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廣東省深圳市2025年九年級二?;瘜W合卷測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廣東省深圳市2025年九年級二?;瘜W合卷測試卷

資源簡介

廣東省深圳市2025年九年級二模物理化學合卷測試卷-初中化學
1.(2025·深圳模擬)2024年6月30日,深中通道正式通車,該工程創造了多個世界第一。下列環節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挖掘隧道 B.安裝鉆機 C.鋪設鋼筋 D.焊接鋼梁
2.(2025·深圳模擬)從古至今,化學在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青銅是人類最早使用的合金,屬于合成材料
B.分級處理生活污水,有助于合理利用水資源
C.監測并發布空氣質量日報,有利于保護大氣環境
D.開發風電制氫技術,提供了未來清潔能源新途徑
3.(2025·深圳模擬)空氣的成分中有多種物質。下列化學用語正確的是
A.碳酸: B.氦氣:He
C.2個氮原子:N2 D.水中氧元素的化合價:
4.(2025·深圳模擬)我國“天宮空間站”以稀有氣體“氙”作為推進器原料之一。氙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氙屬于稀有氣體元素
B.氙原子的中子數是54
C.氙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31.3
D.常溫下,氙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
5.(2025·深圳模擬)甲、乙是與空氣中常見氣體有關的兩個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說明水是由H2和O2組成的
B.甲中正極和負極產生氣體的質量比為1∶2
C.乙實驗結束后②中的氣球變小
D.對比乙中的①和③,說明鐵生銹需要水
6.(2025·深圳模擬)某化肥的外包裝袋上的部分說明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KH2PO4中H、O元素的質量比為1∶2
B.KH2PO4中P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
C.KH2PO4屬于化肥中的復合肥料
D.該化肥是由4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7.(2025·深圳模擬)我國科研人員發現一項新的光催化固氮合成氨技術,有效地提高了合成氨的效率,該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的化學式為NH3 B.參加反應的分子個數比為1∶2
C.反應前后有兩種非金屬單質 D.該反應中光能轉化為了化學能
8.(2025·深圳模擬)《開寶本草》記載了KNO3的制取過程,“所在山澤,冬月地上有霜(KNO3),掃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煉而成”,結合KNO3的溶解度曲線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冬月有霜”的主要原因是KNO3溶液降溫結晶
B.上述制取過程中沒有涉及到的實驗過程是蒸發
C.t1℃時,10gKNO3溶于50g水中能形成飽和溶液
D.t2℃時,KNO3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50%
9.(2025·深圳模擬)下列實驗方案設計不合理的是
A.去除CaCl2固體中的少量CaCO3
B.比較Al、Fe、Ag的金屬活動性
C.區分木炭粉和MnO2
D.驗證質量守恒定律
10.(2025·深圳模擬)某同學利用圖1裝置研究濃鹽酸與NaOH溶液的反應,實驗時先滴入酚酞溶液,再滴入滾鹽酸,測出左側試管內溶液的pH曲線如圖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實驗中濃鹽酸可換成濃硫酸
B.t1時,a點溶液中有大量的H+
C.t2時,b點溶液的顏色為紅色
D.c點溶液中溶質有酚酞、HCl和NaCl
11.(2025·深圳模擬)家用燃料的變遷和利用
我國家用燃料經歷了柴薪、煤、液化氣、煤氣和天然氣五個階段。
I.柴薪時代:開始于火的出現,人類用木柴、樹枝、雜草等作為燃料。
II.煤炭時代:17世紀后,人類使用的燃料逐漸變為煤。煤主要組成元素是C,還含有H、N、S等元素,煤燃燒后會產生大量煙塵和有害氣體。
III、液化石油氣時代:20世紀70年代中期,家用燃料變成了液化石油氣。液化石油氣是石油化工的一種產品,需通過加壓儲存在密封鋼瓶中。
IV.煤氣時代:20世紀80年代,管道煤氣開始使用,其主要成分是CO和H2,無色無味。為防止煤氣泄漏引發中毒,國家規定在煤氣中加入乙硫醇。
V.天然氣時代:2000年左右,天然氣開始使用?!拔鳉鈻|輸工程”使天然氣成為了我國家庭的主要燃料。
隨著燃料新技術的不斷進步,未來將會有更多的燃料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1)古代人民通過鉆木取火的方式獲得火種,從“燃燒的條件”角度分析,“鉆木”的目的是   。
(2)煤屬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根據煤組成的元素分析,寫出一種煤燃燒后產生的有害氣體   (填化學式)。
(3)液化石油氣加壓儲存時,從分子的角度分析,分子的   發生改變。
(4)在煤氣中加入乙硫醇能有助于用戶及時發現煤氣的泄漏,由此說明乙硫醇可能具有的性質有   (寫一條)。
(5)完全燃燒1kg液化石油氣和天然氣釋放的熱量和產生的CO2質量如圖所示。通過該數據分析,用天然氣代替液化石油氣作燃料的意義有   。
(6)結合上述材料分析,作為未來家用燃料的物質應具有的優點有   (寫一條)。
12.(2025·深圳模擬)我國力爭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充分體現了解決氣候問題的大國擔當。興趣小組開展“低碳有我”實踐活動,尋找實驗室中的CO2吸收劑。
【實驗】
(1)興趣小組按如圖所示進行實驗,記錄如表。
操作 現象 結論
分別取20mL的水、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加入到集滿CO2的甲、乙、丙三個相同的軟塑料瓶中,立即蓋緊瓶蓋,振蕩。 ①甲、乙、丙塑料瓶均變癟,乙塑料瓶變癟最明顯。 ②丙塑料瓶中溶液出現   ,甲、乙瓶中液體無明顯變化。 三種試劑都能作為CO2的吸收劑,且   (填化學式)的吸收效果最好。
【問題】乙塑料瓶中液體無明顯變化,那么CO2與NaOH溶液是否發生了反應?
