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離子共存2.【答案】A【知識點】原電池工作原理及應用3.【答案】A【知識點】元素、核素;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元素周期表的結構及其應用4.【答案】C【知識點】氧化性、還原性強弱的比較;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5.【答案】A【知識點】電解質與非電解質;物質的簡單分類;離子方程式的書寫6.【答案】B【知識點】化學鍵;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電離;電離方程式的書寫7.【答案】A【知識點】離子共存【解析】【解答】A.、、、、之間不發生反應,能大量共存,A正確;B.氨水顯堿性,有的存在,會與結合形成難溶物,不穩定會分解為,而且與氨水還會形成銀氨絡離子,所以不能大量共存,B錯誤;C.溶液中,存在 ,與 結合形成沉淀,離子方程式為,所以不能大量共存,C錯誤;D.pH=1的溶液呈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與-結合形成弱電解質HF,所以不能大量共存,D錯誤;故選A。【分析】離子之間不生成氣體、沉淀、弱電解質或不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絡合反應、雙水解等反應時能大量共存。8.【答案】C【知識點】氧化還原反應;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9.【答案】B【知識點】氯氣的化學性質10.【答案】D【知識點】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11.【答案】C【知識點】原子核外電子排布;有機化合物的命名12.【答案】C【知識點】離子方程式的書寫;電離方程式的書寫13.【答案】D【知識點】物質的量濃度;物質的量的相關計算14.【答案】D【知識點】鐵的化學性質;二價鐵離子和三價鐵離子的檢驗;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綜合應用;微粒半徑大小的比較15.【答案】(1)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2)Cl2+2Br-=Br2+2Cl-(3)吸收未反應的Cl2,防止污染空氣;Cl2+2OH-=Cl-+ClO-+H2O(4)驗證氧化性Cl2>Br2(或非金屬性Cl>Br)(5)打開活塞b,使C中少量溶液滴入D中;D中Cl4層顯紫色(6)HClO4>HBrO4>HIO4【知識點】氧化性、還原性強弱的比較;氯氣的實驗室制法;離子方程式的書寫16.【答案】(1)1:2(2)飽和食鹽水(3)3Cl2+6KOH5KCl+KClO3+3H2O(4)Cl2+2OH-Cl-+ClO-+H2O(5)b(6)弱【知識點】氧化性、還原性強弱的比較;氯氣的化學性質;氯氣的實驗室制法【解析】【解答】(1) 裝置①制取氯氣的反應方程式為:,,得電子為氧化劑,Cl由-1→0,失電子為還原劑,氯化錳中的氯沒發生變價,故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而不是1:4;故答案為:1:2。(2)裝置②的作用是除去氯氣中的氯化氫氣體,氯化氫極易溶于水,氯氣難溶于飽和食鹽水所以②中的試劑為飽和食鹽水;故答案為:飽和食鹽水。(3)裝置③中氯氣通入氫氧化鉀溶液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Cl2+6KOH5KCl+KClO3+3H2O,采用水浴加熱;故答案為:3Cl2+6KOH5KCl+KClO3+3H2O。(4)裝置④中氯氣通入氫氧化鈉溶液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l2+2OH-Cl-+ClO-+H2O;故答案為:Cl2+2OH-Cl-+ClO-+H2O。(5)裝置⑤是為了吸收多余氯氣,所以試劑選用堿性試劑Ca(OH)2;故答案為:b。(6)1號試管顏色不變,則說明KClO3不與KI反應,2號試管變色說明NaClO與KI反應,則說明KClO3的氧化性比NaClO弱;故答案為:弱。【分析】(1)根據方程式中氧化劑和還原劑即可計算出物質的量(2)除去氯氣中的氯化氫一般利用同離子效應,用的是飽和食鹽水(3)加熱下,氯氣和氫氧化鉀得到的是氯酸鉀和氯化鉀以及水即可寫出方程式(4)低溫下,氯氣和氫氧化鉀反應得到的是次氯酸鉀和氯化鉀,結合物質的溶解性即可寫出離子方程式(5)尾氣處理,可以選擇堿性物質(6)根據加入四氯化碳出現紫色,說明有碘單質,即可判斷氧化性強弱17.