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中考第三次模擬試卷化學(考試時間:50分鐘滿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Cl- 35.5 Ca- 40第I卷(選擇題,共36分)一 、選擇題(本題包括9小題,每小題4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目要求)1. 《天工開物》中描述以竹為原料造紙的過程如圖所示,其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①砍竹備料 ②加堿蒸煮 ③撈紙 ④壓紙 ⑤烘干A. ① B. ②⑤ C. ③ D. ④2. 現代社會,化學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下列描述錯誤的是A. 某些商販用甲醛水溶液(福爾馬林)浸泡海鮮,這樣的海鮮可放心食用B. 人們正在開發和利用新能源有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潮汐能等C. 日常使用的金屬材料,大多數屬于合金D. 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是當今社會使用的三大合成材料3. 實驗室常見的實驗操作如圖所示,其中正確的是A. 在液體中擠出滴管中的空氣 B. 溶解氯化鈉C. 稱量6g氯化鈉 D. 專用滴管使用后歸位4. “共沐藍天碧水,共享綠樹鮮花”。在學習完水的化學知識后,5班“化學奇幻樂園”小組整理出有關水的知識網絡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 小鑫認過程①可通過蒸餾實現B. 小柔提出75%酒精水溶液可用于消毒殺菌C. 小蘭提出只有反應③可證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D. 小鞏認為反應④⑤都放出熱量5. 下列勞動方法的解釋不合理的是選項 勞動內容 勞動方法 化學知識解釋A 給校園花草施肥 加硝酸鉀 能提供氮、鉀營養元素B 去除水壺水垢(含CaCO3) 加白醋 發生中和反應C 黑板上的油性筆跡 噴含酒精的清潔劑 發生溶解現象D 生火做飯 燃燒天然氣 甲烷與氧氣反應放熱A. A B. B C. C D. D6. “百善孝為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王倩同學在得知父親腿腳易抽筋后,特意在藥店買回一瓶鈣片,叮囑父親每天服用一次,一次兩片。根據標簽信息,下列選項不正確的是A. 鈣元素屬于常量元素B. 鈣片與胃酸所發生的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C. 該同學父親每天補充的鈣元素質量為0.5gD. 成分中的維生素D3可以促進鈣吸收7. 某種“果蔬洗鹽的主要成分及其質量分數:NaCl為50%、Na2CO3為10%、NaHCO3為15%。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 NaCl、Na2CO3屬于易溶物質B. 30 時,Na2CO3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等于40%C. 該“果蔬洗鹽”不能與食醋一起使用D. 20 時,將50 g“果蔬洗鹽”放入100g水中,形成的溶液是NaCl的不飽和溶液8. 某同學在化學開放實驗課做了以下實驗:①向有鎳(Ni,在化合物中常顯+2價)絲試管中加入稀硫酸,觀察到有氣泡產生;②將鎳絲浸入硫酸銅溶液,充分反應后得溶液M;③把鐵絲浸入M中,無明顯現象。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A. ①得出金屬活動性:Ni>HB. ②鎳絲表而覆蓋一層紅色固體C. ②的化學方程式:Ni+CuSO4=Cu+NiSO4D. ②③能得出金屬活動性:Fe>Ni>Cu9. 實驗室有一包固體,可能由和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為探究其成分,進行如下實驗:①取少量該固體溶于水,得到無色溶液;②向上述溶液中滴加過量稀鹽酸,有氣泡產生;③向步驟②所得溶液中滴加溶液,出現白色沉淀.已知是一種白色固體,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常見的酸.下列有關原固體成分的分析正確的是A. 一定不含和 B. 一定不含和C. 一定只含有 D. 一定含有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共64分)二、填空題(本題包括2小題,共28分)10. 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思維方式。