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新課預習銜接 地形一.選擇題(共12小題)1.關于我國四大高原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地表起伏最小的是青藏高原B.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內蒙古高原C.地形崎嶇的是云貴高原D.雪山連綿是黃土高原的景觀2.某同學對圖中四大盆地進行比較后匹配了文字,其中敘述錯誤的是( )A. B.C. D.3.如圖中數碼所代表的地形區(qū)名稱是( )A.①黃土高原②華北平原B.①內蒙古高原②東北平原C.①青藏高原②云貴高原D.①四川盆地②長江中下游平原4.“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毛澤東的《七律 長征》帶領我們共同回顧長征歷程,銘記長征精神,讀圖,完成下面小題。紅軍在陜北吳起鎮(zhèn)勝利會師,該地所在地形區(qū)( )A.遼闊坦蕩,草場廣布 B.地形崎嶇,森林茂密C.地勢高峻,雪山連綿 D.千溝萬壑,支離破碎5.如圖為我國“四個省區(qū)輪廓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圖中a、b、c、d為我國重要的山脈,下列關于各山脈說法正確的是( )A.a為太行山,東側為華北平原,西側為黃土高原B.b為大興安嶺,東側為東北平原,西側為內蒙古高原C.c為昆侖山,南側為青藏高原,北側為準噶爾盆地D.d為巫山,東側為長江中下游平原,西側為云貴高原6.天山以北以南的地形區(qū)分別是( )A.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B.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C.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D.塔里木盆地、柴達木盆地7.經過3年的監(jiān)測,國家天文臺從多個備選地中確定在冷湖無人區(qū)的賽什騰山建立世界級天文觀測臺。天文觀測臺需要建立在光污染小,空氣潔凈;海拔高,空氣稀薄;視野開闊以及天氣晴朗,無云層遮擋的地方。讀我國部分天文觀測基地分布圖,下列關于冷湖天文臺天文觀測優(yōu)勢的說法,正確的是( )A.位于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海拔較高,空氣稀薄B.位于我國地勢第三級階梯,晴天較多,視野開闊C.位于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距城市近,設備先進D.位于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植被茂密,空氣潔凈8.我國山脈眾多,其中是二、三階梯分界線的是( )A.長白山 B.武夷山 C.太行山 D.天山9.圖為我國沿36°N所作的地形剖面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是我國第三階梯,雪峰連綿,冰川廣布B.乙階梯以高原盆地為主,海拔在2000米以上C.丙階梯圖示地形區(qū)是長江中下游平原D.乙和丙階梯分界線中,圖中所示的是太行山10.對圖中序號代表的地形區(qū)或山脈的描述正確的是( )A.①地地形崎嶇,石灰?guī)r廣布B.②山脈呈西北—東南走向C.③地雪山連綿,冰川廣布D.④山脈是中國地勢一、二級階梯分界線11.根據圖可知我國地形具有( )的特征。A.地形復雜多樣,山區(qū)面積廣大B.山脈縱橫交錯C.地勢西高東低D.地形以平原、盆地為主12.下列地形區(qū)與其特征連線正確的是( )A.內蒙古高原﹣﹣崎嶇不平B.黃土高原﹣﹣千溝萬壑C.東北平原﹣﹣魚米之鄉(xiāng)D.長江中下游平原﹣﹣肥沃黑土二.解答題(共3小題)13.《北緯30°中國行》節(jié)目展現了30°N沿線自然、人文風光全景式畫卷。圖1示意我國沿北緯30°路線,圖2示意沿北緯30°的地形剖面,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沿北緯30°線由東向西依次經過的主要地形區(qū)有甲 平原、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這種分布反映出我國地勢特征是 。(2)攝制組沿途拍攝了壯麗的長江三峽景觀,它是由長江深切巫山形成的大峽谷,該山脈位于剖面圖中①、②兩地中的 地(填序號)。面對洶涌澎湃的江水,節(jié)目組不由得想起酈道元《三峽》中表現夏水湍急的句子:或王命急宣,有時 ,暮至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3)攝制過程中,節(jié)目組在甲地看到了 (油料作物)連片的場景;在乙地領略了天府之國的魅力,參觀了李冰主持修建的灌溉工程—— ;在丙地體驗了藏族風情,和當地人一起載歌載舞。(4)攝制組沿北緯30°線一直向西到達我國西南邊境的丁 山脈,該山脈位于我國同尼泊爾和A (國家)等國的邊境上。14.213國道是世界級風景之路,長4136千米。如圖為該國道示意圖,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213國道大致呈南北走向,在云南省磨憨,當地常有大型野生動物 出沒。