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化學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用黑色碳素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座位號在答題卡上填寫清楚。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 2B 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3.考試結(jié)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滿分 100 分,考試用時 75 分鐘一、選擇題:本題共14小題,每小題3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1 mol H2O的質(zhì)量為18 g/mol B. 3.01×1023個SO2分子的質(zhì)量為32 gC. CH4的摩爾質(zhì)量為16 g D. 標準狀況下,1 mol任何物質(zhì)的體積均為22.4 L2.(2023·山東東營高一上學期期末)膨松劑反應產(chǎn)生氣體的量是檢驗膨松劑品質(zhì)的一項重要指標。某膨松劑中起蓬松作用的物質(zhì)為碳酸氫鈉和少量碳酸氫銨。學校興趣小組為研究該膨松劑在加熱情況下放出的二氧化碳的量,設計了以下實驗。按下圖所示連接裝置(氣密性良好,各裝置中的試劑皆為足量)。下列有關實驗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碳酸氫鈉中添加一定量碳酸氫銨可以增大膨松劑反應產(chǎn)生氣體的量測定實驗前后裝置D的質(zhì)量,其質(zhì)量差即為樣品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的質(zhì)量C. 若要測定氨氣的質(zhì)量,將C、D位置互換即可D. 裝置E的作用是進行尾氣處理,防治污染大氣3.下列選項中各組物質(zhì)在溶液中的反應可用同一離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 Cu(OH)2和鹽酸;Cu(OH)2和CH3COOHB. BaCl2+Na2SO4;Ba(OH)2和CuSO4C. NaHCO3和NaHSO4;Na2CO3和NaHSO4(過量)D. Fe和稀鹽酸;Fe和稀硫酸4.元素A、B的核電荷數(shù)都小于18,A元素原子的L層比B元素原子的L層少3個電子,B原子核外電子總數(shù)比A原子核外電子總數(shù)多5,則A和B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 ( )A. A2B3 B. BA2 C. AB4 D. B3A25.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實現(xiàn)了從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合成。通常條件下,下列物質(zhì)中不能與CO2發(fā)生反應的是( )A. H2SO4 B. CaO C. H2O D. NaOH6.將鈉和碳分別置于如圖所示的兩個盛滿氧氣的集氣瓶中,燃燒完畢冷卻至室溫后,同時打開裝置中的兩個彈簧夾,盛水的試劑瓶中的實驗現(xiàn)象是( )左導管液面上升,右導管液面無明顯變化左導管液面無明顯變化,右導管液面上升C. 左、右導管液面均上升D. 左、右導管液面均下降7.現(xiàn)有同溫同壓下1 mol H2和1 mol O2,下列關于二者的說法正確的是( )A. 質(zhì)量相同,體積不同 B. 分子數(shù)相同,質(zhì)量不同C. 體積相同,分子數(shù)不同 D. 體積相同,原子數(shù)不同8.在強酸性無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離子組是( )A. 、Mg2+、、Cl- B. K+、OH-、、Fe3+C. Al3+、Cu2+、、Cl- D. Na+、Ca2+、Cl-、9.在恒容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3CO(g)+Fe2O3(s)3CO2(g)+2Fe(s),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增加Fe2O3的量反應速率加快 B. 升高溫度反應速率不一定變化C. 充入N2使壓強增大反應速率加快 D. 充入CO反應速率加快10.下列各離子組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夠大量共存的是( )A. 澄清透明溶液:B. 氨水溶液:C. 的溶液:D. 酸性溶液:11.日本福島排放的核廢水中含有一種能導致白血病的元素。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 和互為同位素 B. 的中子數(shù)為38C. 90Sr的中子數(shù)與核電荷數(shù)之差為12 D. 90Sr轉(zhuǎn)變?yōu)?7Sr屬于化學變化12.下列過程沒有發(fā)生化學鍵變化的是( )A. 生石灰投入水中 B. Cl2通入水中C. 冰融化成水 D. 高錳酸鉀固體受熱分解13.如圖所示的幾種短周期元素中,W、X、Y、Z四種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之和為2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Q最簡單氫化物呈正四面體形B. 