(1)從微觀角度分析,氧氣是由___________(選填“ 氧分子”或“氧原子”)構成的。(2)下列對現象的解釋不正確的是___________ (填序號)。選項 A B C現象端午時節,粽葉飄香 酒精燃燒,水不燃燒 熱水使變癟的乒乓球復原解釋分子總在不斷運動 分子不同,化學性質不同 受熱后分子體積變大(3)金屬鋰可用于制造電池。鋰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和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圖所示,由此可知:。①鋰原子的原子序數為___________②鋰和氧兩種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4)汽車尾氣中的有害氣體甲和乙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反應生成丙和丁,能減輕空氣污染。甲、乙、丙、丁四種物質的分子示意圖如下圖所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 ;參加反應的甲與乙的質量之比為___________甲 乙 丙 丁(5)學以致用,開源同學想為家里閑置的少量鐵釘除銹。操作如下:a.取鐵釘放入塑料碗中,再倒入過量稀鹽酸;b.反應一段時間后,觀察到鐵銹溶解,溶液變黃,且部分鐵釘表面有少量氣泡產生;c.撈出鐵釘后,用水沖洗,最后吹干保存。開源同學根據現象分析,反應后,剩余溶液中的陽離子應該有:___________(填離子符號)。 該方法除銹的原理是:___________ (請用化學 方程式解釋)。(6)礦泉水中的鈣、鉀指的是_元素(選填“元素”或“單質”);蘇打水中含有大量的碳酸氫鈉,寫出碳酸氫根離子的符號: ___________。11. 制取與儲存氫氣是氫能源利用領域的研究熱點。制取與儲存氫氣的某種方法如圖所示。(1)反應III中,氬氣的作用為作___________。(2)氫能作為21世紀最理想的能源,其優點有:___________(寫出兩點即可)。(3)反應III中,制得的MgH2與HCl 反應可生成MgCl2和H2,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 標出MgH2→H2時,氫元素的化合價變化:___________。(4)理論上每制得26gMgH2需要水的質量為___________g(5)理論上,制氫過程中可循環利用的物質是___________, 該物質在物質分類中屬于___________(選填“酸”“堿”“鹽”或“氧化物”)。三、實驗探究題(本題包括2小題,共26分)12. 學習小組開展了“設計和制作簡易供氧器”的實踐活動。活動一 如圖1所示,該制氧機通過A、B兩種物質產生氧氣,其中A是過碳酸鈉白色固體, B是二氧化錳黑色粉末。過碳酸鈉()加水溶解會分解生成和。用該制氧機制氧時,在反應倉中加入適量水,再先后加入過碳酸鈉和二氧化錳,反應倉內的現象為黑色粉末翻騰,溶液變得渾濁,倉壁變得溫熱,過濾倉底部導氣管口有氣泡冒出。(1)反應倉中生成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過濾倉中的水除了有過濾雜質提純氧氣的作用外,還可以起到的作用是______(填字母)。A.可以通過氣泡觀察氧氣生成的速率B.降低氧氣溫度C.加快氧氣的生成(2)驗證過濾倉導出的氣體是氧氣的方法是______。(3)圖1反應倉中“通道”相當于圖2裝置中的______(選填“c”或“d”)導管。活動二 制作簡易的家用制氧機(4)除需考慮反應原理、方法選擇外,還需考慮很多方面的因素,例如:______(寫一條)。同學們在充分思考交流的基礎上,利用家庭中常見材料,設計并制作了簡易家用制氧機(如圖3),其中C瓶的作用相當于圖1中的______倉。(5)氧氣能從圖3瓶C中逸出,是因為氧氣______。13. 某化學興趣小組開展堿的化學性質系列探究實驗,請完成下列問題。Ⅰ.分析堿的化學性質(如圖1)(1)實驗A中,推入溶液后,可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2)實驗C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實驗結束后,小組同學對B試管中上層清液的溶質成分產生疑問,作出猜想:猜想一:只含有猜想二:含有、猜想三:、(3)同學們取少量B試管中的清液分別置于甲、乙兩支試管中,進行探究:實驗結論 實驗現象 實驗操作在試管甲中滴加足量稀鹽酸 無氣泡產生 猜想______不成立在試管乙中滴加碳酸鈉溶液 ______ 猜想三成立Ⅱ.利用傳感器探究: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發生酸堿中和反應的過程中溫度和的變化,實驗操作及測定結果如圖2所示。