際距離= 5.2×500000厘米 =26千米。(4)圖中甲乙兩個居民點中,未來最有可能發育成為城鎮的是圖中甲居民點。理由是甲地等高線稀疏 ,為平原,地形平坦,有河流匯集,水源充足,有公路穿越,交通方便。【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35.(2021·懷化)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圖為世界某區域局部略圖。材料二:同一條經線上兩地之間緯度相差1度,實際距離約為110千米。(1)A點的經度是 ,A點的緯度是 ;圖中B位于D的 方位。(2)請你估算里海的南北長度約為________千米。A.220 B.550 C.1200 D.2200(3)小明同學步行從C點出發,先向正北步行2千米,再向正東步行2千米,然后再向正南步行2千米,最后向正西步行2千米,最終回到________。A.出發點 B.出發點以東 C.出發點以西 D.出發點以南【答案】(1)50°E;50°N;西南(2)C(3)B【知識點】經緯網判斷方向、定位【解析】【分析】根據材料結合圖分析可知:(1)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用符號“E”表示,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用符號“W”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可判定A點的經度是50°E,緯度是50°N;在經緯網地圖上用經緯網定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圖中B位于D的西南方位。(2)同一條經線上兩地之間的緯度相差1°,實際距離約為110千米,圖中里海跨越緯度約11°,因此南北長度約為1200千米。故答案為:C。(3)小明同學步行從C點出發,先向正北步行2千米,再向正東步行2千米,然后再向正南步行2千米,最后向正西步行2千米,最終回到出發點以東,原因在于兩條相鄰經線之間的緯線不等長,緯度越高,兩條相鄰經線之間的距離越短,緯度越低,兩條相鄰經線之間的距離越長,兩條相鄰緯線之間的經線長度相等。故答案為:B。【點評】(1)在經緯網圖上判斷方向時,利用經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來辨別。同一經線上為正南或正北關系,同一緯線上為正東或正西關系。既不在同一條經線上,又不在同一條緯線上的兩個點,通常要先判斷出二者的東西方向,再判斷出南北方向,最后結合前兩步的判斷最終確定位置關系。(2)我們可以利用經緯網來定距離長短,即經度數間隔相等時,緯度越低,東西的長度就越長,所表示面積就越大。緯度間隔1度,實際距離在全球各地均相等,大約為111千米;經度間隔1度,只有在赤道上的距離大約是111千米,并且該距離從赤道向兩極減小。(3)在地球儀上垂直于地軸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所有緯線都互相平行,但長度不等,自赤道向南北兩極逐漸遞減,指示東西方向。赤道是最長的緯線,即0°緯線。連接南北兩極的并同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叫經線,所有的經線都等長,指示南北方向,最終相交于南北兩極點。所有經線均為半圓,長度大約為赤道的一半。36.(2020·銅仁)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圖一中A、B兩點的地理坐標分別是A 、B ,從南北半球看兩點均位于 半球,從東西半球看A點位于 半球,B點位于 半球。從溫度帶看,兩點均位于 帶。(2)圖二中A、B、C三點的地理坐標分別是A 、B 、C 。A點位于 半球、 半球,B點位于 半球、 半球。(3)圖三中A、B兩點的地理坐標分別是:A 、B ,從南北半球看兩點均位于 半球,A點位于B點的 方向。【答案】(1)10°S,150°E;20°S,170°E;南;東;西;熱(2)10°N,170°E;30°S,170°W;30°N,180°;北;西;南;西(3)70°N,45°W;70°N,135°W;北;正東【知識點】東西半球的劃分;經緯網判斷方向、定位【解析】【分析】(1)據圖一中經緯度的變化規律可得,A的地理坐標是10°S,150°E、B點的地理坐標是20°S,170°E,從南北半球看兩點均位于南半球,從東西半球看A點位于東半球,B點位于西半球。從溫度帶看,兩點均位于熱帶。(2)據圖二中經緯度的變化規律可得,A的地理坐標 10°N,170°E、B點的地理坐標是30°S,170°W,C點的地理坐標是30°N,180°.A點位于北半球、西半球,B點位于南半球、西半球。(3)圖三中地球自轉的時針方向是逆時針,該圖是以北極點為中心的半球圖。圖中相鄰兩條經線的度數差是45°,A點的地理坐標是70°N,45°W,B點的地理坐標是70°N,135°W,從南北半球看兩點均位于北半球,A點位于B點的正東方向。【點評】東西經度的判定方法為:經度度數向東變大為東經,經度度數向西變大為西經;南北緯度的判定:緯度度數向北變大為北緯,緯度度數向南變大為南緯。劃分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兩條經線組成的經線圈。20°W經線以東是東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經線以東是西半球,以西是東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赤道。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的,在北極上空看為逆時針方向,在南極上空看為順時針方向。據此解答。1 / 1近5年全國各地地理中考真題匯編——專題6地理工具與地理實踐一、選擇題(2020·廣東) 2020年6月21日,全球迎來天文奇觀——日環食,日環食帶所經過的部分地區能觀測到日環食。讀“2020年6月21日日環食帶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日環食當天恰逢我國某節氣,該節氣是(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2.圖中阿里觀測點的位置最接近( )A.31°S,80°W B.31°N,80°WC.31°S,80°E D.31°N,80°E3.阿里觀測點是我國境內觀測日環食的最佳地點,主要原因是( )A.緯度低,太陽光照強 B.地處青藏高原,氣溫低C.冰川廣布,植被稀少 D.海拔高,空氣稀薄,晴天多4.(2020·常德)網絡購物越來越普及方便,快遞小哥貝貝欲查詢送貨路線,最便捷的方式是查詢( )A.紙質等高線地圖 B.紙質行政區劃圖C.手機中的電子地圖 D.降水分布圖5.(2020·廣東)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2020年5月27日中國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對珠峰的海拔進行重新測量,未來珠峰高度可能被改寫。