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陜西省2025年中考化學真題A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陜西省2025年中考化學真題A卷

資源簡介

陜西省2025年中考化學真題A卷
一、選擇題(共9小題,每小題2分,計1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意的)
1.(2025·陜西) 多姿多彩的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下列物質含有氧元素的是(  )
A.紅磷 B.干冰 C.黃金 D.甲烷
【答案】B
【知識點】物質的元素組成
【解析】【解答】物質由元素組成。紅磷是由磷元素組成的單質;干冰是固態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由碳、氧元素組成的化合物;黃金是由金元素組成的單質金屬;甲烷是由碳、氫元素組成的有機物;故符合題意的是B,不符合題意的是ACD.
故答案為:B.
【分析】根據物質由元素組成來解答。
2.(2025·陜西) 陜西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文物眾多,其中秦始皇兵馬俑以其宏大的規模和磅礴的氣勢聞名世界。下列兵馬俑制作工藝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
A.陶土粉碎 B.陶泥塑形 C.陶俑燒制 D.陶體打磨
【答案】C
【知識點】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
【解析】【解答】A、陶土粉碎是陶瓷的形狀發生變化,該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B、陶泥塑形是將泥土塑造成一定形狀的雕塑,該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C、陶俑燒制是泥土制成的陶俑通過高溫燒制成陶瓷,該變化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符合題意;
D、陶體打磨是將陶體表面的粗糙物質磨光, 該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根據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是化學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是物理變化來解答。
3.(2025·陜西) 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能源。下列不屬于化石能源的是(  )
A.石油 B.煤 C.天然氣 D.氫能
【答案】D
【知識點】化石燃料的利用與保護;氫氣的用途和氫能的優缺點
【解析】【解答】常見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氣,均是不能再能的能源;而氫氣是理想的能源,可以通過化學發生在生產,故氫氣不是化石燃料。
故答案為:D.
【分析】根據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氣,均是不能再能的能源;氫氣是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來解答。
4.(2025·陜西) 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滴加液體 B.測溶液pH
C.加熱固體 D.收集氣體
【答案】A
【知識點】實驗室常見的儀器及使用;藥品的取用;常用氣體的收集方法;溶液的酸堿度測定
【解析】【解答】A、用滴管滴加少量液體時注意滴管應該懸于容器上方,以免污染滴管,從而污染藥品,該操作正確,符合題意;
B、測溶液的pH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去待測溶液滴于pH試紙上,過一會兒與標準紙色卡進行對比讀數,而該圖是將pH試紙直接放于溶液中,該圖示操作錯誤,故不符合題意;
C、給試管中的固體加熱,試管口應該稍低于試管底部,防止濕存水回流試管底部,引起試管受熱不均而炸裂事件,該操作錯誤,不符合題意;
D、該圖是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導管應該伸入集氣瓶底部才能排盡集氣瓶中的空氣,故該操作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分析】A、根據用滴管滴加少量液體時注意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內,以免污染滴管來解答;
B、根據測溶液的pH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去待測溶液滴于pH試紙上,過一會兒與標準紙色卡進行對比讀數來解答;
C、根據給試管中的固體加熱,試管口應該稍低于試管底部,防止濕存水回流試管底部,引起試管受熱不均而炸裂事件來解答;
D、根據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導管伸入集氣瓶底部才能排完空氣來解答。
5.(2025·陜西) 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旨在喚起公眾的節水意識,加強水資源的保護。下列做法與之不相符的是(  )
A.工業廢水處理達標后再利用
B.農業上用噴灌和滴灌取代大水浸灌
C.生活中洗菜和淘米的水直接倒掉
D.實驗完清洗儀器后及時關閉水龍頭
【答案】C
【知識點】保護水資源
【解析】【解答】加強水資源保護,愛護水資源的措施有節約用水,防止水體污染。
A、工業廢水處理達標后再利用可以防止水體污染,該做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B、農業上用噴灌和滴灌取代大水浸灌 可以節約用水來愛護水資源,該做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C、生活中洗菜和淘米的水直接倒掉會污染水體資源,該做法錯誤,符合題意;
D、實驗完清洗儀器后及時關閉水龍頭可以節約用水,該做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根據愛護水資源的措施有節約用水實現一水多用,防止水體污染的措施是工業三廢處理達標后排放,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后排放,農業上合理使用化肥農藥防止水體污染,用水完畢立即關閉水龍頭來節約用水來解答。
6.(2025·陜西) 如圖,水槽液面上漂浮著一支燃著的蠟燭和事先從其底端用小刀切下的一小塊蠟燭,一段時間后,小塊蠟燭無變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蠟燭是可燃物
B.蠟燭難溶于水
C.蠟燭硬度比較小
D.小塊蠟燭未燃燒是因為氧氣濃度小
【答案】D
【知識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蠟燭燃燒實驗
【解析】【解答】 通過如圖實驗可知,水槽液面上漂浮著一支燃著的蠟燭和事先從其底端用小刀切下的一小塊蠟燭,說明蠟燭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蠟燭才漂浮在水面上;一段時間后小塊蠟燭無變化說明蠟燭難溶于水,且小蠟燭與氧氣接觸但是,小蠟燭受熱的溫度沒有達到著火點,故小蠟燭沒有燃燒;而托盤上的蠟燭燃燒,說明蠟燭溫度達到著火點,并與氧氣接觸且蠟燭是可燃物;用小刀切下的一小塊蠟燭說明蠟燭軟,硬度比較小。 故說法正確的是ABC,說法錯誤的是D。
故答案為:D.
