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高一下3月月考試題地理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6小題,共48分。世界上人口分布極不均勻,大陸上約有35%~40%的地區無人居住。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1.根據圖二和圖三可知,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區大多分布在( )A.中、高緯度的平原地區B.中、高緯度的盆地地區C.中、低緯度的平原地區D.中、低緯度的高原地區2.如圖一所示,亞洲人口多集中分布在( )A.西部和北部B.東部和南部C.中部和北部D.東部和中部3.圖一中A地區人口稀少,主要是因為該地區( )A.氣候干旱B.氣候濕熱C.氣候寒冷D.多暴雨、多洪澇讀下表,完成下面小題。緯度 北半球人口比重(%) 南半球人口比重(%)0°~20° 10.4 6.120°~40° 49.4 3.540°~60° 30.0. 0.260*以上 0.4小計 90,2 9.84.下列各緯度帶人口數量最多的是( )A.40°N~60°NB.20°N~40°NC.0°N~20°ND.0°N~20°S5.北半球溫帶地區比南半球溫帶地區人口數量多,最主要原因是( )A.北半球溫帶地區溫度和降水適宜人口居住B.北半球溫帶開發早C.北半球溫帶比南半球溫帶陸地面積大D.南半球溫帶地區海陸相間分布讀我國部分省輪廓圖,完成下面小題。 6.N省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是( )A.維吾爾族B.哈薩克族C.蒙古族D.藏族7.下列選項中相鄰的省是( )A.K和MB.K和NC.L和KD.L和N流動人口可根據其流動范圍劃分為省內流動人口和省際流動人口。某縣域省內流動人口貢獻力>50%,表示該縣域流動人口結構以省內流動為主。如圖示意2000年、2010年、2020年福建省各縣域省內流動人口的貢獻力。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8.2000—2020年,福建省流動人口結構時空演變表現為( )A.省內化優勢增強B.省際化優勢增強C.省內化范圍擴大D.省際化范圍縮小9.影響福建省流動人口貢獻力空間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環境B.經濟發展C.公共服務D.礦產資源剪鴨村原名栗峪口村,位于西安市鄠邑區,離主城區僅半小時車程,曾是一個以傳統農業為主的普通村落。后在“鄉創客”一行人的努力下,創立了整村運營品牌——“剪鴨村”,寓意“減掉壓力”。村內形成了土錘咖啡館、阿喵茶餐廳、寵物樂園、藝術家工作室等多個特色運營空間及項目,逐漸走出了一條獨特的鄉村發展之路。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0.剪鴨村由經濟薄弱走向繁榮與振興,主要得益于( )A.地理位置優越B.自然風光優異C.鄉村風貌淳樸D.政府政策扶持11.剪鴨村吸引大量外出務工青年返鄉就業,需要返鄉青年( )A.發揮自身技術優勢B.傳承當地文化傳統C.加大資金投入力度D.積極參加技能培訓中國科學院自然資源綜合考察委員會研究認為.從土地資源來看,我國人口應該控制在16億左右。北京市預計2023年依小康消費水平最適宜供養的人口數量是1200萬左右。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2.材料中的16億和1200萬分別代表( )A.人口容量、戶籍人口數量B.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C.人口合理容量、外來人口數量D.人口合理容量、資源環境承載力13.影響我國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 )①自然資源狀況②對外開放程度③民族文化觀念④居民消費水平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胡煥庸線”是我國人口分布重要分界線,2021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4.72%。讀如圖“我國人口密度及胡煥庸線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4.我國人口分布說法正確的是( )A.山地多、平原少B.東北多、西南少C.內陸多、沿海少D.城鎮多、農村少15.圖中P省份人口密度小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地勢高,氣候寒冷B.生態環境脆弱C.水資源匱乏D.土地生產潛力小16.下圖為2005-2012年我國某省常住人口數量變化圖。由圖可推斷該省是( )A.海南 B.四川 C.廣東 D.浙江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12分)下圖為塔里木盆地示意圖,盆地四周的沖積扇是由冰雪融水補給的河流沖積而成的,綠洲就在沖積扇的中下部。這些地區人口集中,農牧業較為發達,交通便捷。 (1)推測圖中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區,并說明其原因。(2)說明本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總體特征及其主要制約因素。18.