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河北省2025年中考化學真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河北省2025年中考化學真題

資源簡介

河北省2025年中考化學真題
1.(2025·河北)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從綠色低碳的角度考慮,下列能源中最理想的是(  )
A.氫能 B.煤 C.石油 D.天然氣
2.(2025·河北) 如圖所示為探究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其中沒有用到的儀器是(  )
A.集氣瓶 B.試管 C.燃燒匙 D.燒杯
3.(2025·河北) “中國水周”期間,學生制作了簡易凈水器,其中主要用于吸附水中色素的材料是(  )
A.小卵石 B.石英砂 C.活性炭 D.塑料瓶
4.(2025·河北) 我國“神舟”系列載人飛船的發射均取得圓滿成功,飛船使用的某種發動機利用了反應:,該反應屬于(  )
A.分解反應 B.化合反應 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
5.(2025·河北) 我國科研團隊設計的一種鋰載體分子可無損修復廢舊鋰離子電池。由碳、氟、硫、氧、鋰元素組成,上述元素屬于非金屬元素的有(  )
A.2種 B.3種 C.4種 D.5種
6.(2025·河北) 我國科研人員在二氧化鈦()里混入的稀土元素鈧,制備出新型光解水催化材料,如圖為元素周期表中鈧元素的信息。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中鈦元素的化合價為+4 B.屬于氧化物
C.鈧的相對原子質量為44.96g D.鈧的原子序數為21
7.(2025·河北) 如圖所示為一種多燈頭便攜式熱源,罐內裝有環保礦物油,使用時點燃燈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礦物油具有可燃性
B.點燃燈頭過程中提高了礦物油的著火點
C.點燃不同數量的燈頭可調控火力大小
D.將火焰蓋滅應用的滅火原理是隔絕空氣
8.(2025·河北) 如圖所示為某班學生用廢舊金屬制作班徽的過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①中利用了鐵能被磁鐵吸引的性質
B.②中稀鹽酸可用氯化鈉溶液替代
C.④中鐵板上會出現紅色圖案
D.⑤中塑封是為了防止班徽生銹
9.(2025·河北) 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鑒別白醋和食鹽水 聞氣味
B 鑒別硝酸銨和氫氧化鈉 加水溶解,測量溫度變化
C 除去氮氣中的水蒸氣 通過足量濃硫酸
D 除去氧化銅中的銅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過濾
A.A B.B C.C D.D
10.(2025·河北) 常溫下,某小組同學向氫氧化鈉溶液a中加水,向氫氧化鈉溶液b中逐滴加稀鹽酸,利用pH傳感器分別測得溶液pH的變化如圖1、圖2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1:M點時的溶液能使石蕊溶液變紅
B.圖1:向N點時的溶液中加大量水可使溶液的
C.圖2:向P點時的溶液中加入鋅粒能產生氣泡
D.圖2:Q→S過程中溶液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逐漸減小
11.(2025·河北) 河北省在鹽堿地治理與利用方面持續發力,讓鹽堿地成為農業發展的新沃土。
(1)培肥“控”鹽、節水“阻”鹽是常用的鹽堿地治理方法。磷酸二氫鈣是一種土壤改良劑,屬于   (填“氮肥”“磷肥”或“鉀肥”);寫出一種節水灌溉的方法:   。
(2)河北省持續培育旱堿麥新品種,畝產大幅度提高。旱堿麥富含的淀粉和蛋白質均屬于   (填“無機物”或“有機物”);旱堿麥還富含多種元素,其中   (填“鐵”“鋅”或“鉀”)元素的適量攝入有利于血紅蛋白的合成,可預防貧血。
12.(2025·河北) 文字的載體——甲骨、青銅器、簡牘、絲帛和紙張等,在中華文明傳承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在甲骨和青銅器上刻字,屬于   (填“物理”或“化學”)變化。
(2)簡牘探中華,帛書藏春秋。竹簡、絲帛中的纖維都屬于   (填“天然”或“合成”)纖維;用墨在竹簡、絲帛上書寫的文字歷經千年而不變色,其主要原因是常溫下碳單質的化學性質   。
(3)紙書《天工開物》中有鍛造鐵器的記載,“受鍛之時,十耗其三為鐵華、鐵落”。“鐵華、鐵落”中含有四氧化三鐵,鐵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的化學方程式為   。
13.(2025·河北) 感探究之趣,賞化學之美——制作美麗硫酸銅晶體。圖1所示為硫酸銅的溶解度曲線,圖2所示為制作硫酸銅晶體的實驗過程(不考慮水的蒸發)。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溫度越高,硫酸銅的溶解度   。
(2)A點的意義:60℃時,硫酸銅的溶解度為   g。
(3)②中溶液是60℃時硫酸銅的   (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
(4)比較①③溶液中硫酸銅的質量分數:①   ③(填“>”“=”或“<”)。
(5)寫出一種處理③中溶液的方法:   。
14.(2025·河北) 如圖所示為工業生產中常用的降低水煤氣中CO含量的反應示意圖。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該反應前后原子種類   變化。
(2)該反應使用催化劑的目的是   反應速率。
(3)參加反應的甲和生成的丙分子個數比為   。
(4)若反應中消耗14g甲和9g乙,則生成   g丙和1g丁。
(5)丙在生產生活中的一種用途是   。
15.(2025·河北) 高純氧化鈣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如圖所示為小組同學以某工廠廢渣(主要成分為,含少量和)為原料,在實驗室制備高純氧化鈣的實驗方案。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氧化鈣的化學式為   。
(2)將廢渣粉碎為細小顆粒的目的是   。
(3)步驟②中過濾時玻璃棒的作用是   。
(4)步驟③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寫一個即可)。
(5)以相同質量的廢渣為原料,僅將步驟②中的石灰水換為氫氧化鈉溶液,會使產品的產量   (填“提高”“不變”或“降低”)。
16.(2025·河北) 根據圖1、圖2所示實驗回答問題。
(1)圖1所示為驗證水的組成及變化的實驗。在電解器玻璃管中加滿水,通電一段時間后,關閉電源。經檢驗,a中氣體為氧氣,b中氣體為氫氣;點燃b中氫氣,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干燥的燒杯,燒杯內壁出現   。由此表明水是由   (填元素符號)兩種元素組成的。
(2)圖2所示為探究鎂和X金屬活動性強弱、金屬與酸反應吸放熱情況的實驗。
①反應前打磨金屬的目的是   ;
②左側有氣泡,右側無氣泡,說明鎂的金屬活動性比X   ;
③得出鎂和稀鹽酸反應放熱,依據的現象:一是左側小氣球先脹大后輕微縮小,二是   。
17.(2025·河北) 供氧自救器可用于生產生活中遇到有害氣體時應急自救,某興趣小組探究并自制了供氧自救器。
活動I:探究供氧自救器
【分析原理】為防止人體吸入有害氣體,使用自救器時夾住鼻子,只用嘴呼吸,使氣體在“氣囊人體清潔罐氣囊”間形成循環(如圖1所示)。
【交流討論】
(1)用氧氣瓶為人體提供氧氣,是因為氧氣能供給   。
(2)氧氣經壓縮儲存于氧氣瓶中,從微觀角度分析,氧氣可被壓縮是因為   。