【分析】根據可燃物燃燒的條件是溫度達到著火點的同時與氧氣接觸,蠟燭難溶于水,密度比水的密度小且非常軟來解答。
7.(2025·陜西) 化學符號中的數字都有特定含義。對于均含數字“2”的化學用語:①2H ②N2 ③O2-④,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①和②中“2”的含義相同
B.③中的“2”表示離子數目
C.④中的兩個“2”含義不相同
D..①-④中的“2”均表示原子數目
【答案】C
【知識點】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
【解析】【解答】 ①2H中的2表示原子個數, ②N2中的2表示一個氮分子中含有2個氮原子, ③O2- 中的2表示一個氧離子帶2個單位的負電荷數, ④ 中圓圈內的2表示質子數是2,弧線上的2表示該層的電子數是2。
A、根據以上分析可知,①和②中“2”的含義不同,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B、③中的“2”表示一個氧離子帶2個單位的負電荷,故表示離子數目的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④中的2的含義不相同,在原子中質子數等于電子數,圓圈內的2表示質子數是2,弧線上的2表示該層的電子數是2。該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D、①-④中的“2”均表示原子數目的只有①,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根據元素符號表示該元素,元素符號的數字表示原子個數,右上方的數字表示一個離子所帶的電荷數,右下方的數字表示一個分子中的原子個數,質子數相同的原子就是元素來解答。
8.(2025·陜西) 將一定量鐵粉加入含有Cu(NO3)2和AgNO3兩種溶質的溶液中,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液和濾渣。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濾液中有AgNO3,則濾渣中一定沒有Cu、Ag
B.若濾渣成分為Cu、Ag、Fe,則濾液中溶質只有一種
C.若濾渣成分為Cu、Ag,則濾液中一定有Fe(NO3)3
D.若濾液中有Cu(NO3)2,則濾渣中加入稀硫酸一定會有氣泡產生
【答案】B
【知識點】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利用金屬活潑性順序表中鐵比銅活潑,銅比銀活潑,強者置換若,故鐵先置換硝酸銀中的銀,待銀被置換完后,鐵有剩余時再和硝酸銅反應來置換銅,而銅和銀均不和酸反應,鐵和酸反應生成氫氣。
A、鐵先與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亞鐵和銀,濾渣中一定有金屬銀;若硝酸銀沒有完全反應,則濾渣中沒有銅,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B、根據鐵先置換完硝酸銀后置換硝酸銅,若鐵有剩余,則濾渣中一定有銀、銅和鐵,那么濾液中只有一種溶質為硝酸亞鐵,該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C、若濾渣中有銀和銅,說明鐵把硝酸銀置換完全,把硝酸銅置換了一部分也可能置換完全,則濾液中一定有硝酸亞鐵,可能有硝酸銅,而鐵的置換反應是二價鐵,不是三價鐵,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D、若濾液中有硝酸銅,說明鐵的量少,沒有把硝酸銅中的銅置換完全,故濾渣中一定沒有鐵,一定有銀,可能有銅,而銅和銀均不和酸反應,故向濾渣中加入硫酸沒有現象(沒有氣泡產生),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根據金屬活潑性順序表可知,強者置換弱者,而鐵比氫活潑,氫比銅活潑,銅比銀活潑;鐵先置換銀后置換銅,銅和銀不與酸反應,鐵和酸反應生成氫氣來解答。
9.(2025·陜西) 如圖,室溫下甲乙中燒杯內的試管里均盛有相同溶質質量分數的澄清石灰水,將適量NaOH固體和NH4NO3固體(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分別加入燒杯內的水中,當固體恰好完全溶解時,下列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甲、乙中澄清石灰水均會變渾濁
B.甲中澄清石灰水的溶質質量分數可能變小
C.甲、乙中試管內氣壓均會改變
D.乙中燒杯內的NH4NO3溶液若恢復至室溫一定是不飽和溶液
【答案】A
【知識點】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的方法;溶解度的影響因素;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
【解析】【解答】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溫度升高,而硝酸銨溶于水吸熱溫度降低;向甲乙燒杯中分解加熱氫氧化鈉先和硝酸銨,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當向甲中加入氫氧化鈉時,燒杯中的水的溫度升高,則氫氧化鈣溶液的溫度升高,溶解度降低,可能會有晶體析出,氫氧化鈣的溶質的容量分數可能會減小;乙燒杯中加入硝酸銨水的溫度會降低,氫氧化鈣溶液溫度降低,則氫氧化鈣的溶解度增大,溶液由飽和變成不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不變。故甲中氫氧化鈣可能變渾濁,乙不變。A、根據以上分析可知,甲中可能變渾濁,乙中沒有變渾濁,該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B、甲中溫度升高,氫氧化鈣的溶解度減小,澄清石灰水的溶質質量分數可能變小,該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C、甲中溫度升高壓強增大,乙中溫度降低壓強減小,故甲乙試管內氣壓均會改變的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D、乙中硝酸銨溶于水吸熱溫度降低時硝酸銨完全溶解,而硝酸銨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則硝酸銨在低溫時的溶解度比高溫時小,故當恢復到室溫時一定是硝酸銨的不飽和溶液,該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分析】根據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溫度升高壓強增大,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降低,溶質的質量分數可能減小;硝酸銨溶于水吸熱溫度降低壓強減小,氫氧化鈣的溶解度增大,由飽和變成不飽和,溶質的質量分數不變;硝酸銨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來解答。
二、填空及簡答題(共6小題,計24分)
10.(2025·陜西) 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柴、米、油、鹽。
(1)柴:燒烤時常用木炭做柴火,木炭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
(2)米:大米常用來做主食,其所含的主要營養物質是   。
(3)油:芝麻油常稱香油,打開香油瓶,遠處就能聞到油香,這說明分子在不停地   。
(4)鹽:食鹽是重要的調味品,其主要成分氯化鈉是由   (填“分子”“原子”或“離子”)構成的。
【答案】(1)
(2)糖類
(3)運動
(4)離子
【知識點】常用鹽的用途;生命活動與六大營養素;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碳單質的性質和用途
【解析】【解答】(1)碳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該反應的方程式為: 。
(2)人體的六大營養素是水、無機鹽、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而大米、小麥是淀粉內食物,淀粉轉換成葡糖糖,故大米、小麥是糖類食物。
(3)分子的特性有分子在運動,分子間有間隔,分子有質量且很小;故芝麻油常稱香油,打開香油瓶遠處就能聞到油香,這說香油分子運動到人的鼻子接觸到人的嗅覺,故人才能聞到香味,該實驗說明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4)氯化鈉是由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組成,故氯化鈉由離子構成。
【分析】(1)根據碳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來解答;
(2)根據人體中的六大營養素是水、無機鹽、蛋白質、糖類、油脂和維生素來解答;
(3)根據分子的特性有分子在運動,分子間有間隔,分子有質量來解答;
(4)根據物質由分子、原子和離子構成,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由離子構成來解答。
11.(2025·陜西) 智能手機中應用了多種材料。
(1)芯片是智能手機的大腦,制作材料主要是硅(Si)等半導體及金、銀、銅等導電性良好的材料。導電性是物質的   (填“化學”或“物理”)性質。生產硅的原料中含有其+4價的氧化物,該氧化物的化學式是   。
(2)有些智能手機的相機鏡頭使用了塑料,塑料屬于   (填“合成”或“天然”)材料。
(3)智能手機的液晶顯示屏使用了由銦(In)、鎵(Ca)或錫(Sn)制成的透明電極。銦、鎵、錫屬于不同種元素是因為它們原子中的   (填“質子數”、“中子數”或“電子數”)不同。
【答案】(1)物理;SiO2
(2)合成
(3)質子數
【知識點】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對人和環境的影響;元素的概念;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計算;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
