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2年6月浙江省地理普通高校招生選考科目地理考試(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2年6月浙江省地理普通高校招生選考科目地理考試(解析版)

資源簡介

2022年6月浙江省地理普通高校招生選考科目考試
一、選擇題Ⅰ(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近年來,全球冰川消融日益嚴重。我國某中學地理研學小組成員跟隨科學家在青藏高原某地利用無人機研究冰川消融,并拍攝了冰川消融后的地貌照片。據此完成1~2題。
1.下列四幅照片,屬于此次拍攝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用無人機研究冰川消融的過程中,可以(  )
A.利用GPS模擬冰川移動
B.利用RS監測冰川面積變化
C.運用GIS測定冰面溫度
D.運用VR獲取冰川厚度信息
1.B 2.B [第1題,根據圖中景觀特征可知,①代表新月形沙丘,②代表冰川作用下形成的U形谷,③代表喀斯特地貌,④代表雅丹地貌,B正確。第2題,利用GPS可以判斷冰川移動的方向,但不能模擬冰川移動,A錯誤;RS可以對地表各類地物和現象進行遠距離監測和識別,因此可以利用RS監測冰川面積變化,B正確;GIS可以對地理信息進行處理、存儲、提取、管理和分析,但不能測定冰面溫度,C錯誤;冰川厚度信息需要通過鉆孔取樣等方式獲取,運用VR不能獲取該信息,D錯誤。]
下圖為世界局部區域洋流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3~4題。
3.洋流(  )
A.①②均是暖流
B.①②均是寒流
C.①是寒流,②是暖流
D.①是暖流,②是寒流
4.受圖示洋流影響(  )
A.甲海域存在大型漁場
B.乙群島出現荒漠景觀
C.丙沿岸冬季降溫明顯
D.丁海域地熱資源豐富
3.D 4.B [第3題,暖流大致由水溫高的海區流向水溫低的海區(或大致由較低緯度海區流向較高緯度海區),寒流大致由水溫低的海區流向水溫高的海區(或大致由較高緯度海區流向較低緯度海區)。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①代表北大西洋暖流,②代表加那利寒流,D正確。第4題,甲海域既無寒暖流交匯,也不存在上升流,且遠離陸地,漁業資源并不豐富,無大型漁場分布,A錯誤;乙群島西部有寒流流經,受寒流降溫減濕作用的影響,乙群島降水較少,出現荒漠景觀,B正確;丙沿岸有暖流流經,暖流具有增溫增濕作用,故丙沿岸冬季增溫明顯,C錯誤;地熱資源與板塊運動等有關,與洋流無關,D錯誤。]
下圖為某地地質剖面圖。讀圖,完成5~6題。
5.圖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圖中甲處(  )
A.巖層受擠壓形成向斜構造
B.受斷層影響下陷形成谷地
C.因巖漿活動地表出露噴出巖
D.因外力作用地下埋藏變質巖
5.B 6.A [第5題,讀圖可知,①代表沉積物,②代表砂巖(砂巖屬于沉積巖),③代表大理巖(大理巖屬于變質巖),④代表花崗巖(花崗巖屬于巖漿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沉積巖中可能含有化石。B正確。第6題,讀圖可知,甲處巖層受擠壓并向下彎曲,屬于向斜構造,A正確;甲所在地塊相對上升,B錯誤;甲處并無噴出巖和變質巖分布,C、D錯誤。]
下圖為2017年長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來源分布圖,圖中線條寬度與流入人口占比相關,線條越寬占比越高。讀圖,完成7~8題。
7.長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來源于我國四大地區中的(  )
A.東部地區 B.中部地區
C.西部地區 D.東北地區
8.甲省人口流入長三角城市群主要考慮(  )
①工資水平 ②空間距離 ③土地價格 ④環境質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B 8.A [第7題,讀圖可知,長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來自安徽的線條最寬,說明安徽流入人口占比最高,其次是四川、河南、江蘇和江西,四川屬于西部地區,安徽、河南和江西屬于中部地區,江蘇屬于東部地區,故長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來源于我國中部地區,B正確,A、C、D錯誤。第8題,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是社會經濟因素。由圖可知,甲省為江西省,與長三角城市群相比,經濟較為落后;長三角城市群經濟發達,就業機會多,工資水平高,吸引人口遷入,①符合題意;讀圖可知,甲省(江西省)距離長三角城市群空間距離較近,人口遷移成本較低,②符合題意;長三角城市群土地價格高,不利于人口遷移,③不符合題意;環境因素不是影響人口向長三角城市群遷移的主要因素,④不符合題意。綜上所述,A正確,B、C、D錯誤。]
