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各章實驗習(xí)題課件 (共9份打包)滬粵版(2024)八年級下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各章實驗習(xí)題課件 (共9份打包)滬粵版(2024)八年級下冊

資源簡介

(共7張PPT)
第九章 浮力
實驗8 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
1. (山西晉城期末)小明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時,用鐵塊A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1)鐵塊A浸沒在水中時,受到
的浮力是________N。
(2)分析比較實驗步驟a、b、c,
可得到結(jié)論: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液體的密度相同時,物體浸入液體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3)分析比較實驗步驟________可得到結(jié)論: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無關(guān)。分析比較實驗步驟a、d、e可知,浮力的大小還與______________有關(guān)。
a、c、d
液體的密度
(4)下列圖中能正確反映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F和鐵塊A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h關(guān)系的圖像是_______。(鐵塊A未接觸容器底)
D
2. (新實驗 創(chuàng)新裝置)興趣小組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
(1)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浮力大小與物體浸在液體中的深度有關(guān)。
猜想2:浮力大小與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guān)。
猜想3:浮力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guān)。
小組為驗證上述猜想,用彈簧測力計、4個相同的小長方體磁力塊、2個分別盛有水和鹽水的燒杯等,按圖甲進行實驗。
①利用磁力將4個磁力塊組合成長方體物塊。
②根據(jù)圖A、B、C的測量結(jié)果,小明認為猜想1是正確的,小華卻認為不一定正確。你覺得小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控制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相同
③小華為了證明自己的想法,利用上述器材設(shè)計實驗D,根據(jù)A、B、D的測量結(jié)果,可得:浮力大小與物體浸在液體中的深度無關(guān)。請在圖D中畫出她實驗時長方體物塊的放置圖。
④興趣小組進一步研究得出浮力大小與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guān)。
⑤根據(jù)A、C、E的結(jié)果,得出浮力大小還與_____________有關(guān)。
(2)小華把4個磁力塊組合成圖乙,她還能探究浮力大小與_____________的關(guān)系。
液體的密度
物體的形狀(共6張PPT)
第七章 運動和力
實驗5 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1. 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實驗中,小聰同學(xué)采用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小明同學(xué)采用的實驗裝置如圖乙所示。
(1)甲、乙兩種實驗裝置中,老師指出乙裝置更科學(xué),原因是選用小車可以減小________對實驗結(jié)果的影響。
(2)該實驗中判斷小車是否受
平衡力作用的依據(jù)是小車保持
____________(選填“靜止”或
“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摩擦力
靜止
(3)左右兩盤中砝碼的質(zhì)量相等時,小車保持靜止;左右兩盤中砝碼的質(zhì)量不相等時,小車會加速運動,說明彼此平衡的兩個力大小_________。
(4)保持左右兩盤中砝碼的質(zhì)量相等,把小車在水平桌面上扭轉(zhuǎn)一個小角度后釋放,小車將轉(zhuǎn)動,說明彼此平衡的兩個力必須作用在_______________上。
相等
同一條直線
(5)為了驗證只有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才能平衡,小華采用了圖丙所示的實驗裝置。圖丙中輕質(zhì)卡片其實真正受到______(選填
“1”“2”或“3”)個力的作用,但由于卡片的重力遠小于所受的
拉力,可以不考慮卡片的重力對實驗的影響。為了達到實驗
目的,在圖丙所示情況下,小華的下一步操作是 (  )
A. 換一張卡片
B. 用剪刀將卡片剪成左右相等的兩份
3
B
2. (湖南中考)小華同學(xué)用下面的裝置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具體操作如下。