讀“珠峰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面小題。(1)從1號營地到珠峰山頂,途經的地形部位主要是( )A.鞍部 B.山谷 C.山脊 D.山頂(2)從1號營地出發到珠峰山頂,攀登的大致方向是( )A.先向東北,再向西北 B.先向西南,再向東南C.先向西北,再向東北 D.先向東南,再向西南(3)前進營地到珠峰山項的相對高度最接近( )A.1850米 B.2350米 C.2500米 D.2850米(4)由兩大板塊擠壓形成的喜馬拉雅山脈仍在不斷上升,這兩大板塊分別是( )A.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 B.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C.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 D.美洲板塊與亞歐板塊6.(2020·北京)小鶴隨父母前往某小區看房。圖一為北京某小區平面示意圖,圖二為1號樓某戶型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小區東門在公交車站的( )A.西北 B.東北 C.西南 D.東南(2)小區中( )A.1號樓緊鄰中心噴泉 B.醫院在小區中心C.居委會距離北門最近 D.幼兒園靠近超市(3)他們看中了1號樓中的圖2戶型,小鶴建議奶奶住臥室1的理由是( )A.面積約24m2 B.采光最好C.離客廳最近 D.可見中心噴泉7.(2020·廣州)如圖是某地區山地自行車越野賽的賽道示意圖。回答下列小題。(1)圖中等高距是( )A.5米 B.10米 C.15米 D.20米(2)對賽道走向描述正確的是( )A.AB段自北向南 B.BC段自西南向東北C.CD段自東向西 D.DE段自西北向東南(3)起伏最小的賽道是( )A.AB段 B.BC段 C.CD段 D.DE段(2021·廣東) 下圖為某河流上游局部地區等高線地形圖。該河上游地區森林茂密,植被覆蓋率高,人口密度小,是當地的飲用水水源地。據此完成下列小題。8.甲、乙兩地的相對高度可能是( )A.240米 B.380米 C.470米 D.560米9.該河上游地區適宜( )A.礦山開采 B.小麥種植 C.生態旅游 D.水產養殖10.該地區易發生的氣象災害是( )A.滑坡 B.洪澇 C.寒潮 D.泥石流(2021·深圳)讀下圖,回答問題。11.如圖甲地在乙地的( )A.東南 B.東北 C.西北 D.西南12.根據等高線地形圖判斷( )地最陡。A.甲 B.乙 C.丙 D.丁13.圖中乙、丁兩地的相對高度( )A.10米 B.20米 C.30米 D.40米(2022·廣東) 為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某中學組織學生到廣州市某地進行研學實踐。下圖為廣州市某地等高線地形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4. 甲地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A.850米 B.950米 C.1100米 D.1300米15. 該研學實踐區域的主要地形類型是( )A.高原 B.山地 C.平原 D.盆地16. 根據調研分析,該區域大部分面積適宜種植( )A.林木 B.棉花 C.水稻 D.小麥(2023·廣東)近期,廣州市某學校地理小組就近開展了鄉土地理研學活動。如圖為該地等高線地形圖。據此完成各小題17.研學路線上丙地與丁地的相對高度可能是( )A.180米 B.280米 C.350米 D.480米18.研學路線所處的山體部位是( )A.陡崖 B.鞍部 C.山脊 D.山谷19.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可能有公交車站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024·廣東)近年來,我國物流業迅速發展,快遞點進村已成為新的趨勢。如圖為我國北方地區某村及其周邊等高線地形圖。據此完成下列小題。【地圖應用主題】20.該村及其周邊的主要地形類型為( )A.丘陵 B.高原 C.平原 D.山地21.甲、乙、丙、丁四處,最適合設快遞點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2.可能通過該快遞點外發的當地水果是( )A.椰子 B.荔枝 C.梨 D.香蕉(2023·深圳)坐落在深圳市大鵬半島的半天云村,因大霧籠罩時似仙境般若隱若現而得名,被選入“廣東省最美自然生態村落”。下圖為半天云村所在地區等高線地形圖(單位:米)。據此完成下列小題。23.半天云村位于山頂的( )A.東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東北方向 D.西北方向24.半天云村與山頂的相對高度可能是( )A.100米 B.200米 C.300米 D.400米25.結合村落特色,當地適宜發展( )A.電子加工業 B.生態旅游業 C.高山畜牧業 D.遠洋捕撈業(2024七上·高州月考)某中學組織學生開展鄉土地理研學活動,研學當天的天氣狀況為多云。下圖示意當地的等高線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6.下列天氣符號能表示研學當天天氣狀況的是( )A. B. C. D.27.研學途中,經過的M處的地形部位是( )A.山谷 B.陡崖 C.鞍部 D.山頂28.圖示區域海拔有可能相同的村莊是( )A.甲和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丙和丁二、非選擇題29.(2025·福建)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中學生利用泡沫球、竹簽、鐵絲、記號筆和橡皮泥等器材制作簡易地球儀,并演示地球自轉。下圖示意簡易地球儀及其制作步驟。(1)步驟③~⑤中有一處制作錯誤,指出其序號并更正錯誤。(2)a、b、c、d四條經線中有一處經度標注錯誤,指出錯誤經線字母并更正經度。(3)該學生利用自制地球儀演示地球自轉,從北極上空俯視時,泡沫球呈現的旋轉方向是 時針,地球自轉一周經歷的時長約為 。(4)該學生準備利用自制地球儀演示晝夜更替,還應補充的一項器材是 ,其作用是 。30.(2025·達州)今年五一期間,寧寧一家驅車來到我國西南某地旅行。下圖為該區域等高線地形圖。據此完成下列要求。(1)該地區地形類型主要為 ,地形部位③是 (山谷/山脊)。(2)圖中山峰C與甲點之間的相對高度是 米。(3)當地為了推動旅游業發展,計劃在①、②兩地之間修一條濱河路,量得①、②兩地之間的圖上距離為4厘米,則實地距離為 千米。(4)寧寧一家想攀登B山峰,現有a、b兩條登山線路,坡度更緩的是線路 。(5)寧寧一家在該地旅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自然災害有 (回答一種即可)。31.(2025·煙臺會考)某校地理興趣小組到我國浙閩沿海某地開展研學活動。讀研學地區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列問題。