【解析】【解答】(1)不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是物理性質,故金屬具有導電性、延展性、傳熱性和金屬光澤這些均是金屬的物理性質;化合物中正負價的代數和為0,在化合物中氧為-2價,硅為+4價,則氧化硅的化學式為: SiO2 。
(2)材料有合成材料、金屬材料、天然高分子材料;手機的相機鏡頭使用了塑料,塑料是通過化學方法人工合成的材料,故屬于合成材料。
(3)質子數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為元素,質子數不同的原子就是不同的元素;故銦、鎵、錫屬于不同種元素是因為它們原子中的質子數不同。
【分析】(1)不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是物理性質,如熔點、沸點、密度、硬度、軟、溶解性、導電性、傳熱性、延展性、揮發性等等;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的性質是化學性質;化合物中正負價的代數和為0來解答;
(2)根據材料有天然材料、合成材料,合成材料是人通過化學方法合成的材料,而塑料是合成材料來解答;
(3)根據元素的概念是質子數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為元素,質子數不同的原子就是不同的元素來解答。
12.(2025·陜西)2025年5月14日,中國科學院宣布我國在探索高效率人工光合作用方面實現了新突破。
(1)高效率人工光合作用采用了新型催化劑,可直接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液態燃料。其中生成甲醇的化學方程式為: ,則X是   。
(2)綠色植物在葉綠體內進行的自然光合作用可表示為:,則參加該反應的CO2與H2O的分子數目比為   。
(3)常溫下,二氧化碳和水也能發生反應,該反應生成的物質是   。
(4)上述反應對環境均能帶來的積極影響是   (只寫一條)。
【答案】(1)O2
(2)1:1
(3)碳酸
(4)緩解溫室效應
【知識點】化學方程式的概念、讀法和含義;物質的量及相關計算;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二氧化碳對環境的影響
【解析】【解答】(1)在化學變化中元素守恒,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不變,故該反應中的已知反應物的碳原子2個,氫原子8個,氧原子8個,生成物中已知碳原子2個,氫原子8個,氧原子2個,那么還有6個氧原子則在3X中,則一個X中有2個氧原子,故X的化學式為: O2 。
(2)利用植物光合作用的方程式為 可知,參加反應的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個數分別是6、6,則二者的分子個數比為1:1。
(3) 常溫下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故該反應生成的物質是碳酸。
(4)植物的光合作用和二氧化碳和水反應均緩解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緩解了溫室響應。
【分析】(1)根據化學變化中元素守恒。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不變來解答;
(2)根據植物光合作用的方程式中分子的個數來解答;
(3)根據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來解答;
(4)根據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來環境二氧化碳帶來的溫室效應來解答。
13.(2025·陜西) 如圖,甲、乙、丙是初中化學常見的不同類別的物質,甲、乙是兩種氣體。圖中“—”表示兩端相連的物質能反應,“→”表示兩端的物質通過一步反應能轉化。
(1)丙轉化為甲的反應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   反應。
(2)乙與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答案】(1)置換
(2)
【知識點】酸堿鹽的應用;反應類型的判定;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解析】【解答】利用圖中的各物質之間的轉換關系可知,丙既與氧化銅反應由要和氫氧化鈉反應,則丙是酸,可能是鹽酸或硫酸;甲與氧化銅反應且是酸反應的產物,則甲可能是具有還原性的氫氣,氫氣和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水,活潑的金屬和酸反應生成鹽和氫氣,故甲是氫氣;乙是氧化銅的產物,也是酸的產生,又和堿反應,則是乙可能是鹽,也可能是二氧化碳,假如乙是氯化銅,則氧化銅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氯化銅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氯化鈉,故乙是氯化銅;假如乙是二氧化碳,氧化銅和一氧化碳反應生成乙二氧化碳和銅,鹽酸和碳酸鹽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故乙是二氧化碳。根據題意可知甲和乙是氣體,則甲是氫氣,乙是二氧化碳。
(1)丙是鹽酸,甲是氫氣,鹽酸和鐵反應生成氫氣和氯化亞鐵,該反應是由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置換反應,故丙轉換成甲的反應屬于置換反應。
(2)乙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該反應的方程式為: 。
【分析】根據甲和乙是氣體,氣體和氧化銅反應則是氫氣具有還原性,氧化銅的產物是氣體則是二氧化碳,氧化銅和一氧化碳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丙是酸,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酸和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酸和活潑的金屬反應生成鹽和氫氣,酸和碳酸鹽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來解答。
14.(2025·陜西) 某學習小組同學探究鐵釘銹蝕的條件時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1)一段時間后,實驗①中鐵釘銹蝕最嚴重的部位是   (填“a”“b”或“c”)。
(2)上述實驗能證明鐵釘銹蝕與   有關。
(3)用稀鹽酸或稀硫酸清除上述實驗后銹蝕鐵釘表面的鐵銹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任寫一個)。
【答案】(1)b
(2)氧氣和水
(3)、
【知識點】金屬銹蝕的條件及其防護;酸的化學性質;實驗探究物質的性質或變化規律
【解析】【解答】鐵生銹的條件是鐵與氧氣和水接觸生成鐵銹氧化鐵。
(1)一段時間后,實驗①中鐵釘與氧氣和水同時接觸,而最容易生銹的地方是鐵、水、氧氣三者的接觸面銹蝕最嚴重的部位是b;a中的鐵和氧氣接觸,沒有水,不會生銹;c點的鐵只與水接觸沒有氧氣,故不生銹。
(2)通過實驗探究得出結論是鐵銹蝕與氧氣和水有關。
(3)鹽酸和氧化鐵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該反應的方程式為: 。
【分析】根據鐵與氧氣和水反應生成鐵銹氧化鐵,氧化鐵和酸反應生成鹽和水來解答。
15.(2025·陜西)20℃時,將30g固體(含有氯化鉀及不溶于水的雜質)置于燒杯內,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實驗過程中溶液溫度沒有明顯變化。
(1)溶液①-③中,溶液   是飽和溶液。
(2)x的數值是   。
(3)20℃時,氯化鉀的溶解度為   g。
(4)溶液②與溶液③的溶質質量分數   (填“相等”或“不相等”)。
【答案】(1)①
(2)5
(3)34
(4)不相等
【知識點】濃溶液、稀溶液跟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的關系;溶解度的影響因素;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
【解析】【解答】 20℃時,將30g固體(含有氯化鉀及不溶于水的雜質)置于燒杯內,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實驗過程中溶液溫度沒有明顯變化;將30克含有雜質的氯化鉀固體放入50克水中,剩余固體為13克,則溶解了氯化鉀30g-13g=17g 達到飽和狀態形成溶液 ① ,該溫度下的氯化鉀的溶解度s則為:;現向溶液①中再加50克水,則溶劑是100克,剩余固體是5克,則該溫度下的100克水中溶解了氯化鉀,利用該溫度下的溶解度的含義可知,②溶液為氯化鉀的不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為:,故剩余的5g固體則為不溶解于水的雜質; 向②溶液中繼續加入10g水形成實驗③的溶液,該溶液中沒有氯化鉀溶解,故xg固體就是不容易水的雜質5g,該溶液中的溶質不變,溶劑增加,溶質的質量分數減小,低于溶液②的濃度。
(1) 通過分析可知,溶液①-③中,溶液①是飽和溶液。
(2)x的數值是5g。
(3)20℃時,氯化鉀的溶解度為。
(4)溶液②的質量分數為,溶液③中多了10克水,溶質不變,溶劑增加,故溶質的溶質質量分數 減小,故溶液②與溶液③的溶質質量分數不相等。
【分析】根據20℃時,將30克含有雜質的氯化鉀固體放入50克水中溶解后剩余固體為13克,則50克水中溶解了氯化鉀30g-13g=17g 達到飽和狀態 ,該溫度下的氯化鉀的溶解度為:;向溶液①中繼續加50克水后的溶劑就是100克,剩余固體為5克,則100克水中溶解了30g-5g=25g氯化鉀為不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為溶質除以溶液的質量來解答。
三、實驗及探究題(共2小題,計13分)
16.(2025·陜西) 如圖甲是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實驗裝置,乙是某學習小組設計的自制簡易供氧器。