(12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2024年11月14日,秘魯錢凱港正式開港運營。秘魯規劃了利馬—錢凱港—巴蘭卡的沿海鐵路與錢凱港到巴西伊列烏斯港的“兩洋鐵路”。建成后巴西內陸貨物可直接陸運到達錢凱港,再海運至中國,無需繞經巴拿馬運河。材料二:圖1為錢凱港的位置及規劃建設中的鐵路示意圖,圖2為2014—2023年中國—秘魯貿易情況統計圖,表為中國從秘魯進口的主要商品(2023年)。主要品類 金額 / 億元 占比 (%) 數量 / 萬噸金屬礦產 ( 銅鐵銀鋅 ) 1526.47 84.96 2892.77銅金屬 ( 原料 ) 97.91 5.45 16.35魚粉 ( 飼料用 ) 52.56 2.93 43.02水產品 ( 以凍魚為主 ) 35.42 1.97 17.41水果 ( 以蔓越橘為主 ) 35.41 1.97 13.33其他 49.08 2.73 28.2總計 1796.75 100 3011.08(1)秘魯和巴西兩國人口集中分布于_______,并從氣候角度說明原因。(2)從區域發展角度;分析秘魯規劃一橫一縱兩條鐵路的原因。(3)從成本角度,分析巴西商品出口中國選擇錢凱港的可行性。19.(14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口地理集中度實際上是利用人口規模在不同土地面積上的分布來測算人口分布的不均度。系數值越大,其代表的人口分布越不均衡,區域越可能出現人口集中的情況。目前,“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設立河北雄安新區,對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重大現實意義。下圖為1990~2020年京津冀地區人口與經濟地理集中度指數的均值變化統計圖。 (1)描述1990~2020年京津冀地區人口集中度的變化特點。(2)京津冀地區人口集聚態勢表現出明顯的臨海性,試分析原。(3)分析北京進行城市功能疏解的主要背景及對北京的意義。20.(14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海固地區是寧夏中南部山區的統稱,地處黃土高原,年降雨量200—700mm之間,大都集中在6—9月,水土流失嚴重,而年蒸發量1000—2400mm之間,植被稀少,自然條件極其惡劣,每平方公里土地理論上最多能承載22人,卻一度養活142人。材料二:1982年寧夏開始實施生態移民工程,將居住在西海固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地區的居民,分期分批搬遷到生態環境和生存環境相對良好的閩寧地區,實現了脫貧致富(如圖所示)。2020年11月16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宣布固原市西吉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這標志著曾有“苦甲天下”之稱的西海固地區全部“摘帽”從此告別絕對貧困。材料三:現在,西海固地區政府通過實施黃河水調蓄工程、完善蓄水設施,農村實用人才培養、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助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封山育林、修建了層層梯田等助力西海固地區的發展。 (1)據材料分析異地搬遷后對西海固地區帶來的影響。(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西海固地區政府的各項措施是如何提高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參考答案1. C2. B3. C4. B5. C6. D7. C8. A9. B10. A11. D12. B13. A14. D15. C16. B17. (1)主要集中分布在盆地邊緣的綠洲地區(或山麓沖積扇)。原因:地形平坦開闊,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水源較充分;光照資源豐富;主要交通干線經過,交通便利。(2)本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低,主要制約因素為水資源。18. (1)高原山地;沿海地區。原因:緯度低,氣溫高:海拔高,氣候溫涼:沿海地區氣候較溫和。(2)①礦產、農產品等屬于大宗商品:②東西距離遠,鐵路適合長途運輸;③地勢起伏大,水運不發達:④進出口貿易額量大,運輸需求量大:⑤連接港口,擴大了錢凱港的經濟腹地。(3)①縮短運輸距離,節省運費成本:②距離中國近,節省時間和人力成本:③不必繞道巴拿馬運河,減少運河過閘成本;19. (1)整體呈下降趨勢;2000年以后變化幅度較小。(2)沿海地區海陸空交通便利;城市化水平高,經濟發達;教育、科技實力雄厚。(3)背景:交通擁堵;大氣污染日趨嚴重;城市用地緊張,地價高。意義:有利于緩解北京的城市化問題。20. (1)積極:①緩解當地的人地矛盾,保護自然生態環境;②減輕對地表的破壞,減少水土流失;③人均資源擁有量增加,生產生活條件改善;④有利于西海固地區脫貧致富。消極:①人才外流,勞動力短缺。②影響遷出地經濟進一步發展。(2)①增加對外開放程度,獲取其他地方資源。②增加科技投入,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③封山育林,保持水土。④修建梯田防止水土流失,提高了水資源和—耕地資源;⑤興修水利,增加水資源的數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