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跨學科主題學習1 二十四節氣與我們的生產生活進階練 提升能力 02基礎達標一、二十四節氣與農事活動 二十四節氣準確地反映了自然節律變化,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所學知識,完成1~2題。1.二十四節氣反映的自然節律是(B)A.晝夜交替 B.四季變化C.五帶劃分 D.世代更替2.節氣與農事活動有非常密切的聯系。詩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描寫的現象可能出現在(B)A.清明 B.處暑 C.大雪 D.立春二、二十四節氣與生活習俗3.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2024年12月21日為冬至節氣。冬至節氣時(A)A.我國北方地區有吃餃子的習俗B.人們會多飲菊花茶,可以清熱祛濕C.我國正午太陽高度最高D.天氣升溫,家家忙碌找單薄的衣服三、二十四節氣文化遺產的傳承 2024年9月22日是第七個“中國農民豐收節”,該節日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據此完成4~5題。4.“中國農民豐收節”這天正值北半球的(C)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5.舉辦農民豐收節,其意義不包括(C)A.增加農民生活幸福感B.推廣優質農副產品C.改變農村的生產方式D.展示農村發展成就能力提升6. 傳統文化 (2024青島)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的一項偉大發明,是黃河流域勞動人民長期觀察當地天文、氣候、物候現象與農事活動關系的經驗總結。某校地理小組開展了“二十四節氣與農事”的主題學習活動,制作了畫冊。根據畫冊的部分內容(下圖),完成學習任務。[任務一]探究二十四節氣的內涵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1)中國傳統上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起始點,劃分出春、夏、秋、冬四季。依據二十四節氣歌,說出中國的傳統春季包含的節氣。參考答案: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和谷雨。(2)依據材料,將二十四節氣歸類,完成下表內容。(各寫出兩個)二十四節氣名稱的表征 節氣名稱中含有“春”“夏”“秋”“冬”的屬于季節類;含有“寒”“雨”“暑”“雪”“霜”“露”的屬于氣候類;反映植物生長、動物活動的屬于物候類。類別 節氣名稱季節類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氣候類 小寒、大寒、小暑、大暑、處暑、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物候類 驚蟄、清明、小滿、芒種 (3)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和“吃過冬至飯,一天長一線”的說法。說出該說法反映的地理現象。參考答案:晝夜長短的變化。[任務二]依據二十四節氣安排農事活動(4)請獻計獻策,把以下勞動內容的字母代碼填入下表中的相應位置。A.收白菜 B.種瓜點豆C.收獲白薯 D.收獲冬小麥山東農事諺語 麥到芒種谷到秋,過了霜降刨白薯;立夏前后,種瓜點豆;立冬收蘿卜,小雪收白菜;立冬收蔥,不收則空。節氣 勞動內容立夏 B 芒種 D 霜降 C 立冬 收獲蘿卜、大蔥小雪 A 進階練 提升能力 02基礎達標一、海洋牧場與糧食安全的關系 海洋牧場被譽為“藍色糧倉”。全球最大的智慧養殖工船“國信1號”以“船載艙養”模式常年游弋在黃海、東海和南海之間,利用深遠海優質海水,養殖大黃魚、石斑魚、大西洋鮭魚等名貴魚種,被稱為“移動的海洋牧場”。據此完成1~2題。1.我國發展“移動的海洋牧場”的有利條件是(D)A.山區面積廣大,草場廣闊B.陸上國界線長,鄰國多C.東西距離長,陸地廣闊D.南北跨緯度廣,海域遼闊2.我國發展“智慧漁場”的主要目的是(C)A.預測海洋極端天氣B.治理海洋生態環境C.保障我國糧食安全D.提升我國經濟實力二、海洋牧場的空間布局 讀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分布圖,完成3~4題。3.我國發展海洋牧場的有利自然條件是(D)A.