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2025屆浙江省金華十校高考4月模擬考試地理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2025屆浙江省金華十校高考4月模擬考試地理試題

資源簡介

2025屆浙江省金華十校高考4月模擬考試地理試題
1.(2025·金華模擬)2025年3月28 日14時20分,緬甸發生7.9級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震中位于21.85°N,95.95°E,距我國西南邊境線最近約294千米。本次地震震中位于(  )
A.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生長邊界
B.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生長邊界
C.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消亡邊界
D.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消亡邊界
【答案】C
【知識點】板塊構造學說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地震的主要成因是板塊的擠壓碰撞,地殼活躍造成的。根據板塊分布可知,緬甸位于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消亡邊界,地殼活躍,C正確,ABD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巖石圈分為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共六大板塊,這些板塊漂浮在“軟流層”之上,處于不斷運動之中。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若大陸板塊與大洋板塊碰撞,大洋板塊向下俯沖,則形成海溝、島弧或海岸山脈;若大陸板塊與大陸板塊相撞,則形成高大的山脈;在板塊張裂處,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2025·金華模擬)秦嶺太白山南北兩坡的山地落葉闊葉林從海拔五六百米的基帶一直向上延伸至2800米,垂直高差達2300米左右,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帶幅最寬、結構最為復雜的山地闊葉林帶,可以稱之為“超級垂直帶”。讀太白山位置及自然帶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
2.關中平原海拔最低處的年降水量最接近( ?。?br/>A.500mm B.600mm C.750mm D.850mm
3.抗寒性極強的秦嶺太白紅杉屬于( ?。?br/>A.紅樺林亞帶 B.針葉林帶
C.糙皮樺林亞帶 D.栓皮樺林亞帶
【答案】2.C
3.B
【知識點】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解析】【點評】山麓自然帶(基帶)與當地自然帶一致;山地自然帶由山麓到山頂的更替規律與當地所在緯度向較高緯度地區自然帶更替規律相似;緯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對高度越大),自然帶譜數目越多;同一自然帶陽坡分布的海拔高,因為陽坡獲得熱量多;迎風坡降水多,雪線低;氣溫越高,雪線越高;陽坡雪線比陰坡高。
2.根據圖1可知,圖中實曲線為海拔,虛線為降水量,先找到關中平原海拔的最低點;過該點作橫坐標垂線,該垂線與虛線即年降水量曲線相較于一點,過該點作橫坐標平行線與縱坐標的年降水量相交,則該交點就是關中平原海拔最低處對應的年降水量,圖示該數字最接近750mm,故C正確,ABD錯誤。
故答案為:C。
3.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降低,則植被的耐寒性會增強。圖2中紅樺林亞帶、糙皮樺林亞帶、栓皮樺林亞帶分布的海拔相對較低,而針葉林帶分布的海拔最高,氣溫最低,秦嶺太白紅杉抗寒性極強,所以屬于針葉林帶,故B正確,ACD錯誤。
故答案為:B。
(2025·金華模擬)褶皺按彎曲形態可分為圓弧、尖棱、箱形、扇形等多種類型。兩翼巖層直立,頂部和底部巖層平緩的為箱形褶皺。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4.圖中箱形褶皺是(  )
A. B.
C. D.
5.下列與褶皺相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br/>A.橫斷山脈是古老的褶皺山脈 B.斷層是找地下水的有利構造
C.巖層向上拱處定能找到石油 D.沉積礦常保留在向斜構造中
【答案】4.A
5.D
【知識點】褶皺;斷層
【解析】【點評】地質構造包括褶皺和斷層。褶皺包括背斜和向斜構造,背斜為巖層向上拱起,巖層新老關系為中間老兩翼新;向斜為巖層向下彎曲,巖層新老關系中間新兩翼老。背斜巖層向上拱起形成山地,向斜處巖層向下彎曲形成谷地。
4.A.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A褶皺兩翼巖層直立,頂部和底部巖石較為平緩,符合箱形褶皺的形態,A正確。
B.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B轉折端為尖頂狀,為尖棱褶皺,B錯誤。
CD.C轉折端呈圓弧形彎曲,為圓弧褶皺,D出現斷裂且巖層有明顯錯位,為斷層構造,CD錯誤。
故答案為:A。
5.A.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橫斷山脈形成于6500萬年前左右,是年輕的褶皺山脈,A錯誤。
B.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斷層裂隙發育,地下水易滲漏,不利于找地下水,B錯誤。
C.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背斜是良好的儲油構造,但石油的形成需要復雜的地質作用,所以不一定所有的背斜就有石油,C錯誤。
D.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向斜構造槽部受擠壓力,巖石緊密,不易受侵蝕,所以沉積礦利于保存,D正確。
故答案為:D。
(2025·金華模擬)勒拿河發源于西伯利亞中南部,注入北冰洋,流域內78~93%地區分布有多年凍土。1975~2014年該流域四季均溫均呈上升趨勢;降水量呈冬春季減少、夏秋季增加趨勢。有別于干旱區,該河徑流量除夏季外均呈增加趨勢。完成下面小題。
6.勒拿河夏季徑流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  )
A.蒸發增加,下滲減弱 B.降水增多,補給增多
C.凍土融化,下滲增多 D.融水減少,排水通暢
7.全球氣候變暖影響下,干旱區河流年徑流量減少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br/>A.水汽輸送減少 B.地表蒸發增強
C.地下徑流增加 D.灌溉用水增加
【答案】6.C
7.B
【知識點】陸地水體類型及其相互關系
【解析】【點評】從陸地水體的水源補給看,大氣降水是河流水和其他陸地水體的最主要補給形式;冰融水可補給河流水及其他陸地水體;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間,依據水位、流量的動態變化,具有水源的相互補給關系。
6.A.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蒸發增加會減少徑流,但下滲減弱會增大徑流,二者矛盾,A錯誤。
B.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降水增加,補給增多應導致徑流增多,與題干矛盾,B錯誤。
C.據材料“流域內78~93%地區分布有多年凍土。1975~2014年該流域四季均溫均呈上升趨勢;降水量呈冬春季減少、夏秋季增加趨勢”可知,勒拿河流域78~93%地區為多年凍土,氣候變暖導致凍土融化,夏季氣溫升高時,凍土融化后地表層含水量增加,水分更容易下滲至深層土壤或地下水,減少了地表徑流,C正確。
D.氣溫上升會加速凍土融化,融水應增加而非減少,D錯誤。
故答案為:C。
7.B.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干旱區氣候干燥,降水稀少,河流主要依賴冰雪融水或少量降水補給。全球變暖使氣溫升高,地表蒸發加劇,導致徑流在形成前被大量蒸發消耗,從而減少年徑流量,B正確。
A.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水汽輸送減少是可能的,但干旱區本身水汽輸送已極少,蒸發增強是更直接的自然原因,A錯誤。
C.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干旱區降水稀少,地下水補給有限,全球變暖會加劇蒸發,使淺層地下水減少,C錯誤。
D.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灌溉用水增加是人為因素,D錯誤。
故答案為:B。
(2025·金華模擬)安徽淮南礦區首批水面早稻的順利收割,標志著全國首次采煤沉陷區水面種植“漂浮水稻”試驗取得成功。讀該地采煤沉陷區“漂浮水稻”景觀圖,完成下面小題。
8.采煤沉陷區水面種植“漂浮水稻”不能( ?。?br/>A.恢復耕地屬性提高復墾指數 B.緩解能源與糧食安全的矛盾
C.踐行耕地“占補平衡”的制度 D.提高沉陷區耕地的復種指數
9.該試驗區用無人機給“漂浮水稻”精準噴施葉面肥,工作中地理信息技術應用正確的是( ?。?br/>A.利用RS獲取施肥點位信息 B.利用BDS獲取水稻長勢信息
C.利用GIS 建立水稻數據模型 D.利用GNSS 計算水稻施肥數量
【答案】8.D
9.C
【知識點】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地理信息系統(GIS);農業發展的方向與措施
【解析】【點評】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的領域主要表現為:遙感在資源普查、環境和災害監測中的應用(可對農作物進行估產、有助于防災減災);全球定位系統在定位導航中的應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導航);地理信息系統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與服務、交通道路管理、環境管理以及城市規劃、防災減災等)。
8.A.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在采煤沉陷區水面種植“漂浮水稻”,將原本閑置的沉陷區水面利用起來,一定程度上恢復了耕地屬性,提高了復墾指數,A不符合題意。
B.采煤會消耗能源,而種植水稻能增加糧食產量,緩解能源與糧食安全的矛盾,B不符合題意。
C.通過在沉陷區種植水稻,實現了耕地的補充,踐行了耕地“占補平衡”制度,C不符合題意。
D.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復種指數是指一定時期內(一般為1年)在同一地塊耕地面積上種植農作物的平均次數。采煤沉陷區水面種植“漂浮水稻”并沒有在同一地塊上增加種植次數,不能提高沉陷區耕地的復種指數,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9.A.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RS(遙感 )主要是獲取地物的影像信息,施肥點位信息需要通過定位系統獲取,不是RS,A錯誤。
B.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BDS(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導航,獲取水稻長勢信息需要用RS,B錯誤。
B.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GIS(地理信息系統 )可以對水稻的各種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建立水稻數據模型,為精準施肥提供決策支持,C正確。
D.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 )主要用于定位和導航,計算水稻施肥數量需要結合水稻生長模型等,不是GNSS的功能,D錯誤。
故答案為:C。
(2025·金華模擬)讀我國廣東、河南、吉林、西藏四省區2023年相關人口統計圖表(圖中性別比表示100名女性對應的男性數量),完成下面小題。