(3)清潔罐中填充有吸收劑。小組同學討論后認為: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均可吸收,理由是   。資料顯示:氫氧化鈉比氫氧化鈣價格高,且具有強烈的腐蝕性。故實際選用氫氧化鈣作吸收劑。
活動II:自制簡易供氧自救器
小組同學利用化學方法提供氧氣,制作簡易供氧自救器。
(4)【回憶舊知】
獲取氧氣的化學方法:
一是加熱高錳酸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5)二是混合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小組同學經討論選擇了第二種方法。
【設計制作】參照圖1所示原理,利用透明塑料板、導管等材料,設計并制作了圖2所示的簡易供氧自救器(鼻夾、排氣閥等未畫出)。
【分析討論】使用時,打開開關、,從注液口加入適量過氧化氫溶液,自救器開始工作。
工作時,乙中水的作用是   (寫一條即可)。
(6)關閉開關a可使制氧室中的反應基本停止,其原理是   。
(7)【實踐應用】小組同學試用了自制的簡易供氧自救器,效果很好。
反思拓展:
供氧自救器需要科學維護,應定期檢查:   (寫一條即可)。
18.(2025·河北) 爐甘石洗劑可用于皮膚止癢,其中爐甘石的主要成分為。為測定某爐甘石洗劑中的質量分數,從混合均勻的洗劑中取出100g,向其中加入過量稀硫酸,充分反應后,生成4.4g二氧化碳(只有與稀硫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全部逸出)。請回答:
(1)稀硫酸過量時,所得溶液中溶質主要為和   (寫化學式)。
(2)該洗劑中的質量分數。(要求有必要的化學方程式和計算步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識點】常見能源的種類、能源的分類
【解析】【解答】A、氫能燃燒時只產生水,符合綠色低碳理念,A正確;
B、煤屬于化石能源,燃燒時會產生二氧化碳,B錯誤;
C、石油屬于化石能源,燃燒時會產生二氧化碳,C錯誤;
D、天然氣屬于化石能源,燃燒時會產生二氧化碳,D錯誤;
故答案為A。
【分析】煤、石油、天然是三大化石能源。
2.【答案】B
【知識點】實驗室常見的儀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由圖知,該實驗用到的儀器有集氣瓶、燃燒匙、燒杯、導管,未用到試管。
故答案為:B。
【分析】掌握常見實驗儀器的名稱是解答該題的關鍵。
3.【答案】C
【知識點】水的凈化
【解析】【解答】A、 簡易凈水器中小卵石的作用是過濾水中的雜質,A不符合題意;
B、簡易凈水器中石英砂的作用是過濾水中的雜質,B不符合題意
C、簡易凈水器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異味,C不符合題意;
D、塑料瓶的作用為固定各個部位,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1.凈化水的步驟一般為:沉降、過濾、吸附、殺菌消毒。
2.明礬溶于水形成的膠狀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懸浮的雜質形成較大的顆粒,加速其沉降,
3.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異味。
4.【答案】A
【知識點】反應類型的判定
【解析】【解答】由題意知,反應物為1個,生成物有3個,符合“一變多”的特點,屬于分解反應;
故答案為:A。
【分析】1.分解反應的定義由一種物質反應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新物質的反應,特點可以總結為“一變多”。
2.化合反應定義為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反應生成一種新物質的反應,特點可以總結為“多變一”。
3.置換反應的定義為反應物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
4.復分解反應的定義為由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化學反應。
5.【答案】C
【知識點】元素的簡單分類
【解析】【解答】元素的漢字偏旁為金字旁的,屬于金屬元素;汞、金的偏旁不為金字旁,但也屬于金屬元素;除此之外,其他元素都屬于非金屬。因此碳、氟、硫、氧為非金屬元素。
故答案為:C。
【分析】元素的漢字偏旁為金字旁的,屬于金屬元素;汞、金的偏旁不為金字旁,但也屬于金屬元素;除此之外,其他元素都屬于非金屬。
6.【答案】C
【知識點】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化合價規律和原則;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從組成上識別氧化物
【解析】【解答】A、二氧化鈦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0,所以設Ti的化合價為x,所以x+(-2)×2=0,所以x=+4,A不符合題意;
B、氧化物的定義為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二氧化鈦符合該定義,所以二氧化鈦屬于氧化物,B不符合題意
C、相對原子質量的單位為1,可以省略,但不是克,所以鈧的相對原子質量為44.96, C符合題意;
D、元素周期表單元格左上方的數字表示該元素的原子序數,所以鈧的原子序數為21,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1.元素周期表單元格中,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號;中間的漢字表示元素的中文名稱;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
2.單質中任何元素的化合價都為零;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在化合物,各元素常顯的價態:
(1)H、K、Na、Ag:+1;
(2)Ca、Ba、Mg、Zn:+2;
(3)Al:+3;
(4)O:-2,在過氧化物中,氧元素顯-1價;
(5)Fe:+2、+3
(6)Cl和N為變價元素。
7.【答案】B
【知識點】燃燒與燃燒的條件
【解析】【解答】A、由圖可知,礦物油具有可燃性,A不符合題意;
B、著火點是物質的屬性,無法更改;點燃燈頭的過程是周圍環境的溫度超過了礦物油的著火點,B符合題意;
C、由圖知,點燃不同數量的燈頭可調控火力大小 ,C不符合題意;
D、 將火焰蓋滅應用的滅火原理是隔絕空氣中的氧氣與可燃物的接觸,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1.物質跟氧氣發生的燃燒反應必須同時滿足如下三個條件才能發生:
(1)物質本身是可燃的(可燃物);
(2)可燃物與充足的氧氣接觸;
(3)達到可燃物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著火點)。
2.滅火的原理和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種:
(1)使溫度降低著火點以下,如用嘴吹滅燃燒的蠟燭;
(2)隔絕氧氣或空氣;如油鍋著火時,可蓋嚴鍋蓋;
(3)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與其他物品隔離;如森林失火時,經常砍掉一片樹木形成隔離帶。
8.【答案】B
【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銹蝕的條件及其防護
【解析】【解答】A、鐵具有磁性,所以可以被磁鐵吸引,A不符合題意;
B、稀鹽酸具有酸性,所以可以除去鐵銹;而氯化鈉溶液不具有酸性,所以不能使用氯化鈉溶液代替稀鹽酸,B符合題意
C、鐵的活動性比銅強,可以與硫酸銅溶液發生置換反應,有銅析出,C不符合題意;