(4)圖丙表明酸和堿的反應為______(填“吸熱”或“放熱”)反應。(5)寫出氫氧化鈉和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6)圖乙中c點的溶液中溶質為____________(填化學式)。下列試劑中,不能驗證出反應后溶液處于乙圖c點的是______(填序號)A.試紙 B.硝酸銀溶液 C.碳酸鈣四、計算題(本題包括1小題,共10分)14. 一定濃度的次氯酸鈉(NaClO)溶液能有效殺滅病毒。利用次氯酸鈉發生器,電解食鹽水能夠制得次氯酸鈉溶液,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Cl+H2OH2↑+NaClO。(1)配制50g溶質質量分數為16%的氯化鈉溶液需要_____g水;讀數時仰視,會導致所得溶液溶質質量分數________(“偏大”或“偏小”)。(2)NaCl反應完后溶液中存在的離子是_______(寫離子符號)。(3)要制取149gNaClO,理論上需要多少NaCl(寫出計算過程) 2025年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中考第三次模擬試卷化學(考試時間:50分鐘滿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Cl- 35.5 Ca- 40第I卷(選擇題,共36分)一 、選擇題(本題包括9小題,每小題4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目要求)1. 《天工開物》中描述以竹為原料造紙的過程如圖所示,其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①砍竹備料 ②加堿蒸煮 ③撈紙 ④壓紙 ⑤烘干A. ① B. ②⑤ C. ③ D. ④【答案】B【解析】【詳解】①砍竹備料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不涉及化學變化;②加堿蒸煮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涉及化學變化;③撈紙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不涉及化學變化;④壓紙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不涉及化學變化;⑤烘干過程中涉及通過燃燒提供熱量,燃燒有新物質生成,涉及化學變化;綜上涉及化學變化的是②⑤,故選B。2. 現代社會,化學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下列描述錯誤的是A. 某些商販用甲醛水溶液(福爾馬林)浸泡海鮮,這樣的海鮮可放心食用B. 人們正在開發和利用的新能源有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潮汐能等C. 日常使用的金屬材料,大多數屬于合金D. 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是當今社會使用的三大合成材料【答案】A【解析】【詳解】A、不能用甲醛水溶液(福爾馬林)浸泡海鮮,甲醛本身有毒,甲醛會破壞蛋白質結構,有害身體,不能食用;選項錯誤,符合題意;B、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潮汐能是人們正在開發和利用的新能源;選項正確,不符合題意;C、金屬材料包含純金屬和合金,日常使用的金屬材料,大多數都為合金,合金的性能更優異,如合金的硬度增大、熔點降低、抗腐蝕性強;選項正確,不符合題意;D、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都屬于合成材料;選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A。3. 實驗室常見的實驗操作如圖所示,其中正確的是A. 在液體中擠出滴管中的空氣 B. 溶解氯化鈉C. 稱量6g氯化鈉 D. 專用滴管使用后歸位【答案】D【解析】【詳解】A、在液體中擠出滴管中的空氣,空氣中的某種成分可能和液體試劑中的物質反應,造成液體試劑變質,不符合題意;B、溶解氯化鈉,應該在燒杯中進行,不能在量筒中進行,不符合題意;C、托盤天平稱量固體試劑(如氯化鈉),砝碼應該放在右盤,固體試劑應該放在左盤,圖中砝碼和氯化鈉放錯位置,且根據錯誤的放置方法,得到的氯化鈉實際質量為4g,不符合題意;D、滴瓶上的專用滴管使用后應該歸位,這樣可以防止瓶內試劑受到污染(或揮發),符合題意。故選D。4. “共沐藍天碧水,共享綠樹鮮花”。在學習完水的化學知識后,5班“化學奇幻樂園”小組整理出有關水的知識網絡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 小鑫認為過程①可通過蒸餾實現B. 