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山東省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地理試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山東省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地理試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山師附中2024級高一下學期3月份階段性檢測
地理答案
一、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A A D B A D D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A B D C D B A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C D C B C B A C A
綜合體
31.(1)人口分布不均,南多北少;沿海多,內陸少;集中分布在城市地區。(4分) 任兩條滿分
(2)挪威緯度高,氣溫低,南部緯度較低,氣候相對暖和,人口分布較多;沿海地區氣候相對溫暖濕潤,且岸線曲折,優良港灣多;挪威的城市化率高。 (4分)任兩條滿分
海邊地勢陡峻,木柱支撐結構可靈活適應地形起伏特點,便于建設和維護;海邊風浪大,木柱支撐結構可抵御海浪侵蝕;海邊較為潮濕,木柱支撐結構可通風防潮;挪威地區森林資源豐富,可就地取材。 (5分)就地取材1分,其余任兩條4分
(1)城區人口和產業過度集中導致地價上漲、交通擁擠、環境污染等城市問題;而郊區環境質量較高,地價較低,加上大規模新城建設,導致郊區基礎設施逐漸完善;工業企業大量外遷,為郊區提供就業崗位,推動郊區城市化進程。(6分) 任三條滿分
(2)東京都地理位置優越,是全國政治、經濟中心,基礎設施完善,輻射能力強;政府制定“都市再生戰略”政策,促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推動人口回流;東京都地價下跌,吸引郊區人口回流;外圍郊區成本較低的優勢逐漸喪失,人口回流。(6分)任三條滿分山師附中 2024 級高一下學期 3 月份階段性檢測
地理試題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座號填寫在相應位置,認真核對條形碼上
的姓名考生號和座號,并將條形碼粘貼在指定位置上。
2.選擇題答案必須使用 2B 鉛筆(按填涂樣例)正確填涂;非選擇題答案必須使用 0.5
毫米黑色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
3.請按照題號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
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保持卡面清潔,不折疊、不破損。
一、單選題(共 30 小題 , 每題 2.5 分)
“七普”顯示,我國目前進入了人口遷移規模迅速擴大、增速和活躍度明顯上升的時期。
圖示意“我國 2010 年、2020 年不同區域間的人口遷移比重”。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影響我國人口遷移主流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
A.國家政策 B.文化背景
C.距離因素 D.收入因素
2.與 2010 年相比,2020 年( )
A.人口回流更明顯 B.遷移方向變化小
C.遷移人數量增多 D.平均距離會延長
3.針對我國人口遷移現狀,政府部門應( )
A.推動鄉村振興 B.放寬落戶政策
C.變動行政區劃 D.調整生育政策
研究發現,青藏高原人口流動呈周期性季節變化特點。與全國其他城市相比,成都、蘭
州與青藏高原之間的人口流動量較高。下圖示意青藏高原人口流動的季節劃分。據此完成下
面小題。
1BAA=}#}
4.相比全國其他城市,成都、蘭州與青藏高原人口交互聯系強主要是因為( )
①距離較近 ②位于交通中轉地 ③資源互補 ④生活習俗相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影響青藏高原高值季人口流動相對量的主要因素是( )
A.農事 B.商貿 C.物流 D.旅游
人口遷移流動是影響我國人口構成和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因素。西向流動人口是其流出
地在“胡煥庸線”東南半壁,而流入地在“胡煥庸線”西北半壁的流動人口。居留意愿指的
是長期居留意愿(5 年以上),長三角等東部沿海發達地區流動人口長期居留意愿接近 55%。
表示意 2017 年我國不同規模城市的西向流動人口居留意愿(抽樣分析結果)。完成下面小題。