(1)如圖甲所示,用直徑略小于滑輪孔徑的鐵釘把三個滑輪A、B、C分別釘在木板上,木板豎直掛起待用,用大號縫衣針把細線沿輕質(zhì)塑料塊的中心軸線穿過,并在緊靠塑料塊的兩側(cè)各打一線結(jié),使塑料塊與細線固定在一起。將塑料塊兩側(cè)
的細線分別跨過木板上的A、B滑輪,且塑料塊不與木板接觸,
細線下端掛不同質(zhì)量的鉤碼,松手后,塑料塊由靜止開始運動,實驗表明,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方向相反,但________不相等,則這兩個力不平衡。
大小
(2)按住塑料塊,把跨過B輪的細線移到C 輪上,在兩線端掛上相同質(zhì)量的鉤碼,松手后塑料塊由靜止開始運動,如圖乙所示。按住塑料塊,把跨過C 輪的細線移到B輪上,把塑料塊轉(zhuǎn)過90°,松手后,塑料塊由靜止開始轉(zhuǎn)動,如圖丙所示。由此表明,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
如果僅僅大小相等,方向成某一角度
或方向相反但____________________,
這兩個力不平衡。
不在同一條直線上(共6張PPT)
第七章 運動和力
實驗3 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
1. 物理實驗小組的同學(xué)們在學(xué)習(xí)“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時,想測量從斜面上滑下的小車在不同階段的平均速度,他們設(shè)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他們讓小車從斜面頂端 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
分別測出各段的長度和小車到達各
點的時間,即可測出小車在不同階
段的平均速度。
(1)本實驗的測量原理是________(填公式)。
(2)本實驗中用到的測量工具是刻度尺和________________。
(3)實驗時,在斜面上放置金屬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實驗時,為了使小車在斜面上運動的時間長些,便于測量時間,應(yīng)適當(dāng)_______(選填“增大”或“減小”)斜面的傾斜角度。
(5)AB段的距離為sAB=_______cm,小車在AC段的平均速度為vAC=_______m/s。
(6)由于負責(zé)計時的同學(xué)對計時儀器的使用不熟練,導(dǎo)致小車過了A點后才開始計時,則所測得的AC段的平均速度會________(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秒表(或電子表)
使小車停止運動,便于測量時間
減小
40.0
0.3
偏大
(7)若AB、BC、AC段的平均速度分別用vAB、vBC、vAC表示,則這三者的大小關(guān)系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小車全程是做________(選填“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
(8)對于小車運動過程中下半程BC段的平均速度,某同學(xué)提出了另一種測量方法:讓小車從B點由靜止釋放,測出小車到達C點所用的時間,從而計算出小車在BC段的平均速度。他的方法正確嗎?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ABvAC>vAB)
變速
不正確
所測時間不是運動過程中
通過下半程的時間
2. (新實驗 創(chuàng)新裝置)小明設(shè)計了三種類型路徑拼接而成的軌道,他用頻閃照相機拍得的小球在整個軌道上運動的照片如圖所示,從而探究小球在不同軌道上運動時的速度變化。這部頻閃照相機的說明書上寫著:“相機每隔0.2 s 曝光一次,像成在同一底片上。”
(1)本實驗可以探究小球速度變化的原理是
________(寫出表達式)。
(2)本實驗不需要使用秒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據(jù)題意,小球沿斜面AB下滑至底端時,用時________s;在三種類型的軌道中,小球在________段的運動最接近于勻速直線運動。
(4)小明將刻度尺的邊緣靠近C點和D點,測得CD間的長度為48.0 cm,則可大致計算出該段的平均速度為________m/s,該速度___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CD段小球的真實平均速度。
                 頻閃照相機記錄了小球的位置,同時 也記錄了運動時間
0.6
BC
0.6
小于(共7張PPT)
第八章 壓強
實驗6 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 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中,小強和小明利用一塊海綿和兩塊完全相同的木塊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1)實驗中,他們通過觀察海綿的____________來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_____________法。
凹陷程度
轉(zhuǎn)換