小柔提出75%的酒精水溶液可用于消毒殺菌C. 小蘭提出只有反應③可證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D. 小鞏認為反應④⑤都放出熱量【答案】C【解析】【詳解】A、蒸餾是通過加熱使水變成水蒸氣,然后再將水蒸氣冷凝成液態水,能除去水中的雜質,得到純凈的水,所以過程①(從天然水獲得純水)可通過蒸餾實現,小鑫的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75%的酒精水溶液能夠使病毒的蛋白質變性,從而起到消毒殺菌的作用,小柔的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C、反應③是水的電解生成氧氣和氫氣,氧氣是由氧元素組成,氫氣是由氫元素組成,化學反應中元素的種類不變,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由生成氫氣和氧氣可證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但是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此反應也能證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所以不只有反應③可證明水的組成,小蘭的說法不正確,符合題意;D、反應④是氧化鈣與水反應,該反應放出大量的熱;,這些反應都是放熱反應,氫氧化鈣一步轉化為水主要通過與酸發生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所以小鞏的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C。5. 下列勞動方法的解釋不合理的是選項 勞動內容 勞動方法 化學知識解釋A 給校園花草施肥 加硝酸鉀 能提供氮、鉀營養元素B 去除水壺水垢(含CaCO3) 加白醋 發生中和反應C 黑板上的油性筆跡 噴含酒精的清潔劑 發生溶解現象D 生火做飯 燃燒天然氣 甲烷與氧氣反應放熱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詳解】A、硝酸鉀(KNO3)中含有氮元素(N)和鉀元素(K),屬于復合肥,給校園花草施肥加硝酸鉀,能為花草提供氮、鉀營養元素,該解釋合理,不符合題意;B、水垢的主要成分(含CaCO3)與白醋(主要成分是醋酸)生成醋酸鈣、水和二氧化碳,中和反應是酸和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碳酸鈣是鹽,不是堿,該反應不屬于中和反應,該解釋不合理,符合題意C、油性筆跡能溶解在含酒精的清潔劑中,利用的是溶解原理,該解釋合理,不符合題意;D、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燃燒天然氣時,甲烷與氧氣反應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該反應放出大量的熱,可用于生火做飯,該解釋合理,不符合題意。故選B。6. “百善孝為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王倩同學在得知父親腿腳易抽筋后,特意在藥店買回一瓶鈣片,叮囑父親每天服用一次,一次兩片。根據標簽信息,下列選項不正確的是A. 鈣元素屬于常量元素B. 鈣片與胃酸所發生的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C. 該同學父親每天補充的鈣元素質量為0.5gD. 成分中的維生素D3可以促進鈣吸收【答案】C【解析】【詳解】A、常量元素是指在有機體內含量占體重0.01%以上的元素,鈣元素在人體中的含量較高,屬于常量元素,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胃酸的主要成分是鹽酸,鈣片中的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復分解反應是由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該反應中碳酸鈣與鹽酸互相交換成分,生成氯化鈣和碳酸(碳酸不穩定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符合復分解反應的特征,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C、由標簽可知,每片含碳酸鈣1.25g,一次服用兩片,每天服用一次,則每天補充鈣元素的質量為,選項說法不正確,符合題意;D、成分中的維生素D3的作用就是促進鈣吸收,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C。7. 