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 學年度高二下學期期末質量檢測地 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 16 小題,每小題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地表反照率(地表反射率)表示地面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和反射能力,反照率越大,地面吸收的太陽輻射越少,反之則越多。下圖示意某年 3 月 15 日至 4 月 2 日我國西北某沙漠地區融雪前后地表反照率與雪深的日均值變化。據此完成 1~2 題。1.圖中地面吸收太陽輻射最多的時段是 ( )A.3 月 15~20 日 B.3 月 21~25 日 C.3 月 27~30 日 D.4 月 1~3 日2.推測 3 月 15~20 日積雪融化較慢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A.云量 B.溫度 C.濕度 D.地形西藏波密卡達溝海洋性冰川發育,冰川泥石流頻發。卡達溝流域月降雨量集中度較低,從 3月份開始就已進入雨季,10 月雨季結束。近 40 年來卡達溝年均氣溫整體呈顯著上升態勢。下圖示意西藏波密卡達溝流域地理位置。據此完成 3~5 題。3.卡達溝流域泥石流多發,與其關聯性最大的是 ( )A.地形崎嶇,地勢起伏較大 B.位于板塊生長邊界,地殼活躍C.黃土土質疏松,易被沖蝕 D.位于季風氣候區,夏季降水多4.卡達溝流域泥石流發生頻次最多的月份最可能為 ( )A.1 月 B.4 月 C.7 月 D.10 月5.近 40 年卡達溝流域氣候變化可能導致該流域泥石流 ( )A.突發性減弱 B.發生頻次增多C.破壞力減小 D.影響范圍縮小PM10 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 10 微米的可吸入顆粒物,對大氣能見度影響明顯,是城市大氣環境的首要污染物。下圖示意某月 1 日~3 日我國四座城市空氣中 PM 濃度變化。據此完成 6~8 題。6.引發圖示四座城市 PM 濃度暴增的天氣系統和天氣分別是 ( )A.暖鋒 大霧 B.高壓 晴天C.鋒面氣旋 暴雪 D.冷鋒 沙塵暴7.影響圖示四座城市大氣污染時間先后以及污染程度差異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形地勢 ②水域分布 ③地理位置 ④土壤類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圖示大氣污染現象最多發的月份是 ( )A.1 月 B.4 月 C.8 月 D.10 月俄羅斯人口“西密東疏”“歐洲密、亞洲疏”的分布格局顯著,存在人口分界線———“圣彼得堡—圖瓦線”,如下圖所示。據此完成 9~10 題。9.推測俄羅斯人口主要流動方向及其主要影響因素分別是 ( )A.東→西 經濟 B.南→北 環境污染C.北→南 氣候 D.西→東自然災害10.優化俄羅斯人口分布格局,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重點發展西部的歐洲地區 B.禁止人口遷入莫斯科等大城市C.適度放開外來人口限制政策 D.將高技術產業轉移至東部地區城市群空間擴展過程符合礦物學中晶體結構的形成機理,城市群形成的節點網絡結構類似于晶體結構,存在著分等級、分層級的有機組合規律,稱為城市群空間晶體結構。下面 a、b、c 三幅圖示意 3 種城市群空間結構組合類型。據此完成 11~13 題。11.3 種城市群空間結構組合類型中,核心城市對節點城市的輻射強度從小到大的排序是 ( )A. c、a、b B. a、c、b C. b、c、a D. a、b、c12.圖中 3 種城市群空間結構組合類型與下列各城市群最匹配的是 ( )A. a 是長江中游城市群,b 是遼中南城市群,c 是關中平原城市群B. a 是遼中南城市群,b 是關中平原城市群,c 是長江中游城市群C. a 是關中平原城市群,b 是遼中南城市群,c 是長江中游城市群D. a 是長江中游城市群,b 是關中平原城市群,c 是遼中南城市群13. c 城市群空間結構組合類型發展的弊端最可能是 ( )A.腹地范圍相互交叉重疊 B.核心城市數量太多C.核心城市實力懸殊太大 D.城市間聯系不緊密引江補漢工程是從長江三峽庫區引水入漢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后續水源工程。該工程沿線多石灰巖地貌,山高路陡。初期引江補漢工程布局有三種方案,即從長江三峽庫區引水至丹江口水庫大壩上游水庫(簡稱壩上方案)、引水至丹江口水庫大壩下游漢江河道(簡稱壩下方案)以及壩下壩上結合方案(雙線引水方案)。經綜合研究后,使用了壩下方案。2022 年 7 月 7 日,該工程正式開工建設,全程采用隧洞輸水。右圖示意引江補漢工程線路。據此完成 14~16 題。14.引江補漢工程采用隧洞而未采用明渠輸水方式,是因為 ( )A.