人工濕地系統是建立在生態學基礎上,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對污水進行自然凈化的處理技術。下圖為某人工濕地處理微污染水的流程圖。讀圖,完成9~10題。
9.與污水處理廠相比,該人工濕地系統可以(  )
A.降低污水處理成本
B.減少土地占用面積
C.不受季節變化影響
D.加快污水處理速度
10.在濕地生態修復中,較為合理的途徑是(  )
A.引進外來物種,擴大灘涂種植
B.河道種植蘆葦,修復水生植物
C.增加水域面積,擴大養殖規模
D.河道整治清淤,清除全部河灘
9.A 10.B [第9題,由圖文材料可知,該人工濕地系統可以對污水進行自然凈化,可以降低污水處理成本,A正確;與污水處理廠相比,該人工濕地系統需要建設氧化塘、表流濕地和潛流濕地,占用的土地面積較大,B錯誤;該人工濕地系統需要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對污水進行自然凈化,微生物和植物的生長繁殖受季節變化的影響,C錯誤;該人工濕地系統需要微生物、植物、土層等的分解、吸收、吸附、過濾等作用對污水進行自然凈化,污水處理速度較慢,D錯誤。第10題,生態修復的目標是盡可能恢復和還原生態系統,以生物修復為基礎。引進外來物種可能導致生物入侵,破壞本地生態系統,A錯誤;蘆葦是多年水生或濕生的高大禾草,生長于江河湖澤、池塘溝渠沿岸,在全球廣泛分布,因此河道兩岸適宜種植蘆葦,種植蘆葦可以形成良好的濕地生態環境,為鳥類、魚類等提供棲息、覓食的空間,充分體現了生態修復的理念,B正確;增加水域面積需要考慮該地的自然環境特征(氣候、地形、水文等),而擴大養殖規模不屬于生態修復,C錯誤;河床上沉積的泥沙和河流兩岸的河灘都是河流的組成部分,河道整治清淤,清除全部河灘不符合生態修復的理念,D錯誤。]
下圖為世界局部圖。據此完成11~12題。
11.圖中海溝的成因是(  )
A.歐亞板塊張裂 B.美洲板塊抬升
C.太平洋板塊張裂 D.太平洋板塊俯沖
12.與海溝相伴的宏觀地形有(  )
①海嶺 ②裂谷 ③山脈 ④島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D 12.C [第11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中海溝是太平洋板塊向大陸板塊俯沖形成的,D正確。第12題,大洋板塊向大陸板塊俯沖(碰撞)過程中,除在板塊交界部位形成海溝外,在大陸板塊一側還會形成島弧或海岸山脈等宏觀地形,C正確。]
將養殖場廢棄物和農田秸稈等處理生成甲烷,并通過內燃發電機組進行發電,是生物質天然氣利用的重要方式,既可發電還可為農田提供優質肥料。下圖為該項目實施示意圖。讀圖,完成13~14題。
13.影響該項目布局的主導因素是(  )
A.原料 B.交通
C.市場 D.勞動力
14.處理后的沼渣、沼液施用于農田,會(  )
A.減少土壤有機碳含量
B.減弱土壤通氣性
C.改變土壤養分循環狀況
D.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
13.A 14.C [第13題,農田秸稈的運輸成本高,且養殖場廢棄物不便于遠距離運輸,因此該項目適宜靠近原料產地布局,故影響該項目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原料,A正確。第14題,沼渣、沼液可以增加土壤有機碳含量,A錯誤;沼渣可以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土壤通氣性,B錯誤;沼渣、沼液施用于農田可以補充土壤中因農作物生長消耗的養分,改變土壤養分循環狀況,C正確;經發酵后,沼渣、沼液中含有大量微生物,而且沼渣、沼液的有機質可以為微生物生長提供營養物質,從而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D錯誤。]
下圖為世界某區域陸地自然帶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15~16題。
15.圖示①②③④自然帶分布體現的地域分異規律是(  )
