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1 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表 同步練習題一、選擇題1.下列物質的主要成分(括號中)不包括第IIIA族元素的是A.硼砂[] B.貓眼石[] C.孔雀石[] D.紅寶石[]2.下列有關Mg和Mg的說法正確的是A.它們原子中均含有22個中子B.它們在周期表中位置相同,都在第2縱行C.它們的物理性質相同D.它們為同一核素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鈉長期暴露在空氣中的最終產物是B.金剛石不導電,石墨導電,故二者不互為同素異形體C.膠體的本質特征是具有丁達爾效應D.過氧化鈉與水反應后的試液中滴入酚酞,試液變紅4.鈷元素的一種核素可以用治療惡性腫瘤。下列關于該核素的說法正確的是A.質子數為60 B.中子數為33C.核外電子數為87 D.與互為同位素5.已知Fe3+氧化性介于Br2和I2之間,則下列反應中,不符合客觀事實的是A.Cl2+2Fe2+=2Fe3++2Cl- B.Cl2+2I-=2Cl-+I2C.Br2+2I-=2Br-+I2 D.2Fe2++I2=2Fe3++2I-6.質量數為14的原子,可能有A.7個質子,7個中子,7個電子 B.6個質子,8個中子,8個電子C.7個質子,7個中子,14個電子 D.6個質子,14個中子,6個電子7.中國是世界上能提煉鈹的少數國家之一。鈹的一種核素為,其核內中子數為A.13 B.9 C.5 D.48.對物質合理分類可以發現物質及其變化的規律,預測物質的性質及可能發生的變化。下列有關物質分類或歸類中,正確的是A.酸性氧化物:CO2、SO2、SO3、COB.堿性氧化物:全部的金屬氧化物C.化合物:CaCl2、NaOH、HCl、O3D.同素異形體:C60、金剛石、石墨二、非選擇題9.有①、、;②H2、D2、T2;③石墨、金剛石;④、、,以上四組微粒或物質中:(1)屬于互為同位素關系的是 ;(2)互為同素異形體關系的是 ;(3)第②組代表的各物質的物理性質相同嗎? ;化學性質相同嗎? ;(4)由①和④的各核素組成的三原子化合物(水)的相對分子質量中最小的一種摩爾質量是 。10.該同學從自家藥箱里看到一種藥品叫華素片,又叫西地碘片,它的說明書如下:[品名和組成] 品名:西地碘片 商品名:華素片 英文名:Gydiodine Tablets 華素片(西地碘片)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分子碘,含量1.5 mg/片,將碘利用分子分散技術制成分子態西地碘,并含適量薄荷腦等。 [貯藏]遮光、密閉、在涼處保存 [有效期]二年他分析,華素片中可能含的是I2分子。(1)試推測,華素片的顏色是白色的嗎? (填“是”、“不是”、“不能確定”)。(2)請幫助該同學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用常見的家庭用品驗證華素片中是否含I2分子 。11.有a、b、c、d、e五種元素,它們原子的核電荷數依次遞增且均小于18;a原子核內僅有1個質子;b原子的核外電子總數與d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相等;a原子與b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之和與c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相等;d原子有2個電子層,最外層電子數是次外層電子數的3倍;e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其電子層數的。(1)試推斷上述五種元素并寫出它們的元素符號:a 、b 、c 、d 、e 。(2)寫出a分別與b、c、d所形成的最簡單化合物的化學式: 、 、 。(3)b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d的離子結構示意圖為 。(4)b和d組成的化合物甲能與a、d、e形成的化合物乙反應,則甲與過量乙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12.利用如圖裝置可以驗證非金屬性的變化規律。(1)儀器A的名稱為 ,干燥管D的作用是 。(2)已知在常溫下,高錳酸鉀和濃鹽酸反應能生成氯氣。實驗室中現有藥品Na2S溶液、KMnO4、濃鹽酸、MnO2,請選擇合適藥品設計實驗驗證氯的非金屬性大于硫的;裝置A、B、C中所裝藥品分別為 、 、 ,裝置C中的實驗現象為 ,離子方程式為 。(3)若要證明非金屬性:S>C>Si,則A中加 、B中加Na2CO3、C中加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C解析:A.中B元素是IIIA族元素,故不選A;B.Be3Al2Si6O18中Al元素是IIIA族元素,故不選B;C.Cu2(OH)2CO3中C元素是ⅣA族元素,O元素是ⅥA族元素,H元素是IA族元素,不含IIIA族元素,故選C;D.Al2O3中Al元素是ⅢA族元素,故不選D;答案選C。2.B解析:A.中的中子數為24-12=12,中的中子數為23-12=11,A項錯誤;B.和原子的核外電子數都為12,核外電子排布相同,都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IIA族,都在第2縱行,B項正確;C.和互為同位素,物理性質不同、化學性質相似,C項錯誤;D.和是Mg元素的兩種不同核素,D項錯誤;答案選B。3.A解析:A.鈉長期暴露在空氣中會生成氧化鈉,繼續和空氣中的水蒸氣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再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最終生成 Na2CO3,A正確;B.金剛石和石墨互為同素異形體,和導電性無關,B錯誤;C.膠體的本質特征是其分散系中分散質的顆粒直徑在1~100nm,C錯誤;D.過氧化鈉與水反應后的會生成過氧化氫,過氧化氫具有漂白性,往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先變紅后褪色,D錯誤;故選A。4.B解析:A.質子數為27,A錯誤;B.中子數為:,B正確;C.核外電子數等于質子數,為27,C錯誤;D.