【討論】
(2)小深認為可通過對比甲、乙塑料瓶的變癟程度,證明CO2與NaOH溶液發生反應。小深同學的觀點是   (填“合理”或“不合理”)的,CO2與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小圳選擇合適的用品,通過實驗也證明了CO2與NaOH溶液發生反應。
信息:碳酸鈉溶液呈堿性。
可選用的實驗用品(均足量):酚酞試液、稀鹽酸、CaCl2溶液、NaOH溶液、試管、膠頭滴管。
請幫助小圳設計并寫出實驗方案:從乙塑料瓶中取少量液體于試管中,   。
【拓展】
(4)小組同學利用上述知識,設計了一個簡易(CO2捕捉器。捕捉器中將NaOH溶液以噴霧形式噴出的目的是   。
(5)興趣小組倡導從身邊做起,踐行低碳理念。寫出一條生活中可行的“低碳”行為   。
13.(2025·深圳模擬)科研人員復原了一種以硫化鋅精礦(主要成分ZnS)為原料火法煉鋅的工藝,其主要流程如圖所示?;卮鹣铝袉栴}:
(1)焙燒時,ZnS與O2在高溫下反應生成SO2和ZnO,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反應前后S元素的化合價   (填“升高”“降低”或“不變”)。
(2)熔煉時,焦炭與ZnO反應生成鋅和CO,該反應屬于   (填基本反應類型),反應后CO經分離后可返回至焙燒爐作為燃料供能,CO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   。
(3)該流程中回收ZnO循環利用的目的是   。
(4)請寫出一條該“火法煉鋅”工藝的缺點   。
14.(2025·深圳模擬)興趣小組圍繞“探究土壤酸堿性”開展跨學科實踐活動。
活動1:認識土壤的酸堿度
查閱資料:根據土壤溶液pH值的不同,土壤酸堿度可分為以下幾個等級:
土壤等級 強酸性土壤 酸性土壤 中性土壤 堿性土壤 強堿性土壤
pH范圍 <5.0 5.0-6.5 6.5-7.5 7.5-8.5 >8.5
甲同學將某地多點選取的土樣混合,研成粉末狀,按以下步驟測定其溶液pH:
(1)甲同學實驗步驟中有一處錯誤:________(填序號)。
(2)乙同學用pH計測得土壤溶液的pH為4.8,說明該土壤等級為________土壤。
活動2:改良土壤酸堿性
農業生產中常用熟石灰[Ca(OH)2]改良酸性土壤。研究人員在某地進行實驗,研究等質量的不同種類的改良劑對同區域、同面積的土壤酸化改良效果和蘿卜產量的影響,記錄如圖:
(3)綜合分析土壤pH改良效果和蘿卜產量,上述改良劑中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填名稱)。
(4)假設土壤中的酸性物質為H2SO4,計算若施加100kg含Ca(OH)274%的某農業用熟石灰,理論上可反應的H2SO4質量為多少?(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寫出計算過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識點】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
【解析】【解答】A、挖掘隧道的過程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A不符合題意;
B、安裝鉆機沒的過程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B不符合題意;
C、鋪設鋼筋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C不符合題意;
D、焊接鋼梁的過程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根據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屬于物理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屬于化學變化進行分析解答。
2.【答案】A
【知識點】空氣的污染與防治;保護水資源;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對人和環境的影響;資源綜合利用和新能源開發
【解析】【解答】A、金屬材料包括合金和純凈,青銅是銅的合金,屬于金屬材料,故A錯誤;
B、 分級處理生活污水,可以減少水體污染,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有助于合理利用水資源,故B正確;
C、 監測并發布空氣質量日報,實時監測空氣污染狀況,以便加強環境管理,有利于保護大氣環境,故C正確;
D、氫氣燃燒產物是水,對環境污染,是未來最理想的能源,開發風電制氫技術, 提供了未來清潔能源新途徑 ,故D正確。
故答案為:A。
【分析】A、根據金屬材料包括合金和純金屬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分級處理生活污水,可以減少水體污染,有助于合理利用水資源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檢測并發布空氣質量日報有助于環境管理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氫燃料的優點, 風電制氫,使未來清潔能源的新途徑進行分析解答。
3.【答案】B
【知識點】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常見元素與原子團的化合價
【解析】【解答】A、碳酸由氫離子和碳酸根離子構成,其化學式為H2CO3,而表示一個碳酸根離子, 故A錯誤;
B、氦氣直接由原子構成,化學式直接用元素符號表示,所以氦氣的化學式為He,故B正確;
C、元素符號前面的數字表示原子個數,所以2個氮原子表示為2N,而N2表示一個氮分子由2個氮原子構成,故C錯誤;
D、化合物中某元素的化合價表示方法為,先寫出化學式,再在化學式相應元素符號的正上方標出化合價(符號在前,數字在后),水中氫元素顯+1價,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0,可得氧元素化合價為-2,所以水中氧元素的化合價表示為:,故D述錯誤。
故答案為:B。
【分析】A、根據酸由氫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及其化學式的書寫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稀有氣體單質直接由原子構成,化學式直接用元素符號表示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元素符號前面的數字表示原子個數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化合物中某元素化合價的表示方法為在化學式該元素符號的正上方先寫"+"或"-",再寫數字進行分析解答。
4.【答案】B
【知識點】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A、稀有氣體包括氦、氖、氬、氪、氙、氡等,故A正確;
B、元素周期表一格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在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所以氙原子核內質子數為54;元素周期表一格最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為=131.3,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所以中子數≈131-54=77,故B錯誤
C、元素周期表一格最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原子質量單位“1”經常省略不寫,所以氙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31.3,故C正確;
D、常溫下,稀有氣體元素的最外層電子數都已經排滿,達到穩定結構,稀有氣體單質直接由原子構成,用元素符號表示其化學式,所以稀有氣體的化學性質都不活潑,故氙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故D正確。
故答案為:B。
【分析】A、根據稀有氣體包含的氣體種類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元素周期表一個格左上角的數字原子序數,最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元素周期表一格最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原子質量單位“1”經常省略不寫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稀有氣體常溫下化學性質不活潑進行分解解答。
5.【答案】C
【知識點】電解水實驗;探究金屬銹蝕的條件
【解析】【解答】A、甲是電解水實驗,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氫氣由氫元素組成、氧氣由氧元素組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得出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故A 錯誤;
B、電解水實驗,正極產生氧氣,負極產生氫氣,正、負極產生氣體的體積比是1:2,質量比為8:1,故B 錯誤;
C、乙中②里鐵絲同時與氧氣和水接觸,會生銹,鐵絲生銹消耗氧氣,燒瓶內氣體壓強減小,所以氣球變小,故C 正確;
D、對比實驗需要控制單一變量,乙中①是鐵絲只與氧氣接觸,不會生銹,③鐵絲與水和二氧化碳接觸,不會生銹,出現了兩組變量,且兩個裝置內的鐵銹都沒有生銹,不能說明鐵生銹需要水,故D 錯誤。