省(區) 人口變動(萬人) 出生人口(萬人) 出生率(‰) 性別比(女=100)
甲 -9 8.8 3.77 99.55
乙 49 103 8.12 111.17
丙 1 5 13.72 111.15
丁 -57 69.05 7.06 100.57
10.甲乙丙丁四省區分別是( ?。?br/>A.吉林 河南 廣東 西藏 B.吉林 廣東 西藏 河南
C.西藏 廣東 河南 吉林 D.廣東 河南 西藏 吉林
11.關于四省區人口狀況及原因敘述,正確的是( ?。?br/>A.甲因經濟飛速發展,人口出現負增長
B.乙因巨大的外來人口,出生率降低
C.丙因青壯年的遷入,年齡結構年輕化
D.丁因人口基數較大,出生人口數量大
12.乙省人口性別比 2000~2023年從103.8變為111.1。下列與該變化關系最密切的是( ?。?br/>A.人口政策 B.產業升級 C.遷移政策 D.醫療衛生
【答案】10.B
11.D
12.B
【知識點】人口增長及其影響因素;人口問題及其應對措施;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
【解析】【點評】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環境適宜程度、環境惡化、自然災害等;經濟發展水平(生活條件、經濟收入)、城市化推進、大型項目建設、區域開發、交通條件等;政治因素(政治中心的建立和遷移、人口遷移和經濟政策、戰爭等);社會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地域文化差異等)。
10.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甲省區從人口變動看為-9萬人,呈負增長,且出生率3.77‰較低,老齡化程度相對較高,吉林經濟發展相對緩慢,人口外流導致負增長,與甲相符;乙省區人口變動為49萬人,呈正增長,出生人口103萬人較多,且人口遷入多,符合廣東經濟發達吸引大量外來人口的特點;丙省區人口出生率13.72‰較高,但出生人口僅5萬,說明人口基數較小,西藏少數民族聚居,生育政策相對寬松,出生率較高,與丙相符;丁省區人口變動為-57萬人,人口流出較多,出生人口69.05萬人較多,人口基數大,符合河南人口眾多且有一定人口外流的情況,所以甲乙丙丁分別是吉林、廣東、西藏、河南,ACD錯誤,B正確。
故答案為:B。
11.A.根據上題分析可知,甲(吉林)人口出現負增長主要是因為經濟發展緩慢,就業機會少,人口外流,并非經濟飛速發展,A錯誤。
B.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乙(廣東)出生率并不低,其人口增長主要是外來人口遷入多,且外來人口中青壯年比例高,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出生率,B錯誤。
C.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丙(西藏)經濟水平不高,生態脆弱,對人口吸引力不強,青壯年人口遷入少,C錯誤。
D.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ê幽希┤丝诨鶖荡?,雖然出生率不是最高,但出生人口數量大,D正確。
故答案為:D。
12.A.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人口政策對性別比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生育數量等方面,不是導致廣東性別比升高的主要原因,A錯誤。
B.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廣東產業升級,一些制造業等對男性勞動力需求相對增加,吸引更多男性勞動力遷入,導致性別比升高,B正確。
C.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遷移政策沒有明確指向導致性別比變化,C錯誤。
D.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醫療衛生條件改善主要影響人口健康狀況和死亡率等,與性別比變化關系不大,D錯誤。
故答案為:B。
(2025·金華模擬)讀山東省土壤鹽堿化地區分布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3.影響山東省沿海地區土壤鹽堿化分布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br/>A.地形 B.氣候 C.河流 D.人類活動
14.與德州比,東營土壤鹽堿化成因不同的是(  )
A.蒸發旺盛 B.排水不暢 C.引水灌溉 D.海水作用
【答案】13.A
14.D
【知識點】土壤的功能與養護
【解析】【點評】鹽堿化的成因:由于合理灌溉(灌溉水量過大),導致地下水位上升和地表鹽類物質聚集,鹽類物質在土壤表層結晶析出,引起土壤鹽漬化(土壤鹽堿化)。
13.A.根據河流流向可知,地形影響了地表和地下徑流,地勢低洼地區排水不暢,地下水位相對較高,鹽分容易隨水分上升到地表積聚,導致土壤鹽堿化程度較高;而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地區,土壤鹽堿化程度相對較低,A正確。
BCD.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氣候、河流、人類活動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土壤鹽堿化,但不是造成沿海地區鹽堿化分布差異的主要因素,BCD錯誤。
故答案為:A。
14.A.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德州和東營都位于山東省,氣候條件相似,蒸發旺盛程度相近,不是東營鹽堿化成因不同之處,A錯誤。
B.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兩地都可能存在地勢低洼、排水不暢的情況,這不是東營獨特的鹽堿化成因,B錯誤。
C.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引水灌溉不合理都可能導致兩地土壤鹽堿化,不是東營鹽堿化成因的差異所在,C錯誤。
D.東營靠近海洋,受海水入侵、海水倒灌等海水作用影響更大,會增加土壤鹽分含量,導致鹽堿化,而德州距海較遠,受海水作用影響小,這是東營與德州土壤鹽堿化成因不同的地方,D正確。
故答案為:D。
(2025·金華模擬)加拿大是世界上第二大油菜籽生產國和最大的油菜籽出口國。讀加拿大油菜主產區略圖,完成下面小題。
加拿大油菜種植和收獲時間表
地區 播種開始時間 播種結束時間 收獲開始時間 收獲結束時間
巴尼托巴省 4月下旬 5月中旬 8月下旬 9月中旬
薩斯喀徹溫省 5月初 5月中旬至5月底 9月上旬 10月初
阿爾伯塔省 5月中旬 6月初 9月中旬 10月中旬
15.根據播種和收獲時間推測,阿爾伯塔省最可能是( ?。?br/>A.① B.② C.③ D.④
16.影響加拿大油菜生產的自然災害主要是( ?。?br/>A.冬季寒潮 B.秋季干旱 C.夏季滑坡 D.春季低溫
17.加拿大油菜種植收獲時間與我國長江流域差異明顯,其主導因素是( ?。?br/>A.油菜品種 B.種植技術 C.市場需求 D.機械裝備
【答案】15.B
16.D
17.A
【知識點】自然災害的主要類型及其特點;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
【解析】【點評】農業區位因素包括自然區位因素(氣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會經濟因素(市場、交通、政策、勞動力、科技等)。市場需求決定著農業生產的類型和規模;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與冷藏保鮮技術條件的發展,使農產品的市場(銷售范圍)在地域上大為擴展。
15.讀表格,阿爾伯塔省播種時間相對較晚(5月中旬開始),收獲時間也較晚(9月中旬開始),這說明其熱量條件相對較差,緯度較高。在圖中①②③④區域里,②區域油菜生產區緯度相對較高,熱量條件相對不足,符合阿爾伯塔省的種植和收獲時間特點,②符合,B正確,ACD錯誤。
故答案為:B。
16.D.根據所學知識和材料信息可知,春季是油菜播種和幼苗生長時期,加拿大緯度較高,春季低溫可能會凍傷幼苗,影響油菜生長,是影響油菜生產的主要自然災害,D正確。
A.根據所學知識和材料信息可知,加拿大油菜主要在春季播種,冬季寒潮對此時油菜還未種植,影響較小,A錯誤。
B.秋季時油菜接近收獲,干旱對其影響相對較小,不是主要自然災害,B錯誤。
C.加拿大油菜主產區地形相對平坦,夏季滑坡發生概率低,不是影響油菜生產的主要自然災害,C錯誤。
故答案為:D。
17.B.根據所學知識和材料信息可知,種植技術主要影響種植效率、產量等,不是造成種植收獲時間差異的主導因素,B錯誤。
C.市場需求主要影響種植規模和品種選擇,對種植收獲時間影響不大,C錯誤。
D.機械裝備影響的是種植和收獲的效率,而非種植收獲時間,D錯誤。
A.根據所學知識和材料信息可知,加拿大緯度較高,氣候寒冷,種植的油菜品種可能更耐寒,生長周期和節律與我國長江流域不同,導致種植收獲時間差異明顯,A正確。
故答案為:A。
(2025·金華模擬)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深化快遞進村”部署,打通工業品下行“最后一公里”和農產品出村“最初一公里”,到最近公共服務設施的距離和時間是可達性的常用定量指標。讀我國城鄉間物流快遞末端配送網點可達性差異統計表,完成下面小題。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 平均距離(千米) 平均時間(分鐘)
駕車 步行 駕車 步行
>90% 6.91 5.62 12 75
<90% 17.87 15.65 27 209
18.制約“快遞進村”的直接原因是(  )
A.村民購物意愿不高 B.個人收入水平較低
C.物流基礎設施薄弱 D.集市物資競爭激烈
19.下列關于加快“快遞進村”的措施,可行的是( ?。?br/>A.共享物流快遞與客運網絡 B.增加農村家庭汽車保有量
C.推進客、貨、郵分離發展 D.全面使用低空飛行器投遞
【答案】18.C
19.A
【知識點】服務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
【解析】【點評】影響服務業的區位因素:①市場:市場需求影響服務產品的種類和發展潛力。②交通運輸:影響服務業的空間布局。③勞動力:勞動力密集型服務業需要勞動力數量較多,技術密集型服務業對勞動力素質要求較高。④政府財政支持,稅收和土地優惠等政策因素,對服務業有明顯吸引作用。合理的政府監管和健全的法律制度等,有利于服務業的健康發展。⑤地價:大型綜合購物中信一般布局在地價高的地方,零售業及其他生活性服務業一般布局在地價低的地方。
18.讀我國城鄉間物流快遞末端配送網點可達性差異統計表可知,城鎮化率較低的地區,居民到達物流網點的平均距離和時間均遠高于城鎮化率高的地區。這表明農村地區物流配送網點分布稀疏、交通條件差,導致末端配送困難。這直接反映了物流基礎設施的不足,成為快遞進村的直接制約因素,C正確,ABD錯誤。
故答案為:C。
19.A.“快遞進村”的直接原因是物流基礎設施薄弱,共享物流與客運網絡(如利用農村客運班車捎帶快遞)可充分利用現有交通資源,降低配送成本,提高效率,利于“快遞進村”,是短期內可行的措施,故A正確。
B.增加農村家庭汽車保有量,有利于村民出行,對于“快遞進村”影響不大,故B錯誤。
C.推進客、貨、郵分離發展會加大基礎設施的投資,增加成本,更不利于“快遞進村”,故C錯誤。
D.飛行器投遞成本高,難以推行,不符合實際情況,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2025·金華模擬)海底數據中心就是將服務器等IT設施安裝在海底密封的數據艙中,用海底光電復合纜供電并通過岸站將數據回傳至互聯網的數據中心。我國首個商用海底數據中心項目選址在海南東南部某海灣近岸淺海區域。讀海底數據中心模型圖,完成下面小題。
20.與深遠海比,海底數據中心選址近岸淺海區域主要考慮( ?。?br/>①全年海水溫度較低 ②遠離強大海水運動③提高數據傳輸效率 ④集約利用海洋能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1.與傳統數據中心比,海底數據中心( ?。?br/>A.不占陸地空間 B.水資源消耗多
C.能源消耗降低 D.環境穩定性差
【答案】20.B
21.C
【知識點】工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
【解析】【點評】影響工業區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動力、水源、交通運輸、勞動力、市場、政府政策、環境因素、區域產業基礎和生產協作條件等。一般來說,市場是首先要考慮的因素。不同的工業部門所要考慮的因素是不同的,有原料指向型、市場指向型、動力指向型、勞動力指向型和技術指向型等。