(2)磨憨—沐川段,途經 (填地形區(qū)),這里石灰?guī)r分布廣泛,多喀斯特地貌。(3)沐川——若爾蓋段,途經 (填簡稱),這里有“天府之國”之稱,該地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4)若爾蓋—策克段,經過青藏高原,翻越① 山脈,進入地勢第 級階梯,到達內蒙古高原,該山脈大致呈 走向。(5)213國道沿途的少數民族風情有 。(雙項選擇)A.朝鮮族—長鼓舞B.高山族—豐收節(jié)C.蒙古族—那達慕D.傣族—潑水節(jié)15.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近年來,自駕旅游悄然興起。其中,東起上海崇明島、西連西藏友誼橋的318國道備受“驢友”的青睞。318國道綿延5476千米,跨越了我國地勢的三級階梯,被稱為中國地理的景觀大道,“驢友”駕車旅游沿途可飽覽祖國壯麗的山河。材料二:放假了,家住上海的中學生小亮準備和父母利用假期開車旅游。他們設計了a、b、c三條路線,如圖所示。(1)小亮的家位于我國地勢第三級階梯,該級階梯的地形以 和 為主,小亮家所處的地形區(qū)為 。(2)若小亮一家沿路線a旅游,他們將欣賞到A 高原雪山連綿、冰川廣布的優(yōu)美景色;若沿路線c旅游,則其終點是位于華北平原西側的山脈 。(3)圖示a、b、c三條路線中,與318國道大致吻合的是 ,經過二、三級階梯的是 。新課預習銜接 地形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2小題)1.關于我國四大高原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地表起伏最小的是青藏高原B.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內蒙古高原C.地形崎嶇的是云貴高原D.雪山連綿是黃土高原的景觀【考點】中國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中國的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專題】課本知識遷移類開放題;中國的地形與地勢.【答案】C【分析】我國地形復雜多樣,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在我國都有分布。我國的四大高原是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云貴高原、黃土高原。【解答】解: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低,雪山連綿,冰川廣布;內蒙古高原遼闊坦蕩,草場廣布;黃土高原千溝萬壑,支離破碎,植被稀少;云貴高原地面崎嶇,石灰?guī)r廣布。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我國四大高原的概況,牢記四大高原的特點,理解解答即可。2.某同學對圖中四大盆地進行比較后匹配了文字,其中敘述錯誤的是( )A. B.C. D.【考點】中國的地形的特征和分布;中國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專題】示意圖;中國的地形與地勢.【答案】B【分析】我國四大盆地分別為: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和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海拔800﹣1300米。為中國最大的內陸盆地。位于新疆南部,處于天山、昆侖山和阿爾金山之間。準噶爾盆地海拔500﹣1000米。中國第二大的內陸盆地,位于新疆北部,阿爾泰山與天山之間。柴達木盆地海拔2600﹣3000米。西北北抵阿爾金山脈;西南至昆侖山脈;東北有祁連山脈,面積約24萬平方公里。內陸盛產鐵礦、銅礦、錫礦、鹽礦等多種礦物,被稱作“聚寶盆”。四川盆地海拔300﹣700米。四川盆地是中國著名紅層盆地,有中國最肥沃的自然土壤,盆地底部耕地連片,是中國最大的水稻、油菜籽產區(qū)。【解答】解:我國四大盆地中緯度最高,位置最靠北的盆地是準噶爾盆地,A正確;土壤最肥沃的是四川盆地,塔里木盆是我國最大的盆地,B錯誤;地勢最高的是柴達木盆地,位于地勢第一階梯,有“聚寶盆”之稱,C正確;地勢最低的是四川盆地,D正確。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我國四大盆地的特點,牢記即可。3.如圖中數碼所代表的地形區(qū)名稱是( )A.①黃土高原②華北平原B.①內蒙古高原②東北平原C.①青藏高原②云貴高原D.①四川盆地②長江中下游平原【考點】中國的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專題】示意圖;中國的地形與地勢.【答案】B【分析】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山脈縱橫交錯,構成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鑲嵌其中.【解答】解:大興安嶺的東西兩側分別是東北平原和內蒙古高原。所以,①是內蒙古高原,②是東北平原。