(1)寫出標有字母a的儀器的名稱:   。
(2)甲、乙中制取氧氣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是   。
(3)甲中實驗時長頸漏斗必須伸入液面以下的目的是   。
(4)乙中為了便于觀察氧氣的流速以增加吸氧的安全性,塑料吸管需要伸入液體X中,X應該是   。
【答案】(1)集氣瓶
(2)
(3)防止生成的氧氣從長頸漏斗逸出
(4)水
【知識點】實驗室常見的儀器及使用;氣體制取裝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a的儀器的名稱集氣瓶。
(2)甲、乙裝置均是固液反應不加熱來制取氧氣,則該裝置中的藥品是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混合反應生成水和氧氣,故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3)甲中實驗時長頸漏斗必須伸入液面以下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氧氣從長頸漏斗逸出。
(4)氧氣不溶于水,氧氣從乙裝置中的右邊瓶中液體通過且不和液體反應,故該液體是水,可以觀察到氧氣的流經速度。
【分析】(1)根據實驗室常見儀器來解答;
(2)根據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作用下反應生成水和氧氣且選擇固液不加熱裝置為發生裝置來解答;
(3)根據固液反應不加熱的裝置中的長頸漏斗和液體必須形成封液,防止氣體從長頸漏斗逸出來解答;
(4)根據氧氣不易溶于水且不和水發生反應來解答。
17.(2025·陜西) 如圖A、B、C是沒有標簽的三瓶無色溶液,分別是NaOH溶液、Na2CO3溶液和稀鹽酸中的一種,請你與學習小組同學進行以下探究與學習。
任務一 鑒別A、B、C三瓶無色溶液
(1)如圖,小明在小燒杯中加入一定量A,向其中滴加2~3滴無色酚酞溶液,觀察到溶液變紅,接著向該溶液中加入一定量B,只觀察到溶液變為無色,再向其中滴加一定量C,只觀察到生成無色氣泡,生成氣泡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
依據上述實驗現象,你認為下列結論   (填序號)是正確的。
①A是NaOH溶液,B是Na2CO3溶液,C是稀鹽酸
②A是Na2CO3溶液,B是稀鹽酸,C是NaOH溶液
③A是NaOH溶液,B是稀鹽酸,C是Na2CO3溶液
(2)小亮認為不用無色酚酞溶液也可以完成鑒別,他用三支潔凈的玻璃棒分別蘸取少量A、B、C,并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最終無固體殘留的那支玻璃棒所蘸的溶液一定是   (填名稱)。
(3)小紅提出僅通過A、B、C三種溶液任意兩種相互傾倒直接混合的方法也能鑒別出A、B、C,你認為該方法   (填“能”或“不能”)達到鑒別目的。
(4)任務二 探究實驗后廢液中溶質的成分
【提出問題】老師提出讓同學們探究上面小明實驗結束后,燒杯內的溶液中溶質(除酚酞外)是什么
【做出猜想】
小強認為廢液中的溶質存在以下三個猜想。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HCl 猜想三:NaCl、Na2CO3
上述小強的猜想中,你認為猜想   是不合理的。
(5)【實驗驗證】
小強取少量廢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澄清石灰水,開始無明顯現象,最后溶液變為紅色,證明他的猜想   是成立的。
(6)【反思應用】
若只用一種試劑即可鑒別出KCl、K2CO3、BaCl2三種無色溶液,可以選擇試劑是   (只寫一種)。
【答案】(1);③
(2)稀鹽酸
(3)不能
(4)三
(5)二
(6)稀硫酸(合理即可)
【知識點】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酸、堿、鹽的鑒別;實驗探究物質的性質或變化規律;實驗探究物質的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氫氧化鈉、碳酸鈉和鹽酸均是無色無味的液體,氫氧化鈉和碳酸鈉均顯堿性均能使酚酞變紅色,鹽酸是酸能使石蕊變紅色。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放熱。碳酸鈉和氫氧化鈉不反應。
(1)小明小向A中加入酚酞,酚酞變紅色,則A溶液可能是氫氧化鈉或碳酸鈉;接著向紅色的溶液中滴加B物質,溶液由紅色變成無色且溶液呈中性或酸性,則B是鹽酸;再向無色的中性或酸性溶液中滴加C溶液觀察到有大量氣泡產生的原因是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該反應的方程式為: ,則C溶液是碳酸鈉。通過分析,A為氫氧化鈉、B是鹽酸,C是碳酸鈉。故符合題意的答案為 ③ ,不符合題意題意的是 ①② 。
故答案為: ③。
(2) 小亮用三支潔凈的玻璃棒分別蘸取少量A、B、C,并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最終無固體殘留的那支玻璃棒所蘸的溶液一定是稀鹽酸,原因是鹽酸是氯化氫氣體的水溶液,加熱蒸發是氯化氫變成氣體擴散到空氣中;玻璃棒上有固體的則是氫氧化鈉和碳酸鈉。
故答案為:稀鹽酸.
(3)小紅提出僅通過A、B、C三種溶液任意兩種相互傾倒直接混合方法也能鑒別出A、B、C,你認為該方法:鹽酸和碳酸鈉反應有氣泡產生,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無現象,碳酸鈉和氫氧化鈉不反應也無現象,故無法鑒別。不能達到鑒別的目的。
(4)小明實驗是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鹽酸和碳酸鈉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酚酞遇堿性物質變紅色,反應后的溶液中一定沒有氫氧化鈉和碳酸鈉,原因是向酸性和中性溶液中加入碳酸鈉采用氣泡產生,溶液顏色不變化,故所得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鈉,可能有鹽酸。
上述小強的猜想中,你認為猜想三不合理,原因是碳酸鈉顯堿性能使酚酞變紅色,而最終溶液為無色,故溶液不顯堿性。
(5)【實驗驗證】小強取少量廢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澄清石灰水,開始無明顯現象,最后溶液變為紅色,證明他的猜想二成立,原因是鹽酸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時溶液呈中性,酚酞遇中性物質不變色,故無現象,當鹽酸完全后再滴加氫氧化鈣溶液時溶液就呈堿性使酚酞變紅色。
(6) 【反思應用】若只用一種試劑即可鑒別出KCl、K2CO3、BaCl2三種無色溶液,可以選擇試劑是稀硫酸,原因是硫酸和氯化鉀不反應無現象,硫酸和碳酸鉀反應有氣泡產生,硫酸和氯化鋇反應有白色沉淀產生。
故答案為:稀硫酸.
【分析】根據碳酸鈉和氫氧化鈉均顯堿性,均能使酚酞變紅色,鹽酸或中性物質不使酚酞變色;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無現象;鹽酸是氯化氫氣體的水溶液;復分解反應的條件是生成物有沉淀、氣體或水產生才能發生;硫酸和碳酸鉀反應生成硫酸鉀、水和二氧化碳,硫酸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鋇和氯化鈉來解答。
四、計算與分析題(5分)
18.(2025·陜西) 某水垢樣品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學習小組同學想測定該水垢樣品中CaCO3的質量分數,于是向盛有水垢樣品的燒杯中加入100g足量稀鹽酸,發生的反應是:CaCO3+2HCl=CaCl2+H2O+CO2↑,Mg(OH)2+2HCl=MgCl2+2H2O,待反應完全后,經稱量燒杯內物質總質量為116.2g。(注意:忽略CO2在水中的溶解)
請完成下列分析及計算:
(1)實驗過程中生成氣體的質量是   g。
(2)計算該水垢樣品中CaCO3的質量分數。
(3)實驗所用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4.6%。
【答案】(1)8.8
(2)解:設水垢樣品中CaCO3的質量為x。
解得x=20g
則該水垢樣品中CaCO3的質量分數為×100%=80%
答:水垢樣品中CaCO3的質量分數為80% 。
(3)大于
【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解答】(1)化學變化中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而質量減少的物質是氣體或沉淀的質量,則該反應過程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
(2) 解:設水垢樣品中CaCO3的質量為x。
解得x=20g
則該水垢樣品中CaCO3的質量分數為×100%=80%
答:水垢樣品中CaCO3的質量分數為80% 。
(3) 實驗所用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解:設與碳酸鈣反應的鹽酸的溶質為y,與氫氧化鎂反應的鹽酸中的溶質為z,
故100g稀鹽酸溶液中的溶質為:
實驗所用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大于14.6%。
【分析】(1)根據化學變化中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的總質量不變,反應前后質量減少的二氧化碳的質量來解答;
(2)根據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的方程式中已知二氧化碳的質量和式量來計算碳酸鈣的質量以及碳酸鈣在樣品中的含量來解答;
(3)根據鹽酸和碳酸鈣、氫氧化鎂反應的方程式中已知碳酸鈣和氫氧化鎂的質量來計算鹽酸中的溶質氯化氫的質量以及溶質的質量分數與14.6%來比較來解答。
1 / 1陜西省2025年中考化學真題A卷
一、選擇題(共9小題,每小題2分,計1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意的)