某種“果蔬洗鹽的主要成分及其質量分數:NaCl為50%、Na2CO3為10%、NaHCO3為15%。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 NaCl、Na2CO3屬于易溶物質B. 30 時,Na2CO3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等于40%C. 該“果蔬洗鹽”不能與食醋一起使用D. 20 時,將50 g“果蔬洗鹽”放入100g水中,形成的溶液是NaCl的不飽和溶液【答案】B【解析】【詳解】A、通常把在室溫(20℃)時,溶解度大于10g的物質叫易溶物質;由溶解度曲線可知,20℃時NaCl的溶解度大于30g,Na2CO3的溶解度也大于10g,NaCl、Na2CO3屬于易溶物質,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30℃時,Na2CO3的溶解度是40g,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所以30℃時Na2CO3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選項說法錯誤,符合題意;C、該 “果蔬洗鹽” 中含有Na2CO3和NaHCO3,食醋中含有醋酸(CH3COOH),Na2CO3、NaHCO3都會與醋酸反應生成醋酸鈉、水和二氧化碳,所以該 “果蔬洗鹽” 不能與食醋一起使用,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D、20℃時,NaCl的溶解度大于30g,50g“果蔬洗鹽”中含有氯化鈉質量=50g×50%=25g,所以20℃時,將50g“果蔬洗鹽”放入100g水中,形成的溶液是NaCl的不飽和溶液,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8. 某同學在化學開放實驗課做了以下實驗:①向有鎳(Ni,在化合物中常顯+2價)絲試管中加入稀硫酸,觀察到有氣泡產生;②將鎳絲浸入硫酸銅溶液,充分反應后得溶液M;③把鐵絲浸入M中,無明顯現象。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A. ①得出金屬活動性:Ni>HB. ②鎳絲表而覆蓋一層紅色固體C. ②的化學方程式:Ni+CuSO4=Cu+NiSO4D. ②③能得出金屬活動性:Fe>Ni>Cu【答案】D【解析】【詳解】A.向有鎳絲試管中加入稀硫酸,觀察到有氣泡產生,說明鎳能置換出稀硫酸中的氫,可以判斷鎳的活動性排在氫前面,即金屬活動性:,故選項說法正確;B.由①可知活動性,根據金屬活動性可知,則可判斷金屬活動性,則將鎳絲浸入硫酸銅溶液,鎳能置換出硫酸銅中的銅,可以觀察到鎳絲表而覆蓋一層紅色固體,故選項說法正確;C.鎳能置換出硫酸銅中銅,鎳在化合物中通常顯價,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選項說法正確;D.將鎳絲浸入硫酸銅溶液,能發生反應,說明金屬活動性;因為鎳在化合物中通常顯價,可知M為,把鐵絲浸入中,無明顯現象,說明金屬活動性,則無法得到金屬活動性,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D。9. 實驗室有一包固體,可能由和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為探究其成分,進行如下實驗:①取少量該固體溶于水,得到無色溶液;②向上述溶液中滴加過量稀鹽酸,有氣泡產生;③向步驟②所得溶液中滴加溶液,出現白色沉淀.已知是一種白色固體,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常見的酸.下列有關原固體成分的分析正確的是A. 一定不含和 B. 一定不含和C. 一定只含有 D. 一定含有和【答案】A【解析】【分析】實驗室有一包固體,可能由 CaCl2、KCl、K2CO3 和 CuSO4 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①取少量該固體溶于水,得到無色溶液,說明該固體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銅(硫酸銅溶液顯藍色),且不能同時含有氯化鈣和碳酸鉀溶液,因為碳酸鉀和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鉀;②向上述溶液中滴加過量稀鹽酸,有氣泡產生,碳酸鉀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鉀、二氧化碳和水,說明該固體中一定含有碳酸鉀,則說明該固體中一定不含有氯化鈣;③向步驟②所得溶液中滴加 AgNO3 溶液,出現白色沉淀,銀離子和氯離子反應會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由于步驟②加入過量的稀鹽酸,則無法確定固體中是否含有氯化鉀;綜上,則該固體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銅和氯化鈣,一定含有碳酸鉀,可能含有氯化鉀。