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3張PPT)實驗十七 測定玻璃的折射率第十三章 光 電磁波 相對論實驗儲備·一覽清實驗類型·全突破類型1 教材原型實驗角度1 實驗原理與操作[典例1] (2024·安徽卷)某實驗小組做“測量玻璃的折射率”及拓展探究實驗。(1)為測量玻璃的折射率,按如圖甲所示進行實驗,以下表述正確的一項是________(填正確答案標號)。A.用筆在白紙上沿著玻璃磚上邊和下邊分別畫出直線a和a′B.在玻璃磚一側插上大頭針P1、P2,眼睛在另一側透過玻璃磚看兩個大頭針,使P2把P1擋住,這樣就可以確定入射光線和入射點O1。在眼睛這一側,插上大頭針P3,使它把P1、P2都擋住,再插上大頭針P4,使它把P1、P2、P3都擋住,這樣就可以確定出射光線和出射點O2C.實驗時入射角θ1應盡量小一些,以減小實驗誤差B(2)為探究介質折射率與光的頻率的關系,分別用一束紅光和一束綠光從同一點入射到空氣與玻璃的分界面。保持相同的入射角,根據(jù)實驗結果作出光路圖,并標記紅光和綠光,如圖乙所示。此實驗初步表明:對于同一種介質,折射率與光的頻率有關。頻率大,折射率__________(選填“大”或“小”)。大(3)為探究折射率與介質材料的關系,用同一束激光分別入射玻璃磚和某透明介質,如圖丙、丁所示。保持相同的入射角α1,測得折射角分別為α2、α3(α2<α3),則玻璃和該介質的折射率大小關系為n玻璃________(選填“>”或“<”)n介質。此實驗初步表明:對于一定頻率的光,折射率與介質材料有關。>[解析] (1)在白紙上畫出一條直線a作為界面,把長方體玻璃磚放在白紙上,使它的一個長邊與a對齊。用直尺或者三角板輕靠在玻璃磚的另一長邊,按住直尺或三角板不動,將玻璃磚取下,畫出直線a′代表玻璃磚的另一邊,而不能用筆在白紙上沿著玻璃磚上邊和下邊分別畫出直線a和a′,故A錯誤;在玻璃磚一側插上大頭針P1、P2,眼睛在另一側透過玻璃磚看兩個大頭針,使P2把P1擋住,這樣就可以確定入射光線和入射點O1。在眼睛這一側,插上大頭針P3,使它把P1、P2都擋住,再插上大頭針P4,使它把P1、P2、P3都擋住,這樣就可以確定出射光線和出射點O2,故B正確;實驗時入射角θ1應盡量大一些,但也不能太大(接近90°),以減小實驗誤差,故C錯誤。故選B。(2)由題圖乙可知,入射角相同,綠光的折射角小于紅光的折射角,根據(jù)光的折射定律n=可知綠光的折射率大于紅光的折射率,又因為綠光的頻率大于紅光的頻率,所以頻率大,折射率大。(3)根據(jù)折射定律可知,玻璃的折射率為n玻璃=該介質的折射率為n介質=其中α2<α3所以n玻璃>n介質。規(guī)律方法 本實驗的兩個關鍵點:(1)光線:通過入射點和出射點確定折射光線,從而找出入射角與折射角。(2)誤差:主要取決于出射點的精確度。出射點是兩條線直接相交而得:一是邊界線,二是出射光線。【典例1 教用·備選題1】某小組做測定玻璃折射率的實驗,所用器材有:玻璃磚,大頭針,刻度尺,圓規(guī),筆,白紙。(1)下列措施能夠提高實驗準確程度的是________(填選項前的字母,多選)。A.選用兩光學表面間距大的玻璃磚B.選用兩光學表面平行的玻璃磚C.選用粗的大頭針完成實驗D.插在玻璃磚同側的兩枚大頭針間的距離盡量大些AD(2)該小組用同一套器材完成了四次實驗,記錄的玻璃磚界線和四個大頭針扎下的孔洞如圖所示,其中實驗操作正確的是________(填選項字母)。A B C DD(3)該小組選取了操作正確的實驗記錄,在白紙上畫出光線的徑跡,以入射點O為圓心作圓,與入射光線、折射光線分別交于A、B點,再過A、B點作法線NN′的垂線,垂足分別為C、D點,如圖所示,則玻璃的折射率n=________。(用圖中線段的字母表示)[解析] (1)為了提高實驗準確程度,在實驗過程中應選用兩光學表面間距大的玻璃磚,選用細的大頭針且插在玻璃磚同側的大頭針的間距盡量大些,所以A、D正確。(2)入射光線和出射光線應平行且不在一條直線上,D正確。(3)根據(jù)折射率公式得n== =。