(2)在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guān)系”時,應(yīng)控制_____________不變;在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guān)系”時,應(yīng)控制_____________不變,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_____________法。
(3)小強對比甲、乙兩圖得出結(jié)論:當(dāng)壓力一定時,_____________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公共汽車上配備逃生錘,遇到緊急情況時,乘客可以用逃生錘打破玻璃逃生,根據(jù)實驗結(jié)論
可知,為了更容易打破玻璃,逃
生錘外形應(yīng)選用圖中的________。
受力面積
壓力
控制變量
受力面積
D
(4)小強對比甲、丙兩圖得出結(jié)論:當(dāng)受力面積一定時,______________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下列實例中直接應(yīng)用該結(jié)論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書包要用寬的背帶
B. 蚊子能輕而易舉地用口器刺破皮膚
C. 交通管理部門規(guī)定,貨車每一車軸的平均承載質(zhì)量不得超過10 t
壓力
C
(5)小明通過對比甲、丁兩圖,得出了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無關(guān)的結(jié)論,你認為這是________(選填“正確”或“錯誤”)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設(shè)圖甲、丙、丁中木塊對海
綿的壓強分別為p甲、p丙、p丁,用
等式表示它們之間的倍數(shù)關(guān)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
錯誤
沒有控制受力面積相同
p丙=2p甲=2p丁
2. (新實驗 創(chuàng)新裝置)小欣同學(xué)利用木條、橡皮泥、包裝帶和鉤碼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
(1)如圖所示,小欣將橡皮泥做成長方體平放
于木條上方,把包裝帶撕成相同寬度的兩段,
將兩段包裝帶繞過橡皮泥,并在包裝帶下方掛
上不同數(shù)量的鉤碼,觀察對比橡皮泥上端的變
化,從而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guān)系。
(2)實驗過程中,小欣是通過觀察橡皮泥的_______________來比較壓力作用效果的。
(3)由圖示現(xiàn)象可得出結(jié)論:當(dāng)受力面積相同時,_________________,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4)小欣想繼續(xù)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guān)系”,應(yīng)進行以下操作:將橡皮泥恢復(fù)原狀,把包裝帶撕成____________寬度的兩段,兩包裝帶下方掛___________數(shù)量的鉤碼。(均選填“相同”或“不同”)
凹陷程度
壓力越大
不同
相同(共6張PPT)
第九章 浮力
實驗9 探究浮力的大小
1. 圖1是某實驗小組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排開的液體所受重力的關(guān)系”的實驗過程。
(1)實驗的最佳順序是________。
(2)實驗中所用圓柱體的重力為
________N。
(3)圖A中存在的錯誤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糾正錯誤后,繼續(xù)進行實驗,圖B中圓柱體受到的浮力F浮=________N。
(5)圓柱體排開的水的重力G排=________N。
CABD
4.2
溢水杯未
裝滿水(或水面未跟溢水口相平)
1.2
1.2
(6)實驗結(jié)果表明:浸在水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的大小________物體排開的水的重力。
(7)為了使結(jié)論更具有普遍性,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另一小組利用兩個相同的彈簧測力計A和B、飲
料瓶和吸管組裝成的溢水杯、薄塑料袋(質(zhì)量忽略不
計)等,對實驗進行改進,裝置如圖2所示。向下移
動水平橫桿,使物體緩慢浸入盛滿水的溢水杯中,
等于
換用不同液體,多次實驗
觀察到A的示數(shù)逐漸________(選填“變大”或“變小”),B的示數(shù)逐漸________(選填“變大”或“變小”),且A、B示數(shù)的變化量________(選填“相等”或“不相等”)。
(9)比較兩種實驗方案,改進后的優(yōu)點是
________(多選)。
A. 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shù)就是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
B. 實驗器材生活化,彈簧測力計固定使示數(shù)更穩(wěn)定
C. 能同步觀察彈簧測力計A、B示數(shù)的變化
變小
變大
相等
BC