A.垂直分異規律
B.地方性分異規律
C.緯度地帶分異規律
D.干濕度地帶分異規律
16.圖中溫帶落葉闊葉林帶的分布深入內陸,其影響因素是(  )
A.緯度 洋流 B.地形 洋流
C.緯度 大氣環流 D.地形 大氣環流
15.C 16.D [第15題,讀圖可知,①②③④自然帶大致呈東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變化,體現的是緯度地帶分異規律,選C。第16題,圖中溫帶落葉闊葉林帶的分布深入內陸,是因為該地區降水量較大,適宜森林生長。根據圖示地區緯度范圍可知,該地區受盛行西風的影響;圖示大部分地區位于東歐平原,東歐平原西部為波德平原,利于西風挾帶的暖濕氣流深入內陸。綜上可知,D正確。]
我國某都市西南軌道交通市郊線(從街道1到街道7)周邊用地開發較晚,目前以居住用地和部分教育及工業用地為主。下圖為該軌道交通運行初期和運行五年后沿線街道人口規模分布圖。據此完成17~18題。
17.該軌道交通市郊線輻射的街道中(  )
A.核心區沿線街道的人口增長速度放緩
B.邊緣區沿線街道人口分布差異增大
C.邊緣區各街道人口向市郊線沿線集聚
D.接近市郊線終點的區域人口規模擴大
18.該軌道交通市郊線開通對邊緣區整體的影響是(  )
A.就業空間集中現象減弱
B.行政服務功能變化顯著
C.購物空間集中現象增強
D.居住用地空間更加集中
17.C 18.A [第17題,讀圖可知,都市邊緣區各街道人口向都市核心區街道集聚的趨勢明顯,導致核心區沿線街道的人口增長速度明顯加快,A錯誤;邊緣區沿線街道人口分布差異減小,B錯誤;市郊線沿線交通便利,從而吸引了各街道人口向市郊線沿線集聚,C正確;接近市郊線終點(街道7)的區域人口規模減小,D錯誤。第18題,該軌道在交通市郊線開通前,街道4的人口規模明顯大于其他街道,該軌道交通市郊線開通五年后,都市邊緣區各街道人口規模差異縮小,導致各街道就業機會的差異減小,就業空間集中現象減弱,A正確。]
我國某中學生在學校附近通過天文觀測,繪制出北極星光線與正午太陽光線之間夾角α的年變化曲線,下圖為該曲線示意圖。讀圖,完成19~20題。
19.符合“晝變短,夜比晝長”條件的時段是(  )
A.甲至乙 B.乙至丙
C.丙至丁 D.丁至戊
20.丙日,對應的北極星光線和正午太陽光線位置關系正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9.D 20.C [第19題,由題意可知,北極星光線與正午太陽光線之間夾角α=180°-H-β,其中H表示正午太陽高度,β表示當地緯度值。一年中,該學生測得的北極星光線與正午太陽光線之間夾角α的最小值只有一個,說明該地位于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由α與H的關系可知,H越大,α越小,即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時,α最小,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時,α最大,即圖中丙表示夏至日,甲(戊)表示冬至日,則乙表示春分日,丁表示秋分日。秋分日至冬至日,北半球晝短夜長,且晝變短,選D。第20題,北極星光線的入射方向(正北方)和角度終年不變,且北極星光線的入射角度為當地緯度,結合上題分析可知,丙日為夏至日,β≥23.5°,A錯誤。②圖中北極星入射角度為58°,說明該地緯度為58°N,我國最北端緯度小于58°,B錯誤。③圖中北極星入射角度為36°,說明該地緯度為36°N,計算可得夏至日該地(30°N)正午太陽高度為77.5°,與③圖中所示情況符合,C正確。④圖中北極星入射角度為30°,計算可得夏至日該地正午太陽高度為83.5°,北極星光線與正午太陽光線之間夾角α=66.5°,與④圖中信息不符,D錯誤。]
二、選擇題Ⅱ(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近年來,我國以現代農業產業園為載體,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是在規模化種養基礎上,通過“生產+加工+科技”,聚集現代生產要素,創新體制機制,是地理界限明確、建設水平較高的現代農業發展平臺。據此完成21~22題。
21.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投入減少較明顯的是(  )
A.耕地 B.資金
C.技術 D.勞動
22.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可提高(  )