(1)說出該區域河流干流的流向。(2)同學們發現該區域北部村落更多,請你推測其主要原因。(3)有同學還發現,該區域村落主要分布在坡地,河流干流沿岸卻沒有村落分布。請你推測河流干流沿岸沒有村落分布的主要原因。(4)同學們得知,甲村計劃在圖中①或②處附近河段開發漂流項目。如果你參與規劃,你會選擇哪一處,請說明理由。(5)當地政府計劃在該區域修建水庫,大壩選址有A、B兩處,請說出兩處選址的各自優勢。32.(2024·黔東南)我國北方某學校地理興趣小組的同學到野外進行實踐活動。下面是活動區域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從圖中可以看出,小青河干流流經地區地形平坦開闊,理由是等高線 。青山到甲村的最小相對高度 (大于或小于)500米,甲村的海拔最高不超過 米。(2)同學們從甲村出發沿公路到乙村附近瞻仰烈士紀念碑,緬懷革命先烈。行程中,同學們發現路邊立有一個凸面鏡(如圖),你認為凸面鏡最大可能位于圖中 (A或B點)。(3)瞻仰烈士紀念碑后,同學們沿著山路登上青山,該山路主要沿 (填地形部位)向上延伸。沿途,大家發現山下的槐花已經盛開,但是山上的槐花卻含苞待放,請你解釋其主要原因 。33.(2022·梧州)小李和家人計劃暑假期間到圖中所示地區游玩,小李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對此次旅行作了如下的一些準備工作。(1)小李首先查看地形圖,發現圖中等高距是 米,最低海拔范圍介于 米之間,而東南部的地形類型以 為主,小李還量出丙處聚落和最高山峰之間的圖上距離約為2cm,從而估算出實際直線距離是 米。(2)在甲乙丙三處聚落中,小李建議選擇 處作為住宿地點,因為該處氣溫相對較低,可以更好的避暑,而且緊鄰道路, 便利。(3)小李提醒家人要注意遠離A-B沿線,因為這里是 (地形部位),夏季多暴雨容易發生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為了登上最高山峰,小李在①②兩條線路中,選擇了最省力的一條線路是 。34.(2022·天水)下圖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地勢指地表高低起伏的總趨勢。圖示區域內的地勢總體 高 低。(2)圖中小河①河段和②河段比較,流速較快的是 河段,理由是 。(3)量得圖中兩座山峰之間的圖上距離為5.2厘米,則其實際距離大約是 千米。(4)圖中甲乙兩個居民點中,未來最有可能發育成為城鎮的是 居民點,理由是 (至少寫兩點,)35.(2021·懷化)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圖為世界某區域局部略圖。材料二:同一條經線上兩地之間緯度相差1度,實際距離約為110千米。(1)A點的經度是 ,A點的緯度是 ;圖中B位于D的 方位。(2)請你估算里海的南北長度約為________千米。A.220 B.550 C.1200 D.2200(3)小明同學步行從C點出發,先向正北步行2千米,再向正東步行2千米,然后再向正南步行2千米,最后向正西步行2千米,最終回到________。A.出發點 B.出發點以東 C.出發點以西 D.出發點以南36.(2020·銅仁)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圖一中A、B兩點的地理坐標分別是A 、B ,從南北半球看兩點均位于 半球,從東西半球看A點位于 半球,B點位于 半球。從溫度帶看,兩點均位于 帶。(2)圖二中A、B、C三點的地理坐標分別是A 、B 、C 。A點位于 半球、 半球,B點位于 半球、 半球。(3)圖三中A、B兩點的地理坐標分別是:A 、B ,從南北半球看兩點均位于 半球,A點位于B點的 方向。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B2.D3.D【知識點】青藏地區的自然地理概況;經緯網判斷方向、定位;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及正午太陽高度【解析】【點評】(1)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時,地軸與公轉軌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傾角,這就使得一年內太陽光線的直射點有規律地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太陽直射赤道;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北回歸線;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太陽直射赤道;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南回歸線。(2) 在經緯網上,經線的度數叫做經度,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用符號E表示;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用符號W表示。緯線的度數叫緯度,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3)青藏高原是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我國太陽輻射最強的地區,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透明度高,使得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的少,從而到達地表的太陽能非常豐富。西藏拉薩因太陽輻射強烈被稱為“日光城”。1.日環食當天為6月21日,為我國的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晝長夜短,故答案為:B。2.經度向東增大為東經,用字母E表示,經度向西增大為西經,用字母W表示,向北增大為北緯,用字母N表示,向南增大為南緯,用字母S表示,讀圖可知:圖中阿里觀測點的位置最接近31°N,80°E,故答案為:D。3.讀圖可知:阿里觀測點地處我國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薄,晴天多,是我國境內觀測日環食的最佳地點,故答案為:D。4.【答案】C【知識點】地圖的選擇和使用【解析】【分析】紙質的等高線地形圖反映的是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圖,不適合查詢送貨路線,A錯;紙質的行政區劃圖也不能查詢送貨路線,B錯;降水分布圖反映的是降水分布的地圖,不能查詢送貨路線,D錯;手機中的電子地圖能查詢送貨路線,且方便快捷,C對。故答案為:C。【點評】電子地圖是地圖制作和應用的一個系統,是由電子計算機控制所生成的地圖,是基于數字制圖技術的屏幕地圖,是可視化的實地圖。