20.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深遠海全年海水溫度相對較低,①錯誤;近岸淺海區域遠離強大的深海洋流與波浪影響,有利于設備穩定,②正確;近岸淺海區域靠近陸地,傳輸線路短,可提高數據傳輸效率,③正確;集約利用海洋能源與海底數據中心選址關系不大,④錯誤,B正確,ACD錯誤。
故答案為:B。
21.A.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海底數據中心就是將服務器等IT設施安裝在海底密封的數據艙中,用海底光電復合纜供電并通過岸站將數據回傳至互聯網的數據中心,因此海底數據中心也需配建岸站,也會占用一定的陸地空間,A錯誤。
B.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海底數據中心利用海水進行冷卻,水資源消耗相對較少,B錯誤。
C.海底數據中心利用海水自然冷卻,顯著減少制冷系統的能耗,因此與傳統陸上數據中心相比最突出的優勢是“能源消耗降低”,C正確。
D.海底數據中心位于海底,環境相對穩定,D錯誤。
故答案為:C。
(2025·金華模擬)我國某科研團隊進行冰川覆蓋實驗,即通過冰川表面覆蓋具有隔熱和散熱功能的特定材料以減緩冰川消融速率。實驗數據顯示,新型納米材料的隔熱散熱效果極佳。圖1為冰川覆蓋實驗效果示意圖,圖2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22.與一般材料比,新型納米材料減緩冰川消融速率效果更好,其主要原理是(  )
A.①增強,⑤增強 B.②增強,④增強
C.③削弱,④削弱 D.④增強,⑤削弱
23.與該實驗應用原理相似的是(  )
①冬季羽絨服 ②夏季防曬服 ③夏季遮陽網 ④深秋覆秸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22.B
23.B
【知識點】大氣的受熱過程
【解析】【點評】大氣熱力作用過程的順序是:太陽輻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溫→地面輻射→大氣吸收→大氣輻射→大氣逆輻射。太陽輻射有部分被大氣反射、散射和吸收,大部分到達地面,被地面吸收;地面吸收太陽輻射增溫,產生地面輻射,被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水汽等吸收;大氣吸收熱量,產生大氣輻射,其中一部分熱量通過大氣逆輻射的形式返還給地面,對地面起到保溫作用。
22.BC.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讀圖①是大氣反射的太陽輻射,②是地面反射向宇宙空間的太陽輻射,③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④是地面輻射,⑤是大氣逆輻射,根據材料新型納米材料的隔熱散熱效果極佳,該材料通過增強對太陽輻射的反射作用,減少地面對太陽輻射的吸收,起到降溫(增強隔熱)的作用;增強地面輻射起到散熱的作用,②④增強,B正確,C錯誤。
AD.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⑤大氣逆輻射主要起到保溫作用,和新材料的隔熱散熱原理不同,AD錯誤。
故答案為:B。
23.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冬季羽絨服主要用于保暖,不利于散熱,①錯誤;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夏季防曬服對太陽輻射的反射作用強,通風透氣性強,利于散熱,②正確;夏季遮陽網通過遮擋陽光,減少熱量吸收,起到隔熱的作用,③正確;深秋覆秸稈主要是保溫,減少熱量的散失,減少水分的蒸發,④錯誤,B正確,ACD錯誤。
故答案為:B。
(2025·金華模擬)浙江太湖之畔(約30°N)坐落著一形似太陽的酒店,該建筑為圓心一致的標準鋼球結構(直徑97.8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球形單體建筑。讀某時刻“太陽酒店”景觀圖,完成下面小題。
24.若拍攝地點位于該酒店東側,則圖示照片拍攝的時刻最可能為( ?。?br/>A.子夜 B.清晨 C.正午 D.傍晚
25.不考慮天氣影響,春分日陽光直射該建筑表面(局部)的點的移動軌跡是( ?。?br/>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24.C
25.D
【知識點】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解析】【點評】從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晝長夜短,除極晝極夜區域外,均日出東北,日落西北;從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晝短夜長,除極晝極夜區域外,均日出東南,日落西南。二分日,日出正東,日落正西。從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北半球白晝縮短,黑夜增加;從冬至日到次年的夏至日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北半球白晝增加,黑夜縮短。
24.C.根據題干可知,拍攝地點在酒店東側,則拍攝者面向西側;圖示照片的光點出現在圖的左側,太陽位于拍攝者的左側,即大致位于正南方向,故拍攝的時刻最可能是正午,C正確。
A.子夜沒有太陽,故A錯誤。
BD.清晨為日出時間,太陽位于偏東方;傍晚為日落時間,太陽在偏西方,故BD錯誤。
故答案為:C。
25.春分時太陽直射赤道,太陽正東升起,正西落下,酒店的緯度約30°N,則其正午太陽高度約為60°,對應球面上最大圓處被直射的“亮斑”從正東向正西移動,正午時亮斑到達球體較高位置,太陽位于正南方向,與圖示①所示的光照軌跡相符;由于該酒店為球體,同一時刻的不同高度上正午太陽高度不同,所以當某一高度正午太陽高度為45°時,太陽從東北升起,西北落下,正午仍然位于正南,對應④圖,圖③錯誤;②圖正午太陽位于正北,不符合實際,故D正確,ABC錯誤。
故答案為:D。
26.(2025·金華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山西運城地處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地區,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擁有10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圖1為運城區域圖。
材料二:運城鹽湖有250萬年的地理年齡、4600多年的開采史,是世界三大硫酸鈉型內陸鹽湖之一。南風對鹽池意義重大,湖水在南風吹拂與陽光照射下即可成鹽,舜作《南風》以歌之,《天工開物》則稱“夏秋之交,南風大起,一宵結成”。
材料三:2020年9月運城實施“退鹽還湖”,鹽湖保護范圍內停止一切工業生產活動。如今運城以文化旅游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并開發出以鹽為主題的鹽湖“五絕”等康養項目,昔日的“工業湖”已蝶變為美麗的“生態湖”。圖2為2024年運城的產業結構圖。
(1)從河流角度,簡析運城成為華夏文明發源地之一的原因。
(2)簡析南風促進鹽湖湖水鹽分析出的主要原因。
(3)簡析實施“退鹽還湖”后運城鹽湖發展旅游業的資源優勢。
【答案】(1)大小支流匯集,提供充足的生產生活用水;地形平坦,河流泥沙沉積;土壤深厚肥沃;干支流可實現聯運;河道展寬,流速變緩,不易發生水災
(2)南風來自東南季風;翻越中條山,下沉增溫;形成焚風,氣流干燥,加劇湖水蒸發;強勁風力促進水面波動,擴大蒸發面積;持續蒸發,鹵水過飽和,加快鹽分析出
(3)有獨特的鹽田與濕地生態系統等自然景觀資源;千年鹽業文明,歷史文化資源豐富;鹽湖生態康養旅游資源豐富獨特;特殊地質環境等科研、教育功能突出
【知識點】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城鄉區位因素;服務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區域發展的異同
【解析】【分析】(1)運城成為華夏文明發源地之一的原因主要從支流匯集、地形、土壤、聯運、流速等方面分析。從圖中可知運城周邊河流大小支流匯集,能為當時人們提供充足的生產生活用水,滿足基本生存和農業灌溉等需求。河流攜帶泥沙,在運城所在地區沉積,使得地形平坦,且形成深厚肥沃的土壤,有利于農業發展,而農業是古代文明發展的基礎。干支流可實現聯運,方便人員往來和物資運輸,促進區域間交流與貿易。河道展寬,流速變緩,相比于河流上游等地區,不易發生水災,為人類定居和文明發展提供了相對穩定的環境。
(2)南風促進鹽湖湖水鹽分析出的主要原因從季風、氣溫、蒸發、水面波動等方面分析。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運城的南風來自東南季風,翻越中條山后,氣流下沉增溫,形成焚風效應。這種干熱的氣流性質干燥,會加劇湖水蒸發。強勁的南風促進水面波動,擴大了湖水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也就是擴大了蒸發面積,加快蒸發速度。持續的蒸發使湖水鹽分不斷濃縮,鹵水過飽和,從而加快鹽分析出。
(3)實施“退鹽還湖”后運城鹽湖發展旅游業的資源優勢主要從生態、文化、環境、科普等方面分析。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運城鹽湖是世界三大硫酸鈉型內陸鹽湖之一,擁有獨特的鹽田與濕地生態系統,這種獨特的自然景觀對游客吸引力大。鹽湖有4600多年的開采史,悠久的千年鹽業文明,留下眾多歷史遺跡和文化傳統,如相關的傳說、工藝等,歷史文化資源豐富。開發出以鹽為主題的鹽湖“五絕”等康養項目,其生態康養旅游資源豐富獨特,滿足人們健康養生旅游需求。鹽湖特殊的地質環境等,在地質學、生態學等方面具有科研價值,可開展科普教育活動,科研、教育功能突出。
【點評】影響服務業的區位因素:①市場:市場需求影響服務產品的種類和發展潛力。②交通運輸:影響服務業的空間布局。③勞動力:勞動力密集型服務業需要勞動力數量較多,技術密集型服務業對勞動力素質要求較高。④政府財政支持,稅收和土地優惠等政策因素,對服務業有明顯吸引作用。合理的政府監管和健全的法律制度等,有利于服務業的健康發展。⑤地價:大型綜合購物中信一般布局在地價高的地方,零售業及其他生活性服務業一般布局在地價低的地方。
(1)從圖中可知運城周邊河流大小支流匯集,能為當時人們提供充足的生產生活用水,滿足基本生存和農業灌溉等需求。河流攜帶泥沙,在運城所在地區沉積,使得地形平坦,且形成深厚肥沃的土壤,有利于農業發展,而農業是古代文明發展的基礎。干支流可實現聯運,方便人員往來和物資運輸,促進區域間交流與貿易。河道展寬,流速變緩,相比于河流上游等地區,不易發生水災,為人類定居和文明發展提供了相對穩定的環境。
(2)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運城的南風來自東南季風,翻越中條山后,氣流下沉增溫,形成焚風效應。這種干熱的氣流性質干燥,會加劇湖水蒸發。強勁的南風促進水面波動,擴大了湖水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也就是擴大了蒸發面積,加快蒸發速度。持續的蒸發使湖水鹽分不斷濃縮,鹵水過飽和,從而加快鹽分析出。
(3)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運城鹽湖是世界三大硫酸鈉型內陸鹽湖之一,擁有獨特的鹽田與濕地生態系統,這種獨特的自然景觀對游客吸引力大。鹽湖有4600多年的開采史,悠久的千年鹽業文明,留下眾多歷史遺跡和文化傳統,如相關的傳說、工藝等,歷史文化資源豐富。開發出以鹽為主題的鹽湖“五絕”等康養項目,其生態康養旅游資源豐富獨特,滿足人們健康養生旅游需求。鹽湖特殊的地質環境等,在地質學、生態學等方面具有科研價值,可開展科普教育活動,科研、教育功能突出。
27.(2025·金華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錫爾河是中亞第一長河,發源于天山山脈,注入咸海,錫爾河全長3019千米,流域面積21.9萬平方千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446立方米/秒,年均徑流量336億立方米。費爾干納盆地被稱為錫爾河強大的集水區,錫爾河流出該盆地前為上游,流出該盆地后為中下游。
材料二:圖1為錫爾河流域略圖,圖2為費爾干納盆地沿AB 線地形剖面示意圖。
(1)簡析費爾干納盆地被稱為錫爾河強大集水區的原因。
(2)從環境承載力角度,評價錫爾河上游與中下游地區灌溉農業的發展條件。
(3)據圖2推測,費爾干納優質耕地分布區為   (填甲、乙、丙)并說出判斷理由   。
【答案】(1)天山山脈冰雪廣布,冰雪融水多;西風影響,山地降水多;支流眾多,向心狀水系;盆地面積大;離河源地近,水量損失小