2. (新實驗 創(chuàng)新裝置)小郭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驗證阿基米德原理。
(1)在使用彈簧測力計前,應(yīng)先檢查指針是否指在_________
_____,若不是,應(yīng)該讓彈簧測力計在______________狀態(tài)下調(diào)
節(jié)指針。
(2)將裝滿水的溢水杯放到水平桌面上已調(diào)零的電子秤
上。用彈簧測力計測出金屬塊的重力為2.7 N,然后將其
緩慢浸沒在溢水杯的水中,如圖所示,穩(wěn)定后彈簧測力計
零刻度
線處
豎直自然下垂
的示數(shù)是1.7 N,在這個過程中,金屬塊始終不與溢水杯接觸。金屬塊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大小為________N;該金屬塊的密度為__________kg/m3。(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
(3)金屬塊浸沒在水中與金屬塊未浸入水中時相比,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4)金屬塊浸沒在水中與金屬塊未浸入時相比,若電子秤示數(shù)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則可以驗證阿基米德原理。
1
2.7×103
不變
不變(共6張PPT)
第六章 力和機械
實驗1 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 哪些因素有關(guān)
1. 同學(xué)們猜想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①接觸面所受的壓力;②接觸面的粗糙程度;③物體的運動速度。根據(jù)猜想,同學(xué)們設(shè)計了圖甲、乙、丙所示的實驗。
(1)如圖甲,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使木塊沿長木板做勻速直線運動,木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________N。
(2)通過比較________兩圖,可驗證猜想①;通過比較________兩圖,可驗證猜想②。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
進一步歸納得出結(jié)論:接觸面所受的
壓力越______(選填“大”或“小”),
接觸面越________(選填“光滑”或
“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1.8
甲、乙
甲、丙
控制變量法

粗糙
(3)在同一次實驗中,同學(xué)們發(fā)現(xiàn)用不同的速度勻速拉木塊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不變,說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運動速度的大小_______(選填“有關(guān)”或“無關(guān)”)。
(4)有同學(xué)提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接觸面積有關(guān),并設(shè)計了以下兩種實驗方案:
A. 如圖丁,將木塊豎直切去一半,重復(fù)(1)的操作過程,比較圖甲和圖丁;
B. 如圖戊,將木塊側(cè)放,重復(fù)(1)的操作過程,比較圖甲和圖戊。
你認為合理的實驗方案是________
(選填“A”或“B”)。
無關(guān)
B
2. (新實驗 科學(xué)探究)小明想比較某兩種品牌運動鞋的防滑性能,他設(shè)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
(1)將兩種品牌的運動鞋各取一只,用彈簧測力計分別測出它們的重力。小明觀察到未懸掛物體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
0.2 N,圖乙是測量其中一只鞋子的重力
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其示數(shù)為_______N,
該鞋子的實際重力為________N。
2.4
2.2
(2)用彈簧測力計掛起較輕的那只鞋子,再向里面緩慢加入細沙,直至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與懸掛較重鞋子時的示數(shù)相同。
(3)在跑步機的傳送帶上按圖甲擺放實驗用品,將彈簧測力計正確調(diào)零后,其一端固定在跑步機上,另一端鉤住鞋子。
(4)啟動跑步機,待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穩(wěn)定后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該示數(shù)________(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鞋子受到的摩擦力。
等于
(5)換另一只鞋子,重復(fù)步驟(4),并記錄數(shù)據(jù)。
(6)比較步驟(4)、(5)中兩次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對應(yīng)示數(shù)________(選填“較大”或“較小”)的鞋子防滑性能好。