1.(2025·陜西) 多姿多彩的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下列物質含有氧元素的是(  )
A.紅磷 B.干冰 C.黃金 D.甲烷
2.(2025·陜西) 陜西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文物眾多,其中秦始皇兵馬俑以其宏大的規模和磅礴的氣勢聞名世界。下列兵馬俑制作工藝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
A.陶土粉碎 B.陶泥塑形 C.陶俑燒制 D.陶體打磨
3.(2025·陜西) 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能源。下列不屬于化石能源的是(  )
A.石油 B.煤 C.天然氣 D.氫能
4.(2025·陜西) 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滴加液體 B.測溶液pH
C.加熱固體 D.收集氣體
5.(2025·陜西) 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旨在喚起公眾的節水意識,加強水資源的保護。下列做法與之不相符的是(  )
A.工業廢水處理達標后再利用
B.農業上用噴灌和滴灌取代大水浸灌
C.生活中洗菜和淘米的水直接倒掉
D.實驗完清洗儀器后及時關閉水龍頭
6.(2025·陜西) 如圖,水槽液面上漂浮著一支燃著的蠟燭和事先從其底端用小刀切下的一小塊蠟燭,一段時間后,小塊蠟燭無變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蠟燭是可燃物
B.蠟燭難溶于水
C.蠟燭硬度比較小
D.小塊蠟燭未燃燒是因為氧氣濃度小
7.(2025·陜西) 化學符號中的數字都有特定含義。對于均含數字“2”的化學用語:①2H ②N2 ③O2-④,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①和②中“2”的含義相同
B.③中的“2”表示離子數目
C.④中的兩個“2”含義不相同
D..①-④中的“2”均表示原子數目
8.(2025·陜西) 將一定量鐵粉加入含有Cu(NO3)2和AgNO3兩種溶質的溶液中,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液和濾渣。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濾液中有AgNO3,則濾渣中一定沒有Cu、Ag
B.若濾渣成分為Cu、Ag、Fe,則濾液中溶質只有一種
C.若濾渣成分為Cu、Ag,則濾液中一定有Fe(NO3)3
D.若濾液中有Cu(NO3)2,則濾渣中加入稀硫酸一定會有氣泡產生
9.(2025·陜西) 如圖,室溫下甲乙中燒杯內的試管里均盛有相同溶質質量分數的澄清石灰水,將適量NaOH固體和NH4NO3固體(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分別加入燒杯內的水中,當固體恰好完全溶解時,下列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甲、乙中澄清石灰水均會變渾濁
B.甲中澄清石灰水的溶質質量分數可能變小
C.甲、乙中試管內氣壓均會改變
D.乙中燒杯內的NH4NO3溶液若恢復至室溫一定是不飽和溶液
二、填空及簡答題(共6小題,計24分)
10.(2025·陜西) 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柴、米、油、鹽。
(1)柴:燒烤時常用木炭做柴火,木炭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
(2)米:大米常用來做主食,其所含的主要營養物質是   。
(3)油:芝麻油常稱香油,打開香油瓶,遠處就能聞到油香,這說明分子在不停地   。
(4)鹽:食鹽是重要的調味品,其主要成分氯化鈉是由   (填“分子”“原子”或“離子”)構成的。
11.(2025·陜西) 智能手機中應用了多種材料。
(1)芯片是智能手機的大腦,制作材料主要是硅(Si)等半導體及金、銀、銅等導電性良好的材料。導電性是物質的   (填“化學”或“物理”)性質。生產硅的原料中含有其+4價的氧化物,該氧化物的化學式是   。
(2)有些智能手機的相機鏡頭使用了塑料,塑料屬于   (填“合成”或“天然”)材料。
(3)智能手機的液晶顯示屏使用了由銦(In)、鎵(Ca)或錫(Sn)制成的透明電極。銦、鎵、錫屬于不同種元素是因為它們原子中的   (填“質子數”、“中子數”或“電子數”)不同。
12.(2025·陜西)2025年5月14日,中國科學院宣布我國在探索高效率人工光合作用方面實現了新突破。
(1)高效率人工光合作用采用了新型催化劑,可直接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液態燃料。其中生成甲醇的化學方程式為: ,則X是   。
(2)綠色植物在葉綠體內進行的自然光合作用可表示為:,則參加該反應的CO2與H2O的分子數目比為   。
(3)常溫下,二氧化碳和水也能發生反應,該反應生成的物質是   。
(4)上述反應對環境均能帶來的積極影響是   (只寫一條)。
13.(2025·陜西) 如圖,甲、乙、丙是初中化學常見的不同類別的物質,甲、乙是兩種氣體。圖中“—”表示兩端相連的物質能反應,“→”表示兩端的物質通過一步反應能轉化。
(1)丙轉化為甲的反應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   反應。
(2)乙與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14.(2025·陜西) 某學習小組同學探究鐵釘銹蝕的條件時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1)一段時間后,實驗①中鐵釘銹蝕最嚴重的部位是   (填“a”“b”或“c”)。
(2)上述實驗能證明鐵釘銹蝕與   有關。
(3)用稀鹽酸或稀硫酸清除上述實驗后銹蝕鐵釘表面的鐵銹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任寫一個)。
15.(2025·陜西)20℃時,將30g固體(含有氯化鉀及不溶于水的雜質)置于燒杯內,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實驗過程中溶液溫度沒有明顯變化。
(1)溶液①-③中,溶液   是飽和溶液。
(2)x的數值是   。
(3)20℃時,氯化鉀的溶解度為   g。
(4)溶液②與溶液③的溶質質量分數   (填“相等”或“不相等”)。
三、實驗及探究題(共2小題,計13分)
16.(2025·陜西) 如圖甲是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實驗裝置,乙是某學習小組設計的自制簡易供氧器。
(1)寫出標有字母a的儀器的名稱:   。
(2)甲、乙中制取氧氣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是   。
(3)甲中實驗時長頸漏斗必須伸入液面以下的目的是   。
(4)乙中為了便于觀察氧氣的流速以增加吸氧的安全性,塑料吸管需要伸入液體X中,X應該是   。
17.(2025·陜西) 如圖A、B、C是沒有標簽的三瓶無色溶液,分別是NaOH溶液、Na2CO3溶液和稀鹽酸中的一種,請你與學習小組同學進行以下探究與學習。
任務一 鑒別A、B、C三瓶無色溶液
(1)如圖,小明在小燒杯中加入一定量A,向其中滴加2~3滴無色酚酞溶液,觀察到溶液變紅,接著向該溶液中加入一定量B,只觀察到溶液變為無色,再向其中滴加一定量C,只觀察到生成無色氣泡,生成氣泡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
依據上述實驗現象,你認為下列結論   (填序號)是正確的。
①A是NaOH溶液,B是Na2CO3溶液,C是稀鹽酸
②A是Na2CO3溶液,B是稀鹽酸,C是NaOH溶液
③A是NaOH溶液,B是稀鹽酸,C是Na2CO3溶液
(2)小亮認為不用無色酚酞溶液也可以完成鑒別,他用三支潔凈的玻璃棒分別蘸取少量A、B、C,并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最終無固體殘留的那支玻璃棒所蘸的溶液一定是   (填名稱)。
(3)小紅提出僅通過A、B、C三種溶液任意兩種相互傾倒直接混合的方法也能鑒別出A、B、C,你認為該方法   (填“能”或“不能”)達到鑒別目的。
(4)任務二 探究實驗后廢液中溶質的成分
【提出問題】老師提出讓同學們探究上面小明實驗結束后,燒杯內的溶液中溶質(除酚酞外)是什么
【做出猜想】
小強認為廢液中的溶質存在以下三個猜想。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HCl 猜想三:NaCl、Na2CO3
上述小強的猜想中,你認為猜想   是不合理的。
(5)【實驗驗證】
小強取少量廢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澄清石灰水,開始無明顯現象,最后溶液變為紅色,證明他的猜想   是成立的。
(6)【反思應用】
若只用一種試劑即可鑒別出KCl、K2CO3、BaCl2三種無色溶液,可以選擇試劑是   (只寫一種)。
四、計算與分析題(5分)
18.(2025·陜西) 某水垢樣品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學習小組同學想測定該水垢樣品中CaCO3的質量分數,于是向盛有水垢樣品的燒杯中加入100g足量稀鹽酸,發生的反應是:CaCO3+2HCl=CaCl2+H2O+CO2↑,Mg(OH)2+2HCl=MgCl2+2H2O,待反應完全后,經稱量燒杯內物質總質量為116.2g。(注意:忽略CO2在水中的溶解)
請完成下列分析及計算:
(1)實驗過程中生成氣體的質量是   g。
(2)計算該水垢樣品中CaCO3的質量分數。
(3)實驗所用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4.6%。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物質的元素組成
【解析】【解答】物質由元素組成。紅磷是由磷元素組成的單質;干冰是固態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由碳、氧元素組成的化合物;黃金是由金元素組成的單質金屬;甲烷是由碳、氫元素組成的有機物;故符合題意的是B,不符合題意的是ACD.