故答案為:C。
【分析】A、根據水電解生成氫氣和氧氣,依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得出水由氫、氧元素組成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電解水正極產生氧氣,負極產生氫氣,正、負極氣體體積比為1:2,質量比為8:1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乙中②里鐵絲生銹,消耗氧氣,燒瓶內氣體壓強減小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對比實驗需要控制單一變量進行分析解答。
6.【答案】C
【知識點】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化學式的相關計算;純凈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質量比=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KH2PO4中H、O元素的質量比為(1×2):(16×4)=1∶32,故A錯誤;
B、KH2PO4中鉀、氫、磷、氧元素的質量比為39:(1×2):31:(16×4)=39:2:31:64,氧元素所占質量比最大,所以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故B錯誤;
C、同時含有氮、磷、鉀兩種或三種營養元素的肥料叫復合肥,KH2PO4中含有鉀、磷兩種元素,屬于復合肥,故C正確;
D、從包裝袋的部分說明可知該化肥中KH2PO4占98%,還有2%是其他物質,故該化肥 屬于混合物,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分析】A、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質量比=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化合物中元素所占質量比越大大,該元素的質量分數也越大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同時含有氮、磷、鉀兩種或三種營養元素的肥料叫復合肥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由不同種物質組成的屬于混合物進行分析解答。
7.【答案】B
【知識點】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的能量變化;微粒觀點及模型圖的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單質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根據可知,一個分子由3個氫原子和1個氮原子構成,化學式為:NH3,故A正確;
B、由微觀示意圖可知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微粒個數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所以參加反應的甲和乙分子個數比為2:6=1:3,故B錯誤;
C、從微觀示意圖可知,反應物是H2O和N2,生成物是NH3和O2,N2和O2都是非金屬單質,故C正確;
D、 該反應是氮氣和水在光照的條件下反應生成氧氣和氨氣 ,所以反應中光能轉化為了化學能,故D正確。
故答案為:B。
【分析】A、根據分子模型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微觀示意圖書寫化學方程式,再根據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微粒個數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微觀示意圖可知,反應前后有氮氣和氧氣是屬于非金屬單質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反應條件是光照,由光能轉化為化學能進行分析解答。
8.【答案】A
【知識點】結晶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
【解析】【解答】A、“冬月有霜”是因為KNO3的溶解度隨溫度降低而減小,冬天溫度低,KNO3結晶析出,形成“霜”,故A正確;
B、《開寶本草》記載KNO3的制取過程“所在山澤,冬月地上有霜(KNO3),掃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煉而成”,其中“煎煉”指的是蒸發濃縮,有涉及到蒸發的實驗步驟,故B錯誤;
C、從圖像可知t1℃時,KNO3的溶解度大于30克,即該溫度下,100g水溶解30gKNO3不能達到飽和狀態,則50gz水中溶解10gKNO3也不能形成飽和溶液,故C錯誤;
D、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t2℃時,KNO3的溶解度是110克,則 t2℃時,KNO3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分析】A、根據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減小,通過降溫結晶獲取晶體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題干“煎煉”步驟為蒸發濃縮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固體溶解度的含義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進行分析解答。
9.【答案】B
【知識點】氧氣的實驗室制法;鹽的化學性質;驗證質量守恒定律;金屬活動性的探究
【解析】【解答】A、 去除CaCl2固體中的少量CaCO3 ,加過過量稀鹽酸,充分反應,碳酸鈣和足量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蒸發結晶的過程水蒸發,鹽酸有揮發性,也揮發掉,最后得到較純的氯化鈣固體,該實驗方案設計合理,故A不符合題意;
B、比較Al、Fe、Ag的金屬活動性,把打磨后的鋁絲分別放入硫酸亞鐵溶液和硝酸銀溶液,鋁絲把鐵和銀都置換出來,說明Al 的金屬活動性比Fe和Ag活潑,無法比較Fe和Ag的金屬活動性強弱,該實驗方案設計不合理,故B符合題意;
C、 區分木炭粉和MnO2 ,分別加入過氧化氫溶液,氣泡產生產生的是二氧化錳,因為二氧化錳能使過氧化氫快速分解生成水和氧氣,沒有明顯現象的是木炭粉,該實驗方案設計合理,故C不符合題意;
D、硫酸銅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氫氧化銅沉淀,反應前后天平保持平衡,說明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可以驗證質量守恒定律,該實驗方案設計合理,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A、根據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再通過蒸發結晶除去水和鹽酸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排在前面的金屬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二氧化錳能催化氧化氫溶液分解生成水和氧氣,木炭不能催化過氧化氫溶液分解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鈉,反應前后物質總質量不變進行分析解答。
10.【答案】D
【知識點】酸堿指示劑的性質及應用;酸的物理性質及用途;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
【解析】【解答】A、右邊試管中濃鹽酸揮發出HCl氣體,進入左邊試管,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濃硫酸沒有揮發性,不能把濃鹽酸換成濃硫酸,故A錯誤;
B、從圖像可知a點pH>7,說明鹽酸反應完,氫氧化鈉有剩,溶液中有大量的OH-,故B錯誤;
C、從圖像可知b點溶液pH=7,說明氫氧化鈉和鹽酸恰好完全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氯化鈉溶液呈中性,酚酞在中性溶液為無色,故C錯誤;
D、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從圖像可知c點pH<7,說明氫氧化鈉反應完,鹽酸有剩,所以c點溶液中溶質有酚酞、HCl和NaCl,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分析】A、根據濃硫酸沒有揮發性,不能代替濃鹽酸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a點pH>7,氫氧化鈉有剩,溶液中含有大量OH-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b點溶液pH=7,溶液呈中性,酚酞在中性溶液為無色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c點pH<7,鹽酸有剩,溶液中的溶質有酚酞、氯化鈉和氯化氫進行分析解答。
11.【答案】(1)提高溫度,使溫度達到木柴的著火點(合理即可)
(2)不可再生;CO
(3)間隔
(4)有特殊氣味
(5)熱值更高
(6)環保(合理即可)
【知識點】滅火的原理和方法;化石燃料的利用與保護;常用燃料的使用與其對環境的影響;資源綜合利用和新能源開發