城市規模(城區常 I 型大城市 Ⅱ型大城市 中等城市 I 型小城市 Ⅱ型小城市
住人口/萬人) (300~500) (100~300) (50~100) (20~50) (<20)
居留意愿/% 40.1 36.6 36.9 27.1 25.1
流入規模/人 874 2655 214 2557 3915
6.西向流動人口在不同規模城市的居留意愿與流入規模特征是( )
A.居留意愿整體水平較高 B.居留意愿存在顯著差異
C.小城市的流入規模較小 D.主要流入大中型的城市
7.對西向流動人口的流動選擇和居留意愿發揮基礎性作用的因素是( )
A.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和就業機會 B.就業機會和遷移距離
C.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和國家政策 D.國家政策和遷移距離
8.推測在高和較高居留意愿流中,西向流動人口最主要的流入地有( )
A.拉薩市和西寧市 B.呼和浩特市和西寧市
C.烏魯木齊市和拉薩市 D.烏魯木齊市和呼和浩特市
2024 年,“南方小土豆”成為網絡熱詞,東北三省的人口問題也隨之成為大家討論的
話題。下圖示意 1953—2020 年不同時段東北三省凈遷移的人口性別比平均狀況(人口性別比
通常用 100 位女性對應的男性人口數表示)。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2
注:人口性別比在橫軸以上表示人口在凈遷入,橫軸以下表示人口凈遷出階段
9.依據東北三省凈遷移的人口性別比,東北三省( )
A.1953—1964 年的人口凈遷出以男性為主
B.1964—1982 年的東北三省人口數量減少
C.2000—2010 年遷出的女性人口數量達到峰值
D.2010—2020 年凈遷出人口性別比趨于平衡
10.依據東北三省人口遷移現狀,下列說法合理的是( )
A.嚴重阻礙了服務業的發展 B.有利于緩解了當地的人口老齡化
C.發展旅游業可扭轉遷移現狀 D.有利于緩解春節期間的交通壓力
生態足跡是指某一區域的人口消耗自然資源及消納廢棄物所需要的生產性土地面積(包
括水域),生態承載力是指某一區域具有提供可再生資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積(包
括水域)。在生態承載力內,按照一定人均生態足跡計算的人口可以看作是一個區域的可持
續人口容量。讀 2014 年福建省四個主要城市相關數據表、完成下面小題
城市 實際人口數量(萬人) 人均生態足跡(gl ㎡) 可用生態承載力(萬 gl ㎡)
福州 674.94 2.616 223.173
泉州 716.22 3.196 242.384
廈門 203.44 1.843 43.395
南平 319.9 0.891 446.209
11.四城市中可持續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
A.福州 B.泉州 C.廈門 D.南平
12.四城市中生態壓力最大的是( )
A.福州 B.泉州 C.廈門 D.南平
13.導致廈門人口容量較其他城市小的主要原因是( )
A.資源數量少 B.消費水平高
C.科技水平低 D.人口遷出多
上馮村位于湖北省大冶市,2013 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該村三面環山,
一面臨溪。山上群峰疊翠,山下古宅錯落有致,村內修建了眾多水溝,縱橫交織。優美的自
然環境與人文建筑構成了上馮村美麗宜居的畫卷。如圖為上馮村地形圖和建筑景觀圖。據此
完成下面小題。
3
14.該村落( )
A.路網縱橫,交通發達 B.依山而建,冬暖夏涼
C.布局分散,節約土地 D.物產豐富,商貿發達
15.村內修建眾多水溝的主要目的是( )
A.排放生活廢水 B.便于飲用取水
C.引水灌溉農田 D.疏泄大氣降水
16.古宅墻基多采用青石且高出地面的方式修建,是因為該地( )
A.原料豐富 B.地形崎嶇 C.潮濕多雨 D.蟲蛇眾多
“騎樓”是嶺南民居的一個特色,“騎樓”是在樓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懸空而建的,完成
下面小題。
17.建設騎樓的一個突出作用是( )
A.體現當地的民族特色 B.使房屋建筑有層次感,體現建筑美
C.節省建筑材料 D.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陽
18.目前,海南省對具有一定歷史的騎樓加以保護,其目的是( )
A.便于海外華僑回鄉探親 B.保存當地特有的僑鄉文化
C.節省當地的土地資源 D.解決當地的住房困難
城市發展過程中,城市功能用地在變化。外部擴展可增加面積,而內部更替則有三種表
現:一是內部更替引起的某類城市功能用地的增加,表示有其他類型的用地轉變為這類用地;
二是內部更替引起的某類城市功能用地減少,表示這一類型的用地轉變為其他類型的用地;
三是內部更替引起的某類城市功能用地的不變,表示某類市功能用地的用地類型不存在變更。
下圖為 2010~2016 年我國某大城市功能用地的外部擴展與內部更替示意圖。結合材料并讀