【典例1 教用·備選題2】如圖甲所示,某同學用“插針法”測定一塊兩面不平行的玻璃磚的折射率,以下是幾個主要的操作步驟:a.在水平木板上固定白紙,將玻璃磚放在白紙上;b.用筆沿玻璃磚的邊緣畫界面AA′和BB′(如圖甲所示);c.在AA′上方豎直插入大頭針P1、P2;d.在BB′下方豎直插入大頭針P3、P4,使P1、P2、P3、P4在一條直線上(如圖甲所示)。(1)以上步驟有錯誤的是________(填步驟前的字母,多選)。(2)改正了錯誤操作并進行正確的操作和作圖后,該同學作出的光路圖如圖乙所示,其中P1P2垂直于AA′,測量出了θ、β的角度,則該玻璃磚的折射率n=________。bd[解析] (1)由“插針法”測定玻璃磚的折射率實驗中的注意事項可知,不能用玻璃磚的光學邊界(即邊緣)代替直尺,可知b步驟錯誤;在BB′下方豎直插針P3、P4時,應使P3擋住P1、P2的像,P4擋住P3本身及P1、P2的像,由于AA′與BB′不平行,可知P3、P4所在直線與P1、P2所在直線不平行,且不在同一直線上,故d步驟錯誤。(2)n==。角度2 數(shù)據(jù)處理與誤差分析[典例2] (2025·廣東揭陽模擬)如圖所示,某同學用插針法測定一半圓形玻璃磚的折射率。在平鋪的白紙上垂直紙面插大頭針P1、P2確定入射光線,并讓入射光線過圓心O,在玻璃磚(圖中實線部分)另一側垂直紙面插大頭針P3,使P3擋住P1、P2的像,連接OP3,圖中MN為分界線,虛線半圓與玻璃磚對稱,B、C分別是入射光線、折射光線與圓的交點,AB、CD均垂直于法線并分別交法線于A、D兩點。(1)設AB的長度為l1,AO的長度為l2,CD的長度為l3,DO的長度為l4,為較方便地表示出玻璃磚的折射率,需用刻度尺測量________,則玻璃磚的折射率可表示為n=________。(2)該同學在插大頭針P3前不小心將玻璃磚以O為圓心順時針轉過一小角度,由此測得玻璃磚的折射率將______(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l1和l3偏大[解析] (1)sin θ1=,sin θ2=,玻璃磚的折射率n===,因此只需測量l1和l3即可。(2)玻璃磚順時針轉過一個小角度,在處理數(shù)據(jù)時,認為l1是不變的,即入射角不變,而l3較實際值減小,所以測量值n=將偏大。類型2 拓展創(chuàng)新實驗考向1 實驗原理創(chuàng)新[典例3] (2023·廣東卷)某同學用激光筆和透明長方體玻璃磚測量玻璃的折射率,實驗過程如下:(1)將玻璃磚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白紙上,用大頭針在白紙上標記玻璃磚的邊界。(2)①激光筆發(fā)出的激光從玻璃磚上的M點水平入射,到達ef面上的O點后反射到N點射出。用大頭針在白紙上標記O點、M點和激光筆出光孔Q的位置。②移走玻璃磚,在白紙上描繪玻璃磚的邊界和激光的光路,作QM連線的延長線與ef面的邊界交于P點,如圖(a)所示。③用刻度尺測量PM和OM的長度d1和d2。PM的示數(shù)如圖(b)所示,d1為________ cm。測得d2為3.40 cm。2.25(3)利用所測量的物理量,寫出玻璃磚折射率的表達式n=________ ;由測得的數(shù)據(jù)可得折射率n為________(結果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4)相對誤差的計算式為δ=×100%。為了減小d1、d2測量的相對誤差,實驗中激光在M點入射時應盡量使入射角________。1.51稍小一些[解析] (2)③刻度尺的最小分度為0.1 cm,由題圖(b)可知,d1為2.25 cm。(3)玻璃磚折射率的表達式n====帶入數(shù)據(jù)可知n=≈1.51。(4)相對誤差的計算式為δ=×100%,為了減小d1、d2測量的相對誤差,實驗中d1、d2要盡量稍大一些,即激光在M點入射時應盡量使入射角稍小一些。創(chuàng)新點解讀 本題為廣東高考原題,原理上不是采用課本傳統(tǒng)“插針法”測折射率,而是呈現(xiàn)出光路再進行計算,考查學生實驗探究和計算能力。