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一單元 物質的分類及轉化(含答案)測試時間:75 分鐘 滿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N—14 O—16 S—32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5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除標明外,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1.[2025·黃岡中學月考]下列物質可與其他物質直接反應生成鹽的是 ( )①金屬單質 ②堿性氧化物 ③堿 ④非金屬單質 ⑤酸性氧化物 ⑥酸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2.[2025·成都外國語學校期中]X、Y、Z、W各代表一種物質,若它們之間能發生反應 X+Y→ 則X 與 Y 發生的不可能是 ( )A.酸與堿的反應 B.堿性氧化物與酸的反應C.鹽與鹽的反應 D.酸性氧化物與水的反應3.已知由 溶液和稍過量的KI溶液可制得 AgI膠體,當它與 膠體相混合時,能析出 AgI 和 Fe(OH) 的混合沉淀,由此可知 ( )A.該 AgI膠粒能通過半透膜 B.該AgI膠體帶負電荷C.該AgI膠體發生電泳時,膠粒向某一極移動 D.該AgI膠體是一種純凈物4.[2022 杭州二中高一檢測]用激光筆照射果凍,會形成一條光亮的“通路”,說明果凍屬于 ( )A.溶液 B.膠體 C.懸濁液 D.乳濁液5. 生產生活中的許多現象或應用都與化學知識有關。下列現象或應用與膠體性質無關的是( )A.將鹽鹵或石膏加入豆漿中,制成豆腐B.冶金廠常用高壓電除去煙塵,是因為煙塵微粒帶電荷C.泡沫滅火器中將. 與 溶液混合后,噴出大量泡沫,起到滅火作用D.清晨,人們經常能看到陽光穿過茂密的樹木枝葉所產生的美麗景象6.[2022遼寧省沈陽市高一期末]如圖所示,根據分散質粒子的直徑大小可以對分散系進行分類。下列分散系中不屬于分散系Ⅱ的是 ( )A、氫氧化銅懸濁液 B.云 C.有色玻璃 D.霧7.[2025·懷仁一中期中]甲、乙、丙三種物質間通過一步反應能實現如圖所示的轉化,下列選項中符合轉化關系的是 ( )A.甲為NaOH,乙為NaCl,丙為B.甲為CuO,乙為 丙為C.甲為 乙為 丙為D.甲為 乙為 丙為8.[2025·寶雞中學月考]下圖中相鄰兩種物質均可歸為一類,甲、乙、丙、丁為物質的四種類別,下列分類正確的是 ( )A.甲類兩種物質的水溶液都呈堿性B.乙類兩種物質都是堿性氧化物C.丙類兩種物質都是鈉鹽D.丁類兩種物質都是硫酸鹽9.[2025·深圳中學月考]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純凈物是混合物C.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D.堿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屬氧化物,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堿性氧化物10.[雙選][名師改編]晉代煉丹家葛洪所著《抱樸子》是中國為世界科技花園貢獻出的一顆璀璨明珠,書中有記載:“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這句話中的丹砂指的是HgS,下列關于這句話的說法正確的是( )A.該過程只涉及物理變化 B.“積變又還成丹砂”是化合反應C.該過程中發生了復分解反應 D.“丹砂燒之成水銀”過程中產生S11.[2025·天津靜海區模擬]以下表示的是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轉化關系(部分反應條件已略去): 其中涉及的基本反應類型依次為 ( )A.置換反應、化合反應、分解反應、復分解反應B.置換反應、化合反應、復分解反應、分解反應C.化合反應、置換反應、分解反應、復分解反應D.