圖,完成下列各題。
4
19.2010~2016 年該城市工業用地發生了明顯變化,其主要原因是城市中心區( )
①環境污染較重 ②土地價格較高 ③遠離消費市場 ④基礎設施落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該城市十年間四類功能用地的變動表明,該城市( )
A.已經出現逆城市化 B.功能用地向城市中心集中
C.空間形態變化不大 D.發展規模以向外擴展為主
下圖中甲圖是“位于平原地區的某城市風向頻率圖”,乙圖是該城市“地價等值線分布
圖”(地價等值線數值 a、b、c、d、e 依次遞減)。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21.乙圖中地價等值線彎曲程度的大小主要受( )
A.與市中心距離大小的影響 B.交通通達度高低的影響
C.商業中心集中布局的影響 D.環境質量優劣的影響
22.該城市計劃新建一座大型鋼鐵廠,廠址選在以下哪個位置較為合理( )
A.① B.② C.③ D.④
23.⑤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區是( )
A.中心商務區 B.行政辦公區
C.旅游休憩區 D.科教文化區
日本東京都市圈是以首都東京為中心的巨型都市圈,其實際范圍包括東京都、神奈川縣、
千葉縣、掎玉縣等。下圖示意 1955~2005 年東京都市圈不同圈層五年人口增長率的變化情
況。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24.1995~2005 年東京都市圈( )
A.中心城區為人口凈遷出 B.衛星城人口負增長
C.遠郊區人口增速放緩 D.遠郊區人口負增長
5
{#{QQABCYwUogAgAAAAAQhCEwHSCkCQkACAAQoOwAAQoAAAAAFABAA=}#}
25.東京都市圈城市軌道交通線由中心城向外延伸,有利于( )
①分散中心城區城市職能 ②促使城市產業不斷外移
③遠郊區環境質量改善 ④促進郊區城市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城市通風走廊能加快空氣流通,對緩解城市熱島效應、構建宜居城市有重要意義。下圖
為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南部通風走廊剖面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26.在山坡上布局“新鮮空氣補償空間”的主要目的是( )
A.盡量減少占用較平坦地區 B.降低城市建設和管理成本
C.利用山風帶來新鮮空氣 D.提高通風走廊通風效率
27.結合圖文信息,推斷通風走廊底部“新建高度不超過 12m”的原因最可能是( )
A.降低洪澇災害帶來的損失 B.防止建筑物阻擋空氣流動
C.減少對該地自然環境干擾 D.避免遮擋兩側建筑的陽光
城鎮化主要表現為人口在城鄉間的遷移,一般分為集中城鎮化、郊區化、逆城鎮化和再
城鎮化 4 個階段。下圖為“城鎮化階段模式圖”。據此完成下題。
28.城鎮化進入郊區化階段時,郊區的人口( )
A.增長數量高于城市核心區 B.遷出規模大于城市核心區
C.主要來自鄉村人口遷入 D.大量向周邊鄉村地區遷移
29.通過再城市化,可判斷出( )
A.城市與鄉村的人口數量基本相等 B.鄉村人口的數量再次大規模減少
C.城市核心區的人口數量恢復增加 D.城市的郊區人口規模進一步擴大
30.經歷 4 個階段后,城鎮化帶來了( )
A.社會流動性不斷增加 B.鄉村生產生活單一化
C.地域景觀多樣性增加 D.區域文化逐漸差異化
6ABAA=}#}
二、綜合題(共 2 大題,共 25 分)
3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斯堪的納維亞山脈縱貫挪威南北,山脈西坡陡峻、東坡平緩,地形以高原和山
地為主,森林資源豐富。山脈西側為峽灣地貌,由冰川的切割侵蝕形成。峽灣的寬度有的僅
有幾公里甚至幾百米,但它們可以深入大陸腹地幾十甚至上百公里。兩側是千仞絕壁,飛湍
瀑流。挪威北部是羅弗敦群島上的建筑物底部以木柱支撐,屋頂多用厚重的石板鋪設,附近
海域漁業資源豐富,大部分村民以捕魚為生。右圖示意羅弗敦群島建筑物景觀。
材料二:挪威為歐洲發達國家,國土面積遼闊,但人口密度小,城市化水平較高,城市
化率已超 80%。挪威的主要城市包括首都奧斯陸,以及重要的港口城市卑爾根和斯塔萬格。
這些城市多分布于南部地區,不僅是人口聚集地,也是經濟活動的熱點區域。左圖為挪威城
市分布圖。
(1)簡述挪威人口的分布特點(4 分)。
(2)分析影響人口分布的原因(4 分)。
(3)根據挪威自然環境特點,分析羅弗敦群島上建筑物底部以木柱支撐的主要作用(5
分)。
7
32.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東京都市圈是日本三大都市圈之首。 20 世紀 60 年代,日本人口加速向大都市圈集中,
東京都成為人口集聚的核心。60 年代中期到 90 年代中期,日本進入大規模新城建設時期,
