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2 第二編 第五單元 單元提升5 培優微課題 特色微課堂(學生版+教師版)-《高考快車道》2026版高三一輪總復習歷史(通史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2 第二編 第五單元 單元提升5 培優微課題 特色微課堂(學生版+教師版)-《高考快車道》2026版高三一輪總復習歷史(通史版)

資源簡介

救亡圖存運動是指國家面臨生死危難時發起挽救國家的行動。在近代中國,從晚清開始,國家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近代救亡運動從守舊派的“尊王攘夷”發展到洋務派的“自強”“求富”,再發展到維新派“尋求富強”,體現出一種遞進的嬗變軌跡。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和國家觀念逐漸增強,“救亡圖存”成為時代的最強音。
1.晚清時期中國千年未有之變局的表現及社會各階層的應對
(1)變局之表現
(2)社會各階層之應對
2.近代前期中國人民抗爭的特點
(1)斗爭階層多樣性。既有政府組織的軍事斗爭,如黃海海戰、左宗棠收復新疆等;又有人民自發組織的斗爭,如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及義和團運動等。
(2)救亡道路多樣性。包括舊式農民起義、地主階級自救運動、資產階級改良和革命。
(3)反侵略斗爭規模不斷擴大,水平不斷提高,由附屬于政府逐步走向獨立。
(4)斗爭英勇頑強,留下寶貴精神財富。
(5)大多以失敗告終。除左宗棠收復新疆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國家主權外,其余都以失敗告終。
3.農民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
4.民族資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
1.(2024·安徽安慶三模)徐繼畬認為,西方諸國富強的原因在于工商立國制度。他對西方民主制度予以特殊關注,評價美國制度“創古今未有之局”,還詳細介紹了西方文教制度。材料反映其思想的特點是(  )
A.托古改制      B.通古今之變
C.中體西用   D.開眼看世界
D [根據材料“西方諸國……工商立國……文教制度”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南京條約》簽訂后,以徐繼畬等為代表的先進中國人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學習的主張,是近代中國第一批開眼看世界的人,故選D項;托古改制是資產階級維新派代表人物康有為提出的,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項;“通古今之變”的思想特點是要通過歷史的發展演變,尋找歷代王朝興衰成敗之理,這與材料關注西方的主旨不符,排除B項;中體西用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地主階級洋務派的思想特點,排除C項。]
2.(2024·廣東廣州調研)晚清時人指出:“天下強鄰虎視中土,已成積弱之形,人心激憤久矣。”義和團在山東興起后,“所至之處,人多贏糧景從。父兄莫可拴束,妻子不能阻挽”。這說明(  )
A.朝廷對反侵略的默許  B.國人民族意識的迸發
C.列強侵華手段的變化   D.扶清滅洋的積極影響
B [材料“人心激憤久矣……贏糧景從”反映的是列強侵略使得民族危機加深,引起了人民的不滿,義和團運動興起后,得到了當地人民的支持,說明民族危機激發了國人的民族意識,故選B項;材料“晚清時人……‘人心激憤久矣’”體現了民間力量對列強侵略的反抗意識,沒有體現清政府的態度,無法得出“朝廷對反侵略的默許”的結論,排除A項;材料“晚清時人……‘人心激憤久矣’”體現了國人對列強的態度,沒有體現列強侵華的手段及其變化,排除C項;根據材料“天下強鄰虎視中土,已成積弱之形”可知,列強侵略激起了國人的反帝要求,即“滅洋”,沒有體現“扶清”,排除D項。]
3.(2024·湖北十堰高三調研)1903年1月,湖北留日同鄉會在日本東京創辦了《湖北學生界》。有人對其評價:“一篇一章,一行一句,無不補國人公德之缺點,啟世界民族之思想,科學益其智識,理論開其精神,事實助其感情,文辭增其美德,實足養成中國將來之國民。”由此可見,該刊物創辦的主要意圖是(  )
A.揭露清政府的腐朽統治
B.喚醒國民實現救亡圖存
C.培育留學生的愛國精神
D.促進新文化運動的開展
B [根據材料“啟世界民族之思想,科學益其智識,理論開其精神”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刊物創辦時,中國已經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危機深重,所以該刊物以宣傳西方科學思想和對國人進行思想啟蒙為基本出發點,意圖喚醒國人的民族意識,實現救亡圖存,故選B項。]
