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第四章 光現象第5節 光的色散物理觀念:(1)了解光的色散現象,知道光譜的概念。(2)了解色光的三原色,認識色光的混合。(3)了解看不見的光。科學思維:通過觀察紅、綠、藍三束光照在白色墻上重疊部分的顏色來推斷色光的三原色。科學探究:經歷關于光的色散的實驗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1)形成色光合成白光的觀念,具有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2)增加學生對色散的興趣和體驗。鉆石、水晶等飾品在陽光的照耀下,會發出彩虹一般的光彩,這么美麗的色彩是怎樣形成的呢?17世紀以前,人們一直認為白色是最單純的顏色。直到1666年,英國物理學家牛頓用玻璃三棱鏡分解了太陽光,這才揭開了光的顏色之謎。牛頓用玻璃三棱鏡分解太陽光演示知識點一:色散讓一束太陽光照射到三棱鏡上,從三棱鏡射出的光有什么變化?實驗現象:白光經兩次折射后,在屏幕上形成了一條彩色光帶。顏色依次為:紅、橙、黃、綠、藍、靛、紫。1.光的色散太陽光(白光)通過棱鏡后被分解成各種顏色的光,這種現象叫光的色散。2.復色光:太陽光(白光)是由各種色光混合而成的,叫做復色光。3.單色光:紅、橙、黃、綠、藍、靛、紫這七種顏色的光叫做單色光。如果沒有三棱鏡,也可以用如圖所示的裝置來進行光的色散實驗。在深盤中盛一些水,盤邊斜放一個平面鏡,使鏡的下部浸入水中。讓一束陽光照射在水下的平面鏡上,并反射到白墻或白紙上。觀察墻壁或白紙上反射光的顏色。三棱鏡色散實驗的實質是光的折射。太陽光從空氣射向三棱鏡時發生了折射,折射光從三棱鏡射向空氣時再次折射,各種色光發生折射時的偏折程度不同,所以各種色光折射后就按一定的順序分散開。光的色散實驗太陽光的色散三棱鏡對不同顏色的光的折射程度不同,對紅光折射最小,對紫光折射最大,所以才會產生白光的色散現象。光的色散發生原因彩虹形成的原因:雨后的天空懸浮著大量的細小水珠,太陽光照射到這些小水珠上,經反射、折射后發生色散,如果這些色光剛好進入我們的眼睛,我們就能看到彩虹了。肥皂泡的色散現象鉆石的色散現象生活中的色散現象【例題1】如圖所示,讓一束太陽光照射到三棱鏡上,光從棱鏡射出后,如果用一個白屏來接收,在白屏上就形成一條彩色的光帶。關于此實驗現象,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太陽光是單色光B.太陽光是是由紅色和紫色光組成的C.各種色光在相關的折射過程中,偏折程度不同D.各種色光在相關的反射過程中,偏折情況不同C知識點二:色光的混合色光的三原色:紅、綠、藍。人們發現,把紅、綠、藍三種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后,能產生各種顏色的光,但是自然界中的紅、綠、藍三種顏色的光無法用其他顏色的光混合的。因此把紅、綠、藍三種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紅+綠=黃綠+藍=青(靛)紅+藍=品紅紅+綠+藍=白紅綠藍白色光的三原色紅光、綠光、藍光按照1∶1∶1的比例混合得到的是白光。電視機屏幕的三原色用放大鏡觀察彩色電視工作時的屏幕,畫面上的各色光條,可以發現,電視屏幕上顯現出的豐富多彩的顏色,都是由紅、綠、藍三種色條合成的。用放大鏡觀察會發現屏幕上只有紅、綠、藍三種發光色條。放大電視屏幕【例題2】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彩色電視機畫面上的色條,會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發光區域是 ( )A.紅、綠、藍 B.紅、綠、紫C.藍、綠、紫 D.紅、黃、藍A知識點三:看不見的光三棱鏡可以把太陽光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幾種不同顏色的光,把它們按這個順序排列起來,就是可見光譜。