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河北省廊坊市永清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地理試題一、單選題近年來,我國加速“藍色糧倉”建設,大力推進現代海洋牧場發展。同時,海上風電建設也穩步邁進。多地(如福建漳州、廣東徐聞等)積極探索“海洋牧場+海上風電”融合模式,實現能源與漁業協同,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海洋牧場”屬于農業生產部門中的( )A.畜牧業 B.漁業 C.種植業 D.林業2.“海洋牧場+海上風電”項目主要開發的資源有( )①魚類資源②鹽類資源③金屬礦產④風力資源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我國積極探索“海洋牧場+海上風電”融合模式有利于( )A.保障能源安全 B.減少海洋生物類型C.增加小麥產量 D.加劇海洋生態壓力近年來,我國智能產業呈爆發式增長。步入2025年,一家專注于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分析的高科技企業憑借前沿的大模型算法優化技術與創新的行業應用解決方案“爆火出圈”,該企業總部坐落于杭州未來科技城。讀杭州位置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4.該企業總部地處( )A.遼中南工業基地 B.京津唐工業基地C.滬寧杭工業基地 D.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5.該企業將總部設在杭州,主要得益于當地( )①經濟實力雄厚②礦產資源豐富③科技創新能力強④政策支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6.我國發展人工智能的意義有( )A.替代傳統勞動力,減少居民就業機會 B.增強國家科技實力,促進社會發展C.全面取代人類決策,降低決策失誤率 D.增加能源消耗,加劇能源緊張局面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2025年“五一”假期5天全國國內出游3.14億人次,同比增長6.4%。人們通過乘坐飛機、高鐵、輪船和自駕等多元交通方式,奔赴山川湖海、歷史名城、特色小鎮等旅游目的地,開啟豐富多彩的假期之旅。完成下面小題。7.“五一”期間很多人選擇乘坐高鐵出行。與傳統鐵路運輸相比,高鐵運輸的優勢在于( )A.速度更快 B.成本更高 C.機動靈活 D.運量更大8.“五一”期間,河北的小明前往四川旅游,選擇最快的交通方式是( )A.水路運輸 B.鐵路運輸 C.航空運輸 D.公路運輸河北曹妃甸是渤海灣不淤不凍的天然良港。2008年,首鋼從北京搬遷至此,不僅每年為北京減少1.8萬噸可吸入顆粒物,還節省5000多萬立方米水資源,有效緩解了首都的環境與資源壓力。讀首鋼廠址變化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9.北京首鋼搬遷到河北曹妃甸的主要原因是( )A.北京市資金不足 B.首都功能和工業結構調整C.北京勞動力不足 D.促進河北省重工業的發展10.與首鋼舊址相比,曹妃甸工業區發展鋼鐵工業的有利條件是( )A.靠近煤炭產地 B.鐵路運輸便利C.靠近科研院所 D.海洋運輸便利11.首鋼舊址所在產業園區可重點發展( )A.化工產業 B.紡織工業 C.創意產業 D.機械制造黃土高原每年流失的土壤有數十億噸,相當于每年將一個大型湖泊的泥沙帶走,嚴重影響了當地的農業生產和生態系統。讀黃土高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2.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自然原因有( )A.夏季多暴雨 B.過度放牧C.土壤較貧瘠 D.過度樵采13.為了實現黃土高原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圖片中①處可填( )A.修建水庫 B.開挖魚塘 C.開荒種地 D.植樹種草2024年12月12日,華東師范大學發布的“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指數(2024)”表明,協同發展能力前十強城市依次為:上海、杭州、南京、成都、武漢、蘇州、重慶、無錫、合肥、寧波。讀長江經濟帶三大城市群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14.上述城市,屬于成渝城市群的有( )A.上海、南京 B.成都、重慶 C.武漢、蘇州 D.