①土地產出率 ②產業集群化水平 ③農業收入比重 ④種植結構多元化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D 22.A [第21題,農業現代化使科技投入增加,科技因素包括技術裝備、生產技術、信息化等。農業技術裝備能夠大幅度地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使勞動力從繁忙的農業生產活動中解放出來,即機械化的實施解放了勞動力,因此投入減少較明顯的是勞動,D選項正確。農業生產技術涉及良種培育、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蟲害防治等方面,農業現代化建設會使資金和技術投入增加,使耕地的投入相對減少,但耕地是農業生產的物質基礎,投入減少并不明顯,A、B、C選項錯誤。第22題,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資金、技術等現代農業生產要素投入增加,有利于提高土地產出率,①對;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建設集生產、加工、科技于一體,產業集群化水平提高,②對;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可能使農業收入增加,但農業收入比重可能降低,③錯;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有利于提高農業規模化水平,因而可能使種植結構多元化水平降低,④錯。A選項正確。]
下圖為塔里木河下游某地部分地理要素剖面示意圖。該地的地下水主要靠地表徑流補給。據此完成第23題。
23.圖中,相對于荒漠(  )
A.河岸林地地下水含鹽量低
B.耕地地下水埋藏較深
C.河岸林地地表水下滲較少
D.耕地地表水蒸發量小
A [讀圖可知,相對于荒漠,河岸林地地區的地下水有河水補給,河水屬于淡水,因此河岸林地地下水含鹽量應較低,A選項正確;讀圖可知,與荒漠相比,耕地地區的地下水埋藏較淺,距離地表較近,B選項錯誤;與荒漠相比,河岸林地地區地表水下滲多,對地下水補給量大,地下水位較高,C選項錯誤;耕地地區有植被覆蓋,土壤含水量大,再加上植物的蒸騰作用,導致地表水蒸發量大于荒漠地區,D選項錯誤。]
下圖為北半球某地某季節平均緯向風速隨高度分布圖,甲、乙、丙為該地三個不同高程面。據此完成24~25題。
24.能正確反映上圖平均緯向風速隨高度分布的地點位于(  )
A.春季的低緯度 B.夏季的中緯度
C.秋季的中緯度 D.冬季的高緯度
25.最接近該地甲、乙、丙三個高程面上風向、風速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4.B 25.C [第24題,對流層的高度因緯度不同而不同,低緯度地區對流層的高度為17~18 km,中緯度地區為10~12 km,高緯度地區為8~9 km,讀圖可知,對流層頂緯向風速最大,結合等值線圖可知,春、夏、秋、冬四季風力最大的高度都在10千米以上,由此可推斷該地為中緯度地區,A、D錯誤。由于對流層頂的緯向風速大于20 m/s,讀圖可知,夏季海拔10~12 km處,風速大于20 m/s,高空風向與近地面風向相反,風速大約為10 m/s,B正確,C錯誤。第25題,讀圖可知,對流層頂的風速最大,即甲處風速最大,丙處(距離地面最近)風速最小,且甲、乙、丙的風向基本相同,對比選項中的四幅圖可知,③符合題意,故C正確。]
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45分)
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0分)
材料一 圖1為中南半島所在國家耕地面積占國土面積比重圖。
材料二 圖2為中南半島主要稻米生產國2001~2020年稻米產量和單產年均變化統計圖。
圖1
圖2
(1)中南半島所在國家中耕地面積占國土面積比重最高的是________,簡述其主要自然原因。(3分)
(2)2001~2020年,圖2中國家稻米產量的變化趨勢是________,簡析其原因。(3分)
(3)從耕地資源的角度,說明圖2中國家稻米生產對確保我國糧食安全的啟示。(4分)
[解析] 第(1)題,讀圖可知,泰國耕地面積占國土面積的比重為30%~40%,是中南半島所在國家中占比最高的;耕地面積占國土面積的比重主要受地形、氣候、水源、種植業發展歷史、人口密度等因素的影響,注意從自然因素角度簡述。第(2)題,圖2中國家稻米產量的年均變化率均大于0,說明稻米產量增加;稻米產量的變化主要受水稻播種面積、單產等的影響,圖2顯示各國水稻單產年均變化率均大于0,說明單產提高。第(3)題,從耕地資源的角度入手,可從嚴格保護耕地、增加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保證糧食播種面積、提高耕地生產能力等方面說明。