【解析】【解答】(1)鉆木取火,即克服摩擦力做功,使得木柴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使木柴的溫度達到其著火點;
(2)煤是由古代的動植物的遺骸經過一系列復雜的變化而形成,屬于不可再生能源;
煤主要組成元素是C,還含有H、N、S等元素,煤燃燒后會產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
(3)液化石油氣加壓儲存,是因為分子間有間隔,氣體受壓后,分子間的間隔變??;
(4)為了及時發現煤氣泄漏,在煤氣中加入乙硫醇,加入乙硫醇的目的是便于提醒用戶煤氣是否泄漏,則乙硫醇應具有特殊氣味、無毒等性質;
(5)通過該數據分析,用天然氣代替液化石油氣作燃料的優點有:熱值更高、產生CO2更少;
(6)結合上述材料分析,作為未來家用燃料的物質應具有的優點有:燃料熱值高,環保。
故答案為:(1)提高溫度,使溫度達到木柴的著火點(合理即可);(2)不可再生;CO;
(3)間隔; (4)有特殊氣味;(5)熱值更高,產生CO2更少;(6)環保(合理即可)。
【分析】(1)根據鉆木克服摩擦力做功,溫度升高,達到木柴著火點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化石能源都是不可再生能源,煤主要含碳元素,碳不完全燃燒生成一氧化碳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分子之間有間隔,加壓之后間隔變小進行分析解答;
(4)根據乙硫醇應具有特殊氣味,泄露能夠被及時發現進行分析解答;
(5)根據圖示信息可知天然氣燃燒熱值更高,產生CO2更少進行分析解答?。?br/>(6)根據未來燃料的優點是熱值高,環保進行分析解答。
(1)鉆木取火,即克服摩擦力做功,使得木柴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使木柴的溫度達到其著火點;
(2)煤是由古代的動植物的遺骸經過一系列復雜的變化而形成,屬于不可再生能源;
煤主要組成元素是C,還含有H、N、S等元素,煤燃燒后會產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
(3)液化石油氣加壓儲存,是因為分子間有間隔,氣體受壓后,分子間的間隔變?。?br/>(4)為了及時發現煤氣泄漏,在煤氣中加入乙硫醇,加入乙硫醇的目的是便于提醒用戶煤氣是否泄漏,則乙硫醇應具有特殊氣味、無毒等性質;
(5)通過該數據分析,用天然氣代替液化石油氣作燃料的優點有:熱值更高、產生CO2更少;
(6)結合上述材料分析,作為未來家用燃料的物質應具有的優點有:燃料熱值高,環保。
12.【答案】渾濁;NaOH;合理;2NaOH+CO2=Na2CO3+H2O;用膠頭滴管滴加足量稀鹽酸,若觀察到溶液中產生氣泡,則證明CO2與NaOH溶液發生反應;增大NaOH溶液與CO2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充分(合理即可);隨手關燈(合理即可)
【知識點】堿的化學性質;鹽的化學性質;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二氧化碳對環境的影響
【解析】【解答】(1)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和水,所以丙中溶液變渾濁;
通過對比甲、乙、丙塑料瓶的變癟程度,可得出氫氧化鈉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最好;
(2)甲中二氧化碳溶于水塑料瓶的變癟,但變癟程度沒有乙塑料瓶嚴重,由此可證明乙塑料瓶變癟是因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了反應;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CO2=Na2CO3+H2O;
(3)碳酸鈉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都呈堿性,都能使酚酞溶液變紅。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氫氧化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碳酸鈉和氯化鈣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碳酸鈉和氫氧化鈉不能反應。設計檢驗碳酸鈉的方案如下:用膠頭滴管滴加足量稀鹽酸,若觀察到溶液中產生氣泡,則證明CO2與NaOH溶液發生反應或用膠頭滴管滴加適量CaCl2溶液,若觀察到溶液中產生白色沉淀,則證明CO2與NaOH溶液發生反應;
(4)此方法中采用“噴霧”的優點是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充分;
(5)“低碳”是一種生活理念,也是一種生活態度,指的是生活作息時所耗用的能量要盡量減少,特別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減緩生態惡化,如:隨手關燈;少開私家車,盡量乘坐公交車出行;提倡使用清潔能源等。
故答案為:(1)渾濁;;NaOH;(2)合理;2NaOH+CO2=Na2CO3+H2O;
(3)用膠頭滴管滴加足量稀鹽酸,若觀察到溶液中產生氣泡,則證明CO2與NaOH溶液發生反應(4)增大NaOH溶液與CO2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充分(合理即可);
(5)隨手關燈(合理即可)。
【分析】(1)根據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石灰水變渾濁;乙塑料瓶變癟最明顯,說明氫氧化鈉吸收二氧化碳效果最好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兩個塑料瓶變癟程度的對比,乙塑料瓶變癟更明顯,證明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發生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及其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或氯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 和氯化鈉進行分析解答;
(4)根據噴霧形式噴出可以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充分進行分析解答;
(5)根據隨手關燈、出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使用清潔能源都是踐行“低碳”生活進行分析解答。
13.【答案】(1);升高
(2)置換反應;
(3)提高鋅產量、減少資源浪費、節約原料(合理即可)
(4)耗能高,產生有害氣體污染環境(合理即可)
【知識點】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計算;置換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1)ZnS與O2在高溫下反應生成SO2和ZnO,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反應前,在ZnS中硫元素顯-2價,反應后,在SO2中硫元素顯+4價,所以反應前后S元素的化合價升高;
(2)焦炭與ZnO反應生成鋅和CO,此反應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屬于置換反應;
CO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3)該流程中回收ZnO循環利用的目的是: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原料浪費,降低生產成本;
(4)該“火法煉鋅”工藝的缺點是生成大量二氧化硫(SO2),對環境造成污染。
故答案為:(1) ;升高;
(2)置換反應; ;
(3) 提高鋅產量、減少資源浪費、節約原料(合理即可) ;
(4) 耗能高,產生有害氣體污染環境(合理即可) 。
【分析】(1)根據硫化鋅和氧氣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氧化鋅和二氧化硫,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0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屬于置換反應,一氧化碳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工業流程循環使用某些物質可以減少資源的浪費,節約原料進行分析解答;
(4)根據“火法煉鋅”需要高溫條件并產生二氧化硫氣體進行分析解答。
(1)ZnS與O2在高溫下反應生成SO2和ZnO,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反應前,在ZnS中硫元素顯-2價,反應后,在SO2中硫元素顯+4價,所以反應前后S元素的化合價升高;
(2)焦炭與ZnO反應生成鋅和CO,此反應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屬于置換反應;
CO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3)該流程中回收ZnO循環利用的目的是: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原料浪費,降低生產成本;
(4)該“火法煉鋅”工藝的缺點是生成大量二氧化硫(SO2),對環境造成污染。
14.【答案】(1) ③
(2) 強酸性
(3) 熟石灰
(4) 100kg農用熟石灰中Ca(OH)2質量為100kg×74%=74kg,設反應的H2SO4質量為x,