推動了郊區城市化的進程,東京都呈現明顯“空心化”現象。90 年代以來,東京都地價持
續下跌,為應對“空心化” 問題,日本政府提出“都市再生戰略”,東京都又再次成為人
口流入的重要目的地,“都心回歸”現象明顯。下左圖示意日本東京都市圈行政區劃范圍,
下右圖示意 1960-2018 年東京都市圈人口凈遷入規模變化。
(1)分析 60 年代中期到 90 年代中期東京都郊區城市化產生的原因(6 分)。
(2)90 年代以來東京都“都心回歸”現象明顯,請對此作出合理解釋(6 分)。
8山師附中 2024級高一下學期 3月份階段性檢測地
理試題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座號填寫在相應位置,認真核對條形碼上的
姓名考生號和座號,并將條形碼粘貼在指定位置上。
2.選擇題答案必須使用 2B 鉛筆(按填涂樣例)正確填涂;非選擇題答案必須使用 0.5
毫米黑色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
3.請按照題號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
題卷上答題無效。保持卡面清潔,不折疊、不破損。
一、單選題(共 30 小題 , 每題 2.5 分)
“七普”顯示,我國目前進入了人口遷移規模迅速擴大、增速和活躍度明顯上升的時
期。
圖示意“我國 2010 年、2020 年不同區域間的人口遷移比重”。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影響我國人口遷移主流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
A.國家政策 B.文化背景
C.距離因素 D.收入因素
2.與 2010 年相比,2020 年( )
A.人口回流更明顯 B.遷移方向變化小
C.遷移人數量增多 D.平均距離會延長
3.針對我國人口遷移現狀,政府部門應( )
A.推動鄉村振興 B.放寬落戶政策
C.變動行政區劃 D.調整生育政策
研究發現,青藏高原人口流動呈周期性季節變化特點。與全國其他城市相比,成都、
蘭州與青藏高原之間的人口流動量較高。下圖示意青藏高原人口流動的季節劃分。據此完
成下面小題。
4.相比全國其他城市,成都、蘭州與青藏高原人口交互聯系強主要是因為( )
①距離較近 ②位于交通中轉地 ③資源互補 ④生活習俗相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影響青藏高原高值季人口流動相對量的主要因素是( )
A.農事 B.商貿 C.物流 D.旅游
人口遷移流動是影響我國人口構成和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因素。西向流動人口是其流出
地在“胡煥庸線”東南半壁,而流入地在“胡煥庸線”西北半壁的流動人口。居留意愿指的
是長期居留意愿(5年以上),長三角等東部沿海發達地區流動人口長期居留意愿接近 55%。表
示意 2017 年我國不同規模城市的西向流動人口居留意愿(抽樣分析結果)。完成下面小題。
城市規模(城區 I 型大城市 Ⅱ型大城市 中等城市 I 型小城市 Ⅱ型小城市
常住人口/萬人) (300~500) (100~300) (50~100) (20~50) (<20)
居留意愿/% 40.1 36.6 36.9 27.1 25.1
流入規模/人 874 2655 214 2557 3915
6.西向流動人口在不同規模城市的居留意愿與流入規模特征是( )
A.居留意愿整體水平較高 B.居留意愿存在顯著差異 C.小城市的流入規模較小
D.主要流入大中型的城市
7.對西向流動人口的流動選擇和居留意愿發揮基礎性作用的因素是( )
A.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和就業機會 B.就業機會和遷移距離 C.地方
經濟發展水平和國家政策 D.國家政策和遷移距離
8.推測在高和較高居留意愿流中,西向流動人口最主要的流入地有( )
A.拉薩市和西寧市 B.呼和浩特市和西寧市
C.烏魯木齊市和拉薩市 D.烏魯木齊市和呼和浩特市
2024 年,“南方小土豆”成為網絡熱詞,東北三省的人口問題也隨之成為大家討論的話
題。下圖示意 1953—2020 年不同時段東北三省凈遷移的人口性別比平均狀況(人口性別比通
常用 100 位女性對應的男性人口數表示)。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注:人口性別比在橫軸以上表示人口在凈遷入,橫軸以下表示人口凈遷出階段
9.依據東北三省凈遷移的人口性別比,東北三省( )
A.1953—1964 年的人口凈遷出以男性為主 B.1964—1982 年的東北三省人口數量
減少
C.2000—2010 年遷出的女性人口數量達到峰值
D.2010—2020 年凈遷出人口性別比趨于平衡
10.依據東北三省人口遷移現狀,下列說法合理的是( )
A.嚴重阻礙了服務業的發展 B.有利于緩解了當地的人口老齡