【答案】(1)0.01(2)(3)15:32;32:15(4)(5)3.36(6)正鹽(7)5:4【知識點】物質的量濃度;物質的量的相關計算;阿伏加德羅定律及推論【解析】【解答】(1)50mL0.1mol/L稀硫酸中n(H+)=mol=0.01mol;故答案為:0.01;(2)根據關系式,Al3+的質量為mg,則硫酸根的物質的量為=mol,硫酸根的物質的量濃度為mol/L;故答案為: ;(3)同溫同壓下,氣體密度之比等于摩爾質量之比,NO和SO2的密度之比為30:64=15:32;若兩者質量相等,體積之比等于摩爾質量的反比,為32:15;故答案為:15:32;32:15;(4) 一個中, 電子數比質子數多2,當核外電子總數比質子總數多6.02×1023,的物質的量為0.5mol,的摩爾質量為60g/mol,則R的摩爾質量為60g/mol-3×16g/mol=12g/mol;故答案為: ;(5)的物質的量為0.1mol,反應產生氧氣的物質的量為0.15mol,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3.36L;故答案為:3.36;(6)H3GO3,屬于二元酸,則H3GO3與過量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的產物Na2HGO3為正鹽,因為氫氧化鈉過量,若為酸式鹽則還會與氫氧化鈉反應;故答案為:正鹽;(7)壓強和溫度相等,體積之比等于氣體物質的量之比,右邊充入CO和NO的混合氣體,原子總數為共1.6mol,CO和NO都是雙原子分子,則氣體的物質的量為0.8mol,左右兩室體積之比為1:0.8=5:4;故答案為:5:4。【分析】(1)根據n=cV計算;(2)根據計算;(3)同溫同壓下,氣體密度之比等于摩爾質量之比;質量相等,體積之比為密度的反比;(4)根據計算;(5)根據V=nVm計算;(6)酸式鹽會與過量的氫氧化鈉繼續反應;(7)相同條件下,氣體體積之比等于物質的量之比。18.【答案】(1)FeCl2、Fe(OH)2(2)②③⑤;(3)1~100nm;丁達爾現象(4)Fe2O3或Fe3O4;FeSO4分解時生成SO2和SO3,部分S元素被還原,則Fe元素應被氧化,所以X為Fe2O3或Fe3O4(5)bc【知識點】濃硫酸的性質;鐵的氧化物和氫氧化物;鐵鹽和亞鐵鹽的相互轉變【解析】【解答】解:(1)由題可知;a為Fe,b為FeCl2,e為FeCl3,c為Fe(OH)2,d為Fe(OH)3,酸堿鹽的化合物才是電解質,所以, 屬于電解質的是FeCl2、Fe(OH)2(2)(2)①為置換反應;,②中氯氣與鐵點燃生成氯化鐵;③氯氣與氯化亞鐵反應生成氯化鐵;④反應中Fe的化合價沒有發生變化;⑤氫氧化亞鐵與氧氣、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鐵;故①~⑤反應中,既是化合反應又是氧化還原反應的有②③⑤;⑤為氫氧化亞鐵被空氣氧氣氧化可以得到氫氧化鐵,反應為: ;(3))將FeCl3的濃溶液滴加到沸水中可得到紅褐色液體,為膠體,該分散系中分散質的微粒直徑為1~100nm。鑒別FeCl3的濃溶液與該分散系的方法為丁達爾現象;(4)FeSO4分解時生成SO2和SO3,部分S元素被還原,則Fe元素應被氧化,所以X為Fe2O3或Fe3O4。(5)③中濃硫酸與硝酸鉀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硝酸,硝酸沸點低,易揮發,濃硫酸的沸點高,難揮發,故利用了濃硫酸的高沸點和酸性,故答案為:bc;【分析】難點分析:(1)電解質必須為化合物,單質和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2)根據化合價是否升降進行判斷是否為氧化還原反;據此解答即可;(3)鑒別是否為膠體方法為丁達爾效應;(4)根據質量守恒,可以判斷 FeSO4·7H2O分解得到的X為鐵的氧化物,三氧化二鐵或者四氧化三鐵;(5)一般用高沸點的濃硫酸制備低沸點的酸,如鹽酸等。高一期末化學試卷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4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2分)1.下列離子組能夠大量共存的是A.Ba2+、CH3COO-、NH、OH- B.Al3+、Cl-、Ba2+、OH-C.Na+、SO、Cl-、SO D.H+、SO、S2-、Cl-2.下列裝置中能組成原電池的是A. B.C. D.3.2016年11月30日,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正式批準將117號化學元素命名為“Tennessee”,符號,的最外層電子數是7。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和互為同位素B.是第七周期第ⅥA族元素C.中子數為176的,其核素符號是D.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屬性最強4.