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卓越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5月月考地理試題一、單選題近年來,蘭溪市某村落進行土地綜合整治,整治面積約4709.56畝(其中墾造耕地面積約1541.46畝,旱改水質量提升面積約610.46畝),并積極探索“智慧農業”與“體驗式農業”相結合的農業模式。完成下面小題。1.土地綜合整治可( )A.提升機械化水平 B.吸引人口大量回流C.推動耕地非糧化 D.降低農產品附加值2.該農業模式生產中,適宜利用遙感( )A.建立農田管理信息 B.監測土壤水分條件C.制定農業生產決策 D.指導農機精準定位2025年2月1日(正月初四),金星、土星與月亮三者齊聚一堂,上演引人矚目的“雙星抱月”奇觀。完成下面小題。3.浙江省內人們觀賞時段和方位的選擇,較為合理的是( )①黎明前②黃昏后③西南天空④東南天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一天后相同時刻月球亮面形態以及和金星的相對位置正確的是( )A. B. C. D.2024年08月26日07時29分,位于南太平洋的湯加群島(19.70°S,175.00°W)發生里氏6.9級地震,震源深度100千米。完成下面小題。5.與地震屬同一災害類型的是( )A.海嘯 B.洪澇 C.赤潮 D.泥石流6.關于本次地震說法正確的是( )A.震源發生在地殼之中 B.地震波通過莫霍面時速度減慢C.地震可能引發風暴潮 D.利用地震波速度不同進行預報德雷克海峽的冰進和冰退(分別指海冰面積較常年增加和減少)會造成洋流通量變化,進而影響全球氣候。下圖示意南半球部分海域表層洋流分布。完成下面小題。7.按洋流的成因和性質分類,甲洋流屬于( )①密度流②補償流③暖流④寒流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8.若德雷克海峽出現冰進現象,則甲洋流海區及附近地區( )A.沿岸海水溫度降低 B.沿岸增溫作用增強C.表層海水鹽度升高 D.表層海水密度降低2024年末,浙江省常住人口為6672萬人,全省各地市人口都出現正增長,在全國人口競爭中處于領先地位。與2023年比,城鎮化率上升1.3%,出生率上升0.37‰,死亡率下降0.13‰。讀2024年浙江省各地市常住人口數量統計圖。完成下面小題。9.杭州與麗水行政區域面積相差不大,但人口密度差異明顯,其主要影響因素是( )A.生態因素 B.政策因素 C.經濟因素 D.家庭因素10.下列有關該省人口的敘述,正確的是( )A.自然增長是城鎮化率上升的原因 B.總人口增長是政策吸引的結果C.死亡率下降說明老齡化水平降低 D.浙江省人口自然增長的速度慢讀中國植被區劃空間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11.體現從赤道向兩極地域分異規律的是( )A.R4—R3—R2 B.R5—R8—R7 C.R3—R6—R7 D.R4—R8—R712.關于R4區地帶性植被說法正確的是( )A.葉片終年不落 B.葉片有滴水尖 C.樹基常有板狀根 D.無明顯季相變化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的“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下圖為北京中軸線圖。完成下面小題。13.以下關于北京中軸線體現的地域文化特色與城市景觀關系敘述正確的是( )A.南北對稱分布體現追求秩序與規則 B.雄偉的宮殿體現中國古代皇權至上C.中軸線存在對北京城市規劃影響小 D.現代建筑在中軸線附近高大且密集14.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有助于( )①提高城市的等級②提升城市的知名度③擴大城市服務范圍④地域文化傳承發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圖1為冰川作用形成的鼓丘(鼓丘為由冰磧物組成的流線形丘陵),圖2為風力作用形成的新月形沙丘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5.形成鼓丘和新月形沙丘的外力作用分別是( )A.冰川堆積,風力堆積 B.冰川堆積,風力侵蝕C.冰川侵蝕,風力堆積 D.冰川侵蝕,風力侵蝕16.鼓丘的緩坡和新月形沙丘的陡坡分別是( )A.迎冰面,迎風面 B.迎冰面,背風面C.背冰面,迎風面 D.背冰面,背風面隨著央視春晚節目《秧BOT》播出,“杭州六小龍”走進了公眾的視野,“杭州六小龍”是指杭州崛起的處于新技術領域前沿、在業內具有影響力,聚焦于機器人、人工智能、腦機接口等領域的6家高新技術企業,被稱為“神秘的東方力量”。完成下面小題。17.杭州成為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地的優勢區位條件是( )①土地價格低 ②政府政策支持 ③人才與科研力量雄厚 ④勞動力資源豐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8.春晚上機器人參與的《秧BOT》節目,按服務業特征分類屬于( )A.生產性服務業 B.生活性服務業 C.公共服務業 D.公益性服務業長江是中華民族的生命河,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戰略定位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下圖為“長江經濟帶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9.