同位素是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原子,和質子數不相同,不能互為同位素,D錯誤;故選B。5.D【分析】氧化性:Cl2>Br2>Fe3+>I2,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的氧化性大于氧化產物的氧化性,據此分析解答。解析:A.氧化性:Cl2>Fe3+,故Cl2能氧化Fe2+,故A符合;B.氧化性:Cl2>I2,故Cl2能氧化I-,故B符合;C.氧化性:Br2>I2,故Br2能氧化I-,故C符合;D.氧化性:Fe3+>I2,故I2不能氧化Fe2+,故D不符合;故選D。6.A【分析】質量數在數值上等于質子數和中子數之和,原子中質子數和電子數相等。解析:A.7個質子,7個中子,7個電子,質量數為14,A正確;B.原子中質子和電子數相等,B錯誤;C.原子中質子和電子數相等,C錯誤;D.原子質量數為20,與題干要求不符合,D錯誤;故選A。7.C解析:9為質量數,4為質子數。質量數=質子數+中子數,所以中子=質量數-質子數=9-4=5,C項正確;故選C。8.D解析:A.酸性氧化物是一類能與堿作用只生成一種鹽和水的氧化物。CO與堿不反應,CO不屬于酸性氧化物,故A項錯誤;B.堿性氧化物是指溶于水而只生成一種堿或與酸反應而成一種鹽和水(除了鹽和水以外不包括其它物質)的化合物,不是所有的金屬氧化物都是堿性氧化物,如Fe3O4與鹽酸反應生成FeCl2和FeCl3兩種鹽,因此Fe3O4不屬于堿性氧化物,故B項錯誤;C.化合物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元素組成的純凈物,O3只含一種元素,不屬于化合物,故C項錯誤;D.同素異形體是指由同樣的單一化學元素組成,因排列方式不同,而具有不同性質的單質。C60、金剛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互為同素異形體,故D項正確;綜上所述,答案選D項。二、非選擇題9.(1)1和4(2)3(3) 不相同 相同(4)18 g/mol解析:(1)具有相同質子數,不同中子數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為同位素;屬于互為同位素關系的是①、、;④、、;(2)同素異形體是同種元素組成的單質;互為同素異形體關系的是③石墨、金剛石;(3)第②組代表的各物質為不同氫元素的核素組成的氫單質,其物理性質存在差異,但化學性質相同;(4)由①和④的各核素組成的三原子化合物(水)的相對分子質量中最小的一種分子為,摩爾質量是18g/mol。10.(1)不是(2)把華素片研碎,溶于少量水中,再加入少量淀粉,若溶液變藍,則證明華素片中含I2解析:(1)華素片(西地碘片)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分子碘,碘單質為紫黑色固體,故華素片的顏色不是白色;(2)碘單質能使淀粉變藍色,故方案為:把華素片研碎,溶于少量水中,再加入少量淀粉,若溶液變藍,則證明華素片中含I2。11.【分析】a原子核內僅有1個質子,則a為H;d原子有兩個電子層,次外層(K層)電子數為2,最外層電子數是次外層電子數的3倍,則最外層電子數為6個電子,故d為O;e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其電子層數的,則e原子有3個電子層,最外層電子數為1,即e為Na;b原子的核外電子總數與d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相等,即b原子有6個電子,故b為C,a原子與b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之和與c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相等,則c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5,即c為N,據此分析解答問題。解析:(1)由上述分析可知,a為H,b為C,c為N,d為O,e為Na;(2)H元素與C元素、N元素、O元素形成的簡單化合物的化學式分別為:、和;(3) b為C元素,C是6號元素,外層有6個電子,原子結束示意圖為:;d為O元素,O是8號元素,外層有8個電子,陽離子得到兩個電子,最外層為8個電子,離子結構示意圖為;(4)b和d能形成CO和兩種氣體,a、d、e形成的化合物乙為NaOH,能與NaOH溶液反應的是,即甲為,甲與過量的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12.分液漏斗 防倒吸 濃鹽酸 KMnO4 Na2S溶液 有淡黃色沉淀生成 Cl2+S2-=S↓+2Cl- 稀硫酸 Na2SiO3溶液【分析】(1)根據儀器的構造寫出儀器A的名稱;球形干燥管具有防止倒吸的作用;(2)設計實驗驗證非金屬性:Cl>S,利用氯氣與Na2S的氧化還原反應可驗證;(3)要證明非金屬性:S>C>Si,可以通過硫酸與碳酸鈉反應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硅酸鈉反應生成難溶性的硅酸來證明。解析:(1)根據儀器結構可知儀器A的名稱為分液漏斗,球形干燥管D能夠防止倒吸,可以避免C中液體進入錐形瓶中;(2)設計實驗驗證非金屬性:Cl>S,利用氯氣與Na2S的氧化還原反應可驗證,則裝置A、B、C中所裝藥品應分別為濃鹽酸、KMnO4、Na2S溶液,裝置C中的實驗現象為有淡黃色沉淀生成,裝置C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l2+S2-=S↓+2Cl-;(3)若要證明非金屬性:S>C>Si,可以根據復分解反應的規律:強酸與弱酸的鹽發生復分解反應制取弱酸。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強。在裝置A中放入稀硫酸,在裝置B中放入Na2CO3,將稀硫酸滴入碳酸鈉中,發生反應:H2SO4+Na2CO3=Na2SO4+CO2↑+H2O,硫酸不具有揮發性,將反應產生的CO2氣體通入到盛有硅酸鈉溶液的C裝置中,在C中發生反應:Na2SiO3+2CO2+2H2O=H2SiO3↓+2NaHCO3,可觀察到有白色膠狀沉淀產生,產生了難溶性的硅酸沉淀,證明酸性:H2SO4>H2CO3>H2SiO3,進而證明了元素的非金屬性S>C>Si。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