D、塑封后可以隔絕空氣、水與金屬接觸,能防止班徽生銹,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1.金屬活動性順序為: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氫)銅汞銀鉑金。金屬活動性順序規律
(1)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金屬位置越靠前,其金屬活動性就越強。
(2)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稀鹽酸、稀硫酸中的氫。
(3)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
(4)鉀、鈣、鈉三種金屬不能將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原因是他們太活潑
(5)一種金屬若能與兩種鹽溶液反應,遵循“遠距離的先置換”的規律;一種鹽溶液若能與兩種金屬反應,遵循“遠距離的先置換”的規律。
(6)金屬鐵與酸溶液或鹽溶液發生置換反應都只能得到+2價的亞鐵鹽,不能得到+3價的鐵鹽。
2.鐵需要與氧氣、水同時接觸才能生銹。因此防止金屬生銹的途徑有:
(1)把金屬放在干燥的環境中;
(2)在金屬的外面加一層保護層如:涂油
(3)把金屬與空氣隔絕(刷油漆、烤瓷);
(4)在一種金屬中加入另一些金屬制成合金如:鋁合金、車圈鍍鉻。
9.【答案】D
【知識點】物質的鑒別、推斷;物質的除雜、凈化
【解析】【解答】A、白醋可以揮發出酸味而食鹽水不能,可以鑒別二者,A不符合題意;
B、硝酸銨溶于水時吸收熱量,氫氧化鈉溶于水時放出熱量,因此可以通過測量溫度變化來鑒別二者,B不符合題意
C、濃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與氮氣反應,可以用濃硫酸除去氮氣中的水蒸氣,C不符合題意;
D、銅不與稀硫酸反應,氧化銅與稀硫酸反應,所以不能使用稀硫酸除去氧化銅的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1.鑒別問題應根據物質的性質差異去分析;
2.除雜題的基本思路:必須在保留主要物質的前提除去雜質,且不能引入新雜質。
10.【答案】D
【知識點】中和反應及其應用;酸堿溶液的稀釋
【解析】【解答】A、由圖1知,M點時溶液的pH>7,顯堿性,可以使紫色石蕊試劑變藍,A不符合題意;
B、由圖1知,N點時溶液的pH>7,顯堿性;加入再多的水溶液溶液的pH只能無限接近7,但不能<7,B不符合題意
C、由圖2知,P點溶液的pH=7,呈中性, 加入鋅粒不能產生氣泡,C不符合題意;
D、 Q→S過程中溶液中氯化鈉的質量不再增加,溶液的質量再增加,所以氯化鈉的溶質質量分數逐漸減小 ,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1.一個酸性溶液再如何稀釋都能不可能變成中性溶液更不可能變成堿性溶液;一個堿性溶液再如何稀釋都能不可能變成中性溶液更不可能變成酸性溶液。
2.關于圖2的分析:
鹽酸還未滴入,中和反應還未發生,所以溶液的溶質只有NaOH;
鹽酸已經滴入,中和反應已經開始,所以溶液的溶質有NaOH和NaCl;
P點:燒杯中存在的氫氧化鈉與滴入的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所以溶液的溶質有NaCl;
Q點:燒杯中的NaOH已經被反應完,再滴入的鹽酸開始剩余,所以溶液的溶質有NaCl和HCl。
11.【答案】(1)磷肥;滴灌(或噴灌)
(2)有機物;鐵
【知識點】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礦物質與微量元素;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區別
【解析】【解答】(1)由化學式可知,磷酸二氫鈣中含有磷元素,因此屬于磷肥;滴灌可以按照需求對農作物澆水,節省水資源;
(2)淀粉和蛋白質都屬于典型的有機物;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關鍵原料。當人體對鐵的攝入量不足時,血紅蛋白的合成會受到阻礙,血液運輸氧的能力隨之下降,進而導致缺鐵性貧血。其常見癥狀有乏力、頭暈、面色蒼白等。
【分析】1.氮、磷、鉀,是植物生長需要的三種營養元素。化學肥料通常可以分為鉀肥、氮肥、磷肥和復合肥料。復合肥料是指含有氮磷鉀中兩種或兩種以上營養元素的化肥。銨態氮肥通常不能與顯堿性的物質混用,如草木灰。
2.氮肥有促進植物莖、葉生長茂盛,葉綠濃綠,提高植物蛋白質含量的作用;磷肥的作用是促進植物根系發達,增強抗寒、抗旱能力;鉀肥促進作物結果和提高作物的抗寒、抗病能力,從而提高農業產量。
3.根據元素在機體內的含量,可劃分為常量與微量兩種:含量占人體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上稱常量元素,如碳、氫、氧元素。含量占人體總量萬分之一以下稱微量元素,如鐵元素。
(1)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關鍵原料。當人體對鐵的攝入量不足時,血紅蛋白的合成會受到阻礙,血液運輸氧的能力隨之下降,進而導致缺鐵性貧血。其常見癥狀有乏力、頭暈、面色蒼白等;
(2)鈉是維持體液滲透壓和酸堿平衡的重要電解質。人體缺鈉時,主要表現為電解質紊亂,癥狀有乏力、惡心、嘔吐等;
(3)鈣在維持骨骼和牙齒健康、神經肌肉興奮性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缺鈣主要會引發骨質疏松、肌肉痙攣等問題;
(4)碘主要與甲狀腺激素的合成相關;人體缺碘時,容易患上甲狀腺腫大(即大脖子病)。
12.【答案】(1)物理
(2)天然;穩定(或不活潑)
(3)
【知識點】合成纖維及其應用;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
【解析】【解答】(1) 在甲骨和青銅器上刻字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2) 竹簡、絲帛中的纖維都屬于天然纖維;墨的主要成分為碳,碳在常溫下化學性質穩定,不易于其他物質發生反應;
(3)見答案。
【分析】1.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區別在于是否有新物質的產生,有新物質產生的變化是化學變化,反之則是物理變化。
2.材料可以分為:無機材料和有機高分子材料。無機材料可分為金屬材料和無機非金屬材料。有機高分子材料可分為天然有機高分子材料、合成有機高分子材料和復合材料。
3.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步驟
(1) 確定反應物和生成物 :明確反應中的所有物質,包括反應物和生成物。
(2) 寫出化學式 :使用正確的化學式表示反應物和生成物。
(3) 配平化學方程式 :通過添加系數使等號兩邊各元素的原子數量相等。
(4) 標注物質狀態 :沉淀和氣體,需要在化學式后面標注“↓”或“↑”等符號。
13.【答案】(1)越大
(2)40
(3)不飽和
(4)=
(5)恒溫蒸發溶劑
【知識點】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由溶解度曲線可知,0-60℃,溫度越高硫酸銅溶解度越大;
(2)有溶解度可知,60℃時硫酸銅的溶解度為40g;
(3)有溶解度可知,60℃時硫酸銅的溶解度為40g; ②中溶液的溶質質量為36g,溶劑質量為100g,溫度為60℃,所以為硫酸銅的不飽和溶液;
(4) ①與③溫度相同,溶劑質量相同,溶質質量相同,因此溶質質量分數也相同;
(5)恒溫蒸發溶劑可使溶質結晶析出。
【分析】1.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g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溶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中的溶解度。比較物質的溶解度大小必須指定具體溫度,否則沒有意義。
2.溶解度曲線上的點有兩個方面的作用:
(1)根據已知溫度查出有關物質的溶解度或者根據物質的溶解度查出對應的溫度;