(2)上游水資源豐富,土地資源不足;中下游土地資源豐富,水資源不足;上、中下游光熱資源豐富
(3)乙;甲地形坡度大,土壤貧瘠;乙位于山前沖積扇中下部,土壤肥力較高;丙地下水埋藏淺,蒸發旺盛,土壤鹽堿化
【知識點】陸地水體類型及其相互關系;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
【解析】【分析】(1)費爾干納盆地被稱為錫爾河強大集水區的原因可以從水源補給、支流匯入、地形特征等方面分析原因。費爾干納盆地被稱為錫爾河強大集水區的原因可以從水源補給、支流匯入、地形特征等方面分析原因。據材料“錫爾河是中亞第一長河,發源于天山山脈”“費爾干納盆地被稱為錫爾河強大的集水區,錫爾河流出該盆地前為上游,流出該盆地后為中下游”結合圖示信息可知,盆地位于天山山脈西側,天山山脈海拔高,冰雪廣布,冰雪融水多;地處西風帶,受西風影響,盆地內降水量較大,大氣降水補給較多;地勢周高中低,呈向心狀水系,多條支流從周圍山脈匯入盆地內的錫爾河,進一步增加了河流的水量;此外,盆地面積較大,積水區域較廣;“錫爾河流出該盆地前為上游”,離河源地近,河水蒸發下滲損失的水量少。
(2)從環境承載力角度,評價錫爾河上游與中下游地區灌溉農業的發展條件,主要從土地資源、水資源、氣候條件等影響農業的自然條件的有利、不利方面說明。從環境承載力角度,評價錫爾河上游與中下游地區灌溉農業的發展條件,主要從土地資源、水資源、氣候條件等影響農業的自然條件的有利、不利方面說明。錫爾河上游地區靠近河流源地,水資源豐富,而中下游地區距河源遠,加之上游用水和蒸發等因素,水資源相對較少;上游地區,海拔較高,平地較少,土地資源有限,中下游地勢平坦開闊,土地資源豐富;上游和中下游都位于內陸地區,降水較少,光熱資源均豐富。
(3)根據圖2的地形剖面示意圖,甲區域位于山區,地形坡度大,平地少,土壤貧瘠,不屬于作為優質耕地分布區;乙位于山前沖積扇中下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且靠近錫爾河,水源充足,屬于優質耕地分布區;丙靠近河流,地形雖平坦,但地下水位較高,蒸發旺盛,土壤鹽堿化嚴重,不屬于作為優質耕地的分布區。故費爾干納優質耕地分布區為乙。
【點評】農業區位因素:自然因素:氣候、地形、土壤、水源;社會經濟因素:市場、勞動力、交通、政策、土地價格、資金、管理;技術條件:冷藏、保鮮技術、良種、化肥、機械。
(1)費爾干納盆地被稱為錫爾河強大集水區的原因可以從水源補給、支流匯入、地形特征等方面分析原因。據材料“錫爾河是中亞第一長河,發源于天山山脈”“費爾干納盆地被稱為錫爾河強大的集水區,錫爾河流出該盆地前為上游,流出該盆地后為中下游”結合圖示信息可知,盆地位于天山山脈西側,天山山脈海拔高,冰雪廣布,冰雪融水多;地處西風帶,受西風影響,盆地內降水量較大,大氣降水補給較多;地勢周高中低,呈向心狀水系,多條支流從周圍山脈匯入盆地內的錫爾河,進一步增加了河流的水量;此外,盆地面積較大,積水區域較廣;“錫爾河流出該盆地前為上游”,離河源地近,河水蒸發下滲損失的水量少。
(2)從環境承載力角度,評價錫爾河上游與中下游地區灌溉農業的發展條件,主要從土地資源、水資源、氣候條件等影響農業的自然條件的有利、不利方面說明。錫爾河上游地區靠近河流源地,水資源豐富,而中下游地區距河源遠,加之上游用水和蒸發等因素,水資源相對較少;上游地區,海拔較高,平地較少,土地資源有限,中下游地勢平坦開闊,土地資源豐富;上游和中下游都位于內陸地區,降水較少,光熱資源均豐富。
(3)根據圖2的地形剖面示意圖,甲區域位于山區,地形坡度大,平地少,土壤貧瘠,不屬于作為優質耕地分布區;乙位于山前沖積扇中下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且靠近錫爾河,水源充足,屬于優質耕地分布區;丙靠近河流,地形雖平坦,但地下水位較高,蒸發旺盛,土壤鹽堿化嚴重,不屬于作為優質耕地的分布區。故費爾干納優質耕地分布區為乙。
28.(2025·金華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珠江口寬闊、幽深的伶仃洋,因南宋文天祥的《過零丁洋》而舉世聞名。圍繞伶仃洋周邊建設的深水港口群,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一個重要支撐。自1850年以來,在自然和人類活動等作用下,珠江河口灣水域面積減少約35%(1258平方千米)。圖1和圖2為珠三角位置示意圖。
材料二:在珠三角平原上,分布有許多低山丘陵地貌,多數由古生代或中生代的巖層構成,正是這些低山丘陵,造就了珠三角獨特的口門地形(圖2),如虎門、崖門等,形成了珠江水系“三江匯流、網河密布、八口出?!钡莫氂刑卣?。
材料三:湛江市是我國著名的熱帶水果產區,這里年平均氣溫在23℃左右,全年無霜期長達350天以上,年降水量在1300-1800mm之間,年日照時數超過2000小時。湛江境內有南渡河、鑒江等多條河流,水庫分布廣泛。圖4為廣東省和湛江市1978-2021年三大產業結構變化圖。
(1)簡述湛江市成為熱帶水果產區的優勢條件。
(2)與全省比,簡析1978~2021年湛江市產業結構特點及對經濟的主要影響。
(3)簡述伶仃洋海面深水航道的形成過程。
(4)簡析1985年來伶仃洋河口灣水域面積減少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答案】(1)緯度低,氣溫高,不易受霜凍的影響;降水多,雨熱同期,有利于水果生長;日照時數長,光合作用強,有利于糖分的積累;地形條件復雜,有利于多樣水果生長;河流眾多,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2)湛江市第一產業逐漸變??;但第一產業比重遠高于全省;第二、三產業比重遠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湛江市為保障全省的糧食安全以及提供農副產品做出了積極貢獻;經濟發展速度相對較慢。
(3)眾多支流匯聚;在入海前受低山丘陵等地形的約束;河道變窄,流速加快,加上潮水的影響;對泥沙的侵蝕作用增強。
(4)原因:大規模圍填海工程;河口泥沙淤積;水利工程和河道整治工程導致;危害:防洪壓力增大;濕地減少威脅物種棲息地;航道維護成本增加。
【知識點】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交通運輸布局的一般原則與區位因素;區域產業結構及其變化;海洋空間資源開發與國家安全
【解析】【分析】(1)湛江緯度低,年均溫約23℃,氣溫高,不易受霜凍影響,熱量條件好。年降水量在1300-1800mm之間,降水多,且雨熱同期,利于水果生長。年日照時數超過2000小時,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強,利于糖分積累。地處珠三角,多低山丘陵,地形條件復雜,垂直差異明顯,水熱組合多樣,有利于多種水果生長。境內有南渡河、鑒江等多條河流,水源分布廣泛,能為水果種植提供充足水源。
(2)與全省比,1978~2021年湛江市產業結構特點及對經濟的主要影響從產業比重、經濟、就業等方面分析。從圖中可知,1978-2021年湛江市第一產業比重逐漸變小,但與全省比,第一產業比重遠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第二、三產業比重遠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第一產業比重高,說明湛江市在保障全省糧食安全以及提供農副產品方面做出貢獻。但第二、三產業比重低,意味著工業和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產業結構不夠優化,導致經濟發展速度相對較慢,整體經濟實力較弱。
(3)伶仃洋海面深水航道的形成過程主要從地形、流速、潮水頂托、泥沙沉積等方面分析。珠江眾多支流在伶仃洋匯聚,在入??谑艿蜕角鹆甑匦渭s束,河道變窄,水流速度加快。同時,潮水的頂托作用也會使水流速度和方向發生變化,加大對泥沙的侵蝕和搬運能力,使得泥沙不易沉積,長期作用下逐漸形成了海面深水航道。
(4)1985年來伶仃洋河口灣水域面積減少的主要原因及危害主要從泥沙沉積、水域面積、水利工程、生物多樣性、航道維護成本、濕地面積等方面分析。原因: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大規模圍填海工程直接占用河口灣水域面積;河口地區水流速度變化等導致泥沙淤積,使水域面積減??;水利工程和河道整治工程改變了水流和水域形態,也會造成水域面積減少。危害: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水域面積減少,調蓄洪水能力下降,防洪壓力增大;濕地面積減小,破壞了生物棲息地,威脅物種多樣性;航道變窄變淺,增加了航道維護成本。
【點評】農業區位因素包括自然區位因素(氣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會經濟因素(市場、交通、政策、勞動力、科技等)。市場需求決定著農業生產的類型和規模;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與冷藏保鮮技術條件的發展,使農產品的市場(銷售范圍)在地域上大為擴展。
(1)湛江緯度低,年均溫約23℃,氣溫高,不易受霜凍影響,熱量條件好。年降水量在1300-1800mm之間,降水多,且雨熱同期,利于水果生長。年日照時數超過2000小時,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強,利于糖分積累。地處珠三角,多低山丘陵,地形條件復雜,垂直差異明顯,水熱組合多樣,有利于多種水果生長。境內有南渡河、鑒江等多條河流,水源分布廣泛,能為水果種植提供充足水源。
(2)從圖中可知,1978-2021年湛江市第一產業比重逐漸變小,但與全省比,第一產業比重遠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第二、三產業比重遠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第一產業比重高,說明湛江市在保障全省糧食安全以及提供農副產品方面做出貢獻。但第二、三產業比重低,意味著工業和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產業結構不夠優化,導致經濟發展速度相對較慢,整體經濟實力較弱。
(3)珠江眾多支流在伶仃洋匯聚,在入??谑艿蜕角鹆甑匦渭s束,河道變窄,水流速度加快。同時,潮水的頂托作用也會使水流速度和方向發生變化,加大對泥沙的侵蝕和搬運能力,使得泥沙不易沉積,長期作用下逐漸形成了海面深水航道。
(4)原因: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大規模圍填海工程直接占用河口灣水域面積;河口地區水流速度變化等導致泥沙淤積,使水域面積減??;水利工程和河道整治工程改變了水流和水域形態,也會造成水域面積減少。危害: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水域面積減少,調蓄洪水能力下降,防洪壓力增大;濕地面積減小,破壞了生物棲息地,威脅物種多樣性;航道變窄變淺,增加了航道維護成本。
1 / 12025屆浙江省金華十校高考4月模擬考試地理試題
1.(2025·金華模擬)2025年3月28 日14時20分,緬甸發生7.9級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震中位于21.85°N,95.95°E,距我國西南邊境線最近約294千米。本次地震震中位于(  )
A.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生長邊界
B.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生長邊界
C.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消亡邊界
D.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消亡邊界
(2025·金華模擬)秦嶺太白山南北兩坡的山地落葉闊葉林從海拔五六百米的基帶一直向上延伸至2800米,垂直高差達2300米左右,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帶幅最寬、結構最為復雜的山地闊葉林帶,可以稱之為“超級垂直帶”。讀太白山位置及自然帶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
2.關中平原海拔最低處的年降水量最接近( ?。?br/>A.500mm B.600mm C.750mm D.850mm
3.抗寒性極強的秦嶺太白紅杉屬于( ?。?br/>A.紅樺林亞帶 B.針葉林帶
C.糙皮樺林亞帶 D.栓皮樺林亞帶
(2025·金華模擬)褶皺按彎曲形態可分為圓弧、尖棱、箱形、扇形等多種類型。兩翼巖層直立,頂部和底部巖層平緩的為箱形褶皺。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4.圖中箱形褶皺是(  )