工業上從含硒的廢液中提取硒的方法之一是用硫酸和硝酸處理廢料,獲得亞硒酸和少量硒酸,再與鹽酸共熱,硒酸轉化為亞硒酸,反應方程式為。在亞硒酸溶液中通入,有單質硒析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氧化性:B.亞硒酸與生成單質硒的反應可能生成C.析出硒需要消耗標準狀況下D.亞硒酸理論上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但還原性不及亞硫酸5.工業上制取NaOH一般不采用Na2O與H2O反應的方法,主要采用電解飽和食鹽水的方法,過去也采用Na2CO3與Ca(OH)2反應的方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Na2O屬于堿性氧化物B.常溫下,NaOH水溶液能使無色酚酞變藍C.Ca(OH)2固體不能導電,故其不是電解質D.Na2CO3與Ca(OH) 2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Na2CO3+Ca2+=CaCO3↓+2Na+6.下列示意圖與化學用語表述內容不相符的是(水合離子用相應離子符號表示)A.溶于水并電離: B.的能量變化示意圖C.在水中電離: D.反應能量變化:A.A B.B C.C D.D7.室溫下,下列各組離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溶液:、、、B.氨水中:、、、C.溶液中:、、、D.的溶液:、、、8.某容器中發生一個化學反應過程中存在H2O、ClO-、CN-(N為-3價)、HCO3-、N2 、Cl-六種物質。在反應過程中測得ClO-和N2的物質的量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有關判斷中正確的是( )A.還原劑是含CN-的物質,氧化產物只有N2B.氧化劑是ClO-,還原產物是HCO3-C.配平后氧化劑與還原劑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5∶2D.若生成2.24LN2則轉移電子1mol9.濃鹽酸瓶打開,瓶口往往會形成白色的酸霧,這是因為①濃鹽酸有揮發性,揮發出HCl氣體;②天氣較潮濕,空氣中水氣較多;③濃鹽酸因溶有少量Fe3+,而顯黃色;④HCl氣體極易溶于水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②10.在兩份相同的H2SO4溶液中,分別滴入濃度相等的Ba(OH)2、NaOH溶液,其導電能力隨滴入溶液體積變化的曲線如下圖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A.①代表滴加Ba(OH)2溶液的變化曲線B.a、c兩點,溶液中均大量存在H+和C.b、d兩點對應的反應容器中均只存在鹽和水D.e點,兩溶液中含有相同數量的OH-11.下列化學用語表示正確的是A.乙二酸的實驗式:B.基態C原子的軌道表示式:C.的名稱:3-甲基戊烷D.聚丙烯的鏈節:12.下列方程式書寫不正確的是A.氯化鐵在水中電離:FeCl3=Fe3++3Cl-B.氯化鐵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Fe3++3OH-=Fe(OH)3↓C.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2H+=CO2↑+H2OD.氧化鐵與稀鹽酸:Fe2O3+6H+=2Fe3++3H2O13.相對分子質量為Mr的氣態化合物V L(標準狀況)溶于m g水中,得到溶液的質量分數為w%,物質的量濃度為c mol·L-1,密度為ρ g·cm-3,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溶液密度ρ可表示為B.物質的量濃度c可表示為C.溶液的質量分數w%可表示為D.相對分子質量Mr可表示為14.已知A、B、C、D為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與D同主族,B與C同周期,且C與D的原子序數之和為20。E為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過渡元素。甲、乙分別為元素E、A的單質,丙、丁為A、E分別與B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它們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圖(反應條件已略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A、B形成的一種化合物具有漂白性B.D的離子半徑小于C的離子半徑C.C的單質能與丙反應置換出B的單質D.