[答案] (1)泰國 境內河網密集,平原面積大。
(2)增加 主要是單產提高,部分國家播種面積增加。
(3)土地整理和生態修復,增加耕地面積和提高耕地質量;嚴格保護耕地,控制非農占用;加大技術投入,提升耕地綜合生產能力。
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0分)
材料一 每年的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黃淮地區經常會出現一種高溫、低濕并伴有一定風速的干熱風災害天氣。這種天氣一般是在當地受東移的高壓控制,近地面吹西南風時發生。干熱風天氣出現時間較短。圖1為皖、蘇兩省年平均干熱風日數分布圖。圖2為圖1中宿州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
圖1
圖2
材料二 冬小麥喜溫、喜涼、耐旱,生長期怕濕澇。4~6月是黃淮地區冬小麥的拔節至成熟時期,需水量較大,期間常遇干熱風災害天氣,農民曾用大水漫灌方式進行防治,但帶來許多問題。
(1)皖、蘇兩省干熱風災害的空間分布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2分)
(2)從天氣角度,分析黃淮地區5至6月干熱風災害形成的原因。(4分)
(3)指出用大水漫灌方式防治干熱風災害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4分)
[解析] 第(1)題,地理事象的空間分布特點一般從整體(即地理事象在整個空間的分布是否均衡等)、具體(即地理事象在空間內的具體分布特點,如××多××少、××高××低、自××向××遞增或遞減)、極值(即指出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分布地區)等方面描述。第(2)題,由材料可知,干熱風災害天氣出現的時期(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該地受東移的高壓控制,盛行下沉氣流,降水少,天氣晴朗;該時段,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動,該地白晝變長、正午太陽高度變大,加之天氣晴朗,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增多,氣溫上升快,蒸發旺盛;該時段,受下墊面溫度差異(不同緯度間、海陸間、河湖與陸地間等)、地形特點(以平原為主,地勢平坦,對風的削弱作用較小)等的影響,風速較大。第(3)題,結合小麥的生長習性和大水漫灌方式的特點進行分析。5月至6月,黃淮地區降水較少,水資源相對短缺,大水漫灌易造成水資源浪費;冬小麥在生長期怕濕澇,而大水漫灌使土壤含水量迅速升高,農田積水,易產生濕澇,不利于冬小麥生長;圖示地區干熱風年平均日數最長不超過4日,該地區受災時間較短,用大水漫灌的方式防治干熱風災害,農田易積水,災后排水工程量大;大水漫灌會使地下水位上升,干熱風災害影響時期氣溫高,空氣濕度低,蒸發旺盛,易產生土壤鹽堿化。
[答案] (1)位于西北(北)部 日數自西北向東南遞減
(2)氣流下沉,天氣晴朗;氣溫上升快,風速較大,蒸發旺盛。
(3)水資源短缺,易造成浪費;產生濕澇,不利于小麥生長;受災時間短,災后排水工程量大;抬高地下水位,易產生土壤鹽堿化。
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2分)
材料一 下圖為哈薩克斯坦略圖。
材料二 近年來,在“一帶一路”倡議促進下,哈薩克斯坦吸引大量外資,推動工業化、城市化發展。該國主要工業部門包括采礦、石化、冶金和能源等,其中采礦業是支柱產業。該國以礦產品出口為主,市場主要集中于周邊國家。
(1)該國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________,水資源是制約該地區石油開采利用的主要因素,簡述該地區水資源缺乏的自然原因。(4分)
(2)從運輸成本角度,簡析該國出口市場集中于周邊國家的主要原因。(4分)
(3)有觀點認為,該國工業化對推動城市化作用有限,從工業結構角度分析其原因。(4分)
