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第二章 相互作用——力教考銜接課2 探究摩擦力大小源于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冊第三章第2節“問題”和“演示”問題: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用彈簧測力計拖動水平固定木板上的木塊,使它做勻速運動,測力計的示數等于木塊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改變木塊和木板之間的壓力,摩擦力的大小也隨之改變。如果摩擦力的大小跟壓力的大小存在某種定量關系的話,它們可能是怎樣的關系呢?演示:探究靜摩擦力大小隨拉力的變化把木塊放在水平長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木塊。在拉力F增大到一定值之前,木塊不會運動,此種情況下靜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在彈簧測力計的指針下輕塞一個小紙團,它可以隨指針移動,并作為指針到達最大位置的標記(如圖)。繼續用力,當拉力達到某一數值時木塊開始移動,此時拉力會突然變小。測量靜摩擦力的實驗裝置如果用力傳感器代替彈簧測力計做這個實驗,能夠在計算機屏幕上直接得到拉力隨時間變化的F-t圖像(如圖)。F-t圖像一、真題鏈接1.(2020·北京卷)某同學利用圖甲所示裝置研究摩擦力的變化情況。實驗臺上固定一個力傳感器,傳感器用棉線拉住物塊,物塊放置在粗糙的長木板上。水平向左拉木板,傳感器記錄的F-t圖像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實驗中必須讓木板保持勻速運動B.圖乙中曲線就是摩擦力隨時間的變化曲線C.最大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之比約為10∶7D.只用圖乙中數據可得出物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C [實驗中物塊處于平衡狀態即可,沒有必要讓木板保持勻速運動,故選項A錯誤;由于物塊處于平衡狀態,故其水平方向上受的拉力(傳感器的示數)等于摩擦力,但不能說拉力(傳感器的示數)就是摩擦力,兩力屬于平衡力的關系,故選項B錯誤;由題圖乙可以看出,最大靜摩擦力約為10 N,滑動摩擦力約為7 N,兩者之比約為10∶7,故選項C正確;由于不知道物塊的重力,也就不知道正壓力,因此只用題圖乙的數據無法求出物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故選項D錯誤。]2.(2023·湖北卷)某同學利用測質量的小型家用電子秤,設計了測量木塊和木板間動摩擦因數μ的實驗。如圖(a)所示,木板和木塊A放在水平桌面上,電子秤放在水平地面上,木塊A和放在電子秤上的重物B通過跨過定滑輪的輕繩相連。調節滑輪,使其與木塊A間的輕繩水平,與重物B間的輕繩豎直。在木塊A上放置n(n=0,1,2,3,4,5)個砝碼(電子秤稱得每個砝碼的質量m0為20.0 g),向左拉動木板的同時,記錄電子秤的對應示數m。(1)實驗中,拉動木板時________(選填“必須”或“不必”)保持勻速。(2)用mA和mB分別表示木塊A和重物B的質量,則m和mA、mB、m0、μ、n所滿足的關系式為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據測量數據在坐標紙上繪制出m-n圖像,如圖(b)所示,可得木塊A和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μ=________(結果保留2位有效數字)。不必mB-μ(mA+nm0)0.40二、真題拓展3.某同學用圖(a)所示的裝置測量木塊與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跨過光滑定滑輪的細線兩端分別與木塊和彈簧測力計相連,滑輪和木塊間的細線保持水平,在木塊上方放置砝碼。緩慢向左拉動水平放置的木板,當木塊和砝碼相對桌面靜止且木板仍在繼續滑動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即為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某次實驗所得數據在表中給出,其中f4的值可從圖(b)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讀出。砝碼的質量m/kg 0.05 0.10 0.15 0.20 0.25滑動摩擦力f/N 2.15 2.36 2.55 f4 2.93回答下列問題:(1)f4=________N。(2)在圖(c)的坐標紙上補齊未畫出的數據點并繪出f-m圖線。(3)f與m、木塊質量M、木板與木塊之間的動摩擦因數μ及重力加速度大小g之間的關系式為f=__________,f-m圖線(直線)的斜率的表達式為k=________。(4)取g=9.80 m/s2,由繪出的f-m圖線求得μ=________(結果保留2位有效數字)。2.73見解析圖μ(M+m)gμg0.40[解析] (1)對彈簧測力計進行讀數得2.73 N。(2)在題圖(c)上添加(0.05 kg,2.15 N)、(0.20 kg,2.73 N) 這兩個點,畫一條直線,使盡可能多的點落在這條直線上,不在直線上的點大致均勻分布在直線兩側,如圖所示。(3)由實驗原理可得f=μ(M+m)g,f-m圖線的斜率為k=μg。(4)根據題圖(c)求出k= m/s2=3.9 m/s2,代入數據得μ≈0.40。謝 謝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