化合反應、置換反應、復分解反應、分解反應12.[雙選][名師改編]如圖是小紅學習《常見的堿》課題后,總結出的氫氧化鈣化學性質的部分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①中不能使酚酞溶液變色B.②中與 HCl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③中能與 溶液發生反應D.④可解釋久置的澄清石灰水變質的原因13.下列有關物質的分類及反應均正確的是( )A.碳酸鈣屬于鹽,可用于實驗室制B.鐵屬于活潑金屬單質,可用于實驗室制C.純堿屬于堿,可與稀鹽酸發生反應:D.燒堿屬于堿,可與稀硫酸發生反應:14.[2025·成都一中期中]下列關于膠體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膠體區別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質特征是具有丁達爾效應B.用滲析法可以除去 膠體中的NaClC.往 膠體中逐滴加入稀硫酸,開始時會出現沉淀,再繼續滴加稀硫酸,沉淀又會溶解直至消失D.用鹽鹵點豆腐、河海交匯處可沉積成沙洲、血液透析等都與膠體性質有關15.[2022 武漢二中高一月考]人體中99%的鈣儲存在骨骼、牙齒中,還有1%的鈣儲存在血液和軟組織等中。血液和軟組織中的鈣非常重要,參與生理活動。部分鈣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中的物質中有三種屬于氧化物B.電解熔融氯化鈣得到鈣的反應屬于化合反應C.④、⑤中一定有水生成D. Ca能在 Cl 中燃燒,該反應說明燃燒不一定需要氧氣二、非選擇題(本題包含7小題,共55分)16.(12分)[2025·亳州一中月考]硫酸、碳酸鈉、二氧化碳、銅片、氫氧化鋇、氫氧化鈉、鐵片、生石灰和木炭粉9種物質中的幾種存在如圖所示的關系,選擇適當的物質,使連線的兩種物質能發生反應(酸、堿、鹽均配制成稀溶液)。(1)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① ;② ;③ ;④ 。(2)寫出下列序號對應物質之間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①與②: ;②與④: ;②與⑤: ;④與⑤: 。17.(6分)現有如下各實驗:①將1g KCl加入99g水中;②將1g可溶性淀粉加入100g水中,攪拌均勻后煮沸;③將 粉末加入 100 g水中,充分振蕩;④將0.1g 植物油加入10g水中,充分振蕩混勻;⑤將96 mL酒精與5 mL水充分混合。其中所得到的分散系,屬于溶液的有 (填序號,下同),屬于膠體的有 ,屬于濁液的有 。18.(6分)[2025·蘇州中學月考]某課外活動小組進行 膠體的制備實驗并檢驗其性質。(1)若將 飽和溶液分別滴入下列物質中,能形成膠體的是 (填字母)。A.冷水 B.沸水C.濃 NaOH溶液 D.飽和食鹽水(2)寫出制備 膠體的化學方程式: 。(3)怎樣檢驗所得的分散系是膠體 。19.(8分)[2022 陜西師大附中高一月考]某班同學為探究酸的化學性質,做了五組實驗(如圖所示)。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1)A組試管中都產生 若要制得較純的 ,選稀硫酸而不選鹽酸的原因是 。(2)B、E組試管中各自的實驗現象相同,該現象分別是 。(3)寫出D組任一試管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C組試管中溶液紅色褪去的原因是 。20.(7分)[北師改編]分散系在生產、生活中有重要的應用,請同答下列問題:(1)某同學做了如下實驗:①在一清凈的試管中加人4-5ml水;②陶土述試管中加入一小塊泥土,用玻璃棒攪拌后并用激光筆照射,未產生丁達爾效應;③將②中試管靜置片刻后,用激光筆從試管口垂直往下照射,從側面觀察,試管上部未產生丁達爾數應,中部產生丁達爾效應,下部未產生丁達爾效應。請根據③中現象推斷,試管上部形成的分散系是 .試管中部形成的分散系是 , 試管下部形成的分散系是 。