A. B.
C. D.
5.下列與褶皺相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橫斷山脈是古老的褶皺山脈 B.斷層是找地下水的有利構造
C.巖層向上拱處定能找到石油 D.沉積礦常保留在向斜構造中
(2025·金華模擬)勒拿河發源于西伯利亞中南部,注入北冰洋,流域內78~93%地區分布有多年凍土。1975~2014年該流域四季均溫均呈上升趨勢;降水量呈冬春季減少、夏秋季增加趨勢。有別于干旱區,該河徑流量除夏季外均呈增加趨勢。完成下面小題。
6.勒拿河夏季徑流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 ?。?br/>A.蒸發增加,下滲減弱 B.降水增多,補給增多
C.凍土融化,下滲增多 D.融水減少,排水通暢
7.全球氣候變暖影響下,干旱區河流年徑流量減少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br/>A.水汽輸送減少 B.地表蒸發增強
C.地下徑流增加 D.灌溉用水增加
(2025·金華模擬)安徽淮南礦區首批水面早稻的順利收割,標志著全國首次采煤沉陷區水面種植“漂浮水稻”試驗取得成功。讀該地采煤沉陷區“漂浮水稻”景觀圖,完成下面小題。
8.采煤沉陷區水面種植“漂浮水稻”不能( ?。?br/>A.恢復耕地屬性提高復墾指數 B.緩解能源與糧食安全的矛盾
C.踐行耕地“占補平衡”的制度 D.提高沉陷區耕地的復種指數
9.該試驗區用無人機給“漂浮水稻”精準噴施葉面肥,工作中地理信息技術應用正確的是( ?。?br/>A.利用RS獲取施肥點位信息 B.利用BDS獲取水稻長勢信息
C.利用GIS 建立水稻數據模型 D.利用GNSS 計算水稻施肥數量
(2025·金華模擬)讀我國廣東、河南、吉林、西藏四省區2023年相關人口統計圖表(圖中性別比表示100名女性對應的男性數量),完成下面小題。
省(區) 人口變動(萬人) 出生人口(萬人) 出生率(‰) 性別比(女=100)
甲 -9 8.8 3.77 99.55
乙 49 103 8.12 111.17
丙 1 5 13.72 111.15
丁 -57 69.05 7.06 100.57
10.甲乙丙丁四省區分別是( ?。?br/>A.吉林 河南 廣東 西藏 B.吉林 廣東 西藏 河南
C.西藏 廣東 河南 吉林 D.廣東 河南 西藏 吉林
11.關于四省區人口狀況及原因敘述,正確的是(  )
A.甲因經濟飛速發展,人口出現負增長
B.乙因巨大的外來人口,出生率降低
C.丙因青壯年的遷入,年齡結構年輕化
D.丁因人口基數較大,出生人口數量大
12.乙省人口性別比 2000~2023年從103.8變為111.1。下列與該變化關系最密切的是(  )
A.人口政策 B.產業升級 C.遷移政策 D.醫療衛生
(2025·金華模擬)讀山東省土壤鹽堿化地區分布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3.影響山東省沿海地區土壤鹽堿化分布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br/>A.地形 B.氣候 C.河流 D.人類活動
14.與德州比,東營土壤鹽堿化成因不同的是( ?。?br/>A.蒸發旺盛 B.排水不暢 C.引水灌溉 D.海水作用
(2025·金華模擬)加拿大是世界上第二大油菜籽生產國和最大的油菜籽出口國。讀加拿大油菜主產區略圖,完成下面小題。
加拿大油菜種植和收獲時間表
地區 播種開始時間 播種結束時間 收獲開始時間 收獲結束時間
巴尼托巴省 4月下旬 5月中旬 8月下旬 9月中旬
薩斯喀徹溫省 5月初 5月中旬至5月底 9月上旬 10月初
阿爾伯塔省 5月中旬 6月初 9月中旬 10月中旬
15.根據播種和收獲時間推測,阿爾伯塔省最可能是( ?。?br/>A.① B.② C.③ D.④
16.影響加拿大油菜生產的自然災害主要是( ?。?br/>A.冬季寒潮 B.秋季干旱 C.夏季滑坡 D.春季低溫
17.加拿大油菜種植收獲時間與我國長江流域差異明顯,其主導因素是( ?。?br/>A.油菜品種 B.種植技術 C.市場需求 D.機械裝備
(2025·金華模擬)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深化快遞進村”部署,打通工業品下行“最后一公里”和農產品出村“最初一公里”,到最近公共服務設施的距離和時間是可達性的常用定量指標。讀我國城鄉間物流快遞末端配送網點可達性差異統計表,完成下面小題。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 平均距離(千米) 平均時間(分鐘)
駕車 步行 駕車 步行
>90% 6.91 5.62 12 75
<90% 17.87 15.65 27 209
18.制約“快遞進村”的直接原因是( ?。?br/>A.村民購物意愿不高 B.個人收入水平較低
C.物流基礎設施薄弱 D.集市物資競爭激烈
19.下列關于加快“快遞進村”的措施,可行的是( ?。?br/>A.共享物流快遞與客運網絡 B.增加農村家庭汽車保有量
C.推進客、貨、郵分離發展 D.全面使用低空飛行器投遞
(2025·金華模擬)海底數據中心就是將服務器等IT設施安裝在海底密封的數據艙中,用海底光電復合纜供電并通過岸站將數據回傳至互聯網的數據中心。我國首個商用海底數據中心項目選址在海南東南部某海灣近岸淺海區域。讀海底數據中心模型圖,完成下面小題。
20.與深遠海比,海底數據中心選址近岸淺海區域主要考慮( ?。?br/>①全年海水溫度較低 ②遠離強大海水運動③提高數據傳輸效率 ④集約利用海洋能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1.與傳統數據中心比,海底數據中心(  )
A.不占陸地空間 B.水資源消耗多
C.能源消耗降低 D.環境穩定性差
(2025·金華模擬)我國某科研團隊進行冰川覆蓋實驗,即通過冰川表面覆蓋具有隔熱和散熱功能的特定材料以減緩冰川消融速率。實驗數據顯示,新型納米材料的隔熱散熱效果極佳。圖1為冰川覆蓋實驗效果示意圖,圖2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22.與一般材料比,新型納米材料減緩冰川消融速率效果更好,其主要原理是(  )
A.①增強,⑤增強 B.②增強,④增強
C.③削弱,④削弱 D.④增強,⑤削弱
23.與該實驗應用原理相似的是( ?。?br/>①冬季羽絨服 ②夏季防曬服 ③夏季遮陽網 ④深秋覆秸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5·金華模擬)浙江太湖之畔(約30°N)坐落著一形似太陽的酒店,該建筑為圓心一致的標準鋼球結構(直徑97.8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球形單體建筑。讀某時刻“太陽酒店”景觀圖,完成下面小題。
24.若拍攝地點位于該酒店東側,則圖示照片拍攝的時刻最可能為( ?。?br/>A.子夜 B.清晨 C.正午 D.傍晚
25.不考慮天氣影響,春分日陽光直射該建筑表面(局部)的點的移動軌跡是(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6.(2025·金華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山西運城地處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地區,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擁有10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圖1為運城區域圖。
材料二:運城鹽湖有250萬年的地理年齡、4600多年的開采史,是世界三大硫酸鈉型內陸鹽湖之一。南風對鹽池意義重大,湖水在南風吹拂與陽光照射下即可成鹽,舜作《南風》以歌之,《天工開物》則稱“夏秋之交,南風大起,一宵結成”。
材料三:2020年9月運城實施“退鹽還湖”,鹽湖保護范圍內停止一切工業生產活動。如今運城以文化旅游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并開發出以鹽為主題的鹽湖“五絕”等康養項目,昔日的“工業湖”已蝶變為美麗的“生態湖”。圖2為2024年運城的產業結構圖。
(1)從河流角度,簡析運城成為華夏文明發源地之一的原因。
(2)簡析南風促進鹽湖湖水鹽分析出的主要原因。
(3)簡析實施“退鹽還湖”后運城鹽湖發展旅游業的資源優勢。
27.(2025·金華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錫爾河是中亞第一長河,發源于天山山脈,注入咸海,錫爾河全長3019千米,流域面積21.9萬平方千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446立方米/秒,年均徑流量336億立方米。費爾干納盆地被稱為錫爾河強大的集水區,錫爾河流出該盆地前為上游,流出該盆地后為中下游。
材料二:圖1為錫爾河流域略圖,圖2為費爾干納盆地沿AB 線地形剖面示意圖。
(1)簡析費爾干納盆地被稱為錫爾河強大集水區的原因。
(2)從環境承載力角度,評價錫爾河上游與中下游地區灌溉農業的發展條件。
(3)據圖2推測,費爾干納優質耕地分布區為   (填甲、乙、丙)并說出判斷理由   。
28.(2025·金華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珠江口寬闊、幽深的伶仃洋,因南宋文天祥的《過零丁洋》而舉世聞名。圍繞伶仃洋周邊建設的深水港口群,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一個重要支撐。自1850年以來,在自然和人類活動等作用下,珠江河口灣水域面積減少約35%(1258平方千米)。圖1和圖2為珠三角位置示意圖。
材料二:在珠三角平原上,分布有許多低山丘陵地貌,多數由古生代或中生代的巖層構成,正是這些低山丘陵,造就了珠三角獨特的口門地形(圖2),如虎門、崖門等,形成了珠江水系“三江匯流、網河密布、八口出海”的獨有特征。
材料三:湛江市是我國著名的熱帶水果產區,這里年平均氣溫在23℃左右,全年無霜期長達350天以上,年降水量在1300-1800mm之間,年日照時數超過2000小時。湛江境內有南渡河、鑒江等多條河流,水庫分布廣泛。圖4為廣東省和湛江市1978-2021年三大產業結構變化圖。
(1)簡述湛江市成為熱帶水果產區的優勢條件。
(2)與全省比,簡析1978~2021年湛江市產業結構特點及對經濟的主要影響。
(3)簡述伶仃洋海面深水航道的形成過程。
(4)簡析1985年來伶仃洋河口灣水域面積減少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板塊構造學說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地震的主要成因是板塊的擠壓碰撞,地殼活躍造成的。根據板塊分布可知,緬甸位于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消亡邊界,地殼活躍,C正確,ABD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巖石圈分為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共六大板塊,這些板塊漂浮在“軟流層”之上,處于不斷運動之中。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若大陸板塊與大洋板塊碰撞,大洋板塊向下俯沖,則形成海溝、島弧或海岸山脈;若大陸板塊與大陸板塊相撞,則形成高大的山脈;在板塊張裂處,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答案】2.C
3.B
【知識點】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解析】【點評】山麓自然帶(基帶)與當地自然帶一致;山地自然帶由山麓到山頂的更替規律與當地所在緯度向較高緯度地區自然帶更替規律相似;緯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對高度越大),自然帶譜數目越多;同一自然帶陽坡分布的海拔高,因為陽坡獲得熱量多;迎風坡降水多,雪線低;氣溫越高,雪線越高;陽坡雪線比陰坡高。