“在計算機屏幕上可視化”是電子地圖的根本特征。我們平時出行用到的騰訊地圖、高德地圖等均為這一類電子地圖,為人們外出提供了相當大的便利條件。5.【答案】(1)C(2)D(3)B(4)A【知識點】方向判斷;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海拔和相對高度;板塊構造學說【解析】【分析】(1)等高線由低凸向高為山谷,由高凸向低為山脊,鞍部位于兩山之間的低洼部位,山頂等高線呈閉合狀態,中間高、四周低。從珠峰山頂到1號營地等高線由高凸向低,途經地形部位主要是山脊。故C正確, ABD 錯誤,故答案為:C。(2)由圖中的方向指向標可知,向上為北,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從一號營地出發,到珠峰山頂攀登的大致方向是先向東南,再向西南,故D正確, ABC錯誤,故答案為:D。(3)由圖中等高線可看出,圖中等高距為500米,前進營地所在海拔為6500米,珠峰山頂海拔為8844.43米,前進營地到珠峰山頂的相對高度最接近2350米,故B正確。 ACD錯誤,故答案為:B。(4)喜馬拉雅山脈形成和不斷上升是因為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擠壓沖撞,故A正確,BCD 錯誤。故答案為:A。【點評】(1)在等高線地形圖中,山頂等高線閉合,等高線數值內高外低(一般圖中有黑三角圖例標注);盆地等高線數值外高內低;山谷等高線向數值增大的方向彎曲,山脊等高線向數值減小的方向彎曲,陡崖處有多條海拔不同的等高線重合,鞍部兩側均為閉合的等高線的山頂,中間相對較低。(2)地圖上常用的定向法有指向標定向法、經緯網定向法和基本定向法。有指向標的地圖要根據指向標定方向,指向標箭頭指向一般為正北,相反的方向為南方,面向北方,左為西右為東。有經緯網的地圖要根據經緯線定方向,按照經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來判定。沒有指向標或經緯網的,參照面對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定向。(3)海拔是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相對高度是地面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即兩個地點之間的海拔高度差。相鄰兩條等高線的海拔差為等高距,一幅圖上只有一個等高距。(4)板塊處于不斷的運動當中,運動形式有碰撞擠壓和張裂拉伸。喜馬拉雅山脈位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兩大板塊做相向運動,碰撞擠壓,印度洋板塊俯沖到亞歐板塊之下,使亞歐板塊被迫抬升,在亞歐板塊南部邊緣地帶隆起抬升形成巨大的喜馬拉雅山脈。6.【答案】(1)C(2)A(3)B【知識點】地圖的閱讀;比例尺;方向判斷【解析】【分析】(1)圖一中既沒有經緯網,也沒有指向標,要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判斷方向,由此可判斷,小區東門位于公交車站的西南方向。故答案為:C。(2)讀圖一可知,1號樓緊鄰中心噴泉,醫院在小區的北部,居委會距離南門最近,幼兒園靠近北門,超市靠近南門,幼兒園距離超市較遠。故正確的是A。(3)根據圖二中的指向標可以判斷,房間1的窗戶是朝南的,采光最好。根據比例尺量算,房間1的面積約16平方米,距離客廳較遠,看不見中心噴泉。故答案為:B。【點評】(1)地圖上常用的定向法有指向標定向法、經緯網定向法和基本定向法。有指向標的地圖要根據指向標定方向,指向標箭頭指向一般為正北,相反的方向為南方,面向北方,左為西右為東。有經緯網的地圖要根據經緯線定方向,按照經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來判定。沒有指向標或經緯網的,參照面對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定向。(3)我國大部分地區都位于北回歸線以北,太陽直射點始終位于北回歸線以南,陽光主要從南方照向北方,南坡為陽坡,南面能夠得到更多的太陽輻射,獲取更多的熱量,也由此得來“山南為陽,山北為陰”。7.【答案】(1)A(2)B(3)B【知識點】方向判斷;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1)解:等高距是指相鄰兩條等高線之間的高度差,讀圖可得,圖中的等高距是5米。故答案為:A。(2)解:讀圖可知,圖中沒有指向標,也沒有經緯網,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斷方向;圖中AB、BC、CD、DE段均為自西南向東北方向;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3)解:讀圖可得,BC段穿越的等高線最少,該路段地面起伏最小。故答案為:B。【點評】(1)地形圖上相鄰等高線之間的高差稱為等高距,也叫做等高線間隔,用h表示。在同一幅地形圖上,等高線的等高距相同。等高線的間隔越小,越能詳細地表示地面的變化情況;等高線間隔越大,圖上表示地面的情況越簡略。(2)地圖上常用的定向法有指向標定向法、經緯網定向法和基本定向法。有指向標的地圖要根據指向標定方向,指向標箭頭指向一般為正北,相反的方向為南方,面向北方,左為西右為東。有經緯網的地圖要根據經緯線定方向,按照經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來判定。沒有指向標或經緯網的,參照面對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定向。(3)在等高線地形圖中,我們可以根據等高線的疏密程度來判斷坡度的陡緩。等高線越稀疏,坡度越緩;等高線越密集,坡度越陡。一般爬山會選擇從緩坡經過,可以省時省力。或者經過鞍部,地形相對平坦。緩坡土壤發育較好,可以修梯田,保持水土。陡坡則需要保護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答案】8.B9.C10.B【知識點】中國主要氣象災害的成因及分布;海拔和相對高度【解析】【點評】(1)海拔是指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是某地與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標準來計算。海拔的起點叫海拔零點或水準零點,是某一濱海地點的平均海水面。相對高度是地面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即兩個地點之間的海拔高度差。(2)河流開發要參照河流流域的自然背景分析其水文和水系特征,結合區域經濟發展方向確定其主要開發模式。一般河流上游河段地勢落差較大,可開發水能,修建水利工程,取得綜合效益;河流中游和下游可開發航運、灌溉、養殖、旅游等功能。(2)我國最為常見、危害程度較為嚴重的主要氣象災害有干旱、暴雨洪澇、寒潮、臺風。