(2)比較相同溫度下不同物質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
3.在一定溫度下,向一定量溶劑里加入某種溶質,當溶質不能繼續溶解時,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還能繼續溶解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
14.【答案】(1)不發生
(2)加快
(3)1:1
(4)22
(5)用于滅火
【知識點】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1)由圖知,反應前有氫原子、氧原子、碳原子,反應后有氫原子、氧原子、碳原子,因此該反應前后原子種類不發生變化;
(2)催化劑可以加快反應速率;
(3)由圖知,該反應為CO與H2O反應生成CO2和H2,化學方程式為, 參加反應的甲和生成的丙分子個數比為1:1。
(4)設生成丙的質量為x,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14+9=x+1,所以x=22g;
(5)丙為二氧化碳,其既不可燃又不支持燃燒,所以可以用來滅火。
【分析】1.質量守恒定律的微觀解釋:化學反應的實質就是參加反應的各物質中的原子重新組合生成新物質分子的過程。
2.催化劑參與化學反應,可以改變化學反應速率,但不影響生成物的產量,反應前后催化劑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
3.化學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個規律叫作質量守恒定律。
15.【答案】(1)CaO
(2)增大反應接觸面積,加快反應速率
(3)引流
(4)
(5)降低
【知識點】過濾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
【解析】【解答】(1)見答案;
(2)為加快反應速率,通常將廢渣粉碎為細小顆粒;
(3)過濾時玻璃棒的作用為引流;
(4)由流程圖可知,濾液Ⅰ的溶質為氯化鈣和氫氧化鈣,因此化學方程式為CaCl2+Na2CO3=CaCO3+2NaCl和;
(5)石灰水中氫氧化鈣中通過反應轉化為碳酸鈣,最終轉化成產品,則將石灰水換為氫氧化鈉溶液,會使產品的產量降低。
【分析】1.增大反應速率常見的措施有:將原料粉碎、增大反應溶液濃度等
2.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步驟
(1) 確定反應物和生成物 :明確反應中的所有物質,包括反應物和生成物。
(2) 寫出化學式 :使用正確的化學式表示反應物和生成物。
(3) 配平化學方程式 :通過添加系數使等號兩邊各元素的原子數量相等。
(4) 標注物質狀態 :沉淀和氣體,需要在化學式后面標注“↓”或“↑”等符號。
16.【答案】(1)水霧;H、O
(2)除去金屬表面氧化物及污物,防止干擾實驗;強;左側紅墨水液面先上升后恢復至原狀
【知識點】電解水實驗;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1)氫氣燃燒會產生水蒸汽,水蒸汽遇到干燥的燒杯,會在燒杯壁形成水霧;水在通電的條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氣和氫氣,該實驗說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2) ① 見答案;
② 左側有氣泡說明鎂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氫氣; 右側無氣泡說明金屬X與稀鹽酸不反應,因此鎂的金屬活動性比X強;
③ 鎂和稀鹽酸反應放熱 且生成氫氣,使氣球膨脹;溫度恢復至室溫,氣球輕微縮小;因此紅墨水的變化為 左側紅墨水液面先上升后恢復至原狀 。
【分析】1.電解水實驗的知識點可以總結為“正氧負氫,氫二氧一”,即電源正極連接的玻璃管內產生的氣體為氧氣,電源負極連接的玻璃管內產生的氣體為氫氣,產生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約為2:1。
2.金屬活動性順序為: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氫)銅汞銀鉑金。金屬活動性順序規律
(1)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金屬位置越靠前,其金屬活動性就越強。
(2)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稀鹽酸、稀硫酸中的氫。
(3)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
(4)鉀、鈣、鈉三種金屬不能將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原因是他們太活潑
(5)一種金屬若能與兩種鹽溶液反應,遵循“遠距離的先置換”的規律;一種鹽溶液若能與兩種金屬反應,遵循“遠距離的先置換”的規律。
(6)金屬鐵與酸溶液或鹽溶液發生置換反應都只能得到+2價的亞鐵鹽,不能得到+3價的鐵鹽。
17.【答案】(1)呼吸
(2)分子之間有間隔,壓縮時分子間隔減小
(3)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都能與二氧化碳發生化學反應
(4)
(5)濕潤氧氣
(6)制氧倉中壓強增大,將液體逐漸下降到隔板下方,固液分離,從而反應停止
(7)氧氣瓶的氣密性(開關是否靈活等)
【知識點】氧氣的實驗室制法;堿的化學性質;基于特定需求設計和制作簡易供氧器
【解析】【解答】(1)氧氣可以供給呼吸;
(2)見答案;
(3)氫氧化鈉可以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氫氧化鈣可以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
(4)高錳酸鉀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
(5)氧氣從制氧室出來后經過乙室,氧氣可以被潤濕;
(6)見答案;
(7)見答案。
【分析】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式一般有3種:高錳酸鉀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氯酸鉀在加熱及二氧化錳催化下生成氯化鉀和氧氣;過氧化氫溶液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下生成氧氣和水;前兩種的發生裝置都是固體加熱型,后一種的發生裝置為固-液常溫型。
18.【答案】(1)
(2)解:設100g洗劑中碳酸鋅的質量為x。
則該洗劑中的質量分數為
答:該洗劑中的質量分數為12.5%。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解答】(1)碳酸鋅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過量時,多余的硫酸會存在在溶液中;
【分析】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時,第一要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確的數據,第三計算過程要完整。化學方程式計算的基本思路:
首先,要搞清楚問題是什么,即題目中要求的未知量是什么;
其次,要弄清楚化學反應的原理,寫出化學方程式,并明確題目中哪些已知量是有用的;
第三,根據化學方程式中反應物與生成物間的定量關系,確定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的關系;
第四,將上述關系列成比例式求解;
最后,檢查計算過程和結果 。無誤后,簡明地寫出答案。
1 / 1河北省2025年中考化學真題