x=98kg,
答:理論上可反應的H2SO4質量為98kg。
【知識點】含雜質物質的化學反應的有關計算;中和反應及其應用;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
【解析】【解答】(1)步驟①是溶解,溶解過程中需要用玻璃棒不斷攪拌,故①正確;
步驟②是過濾,過濾液體時,要注意“一貼、二低、三靠”的原則,故②正確;
步驟③用濕潤的pH試紙,稀釋了待測溶液,若溶液顯酸性或堿性,則使溶液的酸堿性減弱,測定結果不準確,故③錯誤;
故答案為:③;
(2)乙同學用pH計測得土壤溶液的pH為4.8小于5.0,屬于強酸性土壤;
故答案為:強酸性;
(3)由圖可知,使用熟石灰時,最終土壤酸性最弱,蘿卜產量最高;
故答案為:熟石灰;
【分析】(1)根據溶解、過濾、用pH試紙測定溶液酸堿度的正確操作和注意事項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溶液pH<7,溶液顯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強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圖像信息可知改良效果最好的是熟石灰進行分析解答;
(4)先設未知數,正確寫出氫氧化鈣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鈣和水的化學方程式,找準相關物質的質量比,已知量是氫氧化鈣的質量,未知量是硫酸的質量,列比例式,求出硫酸的質量,最后簡明寫出答案。
1 / 1廣東省深圳市2025年九年級二模物理化學合卷測試卷-初中化學
1.(2025·深圳模擬)2024年6月30日,深中通道正式通車,該工程創造了多個世界第一。下列環節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挖掘隧道 B.安裝鉆機 C.鋪設鋼筋 D.焊接鋼梁
【答案】D
【知識點】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
【解析】【解答】A、挖掘隧道的過程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A不符合題意;
B、安裝鉆機沒的過程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B不符合題意;
C、鋪設鋼筋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C不符合題意;
D、焊接鋼梁的過程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根據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屬于物理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屬于化學變化進行分析解答。
2.(2025·深圳模擬)從古至今,化學在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青銅是人類最早使用的合金,屬于合成材料
B.分級處理生活污水,有助于合理利用水資源
C.監測并發布空氣質量日報,有利于保護大氣環境
D.開發風電制氫技術,提供了未來清潔能源新途徑
【答案】A
【知識點】空氣的污染與防治;保護水資源;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對人和環境的影響;資源綜合利用和新能源開發
【解析】【解答】A、金屬材料包括合金和純凈,青銅是銅的合金,屬于金屬材料,故A錯誤;
B、 分級處理生活污水,可以減少水體污染,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有助于合理利用水資源,故B正確;
C、 監測并發布空氣質量日報,實時監測空氣污染狀況,以便加強環境管理,有利于保護大氣環境,故C正確;
D、氫氣燃燒產物是水,對環境污染,是未來最理想的能源,開發風電制氫技術, 提供了未來清潔能源新途徑 ,故D正確。
故答案為:A。
【分析】A、根據金屬材料包括合金和純金屬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分級處理生活污水,可以減少水體污染,有助于合理利用水資源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檢測并發布空氣質量日報有助于環境管理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氫燃料的優點, 風電制氫,使未來清潔能源的新途徑進行分析解答。
3.(2025·深圳模擬)空氣的成分中有多種物質。下列化學用語正確的是
A.碳酸: B.氦氣:He
C.2個氮原子:N2 D.水中氧元素的化合價:
【答案】B
【知識點】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常見元素與原子團的化合價
【解析】【解答】A、碳酸由氫離子和碳酸根離子構成,其化學式為H2CO3,而表示一個碳酸根離子, 故A錯誤;
B、氦氣直接由原子構成,化學式直接用元素符號表示,所以氦氣的化學式為He,故B正確;
C、元素符號前面的數字表示原子個數,所以2個氮原子表示為2N,而N2表示一個氮分子由2個氮原子構成,故C錯誤;
D、化合物中某元素的化合價表示方法為,先寫出化學式,再在化學式相應元素符號的正上方標出化合價(符號在前,數字在后),水中氫元素顯+1價,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0,可得氧元素化合價為-2,所以水中氧元素的化合價表示為:,故D述錯誤。
故答案為:B。
【分析】A、根據酸由氫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及其化學式的書寫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稀有氣體單質直接由原子構成,化學式直接用元素符號表示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元素符號前面的數字表示原子個數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化合物中某元素化合價的表示方法為在化學式該元素符號的正上方先寫"+"或"-",再寫數字進行分析解答。
4.(2025·深圳模擬)我國“天宮空間站”以稀有氣體“氙”作為推進器原料之一。氙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氙屬于稀有氣體元素
B.氙原子的中子數是54
C.氙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31.3
D.常溫下,氙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
【答案】B
【知識點】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A、稀有氣體包括氦、氖、氬、氪、氙、氡等,故A正確;
B、元素周期表一格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在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所以氙原子核內質子數為54;元素周期表一格最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為=131.3,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所以中子數≈131-54=77,故B錯誤
C、元素周期表一格最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原子質量單位“1”經常省略不寫,所以氙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31.3,故C正確;
D、常溫下,稀有氣體元素的最外層電子數都已經排滿,達到穩定結構,稀有氣體單質直接由原子構成,用元素符號表示其化學式,所以稀有氣體的化學性質都不活潑,故氙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故D正確。
故答案為:B。
【分析】A、根據稀有氣體包含的氣體種類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元素周期表一個格左上角的數字原子序數,最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元素周期表一格最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原子質量單位“1”經常省略不寫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稀有氣體常溫下化學性質不活潑進行分解解答。
5.(2025·深圳模擬)甲、乙是與空氣中常見氣體有關的兩個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說明水是由H2和O2組成的
B.甲中正極和負極產生氣體的質量比為1∶2
C.乙實驗結束后②中的氣球變小
D.對比乙中的①和③,說明鐵生銹需要水
【答案】C
【知識點】電解水實驗;探究金屬銹蝕的條件
【解析】【解答】A、甲是電解水實驗,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氫氣由氫元素組成、氧氣由氧元素組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得出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故A 錯誤;