考向2 實驗過程創(chuàng)新[典例4] (2024·湖北卷)某同學利用激光測量半圓柱體玻璃磚的折射率,具體步驟如下:①平鋪白紙,用鉛筆畫兩條互相垂直的直線AA′和BB′,交點為O。將半圓柱體玻璃磚的平直邊緊貼AA′,并使其圓心位于O點,畫出玻璃磚的半圓弧輪廓線,如圖(a)所示。②將一細激光束沿CO方向以某一入射角射入玻璃磚,記錄折射光線與半圓弧的交點M。③拿走玻璃磚,標記CO光線與半圓弧的交點P。④分別過M、P作BB′的垂線MM′、PP′,M′、P′是垂足,并用米尺分別測量MM′、PP′的長度x和y。⑤改變入射角,重復步驟②③④,得到多組x和y的數(shù)據(jù)。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作出y-x圖像,如圖(b)所示。(1)關于該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單選,填標號)。A.入射角越小,誤差越小B.激光的平行度好,比用插針法測量更有利于減小誤差C.選擇圓心O點作為入射點,是因為此處的折射現(xiàn)象最明顯(2)根據(jù)y-x圖像,可得玻璃磚的折射率為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3)若描畫的半圓弧輪廓線半徑略大于玻璃磚的實際半徑,則折射率的測量結果________(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B1.59不變[解析] (1)入射角適當即可,不能太小,入射角太小,導致折射角太小,測量的誤差會變大,故A錯誤;激光的平行度好,比用插針法測量更有利于減小誤差,故B正確;相同的材料在各點的折射效果都一樣,故C錯誤。故選B。(2)設半圓柱體玻璃磚的半徑為R,根據(jù)幾何關系可得入射角的正弦值為sin i=折射角的正弦值為sin r=折射率n==可知y-x圖像斜率大小等于折射率,即n=≈1.59。(3)根據(jù)(2)中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可知若描畫的半圓弧輪廓線半徑略大于玻璃磚的實際半徑,則折射率的測量結果不變。創(chuàng)新點解讀 本實驗的創(chuàng)新之處:把常見的“單位圓”法中的半徑不變改為入射角、折射角對應的直角三角形的邊不變,半徑的反比為介質的折射率。【典例4 教用·備選題1】如圖所示,光沿AO從空氣射入折射率為n的介質中,以O點為圓心、R為半徑畫圓,與折射光線的交點為B,過B點向兩介質的交界面作垂線,交點為N,BN與AO的延長線的交點為M。以O點為圓心、OM(設為r)為半徑畫另一圓,則折射率n為( )A. B.C. D.√A [如圖所示,折射率為n=,入射角θ1=∠OMN,在Rt△OMN中,sin θ1=;折射角θ2=∠OBN,在Rt△OBN中,sin θ2=,故n=,選項A正確。]【典例4 教用·備選題2】做測量玻璃折射率實驗時,同學們被分成若干實驗小組,以下是其中兩個實驗小組的實驗情況:(1)甲組同學在實驗時,用他們測得的多組入射角i與折射角r作出sin i-sin r圖像如圖1所示,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________(多選)。A.光線是從空氣射入玻璃的B.該玻璃的折射率約為0.67C.該玻璃的折射率約為1.5D.該玻璃置于空氣中時臨界角約為45°AC(2)乙組同學先畫出圖2所示的坐標系,再在y<0區(qū)域放入某介質(以x軸為界面),并通過實驗分別標記了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反射光線通過的一個點,它們的坐標分別為A(8,3)、B(1,-4)、C(7,-4),則:①入射點O′(圖中未標出)的坐標為________。②通過圖中數(shù)據(jù)可以求得該介質的折射率n=______。