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4《地球的圈層結構》練習一、單選題下圖為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圖中序號代表的界面,表示古登堡面的是( )A.甲界面 B.乙界面 C.丙界面 D.丁界面2.Y圈層的特征是( )A.厚薄非常均勻 B.是地殼的一部分C.主要由巖石組成 D.縱波無法在其中傳播2025年1月7日中國西藏日喀則(北緯28.50度,東經87.45度)發生6.8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殼 B.地幔 C.地核 D.軟流層4.與此次地震所處板塊邊界類型相同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下圖為分析地震波波速的變化以了解地球內部的圈層構造,完成下面小題。5.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甲波由①層進入②層波速急劇上升 B.在①層中的地震波波速隨深度加深而增快C.①是地殼,②是地幔,③是地核 D.乙波無法通過地幔6.圖中的X處即為( )A.古登堡界面 B.莫霍界面C.巖石圈與軟流層交界 D.內核與外核交界7.下列地區地殼最厚的是(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華北平原 D.東南丘陵壺口瀑布是中國第二大瀑布,是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黃河奔流至此,兩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狹如壺口,故名壺口瀑布。下圖為壺口瀑布景觀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8.該圖體現出的地球圈層個數是( )A.2個 B.3個 C.4個 D.5個9.該景觀的形成過程,說明了( )A.各圈層都是連續而不規則的,且都相互聯系B.代表自然地理系統中最活躍的圈層是水圈C.圖中的各圈層之間存在著物質遷移和能量轉化D.圖中各圈層物質運動的能量均來自太陽輻射能當地時間2025年4月22日17時17分,印度尼西亞北蘇拉威西省塔勞群島東南67公里處海域發生6.6級地震,震中位于北緯4.34度、東經127.52度,震源深度107千米。下圖為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0.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①圈層 B.②圈層 C.③圈層 D.⑤圈層11.關于地球內部圈層,說法正確的是( )A.①圈層由固體巖石組成,為巖石圈 B.②圈層中縱波傳播速度比橫波快C.③圈層為巖石圈,平均厚度為17千米 D.④圈層運動與地球磁場產生有關12.地震發生時,該海域附近輪船上的人的感覺是( )A.左右搖晃 B.先左右搖晃,后上下顛簸C.上下顛簸 D.先上下顛簸,后左右搖晃下圖為“地球表層各圈層關聯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下列對圖中數字②所代表的地球圈層的描述,正確的是( )A.沒有生物 B.是個無機圈層 C.主要由氣體和懸浮物質組成 D.厚度很薄14.③圈層的主要特點為( )A.由堅硬巖石組成 B.單獨占有空間C.連續但不規則 D.地球表層生物及其生存環境的總稱下圖示意地球部分內部結構,甲、乙、丙、丁分別代表地球內部的部分圈層,M代表地球內部的某一界面。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5.甲和乙分別代表的地球內部圈層是( )A.地殼和上地幔 B.巖石圈和上地幔 C.地殼和軟流層 D.巖石圈和軟流層16.地震波由地表向地下傳播過程中,經過M界面時( )A.縱波和橫波的傳播速度都明顯加快 B.縱波傳播速度突然下降,橫波完全消失C.縱波和橫波的傳播速度都明顯減慢 D.橫波傳播速度突然下降,縱波完全消失二、非選擇題17.下圖示意地震波的傳播速度與地球內部圈層劃分,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圖中地震波代號中,虛線代表的是 波,實線代表的是 波。(2)a為 界面,b為 界面。(3)圖中圈層:B是 ,C是 。(4)地球內部存在一個軟流層,溫度很高,位于圖中 的上部。科學家推斷,軟流層是 的主要發源地,地球板塊的運動與之相關。(5)上地幔頂部和地殼是由堅硬的巖石組成的,合稱為 。18.圖1為地球內部圈層結構(局部)示意圖,圖2為地震波的傳播速度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1中表示地殼的是 (填序號),表示地幔的是 (填序號)。(2)一般認為,軟流層可能是火山活動中 的發源地。(3)圈層①厚薄不一,一般 (填“大陸”或“大洋”)部分較厚、 (填“大陸”或“大洋”)部分較薄。(4)③表示 (填圈層名稱),其由 (填地球內部圈層名稱)的全部和 (填地球內部圈層名稱)的部分構成。19.地球的圈層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形成了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環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如圖(左圖)是地球外部圈層關聯示意圖。材料二:如圖(右圖)是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材料三:當地時間2022年4月24日,印度尼西亞喀拉喀托之子火山噴發,在爪哇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海峽上噴出了厚厚的火山灰,火山灰高達3000米,大量火山灰向四周擴散對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重大影響。印尼當局警告附近的居民外出時戴上口罩,并命令包括游客在內的民眾遠離火山兩公里的禁區。(1)填寫左圖中序號所代表的圈層① ;② ;③ ;④ 。(2)從火山口噴出的熾熱巖漿一般來源于 。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質在地球圈層的遷移順序是 。A.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巖石圈;B.巖石圈→大氣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氣圈→巖石圈;D.水圈、生物圈→巖石圈一大氣圈(3)判斷右圖中C圈層,及其與其他圈層的位置關系。20.地球具有明顯的圈層結構,但彼此不是截然分開的。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圖1為地球內部圈層結構(局部)示意圖,圖2為地震波的傳播速度示意圖。(1)地球內部圈層劃分的依據是 。(2)圖1中表示地殼的是 (填序號),表示巖石圈的是 (填序號)。(3)依據圖2,莫霍面以下地震波波速的變化情況是 ,古登堡面以下橫波波速的變化情況是 。(4)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發生6.8級地震,據測定,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為10千米。判斷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填寫地球圈層)(5)下列關于地震波的說法,正確的是( )A.地震波屬于電磁波,能釋放能量B.地震波能夠測量地震對于地表各處的破壞程度C.探測地震波的傳播是解謎地球內部結構的唯一方式D.地震波的波速發生突然變化的面叫做不連續面(6)下列表述能正確反映地震發生時震區人們的感受( )A.一直左右搖晃 B.一直上下顛簸 C.先上下顛簸,后左右搖晃 D.先左右搖晃,后上下顛簸《1.4《地球的圈層結構》練習》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C A C B A A C C B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C C D A A17.(1) 橫 縱(2) 莫霍 古登堡(3) 地幔 地核(4) B 巖漿(5)巖石圈18.(1) ① ②(2)巖漿(3) 大陸 大洋(4) 巖石圈 地殼 地幔19.(1) 大氣圈 生物圈 巖石圈 水圈(2) 軟流層 A(3)C圈層是生物圈,生物圈分布于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巖石圈的上部,是大氣圈、水圈和巖石圈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的結果。20.(1)地震波傳播速度的變化(2) ① ③(3) 波速明顯加快 突然消失(4)地殼(5)D(6)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