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1張PPT)第四章 曲線運動萬有引力與字宙航行教考銜接課4 載人航天與太空探索源于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冊第七章第4節(jié)“科學漫步”黑洞第一宇宙速度又叫作環(huán)繞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又叫作逃逸速度。理論分析表明,逃逸速度是環(huán)繞速度的倍,即v′=。這個關系對于其他天體也是正確的。由此可知,天體的質量m越大,半徑R越小,逃逸速度也就越大,也就是說,其表面的物體就越不容易脫離它的束縛。有些恒星,在它一生的最后階段,強大的引力把其中的物質緊緊地壓在一起,密度極大,每立方厘米的質量可達數(shù)噸。它們的質量非常大,半徑又非常小,其逃逸速度非常大。于是,我們自然要想,會不會有這樣的天體,它的質量更大、半徑更小,逃逸速度更大,以3×108 m/s的速度傳播的光都不能逃逸?如果宇宙中真的存在這種天體,即使它確實在發(fā)光,光也不能進入太空,我們也根本看不到它。這種天體稱為黑洞。1799年,法國科學家拉普拉斯在對牛頓引力理論做過透徹研究后指出,對于一個質量為m的球狀物體,當其半徑R小于時,即是一個黑洞。倘若太陽能收縮成黑洞,其半徑應小于3 km,而目前太陽的半徑是這一數(shù)值的25萬倍。拉普拉斯并非指出黑洞的第一人,一位英國學者米切爾于1784年也提出過相似的見解。遺憾的是,他們的論述被塵封了一個多世紀,因為那時人們只知道引力對普通物質的作用,還不知道引力是否也能吸引光。此外,他們的推測都建立在牛頓引力理論的基礎上,后來發(fā)現(xiàn),當涉及強引力時,牛頓的引力公式并不可靠。1916年,愛因斯坦創(chuàng)立的廣義相對論一舉解決了這兩個問題。從此,有關黑洞的研究就在新的基礎上進行,黑洞的性質也就更為引人注目。“為什么要研究黑洞呢?”對此,宇宙學家霍金借用一位探險家的話說:“為什么人們要攀登珠穆朗瑪峰——因為它就在那里?!?br/>一、真題鏈接1.(2021·全國乙卷)科學家對銀河系中心附近的恒星S2進行了多年的持續(xù)觀測,給出1994年到2002年間S2的位置如圖所示??茖W家認為S2的運動軌跡是半長軸為1 000 AU(太陽到地球的距離為1 AU)的橢圓,銀河系中心可能存在超大質量黑洞。這項研究工作獲得了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若認為S2所受的作用力主要為該大質量黑洞的引力,設太陽的質量為M,可以推測出該黑洞質量約為( )A.4×104MB.4×106MC.4×108MD.4×1010M√B [由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mR,整理得=,可知只與中心天體的質量有關,則=,已知T地=1年,R地=1 AU,RS2=1 000 AU,由題圖可知恒星S2繞銀河系運動的周期大約為TS2=2×(2002-1994)年=16年,解得M黑洞≈4×106M,B正確。]二、真題拓展2.(2024·廣東江門模擬)某次火星探測任務中,探測器成功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火星停泊軌道(如圖所示的橢圓軌道)。若火星可視為半徑為R的質量均勻分布的球體,軌道的近火點P離火星表面的距離為L1,遠火點Q離火星表面的距離為L2,已知探測器在軌道上運行的周期為T,L1+L2≈18R,引力常量為G。則火星的密度約為( )A. B. C. D.√A [設火星的近火衛(wèi)星的周期為T0,火星停泊軌道的半長軸為r==10R,由開普勒第三定律可得=,T0=,對近火衛(wèi)星,由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R,解得M=,火星的體積V=πR3,則火星的密度約為ρ==,A正確,B、C、D錯誤。]謝 謝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