(4,0)[解析] (1)由題圖1可知,入射角大于折射角,故可知光線是從空氣射入玻璃的,A項正確;由n=可知,玻璃的折射率n=≈1.5,B項錯誤,C項正確;由sin C=可知,臨界角的正弦值為0.67,D項錯誤。(2)①畫出三條光線如圖所示:根據(jù)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對稱性可知,入射點O′的橫坐標x= cm=4 cm,故入射點O′的坐標為(4,0)。②設入射角為i,折射角為r。根據(jù)數(shù)學知識得sin i==0.6sin r==0.8所以該介質的折射率n===。實驗針對訓練(十七) 測定玻璃的折射率1.在“測定玻璃的折射率”實驗中(1)某同學在畫玻璃磚邊界時操作如圖甲所示,請指出其不當之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出一點即可)。用手觸摸光學面(或拿玻璃磚當尺子畫邊界)(2)實驗中,已畫好玻璃磚邊界ab、cd后,不小心誤將玻璃磚向上稍平移了一點,如圖乙所示,其他操作正確,則測得玻璃的折射率將__________(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不變[解析] (1)不能用手觸摸玻璃磚的光學面,否則很容易使得光學面變臟;實驗中嚴禁把玻璃磚當尺子畫邊界。(2)如圖所示,虛線表示將玻璃磚向上平移后實際的光路圖,而實線是作圖時所采用的光路圖,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入射角和折射角沒有變化,由折射定律n=知,測得玻璃的折射率將不變。2.(2024·浙江6月選考)如圖所示,用“插針法”測量一等腰三角形玻璃磚(側面分別記為A和 B、頂角大小為θ)的折射率。(1)在白紙上畫一條直線ab,并畫出其垂線cd,交于O點;(2)將側面A沿ab放置,并確定側面B的位置ef;(3)在cd上豎直插上大頭針P1和P2,從側面B透過玻璃磚觀察P1和P2,插上大頭針P3,要求P3能擋住________(選填“P1”“P2”或“P1和P2”)的虛像;(4)確定出射光線的位置________(選填“需要”或“不需要”)第四枚大頭針;(5)撤去玻璃磚和大頭針,測得出射光線與直線ef的夾角為α,則玻璃磚折射率n=__________。P1和P2不需要[解析] (3)要求P1和P2在一條光線上,該光線透過玻璃磚后過P3,故P3要能擋住P1和P2的虛像。(4)cd與ab垂直,則過P1和P2的光線與ab垂直,光垂直入射時傳播方向不變,可確定ef邊上的入射點,此時只需要找到折射光線上的一點即可確定出射光線,不需要插第四枚大頭針。(5)根據(jù)幾何關系可知入射角為θ,折射角為-α,如圖所示故n==。3.如圖所示為某同學利用插針法測定半圓形玻璃磚折射率的實驗。在一半圓形玻璃磚外面插上P1、P2、P3、P4四枚大頭針時,P3P4與MN夾角為30°,P3、P4恰好擋住P1、P2所成的像,關于該實驗:(1)以下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多選)。A.P1、P2及P3、P4之間的距離適當大些,可以提高準確度B.P1、P2及P3、P4之間的距離取得小些,可以提高準確度C.入射角θ適當大些,可以提高準確度D.P1、P2的間距、入射角的大小均與實驗的準確度無關AC(2)該玻璃磚的折射率n=________。另一同學將大頭針插在P1′和P2′位置時,沿著P3、P4的方向看不到大頭針的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經(jīng)過P1′、P2′的光線在界面MN處發(fā)生了全反射[解析] (1)為了提高準確度,實驗時大頭針之間的距離適當大一些,入射角適當大一些,故A、C正確,B、D錯誤。(2)根據(jù)折射定律得,玻璃磚的折射率n===。另一同學將大頭針插在P′1和P2′位置時,沿著P3、P4的方向看不到大頭針的像,其原因可能是經(jīng)過P1′、P2′的光線在界面MN處發(fā)生了全反射。4.