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山西運城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鹽湖五中高一化學月考試卷考試范圍:人教版化學必修第二冊第五章;考試時間:100分鐘;命題人:化學組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量:Cu--64 N--14 S--32 O--16 H--1注意事項: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第I卷(選擇題42分)一、選擇題(共42分)1.下列材料只含有硅元素,不含有氧元素的是A.水泥 B.晶體硅C.沙子 D.普通陶瓷2.光纖傳輸速度快,數據容量大,能夠滿足高速寬帶通信的需求。在現代通信領域有著廣泛應用。光纖的主要成分是A. B.C. D.3.氮化硅是一種性能優異的無機非金屬材料,它的熔點高,硬度大,電絕緣性好,化學性質穩定,但生產成本高。根據以上描述,推測氮化硅不能用于A.制作坩堝 B.制作切削刀具C.制作耐高溫軸承 D.制作新型電池的電極4.關于硫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通常是淡黃色晶體B.單質硫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C.硫的化合物常存在于火山口噴出的氣體中和礦泉水里D.硫在空氣中的燃燒產物是二氧化硫,在純氧中的燃燒產物是三氧化硫5.金屬冶煉時產生的含二氧化硫廢氣經回收后可用于制硫酸,實現資源化利用。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A.用氫硫酸溶液吸收二氧化硫:SO2+4H++2S2-=3S↓+2H2OB.用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吸收廢氣中的:SO2+OH-=C.通入足量的硝酸鋇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D.向Ca(ClO)2溶液中通入少量:6.蔗糖與濃硫酸發生作用的過程如圖所示。下列關于該過程的分析不正確的是A.過程①白色固體變黑,主要體現了濃硫酸的脫水性B.過程②固體體積膨脹,與產生的大量氣體有關C.過程中產生能使品紅溶液褪色的氣體,體現了濃硫酸的酸性D.過程中蔗糖分子發生了化學變化7.硫元素的“價—類”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a在空氣中燃燒可以生成b或d B.c的大量排放是形成酸雨的原因之一C.f的濃溶液和g混合發生復分解反應 D.在一定條件下,可轉化為b和c8.關于合成氨工藝,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合成氨是一種重要的人工固氮方法B.該反應過程中氮元素被氧化C.合成的NH3可以用于化肥工業D.反應采用高溫、高壓等苛刻條件,與N2化學性質很穩定有關9.硝酸被稱為“國防工業之母”。下列有關硝酸的說法正確A.濃硝酸不能用鋁制容器盛裝B.稀硝酸能與金屬反應放出氫氣C.稀硝酸能使紅色石蕊試紙變藍D.濃硝酸需保存在棕色試劑瓶中10.化工工程師設計流程,實現了硝酸的工業生產。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NH3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B.HNO3熱穩定性良好C.NO遇空氣變為紅棕色的NO2D.可用NaOH溶液處理硝酸工業產生的尾氣11.如圖所示,甲、乙、丙常溫下都為氣體,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A.丙的結構式是N≡NB.甲的電子式是C.化學反應中各物質的質量之比等于2∶1∶3D.同溫同體積下,生成丙和乙的壓強比為1∶312.關于下列實驗現象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氨溶于水顯弱堿性,因此可使酚酞溶液變為紅色B.實驗1,由噴泉現象可知氨氣極易溶于水C.實驗1,噴泉結束后燒瓶溶液中的含氮微粒有、和D.實驗2,加熱過程中酚酞被漂白而褪色13.下列實驗操作、現象和結論均正確的是選項 實驗操作 現象 結論A 取少量溶液,滴加溶液,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置于試管口 試紙不變藍 原溶液中不含B 取少量固體溶于蒸餾水,然后滴加少量稀硫酸,再滴入溶液 溶液變紅 固體已變質C 投入到某濃度的稀硝酸中 全部溶解,未出現氣泡 可能生成和D 向濃中插入紅熱的炭 產生紅棕色氣體 炭可與濃反應生成A.A B.B C.C D.D14.3.2g銅與過量硝酸(、30mL)充分反應,硝酸的還原產物為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反應后溶液中含amol氫離子,則此時溶液中所含硝酸根離子的物質的量為A.(0.2+a)mol B.(0.1+a)mol C.(0.05+a)mol D.amol第II卷(非選擇題58分)15.(本題12分,每空2分)以黃鐵礦(主要成分FeS2)為原料生產硫酸,應將產出的爐渣和尾氣進行資源化綜合利用,減輕對環境的污染。其中一種流程如圖所示。Na2S2O5:焦亞硫酸鈉,白色粉末,水溶液顯酸性,受潮易分解,遇強酸則放出一種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是一種化工原料,常用作抗氧化劑。