1.(2025·河北)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從綠色低碳的角度考慮,下列能源中最理想的是(  )
A.氫能 B.煤 C.石油 D.天然氣
【答案】A
【知識點】常見能源的種類、能源的分類
【解析】【解答】A、氫能燃燒時只產生水,符合綠色低碳理念,A正確;
B、煤屬于化石能源,燃燒時會產生二氧化碳,B錯誤;
C、石油屬于化石能源,燃燒時會產生二氧化碳,C錯誤;
D、天然氣屬于化石能源,燃燒時會產生二氧化碳,D錯誤;
故答案為A。
【分析】煤、石油、天然是三大化石能源。
2.(2025·河北) 如圖所示為探究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其中沒有用到的儀器是(  )
A.集氣瓶 B.試管 C.燃燒匙 D.燒杯
【答案】B
【知識點】實驗室常見的儀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由圖知,該實驗用到的儀器有集氣瓶、燃燒匙、燒杯、導管,未用到試管。
故答案為:B。
【分析】掌握常見實驗儀器的名稱是解答該題的關鍵。
3.(2025·河北) “中國水周”期間,學生制作了簡易凈水器,其中主要用于吸附水中色素的材料是(  )
A.小卵石 B.石英砂 C.活性炭 D.塑料瓶
【答案】C
【知識點】水的凈化
【解析】【解答】A、 簡易凈水器中小卵石的作用是過濾水中的雜質,A不符合題意;
B、簡易凈水器中石英砂的作用是過濾水中的雜質,B不符合題意
C、簡易凈水器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異味,C不符合題意;
D、塑料瓶的作用為固定各個部位,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1.凈化水的步驟一般為:沉降、過濾、吸附、殺菌消毒。
2.明礬溶于水形成的膠狀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懸浮的雜質形成較大的顆粒,加速其沉降,
3.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異味。
4.(2025·河北) 我國“神舟”系列載人飛船的發射均取得圓滿成功,飛船使用的某種發動機利用了反應:,該反應屬于(  )
A.分解反應 B.化合反應 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
【答案】A
【知識點】反應類型的判定
【解析】【解答】由題意知,反應物為1個,生成物有3個,符合“一變多”的特點,屬于分解反應;
故答案為:A。
【分析】1.分解反應的定義由一種物質反應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新物質的反應,特點可以總結為“一變多”。
2.化合反應定義為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反應生成一種新物質的反應,特點可以總結為“多變一”。
3.置換反應的定義為反應物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
4.復分解反應的定義為由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化學反應。
5.(2025·河北) 我國科研團隊設計的一種鋰載體分子可無損修復廢舊鋰離子電池。由碳、氟、硫、氧、鋰元素組成,上述元素屬于非金屬元素的有(  )
A.2種 B.3種 C.4種 D.5種
【答案】C
【知識點】元素的簡單分類
【解析】【解答】元素的漢字偏旁為金字旁的,屬于金屬元素;汞、金的偏旁不為金字旁,但也屬于金屬元素;除此之外,其他元素都屬于非金屬。因此碳、氟、硫、氧為非金屬元素。
故答案為:C。
【分析】元素的漢字偏旁為金字旁的,屬于金屬元素;汞、金的偏旁不為金字旁,但也屬于金屬元素;除此之外,其他元素都屬于非金屬。
6.(2025·河北) 我國科研人員在二氧化鈦()里混入的稀土元素鈧,制備出新型光解水催化材料,如圖為元素周期表中鈧元素的信息。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中鈦元素的化合價為+4 B.屬于氧化物
C.鈧的相對原子質量為44.96g D.鈧的原子序數為21
【答案】C
【知識點】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化合價規律和原則;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從組成上識別氧化物
【解析】【解答】A、二氧化鈦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0,所以設Ti的化合價為x,所以x+(-2)×2=0,所以x=+4,A不符合題意;
B、氧化物的定義為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二氧化鈦符合該定義,所以二氧化鈦屬于氧化物,B不符合題意
C、相對原子質量的單位為1,可以省略,但不是克,所以鈧的相對原子質量為44.96, C符合題意;
D、元素周期表單元格左上方的數字表示該元素的原子序數,所以鈧的原子序數為21,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1.元素周期表單元格中,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號;中間的漢字表示元素的中文名稱;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
2.單質中任何元素的化合價都為零;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在化合物,各元素常顯的價態:
(1)H、K、Na、Ag:+1;
(2)Ca、Ba、Mg、Zn:+2;
(3)Al:+3;
(4)O:-2,在過氧化物中,氧元素顯-1價;
(5)Fe:+2、+3
(6)Cl和N為變價元素。
7.(2025·河北) 如圖所示為一種多燈頭便攜式熱源,罐內裝有環保礦物油,使用時點燃燈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礦物油具有可燃性
B.點燃燈頭過程中提高了礦物油的著火點
C.點燃不同數量的燈頭可調控火力大小
D.將火焰蓋滅應用的滅火原理是隔絕空氣
【答案】B
【知識點】燃燒與燃燒的條件
【解析】【解答】A、由圖可知,礦物油具有可燃性,A不符合題意;
B、著火點是物質的屬性,無法更改;點燃燈頭的過程是周圍環境的溫度超過了礦物油的著火點,B符合題意;
C、由圖知,點燃不同數量的燈頭可調控火力大小 ,C不符合題意;
D、 將火焰蓋滅應用的滅火原理是隔絕空氣中的氧氣與可燃物的接觸,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1.物質跟氧氣發生的燃燒反應必須同時滿足如下三個條件才能發生:
(1)物質本身是可燃的(可燃物);
(2)可燃物與充足的氧氣接觸;
(3)達到可燃物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著火點)。
2.滅火的原理和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種:
(1)使溫度降低著火點以下,如用嘴吹滅燃燒的蠟燭;
(2)隔絕氧氣或空氣;如油鍋著火時,可蓋嚴鍋蓋;
(3)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與其他物品隔離;如森林失火時,經常砍掉一片樹木形成隔離帶。
8.(2025·河北) 如圖所示為某班學生用廢舊金屬制作班徽的過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①中利用了鐵能被磁鐵吸引的性質
B.②中稀鹽酸可用氯化鈉溶液替代
C.④中鐵板上會出現紅色圖案
D.⑤中塑封是為了防止班徽生銹
【答案】B
【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銹蝕的條件及其防護
【解析】【解答】A、鐵具有磁性,所以可以被磁鐵吸引,A不符合題意;