(2)已知A、B兩種物質的部分物理性質如表所示:物質 A B分散到水中 得懸濁液 得無色溶液熔點 1452 801沸點 1703 1413①已知A與B不能反應,且 A、B均不能與水反應。欲從 A、B的混合物中分離出B,需進行的三步操作是:a.溶解;b. (填操 作 名 稱,下同 );c. .②上述a、b、c操作過程中均需用到的一種玻璃儀器為 。③將 A、B分別加入水中,所得分散系中分散質粒子直徑較大的是 (填“A”或“B”)。21.(8分)[2022 重慶八中高一月考]氫氧化鈣俗稱熟石灰或消石灰,是一種白色粉末狀固體,將石灰乳(主要成分為氫氧化均銅溶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可配制農藥波爾多液。如圖1.樹木過冬防蟲,樹木根部以上可涂石灰漿。如圖2,工業上常利用石灰窯制備氫氧化鈣、具體過程如下:將石灰石煅燒成氧化鈣后,經精選,與水按1:(3~3.5)的比例混合,生成氫氧化鈣料液,經凈化分離除渣,再經離心脫水,干燥,即得氫氧化鈣成品。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選擇上述短文中提供的物質,完成下表(每空僅填一種物質)。類別 混合物 堿 堿性氧化物名稱化學式 —(2)制波爾多液時 (填“能”或“不能”)用鐵桶作容器。(3)寫出工業上制備氫氧化鈣的化學方程式,并注明物質類別: 。示例:A(氧化物)· (氧化物)══C(鹽)(4)請寫出與題中不同的制備氫氧化鈣的方法,并說明題中工業生產方法的優點。制備方法: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優點: (寫一個即可)。22.(8分)[2025·珠海一中月考]A、B、C、D、E五種物質均為中學化學中常見的化合物,已知A、B、C、D、E五種物質里含有相同的一種金屬元素,并且A、B、C、D都可與物質M反應生成E,物質之間按箭頭方向都可通過一步反應實現轉化。實驗室通常用堿B的澄清溶液檢驗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物質的化學式:A為 、B為 、C為 。(2)M屬于 (選填“酸”“堿”“鹽”“酸性氧化物”或“堿性氧化物”)。(3)寫出正鹽C轉化為酸式鹽D的化學方程式: 。(4)寫出堿 B轉化為酸式鹽D的化學方程式: 。第一單元 物質的分類及轉化參考答案1.D 【解析】非金屬單質和酸分別與金屬單質反應、堿性氧化物和堿分別與酸反應、酸性氧化物和酸分別與堿反應都可以生成鹽。2.D 【解析】酸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堿性氧化物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鹽與鹽可能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兩種鹽,均符合反應特征;酸性氧化物與水發生化合反應生成酸,不符合反應特征,故選D項。3. C 【解析】AgI膠體與 Fe(OH) 膠體相混合時,能析出AgI和 Fe(OH) 的混合沉淀,這是發生了膠體的聚沉,說明AgI和 Fe(OH) 的膠粒帶相反電荷,因為 Fe(OH) 膠粒帶正電,所以 AgI膠粒帶負電。AgI膠粒直徑為1~100mm,不能通過半透膜,A不符合題意;結合以上分析可知,AgI膠粒帶負電,膠體不帶電荷,B不符合題意;AgI膠粒帶負電,發生電泳時,膠粒向陽極移動,C符合題意;AgI膠體是一種分散系,為混合物,D不符合題意。4. B 【解析】 膠體能產生丁達爾效應,即用激光筆照射膠體,可看到一條光亮的“通路”,故果凍屬于膠體,B項正確。5. C 【解析】豆漿屬于膠體,在電解質鹽鹵或石膏的作用下發生凝聚制成豆腐,A不符合題意;煙塵為氣溶膠,其中膠粒帶電荷,在電流作用下移向電極,B不符合題意;泡沫滅火器中將. 與 兩溶液混合后, 與 水解且互相促進至水解完全: 在 的作用下噴出大量泡沫,起到滅火作用,與膠體性質無關,C符合題意;該景象是膠體的丁達爾效應,D不符合題意。6. A 【解析】 根據分散質粒子的直徑大小可以將分散系分為溶液、膠體和濁液,分散質粒子的直徑為1 ~100 nm 的分散系為膠體,即為分散系Ⅱ,分散質粒子的直徑小于1 nm的分散系為溶液,即為分散系Ⅰ,分散質粒子的直徑大于100 nm的分散系為濁液,即為分散系Ⅲ。