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我國不同地形區(qū)的分布,讀圖解答即可.4.“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毛澤東的《七律 長征》帶領我們共同回顧長征歷程,銘記長征精神,讀圖,完成下面小題。紅軍在陜北吳起鎮(zhèn)勝利會師,該地所在地形區(qū)( )A.遼闊坦蕩,草場廣布 B.地形崎嶇,森林茂密C.地勢高峻,雪山連綿 D.千溝萬壑,支離破碎【考點】中國的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專題】示意圖;中國的地形與地勢.【答案】D【分析】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縱橫交錯的山脈構成了我國地形的“骨架”,在山脈構成的“網格”中,鑲嵌著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解答】解:讀圖可知,吳起位于延安西北,黃土高原地區(qū),黃土高原地區(qū)水土流失嚴重,其典型地面是千溝萬壑,支離破碎;“遼闊坦蕩,草場廣布”是指內蒙古高原;“地形崎嶇,森林茂密”是指云貴高原;“地勢高峻,雪山連綿”是指青藏高原。綜上所述,故D正確,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黃土高原的地理特征,根據所學知識點理解解答即可。5.如圖為我國“四個省區(qū)輪廓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圖中a、b、c、d為我國重要的山脈,下列關于各山脈說法正確的是( )A.a為太行山,東側為華北平原,西側為黃土高原B.b為大興安嶺,東側為東北平原,西側為內蒙古高原C.c為昆侖山,南側為青藏高原,北側為準噶爾盆地D.d為巫山,東側為長江中下游平原,西側為云貴高原【考點】我國主要山脈的走向和分布;中國的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專題】課本知識遷移類開放題;中國的地形與地勢.【答案】A【分析】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山脈縱橫交錯,構成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鑲嵌其中。太行山的西側是黃土高原,東側是華北平原;大興安嶺的西側是內蒙古高原,東側是東北平原;昆侖山的北側是塔里木盆地,南側是青藏高原;巫山的西側是四川盆地,東側是長江中下游平原。【解答】解:A、讀圖可得,圖中a為太行山,東側為華北平原,西側為黃土高原,符合題意。B、圖中b是武夷山,該山脈是江南丘陵和浙閩丘陵的分界線,不符合題意。C、圖中c為昆侖山,南側為青藏高原,北側為塔里木盆地,不符合題意。D、圖中d為巫山,東側為長江中下游平原,西側為四川盆地,不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我國主要的山脈,根據所學知識讀圖分析解答。6.天山以北以南的地形區(qū)分別是( )A.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B.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C.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D.塔里木盆地、柴達木盆地【考點】中國的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專題】情境文字材料題;中國的地形與地勢.【答案】A【分析】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山脈縱橫交錯,構成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鑲嵌其中。【解答】解:從中國地形分布圖可以看出,天山以南是我國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天山以北是我國緯度最高的盆地——準噶爾盆地。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我國地形區(qū)的分布,注意認真審題,先回答天山以南的地形區(qū)名稱,再回答天山以北的地形區(qū)名稱。7.經過3年的監(jiān)測,國家天文臺從多個備選地中確定在冷湖無人區(qū)的賽什騰山建立世界級天文觀測臺。天文觀測臺需要建立在光污染小,空氣潔凈;海拔高,空氣稀薄;視野開闊以及天氣晴朗,無云層遮擋的地方。讀我國部分天文觀測基地分布圖,下列關于冷湖天文臺天文觀測優(yōu)勢的說法,正確的是( )A.位于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海拔較高,空氣稀薄B.位于我國地勢第三級階梯,晴天較多,視野開闊C.位于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距城市近,設備先進D.位于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植被茂密,空氣潔凈【考點】三級地勢階梯的概況與各級階梯的主要地形區(qū).【專題】分布圖;中國的地形與地勢.