故答案為:B.
【分析】根據物質由元素組成來解答。
2.【答案】C
【知識點】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
【解析】【解答】A、陶土粉碎是陶瓷的形狀發生變化,該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B、陶泥塑形是將泥土塑造成一定形狀的雕塑,該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C、陶俑燒制是泥土制成的陶俑通過高溫燒制成陶瓷,該變化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符合題意;
D、陶體打磨是將陶體表面的粗糙物質磨光, 該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根據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是化學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是物理變化來解答。
3.【答案】D
【知識點】化石燃料的利用與保護;氫氣的用途和氫能的優缺點
【解析】【解答】常見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氣,均是不能再能的能源;而氫氣是理想的能源,可以通過化學發生在生產,故氫氣不是化石燃料。
故答案為:D.
【分析】根據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氣,均是不能再能的能源;氫氣是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來解答。
4.【答案】A
【知識點】實驗室常見的儀器及使用;藥品的取用;常用氣體的收集方法;溶液的酸堿度測定
【解析】【解答】A、用滴管滴加少量液體時注意滴管應該懸于容器上方,以免污染滴管,從而污染藥品,該操作正確,符合題意;
B、測溶液的pH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去待測溶液滴于pH試紙上,過一會兒與標準紙色卡進行對比讀數,而該圖是將pH試紙直接放于溶液中,該圖示操作錯誤,故不符合題意;
C、給試管中的固體加熱,試管口應該稍低于試管底部,防止濕存水回流試管底部,引起試管受熱不均而炸裂事件,該操作錯誤,不符合題意;
D、該圖是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導管應該伸入集氣瓶底部才能排盡集氣瓶中的空氣,故該操作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分析】A、根據用滴管滴加少量液體時注意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內,以免污染滴管來解答;
B、根據測溶液的pH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去待測溶液滴于pH試紙上,過一會兒與標準紙色卡進行對比讀數來解答;
C、根據給試管中的固體加熱,試管口應該稍低于試管底部,防止濕存水回流試管底部,引起試管受熱不均而炸裂事件來解答;
D、根據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導管伸入集氣瓶底部才能排完空氣來解答。
5.【答案】C
【知識點】保護水資源
【解析】【解答】加強水資源保護,愛護水資源的措施有節約用水,防止水體污染。
A、工業廢水處理達標后再利用可以防止水體污染,該做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B、農業上用噴灌和滴灌取代大水浸灌 可以節約用水來愛護水資源,該做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C、生活中洗菜和淘米的水直接倒掉會污染水體資源,該做法錯誤,符合題意;
D、實驗完清洗儀器后及時關閉水龍頭可以節約用水,該做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根據愛護水資源的措施有節約用水實現一水多用,防止水體污染的措施是工業三廢處理達標后排放,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后排放,農業上合理使用化肥農藥防止水體污染,用水完畢立即關閉水龍頭來節約用水來解答。
6.【答案】D
【知識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蠟燭燃燒實驗
【解析】【解答】 通過如圖實驗可知,水槽液面上漂浮著一支燃著的蠟燭和事先從其底端用小刀切下的一小塊蠟燭,說明蠟燭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蠟燭才漂浮在水面上;一段時間后小塊蠟燭無變化說明蠟燭難溶于水,且小蠟燭與氧氣接觸但是,小蠟燭受熱的溫度沒有達到著火點,故小蠟燭沒有燃燒;而托盤上的蠟燭燃燒,說明蠟燭溫度達到著火點,并與氧氣接觸且蠟燭是可燃物;用小刀切下的一小塊蠟燭說明蠟燭軟,硬度比較小。 故說法正確的是ABC,說法錯誤的是D。
故答案為:D.
【分析】根據可燃物燃燒的條件是溫度達到著火點的同時與氧氣接觸,蠟燭難溶于水,密度比水的密度小且非常軟來解答。
7.【答案】C
【知識點】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
【解析】【解答】 ①2H中的2表示原子個數, ②N2中的2表示一個氮分子中含有2個氮原子, ③O2- 中的2表示一個氧離子帶2個單位的負電荷數, ④ 中圓圈內的2表示質子數是2,弧線上的2表示該層的電子數是2。
A、根據以上分析可知,①和②中“2”的含義不同,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B、③中的“2”表示一個氧離子帶2個單位的負電荷,故表示離子數目的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④中的2的含義不相同,在原子中質子數等于電子數,圓圈內的2表示質子數是2,弧線上的2表示該層的電子數是2。該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D、①-④中的“2”均表示原子數目的只有①,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根據元素符號表示該元素,元素符號的數字表示原子個數,右上方的數字表示一個離子所帶的電荷數,右下方的數字表示一個分子中的原子個數,質子數相同的原子就是元素來解答。
8.【答案】B
【知識點】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利用金屬活潑性順序表中鐵比銅活潑,銅比銀活潑,強者置換若,故鐵先置換硝酸銀中的銀,待銀被置換完后,鐵有剩余時再和硝酸銅反應來置換銅,而銅和銀均不和酸反應,鐵和酸反應生成氫氣。
A、鐵先與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亞鐵和銀,濾渣中一定有金屬銀;若硝酸銀沒有完全反應,則濾渣中沒有銅,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B、根據鐵先置換完硝酸銀后置換硝酸銅,若鐵有剩余,則濾渣中一定有銀、銅和鐵,那么濾液中只有一種溶質為硝酸亞鐵,該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C、若濾渣中有銀和銅,說明鐵把硝酸銀置換完全,把硝酸銅置換了一部分也可能置換完全,則濾液中一定有硝酸亞鐵,可能有硝酸銅,而鐵的置換反應是二價鐵,不是三價鐵,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D、若濾液中有硝酸銅,說明鐵的量少,沒有把硝酸銅中的銅置換完全,故濾渣中一定沒有鐵,一定有銀,可能有銅,而銅和銀均不和酸反應,故向濾渣中加入硫酸沒有現象(沒有氣泡產生),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根據金屬活潑性順序表可知,強者置換弱者,而鐵比氫活潑,氫比銅活潑,銅比銀活潑;鐵先置換銀后置換銅,銅和銀不與酸反應,鐵和酸反應生成氫氣來解答。
9.【答案】A
【知識點】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的方法;溶解度的影響因素;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