(7)如果在步驟(4)中提高傳送帶的速度,那么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穩(wěn)定后,其示數(shù)與低速時相比將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這是因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速度________(選填“有關(guān)”或“無關(guān)”)。
較大
不變
無關(guān)(共8張PPT)
第六章 力和機械
實驗2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實驗前,杠桿靜止在圖甲所示的位置,此時杠桿處于________(選填“平衡”或“非平衡”)狀態(tài)。為了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yīng)將圖甲中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選填“左”或“右”)調(diào)節(jié)。
1. (四川自貢中考改編)如圖所示,小勇利用鐵架臺、帶有均勻刻度的杠桿、細線、彈簧測力計、鉤碼若干(每個鉤碼的質(zhì)量都相同)等實驗器材,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平衡

(3)如圖乙所示,在A點掛3個鉤碼,則應(yīng)在B點掛________個鉤碼,才能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隨后兩邊各取下一個鉤碼,杠桿________(選填“左”或“右”)端將下沉。
(2)實驗過程中,為了便于測量________(選填“力”或“力臂”),應(yīng)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力臂
2

(4)小勇用彈簧測力計替代鉤碼,在B點豎直向下拉,然后將彈簧測力計繞B點逆時針旋轉(zhuǎn)一小段至圖丙所示位置。在旋轉(zhuǎn)過程中,若杠桿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逐漸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變大
由杠桿的平衡條件知,動力變大
阻力和阻力臂不變,動力臂變小,
(5)圖丁中,小勇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F1,杠桿受到鉤碼的拉力為F2,小勇發(fā)現(xiàn)F1×OD≠F2×OC,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杠桿自身有重力
(1)他將細線大致系在鉛筆的中間位置,鉛筆靜止后如圖甲所示,若想調(diào)節(jié)鉛筆水平平衡,他應(yīng)將細線向______(選填“左”或“右”)移動。實驗前調(diào)節(jié)鉛筆水平平衡可以消除鉛筆重力對實驗的影響,在實驗測量時保持鉛筆水平平衡還有一個好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新實驗 創(chuàng)新裝置)如圖,小明在家中利用身邊的物品來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他所用的器材有:鉛筆、橡皮若干(每塊橡皮的質(zhì)量均為10 g)、細線、刻度尺等。

便于測量力臂
(2)調(diào)節(jié)鉛筆水平平衡后,他用細線綁定數(shù)量不等的橡皮掛在鉛筆支點兩側(cè),如圖乙所示,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表,則表中漏填的數(shù)據(jù)為________N。
0.2
(3)若在實驗過程中,鉛筆水平平衡后(如圖乙所示),小明不小心將前端鉛筆芯弄斷了(如圖丙所示),他立刻將鉛筆穩(wěn)住,并將鉛筆芯放到右端細線處固定(如圖丁所示),則松手后
鉛筆________。
A. 左端下沉
B. 右端下沉
C. 仍然水平平衡
A(共7張PPT)
第七章 運動和力
實驗4 探究運動和力的關(guān)系
1. 如圖所示,在“探究運動和力的關(guān)系”的實驗中,小南讓同一小車分別滑到毛巾、紙板和玻璃板表面上,觀察小車在不同的水平面上運動距離的差別。
(1)三次實驗操作中,應(yīng)讓小車從同一斜面上的___________(選填“同一位置”或“不同位置”)由靜止滑下,其目的是讓小車進入水平面時的速度大小________(選填“相等”或“不相等”)。
同一位置
相等
(2)小車在斜面上由靜止開始加速下滑,是由于它受到________力的作用;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一段距離后停下來,是由于它受到________力的作用。歸納起來,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____________。小車到達水平面后不能立即停下來,是因為小車具有________。
(3)實驗中,通過比較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距離的大小,來判斷小車速度減小得快慢,這種實驗方法是____________。

摩擦
運動狀態(tài)
慣性
轉(zhuǎn)換法