2.根據圖1可知,圖中實曲線為海拔,虛線為降水量,先找到關中平原海拔的最低點;過該點作橫坐標垂線,該垂線與虛線即年降水量曲線相較于一點,過該點作橫坐標平行線與縱坐標的年降水量相交,則該交點就是關中平原海拔最低處對應的年降水量,圖示該數字最接近750mm,故C正確,ABD錯誤。
故答案為:C。
3.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降低,則植被的耐寒性會增強。圖2中紅樺林亞帶、糙皮樺林亞帶、栓皮樺林亞帶分布的海拔相對較低,而針葉林帶分布的海拔最高,氣溫最低,秦嶺太白紅杉抗寒性極強,所以屬于針葉林帶,故B正確,ACD錯誤。
故答案為:B。
【答案】4.A
5.D
【知識點】褶皺;斷層
【解析】【點評】地質構造包括褶皺和斷層。褶皺包括背斜和向斜構造,背斜為巖層向上拱起,巖層新老關系為中間老兩翼新;向斜為巖層向下彎曲,巖層新老關系中間新兩翼老。背斜巖層向上拱起形成山地,向斜處巖層向下彎曲形成谷地。
4.A.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A褶皺兩翼巖層直立,頂部和底部巖石較為平緩,符合箱形褶皺的形態,A正確。
B.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B轉折端為尖頂狀,為尖棱褶皺,B錯誤。
CD.C轉折端呈圓弧形彎曲,為圓弧褶皺,D出現斷裂且巖層有明顯錯位,為斷層構造,CD錯誤。
故答案為:A。
5.A.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橫斷山脈形成于6500萬年前左右,是年輕的褶皺山脈,A錯誤。
B.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斷層裂隙發育,地下水易滲漏,不利于找地下水,B錯誤。
C.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背斜是良好的儲油構造,但石油的形成需要復雜的地質作用,所以不一定所有的背斜就有石油,C錯誤。
D.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向斜構造槽部受擠壓力,巖石緊密,不易受侵蝕,所以沉積礦利于保存,D正確。
故答案為:D。
【答案】6.C
7.B
【知識點】陸地水體類型及其相互關系
【解析】【點評】從陸地水體的水源補給看,大氣降水是河流水和其他陸地水體的最主要補給形式;冰融水可補給河流水及其他陸地水體;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間,依據水位、流量的動態變化,具有水源的相互補給關系。
6.A.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蒸發增加會減少徑流,但下滲減弱會增大徑流,二者矛盾,A錯誤。
B.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降水增加,補給增多應導致徑流增多,與題干矛盾,B錯誤。
C.據材料“流域內78~93%地區分布有多年凍土。1975~2014年該流域四季均溫均呈上升趨勢;降水量呈冬春季減少、夏秋季增加趨勢”可知,勒拿河流域78~93%地區為多年凍土,氣候變暖導致凍土融化,夏季氣溫升高時,凍土融化后地表層含水量增加,水分更容易下滲至深層土壤或地下水,減少了地表徑流,C正確。
D.氣溫上升會加速凍土融化,融水應增加而非減少,D錯誤。
故答案為:C。
7.B.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干旱區氣候干燥,降水稀少,河流主要依賴冰雪融水或少量降水補給。全球變暖使氣溫升高,地表蒸發加劇,導致徑流在形成前被大量蒸發消耗,從而減少年徑流量,B正確。
A.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水汽輸送減少是可能的,但干旱區本身水汽輸送已極少,蒸發增強是更直接的自然原因,A錯誤。
C.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干旱區降水稀少,地下水補給有限,全球變暖會加劇蒸發,使淺層地下水減少,C錯誤。
D.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灌溉用水增加是人為因素,D錯誤。
故答案為:B。
【答案】8.D
9.C
【知識點】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地理信息系統(GIS);農業發展的方向與措施
【解析】【點評】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的領域主要表現為:遙感在資源普查、環境和災害監測中的應用(可對農作物進行估產、有助于防災減災);全球定位系統在定位導航中的應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導航);地理信息系統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與服務、交通道路管理、環境管理以及城市規劃、防災減災等)。
8.A.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在采煤沉陷區水面種植“漂浮水稻”,將原本閑置的沉陷區水面利用起來,一定程度上恢復了耕地屬性,提高了復墾指數,A不符合題意。
B.采煤會消耗能源,而種植水稻能增加糧食產量,緩解能源與糧食安全的矛盾,B不符合題意。
C.通過在沉陷區種植水稻,實現了耕地的補充,踐行了耕地“占補平衡”制度,C不符合題意。
D.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復種指數是指一定時期內(一般為1年)在同一地塊耕地面積上種植農作物的平均次數。采煤沉陷區水面種植“漂浮水稻”并沒有在同一地塊上增加種植次數,不能提高沉陷區耕地的復種指數,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9.A.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RS(遙感 )主要是獲取地物的影像信息,施肥點位信息需要通過定位系統獲取,不是RS,A錯誤。
B.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BDS(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導航,獲取水稻長勢信息需要用RS,B錯誤。
B.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GIS(地理信息系統 )可以對水稻的各種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建立水稻數據模型,為精準施肥提供決策支持,C正確。
D.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 )主要用于定位和導航,計算水稻施肥數量需要結合水稻生長模型等,不是GNSS的功能,D錯誤。
故答案為:C。
【答案】10.B
11.D
12.B
【知識點】人口增長及其影響因素;人口問題及其應對措施;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
【解析】【點評】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環境適宜程度、環境惡化、自然災害等;經濟發展水平(生活條件、經濟收入)、城市化推進、大型項目建設、區域開發、交通條件等;政治因素(政治中心的建立和遷移、人口遷移和經濟政策、戰爭等);社會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地域文化差異等)。
10.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甲省區從人口變動看為-9萬人,呈負增長,且出生率3.77‰較低,老齡化程度相對較高,吉林經濟發展相對緩慢,人口外流導致負增長,與甲相符;乙省區人口變動為49萬人,呈正增長,出生人口103萬人較多,且人口遷入多,符合廣東經濟發達吸引大量外來人口的特點;丙省區人口出生率13.72‰較高,但出生人口僅5萬,說明人口基數較小,西藏少數民族聚居,生育政策相對寬松,出生率較高,與丙相符;丁省區人口變動為-57萬人,人口流出較多,出生人口69.05萬人較多,人口基數大,符合河南人口眾多且有一定人口外流的情況,所以甲乙丙丁分別是吉林、廣東、西藏、河南,ACD錯誤,B正確。
故答案為:B。
11.A.根據上題分析可知,甲(吉林)人口出現負增長主要是因為經濟發展緩慢,就業機會少,人口外流,并非經濟飛速發展,A錯誤。
B.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乙(廣東)出生率并不低,其人口增長主要是外來人口遷入多,且外來人口中青壯年比例高,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出生率,B錯誤。
C.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丙(西藏)經濟水平不高,生態脆弱,對人口吸引力不強,青壯年人口遷入少,C錯誤。
D.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ê幽希┤丝诨鶖荡螅m然出生率不是最高,但出生人口數量大,D正確。
故答案為:D。
12.A.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人口政策對性別比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生育數量等方面,不是導致廣東性別比升高的主要原因,A錯誤。
B.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廣東產業升級,一些制造業等對男性勞動力需求相對增加,吸引更多男性勞動力遷入,導致性別比升高,B正確。
C.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遷移政策沒有明確指向導致性別比變化,C錯誤。
D.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醫療衛生條件改善主要影響人口健康狀況和死亡率等,與性別比變化關系不大,D錯誤。
故答案為:B。
【答案】13.A
14.D
【知識點】土壤的功能與養護
【解析】【點評】鹽堿化的成因:由于合理灌溉(灌溉水量過大),導致地下水位上升和地表鹽類物質聚集,鹽類物質在土壤表層結晶析出,引起土壤鹽漬化(土壤鹽堿化)。
13.A.根據河流流向可知,地形影響了地表和地下徑流,地勢低洼地區排水不暢,地下水位相對較高,鹽分容易隨水分上升到地表積聚,導致土壤鹽堿化程度較高;而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地區,土壤鹽堿化程度相對較低,A正確。
BCD.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氣候、河流、人類活動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土壤鹽堿化,但不是造成沿海地區鹽堿化分布差異的主要因素,BCD錯誤。
故答案為:A。
14.A.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德州和東營都位于山東省,氣候條件相似,蒸發旺盛程度相近,不是東營鹽堿化成因不同之處,A錯誤。
B.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兩地都可能存在地勢低洼、排水不暢的情況,這不是東營獨特的鹽堿化成因,B錯誤。