臺風災害在夏秋季節主要分布于東部沿海地區,內陸也受到一定影響 ;暴雨洪澇災害東部多,西部少;干旱在我國出現次數多,春夏季節分布普遍,以西北、華北及東北地區為主 。寒潮冬天影響范圍大,西北、華北及東北地區(青藏滇南各地、海南、臺灣除外)。8.由圖可知,圖中甲地的海拔范圍是550-600米,乙地的海拔范圍是150-200米,所以兩地的相對高度相差350-450米之間,故答案為:B。9.由圖可知,該地區上游地區地形崎嶇,氣候濕潤,適合發展生態旅游,其余三項都不適合,故答案為:C。10.由圖中信息可知,該地區是位于南方地區的東南丘陵,容易遭受的氣候災害是洪澇;緯度低,受寒潮影響小,滑坡和泥石流屬于地質災害,故答案為:B。【答案】11.C12.A13.B【知識點】方向判斷;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海拔和相對高度【解析】【點評】(1)地圖上常用的定向法有指向標定向法、經緯網定向法和基本定向法。①有指向標的地圖要根據指向標定方向,指向標箭頭指向一般為正北,相反的方向為南方,面向北方,左為西右為東;②有經緯網的地圖要根據經緯線定方向,按照經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來判定;③沒有指向標或經緯網的,參照面對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定向。(2)在等高線地形圖中,山頂等高線閉合,等高線數值內高外低(一般圖中有黑三角圖例標注);盆地等高線數值外高內低;山谷等高線向數值增大的方向彎曲,山脊等高線向數值減小的方向彎曲,陡崖處有多條海拔不同的等高線重合,鞍部兩側均為閉合的等高線的山頂,中間相對較低。(3)海拔是指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是某地與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標準來計算。海拔的起點叫海拔零點或水準零點,是某一濱海地點的平均海水面。相對高度是地面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即兩個地點之間的海拔高度差。11.有指向標的地圖要根據指向標判讀方向,圖中指向標指向北方,據此可推知甲地在乙地的西北方向,C正確,故答案為:C。12.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度緩,圖中甲處的等高線重合,較乙、丙、丁處的更加密集,因此甲處的坡度最陡,A正確,故答案為:A。13.根據圖中等高線的數值可知,乙處的海拔是860米,丁處的海拔是840米,因此乙、丁兩地的相對高度是860米-840米=20米,B正確,故答案為:B。【答案】14.C15.B16.A【知識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海拔和相對高度【解析】【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14.由圖可知圖中等高距為150米,甲地為山峰,海拔較高,海拔范圍為1050米以上,1200米以下,故C符合,故答案為:C。15. 高原是海拔在500米以上比較完整的大片高地,圖中等高線密集,地勢落差大,故排除A;盆地是低于周圍山地,相對凹下的地表形態,故D排除,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勢起伏大,坡度大,符合圖中地形地勢特征,故該研學實踐區域的主要地形類型是山地,C正確,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形平坦,圖中海拔較高,地形崎嶇,故C錯誤。故答案為:B。16.該地區地勢起伏大,坡度大,以山地為主,區域大部分面積適宜種植林木,可以保持水土。故答案為:A。【答案】17.B18.D19.A【知識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解析】【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17.讀圖可知,圖中的等高距是50米,丙地位于350米以下,300米以上,丁地位于600米等高線處,那么二者的相對高度應該大于250米,小于300米,那么可能是280米;故答案為:B。18.讀圖可知,該部位等高線向高處凸出,是山谷地形;故答案為:D。19.甲地位于平原,地形平坦,距離居民地近,適合作為公交站;乙地和丁地位于山坡上,地形崎嶇,距離居民地遠;丙地位于山腳下,只靠近一處居民地;故答案為:A。【答案】20.A21.B22.C【知識點】地圖的閱讀;比例尺;方向判斷【解析】【點評】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方法如下:山頂等高線閉合,且數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降低,盆地或洼地等高線閉合,且數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升高。山脊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低處,等高線從高往低突就是山脊,山脊地勢比兩側高,是分水線,所以往往是河流的分水嶺.。等高線從低往高突就是山谷,山谷是集水線。等高線向海拔較高處凸出的是山谷,等高線向海拔較低處凸出的是山脊,因此凸高為谷,凸低為脊,簡稱高谷低脊。鞍部是正對的兩山脊或山谷等高線之間的空白部分,陡崖是近于垂直的山坡,多條等高線重疊的地方。20.A、圖中最高處海拔范圍是450-500米,地形類型為丘陵,故A正確。B、高原海拔超過1000米,故B錯誤。C、平原是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故C錯誤。D、山地是海拔超過500米,故D錯誤。故答案為:A。21.A、甲遠離居民區,A錯誤;B、乙處地形平坦,位于居民區的中心處,人流量大,適合設快遞點,B正確;C、丙遠離居民區,C錯誤;D、丁處等高線密集,坡度大,且位于山脊處,不適宜設快遞站,故D錯誤;故答案為:B。22.A、此地位于北方地區,屬于溫帶地區。椰子屬于熱帶經濟作物,A錯誤;B、荔枝屬于熱帶經濟作物,B錯誤;C、梨屬于溫帶作物,C正確;D、香蕉屬于熱帶經濟作物,D錯誤;故答案為:C。【答案】23.D24.C25.B【知識點】方向判斷;海拔和相對高度【解析】【點評】教材首先明確了地圖上有三種定向方法,它們是:一般定向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指向標定向法:指向標指示北方。 經緯網定向法:有經緯網的地圖,經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23.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因此半天云村位于山頂的西北方向,D正確。故答案為:D24.該地圖沒有數據標明海拔,無法解答。25.材料中提及到坐落在深圳市大鵬半島的半天云村,因大霧籠罩時似仙境般若隱若現而得名,被選入“廣東省最美自然生態村落”。