B、稀鹽酸具有酸性,所以可以除去鐵銹;而氯化鈉溶液不具有酸性,所以不能使用氯化鈉溶液代替稀鹽酸,B符合題意
C、鐵的活動性比銅強,可以與硫酸銅溶液發生置換反應,有銅析出,C不符合題意;
D、塑封后可以隔絕空氣、水與金屬接觸,能防止班徽生銹,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1.金屬活動性順序為: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氫)銅汞銀鉑金。金屬活動性順序規律
(1)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金屬位置越靠前,其金屬活動性就越強。
(2)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稀鹽酸、稀硫酸中的氫。
(3)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
(4)鉀、鈣、鈉三種金屬不能將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原因是他們太活潑
(5)一種金屬若能與兩種鹽溶液反應,遵循“遠距離的先置換”的規律;一種鹽溶液若能與兩種金屬反應,遵循“遠距離的先置換”的規律。
(6)金屬鐵與酸溶液或鹽溶液發生置換反應都只能得到+2價的亞鐵鹽,不能得到+3價的鐵鹽。
2.鐵需要與氧氣、水同時接觸才能生銹。因此防止金屬生銹的途徑有:
(1)把金屬放在干燥的環境中;
(2)在金屬的外面加一層保護層如:涂油
(3)把金屬與空氣隔絕(刷油漆、烤瓷);
(4)在一種金屬中加入另一些金屬制成合金如:鋁合金、車圈鍍鉻。
9.(2025·河北) 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鑒別白醋和食鹽水 聞氣味
B 鑒別硝酸銨和氫氧化鈉 加水溶解,測量溫度變化
C 除去氮氣中的水蒸氣 通過足量濃硫酸
D 除去氧化銅中的銅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過濾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識點】物質的鑒別、推斷;物質的除雜、凈化
【解析】【解答】A、白醋可以揮發出酸味而食鹽水不能,可以鑒別二者,A不符合題意;
B、硝酸銨溶于水時吸收熱量,氫氧化鈉溶于水時放出熱量,因此可以通過測量溫度變化來鑒別二者,B不符合題意
C、濃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與氮氣反應,可以用濃硫酸除去氮氣中的水蒸氣,C不符合題意;
D、銅不與稀硫酸反應,氧化銅與稀硫酸反應,所以不能使用稀硫酸除去氧化銅的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1.鑒別問題應根據物質的性質差異去分析;
2.除雜題的基本思路:必須在保留主要物質的前提除去雜質,且不能引入新雜質。
10.(2025·河北) 常溫下,某小組同學向氫氧化鈉溶液a中加水,向氫氧化鈉溶液b中逐滴加稀鹽酸,利用pH傳感器分別測得溶液pH的變化如圖1、圖2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1:M點時的溶液能使石蕊溶液變紅
B.圖1:向N點時的溶液中加大量水可使溶液的
C.圖2:向P點時的溶液中加入鋅粒能產生氣泡
D.圖2:Q→S過程中溶液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逐漸減小
【答案】D
【知識點】中和反應及其應用;酸堿溶液的稀釋
【解析】【解答】A、由圖1知,M點時溶液的pH>7,顯堿性,可以使紫色石蕊試劑變藍,A不符合題意;
B、由圖1知,N點時溶液的pH>7,顯堿性;加入再多的水溶液溶液的pH只能無限接近7,但不能<7,B不符合題意
C、由圖2知,P點溶液的pH=7,呈中性, 加入鋅粒不能產生氣泡,C不符合題意;
D、 Q→S過程中溶液中氯化鈉的質量不再增加,溶液的質量再增加,所以氯化鈉的溶質質量分數逐漸減小 ,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1.一個酸性溶液再如何稀釋都能不可能變成中性溶液更不可能變成堿性溶液;一個堿性溶液再如何稀釋都能不可能變成中性溶液更不可能變成酸性溶液。
2.關于圖2的分析:
鹽酸還未滴入,中和反應還未發生,所以溶液的溶質只有NaOH;
鹽酸已經滴入,中和反應已經開始,所以溶液的溶質有NaOH和NaCl;
P點:燒杯中存在的氫氧化鈉與滴入的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所以溶液的溶質有NaCl;
Q點:燒杯中的NaOH已經被反應完,再滴入的鹽酸開始剩余,所以溶液的溶質有NaCl和HCl。
11.(2025·河北) 河北省在鹽堿地治理與利用方面持續發力,讓鹽堿地成為農業發展的新沃土。
(1)培肥“控”鹽、節水“阻”鹽是常用的鹽堿地治理方法。磷酸二氫鈣是一種土壤改良劑,屬于   (填“氮肥”“磷肥”或“鉀肥”);寫出一種節水灌溉的方法:   。
(2)河北省持續培育旱堿麥新品種,畝產大幅度提高。旱堿麥富含的淀粉和蛋白質均屬于   (填“無機物”或“有機物”);旱堿麥還富含多種元素,其中   (填“鐵”“鋅”或“鉀”)元素的適量攝入有利于血紅蛋白的合成,可預防貧血。
【答案】(1)磷肥;滴灌(或噴灌)
(2)有機物;鐵
【知識點】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礦物質與微量元素;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區別
【解析】【解答】(1)由化學式可知,磷酸二氫鈣中含有磷元素,因此屬于磷肥;滴灌可以按照需求對農作物澆水,節省水資源;
(2)淀粉和蛋白質都屬于典型的有機物;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關鍵原料。當人體對鐵的攝入量不足時,血紅蛋白的合成會受到阻礙,血液運輸氧的能力隨之下降,進而導致缺鐵性貧血。其常見癥狀有乏力、頭暈、面色蒼白等。
【分析】1.氮、磷、鉀,是植物生長需要的三種營養元素。化學肥料通常可以分為鉀肥、氮肥、磷肥和復合肥料。復合肥料是指含有氮磷鉀中兩種或兩種以上營養元素的化肥。銨態氮肥通常不能與顯堿性的物質混用,如草木灰。
2.氮肥有促進植物莖、葉生長茂盛,葉綠濃綠,提高植物蛋白質含量的作用;磷肥的作用是促進植物根系發達,增強抗寒、抗旱能力;鉀肥促進作物結果和提高作物的抗寒、抗病能力,從而提高農業產量。
3.根據元素在機體內的含量,可劃分為常量與微量兩種:含量占人體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上稱常量元素,如碳、氫、氧元素。含量占人體總量萬分之一以下稱微量元素,如鐵元素。
(1)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關鍵原料。當人體對鐵的攝入量不足時,血紅蛋白的合成會受到阻礙,血液運輸氧的能力隨之下降,進而導致缺鐵性貧血。其常見癥狀有乏力、頭暈、面色蒼白等;
(2)鈉是維持體液滲透壓和酸堿平衡的重要電解質。人體缺鈉時,主要表現為電解質紊亂,癥狀有乏力、惡心、嘔吐等;
(3)鈣在維持骨骼和牙齒健康、神經肌肉興奮性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缺鈣主要會引發骨質疏松、肌肉痙攣等問題;
(4)碘主要與甲狀腺激素的合成相關;人體缺碘時,容易患上甲狀腺腫大(即大脖子病)。
12.(2025·河北) 文字的載體——甲骨、青銅器、簡牘、絲帛和紙張等,在中華文明傳承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在甲骨和青銅器上刻字,屬于   (填“物理”或“化學”)變化。
(2)簡牘探中華,帛書藏春秋。竹簡、絲帛中的纖維都屬于   (填“天然”或“合成”)纖維;用墨在竹簡、絲帛上書寫的文字歷經千年而不變色,其主要原因是常溫下碳單質的化學性質   。
