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湖北省武漢市部分重點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聯考地理試卷一、單選題下圖示意某日8時某區域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單位:hPa)。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圖中②③兩地氣壓差值最大可能為( )A.4hPa B.8hPa C.10hPa D.12hPa2.圖示時刻,氣流上升強烈的地區是( )A.① B.② C.③ D.④3.此時,③地( )A.陰雨天氣 B.位于鋒后 C.受冷氣團控制 D.吹偏北風土壤的性質與成土母質密切相關。下圖示意廣東省內四種常見的成土母質對應的土壤顆粒組成結構,其中甲為玄武巖形成的成土母質。據此完成下面小題。4.玄武巖( )A.屬侵入巖 B.結晶程度高 C.多氣孔 D.不易風化5.最有利于保水保肥的母質類型是( )A.甲 B.乙 C.丙 D.丁2024年5月20日凌晨,一座面積約為380平方公里的冰山從南極布倫特冰架(下圖)上脫裂開來,這是近4年來布倫特冰架第三次出現大型冰山脫裂。據此完成下面小題。6.該冰山給當地海水性質帶來的影響可能是( )①溫度升高 ②溫度降低 ③鹽度降低 ④鹽度升高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7.多次大型冰山脫裂及南極冰川大量融化將導致( )A.咸潮加劇 B.全球水儲量增加 C.氣候變冷 D.南極企鵝數量增加8.該冰山從南極布倫特冰架上脫裂、崩塌之時,最可能會引發的災害是( )A.地震 B.海嘯 C.海底滑坡 D.風暴潮我國內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中分布著眾多湖泊,每一個湖泊都形成一套獨立的生態系統。其中蘇木吉林湖地勢低洼,且被周圍沙山分水嶺圈閉。下圖為“蘇木吉林湖區湖泊總收入量和總支出量動態曲線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9.該湖泊水量收入和支出的主要途徑是( )A.地下水補給、蒸發 B.河流補給、蒸發C.積雪融水補給、下滲 D.雨水補給、地表徑流10.此湖泊( )A.1~2月面積最小 B.4~5月面積最大C.夏季面積增長最快 D.冬季面積較穩定2023年3月16日,河南省多地迎來降雪天氣,部分地區中到大雪、局部暴雪,氣溫驟降,出現罕見的“雷打雪”。“雷打雪”是指冷暖空氣交匯產生強對流,導致降雪時常伴有閃電、打雷的天氣現象。下圖示意河南該次“雷打雪”現象發生時氣象要素隨時間的變化狀況(當溫度露點差接近0℃時,表明空氣中的水汽達到近似飽和狀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1.推測圖示“雷打雪”現象發生時刻為( )A.T1 B.T2 C.T3 D.T412.河南發生“雷打雪”時( )①暖濕氣團迅速北推,冷暖氣流強烈交匯 ②當地氣溫大約為2℃③干冷氣團迅速南移,暖濕氣團被迫抬升 ④雷電發生在逆溫層之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當河流流經地區的地殼運動是間歇性上升時,那么在地殼上升運動期間,河流以下切為主;在地殼相對穩定期間,河流以側蝕和堆積為主,這樣就在河谷兩側形成多級階地。克里雅河發源于昆侖山,向北流入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中。下圖示意某科考隊繪制的克里雅河出山口處河床至階地剖面,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多級階地形成最早的是( )A.河床—漫灘 B.低階地 C.中階地 D.高階地14.低階地地表沉積物分選性差的原因可能是( )A.氣候干旱,風速多變 B.徑流量的季節變化C.多種沉積作用的結果 D.風化作用顯著15.科考隊發現該地階地下部存在古老的礫石沉積層,其原始地貌可能是( )A.三角洲 B.新月形沙丘 C.溶蝕平原 D.沖(洪)積扇二、綜合題1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礦區位于我國內蒙與陜西交界處;位于干旱半干旱區,為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多風,夏秋多雨,年蒸發量約1320mm,年均日照時數可達3200小時;土壤孔隙度為17%~59%,有機質含量低。研究發現,坡頂草甸植株低矮、葉片細小。該地早年發展采煤業,地面出現眾多塌陷坑,地下水擾動明顯,對當地自然環境造成了不利影響。下圖示意該采煤沉陷區不同地形地貌植被分布狀況。(1)從適應環境的角度分析坡頂草甸植被形態特征的成因。(2)描述該沉陷區植被垂直分異表現并分析其原因。(3)簡述煤炭開采對當地自然環境的影響。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尤卡坦半島位于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之間,面積約19.76萬平方千米,該半島幾乎全部是由珊瑚巖和石灰巖構成,氣候南北差異顯著。半島北部分布著大量天然井,古瑪雅人曾在其周圍聚居,如今一部分天然井已成為洞穴潛水的圣地。圖1示意尤卡坦半島,圖2為天然井景觀照片。(1)相較于甲地,說明乙地的降水的差異并分析原因。(2)從地質作用的角度解釋天然井的形成過程。(3)從地貌和水源的角度分析古瑪雅人在洞穴周圍聚居的主要原因。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秘魯首都利馬氣候干旱,被稱為“無雨城”,但冬季多濃重濕霧。某科研團隊選擇利馬附近甲海域進行海水性質觀測。下圖示意利馬及其附近海域表層海水多年平均水溫分布。(1)判斷甲海域洋流的流向和性質,并簡述判斷依據。(2)簡述甲海域盛行風減弱對該海區生物資源的影響。(3)依據所學知識,分析利馬近地面冬季多濃霧的原因。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A B C A B A B A B題號 11 12 13 14 15答案 C D D C D16.(1)坡頂風速大,植株低矮有利于提高抗風能力;土壤貧瘠,植被生長水肥條件差,植株低矮;坡頂蒸發強,葉片細小有利于減少蒸騰。(2)從溝谷到坡頂依次出現水生植被、喬草、灌草、草本植被;由于谷地相對高差較小約200m,垂直方向溫差小;但水分垂直差異顯著(因地勢起伏導致地下水埋藏深度差異顯著,因此水分是主要影響因素)。(3)加劇地表形態的高低起伏;地表徑流減少,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質變差;植被覆蓋率降低;土地沙化嚴重;局地氣候更加干旱。17.(1)乙地降水較多;位于東北信風的迎風坡,冬半年降水較多;緯度較低,受赤道低氣壓控制時間更長,降水豐富。(2)溫暖淺海中大量生物死亡后沉入海底,堆積、固結成石灰巖層;地殼抬升(或海平面下降)出露地表;流水沿裂隙下滲溶蝕形成溶洞;溶洞頂坍塌形成天然井。(3)地勢平坦,便于進行建造房屋和進行農業活動;天然井提供生產生活用水;且能起到天然的防御屏障作用,增強聚落的安全性。18.(1)流向:自南向北;性質:寒流。判斷依據:洋流的流向與等溫線的凸出方向一致(或洋流自高緯流向低緯,水溫比途經海區低)。(2)盛行風減弱,使海水的上升運動減弱,從海洋深層帶至表層的營養鹽類減少,生物資源減少;盛行風減弱,使冷海水上泛規模減弱,表層海水溫度升高,魚類生存環境發生改變。(3)多霧的原因:距海近,水汽充足;冬季正午太陽高度小;沿岸寒流降溫,氣溫較低,近地面水汽冷卻凝結;寒流冷卻使近地面形成穩定逆溫層,水汽不易擴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