C.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引水灌溉不合理都可能導致兩地土壤鹽堿化,不是東營鹽堿化成因的差異所在,C錯誤。
D.東營靠近海洋,受海水入侵、海水倒灌等海水作用影響更大,會增加土壤鹽分含量,導致鹽堿化,而德州距海較遠,受海水作用影響小,這是東營與德州土壤鹽堿化成因不同的地方,D正確。
故答案為:D。
【答案】15.B
16.D
17.A
【知識點】自然災害的主要類型及其特點;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
【解析】【點評】農業區位因素包括自然區位因素(氣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會經濟因素(市場、交通、政策、勞動力、科技等)。市場需求決定著農業生產的類型和規模;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與冷藏保鮮技術條件的發展,使農產品的市場(銷售范圍)在地域上大為擴展。
15.讀表格,阿爾伯塔省播種時間相對較晚(5月中旬開始),收獲時間也較晚(9月中旬開始),這說明其熱量條件相對較差,緯度較高。在圖中①②③④區域里,②區域油菜生產區緯度相對較高,熱量條件相對不足,符合阿爾伯塔省的種植和收獲時間特點,②符合,B正確,ACD錯誤。
故答案為:B。
16.D.根據所學知識和材料信息可知,春季是油菜播種和幼苗生長時期,加拿大緯度較高,春季低溫可能會凍傷幼苗,影響油菜生長,是影響油菜生產的主要自然災害,D正確。
A.根據所學知識和材料信息可知,加拿大油菜主要在春季播種,冬季寒潮對此時油菜還未種植,影響較小,A錯誤。
B.秋季時油菜接近收獲,干旱對其影響相對較小,不是主要自然災害,B錯誤。
C.加拿大油菜主產區地形相對平坦,夏季滑坡發生概率低,不是影響油菜生產的主要自然災害,C錯誤。
故答案為:D。
17.B.根據所學知識和材料信息可知,種植技術主要影響種植效率、產量等,不是造成種植收獲時間差異的主導因素,B錯誤。
C.市場需求主要影響種植規模和品種選擇,對種植收獲時間影響不大,C錯誤。
D.機械裝備影響的是種植和收獲的效率,而非種植收獲時間,D錯誤。
A.根據所學知識和材料信息可知,加拿大緯度較高,氣候寒冷,種植的油菜品種可能更耐寒,生長周期和節律與我國長江流域不同,導致種植收獲時間差異明顯,A正確。
故答案為:A。
【答案】18.C
19.A
【知識點】服務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
【解析】【點評】影響服務業的區位因素:①市場:市場需求影響服務產品的種類和發展潛力。②交通運輸:影響服務業的空間布局。③勞動力:勞動力密集型服務業需要勞動力數量較多,技術密集型服務業對勞動力素質要求較高。④政府財政支持,稅收和土地優惠等政策因素,對服務業有明顯吸引作用。合理的政府監管和健全的法律制度等,有利于服務業的健康發展。⑤地價:大型綜合購物中信一般布局在地價高的地方,零售業及其他生活性服務業一般布局在地價低的地方。
18.讀我國城鄉間物流快遞末端配送網點可達性差異統計表可知,城鎮化率較低的地區,居民到達物流網點的平均距離和時間均遠高于城鎮化率高的地區。這表明農村地區物流配送網點分布稀疏、交通條件差,導致末端配送困難。這直接反映了物流基礎設施的不足,成為快遞進村的直接制約因素,C正確,ABD錯誤。
故答案為:C。
19.A.“快遞進村”的直接原因是物流基礎設施薄弱,共享物流與客運網絡(如利用農村客運班車捎帶快遞)可充分利用現有交通資源,降低配送成本,提高效率,利于“快遞進村”,是短期內可行的措施,故A正確。
B.增加農村家庭汽車保有量,有利于村民出行,對于“快遞進村”影響不大,故B錯誤。
C.推進客、貨、郵分離發展會加大基礎設施的投資,增加成本,更不利于“快遞進村”,故C錯誤。
D.飛行器投遞成本高,難以推行,不符合實際情況,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答案】20.B
21.C
【知識點】工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
【解析】【點評】影響工業區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動力、水源、交通運輸、勞動力、市場、政府政策、環境因素、區域產業基礎和生產協作條件等。一般來說,市場是首先要考慮的因素。不同的工業部門所要考慮的因素是不同的,有原料指向型、市場指向型、動力指向型、勞動力指向型和技術指向型等。
20.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深遠海全年海水溫度相對較低,①錯誤;近岸淺海區域遠離強大的深海洋流與波浪影響,有利于設備穩定,②正確;近岸淺海區域靠近陸地,傳輸線路短,可提高數據傳輸效率,③正確;集約利用海洋能源與海底數據中心選址關系不大,④錯誤,B正確,ACD錯誤。
故答案為:B。
21.A.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海底數據中心就是將服務器等IT設施安裝在海底密封的數據艙中,用海底光電復合纜供電并通過岸站將數據回傳至互聯網的數據中心,因此海底數據中心也需配建岸站,也會占用一定的陸地空間,A錯誤。
B.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海底數據中心利用海水進行冷卻,水資源消耗相對較少,B錯誤。
C.海底數據中心利用海水自然冷卻,顯著減少制冷系統的能耗,因此與傳統陸上數據中心相比最突出的優勢是“能源消耗降低”,C正確。
D.海底數據中心位于海底,環境相對穩定,D錯誤。
故答案為:C。
【答案】22.B
23.B
【知識點】大氣的受熱過程
【解析】【點評】大氣熱力作用過程的順序是:太陽輻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溫→地面輻射→大氣吸收→大氣輻射→大氣逆輻射。太陽輻射有部分被大氣反射、散射和吸收,大部分到達地面,被地面吸收;地面吸收太陽輻射增溫,產生地面輻射,被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水汽等吸收;大氣吸收熱量,產生大氣輻射,其中一部分熱量通過大氣逆輻射的形式返還給地面,對地面起到保溫作用。
22.BC.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讀圖①是大氣反射的太陽輻射,②是地面反射向宇宙空間的太陽輻射,③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④是地面輻射,⑤是大氣逆輻射,根據材料新型納米材料的隔熱散熱效果極佳,該材料通過增強對太陽輻射的反射作用,減少地面對太陽輻射的吸收,起到降溫(增強隔熱)的作用;增強地面輻射起到散熱的作用,②④增強,B正確,C錯誤。
AD.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⑤大氣逆輻射主要起到保溫作用,和新材料的隔熱散熱原理不同,AD錯誤。
故答案為:B。
23.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冬季羽絨服主要用于保暖,不利于散熱,①錯誤;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夏季防曬服對太陽輻射的反射作用強,通風透氣性強,利于散熱,②正確;夏季遮陽網通過遮擋陽光,減少熱量吸收,起到隔熱的作用,③正確;深秋覆秸稈主要是保溫,減少熱量的散失,減少水分的蒸發,④錯誤,B正確,ACD錯誤。
故答案為:B。
【答案】24.C
25.D
【知識點】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解析】【點評】從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晝長夜短,除極晝極夜區域外,均日出東北,日落西北;從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晝短夜長,除極晝極夜區域外,均日出東南,日落西南。二分日,日出正東,日落正西。從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北半球白晝縮短,黑夜增加;從冬至日到次年的夏至日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北半球白晝增加,黑夜縮短。
24.C.根據題干可知,拍攝地點在酒店東側,則拍攝者面向西側;圖示照片的光點出現在圖的左側,太陽位于拍攝者的左側,即大致位于正南方向,故拍攝的時刻最可能是正午,C正確。
A.子夜沒有太陽,故A錯誤。
BD.清晨為日出時間,太陽位于偏東方;傍晚為日落時間,太陽在偏西方,故BD錯誤。
故答案為:C。
25.春分時太陽直射赤道,太陽正東升起,正西落下,酒店的緯度約30°N,則其正午太陽高度約為60°,對應球面上最大圓處被直射的“亮斑”從正東向正西移動,正午時亮斑到達球體較高位置,太陽位于正南方向,與圖示①所示的光照軌跡相符;由于該酒店為球體,同一時刻的不同高度上正午太陽高度不同,所以當某一高度正午太陽高度為45°時,太陽從東北升起,西北落下,正午仍然位于正南,對應④圖,圖③錯誤;②圖正午太陽位于正北,不符合實際,故D正確,ABC錯誤。
故答案為:D。
26.【答案】(1)大小支流匯集,提供充足的生產生活用水;地形平坦,河流泥沙沉積;土壤深厚肥沃;干支流可實現聯運;河道展寬,流速變緩,不易發生水災
(2)南風來自東南季風;翻越中條山,下沉增溫;形成焚風,氣流干燥,加劇湖水蒸發;強勁風力促進水面波動,擴大蒸發面積;持續蒸發,鹵水過飽和,加快鹽分析出
(3)有獨特的鹽田與濕地生態系統等自然景觀資源;千年鹽業文明,歷史文化資源豐富;鹽湖生態康養旅游資源豐富獨特;特殊地質環境等科研、教育功能突出
【知識點】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城鄉區位因素;服務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區域發展的異同
【解析】【分析】(1)運城成為華夏文明發源地之一的原因主要從支流匯集、地形、土壤、聯運、流速等方面分析。從圖中可知運城周邊河流大小支流匯集,能為當時人們提供充足的生產生活用水,滿足基本生存和農業灌溉等需求。河流攜帶泥沙,在運城所在地區沉積,使得地形平坦,且形成深厚肥沃的土壤,有利于農業發展,而農業是古代文明發展的基礎。干支流可實現聯運,方便人員往來和物資運輸,促進區域間交流與貿易。河道展寬,流速變緩,相比于河流上游等地區,不易發生水災,為人類定居和文明發展提供了相對穩定的環境。
(2)南風促進鹽湖湖水鹽分析出的主要原因從季風、氣溫、蒸發、水面波動等方面分析。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運城的南風來自東南季風,翻越中條山后,氣流下沉增溫,形成焚風效應。這種干熱的氣流性質干燥,會加劇湖水蒸發。強勁的南風促進水面波動,擴大了湖水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也就是擴大了蒸發面積,加快蒸發速度。持續的蒸發使湖水鹽分不斷濃縮,鹵水過飽和,從而加快鹽分析出。
(3)實施“退鹽還湖”后運城鹽湖發展旅游業的資源優勢主要從生態、文化、環境、科普等方面分析。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運城鹽湖是世界三大硫酸鈉型內陸鹽湖之一,擁有獨特的鹽田與濕地生態系統,這種獨特的自然景觀對游客吸引力大。鹽湖有4600多年的開采史,悠久的千年鹽業文明,留下眾多歷史遺跡和文化傳統,如相關的傳說、工藝等,歷史文化資源豐富。開發出以鹽為主題的鹽湖“五絕”等康養項目,其生態康養旅游資源豐富獨特,滿足人們健康養生旅游需求。鹽湖特殊的地質環境等,在地質學、生態學等方面具有科研價值,可開展科普教育活動,科研、教育功能突出。
【點評】影響服務業的區位因素:①市場:市場需求影響服務產品的種類和發展潛力。②交通運輸:影響服務業的空間布局。③勞動力:勞動力密集型服務業需要勞動力數量較多,技術密集型服務業對勞動力素質要求較高。④政府財政支持,稅收和土地優惠等政策因素,對服務業有明顯吸引作用。合理的政府監管和健全的法律制度等,有利于服務業的健康發展。⑤地價:大型綜合購物中信一般布局在地價高的地方,零售業及其他生活性服務業一般布局在地價低的地方。