氫氧化銅懸濁液為濁液,屬于分散系Ⅲ,云、有色玻璃、霧均為膠體,屬于分散系Ⅱ,則不屬于分散系Ⅱ的是氫氧化銅懸濁液,本題選 A。7. C 【解析】NaOH 屬于堿,NaCl 和 屬于鹽,與對應的酸發生反應可使堿轉化為鹽,要使鹽轉化為另一種鹽,需要滿足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即生成沉淀、放出氣體或生成水,NaCl與. 反應生成AgCl沉淀和 可以實現 NaCl到 的轉化,但是 不能與其他物質反應生成NaCl,無法實現圖示的轉化,故A不符合題意; 可通過與堿反應轉化為( 而CuO 不能一步轉化成 故B不符合題意; 與稀鹽酸反應可生成( 或 與 反應可生成 高溫分解生成 能通過一步反應實現圖示的轉化,故C符合題意; 可與 溶液反應生成 但 不能一步轉化為 ,故D不符合題意。8. D 【解析】甲類物質中NH 的水溶液呈堿性,SO 的水溶液呈酸性,A不正確;乙類物質中 Na O是堿性氧化物,SO 是酸性氧化物,B不正確;丙類物質中Na O是鈉的氧化物, 是鈉鹽,C不正確;丁類物質中 是硫酸的鈉鹽, 是硫酸的鉀鹽,兩種物質都是硫酸鹽,D正確。9. D 【解析】A項,如O 與O 均由一種元素組成,但由它們組成的物質是混合物,錯誤。B項,帶有結晶水的鹽屬于純凈物, 是純凈物,錯誤。C項,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屬氧化物,如 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不是酸性氧化物,錯誤。D項,堿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屬氧化物,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堿性氧化物,如 是酸性氧化物,正確。10. BD 【解析】 “丹砂燒之成水銀”過程中HgS 分解為S和 Hg,為分解反應;“積變又還成丹砂”過程中S和 Hg反應生成HgS,為化合反應,據此分析解答。HgS 的分解和生成都是化學變化,A項錯誤;由全景分析可知,B、D項正確,C項錯誤。11. B 【解析】碳與氧化銅發生置換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并與水發生化合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與氫氧化鈣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碳酸鈣高溫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或碳酸鈣與鹽酸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故B項符合題意。12. AC 【解析】選項 分析 結論A 屬于堿,能使酚酞溶液變紅 錯誤B 與 HCl發生酸堿中和反應: 正確C 與 溶液不反應 錯誤D 與非金屬氧化物( 發生反應而變質: 正確13.D 【解析】A項,實驗室制 是利用碳酸鈣與鹽酸反應;B項,鐵與 HCl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H ↑;C項,純堿屬于鹽,不屬于堿。14. A 【解析】膠體區別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質特征是分散質粒子大小不同,故A 錯誤;膠體粒子不能通過半透膜,用滲析法可以除去 膠體中的 NaCl,故 B 正確;Fe(OH) 膠體中逐滴加入稀硫酸,開始時發生聚沉出現氫氧化鐵沉淀,再繼續滴加稀硫酸,氫氧化鐵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所以沉淀又會溶解直至消失.故C 正確;用鹽鹵點豆腐、河海交匯處可沉積成沙洲與膠體聚沉有關,血液透析利用的是膠體滲析原理,故D正確。