(1)煅燒前,黃鐵礦需要研磨,目的是 。(2)煅燒黃鐵礦的化學方程式是 。(3)因為Na2S2O5具有 性,導致商品Na2S2O5中不可避免地存在Na2SO4。檢驗其中含有的方法是 。(4)查閱資料知:“尾氣”可用雙堿脫硫法處理,其過程如圖所示。①寫出過程I的離子反應方程式 。②過程Ⅱ反應中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16.(本題14分,每空2分)某化學實驗小組同學利用以下裝置制備氨氣,并探究氨氣的性質。(1)A中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2)C中用圓底燒瓶收集氨氣時,氨氣的進氣口為 (填“a”或“b”)。(3)若觀察到裝置C中的燒瓶內產生了紅色噴泉,說明了氨氣具有的性質是 。(4)為防止環境污染,以下裝置(盛放的液體均為水)可用于吸收多余氨氣的是 (填序號)。① ② ③ ④(5)向D中NaOH固體上滴幾滴濃氨水,迅速蓋上玻璃片。①濃鹽酸液滴附近會出現白煙,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②檢驗白煙中陽離子的方法是:收集少量白煙形成的固體于試管中 。③液滴中先出現灰綠色沉淀,過一段時間后變成紅褐色,發生的反應有:和 。17.(本題16分,每空2分)硫和氮及其化合物對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意義重大,但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造成的環境問題也日益受到關注。回答以下問題:圖1是工業上生產的流程圖:(1)與氮氧化物有關的全球性大氣環境問題有_______。A.酸雨 B.沙塵暴 C.光化學煙霧 D.白色污染(2)下列有關NH3的說法,不正確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號)。A.工業合成屬于人工固氮 B.易液化,液氨常用作制冷劑C.可用濃硫酸或無水氯化鈣干燥 D.制備NO體現了的還原性(3)極易溶于水,在標準狀況下,用充滿的燒瓶做噴泉實驗,水充滿整個燒瓶后所形成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保留3位有效數字)(4)工業上常用氨氣與硝酸反應制備化肥硝酸銨,寫出檢驗銨根離子的實驗方法: 。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下圖進行的一些性質實驗(加熱裝置略):(5)首先,驗證碳、硅非金屬性的相對強弱(已知酸性:亞硫酸>碳酸)。①連接儀器、檢查裝置氣密性、加藥品后,打開a、關閉b,然后滴入濃硫酸,加熱。②裝置A中試劑是 。③能說明碳的非金屬性比硅強的實驗現象是: 。(6)驗證的某些性質。①打開b,關閉a。②硫化氫溶液中看到有淡黃色沉淀,體現 。(選填“酸性氧化物”、“還原性”、“氧化性”)③溶液中無明顯現象,將其分成兩份,分別滴加下列溶液,都產生了白色沉淀,將產生的沉淀的化學式填入下表相應位置。滴加的溶液 氯水 氨水沉淀的化學式寫出其中顯示還原性生成沉淀的離子方程式: 。18.(本題16分,第二問4分,其余每空3分)完成下列問題(1)把盛滿和的混合氣體的試管倒立于水中。①若一段時間內水上升且充滿試管,則原混合氣體中和的體積比是 ,若假設生成的溶質不向外擴散,且為標準狀況。則所得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應為 。(保留二位有效數字)②若一段時間后上升的水只升到試管容積的一半,則剩余的氣體為 (用化學式表示)。原混合氣體中,和的體積比是 。(2)二氧化氮和氨氣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得到非常穩定的產物,其化學方程式為:,若和的混合氣體在一定條件下發生上述反應,已知實際參加反應的比少2mL,則原混合氣體中和的物質的量之比可能為___________。A.3:4 B.3:2 C.1:2 D.3:7。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B D D C C A B D B題號 11 12 13 14答案 C D C B15.(1)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積,加快反應速率(2)(3) 還原 先用足量鹽酸酸化,再加入氯化鋇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證明含有(4) 1:216.(1)(2)a(3)氨氣極易溶于水,且氨的水溶液呈堿性(4)②④(5) NH3+HCl=NH4Cl 加入濃氫氧化鈉溶液,加熱,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置試管口,若變藍,可證明 4Fe(OH)2+O2+2H2O=4Fe(OH)317.(1)AC(2)C(3)(4)向待測液中加入濃堿液,并加熱,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靠近試管口,觀察試紙是否變藍(5) 品紅溶液 A中品紅沒有褪色,盛有Na2SiO3溶液的試管中出現白色沉淀。(6) 氧化性 BaSO4 BaSO318.(1) 4:1 0.036mo/L 2:3(2)BD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