(1)從圖中可知運城周邊河流大小支流匯集,能為當時人們提供充足的生產生活用水,滿足基本生存和農業灌溉等需求。河流攜帶泥沙,在運城所在地區沉積,使得地形平坦,且形成深厚肥沃的土壤,有利于農業發展,而農業是古代文明發展的基礎。干支流可實現聯運,方便人員往來和物資運輸,促進區域間交流與貿易。河道展寬,流速變緩,相比于河流上游等地區,不易發生水災,為人類定居和文明發展提供了相對穩定的環境。
(2)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運城的南風來自東南季風,翻越中條山后,氣流下沉增溫,形成焚風效應。這種干熱的氣流性質干燥,會加劇湖水蒸發。強勁的南風促進水面波動,擴大了湖水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也就是擴大了蒸發面積,加快蒸發速度。持續的蒸發使湖水鹽分不斷濃縮,鹵水過飽和,從而加快鹽分析出。
(3)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運城鹽湖是世界三大硫酸鈉型內陸鹽湖之一,擁有獨特的鹽田與濕地生態系統,這種獨特的自然景觀對游客吸引力大。鹽湖有4600多年的開采史,悠久的千年鹽業文明,留下眾多歷史遺跡和文化傳統,如相關的傳說、工藝等,歷史文化資源豐富。開發出以鹽為主題的鹽湖“五絕”等康養項目,其生態康養旅游資源豐富獨特,滿足人們健康養生旅游需求。鹽湖特殊的地質環境等,在地質學、生態學等方面具有科研價值,可開展科普教育活動,科研、教育功能突出。
27.【答案】(1)天山山脈冰雪廣布,冰雪融水多;西風影響,山地降水多;支流眾多,向心狀水系;盆地面積大;離河源地近,水量損失小
(2)上游水資源豐富,土地資源不足;中下游土地資源豐富,水資源不足;上、中下游光熱資源豐富
(3)乙;甲地形坡度大,土壤貧瘠;乙位于山前沖積扇中下部,土壤肥力較高;丙地下水埋藏淺,蒸發旺盛,土壤鹽堿化
【知識點】陸地水體類型及其相互關系;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
【解析】【分析】(1)費爾干納盆地被稱為錫爾河強大集水區的原因可以從水源補給、支流匯入、地形特征等方面分析原因。費爾干納盆地被稱為錫爾河強大集水區的原因可以從水源補給、支流匯入、地形特征等方面分析原因。據材料“錫爾河是中亞第一長河,發源于天山山脈”“費爾干納盆地被稱為錫爾河強大的集水區,錫爾河流出該盆地前為上游,流出該盆地后為中下游”結合圖示信息可知,盆地位于天山山脈西側,天山山脈海拔高,冰雪廣布,冰雪融水多;地處西風帶,受西風影響,盆地內降水量較大,大氣降水補給較多;地勢周高中低,呈向心狀水系,多條支流從周圍山脈匯入盆地內的錫爾河,進一步增加了河流的水量;此外,盆地面積較大,積水區域較廣;“錫爾河流出該盆地前為上游”,離河源地近,河水蒸發下滲損失的水量少。
(2)從環境承載力角度,評價錫爾河上游與中下游地區灌溉農業的發展條件,主要從土地資源、水資源、氣候條件等影響農業的自然條件的有利、不利方面說明。從環境承載力角度,評價錫爾河上游與中下游地區灌溉農業的發展條件,主要從土地資源、水資源、氣候條件等影響農業的自然條件的有利、不利方面說明。錫爾河上游地區靠近河流源地,水資源豐富,而中下游地區距河源遠,加之上游用水和蒸發等因素,水資源相對較少;上游地區,海拔較高,平地較少,土地資源有限,中下游地勢平坦開闊,土地資源豐富;上游和中下游都位于內陸地區,降水較少,光熱資源均豐富。
(3)根據圖2的地形剖面示意圖,甲區域位于山區,地形坡度大,平地少,土壤貧瘠,不屬于作為優質耕地分布區;乙位于山前沖積扇中下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且靠近錫爾河,水源充足,屬于優質耕地分布區;丙靠近河流,地形雖平坦,但地下水位較高,蒸發旺盛,土壤鹽堿化嚴重,不屬于作為優質耕地的分布區。故費爾干納優質耕地分布區為乙。
【點評】農業區位因素:自然因素:氣候、地形、土壤、水源;社會經濟因素:市場、勞動力、交通、政策、土地價格、資金、管理;技術條件:冷藏、保鮮技術、良種、化肥、機械。
(1)費爾干納盆地被稱為錫爾河強大集水區的原因可以從水源補給、支流匯入、地形特征等方面分析原因。據材料“錫爾河是中亞第一長河,發源于天山山脈”“費爾干納盆地被稱為錫爾河強大的集水區,錫爾河流出該盆地前為上游,流出該盆地后為中下游”結合圖示信息可知,盆地位于天山山脈西側,天山山脈海拔高,冰雪廣布,冰雪融水多;地處西風帶,受西風影響,盆地內降水量較大,大氣降水補給較多;地勢周高中低,呈向心狀水系,多條支流從周圍山脈匯入盆地內的錫爾河,進一步增加了河流的水量;此外,盆地面積較大,積水區域較廣;“錫爾河流出該盆地前為上游”,離河源地近,河水蒸發下滲損失的水量少。
(2)從環境承載力角度,評價錫爾河上游與中下游地區灌溉農業的發展條件,主要從土地資源、水資源、氣候條件等影響農業的自然條件的有利、不利方面說明。錫爾河上游地區靠近河流源地,水資源豐富,而中下游地區距河源遠,加之上游用水和蒸發等因素,水資源相對較少;上游地區,海拔較高,平地較少,土地資源有限,中下游地勢平坦開闊,土地資源豐富;上游和中下游都位于內陸地區,降水較少,光熱資源均豐富。
(3)根據圖2的地形剖面示意圖,甲區域位于山區,地形坡度大,平地少,土壤貧瘠,不屬于作為優質耕地分布區;乙位于山前沖積扇中下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且靠近錫爾河,水源充足,屬于優質耕地分布區;丙靠近河流,地形雖平坦,但地下水位較高,蒸發旺盛,土壤鹽堿化嚴重,不屬于作為優質耕地的分布區。故費爾干納優質耕地分布區為乙。
28.【答案】(1)緯度低,氣溫高,不易受霜凍的影響;降水多,雨熱同期,有利于水果生長;日照時數長,光合作用強,有利于糖分的積累;地形條件復雜,有利于多樣水果生長;河流眾多,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2)湛江市第一產業逐漸變??;但第一產業比重遠高于全?。坏诙?、三產業比重遠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湛江市為保障全省的糧食安全以及提供農副產品做出了積極貢獻;經濟發展速度相對較慢。
(3)眾多支流匯聚;在入海前受低山丘陵等地形的約束;河道變窄,流速加快,加上潮水的影響;對泥沙的侵蝕作用增強。
(4)原因:大規模圍填海工程;河口泥沙淤積;水利工程和河道整治工程導致;危害:防洪壓力增大;濕地減少威脅物種棲息地;航道維護成本增加。
【知識點】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交通運輸布局的一般原則與區位因素;區域產業結構及其變化;海洋空間資源開發與國家安全
【解析】【分析】(1)湛江緯度低,年均溫約23℃,氣溫高,不易受霜凍影響,熱量條件好。年降水量在1300-1800mm之間,降水多,且雨熱同期,利于水果生長。年日照時數超過2000小時,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強,利于糖分積累。地處珠三角,多低山丘陵,地形條件復雜,垂直差異明顯,水熱組合多樣,有利于多種水果生長。境內有南渡河、鑒江等多條河流,水源分布廣泛,能為水果種植提供充足水源。
(2)與全省比,1978~2021年湛江市產業結構特點及對經濟的主要影響從產業比重、經濟、就業等方面分析。從圖中可知,1978-2021年湛江市第一產業比重逐漸變小,但與全省比,第一產業比重遠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第二、三產業比重遠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第一產業比重高,說明湛江市在保障全省糧食安全以及提供農副產品方面做出貢獻。但第二、三產業比重低,意味著工業和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產業結構不夠優化,導致經濟發展速度相對較慢,整體經濟實力較弱。
(3)伶仃洋海面深水航道的形成過程主要從地形、流速、潮水頂托、泥沙沉積等方面分析。珠江眾多支流在伶仃洋匯聚,在入海口受低山丘陵地形約束,河道變窄,水流速度加快。同時,潮水的頂托作用也會使水流速度和方向發生變化,加大對泥沙的侵蝕和搬運能力,使得泥沙不易沉積,長期作用下逐漸形成了海面深水航道。
(4)1985年來伶仃洋河口灣水域面積減少的主要原因及危害主要從泥沙沉積、水域面積、水利工程、生物多樣性、航道維護成本、濕地面積等方面分析。原因: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大規模圍填海工程直接占用河口灣水域面積;河口地區水流速度變化等導致泥沙淤積,使水域面積減小;水利工程和河道整治工程改變了水流和水域形態,也會造成水域面積減少。危害: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水域面積減少,調蓄洪水能力下降,防洪壓力增大;濕地面積減小,破壞了生物棲息地,威脅物種多樣性;航道變窄變淺,增加了航道維護成本。
【點評】農業區位因素包括自然區位因素(氣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會經濟因素(市場、交通、政策、勞動力、科技等)。市場需求決定著農業生產的類型和規模;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與冷藏保鮮技術條件的發展,使農產品的市場(銷售范圍)在地域上大為擴展。
(1)湛江緯度低,年均溫約23℃,氣溫高,不易受霜凍影響,熱量條件好。年降水量在1300-1800mm之間,降水多,且雨熱同期,利于水果生長。年日照時數超過2000小時,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強,利于糖分積累。地處珠三角,多低山丘陵,地形條件復雜,垂直差異明顯,水熱組合多樣,有利于多種水果生長。境內有南渡河、鑒江等多條河流,水源分布廣泛,能為水果種植提供充足水源。
(2)從圖中可知,1978-2021年湛江市第一產業比重逐漸變小,但與全省比,第一產業比重遠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第二、三產業比重遠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第一產業比重高,說明湛江市在保障全省糧食安全以及提供農副產品方面做出貢獻。但第二、三產業比重低,意味著工業和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產業結構不夠優化,導致經濟發展速度相對較慢,整體經濟實力較弱。
(3)珠江眾多支流在伶仃洋匯聚,在入海口受低山丘陵地形約束,河道變窄,水流速度加快。同時,潮水的頂托作用也會使水流速度和方向發生變化,加大對泥沙的侵蝕和搬運能力,使得泥沙不易沉積,長期作用下逐漸形成了海面深水航道。
(4)原因: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大規模圍填海工程直接占用河口灣水域面積;河口地區水流速度變化等導致泥沙淤積,使水域面積減?。凰こ毯秃拥勒喂こ谈淖兞怂骱退蛐螒B,也會造成水域面積減少。危害: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水域面積減少,調蓄洪水能力下降,防洪壓力增大;濕地面積減小,破壞了生物棲息地,威脅物種多樣性;航道變窄變淺,增加了航道維護成本。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德县| 黄大仙区| 吉林省| 南宫市| 神池县| 青河县| 厦门市| 临邑县| 名山县| 永胜县| 湟中县| 府谷县| 祥云县| 贡嘎县| 马关县| 小金县| 安仁县| 凤城市| 崇信县| 汕头市| 朝阳区| 南充市| 襄垣县| 比如县| 邯郸县| 临沂市| 凤庆县| 酉阳| 阳泉市| 慈溪市| 鄂州市| 文山县| 抚宁县| 汾西县| 页游| 安顺市| 偃师市| 静安区| 永宁县| 沾益县| 沁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