【詳解】A、由分析可知,一定不含CuSO4和CaCl2,故A分析正確;B、由分析可知,一定不含CuSO4和CaCl2,一定含有碳酸鉀,可能含有氯化鉀,故B分析錯誤;C、由分析可知,該固體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銅和氯化鈣,一定含有碳酸鉀,可能含有氯化鉀,故C分析錯誤;D、由分析可知,該固體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銅和氯化鈣,一定含有碳酸鉀,可能含有氯化鉀,故D分析錯誤;故選:A。第II卷(非選擇題,共64分)二、填空題(本題包括2小題,共28分)10. 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思維方式。(1)從微觀角度分析,氧氣是由___________(選填“ 氧分子”或“氧原子”)構成的。(2)下列對現象的解釋不正確的是___________ (填序號)。選項 A B C現象端午時節,粽葉飄香 酒精燃燒,水不燃燒 熱水使變癟的乒乓球復原解釋分子總是在不斷運動 分子不同,化學性質不同 受熱后分子體積變大(3)金屬鋰可用于制造電池。鋰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和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圖所示,由此可知:。①鋰原子的原子序數為___________②鋰和氧兩種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4)汽車尾氣中的有害氣體甲和乙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反應生成丙和丁,能減輕空氣污染。甲、乙、丙、丁四種物質的分子示意圖如下圖所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 ;參加反應的甲與乙的質量之比為___________甲 乙 丙 丁(5)學以致用,開源同學想為家里閑置的少量鐵釘除銹。操作如下:a.取鐵釘放入塑料碗中,再倒入過量稀鹽酸;b.反應一段時間后,觀察到鐵銹溶解,溶液變黃,且部分鐵釘表面有少量氣泡產生;c.撈出鐵釘后,用水沖洗,最后吹干保存。開源同學根據現象分析,反應后,剩余溶液中的陽離子應該有:___________(填離子符號)。 該方法除銹的原理是:___________ (請用化學 方程式解釋)。(6)礦泉水中的鈣、鉀指的是_元素(選填“元素”或“單質”);蘇打水中含有大量的碳酸氫鈉,寫出碳酸氫根離子的符號: ___________。【答案】(1). 氧分子(2)C (3) ①. 3 ②. Li2O(4) ①. ②. 14:15(5) ① H+、Fe2+、Fe3+ ②.(6)【解析】【小問1詳解】氧氣為非金屬氣體單質,是由氧分子構成。【小問2詳解】A、能聞到香味,是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該選項解釋正確;B、酒精和水是由不同種分子構成,不同分子,化學性質不同,該選項解釋正確;C、分子間有間隔,溫度升高,分子間的間隔增大,但分子體積不變,該選項解釋不正確。故選C。【小問3詳解】①元素周期表單元格中,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則鋰原子的原子序數為3。②鋰最外層電子數為1,在化學變化中易失去1個電子形成帶1個單位的正電荷,則鋰元素化合價為+1價,而氧元素化合價為-2價,則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Li2O。【小問4詳解】由圖可知,甲為CO、乙為NO、丙為CO2、丁為N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結合方程式可知,參加反應甲、乙質量比為[(12+16)×2]:[(14+16)×2]=14:15。【小問5詳解】鐵銹的主要成分為氧化鐵,氧化鐵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且鐵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由于鹽酸過量,則溶液中的溶質為氯化鐵、氯化亞鐵和氯化氫,其中的陽離子為Fe2+、Fe3+、H+;除銹的反應方程式為:。【小問6詳解】離子符號的表示方法為:在元素符號右上角標出離子所帶電荷數,則碳酸氫根離子的符號為。11. 制取與儲存氫氣是氫能源利用領域的研究熱點。