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2土壤 練習一、單選題影響土壤中氮元素含量主要有物理、化學、生物等因素。下表為某地區不同深度、不同土地利用類型土壤中氮元素的含量。完成下面小題。深度(cm) 林地(g/kg) 草地(g/kg) 農業用地(g/kg)0~10 1.11 0.89 0.6010~20 0.55 0.38 0.4020~30 0.33 0.22 0.291.該地區土壤中氮元素含量隨土壤深度增加呈( )A.增加趨勢 B.減少趨勢 C.先增后減 D.保持穩定2.影響該地區不同土地利用類型土壤中氮元素含量的主要因素是( )A.生物量 B.成土母質 C.降水量 D.地形地勢浙江某中學開展土壤觀察實驗。甲同學取適量從當地野外采集的土壤樣本,充分干燥并在儀器上進行分離,獲得該地土壤粒徑組成(下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3.下列排序能夠正確反映土壤形成和發育過程的是( )A.基巖-成土母質層-腐殖質層-淋溶層-淀積層B.基巖-成土母質層-淀積層-淋溶層-腐殖質層C.腐殖質層-成土母質層-基巖-淋溶層-淀積層D.腐殖質層-淋溶層-淀積層-成土母質層-基巖4.甲同學對剩余土壤樣本進行改良的設想及目的合理的是( )A.搗碎攤曬-增加土壤有機質 B.倒入茶渣-改良其成土母質C.摻入稻殼-增強土壤透氣性 D.加入白醋-中和土壤酸堿度惠州博羅縣境內的羅浮山最高海拔1281米,山麓生長著茂密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不同海拔分布著不同的土壤類型。某高校考察隊在不同海拔位置的地形相對平坦處挖掘土壤剖面,觀測并記錄土壤剖面特征(表)。完成下面小題。赤紅壤 山地黃壤 山地草甸土土壤剖面取樣點位置 山腳處 海拔1000米處 山頂附近有機質層和腐殖質層厚度(CM) 7.9 17 38表層有機質含量(%) 2.84 5.4 8.85.羅浮山表層土壤肥力隨海拔升高呈現( )A.先增后減 B.總體增加 C.總體減少 D.保持穩定6.影響赤紅壤與山地草甸土表層有機質含量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氣溫差異 B.人類活動 C.成土母質 D.生物量多少某校地理興趣小組在云南東川開展了一次“紅土地”研學活動,發現該地土壤貧瘠、黏重且呈酸性。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該地土壤貧瘠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地形與地質 B.氣候與巖石 C.氣候與生物 D.成土母質8.某同學帶回少量紅土用于種植花草,下列做法有利于花草生長的是( )A.澆純凈水增加土壤透水性 B.加入蔬果皮補充礦物質C.摻入河沙增加土壤透氣性 D.倒入茶渣改變成土母質植物生長方式和植物殘體是影響土壤中有機質含量的主要因素。下圖為自然狀態下我國兩個不同區域森林和草原土壤有機質含量隨深度變化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9.關于兩地土壤類型及其對應氣候特征的分析,最可能的是( )A.①為草原土壤,該地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①為森林土壤,該地冬冷夏熱,降水少C.②為森林土壤,該地全年炎熱多雨 D.②為草原土壤,該地終年高溫,有明顯的旱雨兩季10.關于兩種土壤分布區域的判斷,正確的是( )A.①可能位于我國青藏高原 B.①可能位于武夷山風景區C.②可能位于大興安嶺地區 D.②可能位于呼倫貝爾草原11.關于土壤有機質分布特征及成因的分析,正確的是( )A.①表層土壤有機質含量高與枯枝落葉多有關B.①土壤有機質含量高與植物根系更新快有關C.②土壤有機質隨深度迅速遞減與地形有關D.②土壤有機質隨深度迅速遞減與人類活動有關下圖為我國某區域紅壤剖面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2.該土壤所在地區的氣候特點是( )A.大風 B.冷濕 C.濕熱 D.干冷13.有關紅壤形成說法正確的是( )A.成土母質決定淋溶層厚度 B.生物是有機質主要來源C.降雨有利于有機質的保存 D.母巖層影響著土層厚度貴州省平均海拔1100米,山地和丘陵面積占92.5%,土地覆蓋類型以闊葉林和灌木林為主。圖為貴州省不同平均海拔的表層土壤有機質含量分布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4.貴州省表層土壤中面積最大的是( )A.黃壤 B.紅壤 C.石灰土 D.粗骨土15.造成圖中水稻土與紫色土有機質含量差異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年均氣溫 B.年降雨量 C.成土母質 D.水文環境16.受人類活動影響差異,表層土壤有機質含量與海拔呈正相關最明顯的分界高度大致位于( )A.400m B.800m C.1200m D.1600m二、非選擇題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多年凍土區,森林火災既影響森林生態系統的土壤屬性,又對多年凍土環境、土壤有機碳含量(即土壤有機質中的碳元素含量)及儲量造成影響。