將反應后的固體混合物溶于稀鹽酸中,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一定呈紅色二、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2個小題,15題14分,16題15分,共29分)15.為驗證鹵素單質Cl2、Br2、I2氧化性的相對強弱,某小組用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夾持儀器已略去,氣密性已檢驗)。已知:稀溴水的顏色是黃色,濃溴水的顏色為紅棕色。實驗過程:I.打開彈簧夾,打開活塞a,滴加濃鹽酸。Ⅱ.當B和C中的溶液都變為黃色時,夾緊彈簧夾。Ⅲ.當B中溶液由黃色變為紅棕色時,關閉活塞a。Ⅳ.……(1)A中產生黃綠色氣體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2)B中溶液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3)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 ,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4)過程Ⅲ實驗的目的是 。(5)為驗證溴的氧化性強于碘,過程Ⅳ的操作是 ,現象是 。(6)結合元素周期律推斷氯、溴、碘三種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填化學式)。16.氯可形成多種含氧酸鹽,廣泛應用于殺菌、消毒及化工領域。實驗室中利用如圖裝置(部分裝置省略)制備KClO3和NaClO,探究其氧化還原性質。已知:氯化氫極易溶于水,氯氣難溶于飽和食鹽水;CCl4難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I2在CCl4中顯紫色;氯氣與堿反應時溫度不同產物不同。請回答下列問題:(1)裝置①制取氯氣的反應中,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2)裝置②的作用是除去氯氣中的氯化氫氣體,②中的試劑為 。(3)裝置③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反應結束后,取出③中試管,經冷卻結晶,過濾,少量(冷)水洗滌,干燥,得到KClO3晶體。(4)裝置④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5)裝置⑤可選用試劑 (填字母)。a.NaCl b.Ca(OH)2 c.H2SO4(6)取少量KClO3和NaClO溶液分別置于1號和2號試管中,滴加中性KI溶液。1號試管溶液顏色不變。2號試管溶液變為棕色,加入CCl4振蕩,靜置后CCl4層顯紫色,可知該條件下KClO3的氧化能力比NaClO (填“強”或“弱”)。三、綜合題(本大題共2個小題,17題14分,18題15分,共29分)17.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Ⅰ.硫酸是一種重要的工業原料。稀硫酸具有酸性,稀硫酸溶液中, mol。(2)稀硫酸與鋁恰好完全反應,所得溶液中含有,則該溶液中物質的量濃度為 。(3)Ⅱ.回答下列問題:在同溫同壓下,和兩種氣體,密度比為 ,若兩者質量相等,其體積比為 。(4)中,核外電子總數比質子總數多,則R的摩爾質量為 。(5)實驗室利用反應制取氧氣,現有參加反應,計算得到標準狀況下的氧氣的體積是 L。(6)某元素G的一種含氧酸化學式為,屬于二元酸,則與過量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的產物為 ((填“酸式鹽”或“正鹽”)。(7)某密閉容器,中間有一可自由滑動的隔板(厚度忽略不計)將容器分成兩部分,裝置如圖所示(左、右兩側溫度相同)。左邊充入氦氣,右邊充入和的混合氣體,原子總數為共,則左右兩室體積比為 。18.鐵廣泛應用于人類的生產、生活。Ⅰ.部分鐵及其化合物存在如圖轉化關系(部分反應物和反應條件已略去),回答下列問題。(1)a、b、c三種物質中屬于電解質的是 (填化學式)。(2)①~⑤反應中,既是化合反應又是氧化還原反應的有 (填標號)。寫出⑤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3)將e的濃溶液滴加到沸水中可得到紅褐色液體,該液體屬于一種特殊的分散系。該分散系中分散質的微粒直徑為 。鑒別e的濃溶液與該分散系的方法為 。(4)Ⅱ.明代《徐光啟手跡》記載了以綠礬(FeSO4·7H2O)為原料制備硝酸的方法,其主要流程如圖:X為鐵的氧化物,X的化學式可能為 ,判斷依據為 。(5)③利用了濃硫酸以下性質 (填標號)。a.強氧化性 b.高沸點 c.酸性 d.脫水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高一期末化學答案.docx 高一期末化學試卷.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