制取與儲存氫氣的某種方法如圖所示。(1)反應III中,氬氣的作用為作___________。(2)氫能作為21世紀最理想的能源,其優點有:___________(寫出兩點即可)。(3)反應III中,制得的MgH2與HCl 反應可生成MgCl2和H2,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 標出MgH2→H2時,氫元素的化合價變化:___________。(4)理論上每制得26gMgH2需要水的質量為___________g(5)理論上,制氫過程中可循環利用的物質是___________, 該物質在物質分類中屬于___________(選填“酸”“堿”“鹽”或“氧化物”)。【答案】(1)保護氣 (2)產物無污染;熱值高(合理即可)(3) ①. MgH2+2HCl= MgCl2+2H2↑ ②.(4)18 (5) ①. ZnFe2O4 ②. 鹽【解析】【小問1詳解】氬氣化學性質穩定,在反應III中作保護氣;【小問2詳解】氫氣作為理想能源的優點:熱值高、產物不污染環境、原料豐富;【小問3詳解】MgH2與HCl 反應可生成MgCl2和H2,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MgH2+2HCl= MgCl2+2H2↑;MgH2中鎂元素的化合價為+2,所以氫元素的化合價為-1,氫在氫氣中顯0價,可表示為:;【小問4詳解】分析流程圖可知,水分解產生氫氣,氫氣與Mg2Cu反應生成MgH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質量不變,可知水中含有的氫元素的質量等于MgH2中含有的氫元素的質量,26gMgH2中氫元素的質量為26g××100%=2g,故水的質量為2g÷(×100%)=18g,即理論上每制得26gMgH2需要反應水的質量為18g;【小問5詳解】根據圖示信息可知,ZnFe2O4在高溫下分解為氧氣、氧化鋅和四氧化三鐵,氧化鋅、四氧化三鐵、水共同反應得到ZnFe2O4和氫氣,ZnFe2O4可以循環利用;ZnFe2O4是由鋅離子和Fe2O4離子構成化合物,屬于鹽。三、實驗探究題(本題包括2小題,共26分)12. 學習小組開展了“設計和制作簡易供氧器”的實踐活動。活動一 如圖1所示,該制氧機通過A、B兩種物質產生氧氣,其中A是過碳酸鈉白色固體, B是二氧化錳黑色粉末。過碳酸鈉()加水溶解會分解生成和。用該制氧機制氧時,在反應倉中加入適量水,再先后加入過碳酸鈉和二氧化錳,反應倉內的現象為黑色粉末翻騰,溶液變得渾濁,倉壁變得溫熱,過濾倉底部導氣管口有氣泡冒出。(1)反應倉中生成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過濾倉中的水除了有過濾雜質提純氧氣的作用外,還可以起到的作用是______(填字母)。A.可以通過氣泡觀察氧氣生成的速率B.降低氧氣溫度C.加快氧氣的生成(2)驗證過濾倉導出的氣體是氧氣的方法是______。(3)圖1反應倉中“通道”相當于圖2裝置中的______(選填“c”或“d”)導管。活動二 制作簡易的家用制氧機(4)除需考慮反應原理、方法選擇外,還需考慮很多方面的因素,例如:______(寫一條)。同學們在充分思考交流的基礎上,利用家庭中常見材料,設計并制作了簡易家用制氧機(如圖3),其中C瓶的作用相當于圖1中的______倉。(5)氧氣能從圖3瓶C中逸出,是因為氧氣______。【答案】(1) ①. ②. AB(2)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導管口a處,若木條復燃,則說明為氧氣(3)c (4) ①. 原料是否安全(合理即可) ②. 過濾(5)不易溶于水【解析】【小問1詳解】H2O2在二氧化錳催化作用下反應生成水和氧氣,化學反應方程式為;氧氣不易溶于水,通過觀察過濾倉中氣泡產生的速度來觀察氧氣生成的速率,除此之外水還可以降低氧氣的溫度,但過濾倉中的水對氧氣生成量無影響,故填:;AB;【小問2詳解】氧氣具有助燃性,則驗證的方法為: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導管口,若木條復燃,則說明為氧氣,故填: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導管口a處,若木條復燃,則說明為氧氣;【小問3詳解】圖1中氧氣從反應倉b口進入在水中,再從過濾倉的a口出去,即圖1反應倉中“O2通道”當于圖2裝置中的c導管,故填:c;【小問4詳解】選擇家用制氧機時,除需考慮反應原理、方法選擇外,還需考慮原料是否安全、是否易獲得等;圖3中氧氣從D瓶生成通過導管進入C瓶水中,再通過C中導管逸出,故其中C瓶的作用相當于圖1中的過濾倉,故填:原料是否安全(合理即可);過濾;【小問5詳解】因為氧氣不易溶于水,則氧氣能從C中逸出,故填:不易溶于水。13. 某化學興趣小組開展堿的化學性質系列探究實驗,請完成下列問題。Ⅰ.