【答案】A【分析】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這里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烈,日照多,氣溫低,積溫少,氣溫隨高度和緯度的升高而降低,氣溫日較差大。【解答】解:讀圖可知,冷湖天文臺位于青藏高原上,位于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上,海拔較高,空氣稀薄;這里植被稀少,山脈眾多,視野不開闊;距城市遠,空氣潔凈,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了冷湖天文臺所在地青藏高原的特點,結合教材知識點讀圖分析解答此題。8.我國山脈眾多,其中是二、三階梯分界線的是( )A.長白山 B.武夷山 C.太行山 D.天山【考點】地勢三大階梯的分界線.【專題】課本知識遷移類開放題;中國的地形與地勢.【答案】C【分析】地勢是指地形高低起伏的總趨勢。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我國地勢對氣候、河流有重要影響。【解答】解: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第一階梯地形以高原為主,第二階梯地形以高原、盆地為主,第三階梯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是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一線,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是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和雪峰山一線。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我國地勢的有關知識,結合所學知識點理解解答即可。9.圖為我國沿36°N所作的地形剖面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是我國第三階梯,雪峰連綿,冰川廣布B.乙階梯以高原盆地為主,海拔在2000米以上C.丙階梯圖示地形區(qū)是長江中下游平原D.乙和丙階梯分界線中,圖中所示的是太行山【考點】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專題】示意圖;中國的地形與地勢.【答案】D【分析】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山脈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一線,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山脈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線。【解答】解:讀圖可知,甲是青藏高原,地處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上,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雪峰連綿,冰川廣布,A錯誤;乙是第二級階梯,以高原盆地為主,平均海拔1000﹣2000米,B錯誤;丙是第三級階梯,圖示地形區(qū)是華北平原,C錯誤;乙和丙階梯分界線中,圖中所示的是太行山,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我國地形相關特點,需要一定的知識積累,結合地圖答題即可。10.對圖中序號代表的地形區(qū)或山脈的描述正確的是( )A.①地地形崎嶇,石灰?guī)r廣布B.②山脈呈西北—東南走向C.③地雪山連綿,冰川廣布D.④山脈是中國地勢一、二級階梯分界線【考點】我國主要山脈的走向和分布;中國的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專題】示意圖;中國的地形與地勢.【答案】C【分析】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山區(qū)面積廣大;縱橫交錯的山脈,構成了地形的骨架,平原、高原、山地、丘陵鑲嵌其中。我國東西走向的山脈主要有三列:天山﹣陰山,昆侖山﹣秦嶺,南嶺。東北﹣西南走向的主要山脈為:最西的一列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間的一列是長白山、武夷山;最東的一列是臺灣山脈;南北走向的山脈主要是橫斷山脈。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主要有阿爾泰山、祁連山和小興安嶺等。據圖中信息解答。【解答】解:讀圖可知,圖中①是山西省,位于黃土高原地區(qū),云貴高原地形崎嶇,石灰?guī)r廣布,故A錯誤。圖中②山脈是江西省和福建省的分界線,是武夷山脈,該山脈為東北﹣西南走向;故B正確。③地位于昆侖山南側,為青藏高原,這里雪山連綿,冰川廣布,故C正確;④是巫山,該山脈是我國地勢第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故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了我國的山脈名稱、地形區(qū)的分布及特點,結合圖示記憶解答。