因此憑借其自然環境當地可以發展旅游業,B正確。故答案為:B【答案】26.A27.C28.C【知識點】海拔和相對高度;天氣預報和天氣符號29.【答案】(1)⑤。應更正為“調整支架角度,使竹簽與桌面成66.5°角”。(2)a。應更正為“30°W”。(3)逆;1天(24小時)(4)手電筒(蠟燭或臺燈等);模擬太陽光【知識點】地球儀;地球自轉的基本特征;演示地球自轉【解析】【分析】(1)地球儀上,地軸(竹簽模擬)與桌面的夾角應為66.5°(因地球公轉時地軸與公轉軌道面成66.5°夾角),步驟⑤中“使竹簽與桌面垂直”錯誤,應調整為“調整支架角度,使竹簽與桌面成66.5°角”,這樣才能準確模似地球公轉時地軸的空間指向特征。(2)經線的經度分布規律是:以本初子午線(0°經線)為界,向東為東經(D),向西為西經(W)。圖中a經線在0°經線西側,應為西經,所以a標注錯誤,應更正為“30°W”。(3)根據所學可知,從北極上空看,地球逆時針轉,地球自轉一周時間約為1天(24小時)。(4)演示晝夜更替需要模擬太陽光,手電筒(蠟燭或臺燈等)可作為光源,其作用是模擬太陽光 ,光線照射地球儀,形成晝夜半球,隨著地球儀自轉,就能演示晝夜更替現象。 【點評】地球儀是為了便于認識地球,人們仿造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的比例縮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30.【答案】(1)山地;山谷(2)550(3)2(4)b(5)滑坡(泥石流)【知識點】比例尺;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海拔和相對高度;我國常見的自然災害【解析】【分析】(1)讀圖,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該地區海拔在500米以上,且等高線密集,坡度陡,有聳立的山峰,因此地形類型主要為山地。③處等高線彎曲部分向海拔高處凸出,因此地形部位為山谷。(2)讀圖分析可知,圖中C山峰的海拔為1350米,甲地的海拔為800米,因此山峰C與甲點之間的相對高度是1350-800=550米。(3)讀圖分析可知,圖中的比例尺為數字式比例尺,說明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0.5千米。根據題意可知,①、②兩地之間的圖上距離為4厘米,則實地距離為0.5x4=2千米。(4)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稀疏,坡度緩;等高線密集,坡度陡。讀圖分析可知,寧寧一家想攀登B山峰,a、b兩條登山線路中,線路b等高線稀疏,坡度更緩。(5)根據題意可知,寧寧一家在西南某地旅游。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該地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夏季降水集中;再加上山體坡度大,易發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故答案為:(1)山地;山谷;(2)550;(3)2;(4)b;(5)滑坡(泥石流)。【點評】平原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丘陵海拔較低,有起伏但坡度比較和緩;盆地周圍高、中間低;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高原海拔較高,地面起伏小,邊緣陡峻海拔是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相對高度是地面某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即兩地的高度差。等高線呈閉合曲線時,海拔由外向內增高的為山頂;等高線呈閉合曲線時,海拔由內向外增高的為盆地;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高處的為山谷;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低處的為山脊;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兩山頂之間的部位是鞍部。比例尺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所以比例尺也叫縮尺,用公式表示為: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字式、線段式、和文字式,這三種表示方法可以互換。地質災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對人類生命財產、環境造成破壞和損失的地質作用(現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澤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熱害等。 氣象災害是指因暴雨洪澇、干旱、臺風、寒潮、大風沙塵、大(濃)霧、高溫低溫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災害。31.【答案】(1)大致自東北流向西南。(2)北部地區等高線相對稀疏,地形較平坦,便于聚落建設。(3)該地區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較多,河流沿岸易泛濫成災;(4)(4)答案不唯一。選①處:①處等高線密集,坡度陡,河流流速快,漂流刺激性強,體驗好。選②處:②處等高線相對稀疏,坡度緩,河流流速較緩,適合大眾參與,安全性高。(5)A處優勢:A處上游為口袋形洼地,蓄水量大;B處優勢:B處為峽谷地形,工程量小;淹沒區面積小,對周邊生態、居民影響小。【知識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形成條件、分布、形態、民居與環境);地圖上的方向判讀【解析】【分析】(1)圖中沒有經緯網,也沒有指向標,應該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斷方向。河流由海拔高處流向低處,因此該區域河流干流大致自東北流向西南。(2)北部地區等高線相對稀疏,地形較平坦,便于聚落建設;南部等高線相對密集,坡度較大,不適宜聚落建設。因此該區域北部村落更多。(3)根據材料信息可知,該地位于浙閩沿海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較多,河流干流沿岸地勢低平,容易受到洪水威脅。因此該地區村落主要分布在相對平緩的坡地, 河流干流沿岸卻沒有村落分布 。(4)甲村計劃在圖中①或②處附近河段開發漂流項目 。其中①處等高線密集,坡度陡,河流流速快,漂流刺激性強,體驗好;而②處等高線相對稀疏坡度緩,河流流速較緩,適合大眾參與,安全性高。(5)當地政府計劃在該區域修建水庫,大壩選址有AB兩處。其中A處優勢是:上游為口袋形洼地,蓄水面積大,蓄水量大。