15. D 【解析】 圖中的物質中只有氧化鈣屬于氧化物,A項錯誤;電解熔融氯化鈣得到鈣和氯氣的反應屬于分解反應,B項錯誤;④可以通過氫氧化鈣與碳酸鈉反應實現,生成物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鈉,沒有水生成,⑤可以通過氫氧化鈣和氯化鎂反應實現,生成物是氯化鈣和氫氧化鎂,也沒有水生成,C項錯誤;鈣在氯氣中燃燒生成氯化鈣,此燃燒過程中沒有氧氣參與,說明燃燒不一定需要氧氣,D項正確。16.【解析】9種物質中只有一種酸,其化學式為 H SO ,Cu、Fe、C三種單質中,只有 Fe能與稀硫酸反應,二者反應生成 和 ,故①為 Fe,②為 ; 堿 有 NaOH、 只有 屬于鹽,而NaOH不能與 反應,故④為 ⑤為 ③應該為酸性氧化物,則為17. ①⑤ ② ③④【解析】①分散質KCl 溶于水后以離子形式存在,粒子直徑小于1 nm,屬于溶液;②淀粉分子大,溶于水并煮沸后,形成的是膠體;( 不溶于水,加入水中振蕩所形成的是不穩定的體系,放置后生成沉淀,所以屬于懸濁液;④植物油不溶于水,形成的是乳濁液;⑤分散質是酒精,分散劑是水,二者以任意比混溶,形成溶液。18. (1)B(膠體)+3HCl(3)用激光筆照射,若有一條光亮的通路,則制得的分散系是膠體19. (Ⅰ)反應放出的熱會使鹽酸揮發出 HCl 氣體,使制得的1 ,不純(2)固體逐漸消失,溶液變為棕黃色;有氣泡產生(或(4)NaOH與酸發生中和反應【解析】 (1)反應放出的熱會使鹽酸揮發出 HCl氣體,使制得的 不純凈,而反應放出的熱不能使稀硫酸揮發,因此要制得較純的 ,應選稀硫酸。 ( 屬于堿性氧化物,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 和 ,與稀硫酸反應生成 和 生成的 溶液、 溶液均顯棕黃色,因此會觀察到固體逐漸消失,溶液變成棕黃色; 能與稀鹽酸或稀硫酸反應生成( ,因此會觀察到有氣泡產生。(3)稀鹽酸與 溶液反應產生AgCl白色沉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稀硫酸與 溶液反應產生 白色沉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4)NaOH與稀鹽酸或稀硫酸發生中和反應,堿被消耗,溶液紅色褪去。20. (1)溶液 膠體 懸濁液(2)①過濾 蒸發 ②玻璃棒 ③A【解析】 (1)將泥土加入水中,攪拌,靜置一段時間后,上部為澄清的溶液,其分散質粒子的直徑小于1 nm,不能產生丁達爾效應;中部為膠體,其分散質粒子的直徑為1 ~100 nm,能產生丁達爾效應;下部為懸濁液,其分散質粒子的直徑大于 100 nm,不能產生丁達爾效應。(2)①根據A與B的性質可知,A、B均為固體,A不溶于水,而B 能溶于水,所以從 A 與B的混合物中分離出B,可以先加水溶解,再過濾出A,然后通過蒸發即可得到 B。②在溶解、過濾和蒸發時都需要用到玻璃棒。③分散質粒子的直徑:懸濁液>溶液。21.(1)(合理即可)類別 混合物 堿 堿性氧化物名稱 石灰乳 氫氧化鈣 氧化鈣化學式 —— CaO(2)不能(鹽) (氧化物) (氧化物)↑,CaO(氧化物) (氧化物)=== Ca(OH) (堿)2CaO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原料來源豐富、原料價格低廉或生產成本低等(寫一個即可)【解析】(Ⅰ)短文中提供了多種混合物,如波爾多液、石灰乳等,氮氧化鈣為堿,氧化鈣為堿性氧化物。(2)制波爾多液的原料中有 溶液,而Fe能與發生置換反應,故不能用鐵桶作容器。(3)工業上制備 的反應為為鹽,CaO、 均為氧化物,為堿。(4)分析可知,題中工業制法有原料(石灰石)來源豐富、原料價格低廉、生產成本低等優點。22 .(1)CaO Ca(OH) CaCO CaCl 或(2)酸【解析】實驗室通常用堿 B的澄清溶液檢驗( ,即 B 為 則A為CaO;D為酸式鹽,說明D為( 則C為( 都可以與鹽酸(或硝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或硝酸鈣),故E 為氯化鈣或硝酸鈣。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