11.根據圖可知我國地形具有( )的特征。A.地形復雜多樣,山區(qū)面積廣大B.山脈縱橫交錯C.地勢西高東低D.地形以平原、盆地為主【考點】中國的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專題】示意圖;中國的地形與地勢.【答案】A【分析】我國地形復雜多樣,陸地地形的基本類型在我國都有分布;其中丘陵占總面積的10%,山地占33%,高原占26%,盆地占19%,平原占12%,比重最大的山地。【解答】解:山區(qū)是指山地、丘陵和比較崎嶇的高原合稱。讀圖可得,我國地形具有復雜多樣,山區(qū)面積廣大的特征,其地形以山地和高原為主。圖中不同體現我國山脈分布特點和地勢特點。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我國的地形分布特點,解答此題的方法是據圖中所示的信息解答,牢記即可。12.下列地形區(qū)與其特征連線正確的是( )A.內蒙古高原﹣﹣崎嶇不平B.黃土高原﹣﹣千溝萬壑C.東北平原﹣﹣魚米之鄉(xiāng)D.長江中下游平原﹣﹣肥沃黑土【考點】中國的地形的特征和分布.【答案】B【分析】內蒙古高原地面坦蕩,千溝萬壑是黃土高原的特征,東北平原的景觀是一望無際,黑土廣布;魚米之鄉(xiāng)是指長江中下游平原.【解答】解:A、內蒙古高原﹣地面坦蕩,故不符合題意;B、黃土高原﹣千溝萬壑,故不符合題意;C、長江中下游平原﹣魚米之鄉(xiāng),故不符合題意;D、東北平原﹣﹣肥沃黑土,故不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我國各地形區(qū)的特點,比較記憶即可.二.解答題(共3小題)13.《北緯30°中國行》節(jié)目展現了30°N沿線自然、人文風光全景式畫卷。圖1示意我國沿北緯30°路線,圖2示意沿北緯30°的地形剖面,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沿北緯30°線由東向西依次經過的主要地形區(qū)有甲 長江中下游 平原、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這種分布反映出我國地勢特征是 西高東低 。(2)攝制組沿途拍攝了壯麗的長江三峽景觀,它是由長江深切巫山形成的大峽谷,該山脈位于剖面圖中①、②兩地中的 ② 地(填序號)。面對洶涌澎湃的江水,節(jié)目組不由得想起酈道元《三峽》中表現夏水湍急的句子:或王命急宣,有時 朝發(fā)白帝 ,暮至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3)攝制過程中,節(jié)目組在甲地看到了 油菜 (油料作物)連片的場景;在乙地領略了天府之國的魅力,參觀了李冰主持修建的灌溉工程—— 都江堰 ;在丙地體驗了藏族風情,和當地人一起載歌載舞。(4)攝制組沿北緯30°線一直向西到達我國西南邊境的丁 喜馬拉雅 山脈,該山脈位于我國同尼泊爾和A 印度 (國家)等國的邊境上。【考點】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中國的地形的特征和分布;我國主要山脈的走向和分布.【專題】地理探究類開放題;中國的地形與地勢.【答案】(1)長江中下游;西高東低;(2)②;朝發(fā)白帝;(3)油菜;都江堰;(4)喜馬拉雅;印度。【分析】(1)北緯30°線自東向西依次穿過的三類地形區(qū)是長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2)巫山是我國地勢第二、三階梯的分界線。酈道元《三峽》中表現夏水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至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3)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油料作物是油菜。(4)北緯30°線一直向西到達我國西南邊境的丁山﹣喜馬拉雅山脈,喜馬拉雅山脈的西南是與我國接壤的尼泊爾和印度兩個鄰國。【解答】解:(1)讀圖可知,北緯30°線自東向西依次穿過的三類地形區(qū)是長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故自東向西依次穿過的三類地形是平原、盆地、高原,我國地勢的特點是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2)讀圖可知,它是由長江深切巫山形成的大峽谷,該山脈位于剖面圖中①、②兩地中的②地,①是青藏高原,②地是巫山;巫山是我國地勢第二、三階梯的分界線。酈道元《三峽》中表現夏水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至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3)由圖可知,甲地是長江中下游平原,該地的油料作物是油菜;乙地是四川盆地﹣可以領略了天府之國的魅力,參觀了李冰主持修建的灌溉工程都江堰。(4)由圖可知,北緯30°線一直向西到達我國西南邊境的丁山﹣喜馬拉雅山脈,喜馬拉雅山脈的西南是與我國接壤的尼泊爾和印度兩個鄰國。