(3)紙書《天工開物》中有鍛造鐵器的記載,“受鍛之時,十耗其三為鐵華、鐵落”。“鐵華、鐵落”中含有四氧化三鐵,鐵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的化學方程式為   。
【答案】(1)物理
(2)天然;穩定(或不活潑)
(3)
【知識點】合成纖維及其應用;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
【解析】【解答】(1) 在甲骨和青銅器上刻字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2) 竹簡、絲帛中的纖維都屬于天然纖維;墨的主要成分為碳,碳在常溫下化學性質穩定,不易于其他物質發生反應;
(3)見答案。
【分析】1.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區別在于是否有新物質的產生,有新物質產生的變化是化學變化,反之則是物理變化。
2.材料可以分為:無機材料和有機高分子材料。無機材料可分為金屬材料和無機非金屬材料。有機高分子材料可分為天然有機高分子材料、合成有機高分子材料和復合材料。
3.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步驟
(1) 確定反應物和生成物 :明確反應中的所有物質,包括反應物和生成物。
(2) 寫出化學式 :使用正確的化學式表示反應物和生成物。
(3) 配平化學方程式 :通過添加系數使等號兩邊各元素的原子數量相等。
(4) 標注物質狀態 :沉淀和氣體,需要在化學式后面標注“↓”或“↑”等符號。
13.(2025·河北) 感探究之趣,賞化學之美——制作美麗硫酸銅晶體。圖1所示為硫酸銅的溶解度曲線,圖2所示為制作硫酸銅晶體的實驗過程(不考慮水的蒸發)。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溫度越高,硫酸銅的溶解度   。
(2)A點的意義:60℃時,硫酸銅的溶解度為   g。
(3)②中溶液是60℃時硫酸銅的   (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
(4)比較①③溶液中硫酸銅的質量分數:①   ③(填“>”“=”或“<”)。
(5)寫出一種處理③中溶液的方法:   。
【答案】(1)越大
(2)40
(3)不飽和
(4)=
(5)恒溫蒸發溶劑
【知識點】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由溶解度曲線可知,0-60℃,溫度越高硫酸銅溶解度越大;
(2)有溶解度可知,60℃時硫酸銅的溶解度為40g;
(3)有溶解度可知,60℃時硫酸銅的溶解度為40g; ②中溶液的溶質質量為36g,溶劑質量為100g,溫度為60℃,所以為硫酸銅的不飽和溶液;
(4) ①與③溫度相同,溶劑質量相同,溶質質量相同,因此溶質質量分數也相同;
(5)恒溫蒸發溶劑可使溶質結晶析出。
【分析】1.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g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溶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中的溶解度。比較物質的溶解度大小必須指定具體溫度,否則沒有意義。
2.溶解度曲線上的點有兩個方面的作用:
(1)根據已知溫度查出有關物質的溶解度或者根據物質的溶解度查出對應的溫度;
(2)比較相同溫度下不同物質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
3.在一定溫度下,向一定量溶劑里加入某種溶質,當溶質不能繼續溶解時,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還能繼續溶解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
14.(2025·河北) 如圖所示為工業生產中常用的降低水煤氣中CO含量的反應示意圖。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該反應前后原子種類   變化。
(2)該反應使用催化劑的目的是   反應速率。
(3)參加反應的甲和生成的丙分子個數比為   。
(4)若反應中消耗14g甲和9g乙,則生成   g丙和1g丁。
(5)丙在生產生活中的一種用途是   。
【答案】(1)不發生
(2)加快
(3)1:1
(4)22
(5)用于滅火
【知識點】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1)由圖知,反應前有氫原子、氧原子、碳原子,反應后有氫原子、氧原子、碳原子,因此該反應前后原子種類不發生變化;
(2)催化劑可以加快反應速率;
(3)由圖知,該反應為CO與H2O反應生成CO2和H2,化學方程式為, 參加反應的甲和生成的丙分子個數比為1:1。
(4)設生成丙的質量為x,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14+9=x+1,所以x=22g;
(5)丙為二氧化碳,其既不可燃又不支持燃燒,所以可以用來滅火。
【分析】1.質量守恒定律的微觀解釋:化學反應的實質就是參加反應的各物質中的原子重新組合生成新物質分子的過程。
2.催化劑參與化學反應,可以改變化學反應速率,但不影響生成物的產量,反應前后催化劑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
3.化學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個規律叫作質量守恒定律。
15.(2025·河北) 高純氧化鈣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如圖所示為小組同學以某工廠廢渣(主要成分為,含少量和)為原料,在實驗室制備高純氧化鈣的實驗方案。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氧化鈣的化學式為   。
(2)將廢渣粉碎為細小顆粒的目的是   。
(3)步驟②中過濾時玻璃棒的作用是   。
(4)步驟③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寫一個即可)。
(5)以相同質量的廢渣為原料,僅將步驟②中的石灰水換為氫氧化鈉溶液,會使產品的產量   (填“提高”“不變”或“降低”)。
【答案】(1)CaO
(2)增大反應接觸面積,加快反應速率
(3)引流
(4)
(5)降低
【知識點】過濾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
【解析】【解答】(1)見答案;
(2)為加快反應速率,通常將廢渣粉碎為細小顆粒;
(3)過濾時玻璃棒的作用為引流;
(4)由流程圖可知,濾液Ⅰ的溶質為氯化鈣和氫氧化鈣,因此化學方程式為CaCl2+Na2CO3=CaCO3+2NaCl和;
(5)石灰水中氫氧化鈣中通過反應轉化為碳酸鈣,最終轉化成產品,則將石灰水換為氫氧化鈉溶液,會使產品的產量降低。
【分析】1.增大反應速率常見的措施有:將原料粉碎、增大反應溶液濃度等
2.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步驟
(1) 確定反應物和生成物 :明確反應中的所有物質,包括反應物和生成物。
(2) 寫出化學式 :使用正確的化學式表示反應物和生成物。
(3) 配平化學方程式 :通過添加系數使等號兩邊各元素的原子數量相等。
(4) 標注物質狀態 :沉淀和氣體,需要在化學式后面標注“↓”或“↑”等符號。
16.(2025·河北) 根據圖1、圖2所示實驗回答問題。
(1)圖1所示為驗證水的組成及變化的實驗。在電解器玻璃管中加滿水,通電一段時間后,關閉電源。經檢驗,a中氣體為氧氣,b中氣體為氫氣;點燃b中氫氣,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干燥的燒杯,燒杯內壁出現   。由此表明水是由   (填元素符號)兩種元素組成的。
(2)圖2所示為探究鎂和X金屬活動性強弱、金屬與酸反應吸放熱情況的實驗。
①反應前打磨金屬的目的是   ;