促進中上游地區有序承接下游產業轉移的區位優勢是( )①土地廣闊,價格較低②礦產資源豐富③水能資源豐富④交通便利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0.下列措施符合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的是( )A.中游圍湖造田提高糧食產量 B.大力開發上游河段水能資源C.加強下游水土保持林的建設 D.發揮長江黃金水道航運作用21.下列選項中,都屬于中部地區城市是( )A.重慶、長沙、武漢、南昌 B.成都、重慶、貴陽、昆明C.長沙、武漢、南昌、合肥 D.合肥、杭州、上海、南京新疆的巴音布魯克草原是中國唯一能看到“九個太陽”奇觀的地方。這一現象源于開都河“九曲十八彎”的特殊河段,日落時太陽在水面的倒影會形成多個金色光斑,最多可觀測到九個太陽的視覺效果(如下圖所示)。完成下面小題。22.地表河道中八個太陽的光線屬于( )①短波輻射②地面輻射③大氣散射④地面反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3.關于該河段河曲形成說法正確的是( )A.地勢起伏大 B.泥沙含量高 C.以側蝕為主 D.結冰期較長根據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規劃,2024年5月30日,在現有渝貴鐵路(設計時速200公里,客貨共線)的基礎上,中國鐵路建設集團正式批準建設重慶至貴陽之間規劃時速350公里的高速鐵路(如下圖所示)。完成下面小題。24.渝貴高鐵橋隧比高達82%的主要原因是( )①沿線多喀斯特地貌起伏大 ②高速鐵路要求線路較平直③盡量的減少占用耕地資源 ④繞行山區的主要旅游景點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5.渝貴高鐵建成后對社會經濟的有利影響是( )A.有利于沿線礦產資源開發 B.縮短渝貴之間的空間距離C.提高沿線地區的貨運能力 D.促進沿線旅游資源的開發二、綜合題26.下圖為我國某區域圖,完成下列問題。(1)結合區域環境特征,分析甲地形區地表溝壑縱橫形成的自然原因。(2)圖中優勢能源的能量最終來源于 。從能源利用角度,簡述緩解全球變暖的可行性措施 。(3)圖中城市沿 和沿 分布。簡述青島和連云港共同的交通區位優勢 。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在美國對全球加征關稅的背景下,中國進一步增加從巴西進口大豆240萬噸。中國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進口大豆累計約1.05億噸(占全國消費總量的90%),大豆主要進口國為巴西和美國,其中來自巴西的大豆占總進口量的71.1%。下圖為巴西大豆主產區分布示意圖。材料二大豆性喜暖,生長期適溫20℃~25℃,開花結莢期適溫20℃~28℃。種子發芽期需水量大,開花期要求土壤含水量在70%~80%。(1)從自然條件角度,簡析巴西大豆種植的有利區位條件。(2)巴西大豆出口到我國選擇的交通運輸方式是 ,并說明理由 。(3)從農業生產角度,簡述我國降低大豆對外依存度對策。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香港境內多低山、丘陵,山峰海拔多為300~400米,平原僅占香港土地面積的1/6。材料二香港城市用地類型示意圖。(1)圖中甲為香港城市的核心區域 ,簡述其區域內部的主要特征 。(2)A、B功能區均為 ,分析B類功能區向郊野公園附近、半山區和山頂方向發展的原因 。(3)乙為香港工業區,分析香港西北部工業區布局的合理性。(4)香港區域總面積較小,但城市綠地面積高達70%,說明其規劃的出發點。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B C A D B C A C D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D B D A D C B B D題號 21 22 23 24 25答案 C B C A D26.(1)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勢起伏大,地表徑流流速快;黃土土質疏松,遇水易崩解;植被覆蓋率低,保持水土能力弱。(2) 太陽(輻射)能 提高能源利用技術和效率;減少礦物燃料的使用比重;開發和利用清潔、可再生能源。(3) 沿海(河)分布 沿鐵路線 臨近海港,海運交通便利;臨近鐵路,鐵路交通便利;有利于實現海陸聯運。27.(1)緯度低,水熱條件好;高原地形,平坦開闊,耕地面積大;降水豐富,土壤水分條件好。(2) 海運 大豆為大宗貨物;時效性要求低;海運運量大;運費低。(3)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優良品種,提高單產。提高大豆生產的機械化水平,降低成本。加大政府補貼力度,提高農民種植的積極性。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擴大大豆種植面積。28.(1) 中心商務區 建筑物高大密集,內部分化明顯;土地利用集約,地價房租高;商貿服務業發達;人口、交通晝夜差別大。(2) 居住區 地勢較高,背山靠海,環境優美;配套設施完善,交通便利;距工業區遠,污染少。(3)工業區布局在郊區,地價較低;距離中心城區有一定距離,對城區污染少;位于與盛行風向垂直的郊區,能有效減少對市區的污染;有鐵路通過,交通便利。(4)改善城市環境;為市民提供休閑場所;保護生物多樣性;提升城市形象;緩解城市熱島效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