B、電解水實驗,正極產生氧氣,負極產生氫氣,正、負極產生氣體的體積比是1:2,質量比為8:1,故B 錯誤;
C、乙中②里鐵絲同時與氧氣和水接觸,會生銹,鐵絲生銹消耗氧氣,燒瓶內氣體壓強減小,所以氣球變小,故C 正確;
D、對比實驗需要控制單一變量,乙中①是鐵絲只與氧氣接觸,不會生銹,③鐵絲與水和二氧化碳接觸,不會生銹,出現了兩組變量,且兩個裝置內的鐵銹都沒有生銹,不能說明鐵生銹需要水,故D 錯誤。
故答案為:C。
【分析】A、根據水電解生成氫氣和氧氣,依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得出水由氫、氧元素組成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電解水正極產生氧氣,負極產生氫氣,正、負極氣體體積比為1:2,質量比為8:1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乙中②里鐵絲生銹,消耗氧氣,燒瓶內氣體壓強減小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對比實驗需要控制單一變量進行分析解答。
6.(2025·深圳模擬)某化肥的外包裝袋上的部分說明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KH2PO4中H、O元素的質量比為1∶2
B.KH2PO4中P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
C.KH2PO4屬于化肥中的復合肥料
D.該化肥是由4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答案】C
【知識點】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化學式的相關計算;純凈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質量比=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KH2PO4中H、O元素的質量比為(1×2):(16×4)=1∶32,故A錯誤;
B、KH2PO4中鉀、氫、磷、氧元素的質量比為39:(1×2):31:(16×4)=39:2:31:64,氧元素所占質量比最大,所以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故B錯誤;
C、同時含有氮、磷、鉀兩種或三種營養元素的肥料叫復合肥,KH2PO4中含有鉀、磷兩種元素,屬于復合肥,故C正確;
D、從包裝袋的部分說明可知該化肥中KH2PO4占98%,還有2%是其他物質,故該化肥 屬于混合物,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分析】A、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質量比=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化合物中元素所占質量比越大大,該元素的質量分數也越大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同時含有氮、磷、鉀兩種或三種營養元素的肥料叫復合肥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由不同種物質組成的屬于混合物進行分析解答。
7.(2025·深圳模擬)我國科研人員發現一項新的光催化固氮合成氨技術,有效地提高了合成氨的效率,該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的化學式為NH3 B.參加反應的分子個數比為1∶2
C.反應前后有兩種非金屬單質 D.該反應中光能轉化為了化學能
【答案】B
【知識點】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的能量變化;微粒觀點及模型圖的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單質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根據可知,一個分子由3個氫原子和1個氮原子構成,化學式為:NH3,故A正確;
B、由微觀示意圖可知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微粒個數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所以參加反應的甲和乙分子個數比為2:6=1:3,故B錯誤;
C、從微觀示意圖可知,反應物是H2O和N2,生成物是NH3和O2,N2和O2都是非金屬單質,故C正確;
D、 該反應是氮氣和水在光照的條件下反應生成氧氣和氨氣 ,所以反應中光能轉化為了化學能,故D正確。
故答案為:B。
【分析】A、根據分子模型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微觀示意圖書寫化學方程式,再根據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微粒個數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微觀示意圖可知,反應前后有氮氣和氧氣是屬于非金屬單質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反應條件是光照,由光能轉化為化學能進行分析解答。
8.(2025·深圳模擬)《開寶本草》記載了KNO3的制取過程,“所在山澤,冬月地上有霜(KNO3),掃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煉而成”,結合KNO3的溶解度曲線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冬月有霜”的主要原因是KNO3溶液降溫結晶
B.上述制取過程中沒有涉及到的實驗過程是蒸發
C.t1℃時,10gKNO3溶于50g水中能形成飽和溶液
D.t2℃時,KNO3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50%
【答案】A
【知識點】結晶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
【解析】【解答】A、“冬月有霜”是因為KNO3的溶解度隨溫度降低而減小,冬天溫度低,KNO3結晶析出,形成“霜”,故A正確;
B、《開寶本草》記載KNO3的制取過程“所在山澤,冬月地上有霜(KNO3),掃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煉而成”,其中“煎煉”指的是蒸發濃縮,有涉及到蒸發的實驗步驟,故B錯誤;
C、從圖像可知t1℃時,KNO3的溶解度大于30克,即該溫度下,100g水溶解30gKNO3不能達到飽和狀態,則50gz水中溶解10gKNO3也不能形成飽和溶液,故C錯誤;
D、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t2℃時,KNO3的溶解度是110克,則 t2℃時,KNO3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分析】A、根據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減小,通過降溫結晶獲取晶體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題干“煎煉”步驟為蒸發濃縮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固體溶解度的含義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進行分析解答。
9.(2025·深圳模擬)下列實驗方案設計不合理的是
A.去除CaCl2固體中的少量CaCO3
B.比較Al、Fe、Ag的金屬活動性
C.區分木炭粉和MnO2
D.驗證質量守恒定律
【答案】B
【知識點】氧氣的實驗室制法;鹽的化學性質;驗證質量守恒定律;金屬活動性的探究
【解析】【解答】A、 去除CaCl2固體中的少量CaCO3 ,加過過量稀鹽酸,充分反應,碳酸鈣和足量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蒸發結晶的過程水蒸發,鹽酸有揮發性,也揮發掉,最后得到較純的氯化鈣固體,該實驗方案設計合理,故A不符合題意;
B、比較Al、Fe、Ag的金屬活動性,把打磨后的鋁絲分別放入硫酸亞鐵溶液和硝酸銀溶液,鋁絲把鐵和銀都置換出來,說明Al 的金屬活動性比Fe和Ag活潑,無法比較Fe和Ag的金屬活動性強弱,該實驗方案設計不合理,故B符合題意;
C、 區分木炭粉和MnO2 ,分別加入過氧化氫溶液,氣泡產生產生的是二氧化錳,因為二氧化錳能使過氧化氫快速分解生成水和氧氣,沒有明顯現象的是木炭粉,該實驗方案設計合理,故C不符合題意;
D、硫酸銅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氫氧化銅沉淀,反應前后天平保持平衡,說明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可以驗證質量守恒定律,該實驗方案設計合理,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A、根據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再通過蒸發結晶除去水和鹽酸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排在前面的金屬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二氧化錳能催化氧化氫溶液分解生成水和氧氣,木炭不能催化過氧化氫溶液分解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鈉,反應前后物質總質量不變進行分析解答。
