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2028屆強基班期末試卷 化學(考試時間:60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第Ⅰ卷(選擇題 共42分)選擇題:本題共14小題,每小題3分,共4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合成新物質是研究化學的主要目的之一。意大利科學家最近合成了一種新型的氧分子,下列關于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 和互為同素異形體 B. 個分子由兩個分子構成C. 是一種新型的化合物 D. 和可通過氧化還原反應實現轉化2. 下列各組離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使酚酞溶液呈紅色的溶液中:Na+、K+、SO42-、CO32-B . 無色透明的溶液中:Cu2+、K+、SO42-、NO3-、Fe3+C. 含有大量Cu2+的溶液中:Mg2+、NH4+、SO42-、Cl-、OH-D .使石蕊溶液呈紅色的溶液中:Na+、K+、CO32-、NO3-3. 某同學向一定體積的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測得混合溶液的導電能力隨時間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 AB段溶液的導電能力減弱,說明生成的不是電解質B. a時刻溶液與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C. 實驗過程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D. BC段溶液的導電能力增大,主要是由于過量的電離出的離子導電4. 下列關于膠體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 膠體區別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質特征是分散質的微粒直徑在之間B. 用平行光照射溶液和膠體,可以加以區分C. 把飽和溶液滴入到氫氧化鈉溶液中,以制取膠體D. 早晨樹林中的晨曦,該現象與丁達爾效應有關5、下列化學方程式中,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都正確的是A. B.C. D.6、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是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之一、下列離子方程式表示正確的是A.過氧化鈉與足量水反應:B.金屬鈉與水反應:C.將硫酸溶液與氫氧化鋇溶液混合:D.將氧化銅與稀硫酸混合:7、圖中“—”表示相連的物質間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反應,“→”表示丁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乙。下面四組選項中,符合圖示要求的是甲 乙 丙 丁A H2SO4 Na2SO4 NaOH NaClB KCl K2CO3 KOH HClC O2 CO CuO CD Cu CuCl2 Zn HClA.A B.B C.C D.D8、 現有下列三個氧化還原反應:若某溶液中含有、和,要除去而不氧化和,可以加入的試劑是濃A. B. C. D.9、將H2S和空氣的混合氣體通入FeCl3、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回收S,其轉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過程①發生非氧化還原反應 B.過程②中,發生反應為S2-+2Fe3+=S↓+2Fe2+C.過程③中,氧氣是氧化劑 D.整個轉化過程中Fe3+可以循環使用10.某無色透明的溶液a中可能含有和中的一種或幾種離子,為了確定該溶液的組成,取一定體積的上述溶液進行如下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白色沉淀1”和“白色沉淀2”中都含有B.加入時會發生反應C.“溶液a”中可能存在和D.向“溶液2”中滴加稀酸化的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淀說明“溶液a”中含有11.復印機工作時易產生臭氧,臭氧具有強氧化性,可使潤濕的淀粉-KI試紙變藍。反應為O3+2KI+H2O===2KOH+I2+O2,關于此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 )A.1個O3得到4個電子 B.O3是氧化劑,H2O與KI是還原劑C.氧化性強弱順序:O3>I2 D.氧化產物I2與還原產物KOH的個數之比是1∶212. 已知氧化還原反應:①Fe2++Zn=Fe+Zn2+ ②Cu2++Fe=Fe2++Cu ③2Fe3++Cu=2Fe2++Cu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氧化性:Fe3+>Cu2+>Fe2+>Zn2+ B. 還原性:Zn>Fe>Cu>Fe2+C. Fe3+不能與Zn反應 D. Fe2+在反應②中是氧化產物,在反應③中是還原產物13. 含有氧化劑的溶液與亞硫酸鈉溶液恰好反應完全,已知被氧化為 ,并且參加反應的 與 的個數比為2:3,則還原產物中元素X 的價態是A. +2 價 B. -2 價 C. +1 價 D. -1 價14.已知氧化性:Fe2+A.剩余固體中一定含有銀B.若剩余固體中僅含有銀,則反應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Zn2+、Cu2+C.若剩余固體中含有銅和銀,則反應后的溶液中肯定不含Fe3+和Ag+D.若剩余固體中含有Zn,則反應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Zn2+,可能含有Fe2+第II卷(非選擇題 共58分)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個小題,共58分。15、I. 下圖為五個橢圓交叉構成的圖案,圖中相鄰相交的兩橢圓中的物質均可按一定標準歸為一類,A、B、C、D為相應的分類標準代號。