可見光譜1.可見光譜2.紅外線英國天文學家赫歇爾在1800年研究光譜中各種色光的熱效應時,把溫度計移到光譜的紅光區域的外側,結果溫度上升得很快,說明那里有看不見的射線射到溫度計上,于是發現了紅外線。光譜上紅光以外看不見的光叫做紅外線 。紅外線的特性:(3)紅外線穿透云霧的能力比較強,使用對紅外線敏感的底片可進行遠距離或高空攝影,并可以在沒有可見光的夜間攝影。(1)一切物體都在不停地發射紅外線,同時也在吸收其他物體發射來的紅外線;物體的溫度越高,輻射的紅外線越多(熱學中的“熱傳遞”實際上就是物體發射紅外線)。(2)紅外線的主要特征是熱作用強。紅外線的應用用紅外膠片拍攝的“熱譜圖”一個物體,當他的溫度升高時,盡管看起來外表還跟原來一樣,但他輻射的紅外線卻會增強。人體生病的時候,局部皮膚的溫度異常,如果在照相機裝上對紅外線敏感的膠片,給皮膚拍照并與健康人的照片對比,有助于診斷疾病。①熱譜圖紅外線夜視儀②紅外線夜視儀夜間人的體溫比野外外草木、巖石的溫度高,人體輻射的紅外線比他們強。人們根據這個道理制成了紅外線夜視儀。③遙控器電視機、空調等遙控器的前端有一個發光二極管,按下不同的鍵時,可以發出不同的紅外線脈沖,以實現對電器的控制。紅外線的其他一些應用:紅外線加熱、紅外測溫、紅外線定位等。紅外測溫儀紅外自動水龍頭紅外線烤箱3.紫外線在光譜的紫端以外,還有一種看不見的光,叫紫外線。德國化學家里特1801年在光譜的紫光區域外側放置了一張照相底片,結果底片感光了,于是發現了紫外線。紫外線的特性(2)生理作用:紫外線能殺死微生物,用來滅菌消毒。(3)熒光效應:紫外線使熒光物質發光,鑒別鈔票的真假。(1)化學作用:紫外線有助于人體合成維生素D。高溫物體如太陽、弧光燈和其他熾熱物體發出的光中都有紫外線,汞等氣體放電時也會發出紫外線。紫外線的應用:紫外線消毒滅菌適當照射紫外線,有助于人體合成維生素D,維生素D能促進身體對鈣的吸收,對于骨骼的生長和身體健康的許多方面都有好處。使熒光物質發光過量的紫外線對人體有害,輕則使皮膚粗糙,重則引起皮膚發生病變。紫外線的危害:長期、多次的曝曬,可造成皮膚和粘膜的日光性角化癥,表現在暴露部位(如額部、頰部、鼻尖、唇、眼瞼、結膜)出現單個和多個平頂形角化層增厚。據醫學分析,這是一種癌前期變化。防曬帽、眼鏡、防曬霜紫外線的防止:紫外線防護面具紫外線防曬傘眼部預防紫外線最好的辦法就是外出時戴上墨鏡、遮陽傘或者寬檐帽,避免在陽光直射的地方久待,陽光直射紫外線強的時間段減少外出,眼睛不要對著太陽看,在下雪天尤其注意。光的色散光的色散:太陽光通過棱鏡后被分解成各種顏色的光可見光譜:把按照紅、橙、黃、綠、藍、靛、紫排列的彩色光帶,稱為光譜。色光的三原色:紅、綠、藍看不見的光紅外線紫外線特性應用:加熱物體;遙控電器;成像等。應用:消毒;驗鈔等。特性①一切物體都在不停地發射、吸收紅外線②紅外線的熱作用強;③紅外線的穿透能力比較強。①使熒光物質發光;②紫外線能殺死微生物,用來滅菌消毒;③適當照射有助于人體健康。1.紫外線是一種看不見的光,能使熒光物質_____,適當的紫外線照射有助于人體合成維生素D,過量的紫外線照射對人體_______。發光有害2.絕大多數魚類的體溫與周圍水溫相同,然而,生活在海水中的月魚,其體溫比周圍水溫高。為證實這一點,可對水中月魚進行拍照,應選用的器材是 ( )A.紅外照相機 B.可見光照相機C.紫外光成像儀 D.超聲波成像儀A3.如圖,讓一束太陽光照射三棱鏡,射出的光射到豎直放置的白屏上。如果我們把一支溫度計放在______區域,發現溫度計的示數較高,說明這種光線具有__________。②區域中我們看到彩色光帶,這是______現象。③色散熱效應4.醫院的手術室和病房里常配備紫外線燈來滅菌,一些學校的餐廳也裝有紫外線燈,有的公交車也會采取紫外線燈封閉照射的方式消毒。紫外線燈一般會發出淡紫色的光。這種淡紫色的光是紫外線嗎 為什么 答:淡紫色的光不是紫外線,因為紫外線人眼看不見,淡紫色的光人眼是能看見的,所以它不是紫外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