10.(2025·深圳模擬)某同學利用圖1裝置研究濃鹽酸與NaOH溶液的反應,實驗時先滴入酚酞溶液,再滴入滾鹽酸,測出左側試管內溶液的pH曲線如圖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實驗中濃鹽酸可換成濃硫酸
B.t1時,a點溶液中有大量的H+
C.t2時,b點溶液的顏色為紅色
D.c點溶液中溶質有酚酞、HCl和NaCl
【答案】D
【知識點】酸堿指示劑的性質及應用;酸的物理性質及用途;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
【解析】【解答】A、右邊試管中濃鹽酸揮發出HCl氣體,進入左邊試管,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濃硫酸沒有揮發性,不能把濃鹽酸換成濃硫酸,故A錯誤;
B、從圖像可知a點pH>7,說明鹽酸反應完,氫氧化鈉有剩,溶液中有大量的OH-,故B錯誤;
C、從圖像可知b點溶液pH=7,說明氫氧化鈉和鹽酸恰好完全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氯化鈉溶液呈中性,酚酞在中性溶液為無色,故C錯誤;
D、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從圖像可知c點pH<7,說明氫氧化鈉反應完,鹽酸有剩,所以c點溶液中溶質有酚酞、HCl和NaCl,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分析】A、根據濃硫酸沒有揮發性,不能代替濃鹽酸進行分析解答;
B、根據a點pH>7,氫氧化鈉有剩,溶液中含有大量OH-進行分析解答;
C、根據b點溶液pH=7,溶液呈中性,酚酞在中性溶液為無色進行分析解答;
D、根據c點pH<7,鹽酸有剩,溶液中的溶質有酚酞、氯化鈉和氯化氫進行分析解答。
11.(2025·深圳模擬)家用燃料的變遷和利用
我國家用燃料經歷了柴薪、煤、液化氣、煤氣和天然氣五個階段。
I.柴薪時代:開始于火的出現,人類用木柴、樹枝、雜草等作為燃料。
II.煤炭時代:17世紀后,人類使用的燃料逐漸變為煤。煤主要組成元素是C,還含有H、N、S等元素,煤燃燒后會產生大量煙塵和有害氣體。
III、液化石油氣時代:20世紀70年代中期,家用燃料變成了液化石油氣。液化石油氣是石油化工的一種產品,需通過加壓儲存在密封鋼瓶中。
IV.煤氣時代:20世紀80年代,管道煤氣開始使用,其主要成分是CO和H2,無色無味。為防止煤氣泄漏引發中毒,國家規定在煤氣中加入乙硫醇。
V.天然氣時代:2000年左右,天然氣開始使用。“西氣東輸工程”使天然氣成為了我國家庭的主要燃料。
隨著燃料新技術的不斷進步,未來將會有更多的燃料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1)古代人民通過鉆木取火的方式獲得火種,從“燃燒的條件”角度分析,“鉆木”的目的是   。
(2)煤屬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根據煤組成的元素分析,寫出一種煤燃燒后產生的有害氣體   (填化學式)。
(3)液化石油氣加壓儲存時,從分子的角度分析,分子的   發生改變。
(4)在煤氣中加入乙硫醇能有助于用戶及時發現煤氣的泄漏,由此說明乙硫醇可能具有的性質有   (寫一條)。
(5)完全燃燒1kg液化石油氣和天然氣釋放的熱量和產生的CO2質量如圖所示。通過該數據分析,用天然氣代替液化石油氣作燃料的意義有   。
(6)結合上述材料分析,作為未來家用燃料的物質應具有的優點有   (寫一條)。
【答案】(1)提高溫度,使溫度達到木柴的著火點(合理即可)
(2)不可再生;CO
(3)間隔
(4)有特殊氣味
(5)熱值更高
(6)環保(合理即可)
【知識點】滅火的原理和方法;化石燃料的利用與保護;常用燃料的使用與其對環境的影響;資源綜合利用和新能源開發
【解析】【解答】(1)鉆木取火,即克服摩擦力做功,使得木柴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使木柴的溫度達到其著火點;
(2)煤是由古代的動植物的遺骸經過一系列復雜的變化而形成,屬于不可再生能源;
煤主要組成元素是C,還含有H、N、S等元素,煤燃燒后會產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
(3)液化石油氣加壓儲存,是因為分子間有間隔,氣體受壓后,分子間的間隔變?。?br/>(4)為了及時發現煤氣泄漏,在煤氣中加入乙硫醇,加入乙硫醇的目的是便于提醒用戶煤氣是否泄漏,則乙硫醇應具有特殊氣味、無毒等性質;
(5)通過該數據分析,用天然氣代替液化石油氣作燃料的優點有:熱值更高、產生CO2更少;
(6)結合上述材料分析,作為未來家用燃料的物質應具有的優點有:燃料熱值高,環保。
故答案為:(1)提高溫度,使溫度達到木柴的著火點(合理即可);(2)不可再生;CO;
(3)間隔; (4)有特殊氣味;(5)熱值更高,產生CO2更少;(6)環保(合理即可)。
【分析】(1)根據鉆木克服摩擦力做功,溫度升高,達到木柴著火點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化石能源都是不可再生能源,煤主要含碳元素,碳不完全燃燒生成一氧化碳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分子之間有間隔,加壓之后間隔變小進行分析解答;
(4)根據乙硫醇應具有特殊氣味,泄露能夠被及時發現進行分析解答;
(5)根據圖示信息可知天然氣燃燒熱值更高,產生CO2更少進行分析解答?。?br/>(6)根據未來燃料的優點是熱值高,環保進行分析解答。
(1)鉆木取火,即克服摩擦力做功,使得木柴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使木柴的溫度達到其著火點;
(2)煤是由古代的動植物的遺骸經過一系列復雜的變化而形成,屬于不可再生能源;
煤主要組成元素是C,還含有H、N、S等元素,煤燃燒后會產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
(3)液化石油氣加壓儲存,是因為分子間有間隔,氣體受壓后,分子間的間隔變??;
(4)為了及時發現煤氣泄漏,在煤氣中加入乙硫醇,加入乙硫醇的目的是便于提醒用戶煤氣是否泄漏,則乙硫醇應具有特殊氣味、無毒等性質;
(5)通過該數據分析,用天然氣代替液化石油氣作燃料的優點有:熱值更高、產生CO2更少;
(6)結合上述材料分析,作為未來家用燃料的物質應具有的優點有:燃料熱值高,環保。
12.(2025·深圳模擬)我國力爭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充分體現了解決氣候問題的大國擔當。興趣小組開展“低碳有我”實踐活動,尋找實驗室中的CO2吸收劑。
【實驗】
(1)興趣小組按如圖所示進行實驗,記錄如表。
操作 現象 結論
分別取20mL的水、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加入到集滿CO2的甲、乙、丙三個相同的軟塑料瓶中,立即蓋緊瓶蓋,振蕩。 ①甲、乙、丙塑料瓶均變癟,乙塑料瓶變癟最明顯。 ②丙塑料瓶中溶液出現   ,甲、乙瓶中液體無明顯變化。 三種試劑都能作為CO2的吸收劑,且   (填化學式)的吸收效果最好。
【問題】乙塑料瓶中液體無明顯變化,那么CO2與NaOH溶液是否發生了反應?
【討論】
(2)小深認為可通過對比甲、乙塑料瓶的變癟程度,證明CO2與NaOH溶液發生反應。小深同學的觀點是   (填“合理”或“不合理”)的,CO2與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小圳選擇合適的用品,通過實驗也證明了CO2與NaOH溶液發生反應。
信息:碳酸鈉溶液呈堿性。
可選用的實驗用品(均足量):酚酞試液、稀鹽酸、CaCl2溶液、NaOH溶液、試管、膠頭滴管。
請幫助小圳設計并寫出實驗方案:從乙塑料瓶中取少量液體于試管中,   。
【拓展】
(4)小組同學利用上述知識,設計了一個簡易(CO2捕捉器。捕捉器中將NaOH溶液以噴霧形式噴出的目的是   。
(5)興趣小組倡導從身邊做起,踐行低碳理念。寫出一條生活中可行的“低碳”行為   。
【答案】渾濁;NaOH;合理;2NaOH+CO2=Na2CO3+H2O;用膠頭滴管滴加足量稀鹽酸,若觀察到溶液中產生氣泡,則證明CO2與NaOH溶液發生反應;增大NaOH溶液與CO2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充分(合理即可);隨手關燈(合理即可)
【知識點】堿的化學性質;鹽的化學性質;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二氧化碳對環境的影響
【解析】【解答】(1)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和水,所以丙中溶液變渾濁;
通過對比甲、乙、丙塑料瓶的變癟程度,可得出氫氧化鈉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最好;
(2)甲中二氧化碳溶于水塑料瓶的變癟,但變癟程度沒有乙塑料瓶嚴重,由此可證明乙塑料瓶變癟是因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了反應;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CO2=Na2CO3+H2O;
(3)碳酸鈉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都呈堿性,都能使酚酞溶液變紅。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氫氧化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碳酸鈉和氯化鈣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碳酸鈉和氫氧化鈉不能反應。設計檢驗碳酸鈉的方案如下:用膠頭滴管滴加足量稀鹽酸,若觀察到溶液中產生氣泡,則證明CO2與NaOH溶液發生反應或用膠頭滴管滴加適量CaCl2溶液,若觀察到溶液中產生白色沉淀,則證明CO2與NaOH溶液發生反應;