故答案為:(1)長江中下游;西高東低;(2)②;朝發(fā)白帝;(3)油菜;都江堰;(4)喜馬拉雅;印度。【點評】本題以我國局部區(qū)域示意圖為材料,涉及我國的省區(qū)分布、陸上鄰國、地形地勢及其地形區(qū)分布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14.213國道是世界級風景之路,長4136千米。如圖為該國道示意圖,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213國道大致呈南北走向,在云南省磨憨,當地常有大型野生動物 亞洲象 出沒。(2)磨憨—沐川段,途經 云貴高原 (填地形區(qū)),這里石灰?guī)r分布廣泛,多喀斯特地貌。(3)沐川——若爾蓋段,途經 川或蜀 (填簡稱),這里有“天府之國”之稱,該地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4)若爾蓋—策克段,經過青藏高原,翻越① 祁連山脈 山脈,進入地勢第 二 級階梯,到達內蒙古高原,該山脈大致呈 西北﹣﹣東南 走向。(5)213國道沿途的少數民族風情有 CD 。(雙項選擇)A.朝鮮族—長鼓舞B.高山族—豐收節(jié)C.蒙古族—那達慕D.傣族—潑水節(jié)【考點】我國主要山脈的走向和分布;中國各省級行政區(qū)的簡稱和行政中心;獨特的民族風情;中國的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專題】課本知識遷移類開放題;中國的地形與地勢.【答案】(1)亞洲象;(2)云貴高原;(3)川或蜀:(4)祁連山脈;二;西北﹣﹣東南;(5)CD。【分析】我國地形類型多樣,山區(qū)面積廣大,平原、丘陵、高原、盆地、山地在我國都有分布。我國各類土地資源齊全,可以發(fā)展多種經營,對農業(yè)發(fā)展十分有利。地勢是指地形高低起伏的總趨勢。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我國地勢對氣候、河流有重要影響。【解答】解:(1)213國道大致呈南北走向,在云南省磨憨,當地常有大型野生動物亞洲象出沒。(2)磨憨—沐川段,途經云貴高原,這里石灰?guī)r分布廣泛,多喀斯特地貌。(3)沐川——若爾蓋段,途經四川省,四川省簡稱川或蜀,行政中心成都,這里有“天府之國”之稱,該地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4)若爾蓋—策克段,經過青藏高原,翻越①祁連山脈山脈,進入地勢第二級階梯,到達內蒙古高原,該山脈大致呈西北﹣﹣東南走向。(5)213國道沿途的少數民族風情有蒙古族的那達慕節(jié)、傣族的潑水節(jié)。故選CD。故答案為:(1)亞洲象;(2)云貴高原;(3)川或蜀:(4)祁連山脈;二;西北﹣﹣東南;(5)C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分析問題的能力,要分析理解解答。15.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近年來,自駕旅游悄然興起。其中,東起上海崇明島、西連西藏友誼橋的318國道備受“驢友”的青睞。318國道綿延5476千米,跨越了我國地勢的三級階梯,被稱為中國地理的景觀大道,“驢友”駕車旅游沿途可飽覽祖國壯麗的山河。材料二:放假了,家住上海的中學生小亮準備和父母利用假期開車旅游。他們設計了a、b、c三條路線,如圖所示。(1)小亮的家位于我國地勢第三級階梯,該級階梯的地形以 平原 和 丘陵 為主,小亮家所處的地形區(qū)為 長江中下游平原 。(2)若小亮一家沿路線a旅游,他們將欣賞到A 青藏 高原雪山連綿、冰川廣布的優(yōu)美景色;若沿路線c旅游,則其終點是位于華北平原西側的山脈 太行山脈 。(3)圖示a、b、c三條路線中,與318國道大致吻合的是 a ,經過二、三級階梯的是 c 。【考點】中國的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三級地勢階梯的概況與各級階梯的主要地形區(qū).【專題】示意圖;中國的地形與地勢.【答案】(1)平原;丘陵;長江中下游平原;(2)青藏;太行山脈;(3)a;c。【分析】從我國地形圖上,可以明顯看出,陸地地形的基本類型在我國都有分布。縱橫交錯的山脈和復雜多樣的地形,為我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也使祖國各地的生產活動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據圖中信息解答。【解答】解:(1)小亮的家位于我國地勢第三級階梯,該級階梯的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小亮家所處的地形區(qū)為長江中下游平原。(2)若小亮一家沿路線a旅游,他們將欣賞到A青藏高原雪山連綿、冰川廣布的優(yōu)美景色;若沿路線c旅游,則其終點是位于華北平原西側的山脈即太行山脈。(3)圖示a、b、c三條路線中,與318國道大致吻合的是a,經過階梯最少的是c,該路線位于我國地勢第三級階梯上。故答案為:(1)平原;丘陵;長江中下游平原;(2)青藏;太行山脈;(3)a;c。【點評】本題考查了我國三級階梯及主要地形區(qū)的分布等,結合我國地形圖記憶解答較好。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