[解析] 第(1)題,讀圖可知,該國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里海東北沿岸。水資源主要指陸地上的淡水資源,包括河流、淡水湖和淺層地下水等。哈薩克斯坦位于亞歐大陸內部,距海遠,海洋水汽難以到達,因此降水少,地表徑流少;該地晴天多,蒸發旺盛,地下水含鹽量高,因此水資源缺乏。第(2)題,據材料可知,該國以礦產品出口為主,礦產品體積大、重量大,且附加值低,如果運輸成本過高,會導致利潤過低,因此出口產品最好的運輸方式是水運,但該國為內陸國,缺乏水運,依靠陸路運輸,費用較高,為了降低運輸成本,出口市場集中于周邊國家。第(3)題,該國的主要工業部門是以采礦、石化、冶金等重工業為主,屬于資源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并非勞動密集型,因此對勞動力的需求較少,再加上礦區分散,不利于城市發展。
[答案] (1)里海東北沿岸 降水少,蒸發量大;地表徑流缺乏;地下水鹽分高。
(2)礦產品體積、重量大,附加值低;內陸國,無海運;距離短,陸路運輸成本較低。
(3)以重工業為主;屬資金密集型,勞動力需求量較少;采礦業占比大,礦區分散,不利于大中城市發展。
2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3分)
材料一 南方電網由廣東等五省區電網構成,并與港澳電網相連,大規模的西電東送是區域資源優化配置的必然要求。廣東電網的調峰任務主要由西部送電承擔,省內的火電、燃機采取晝啟夜停的方式參與調峰,其承擔的調峰量在電力負荷高峰季節較為明顯。從調峰、調頻、電網安全穩定性及經濟運行要求來看,廣東建設適當的抽水蓄能電站是必要的。
材料二 下圖為南方電網電力資源分布略圖。下表為廣東電網主要機組各類特性指標表。
電源類別 占本網裝機比例(%) 調節容量比例(%) 調節負荷升降速度
火電 59 40~100 慢
水電 10 0~100 較快
抽水蓄能 5 -100~100 較快
液化天然氣燃機 15 60~100 較慢
(1)說出南方電網電力資源東西互補性強的主要原因。(3分)
(2)根據表中信息,指出廣東電網建設適當的抽水蓄能電站的合理性。(4分)
(3)分析廣東建設抽水蓄能電站對西電東送輸電效益的有利影響。(6分)
[解析] 第(1)題,南方電網分布區中的東部地區經濟發達,對能源的需求量大,但該地區煤、石油、天然氣、水能等常規能源短缺,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西部地區經濟水平相對較低,對能源的需求量相對較少,西南地區包括云南、貴州等,地處我國地勢第二、三級階梯的交界處,地勢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資源豐富,貴州、云南煤炭資源豐富,供過于求。夏季,西部地區水能發電量大,冬季水量小,水能發電量小,東部地區制冷等會使電能需求增大,冬季東部地區對電能的需求相對較少,即東西部電力負荷季節差異明顯。第(2)題,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抽水蓄能電站的工作原理。抽水蓄能電站是利用電網中用電負荷低谷時的電力,由下水庫抽水到上水庫蓄能,待電網中用電負荷達到高峰時,放水發電的水電站,又稱蓄能式水電站。抽水蓄能調峰將谷電轉為峰電,可提升價值;讀表可知,廣東水電占比較低,調節作用有限;火電、液化天然氣燃機調節速度慢;抽水蓄能電站調峰能力強、速度快,適當建設具有合理性。第(3)題,結合上題分析的抽水蓄能電站的工作原理,從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兩方面分析建設抽水蓄能電站對西電東送輸電效益的有利影響。從經濟效益方面看,提高火電運行效率和水能利用率,增加“西電東送”電量,提高輸電線路的利用率,降低輸電成本;從環境效益方面看,促進節能環保,提高電網安全穩定性。
[答案] (1)西部常規能源豐富,東部能源需求量大;東西部電力負荷季節差異明顯。
(2)抽水蓄能調峰能力強、速度較快,谷電轉為峰電,提升價值;水電占比低,調節作用有限;火電、燃機調節速度慢。
(3)改善電源的運行環境,提高火電運行效率和水能利用率;增加西電東送電量,提高綜合效益;提高輸電線路的利用效率,降低輸電成本;促進節能環保,提高電網安全穩定性。
18/1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明溪县| 通榆县| 逊克县| 海伦市| 扬州市| 剑川县| 伊金霍洛旗| 稻城县| 隆尧县| 仁化县| 丹巴县| 谢通门县| 托克逊县| 台前县| 苍梧县| 澄迈县| 沂水县| 无锡市| 台中县| 武山县| 容城县| 疏附县| 邹平县| 同德县| 上饶县| 陇西县| 阿荣旗| 昌乐县| 忻城县| 石河子市| 灌南县| 舞钢市| 神农架林区| 邯郸市| 繁峙县| 布尔津县| 罗江县| 扬中市| 华池县| 镇平县| 曲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