分析堿的化學性質(如圖1)(1)實驗A中,推入溶液后,可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2)實驗C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實驗結束后,小組同學對B試管中上層清液的溶質成分產生疑問,作出猜想:猜想一:只含有猜想二:含有、猜想三:、(3)同學們取少量B試管中清液分別置于甲、乙兩支試管中,進行探究:實驗結論 實驗現象 實驗操作在試管甲中滴加足量稀鹽酸 無氣泡產生 猜想______不成立在試管乙中滴加碳酸鈉溶液 ______ 猜想三成立Ⅱ.利用傳感器探究: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發生酸堿中和反應的過程中溫度和的變化,實驗操作及測定結果如圖2所示。(4)圖丙表明酸和堿的反應為______(填“吸熱”或“放熱”)反應。(5)寫出氫氧化鈉和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6)圖乙中c點的溶液中溶質為____________(填化學式)。下列試劑中,不能驗證出反應后溶液處于乙圖c點的是______(填序號)A.試紙 B.硝酸銀溶液 C.碳酸鈣【答案】(1)氣球脹大(2)(3) ①. 二 ②. 有白色沉淀產生(4)放熱 (5)(6) ①. NaCl、HCl ②. B【解析】【小問1詳解】實驗A中,推入NaOH溶液后,氫氧化鈉溶液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錐形瓶內氣體體積減小、氣壓減小,在大氣壓的作用下,氣球脹大,所以可觀察到的現象為氣球脹大;【小問2詳解】實驗C中硫酸銅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小問3詳解】在試管甲中滴加足量稀鹽酸,無氣泡產生,說明溶質中無,故猜想二不成立;在試管乙中滴加碳酸鈉溶液,猜想三成立,猜想三中有,會有白色沉淀CaCO3產生,故實驗現象為有白色沉淀產生;【小問4詳解】圖丙中M之前,溫度逐漸升高,表明酸和堿的反應為放熱反應;【小問5詳解】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小問6詳解】c點pH<7,溶液顯酸性,其反應是氫氧化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故反應后溶液中的溶質是NaCl、HCl;c點pH<7,溶液顯酸性,A、pH 試紙可以測出溶液的pH<7,可以驗證出反應后溶液處于如圖2乙中 c點,不符合題意;B、反應后生成的氯化鈉能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鈉,溶液處在a、b、c三點都可以發生此反應,符合題意;C、碳酸鈣可以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二氧化碳,若由氣泡產生,表明反應后溶液處于如圖2乙中 c點,不符合題意;故選B。四、計算題(本題包括1小題,共10分)14. 一定濃度的次氯酸鈉(NaClO)溶液能有效殺滅病毒。利用次氯酸鈉發生器,電解食鹽水能夠制得次氯酸鈉溶液,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Cl+H2OH2↑+NaClO。(1)配制50g溶質質量分數為16%的氯化鈉溶液需要_____g水;讀數時仰視,會導致所得溶液溶質質量分數________(“偏大”或“偏小”)。(2)NaCl反應完后溶液中存在的離子是_______(寫離子符號)。(3)要制取14.9gNaClO,理論上需要多少NaCl(寫出計算過程) 【答案】(1) ①. 42 ②. 偏小(2)(3)解:設制取14.9gNaClO,理論上需要NaCl的質量為x。答:制取14.9gNaClO,理論上需要NaCl的質量為11.7g。【解析】【小問1詳解】配制50g溶質質量分數為16%的氯化鈉溶液需要水;讀數時仰視,會造成實際量取水的體積偏大,導致水的質量偏大,根據,則會導致所得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偏小;【小問2詳解】氯化鈉與水在通電條件下反應生成氫氣和次氯酸鈉,則NaCl反應完后溶液中存在的離子是;【小問3詳解】計算過程見答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年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中考三模化學試題.docx 2025年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中考三模化學試題(解析).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