山區面積廣大,草場面積廣闊B.地跨寒、溫、熱三帶,有利于多種農業經營C.海陸兼備,陸上鄰國眾多,陸地面積廣闊D.東臨太平洋,海岸線漫長,海域面積廣闊4.圖中我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分布數量最多的兩個省級行政區域,其簡稱分別是(C)A.粵、浙 B.閩、魯C.魯、粵 D.遼、瓊三、海洋牧場水產品的生產5.全球最大的智慧養殖工船“國信1號”以“船載艙養”模式,利用深遠海優質海水養殖名貴魚種,是我國“移動的海洋牧場”。與傳統近海養殖方式相比,深遠海養殖模式(C)A.機動靈活性差 B.加劇近海污染C.可以躲避臺風 D.產品品質較低四、海洋牧場的生態效益6.碳匯漁業指發揮生物碳匯功能、具有直接或間接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漁業生產活動。海南發展碳匯漁業的主要優勢是(C)A.勞動力豐富 B.海洋運輸便捷C.海域面積廣 D.養殖歷史悠久能力提升7. 過程探究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海洋牧場主要分為以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養護珍稀瀕危物種為主要目的的養護型海洋牧場,以產出漁獲物為主要目的的增殖型海洋牧場和以漁業觀光為主要目的的休閑型海洋牧場。如圖為我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分布圖。探究一:海洋牧場的分布(1)我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主要分布在渤海、 黃海 、東海、 南海 。(填海域) 探究二:海洋牧場的意義 海洋牧場所需的人工魚礁對生態系統的恢復和保護起到非常好的作用,魚類的種類和數量是之前的10倍以上。當地漁民收入也在不斷增加,提高了漁民的生活水平。(2)根據圖文材料,歸納建設海洋牧場的意義。(至少答出兩點)參考答案:有利于漁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增加當地居民的收入,有利于恢復當地生態系統,增加物種的多樣性,等等。探究三:海洋牧場的保護 生態系統保護是海洋牧場建設中最容易忽視的一環,可能會因為盲目追求某一魚類品種種群數量的增長而嚴重破壞區域水生生態,造成難以挽回的影響。(3)為盡可能減少因發展海洋牧場而造成的區域水生生態破壞,請提出一條合理的措施。參考答案:人工養殖魚類注重品種多樣性;游客觀光時注意垃圾的處理;等等。跨學科主題學習1 二十四節氣與我們的生產生活進階練 提升能力 02基礎達標一、二十四節氣與農事活動 二十四節氣準確地反映了自然節律變化,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所學知識,完成1~2題。1.二十四節氣反映的自然節律是( )A.晝夜交替 B.四季變化C.五帶劃分 D.世代更替2.節氣與農事活動有非常密切的聯系。詩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描寫的現象可能出現在( )A.清明 B.處暑 C.大雪 D.立春二、二十四節氣與生活習俗3.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2024年12月21日為冬至節氣。冬至節氣時( )A.我國北方地區有吃餃子的習俗B.人們會多飲菊花茶,可以清熱祛濕C.我國正午太陽高度最高D.天氣升溫,家家忙碌找單薄的衣服三、二十四節氣文化遺產的傳承 2024年9月22日是第七個“中國農民豐收節”,該節日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據此完成4~5題。4.“中國農民豐收節”這天正值北半球的(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5.舉辦農民豐收節,其意義不包括( )A.增加農民生活幸福感B.推廣優質農副產品C.改變農村的生產方式D.展示農村發展成就能力提升6. 傳統文化 (2024青島)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的一項偉大發明,是黃河流域勞動人民長期觀察當地天文、氣候、物候現象與農事活動關系的經驗總結。某校地理小組開展了“二十四節氣與農事”的主題學習活動,制作了畫冊。根據畫冊的部分內容(下圖),完成學習任務。