中國東北多年凍土區位于歐亞多年凍土帶的南緣。在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下,多年凍土正在發生退化,進而影響多年凍土的碳排放與碳儲量。如圖示意大興安嶺北部阿龍山鎮在不同火燒強度下土壤溫度和含水率的差異。(1)簡述不同火燒強度下土壤溫度的差異。(2)說明輕度火燒地土壤含水率高于未火燒地土壤含水率的原因。(3)研究表明,該區域發生森林火災后短期內土壤有機碳含量會下降。請作出合理解釋。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為研究荒漠草原土壤鹽分空間分異特征,了解該地區土壤鹽漬化實際狀況,某科研團隊在5月份到達寧夏鹽池縣哈巴湖自然保護區,對周邊的鹽堿地開展采樣調查。該研究區北部地勢較低,地貌復雜,有丘陵、坡地和灘地;南部地勢較高,地形較為單一,主要為和緩的坡地。如圖為該研究區0-20cm土層土壤鹽分空間分布等值線圖。有人認為,該研究區北部0-20cm土層土壤鹽分含量僅受地形因素影響。請對此說法提出質疑(表明觀點),并說明理由。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萊索托位于非洲南部,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萊索托高地位于萊索托東北部,其表層覆蓋厚約1km的侏羅紀時期形成的玄武巖。萊索托高地物理剝蝕速率極低,該地區土壤整體較薄,普遍缺少淀積層。經實地觀察發現,萊索托高地斜坡頂部土壤較薄,坡面底部土壤較厚。下圖示意萊索托高地的位置。(1)分析萊索托高地土壤整體較薄的原因。(2)說出A、B兩個采樣點土壤層厚度大小,并說明理由。20.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紅壤是江西省重要的土地資源,主要分布在環鄱陽湖丘崗地區、吉泰盆地及贛中南低山丘陵地區。其自然特性為土質黏重,透水透氣性能差、酸性強、有機質含量低。經過當地農民多年改造,培育出了一種高產土壤。土壤中四大物質成分分別是水分、空氣、礦物質和有機質。下圖示意江西省某地土壤結構組成。(1)圖中A為 ,B為 。(2)簡要分析江西省自然土壤有機質含量少的自然原因。(3)推測農民在對紅壤改良過程中采取的措施。《5.2 土壤 練習》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A A C B A B C A C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C B A D C17.(1)隨著火燒強度的增加,土壤溫度升高;重度火燒地的土壤溫度明顯高于輕度火燒和未火燒地的土壤溫度;在20厘米深度以下,輕度火燒和未火燒地的土壤溫度變化不明顯。(2)林火導致大量植物死亡,從而減少了植物的蒸騰;火燒地孔隙增大,吸水量增加,土壤含水率增加;林火發生后凍土融化增多,土壤含水率升高。(3)火燒減少了地表大量枯枝落葉,使腐殖質層變薄,有機碳減少;林火導致土壤溫度升高,土壤有機質分解速度加快;凍土退化速率加快,誘發凍土層土壤中的有機碳以氣體形式釋放,加速土壤中有機碳的流失;火燒破壞土壤結構,雨水徑流導致大量養分流失,降低了土壤中有機碳的含量。18.該觀點錯誤。該研究區北部0-20cm土層土壤鹽分含量并非僅受地形因素影響,地形只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還有其他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理由:一般情況下,地勢低平地區排水不暢,地下水位相對較高,鹽分容易隨水分蒸發而在土壤表層積聚;該研究區北部灘地地勢較低,導致鹽分匯集,土壤鹽分含量較高。除了地形因素外,還有其他因素影響土壤鹽分含量。采樣時間為5月份,氣溫較高,蒸發旺盛,使土壤水分大量散失,鹽分殘留積累,提高土壤鹽分含量;5月份該地降水較少,土壤鹽分淋溶少,土壤鹽分含量相對較高;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如大水漫灌,會使地下水位上升,鹽分隨水分帶到土壤表層,加劇土壤鹽漬化;過度放牧、開墾等破壞植被的行為,會導致植被對土壤的保護和改良作用減弱,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下降,也可能間接影響土壤鹽分含量。19.(1)玄武巖硬度較大,風化成土過程緩慢,形成的土壤物質少;地勢起伏大,地表土壤不易堆積,土層淺薄;熱帶草原氣候,濕季降水量較豐富,流水沖刷嚴重,表土流失導致土壤整體較薄。(2)土壤層厚度:A采樣點大于B采樣點。理由:A采樣點位于河谷,地勢較低,來自山地的沖刷物質易在此處沉積,形成較厚的土壤層;B采樣點位于河流發源地附近,海拔高,以流水侵蝕為主,土壤易流失,土壤層薄。20.(1) 礦物質 有機質(2)江西年均溫較高,微生物活動旺盛,有機質分解快,積累少;降水豐富,淋溶作用強,加上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土壤中的有機質會隨水流失,導致土壤貧瘠等。(3)施撒有機肥、種植綠肥增加土壤肥力;撒熟石灰改良土壤酸性;加入沙土,增加土壤孔隙度;逐年深耕改良土壤的透氣性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