(4)此方法中采用“噴霧”的優點是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充分;
(5)“低碳”是一種生活理念,也是一種生活態度,指的是生活作息時所耗用的能量要盡量減少,特別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減緩生態惡化,如:隨手關燈;少開私家車,盡量乘坐公交車出行;提倡使用清潔能源等。
故答案為:(1)渾濁;;NaOH;(2)合理;2NaOH+CO2=Na2CO3+H2O;
(3)用膠頭滴管滴加足量稀鹽酸,若觀察到溶液中產生氣泡,則證明CO2與NaOH溶液發生反應(4)增大NaOH溶液與CO2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充分(合理即可);
(5)隨手關燈(合理即可)。
【分析】(1)根據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石灰水變渾濁;乙塑料瓶變癟最明顯,說明氫氧化鈉吸收二氧化碳效果最好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兩個塑料瓶變癟程度的對比,乙塑料瓶變癟更明顯,證明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發生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及其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或氯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 和氯化鈉進行分析解答;
(4)根據噴霧形式噴出可以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充分進行分析解答;
(5)根據隨手關燈、出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使用清潔能源都是踐行“低碳”生活進行分析解答。
13.(2025·深圳模擬)科研人員復原了一種以硫化鋅精礦(主要成分ZnS)為原料火法煉鋅的工藝,其主要流程如圖所示?;卮鹣铝袉栴}:
(1)焙燒時,ZnS與O2在高溫下反應生成SO2和ZnO,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反應前后S元素的化合價   (填“升高”“降低”或“不變”)。
(2)熔煉時,焦炭與ZnO反應生成鋅和CO,該反應屬于   (填基本反應類型),反應后CO經分離后可返回至焙燒爐作為燃料供能,CO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   。
(3)該流程中回收ZnO循環利用的目的是   。
(4)請寫出一條該“火法煉鋅”工藝的缺點   。
【答案】(1);升高
(2)置換反應;
(3)提高鋅產量、減少資源浪費、節約原料(合理即可)
(4)耗能高,產生有害氣體污染環境(合理即可)
【知識點】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計算;置換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1)ZnS與O2在高溫下反應生成SO2和ZnO,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反應前,在ZnS中硫元素顯-2價,反應后,在SO2中硫元素顯+4價,所以反應前后S元素的化合價升高;
(2)焦炭與ZnO反應生成鋅和CO,此反應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屬于置換反應;
CO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3)該流程中回收ZnO循環利用的目的是: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原料浪費,降低生產成本;
(4)該“火法煉鋅”工藝的缺點是生成大量二氧化硫(SO2),對環境造成污染。
故答案為:(1) ;升高;
(2)置換反應; ;
(3) 提高鋅產量、減少資源浪費、節約原料(合理即可) ;
(4) 耗能高,產生有害氣體污染環境(合理即可) 。
【分析】(1)根據硫化鋅和氧氣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氧化鋅和二氧化硫,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0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屬于置換反應,一氧化碳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工業流程循環使用某些物質可以減少資源的浪費,節約原料進行分析解答;
(4)根據“火法煉鋅”需要高溫條件并產生二氧化硫氣體進行分析解答。
(1)ZnS與O2在高溫下反應生成SO2和ZnO,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反應前,在ZnS中硫元素顯-2價,反應后,在SO2中硫元素顯+4價,所以反應前后S元素的化合價升高;
(2)焦炭與ZnO反應生成鋅和CO,此反應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屬于置換反應;
CO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3)該流程中回收ZnO循環利用的目的是: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原料浪費,降低生產成本;
(4)該“火法煉鋅”工藝的缺點是生成大量二氧化硫(SO2),對環境造成污染。
14.(2025·深圳模擬)興趣小組圍繞“探究土壤酸堿性”開展跨學科實踐活動。
活動1:認識土壤的酸堿度
查閱資料:根據土壤溶液pH值的不同,土壤酸堿度可分為以下幾個等級:
土壤等級 強酸性土壤 酸性土壤 中性土壤 堿性土壤 強堿性土壤
pH范圍 <5.0 5.0-6.5 6.5-7.5 7.5-8.5 >8.5
甲同學將某地多點選取的土樣混合,研成粉末狀,按以下步驟測定其溶液pH:
(1)甲同學實驗步驟中有一處錯誤:________(填序號)。
(2)乙同學用pH計測得土壤溶液的pH為4.8,說明該土壤等級為________土壤。
活動2:改良土壤酸堿性
農業生產中常用熟石灰[Ca(OH)2]改良酸性土壤。研究人員在某地進行實驗,研究等質量的不同種類的改良劑對同區域、同面積的土壤酸化改良效果和蘿卜產量的影響,記錄如圖:
(3)綜合分析土壤pH改良效果和蘿卜產量,上述改良劑中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填名稱)。
(4)假設土壤中的酸性物質為H2SO4,計算若施加100kg含Ca(OH)274%的某農業用熟石灰,理論上可反應的H2SO4質量為多少?(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寫出計算過程)
【答案】(1) ③
(2) 強酸性
(3) 熟石灰
(4) 100kg農用熟石灰中Ca(OH)2質量為100kg×74%=74kg,設反應的H2SO4質量為x,
x=98kg,
答:理論上可反應的H2SO4質量為98kg。
【知識點】含雜質物質的化學反應的有關計算;中和反應及其應用;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
【解析】【解答】(1)步驟①是溶解,溶解過程中需要用玻璃棒不斷攪拌,故①正確;
步驟②是過濾,過濾液體時,要注意“一貼、二低、三靠”的原則,故②正確;
步驟③用濕潤的pH試紙,稀釋了待測溶液,若溶液顯酸性或堿性,則使溶液的酸堿性減弱,測定結果不準確,故③錯誤;
故答案為:③;
(2)乙同學用pH計測得土壤溶液的pH為4.8小于5.0,屬于強酸性土壤;
故答案為:強酸性;
(3)由圖可知,使用熟石灰時,最終土壤酸性最弱,蘿卜產量最高;
故答案為:熟石灰;
【分析】(1)根據溶解、過濾、用pH試紙測定溶液酸堿度的正確操作和注意事項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溶液pH<7,溶液顯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強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圖像信息可知改良效果最好的是熟石灰進行分析解答;
(4)先設未知數,正確寫出氫氧化鈣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鈣和水的化學方程式,找準相關物質的質量比,已知量是氫氧化鈣的質量,未知量是硫酸的質量,列比例式,求出硫酸的質量,最后簡明寫出答案。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龙| 藁城市| 灵宝市| 溧阳市| 吉林省| 麻城市| 平遥县| 遂平县| 阳朔县| 云阳县| 什邡市| 五华县| 遂平县| 文安县| 资中县| 华安县| 张家口市| 海原县| 广德县| 子长县| 庆安县| 遂溪县| 淳化县| 河东区| 克东县| 定陶县| 黄石市| 孝感市| 登封市| 广昌县| 义乌市| 巴林左旗| 乡宁县| 巩留县| 六枝特区| 抚州市| 万山特区| 闻喜县| 德兴市| 瓮安县| 滦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