B處優勢是:B處為峽谷地形,工程量小;淹沒區面積小,對周邊生態、居民影響小。故答案為:(1)自東北流向西南:(2)北部地區等高線相對稀疏,地形較平坦,便于聚落建設;(3)該地區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較多,河流沿岸易泛濫成災;(4)答案不唯一。選①處:①處等高線密集,坡度陡,河流流速快,漂流刺激性強,體驗好。選②處:②處等高線相對稀疏,坡度緩,河流流速較緩,適合大眾參與,安全性高。(5)A處優勢:A處上游為口袋形洼地,蓄水量大;B處優勢:B處為峽谷地形,工程量小;淹沒區面積小,對周邊生態、居民影響小。【點評】在地圖上判斷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種:一般定向法:面對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要根據指向標判定方向,指向標的箭頭指向正北方。在經緯網地圖上,要根據經緯網確定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等因素的影響。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資源豐富、氣候適宜、交通便利、經濟發達的地區;地形崎嶇,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發展。水庫,一般是指攔洪蓄水和調節水流的水利工程建筑物,可以利用來灌溉、發電、防洪和養魚。它是在山溝或河流的狹口處建造攔河壩形成的人工湖泊。水庫建成后,可起防洪、蓄水灌溉、供水、發電、養魚等作用。有時天然湖泊也稱為水庫(天然水庫)。水庫規模通常按庫容大小劃分,分為小型、中型、大型等。32.【答案】(1)稀疏;大于;400(2)A點(3)山谷;山上海拔較高,氣溫偏低,槐花開花時間較山下延遲【知識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海拔和相對高度;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規律【解析】【分析】(1)在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稀疏表示坡度平緩,地形平坦開闊,所以小青河干流流經地區等高線稀疏。青山海拔在 900 - 1000 米之間,甲村海拔在 300 - 400 米之間,相對高度是兩地海拔之差,所以青山到甲村的最小相對高度大于 500 米。甲村位于 300 - 400 米等高線之間,其海拔最高不超過 400 米。(2)讀圖可知,A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是山脊,公路急轉彎,視線不佳,容易發生交通事故,因此需要在A處設置凸透鏡;B地公路較平直,無需用凸透鏡。(3)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為山谷,圖中山路所在位置等高線向高處凸出,是山谷地形。沿途,同學們發現山下的槐花已經盛開,但是山上的槐花卻含苞待放,原因在于山上海拔較高,氣溫較低,熱量較差,槐花開花時間較山下延遲。【點評】在等高線地形圖中,位于兩個山頂之間的低地部分是鞍部;等高線重合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向數值大的方向凸出是山谷;等高線向數值小的方向凸出是山脊;等高線數值內大外小的是山頂;等高線數值內小外大的是盆地。等高線越稠密,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稀疏,坡度越緩。根據指向標可以確定相對位置。根據等高距和等高線數值的遞變規律可以確定兩地的海拔高度范圍,采取交叉相減的方法計算相對高度。(1)讀圖可知,小青河干流流經地區等高線稀疏,坡度平緩,地形平坦開闊。圖中等高距為100米,甲村的海拔為300-400米,青山海拔為900-1000米,青山到和甲村的高差為500-700米之間,青山到甲村的最小相對高度大于500米,甲村的海拔最高不超過400米。(2)讀圖可知,A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是山脊,公路急轉彎,視線不佳,容易發生交通事故,因此需要在A處設置凸透鏡;B地公路較平直,無需用凸透鏡。(3)瞻仰烈士紀念碑后,同學們沿著山路登上青山,該山路主要沿山谷向上延伸,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為山谷。沿途,同學們發現山下的槐花已經盛開,但是山上的槐花卻含苞待放,原因在于山上海拔較高,氣溫較低,熱量較差,槐花開花時間較山下延遲。33.【答案】(1)100;-50~50;山地;2000(2)丙;交通(3)山谷;①【知識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海拔和相對高度【解析】【分析】(1)讀圖可知,相鄰兩條等高線的差值是100米,故圖中等高距是100米;圖示區域中最低等高線的數值是50米,故最低海拔范圍介于-50~50米之間;東南部等高線密集,地形崎嶇,海拔在1000米以上,地形類型為山地;根據比例尺可知,圖上1厘米代表實際距離1000米,小李量出丙處聚落和最高山峰之間的圖上距離約為2cm,從而估算出實際直線距離是2000米。(2)甲乙丙三處聚落中,甲乙海拔較低,氣溫較高,不符合避暑的條件;丙處海拔較高,氣溫相對較低,可以更好的避暑,而且緊鄰道路,交通便利。(3)A-B沿線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為山谷,夏季多暴雨容易發生滑坡、泥石流等災害。①線路等高線稀疏,坡度平緩,爬山較省力;②線路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爬山費力。【點評】(1)海拔是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相對高度是地面某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即兩地的高度差。平原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丘陵海拔較低,有起伏但坡度比較和緩;盆地周圍高、中間低;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高原海拔較高,地面起伏小,邊緣陡峻。(2)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等因素的影響。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資源豐富、氣候適宜、交通便利、經濟發達的地區;地形崎嶇,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發展。