某同學為了測量截面為正三角形的玻璃三棱鏡的折射率,先在白紙上放好三棱鏡,在棱鏡的左側插上兩枚大頭針P1和P2,然后在棱鏡的右側觀察P1和P2的像,當P1的像恰好被P2的像擋住時,插上大頭針P3和P4,使P3擋住P1、P2的像,P4擋住P1、P2的像及P3,在紙上標出的大頭針位置和三棱鏡的輪廓如圖所示。(1)在圖上畫出對應的光路。(2)為了測出玻璃材料三棱鏡的折射率,若以AB為分界面,需要測量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在圖上標出它們。(3)玻璃材料三棱鏡折射率的計算公式是n=________。(4)若在描繪三棱鏡輪廓的過程中,放置三棱鏡的位置發(fā)生了微小的平移(移至圖中的虛線位置,底邊仍重合),仍以AB為分界面,則三棱鏡玻璃材料折射率的測量值___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實值。見解析圖入射角θ1、折射角θ2大于[解析] (1)光路圖如圖所示。(2)若以AB為分界面,需要測量的量為入射角θ1、折射角θ2。(3)該玻璃材料三棱鏡的折射率的計算公式為n=。(4)若在描繪三棱鏡輪廓的過程中,放置三棱鏡的位置發(fā)生了微小的平移,仍以AB為分界面,將入射光線與AB的交點和出射光線與B′C′的交點連接起來,從而可知該連線發(fā)生偏轉,導致折射角變小,所以測量值比真實值大。5.用激光測玻璃磚折射率的實驗中,玻璃磚與屏P平行放置,從另一側用激光筆以一定角度照射,此時在屏上的S1處有激光點,移走玻璃磚,光點移到S2處,回答下列問題:(1)請畫出激光束經(jīng)玻璃折射后完整的光路圖;(2)已經(jīng)測出AB=l1,OA=l2,S1S2=l3,則折射率n=_________________(用l1、l2、l3表示);(3)若改用寬度比ab更小的玻璃磚做實驗,則S1S2間的距離會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見解析圖變小[解析] (1)根據(jù)題意畫出光路圖如圖所示。(2)設光線入射角為θ、折射角為α,則在C點根據(jù)折射定律有n=由于射入玻璃磚的入射角是射出玻璃磚的折射角,則S1S2= CB根據(jù)幾何關系可知sin θ=sin α=聯(lián)立解得n=。(3)若改用寬度比ab更小的玻璃磚做實驗,則畫出光路圖如圖所示可看出S1S2間的距離變小。6.某同學測量一半圓形透明玻璃磚的折射率,實驗過程如下:①用游標卡尺測量玻璃磚的直徑d,確定其底面圓心位置并標記在玻璃磚上;②將玻璃磚放在位于水平桌面并畫有直角坐標系Oxy的白紙上,使其底面圓心和直徑分別與O點和x軸重合,將一長直擋板緊靠玻璃磚并垂直于x軸放置,如圖(b)所示;③用激光器發(fā)出激光從玻璃磚外壁始終指向O點水平射入,從y軸開始向右緩慢移動激光器,直至恰好沒有激光從玻璃磚射出至擋板上y<0的區(qū)域時,在白紙上記錄激光束從玻璃磚外壁入射的位置P;④取走玻璃磚,過P點作y軸的垂線PQ,用刻度尺測量PQ的長度L。根據(jù)以上步驟,回答下列問題:(1)測得半圓形玻璃磚直徑d的讀數(shù)如圖(a)所示,則d=________ cm;(2)步驟③中,沒有激光射至擋板上y<0區(qū)域的原因是激光束在玻璃磚直徑所在界面處發(fā)生了________;6.43全反射(3)根據(jù)以上測量的物理量,寫出計算玻璃磚折射率的表達式為n=________,若測得PQ線段的長度L=2.00 cm,計算可得玻璃磚的折射率為n=______(結果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1.61[解析] (1)由題圖(a)可知,玻璃磚的直徑為d=6.4 cm+×3=6.43 cm。(2)光束經(jīng)玻璃磚折射后照在擋板上y<0的區(qū)域內,當入射角逐漸增大,折射光線消失的時候,就是光束在玻璃界面處發(fā)生了全反射。(3)當恰好發(fā)生全反射時,有n===代入數(shù)據(jù)可得n≈1.61。謝 謝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