(4)分析實驗現(xiàn)象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車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它運動的距離越________(選填“大”或“小”),速度減小得越________(選填“快”或“慢”)。進一步推理:若小車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摩擦力為0,它將做________(選填“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從而揭示了物體的運動________(選填“需要”或“不需要”)力來維持。


勻速
不需要
2. (新實驗 科學(xué)推理)如圖1所示,在“探究運動和力的關(guān)系”實驗中,小明在水平面上依次鋪上毛巾、紙板、玻璃板,每次都將小車從斜面上的同一位置由靜止釋放,然后用數(shù)據(jù)傳感器采集3次實驗中小車從開始沿斜面下滑到靜止的過程中速度隨路程變化的數(shù)據(jù),如圖2中甲、乙、丙所示。
(1)由圖像可以看出,小車3次到達斜面底端時的速度大小________(選填“相等”“不相等”或“無法判斷”)。
(2)由圖像可以看出,水平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它運動的速度___________(選填“越大”“越小”“減小得越快”或“減小得越慢”)。
相等
減小得越慢
(3)若在水平面上鋪一種材料,使小車在其表面運動時所受的摩擦力為0,仍將小車從斜面上的同一位置由靜止釋放,請在圖2丁中畫出小車在斜面和該材料表面上的“速度與路程”圖像。(共9張PPT)
第八章 壓強
實驗7 探究液體壓強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
1. 某興趣小組探究“液體壓強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過程如圖所示。
(1)圖中的U形壓強計從結(jié)構(gòu)來看________(選填“是”或“不是”)連通器。其工作原理:U形管兩側(cè)液面的________越大,說明金屬盒上的橡皮膜受到的壓強越大。
不是
高度差
(2)金屬盒上的橡皮膜應(yīng)該選用________(選填“薄”或“厚”)一些的。實驗前,同學(xué)們發(fā)現(xiàn)按壓橡皮膜時,U形管兩側(cè)液面的高度幾乎沒有變化,說明該壓強計________(選填“漏氣”或“不漏氣”)。

漏氣
(3)同學(xué)們重新調(diào)試安裝好壓強計后,完成了圖示的實驗操作。分析比較圖中甲、乙兩次實驗的現(xiàn)象可知:同種液體、同一深度,各個方向的液體壓強________。
相等
(4)分析比較圖中________兩次實驗的現(xiàn)象可知,同種液體的深度越大,液體壓強越大,因此攔河大壩要做成_____________(選填“上窄下寬”或“上寬下窄”)的形狀;分析比較圖中甲、丁兩次實驗的現(xiàn)象可知,在同一深度,液體的________越大,液體壓強越大。
甲、丙
上窄下寬
密度
(5)同學(xué)們還通過該實驗粗略估測出了鹽水的密度,在圖丁中,用刻度尺測得U形管左右兩側(cè)液面的高度差為h=5.2 cm,金屬盒在鹽水中的深度為5 cm,則金屬盒所在位置的鹽水的壓強約為_____Pa,鹽水的密度約為___________kg/m3。(g取10 N/kg,U形管中液體的密度ρ=1.0×103 kg/m3)
520
1.04×103
2. (新實驗 創(chuàng)新裝置)小明利用身邊物品設(shè)計了一套創(chuàng)新實驗裝置來探究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特點,他將透明無蓋塑料瓶底部剪去,蒙上薄橡皮膜并扎緊,如圖甲所示。
(1)他將塑料瓶向下壓入水中,橡皮膜向內(nèi)凹,如圖乙所示,說明水對橡皮膜有壓強,隨著塑料瓶壓入深度的增大,橡皮膜向內(nèi)凹的程度會________(選填“增大”或“減小”),說明液體內(nèi)部壓強與液體的________有關(guān)。
增大
深度
(2)接著他將某種液體緩慢倒入瓶中,當(dāng)瓶內(nèi)、外液面相平時,橡皮膜仍向瓶內(nèi)凹,如圖丙所示,這說明倒入瓶內(nèi)的液體的密度___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
小于
水緩慢倒入玻璃管中,當(dāng)橡皮膜的形狀恢復(fù)水平時,用刻度尺測出橡皮膜距水面和鹽水液面的距離分別為h1和h2,如圖丁所示,由此計算出待測鹽水的密度為ρ鹽水=________(用h1、h2和水的密度ρ水表示)。
(3)小穎將該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不但可以探究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特點,還可以測量液體的密度。她將兩端開口、粗細均勻的玻璃管的一端扎上薄橡皮膜,然后將玻璃管扎有橡皮膜的一端插入裝有鹽水的燒杯中,橡皮膜會向玻璃管內(nèi)側(cè)凹陷,接著她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山县| 金堂县| 西畴县| 水城县| 呈贡县| 西昌市| 出国| 澄江县| 馆陶县| 息烽县| 抚宁县| 济南市| 鄢陵县| 贞丰县| 庆城县| 梁河县| 普安县| 绍兴县| 扶余县| 叶城县| 施秉县| 来凤县| 临西县| 永仁县| 晋江市| 安丘市| 岳普湖县| 隆德县| 衢州市| 晋宁县| 富锦市| 松阳县| 从江县| 洛川县| 新平| 商洛市| 安乡县| 锡林郭勒盟| 定边县| 东明县| 深水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