【解析】【解答】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溫度升高,而硝酸銨溶于水吸熱溫度降低;向甲乙燒杯中分解加熱氫氧化鈉先和硝酸銨,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當向甲中加入氫氧化鈉時,燒杯中的水的溫度升高,則氫氧化鈣溶液的溫度升高,溶解度降低,可能會有晶體析出,氫氧化鈣的溶質的容量分數可能會減小;乙燒杯中加入硝酸銨水的溫度會降低,氫氧化鈣溶液溫度降低,則氫氧化鈣的溶解度增大,溶液由飽和變成不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不變。故甲中氫氧化鈣可能變渾濁,乙不變。A、根據以上分析可知,甲中可能變渾濁,乙中沒有變渾濁,該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B、甲中溫度升高,氫氧化鈣的溶解度減小,澄清石灰水的溶質質量分數可能變小,該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C、甲中溫度升高壓強增大,乙中溫度降低壓強減小,故甲乙試管內氣壓均會改變的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D、乙中硝酸銨溶于水吸熱溫度降低時硝酸銨完全溶解,而硝酸銨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則硝酸銨在低溫時的溶解度比高溫時小,故當恢復到室溫時一定是硝酸銨的不飽和溶液,該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分析】根據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溫度升高壓強增大,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降低,溶質的質量分數可能減小;硝酸銨溶于水吸熱溫度降低壓強減小,氫氧化鈣的溶解度增大,由飽和變成不飽和,溶質的質量分數不變;硝酸銨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來解答。
10.【答案】(1)
(2)糖類
(3)運動
(4)離子
【知識點】常用鹽的用途;生命活動與六大營養素;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碳單質的性質和用途
【解析】【解答】(1)碳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該反應的方程式為: 。
(2)人體的六大營養素是水、無機鹽、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而大米、小麥是淀粉內食物,淀粉轉換成葡糖糖,故大米、小麥是糖類食物。
(3)分子的特性有分子在運動,分子間有間隔,分子有質量且很小;故芝麻油常稱香油,打開香油瓶遠處就能聞到油香,這說香油分子運動到人的鼻子接觸到人的嗅覺,故人才能聞到香味,該實驗說明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4)氯化鈉是由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組成,故氯化鈉由離子構成。
【分析】(1)根據碳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來解答;
(2)根據人體中的六大營養素是水、無機鹽、蛋白質、糖類、油脂和維生素來解答;
(3)根據分子的特性有分子在運動,分子間有間隔,分子有質量來解答;
(4)根據物質由分子、原子和離子構成,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由離子構成來解答。
11.【答案】(1)物理;SiO2
(2)合成
(3)質子數
【知識點】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對人和環境的影響;元素的概念;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計算;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
【解析】【解答】(1)不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是物理性質,故金屬具有導電性、延展性、傳熱性和金屬光澤這些均是金屬的物理性質;化合物中正負價的代數和為0,在化合物中氧為-2價,硅為+4價,則氧化硅的化學式為: SiO2 。
(2)材料有合成材料、金屬材料、天然高分子材料;手機的相機鏡頭使用了塑料,塑料是通過化學方法人工合成的材料,故屬于合成材料。
(3)質子數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為元素,質子數不同的原子就是不同的元素;故銦、鎵、錫屬于不同種元素是因為它們原子中的質子數不同。
【分析】(1)不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是物理性質,如熔點、沸點、密度、硬度、軟、溶解性、導電性、傳熱性、延展性、揮發性等等;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的性質是化學性質;化合物中正負價的代數和為0來解答;
(2)根據材料有天然材料、合成材料,合成材料是人通過化學方法合成的材料,而塑料是合成材料來解答;
(3)根據元素的概念是質子數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為元素,質子數不同的原子就是不同的元素來解答。
12.【答案】(1)O2
(2)1:1
(3)碳酸
(4)緩解溫室效應
【知識點】化學方程式的概念、讀法和含義;物質的量及相關計算;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二氧化碳對環境的影響
【解析】【解答】(1)在化學變化中元素守恒,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不變,故該反應中的已知反應物的碳原子2個,氫原子8個,氧原子8個,生成物中已知碳原子2個,氫原子8個,氧原子2個,那么還有6個氧原子則在3X中,則一個X中有2個氧原子,故X的化學式為: O2 。
(2)利用植物光合作用的方程式為 可知,參加反應的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個數分別是6、6,則二者的分子個數比為1:1。
(3) 常溫下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故該反應生成的物質是碳酸。
(4)植物的光合作用和二氧化碳和水反應均緩解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緩解了溫室響應。
【分析】(1)根據化學變化中元素守恒。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不變來解答;
(2)根據植物光合作用的方程式中分子的個數來解答;
(3)根據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來解答;
(4)根據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來環境二氧化碳帶來的溫室效應來解答。
13.【答案】(1)置換
(2)
【知識點】酸堿鹽的應用;反應類型的判定;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解析】【解答】利用圖中的各物質之間的轉換關系可知,丙既與氧化銅反應由要和氫氧化鈉反應,則丙是酸,可能是鹽酸或硫酸;甲與氧化銅反應且是酸反應的產物,則甲可能是具有還原性的氫氣,氫氣和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水,活潑的金屬和酸反應生成鹽和氫氣,故甲是氫氣;乙是氧化銅的產物,也是酸的產生,又和堿反應,則是乙可能是鹽,也可能是二氧化碳,假如乙是氯化銅,則氧化銅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氯化銅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氯化鈉,故乙是氯化銅;假如乙是二氧化碳,氧化銅和一氧化碳反應生成乙二氧化碳和銅,鹽酸和碳酸鹽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故乙是二氧化碳。根據題意可知甲和乙是氣體,則甲是氫氣,乙是二氧化碳。
(1)丙是鹽酸,甲是氫氣,鹽酸和鐵反應生成氫氣和氯化亞鐵,該反應是由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置換反應,故丙轉換成甲的反應屬于置換反應。
(2)乙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該反應的方程式為: 。
【分析】根據甲和乙是氣體,氣體和氧化銅反應則是氫氣具有還原性,氧化銅的產物是氣體則是二氧化碳,氧化銅和一氧化碳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丙是酸,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酸和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酸和活潑的金屬反應生成鹽和氫氣,酸和碳酸鹽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來解答。
14.【答案】(1)b
(2)氧氣和水
(3)、
【知識點】金屬銹蝕的條件及其防護;酸的化學性質;實驗探究物質的性質或變化規律
【解析】【解答】鐵生銹的條件是鐵與氧氣和水接觸生成鐵銹氧化鐵。
(1)一段時間后,實驗①中鐵釘與氧氣和水同時接觸,而最容易生銹的地方是鐵、水、氧氣三者的接觸面銹蝕最嚴重的部位是b;a中的鐵和氧氣接觸,沒有水,不會生銹;c點的鐵只與水接觸沒有氧氣,故不生銹。
(2)通過實驗探究得出結論是鐵銹蝕與氧氣和水有關。
(3)鹽酸和氧化鐵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該反應的方程式為: 。
【分析】根據鐵與氧氣和水反應生成鐵銹氧化鐵,氧化鐵和酸反應生成鹽和水來解答。
15.【答案】(1)①
(2)5
(3)34
(4)不相等