②左側有氣泡,右側無氣泡,說明鎂的金屬活動性比X   ;
③得出鎂和稀鹽酸反應放熱,依據的現象:一是左側小氣球先脹大后輕微縮小,二是   。
【答案】(1)水霧;H、O
(2)除去金屬表面氧化物及污物,防止干擾實驗;強;左側紅墨水液面先上升后恢復至原狀
【知識點】電解水實驗;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1)氫氣燃燒會產生水蒸汽,水蒸汽遇到干燥的燒杯,會在燒杯壁形成水霧;水在通電的條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氣和氫氣,該實驗說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2) ① 見答案;
② 左側有氣泡說明鎂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氫氣; 右側無氣泡說明金屬X與稀鹽酸不反應,因此鎂的金屬活動性比X強;
③ 鎂和稀鹽酸反應放熱 且生成氫氣,使氣球膨脹;溫度恢復至室溫,氣球輕微縮小;因此紅墨水的變化為 左側紅墨水液面先上升后恢復至原狀 。
【分析】1.電解水實驗的知識點可以總結為“正氧負氫,氫二氧一”,即電源正極連接的玻璃管內產生的氣體為氧氣,電源負極連接的玻璃管內產生的氣體為氫氣,產生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約為2:1。
2.金屬活動性順序為: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氫)銅汞銀鉑金。金屬活動性順序規律
(1)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金屬位置越靠前,其金屬活動性就越強。
(2)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稀鹽酸、稀硫酸中的氫。
(3)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
(4)鉀、鈣、鈉三種金屬不能將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原因是他們太活潑
(5)一種金屬若能與兩種鹽溶液反應,遵循“遠距離的先置換”的規律;一種鹽溶液若能與兩種金屬反應,遵循“遠距離的先置換”的規律。
(6)金屬鐵與酸溶液或鹽溶液發生置換反應都只能得到+2價的亞鐵鹽,不能得到+3價的鐵鹽。
17.(2025·河北) 供氧自救器可用于生產生活中遇到有害氣體時應急自救,某興趣小組探究并自制了供氧自救器。
活動I:探究供氧自救器
【分析原理】為防止人體吸入有害氣體,使用自救器時夾住鼻子,只用嘴呼吸,使氣體在“氣囊人體清潔罐氣囊”間形成循環(如圖1所示)。
【交流討論】
(1)用氧氣瓶為人體提供氧氣,是因為氧氣能供給   。
(2)氧氣經壓縮儲存于氧氣瓶中,從微觀角度分析,氧氣可被壓縮是因為   。
(3)清潔罐中填充有吸收劑。小組同學討論后認為: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均可吸收,理由是   。資料顯示:氫氧化鈉比氫氧化鈣價格高,且具有強烈的腐蝕性。故實際選用氫氧化鈣作吸收劑。
活動II:自制簡易供氧自救器
小組同學利用化學方法提供氧氣,制作簡易供氧自救器。
(4)【回憶舊知】
獲取氧氣的化學方法:
一是加熱高錳酸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5)二是混合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小組同學經討論選擇了第二種方法。
【設計制作】參照圖1所示原理,利用透明塑料板、導管等材料,設計并制作了圖2所示的簡易供氧自救器(鼻夾、排氣閥等未畫出)。
【分析討論】使用時,打開開關、,從注液口加入適量過氧化氫溶液,自救器開始工作。
工作時,乙中水的作用是   (寫一條即可)。
(6)關閉開關a可使制氧室中的反應基本停止,其原理是   。
(7)【實踐應用】小組同學試用了自制的簡易供氧自救器,效果很好。
反思拓展:
供氧自救器需要科學維護,應定期檢查:   (寫一條即可)。
【答案】(1)呼吸
(2)分子之間有間隔,壓縮時分子間隔減小
(3)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都能與二氧化碳發生化學反應
(4)
(5)濕潤氧氣
(6)制氧倉中壓強增大,將液體逐漸下降到隔板下方,固液分離,從而反應停止
(7)氧氣瓶的氣密性(開關是否靈活等)
【知識點】氧氣的實驗室制法;堿的化學性質;基于特定需求設計和制作簡易供氧器
【解析】【解答】(1)氧氣可以供給呼吸;
(2)見答案;
(3)氫氧化鈉可以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氫氧化鈣可以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
(4)高錳酸鉀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
(5)氧氣從制氧室出來后經過乙室,氧氣可以被潤濕;
(6)見答案;
(7)見答案。
【分析】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式一般有3種:高錳酸鉀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氯酸鉀在加熱及二氧化錳催化下生成氯化鉀和氧氣;過氧化氫溶液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下生成氧氣和水;前兩種的發生裝置都是固體加熱型,后一種的發生裝置為固-液常溫型。
18.(2025·河北) 爐甘石洗劑可用于皮膚止癢,其中爐甘石的主要成分為。為測定某爐甘石洗劑中的質量分數,從混合均勻的洗劑中取出100g,向其中加入過量稀硫酸,充分反應后,生成4.4g二氧化碳(只有與稀硫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全部逸出)。請回答:
(1)稀硫酸過量時,所得溶液中溶質主要為和   (寫化學式)。
(2)該洗劑中的質量分數。(要求有必要的化學方程式和計算步驟)
【答案】(1)
(2)解:設100g洗劑中碳酸鋅的質量為x。
則該洗劑中的質量分數為
答:該洗劑中的質量分數為12.5%。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解答】(1)碳酸鋅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過量時,多余的硫酸會存在在溶液中;
【分析】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時,第一要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確的數據,第三計算過程要完整。化學方程式計算的基本思路:
首先,要搞清楚問題是什么,即題目中要求的未知量是什么;
其次,要弄清楚化學反應的原理,寫出化學方程式,并明確題目中哪些已知量是有用的;
第三,根據化學方程式中反應物與生成物間的定量關系,確定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的關系;
第四,將上述關系列成比例式求解;
最后,檢查計算過程和結果 。無誤后,簡明地寫出答案。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岛县| 大埔县| 东乌珠穆沁旗| 海淀区| 北流市| 宜兴市| 澄城县| 乐平市| 连南| 卢龙县| 盐城市| 浙江省| 临朐县| 偃师市| 绍兴市| 北京市| 色达县| 海安县| 达日县| 巨野县| 宜君县| 昌图县| 吉首市| 阿拉善盟| 天等县| 新晃| 岢岚县| 葫芦岛市| 宜黄县| 大田县| 青浦区| 阿拉善盟| 崇礼县| 贺兰县| 陆丰市| 乌审旗| 邵东县| 日喀则市| 卢湾区| 姚安县| 富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