C.發展旅游業可扭轉遷移現狀 D.有利于緩解春節期間的交通壓

生態足跡是指某一區域的人口消耗自然資源及消納廢棄物所需要的生產性土地面積(包括
水域),生態承載力是指某一區域具有提供可再生資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積(包括
水域)。在生態承載力內,按照一定人均生態足跡計算的人口可以看作是一個區域的可持續人
口容量。讀 2014 年福建省四個主要城市相關數據表、完成下面小題

實際人口數量(萬人) 人均生態足跡(gl ㎡) 可用生態承載力(萬 gl ㎡)


674.94 2.616 223.173


716.22 3.196 242.384


203.44 1.843 43.395


319.9 0.891 446.209

11.四城市中可持續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
A.福州 B.泉州 C.廈門 D.南平
12.四城市中生態壓力最大的是( )
A.福州 B.泉州 C.廈門 D.南平
13.導致廈門人口容量較其他城市小的主要原因是( ) A.資源數量
少 B.消費水平高
C.科技水平低 D.人口遷出多
上馮村位于湖北省大冶市,2013 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該村三面環山,一
面臨溪。山上群峰疊翠,山下古宅錯落有致,村內修建了眾多水溝,縱橫交織。優美的自然
環境與人文建筑構成了上馮村美麗宜居的畫卷。如圖為上馮村地形圖和建筑景觀圖。據此完
成下面小題。
14.該村落( )
A.路網縱橫,交通發達 B.依山而建,冬暖夏涼
C.布局分散,節約土地 D.物產豐富,商貿發達
15.村內修建眾多水溝的主要目的是( )
A.排放生活廢水 B.便于飲用取水
C.引水灌溉農田 D.疏泄大氣降水
16.古宅墻基多采用青石且高出地面的方式修建,是因為該地( )
A.原料豐富 B.地形崎嶇 C.潮濕多雨 D.蟲蛇眾多
“騎樓”是嶺南民居的一個特色,“騎樓”是在樓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懸空而建的,完成
下面小題。
17.建設騎樓的一個突出作用是( )
A.體現當地的民族特色 B.使房屋建筑有層次感,體現建筑美
C.節省建筑材料 D.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陽
18.目前,海南省對具有一定歷史的騎樓加以保護,其目的是( )
A.便于海外華僑回鄉探親 B.保存當地特有的僑鄉文化
C.節省當地的土地資源 D.解決當地的住房困難
城市發展過程中,城市功能用地在變化。外部擴展可增加面積,而內部更替則有三種表
現:一是內部更替引起的某類城市功能用地的增加,表示有其他類型的用地轉變為這類用
地;二是內部更替引起的某類城市功能用地減少,表示這一類型的用地轉變為其他類型的用
地;三是內部更替引起的某類城市功能用地的不變,表示某類市功能用地的用地類型不存在
變更。
下圖為 2010~2016 年我國某大城市功能用地的外部擴展與內部更替示意圖。結合材料并讀
圖,完成下列各題。
19.2010~2016 年該城市工業用地發生了明顯變化,其主要原因是城市中心區( )
①環境污染較重 ②土地價格較高 ③遠離消費市場 ④基礎設施落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該城市十年間四類功能用地的變動表明,該城市( )
A.已經出現逆城市化 B.功能用地向城市中心集中
C.空間形態變化不大 D.發展規模以向外擴展為主
下圖中甲圖是“位于平原地區的某城市風向頻率圖”,乙圖是該城市“地價等值線分布
圖”(地價等值線數值 a、b、c、d、e依次遞減)。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21.乙圖中地價等值線彎曲程度的大小主要受( )
A.與市中心距離大小的影響 B.交通通達度高低的影響
C.商業中心集中布局的影響 D.環境質量優劣的影響
22.該城市計劃新建一座大型鋼鐵廠,廠址選在以下哪個位置較為合理( )
A.① B.② C.③ D.④
23.⑤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區是( )
A.中心商務區 B.行政辦公區
C.旅游休憩區 D.科教文化區
日本東京都市圈是以首都東京為中心的巨型都市圈,其實際范圍包括東京都、神奈川
縣、千葉縣、掎玉縣等。下圖示意 1955~2005 年東京都市圈不同圈層五年人口增長率的變化
情況。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24.1995~2005 年東京都市圈( )
A.中心城區為人口凈遷出 B.衛星城人口負增長 C.遠郊區人口增速放緩 D.遠郊
區人口負增長 25.東京都市圈城市軌道交通線由中心城向外延伸,有利于( )
①分散中心城區城市職能 ②促使城市產業不斷外移
③遠郊區環境質量改善 ④促進郊區城市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城市通風走廊能加快空氣流通,對緩解城市熱島效應、構建宜居城市有重要意義。下圖
為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南部通風走廊剖面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26.在山坡上布局“新鮮空氣補償空間”的主要目的是( )
A.盡量減少占用較平坦地區 B.降低城市建設和管理成本
C.利用山風帶來新鮮空氣 D.提高通風走廊通風效率
27.結合圖文信息,推斷通風走廊底部“新建高度不超過 12m”的原因最可能是( )
A.降低洪澇災害帶來的損失 B.防止建筑物阻擋空氣流