【知識點】濃溶液、稀溶液跟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的關系;溶解度的影響因素;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
【解析】【解答】 20℃時,將30g固體(含有氯化鉀及不溶于水的雜質)置于燒杯內,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實驗過程中溶液溫度沒有明顯變化;將30克含有雜質的氯化鉀固體放入50克水中,剩余固體為13克,則溶解了氯化鉀30g-13g=17g 達到飽和狀態形成溶液 ① ,該溫度下的氯化鉀的溶解度s則為:;現向溶液①中再加50克水,則溶劑是100克,剩余固體是5克,則該溫度下的100克水中溶解了氯化鉀,利用該溫度下的溶解度的含義可知,②溶液為氯化鉀的不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為:,故剩余的5g固體則為不溶解于水的雜質; 向②溶液中繼續加入10g水形成實驗③的溶液,該溶液中沒有氯化鉀溶解,故xg固體就是不容易水的雜質5g,該溶液中的溶質不變,溶劑增加,溶質的質量分數減小,低于溶液②的濃度。
(1) 通過分析可知,溶液①-③中,溶液①是飽和溶液。
(2)x的數值是5g。
(3)20℃時,氯化鉀的溶解度為。
(4)溶液②的質量分數為,溶液③中多了10克水,溶質不變,溶劑增加,故溶質的溶質質量分數 減小,故溶液②與溶液③的溶質質量分數不相等。
【分析】根據20℃時,將30克含有雜質的氯化鉀固體放入50克水中溶解后剩余固體為13克,則50克水中溶解了氯化鉀30g-13g=17g 達到飽和狀態 ,該溫度下的氯化鉀的溶解度為:;向溶液①中繼續加50克水后的溶劑就是100克,剩余固體為5克,則100克水中溶解了30g-5g=25g氯化鉀為不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為溶質除以溶液的質量來解答。
16.【答案】(1)集氣瓶
(2)
(3)防止生成的氧氣從長頸漏斗逸出
(4)水
【知識點】實驗室常見的儀器及使用;氣體制取裝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a的儀器的名稱集氣瓶。
(2)甲、乙裝置均是固液反應不加熱來制取氧氣,則該裝置中的藥品是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混合反應生成水和氧氣,故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3)甲中實驗時長頸漏斗必須伸入液面以下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氧氣從長頸漏斗逸出。
(4)氧氣不溶于水,氧氣從乙裝置中的右邊瓶中液體通過且不和液體反應,故該液體是水,可以觀察到氧氣的流經速度。
【分析】(1)根據實驗室常見儀器來解答;
(2)根據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作用下反應生成水和氧氣且選擇固液不加熱裝置為發生裝置來解答;
(3)根據固液反應不加熱的裝置中的長頸漏斗和液體必須形成封液,防止氣體從長頸漏斗逸出來解答;
(4)根據氧氣不易溶于水且不和水發生反應來解答。
17.【答案】(1);③
(2)稀鹽酸
(3)不能
(4)三
(5)二
(6)稀硫酸(合理即可)
【知識點】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酸、堿、鹽的鑒別;實驗探究物質的性質或變化規律;實驗探究物質的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氫氧化鈉、碳酸鈉和鹽酸均是無色無味的液體,氫氧化鈉和碳酸鈉均顯堿性均能使酚酞變紅色,鹽酸是酸能使石蕊變紅色。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放熱。碳酸鈉和氫氧化鈉不反應。
(1)小明小向A中加入酚酞,酚酞變紅色,則A溶液可能是氫氧化鈉或碳酸鈉;接著向紅色的溶液中滴加B物質,溶液由紅色變成無色且溶液呈中性或酸性,則B是鹽酸;再向無色的中性或酸性溶液中滴加C溶液觀察到有大量氣泡產生的原因是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該反應的方程式為: ,則C溶液是碳酸鈉。通過分析,A為氫氧化鈉、B是鹽酸,C是碳酸鈉。故符合題意的答案為 ③ ,不符合題意題意的是 ①② 。
故答案為: ③。
(2) 小亮用三支潔凈的玻璃棒分別蘸取少量A、B、C,并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最終無固體殘留的那支玻璃棒所蘸的溶液一定是稀鹽酸,原因是鹽酸是氯化氫氣體的水溶液,加熱蒸發是氯化氫變成氣體擴散到空氣中;玻璃棒上有固體的則是氫氧化鈉和碳酸鈉。
故答案為:稀鹽酸.
(3)小紅提出僅通過A、B、C三種溶液任意兩種相互傾倒直接混合方法也能鑒別出A、B、C,你認為該方法:鹽酸和碳酸鈉反應有氣泡產生,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無現象,碳酸鈉和氫氧化鈉不反應也無現象,故無法鑒別。不能達到鑒別的目的。
(4)小明實驗是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鹽酸和碳酸鈉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酚酞遇堿性物質變紅色,反應后的溶液中一定沒有氫氧化鈉和碳酸鈉,原因是向酸性和中性溶液中加入碳酸鈉采用氣泡產生,溶液顏色不變化,故所得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鈉,可能有鹽酸。
上述小強的猜想中,你認為猜想三不合理,原因是碳酸鈉顯堿性能使酚酞變紅色,而最終溶液為無色,故溶液不顯堿性。
(5)【實驗驗證】小強取少量廢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澄清石灰水,開始無明顯現象,最后溶液變為紅色,證明他的猜想二成立,原因是鹽酸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時溶液呈中性,酚酞遇中性物質不變色,故無現象,當鹽酸完全后再滴加氫氧化鈣溶液時溶液就呈堿性使酚酞變紅色。
(6) 【反思應用】若只用一種試劑即可鑒別出KCl、K2CO3、BaCl2三種無色溶液,可以選擇試劑是稀硫酸,原因是硫酸和氯化鉀不反應無現象,硫酸和碳酸鉀反應有氣泡產生,硫酸和氯化鋇反應有白色沉淀產生。
故答案為:稀硫酸.
【分析】根據碳酸鈉和氫氧化鈉均顯堿性,均能使酚酞變紅色,鹽酸或中性物質不使酚酞變色;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無現象;鹽酸是氯化氫氣體的水溶液;復分解反應的條件是生成物有沉淀、氣體或水產生才能發生;硫酸和碳酸鉀反應生成硫酸鉀、水和二氧化碳,硫酸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鋇和氯化鈉來解答。
18.【答案】(1)8.8
(2)解:設水垢樣品中CaCO3的質量為x。
解得x=20g
則該水垢樣品中CaCO3的質量分數為×100%=80%
答:水垢樣品中CaCO3的質量分數為80% 。
(3)大于
【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解答】(1)化學變化中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而質量減少的物質是氣體或沉淀的質量,則該反應過程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
(2) 解:設水垢樣品中CaCO3的質量為x。
解得x=20g
則該水垢樣品中CaCO3的質量分數為×100%=80%
答:水垢樣品中CaCO3的質量分數為80% 。
(3) 實驗所用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解:設與碳酸鈣反應的鹽酸的溶質為y,與氫氧化鎂反應的鹽酸中的溶質為z,
故100g稀鹽酸溶液中的溶質為:
實驗所用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大于14.6%。
【分析】(1)根據化學變化中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的總質量不變,反應前后質量減少的二氧化碳的質量來解答;
(2)根據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的方程式中已知二氧化碳的質量和式量來計算碳酸鈣的質量以及碳酸鈣在樣品中的含量來解答;
(3)根據鹽酸和碳酸鈣、氫氧化鎂反應的方程式中已知碳酸鈣和氫氧化鎂的質量來計算鹽酸中的溶質氯化氫的質量以及溶質的質量分數與14.6%來比較來解答。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名山县| 桃园市| 商城县| 蕲春县| 师宗县| 马关县| 罗定市| 海兴县| 东光县| 平度市| 红河县| 睢宁县| 汕头市| 新宁县| 仁布县| 敦煌市| 会东县| 巫山县| 峨眉山市| 耿马| 加查县| 长岛县| 固安县| 曲水县| 建始县| 宁明县| 深泽县| 平乐县| 江源县| 当阳市| 广平县| 沁水县| 安远县| 凯里市| 巴青县| 监利县| 柳河县| 湘西| 凤阳县| 屏东县| 濮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