(3)等高線呈閉合曲線時,海拔由外向內增高的為山頂;等高線呈閉合曲線時,海拔由內向外增高的為盆地;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高處的為山谷;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低處的為山脊;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兩山頂之間的部位是鞍部。34.【答案】(1)北;南(2)②河段;②河段比①河段等高線較密集,坡度陡,流速快。(3)26(4)甲;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方便(任寫兩點即可)【知識點】比例尺;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1)讀圖可知,該地區北部海拔大多大于500米,等高線密集,為山地,南部等高線稀疏,大多低于200米,為平原,區域內的地勢總體北高南低。(2)圖中小河①河段和②河段比較,流速較快的是②河段,理由是②河段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流速較快。(3)量得圖中兩座山峰之間的圖上距離為5.2厘米,根據圖中的比例尺,則它們的實際距離= 5.2×500000厘米 =26千米。(4)圖中甲乙兩個居民點中,未來最有可能發育成為城鎮的是圖中甲居民點。理由是甲地等高線稀疏 ,為平原,地形平坦,有河流匯集,水源充足,有公路穿越,交通方便。【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向低處彎曲的是山脊,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兩個山峰相對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線重合處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發育出河流,平坦開闊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發育出聚落。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較緩。兩條相鄰等高線之差就是該圖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是指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35.【答案】(1)50°E;50°N;西南(2)C(3)B【知識點】經緯網判斷方向、定位【解析】【分析】根據材料結合圖分析可知:(1)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用符號“E”表示,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用符號“W”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可判定A點的經度是50°E,緯度是50°N;在經緯網地圖上用經緯網定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圖中B位于D的西南方位。(2)同一條經線上兩地之間的緯度相差1°,實際距離約為110千米,圖中里海跨越緯度約11°,因此南北長度約為1200千米。故答案為:C。(3)小明同學步行從C點出發,先向正北步行2千米,再向正東步行2千米,然后再向正南步行2千米,最后向正西步行2千米,最終回到出發點以東,原因在于兩條相鄰經線之間的緯線不等長,緯度越高,兩條相鄰經線之間的距離越短,緯度越低,兩條相鄰經線之間的距離越長,兩條相鄰緯線之間的經線長度相等。故答案為:B。【點評】(1)在經緯網圖上判斷方向時,利用經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來辨別。同一經線上為正南或正北關系,同一緯線上為正東或正西關系。既不在同一條經線上,又不在同一條緯線上的兩個點,通常要先判斷出二者的東西方向,再判斷出南北方向,最后結合前兩步的判斷最終確定位置關系。(2)我們可以利用經緯網來定距離長短,即經度數間隔相等時,緯度越低,東西的長度就越長,所表示面積就越大。緯度間隔1度,實際距離在全球各地均相等,大約為111千米;經度間隔1度,只有在赤道上的距離大約是111千米,并且該距離從赤道向兩極減小。(3)在地球儀上垂直于地軸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所有緯線都互相平行,但長度不等,自赤道向南北兩極逐漸遞減,指示東西方向。赤道是最長的緯線,即0°緯線。連接南北兩極的并同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叫經線,所有的經線都等長,指示南北方向,最終相交于南北兩極點。所有經線均為半圓,長度大約為赤道的一半。36.【答案】(1)10°S,150°E;20°S,170°E;南;東;西;熱(2)10°N,170°E;30°S,170°W;30°N,180°;北;西;南;西(3)70°N,45°W;70°N,135°W;北;正東【知識點】東西半球的劃分;經緯網判斷方向、定位【解析】【分析】(1)據圖一中經緯度的變化規律可得,A的地理坐標是10°S,150°E、B點的地理坐標是20°S,170°E,從南北半球看兩點均位于南半球,從東西半球看A點位于東半球,B點位于西半球。從溫度帶看,兩點均位于熱帶。(2)據圖二中經緯度的變化規律可得,A的地理坐標 10°N,170°E、B點的地理坐標是30°S,170°W,C點的地理坐標是30°N,180°.A點位于北半球、西半球,B點位于南半球、西半球。(3)圖三中地球自轉的時針方向是逆時針,該圖是以北極點為中心的半球圖。圖中相鄰兩條經線的度數差是45°,A點的地理坐標是70°N,45°W,B點的地理坐標是70°N,135°W,從南北半球看兩點均位于北半球,A點位于B點的正東方向。【點評】東西經度的判定方法為:經度度數向東變大為東經,經度度數向西變大為西經;南北緯度的判定:緯度度數向北變大為北緯,緯度度數向南變大為南緯。劃分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兩條經線組成的經線圈。20°W經線以東是東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經線以東是西半球,以西是東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赤道。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的,在北極上空看為逆時針方向,在南極上空看為順時針方向。據此解答。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近5年全國各地地理中考真題匯編——專題6地理工具與地理實踐(學生版).docx 近5年全國各地地理中考真題匯編——專題6地理工具與地理實踐(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