C.減少對該地自然環境干擾 D.避免遮擋兩側建筑的陽

城鎮化主要表現為人口在城鄉間的遷移,一般分為集中城鎮化、郊區化、逆城鎮化和再
城鎮化 4個階段。下圖為“城鎮化階段模式圖”。據此完成下題。
28.城鎮化進入郊區化階段時,郊區的人口( )
A.增長數量高于城市核心區 B.遷出規模大于城市核心區
C.主要來自鄉村人口遷入 D.大量向周邊鄉村地區遷移
29.通過再城市化,可判斷出( )
A.城市與鄉村的人口數量基本相等 B.鄉村人口的數量再次大規模減

C.城市核心區的人口數量恢復增加 D.城市的郊區人口規模進一步擴

30.經歷 4個階段后,城鎮化帶來了( )
A.社會流動性不斷增加 B.鄉村生產生活單一化
C.地域景觀多樣性增加 D.區域文化逐漸差異化
二、綜合題(共 2大題,共 25 分)
3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斯堪的納維亞山脈縱貫挪威南北,山脈西坡陡峻、東坡平緩,地形以高原和山
地為主,森林資源豐富。山脈西側為峽灣地貌,由冰川的切割侵蝕形成。峽灣的寬度有的僅
有幾公里甚至幾百米,但它們可以深入大陸腹地幾十甚至上百公里。兩側是千仞絕壁,飛湍
瀑流。挪威北部是羅弗敦群島上的建筑物底部以木柱支撐,屋頂多用厚重的石板鋪設,附近
海域漁業資源豐富,大部分村民以捕魚為生。右圖示意羅弗敦群島建筑物景觀。
材料二:挪威為歐洲發達國家,國土面積遼闊,但人口密度小,城市化水平較高,城
市化率已超 80%。挪威的主要城市包括首都奧斯陸,以及重要的港口城市卑爾根和斯塔萬格。
這些城市多分布于南部地區,不僅是人口聚集地,也是經濟活動的熱點區域。左圖為挪威
城市分布圖。
(1)簡述挪威人口的分布特點(4分)。
(2)分析影響人口分布的原因(4分)。
(3)根據挪威自然環境特點,分析羅弗敦群島上建筑物底部以木柱支撐的主要作用(5
分)。
32.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東京都市圈是日本三大都市圈之首。 20世紀60年代,日本人口加速向大都市圈集中,
東京都成為人口集聚的核心。60 年代中期到 90 年代中期,日本進入大規模新城建設時期,
推動了郊區城市化的進程,東京都呈現明顯“空心化”現象。90 年代以來,東京都地價持
續下跌,為應對“空心化” 問題,日本政府提出“都市再生戰略”,東京都又再次成為人
口流入的重要目的地,“都心回歸”現象明顯。下左圖示意日本東京都市圈行政區劃范圍,
下右圖示意 1960-2018 年東京都市圈人口凈遷入規模變化。
(1)分析 60年代中期到 90年代中期東京都郊區城市化產生的原因(6 分)。
(2)90 年代以來東京都“都心回歸”現象明顯,請對此作出合理解釋(6 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沅| 定州市| 安阳市| 咸丰县| 明水县| 乐业县| 江华| 布尔津县| 斗六市| 文登市| 南康市| 万年县| 古交市| 兴隆县| 浮梁县| 河间市| 汝州市| 太仆寺旗| 汉阴县| 石城县| 楚雄市| 武乡县| 将乐县| 闽侯县| 屏山县| 西畴县| 竹北市| 汪清县| 乌拉特中旗| 衢州市| 桂平市| 衡阳市| 兴业县| 蕲春县| 东宁县| 渝中区| 沅陵县| 游戏| 剑河县| 泾阳县| 富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