無錫、合肥15.長江經濟帶協同發展中,三大城市群各自的優勢對應正確的是( )A.成渝城市群—海洋運輸便利 B.長江中游城市群—科技產業最發達C.成渝城市群—天然氣資源豐富 D.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承東啟西、連南貫北16.下列措施,有利于長江經濟帶三大城市群協同發展能力進一步提高的是( )A.各城市群重點發展自身優勢產業,減少相互之間的經濟聯系 B.三大城市群發展相同產業,加大競爭力度,激發活力C.完善區域交通網絡,加強城市群之間的互聯互通 D.限制人口流動,防止人口過度集中在某一個城市群隨著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等標志性工程建成通車,從香港駕車到珠海、澳門僅需30分鐘,香港往來廣州縮短時間至1小時以內,“1小時生活圈”基本形成,推動區域協同發展。讀粵港澳大灣區局部交通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7.香港和澳門緊鄰( )A.福建 B.廣西 C.廣東 D.海南18.港澳與祖國內地合作中,香港和澳門的優勢有( )A.先進的管理經驗 B.豐富的勞動力C.充足的淡水 D.較低的土地價格19.修建港珠澳大橋和深中通道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突出意義有( )①徹底解決港澳住房緊張問題②方便珠江兩岸居民來往③完善交通網絡④帶動港澳旅游業的發展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2025年清明時節,海峽兩岸多地舉行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展現兩岸對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的共同追思與尊崇,彰顯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讀臺灣省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20.圖中①表示( )A.海南島 B.釣魚島 C.赤尾嶼 D.澎湖列島21.下列關于臺灣島的敘述,正確的是( )A.盛產熱帶、亞熱帶水果 B.河流長且流速緩慢C.礦產、鐵路多分布在南部 D.西部為山地,森林資源豐富22.海峽兩岸共祭軒轅黃帝,說明( )A.兩岸物產富饒 B.兩岸氣候相似 C.兩岸同宗同源 D.兩岸風景秀麗20世紀80年代以前,泰寧縣經濟以農業為主。隨著金湖風景名勝區的開發,泰寧縣的旅游業逐步發展起來。近年來,泰寧縣不斷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管理和服務水平,實現了旅游業的轉型升級。讀2011—2022年泰寧縣旅游收入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占比統計圖,完成下面小題。23.泰寧縣位于福建省西北部,適宜種植的農作物是( )A.小麥 B.水稻 C.甜菜 D.青稞24.據圖可知,2011—2022年泰寧縣旅游收入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占比( )A.一直上升 B.2011年占比最低 C.一直下降 D.2019年占比最高25.泰寧縣大力發展旅游業,帶來的積極影響有( )①大興土木,占用土地②增加居民就業機會③推動文旅經濟發展④提升服務業水平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填空題26.水、土是立國之本,守護它們意義深遠。水資源孕育著無數生命,滋養廣袤大地;土地資源承載萬物生長,是農業生產與建設發展的根基。讀我國南、北方水土資源比較圖,完成下列要求。 (1)讀圖可知,我國南、北方水土資源匹配 (合理/不合理),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的特點是 (南多北少/北多南少)。(2)解決水資源的空間分布不均的有效辦法之一是跨流域調水,其中南水北調工程是把 (河流)水系的水引入北方;列舉我國其他兩個調水工程: 、 。(3)為確保耕地面積的穩定和國家糧食安全,我國已劃定永久基本農田。請結合我國耕地、人口和糧食狀況分析,將“耕地”“糧食”“人口”三個關鍵詞填在下方結構圖中相應的位置上。 ① ,② ,③ 。三、解答題27.我國是世界自然災害較為嚴重的國家之一,自然災害種類多、發生頻率高、分布廣。我國常見的自然災害有地質災害、氣象災害等,其中氣象災害主要有臺風、干旱、洪澇、寒潮等類型。讀我國主要氣象災害分布圖,完成下列要求。(1)列舉一例地質災害類型: 。