物質(zhì)W3X4中,每個原子最外層均達到8電子穩(wěn)定結(jié)構(gòu)C. X、Q、Y和氫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既含有離子鍵,又含有共價鍵D. M與Z形成的化合物屬于離子化合物14.根據(jù)如下框圖分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已知氨水顯堿性,為NH3溶于水形成的溶液)( )E3+的氧化性比M2+的氧化性強在反應①中H2SO4既表現(xiàn)了酸性,又表現(xiàn)了氧化性C. 反應④的離子方程式可表示為3SCN-+E3+===E(SCN)3D. 在反應③中若不加稀硫酸可能看到紅褐色沉淀生成二、非選擇題15.組成相似的鹽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學性質(zhì)。(1)①Cu(NO3)2溶液和CuSO4溶液都含有大量________(填離子符號)。②向Cu(NO3)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蕩。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③向CuSO4溶液中加入過量的鋅片,充分反應后,可看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2)除上述實驗外,在溶液中與Cu(NO3)2和CuSO4均能反應的物質(zhì)還有________、________(任舉兩例,填化學式,下同)。(3)在溶液中能與CuSO4反應而不與Cu(NO3)2反應的物質(zhì)有________(任舉一例)。16.某學習小組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能否被硝酸鹽氧化(部分夾持儀器省略)。回答下列問題:(1)盛裝濃硫酸的儀器名稱是 ,該儀器使用的第一步操作是 。(2)將濃硫酸滴加至三頸燒瓶中的操作是 。(3)實驗時,先打開彈簧夾通一段時間,再滴加70%濃硫酸,目的是 。(4)裝置A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5)開始實驗后裝置C中產(chǎn)生白色沉淀,實驗結(jié)束后裝置D試管中收集到的氣體遇空氣變?yōu)榧t棕色,則實驗初期裝置C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6)若D中試管收集到標準狀況下0.224L氣體,再向其中通入標準狀況下 LO2,可使試管內(nèi)充滿液體。(7)測定反應后裝置B溶液中的濃度時,只考慮與的反應。用0.10 m酸性溶液與20.00 mLB中溶液中的反應,共消耗溶液18.00 mL,則B中為 (保留兩位小數(shù))。17.濃硫酸與木炭在加熱條件下可發(fā)生化學反應,為檢驗反應的產(chǎn)物,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請據(jù)此回答下列問題。(1)A中的實驗現(xiàn)象是 ,證明產(chǎn)物中有 。(2)B中的實驗現(xiàn)象是 ,證明產(chǎn)物中有 。(3)裝置C和D的作用是什么 18.下列物質(zhì):①Na2CO3 10H2O ②熔融KCl ③KClO3晶體 ④SO2 ⑤液氯 ⑥NaHSO4溶液 ⑦Cu片 ⑧氫氧化鐵膠體(1)在所處狀態(tài)下能導電的是______(填序號,下同);屬于電解質(zhì)的是______;屬于非電解質(zhì)的是______;Na2CO3的電離方程式為_______。(2)向⑧中逐滴加入⑥,看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3)加熱KClO3晶體使其充分分解,當有2個KClO3充分分解,反應過程中轉(zhuǎn)移的電子數(shù)為____個。(4)配平:___________________KMnO4+______HCl(濃)=_______KCl+_______Cl2↑+_______MnCl2+________H2O一、單選題1. B 2. D 3. D 4. D 5. A 6. A 7. B 8. A 9. D 10. B 11. A 12. C 13. D 14. B15.【答案】(1)①Cu2+ ②Cu(NO3)2+2NaOH===Cu(OH)2↓+2NaNO3 ③鋅片表面出現(xiàn)紅色物質(zhì),溶液由藍色變?yōu)闊o色(2)Fe Mg(或其他合理答案) (3)Ba(NO3)2 (或其他合理答案)16.【答案】(1)分液漏斗 檢查是否漏水(2)打開分液漏斗頸上的玻璃塞[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對準漏斗上的小孔),然后擰開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緩慢滴入70%濃硫酸](3)排盡裝置中的空氣,防止實驗時干擾氣體性質(zhì)驗證(4)(5)(6)0.168(7)0.45 m17.【答案】(1)白色固體變藍色 水蒸氣(2)溶液由紅色變?yōu)闊o色 SO (3)C用于除去SO D檢驗產(chǎn)物中有CO 18.【答案】(1)②⑥⑦⑧ ①②③ ④vNa2CO3=2Na++(2)先生成紅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溶液呈黃色(3)12(4)2KMnO4+16HCl(濃) ===2KCl+5Cl2↑+2MnCl2+8H2O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