減少地表徑流干擾 B.受地形條件的限制C.沿途自然災害多發 D.保護生物多樣性15.引江補漢工程選擇壩下方案的優勢條件是 ( )A.地質斷裂少 B.供水無損耗C.供水成本低 D.沿途補給多16.引江補漢工程的重要作用是 ( )A.提高東線供水的保障能力B.降低北京市的水污染程度C.提高三峽水庫漁業資源量D.緩解漢江生態與社會壓力二、綜合題(共 52 分)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8 分)漫越扇是海岸沙丘中一種堆積地貌,大多是在風暴潮的作用下經海岸泥沙向陸堆積而成,漫越扇對沿海地區危害較大。下圖示意大西洋東岸某地形成的漫越扇立體圖。(1)簡述漫越扇的形成過程。(6 分)(2)說明漫越扇對沿海地區危害較大的具體表現。。 (6 分)(3)推測圖示地區漫越扇常形成的季節,并說明理由。(6 分)18.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18 分)山藥喜光、喜溫暖,其營養和藥用價值豐富。尼日利亞山藥種植歷史悠久,山藥是尼日利亞最主要的糧食作物。尼日利亞舊都拉各斯有數家山藥交易市場。尼日利亞當前仍有大約 5 000 萬公頃的閑置耕地未得到開發。尼日利亞雖然是全球最大的山藥生產國,但缺少良好的儲存設施,其交通運輸系統落后,每年生產的山藥約有 30%會爛掉。下圖示意尼日利亞地理位置。(1)分析山藥成為尼日利亞最主要糧食作物的原因。(6 分)(2)說明拉各斯山藥交易市場發展的有利條件。(6 分)(3)簡述尼日利亞山藥產業可持續發展應采取的措施。(6 分)19.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16 分)資源枯竭型城市指礦產資源開發進入衰退或枯竭過程的城市,資源枯竭城市轉型問題是世界各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都經歷過或正在經歷的突出問題。下圖示意我國各省級行政區主要資源枯竭型城市數量分布(港澳臺資料暫缺)。(1)描述我國資源枯竭型城市的主要分布特征。(4 分)(2)指出我國資源枯竭型城市普遍面臨的問題。(6 分)(3)簡述促進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可采取的措施。(6 分)高二地理答案1. C 2. A 3. A 4. C 5. B 6. D 7. B 8. B 9. A 10. C 11. B 12. D 13. A 14. B 15. C 16. D17.(1)在風暴潮的作用下部分海岸沙丘被海水侵蝕,其高度降低甚至消失;沙丘消失的部分形成低于兩側沙丘的狹窄喉道;沙粒被海水搬運經喉道向陸沉積,形成漫越扇。(合理即可,6 分)(2)沖毀農田、房屋等,危害沿海地區生命財產安全;泥沙淹沒植被,導致沿海地區土地沙化,威脅沿海地區生態系統;易引發海水倒灌,污染水源,影響沿海居民工農業用水;毀壞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影響沿海與周邊地區的聯系等。(每條 2 分,答對 3 條得 6 分,共 6 分)(3)季節:冬季。(2 分)理由:冬季當地海岸地帶西風強勁,風暴潮頻發;冬季海岸地區植被覆蓋率低,沙粒易被沖刷搬運;冬季降水豐富,沙丘易被降水浸濕而塌陷等。(每條 2 分,答對 2 條得 4 分,共 4 分)18.(1)緯度低,熱量充足,山藥產量大;干季降水少,光照充足;種植歷史悠久,種植經驗豐富,山藥產量大;山藥食用方式多樣,滿足大部分人的(口味)需求,深受當地人喜愛等。(每條 2 分,答對 3 條得 6 分,共 6 分)(2)人口眾多,山藥市場需求量大;有鐵路與內陸相連,貨源充足;為尼日利亞著名海港,便于商品出口;拉各斯為尼日利亞舊都,交易配套服務及設施齊全。(每條 2 分,答對 3 條得 6 分,共 6 分)(3)充分利用未開發的土地資源,擴大山藥種植面積,增加總產量;完善交通運輸條件,縮短山藥運輸時間,減少因運輸時間過長造成的山藥損耗;加強現代倉儲基地和冷鏈基地建設,提高山藥儲存能力;加大對山藥品種培育的技術投入,提高山藥的品質和產量;對山藥進行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提升山藥附加值等。(每條 2分,答對 3 條得 6 分,共 6 分)19.(1)分布面積廣,在我國絕大多數省級行政區都有分布;集中分布在東北地區和中西部地區。(每條 2 分,共 4分)(2)資源逐漸枯竭,開發成本不斷上升;產業結構單一,缺少替代產業;生態環境破壞嚴重;城市經濟基礎薄弱,下崗失業人員增多等。(每條 2 分,答對 3 條得 6 分,共 6 分)(3)優化產業結構,提升城市經濟實力;利用區位優勢,改善投資環境,鼓勵民營企業的發展;治理污染,改善生態環境,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等。(每條 2 分,答對 3 條得 6 分,共 6 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