(2)根據臺風路徑可知,臺風主要發生在我國 ,經常威脅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但也能 ,緩解局部地區旱情。(3)干旱指某時段降水量顯著 (多于/少于)多年均值,危害人類生產生活的現象。經濟活動中, (工業/農業)生產受到此災害的影響更大。(4)從氣候和地形角度,簡要分析長江中下游平原洪澇災害頻發的自然原因。(5)寒潮是我國冬春季常見的氣象災害。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寒潮的主要影響及防御措施。(各答一點)2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珠江三角洲地區海岸曲折,島嶼眾多。香港和澳門扼守于珠江口兩側,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香港、澳門平地少,人口與土地之間的矛盾較突出。材料二:1979—1990年,珠江三角洲地區發揮政策優勢和僑鄉優勢,引進資金、技術、設備等,發展加工制造業和對外貿易。20世紀90年代以后,適逢世界經濟全球化、信息化蓬勃發展和發達國家產業調整,該地區抓住機遇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外向型經濟。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區正持續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材料三:下圖為珠江三角洲地區及廣州氣候統計圖。(1)珠江三角洲瀕臨 海,以 (氣候類型)為主。(2)香港主要由香港島、 、新界組成,澳門位于珠江口以 (方位),兩地通過建造高樓、 等方式緩解人口與土地之間的矛盾。(3)簡述珠江三角洲地區發展經濟的優勢條件。(答兩點)(4)簡述珠江三角洲地區發展數字經濟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的積極意義。(答兩點)2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紀50年代以來,對外貿易一直是臺灣省經濟發展的動力。21世紀以來,臺灣省第二產業占比呈下降趨勢,第三產業占比不斷上升,形成以電子工業和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體系,對外貿易對象由歐美市場轉向亞太市場。材料二:臺灣省與祖國大陸的經貿往來日益增多。據統計,2024年臺灣省貿易順差806.08億美元,其中對大陸與香港貿易順差699.96億美元,對美國、東盟貿易順差分別為648.82億美元、385.15億美元,對日本、韓國、歐洲、中東的貿易均呈現逆差。材料三:圖1為臺灣省位置示意圖,圖2為臺灣省不同時期出口的主要產品示意圖。(1)圖1中甲是 (填省區簡稱),東隔 海峽與臺灣省相望。(2)結合材料可知,臺灣省的經濟發展特點是以 為主。2024年, 是臺灣省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3)據圖2簡要說明臺灣省出口產品發生的變化。(4)在兩岸的合作中,祖國大陸為臺灣省提供了什么?(答兩點)參考答案1.B 2.D 3.A4.C 5.D 6.B7.A 8.C9.B 10.D 11.C12.A 13.D14.B 15.C 16.C17.C 18.A 19.C20.B 21.A 22.C23.B 24.D 25.D26.(1) 不合理 南多北少(2) 長江 引黃入晉 引灤入津(3) 人口 耕地 糧食27.(1)滑坡、泥石流等(2) 東南沿海(或東部沿海) 帶來豐沛的降水(3) 少于 農業(4)長江中下游平原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集中且年際變化大,夏季多暴雨;平原地形平坦,地勢低平,排水不暢。(5)造成大范圍急劇降溫和大風天氣,受寒潮影響的地區還可能發生霜凍、凍害等多種災害。提前發布預警,提醒公眾防寒保暖;做好農作物和牲畜防凍措施;加強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的抗寒維護等等。28.(1) 南 亞熱帶季風氣候(2) 九龍半島 西 填海造陸(3)地理位置優越,海陸交通便利,具有政策優勢和僑鄉優勢。(4)增加就業機會,促進經濟發展,提升生活質量。29.(1) 閩 臺灣(2) 對外貿易(或外向型經濟) 祖國大陸與香港(3)農產品和農產品加工品→工業產品→高科技產品。(4)巨大的市場、豐富的資源、完備的產業配套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