[任務一]探究二十四節氣的內涵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1)中國傳統上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起始點,劃分出春、夏、秋、冬四季。依據二十四節氣歌,說出中國的傳統春季包含的節氣。(2)依據材料,將二十四節氣歸類,完成下表內容。(各寫出兩個)二十四節氣名稱的表征 節氣名稱中含有“春”“夏”“秋”“冬”的屬于季節類;含有“寒”“雨”“暑”“雪”“霜”“露”的屬于氣候類;反映植物生長、動物活動的屬于物候類。類別 節氣名稱季節類氣候類物候類(3)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和“吃過冬至飯,一天長一線”的說法。說出該說法反映的地理現象。[任務二]依據二十四節氣安排農事活動(4)請獻計獻策,把以下勞動內容的字母代碼填入下表中的相應位置。A.收白菜 B.種瓜點豆C.收獲白薯 D.收獲冬小麥山東農事諺語 麥到芒種谷到秋,過了霜降刨白薯;立夏前后,種瓜點豆;立冬收蘿卜,小雪收白菜;立冬收蔥,不收則空。節氣 勞動內容立夏芒種霜降立冬 收獲蘿卜、大蔥小雪進階練 提升能力 02基礎達標一、海洋牧場與糧食安全的關系 海洋牧場被譽為“藍色糧倉”。全球最大的智慧養殖工船“國信1號”以“船載艙養”模式常年游弋在黃海、東海和南海之間,利用深遠海優質海水,養殖大黃魚、石斑魚、大西洋鮭魚等名貴魚種,被稱為“移動的海洋牧場”。據此完成1~2題。1.我國發展“移動的海洋牧場”的有利條件是( )A.山區面積廣大,草場廣闊B.陸上國界線長,鄰國多C.東西距離長,陸地廣闊D.南北跨緯度廣,海域遼闊2.我國發展“智慧漁場”的主要目的是( )A.預測海洋極端天氣B.治理海洋生態環境C.保障我國糧食安全D.提升我國經濟實力二、海洋牧場的空間布局 讀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分布圖,完成3~4題。3.我國發展海洋牧場的有利自然條件是( )A.山區面積廣大,草場面積廣闊B.地跨寒、溫、熱三帶,有利于多種農業經營C.海陸兼備,陸上鄰國眾多,陸地面積廣闊D.東臨太平洋,海岸線漫長,海域面積廣闊4.圖中我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分布數量最多的兩個省級行政區域,其簡稱分別是( )A.粵、浙 B.閩、魯C.魯、粵 D.遼、瓊三、海洋牧場水產品的生產5.全球最大的智慧養殖工船“國信1號”以“船載艙養”模式,利用深遠海優質海水養殖名貴魚種,是我國“移動的海洋牧場”。與傳統近海養殖方式相比,深遠海養殖模式( )A.機動靈活性差 B.加劇近海污染C.可以躲避臺風 D.產品品質較低四、海洋牧場的生態效益6.碳匯漁業指發揮生物碳匯功能、具有直接或間接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漁業生產活動。海南發展碳匯漁業的主要優勢是( )A.勞動力豐富 B.海洋運輸便捷C.海域面積廣 D.養殖歷史悠久能力提升7. 過程探究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海洋牧場主要分為以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養護珍稀瀕危物種為主要目的的養護型海洋牧場,以產出漁獲物為主要目的的增殖型海洋牧場和以漁業觀光為主要目的的休閑型海洋牧場。如圖為我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分布圖。探究一:海洋牧場的分布(1)我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主要分布在渤海、 、東海、 。(填海域) 探究二:海洋牧場的意義 海洋牧場所需的人工魚礁對生態系統的恢復和保護起到非常好的作用,魚類的種類和數量是之前的10倍以上。當地漁民收入也在不斷增加,提高了漁民的生活水平。(2)根據圖文材料,歸納建設海洋牧場的意義。(至少答出兩點)探究三:海洋牧場的保護 生態系統保護是海洋牧場建設中最容易忽視的一環,可能會因為盲目追求某一魚類品種種群數量的增長而嚴重破壞區域水生生態,造成難以挽回的影響。(3)為盡可能減少因發展海洋牧場而造成的區域水生生態破壞,請提出一條合理的措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跨學科主題學習1 二十四節氣與我們的生產生活 學生版.docx 跨學科主題學習1 二十四節氣與我們的生產生活.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