(1)相鄰的兩種物質都是電解質的是___________(填分類標準代號,下同)。(2)圖中相鄰的兩種物質能夠相互反應的是___________。(3)上述五種物質中的某一物質能與某種強酸反應生成上述中的另一種物質,則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Ⅱ. 某化學興趣小組欲利用下圖裝置進行相關探究實驗。首先在水槽中加入硫酸銅溶液,同時將一個表面光滑的小球(與硫酸銅不反應)放入溶液中,小球懸浮在溶液中央,閉合開關K,電流表發生偏轉。(4)向溶液中逐滴加入與硫酸銅溶液的密度相同的Ba(OH)2溶液至反應完全,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此過程中小球的位置變化___________。16. 現有下列9種物質:①銅 ②CaO ③NaOH溶液 ④CO2 ⑤NaHCO3晶體 ⑥碳酸鈣固體 ⑦NaHSO4固體 ⑧氣態HCl ⑨酒精。(1)上述物質屬于電解質的有___________,給定狀態下能導電的有___________(填序號)。屬于鹽的有___________,屬于非電解質的有___________。(2)少量④通入③的溶液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3)寫出⑤在水溶液中的電離方程式:___________。寫出⑦熔融時的電離方程式:___________。(4)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NaHSO4溶液至Ba2+恰好完全沉淀,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此時溶液顯___________性(酸,堿,中)。II.某無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中的幾種離子。(1)不做任何實驗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離子是 。(2)取少量原溶液加入過量稀鹽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過量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消失,原溶液中肯定有的離子是 。(3)取(2)的濾液加入過量,出現白色沉淀,說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離子有 ,離子反應方程式為 。(4)原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陰離子是下列中的(填序號) 。A. B. C. D.17. 生活處處有化學,制作饅頭、面包等所用的發酵粉,主要成分是由Na2CO3、NaHCO3和固體有機酸混合而成的,曉露同學猜想:發酵粉加熱或加水時都能產生CO2,并進行如下實驗:(1)將Na2CO3和NaHCO3分別加熱,能產生CO2的物質是___________(填化學式),寫出其中發生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2)曉露同學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發酵粉加水能否產生CO2,并探究過氧化鈉是否可作呼吸面具供氧劑。請回答:①A裝置中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_____。②觀察到B裝置產生白色渾濁,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③實驗證實發酵粉加水也能產生CO2,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④C裝置中濃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⑤寫出D中過氧化鈉產生氧氣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收集D裝置產生的氣體,要驗證它是氧氣,方法是___________。18. 氧化還原反應在物質制備方面應用廣泛。(1)下面三個方法都可以用來制氯氣:①②③根據以上三個反應,回答下列有關問題。I.反應②中,氧化產物與還原產物的個數之比為___________。反應①中,氧化劑與還原劑的個數之比為___________。Ⅱ.反應③的離子反應為___________。Ⅲ.已知反應④:,該反應也能制得氯氣。提示:反應條件越簡單反應越容易發生,說明反應物性質越強烈。則三種物質氧化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___________。Ⅳ.補全方程式并配平__________。28屆強基班月考化學參考答案選擇題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A A B C B A C D B B C C A D(每道題2分,共10分)(1)CD (2)D (3)Fe2O3+6H+=2Fe3++3H2O(4). Ba2++2OH-+Cu2++=BaSO4↓+Cu(OH)2↓ 小球下沉16、(除標注之外,每空2分,共23分)(1) ②⑤⑥⑦⑧ ①③ ⑤⑥⑦ ④⑨CO2 +2OH-=+H2O(3) NaHCO3=Na++ NaHSO4=Na++(4) Ba2++OH-++H+=BaSO4↓+H2O 堿 (1分)Ⅱ.(1) (1分) (2) (1分) (3) (1分) Mg2++2OH-=Mg(OH)2↓ (4)B (1分)17、(除標注之外,每空2分,共14分)(1) ①. NaHCO3 (1分) ②. 2NaHCO3Na2CO3+ H2O+CO2↑(2) ①. 分液漏斗(1分) ②. CO2+Ca(OH)2=CaCO3↓+H2O ③. 當加入水后,有機酸會電離出氫離子,氫離子與碳酸根、碳酸氫根反應產生二氧化碳 ④. 吸收水蒸氣 ⑤. 2Na2O2+2CO2=2Na2CO3+O2 ⑥. 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若木條復燃,證明是氧氣18、(除標注之外,每空2分,共11分)(1) ①. 5:1 ②. 1:2 ③. ④. KMnO4>MnO2>O2 ⑤. 2 5 3H2SO4 2 1 5 3 (3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