4.(2024·山東濰坊二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
材料 1909年,山東省濱州學務公所編寫的《勸學歌》。
當今停止科舉,遍立各項學堂。初等實為基礎,學科部有定章。
修身讀經講經,國文算術亦詳。歷史地理格致,體操身軀堅強。
五年照章畢業,學問書算優長??v然不愿仕進,僅足持家營商。
若是求取功名,宜入高等學房。資格不求甚高,但能作文數行。
愿入即速來入,無須觀望彷徨。監督教員學董,翹起學務改良。
平日諄諄告誡,煞費無限周章。諭令努力為學,不必修飾服裝。
休染下流惡習,舉動有乖義方。書物均須愛惜,切勿任意毀傷。
堂長教習勤謹,常戒請假拋荒。四年學成畢業,得獎聲顯名揚。
我今還有數語,奉告五路四鄉。但愿學生父兄,臨行諄囑勿忘。
務令循規蹈矩,莫教習氣囂張。學校家庭兼育,行看材儲棟梁。
凡我州人子弟,勿負勸勉周詳。
——據《直隸教育官報》(1909年第20期)
結合所學知識,以“《勸學歌》賞析”為題寫一則歷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敘述完整;立論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12分)
[解析] 首先,閱讀材料所給的《勸學歌》,明確其時代背景和具體內容。然后,在此基礎上,圍繞設問“《勸學歌》賞析”來分析答題思路。由于以“賞析”為題,所以要從《勸學歌》所帶來的正面意義來思考作答,需要從其時代背景、具體內容和特點、發揮的積極作用、具有的重要價值等角度依次分析。從背景上看,由于材料的出處是“1909年”的“《直隸教育官報》”,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時正值20世紀初,民族危機空前嚴重;西方新思想的傳播;清政府推行新政以挽救危機。從其內容上看,《勸學歌》涉及課程設置、學堂章程和規范、培養目標以及將來學成的去向等內容;且其語言通俗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方便傳播。從其作用和意義講,其傳播有利于勸導及鼓勵鄉民入學,推動教育改革;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順應了救亡圖存的時代要求。從其價值看,《勸學歌》為研究晚清教育改革和社會變革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據,同時對現代教育仍具有借鑒意義。最后,根據所設想的思路,組織語言,逐一將各項內容表述出來,要注意做到表述成文、史論結合、論從史出、邏輯嚴密、條理清晰。
[答案] 示例:《勸學歌》賞析
20世紀初,民族危機空前嚴重;西方新思想得到傳播;清政府推行新政以挽救危機。(2分)
《勸學歌》反映了新式學堂的課程設置豐富多樣,中西結合;學堂規章健全,注重家校共育,重視行為規范;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勸學歌》讀起來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便于傳播。(4分)
《勸學歌》的傳播有利于勸導及鼓勵鄉民入學,推動教育改革;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順應了救亡圖存的時代要求。(4分)
《勸學歌》為研究晚清教育改革和社會變革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據,同時對現代教育仍具有借鑒意義。(2分)
中國的近代化進程自19世紀60年代開始啟動,近代化的過程就是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變遷過程,它會引起社會生產力、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心理態度的多元化等各個方面的變革,其核心是經濟的工業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1.晚清中國社會近代化的開啟
(1)近代化的主要層面
①經濟近代化: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洋務派引進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中國出現采用大機器生產的近代工業企業。
②政治近代化:維新變法運動倡導君主立憲制,邁出了近代政治民主化的第一步;辛亥革命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③思想近代化:經歷了由學習資產階級學說到學習馬克思主義的轉變。
④社會生活近代化:中國的社會生活由沿海到內地、由通商口岸到農村城鎮逐漸發生變化;近代水陸交通從無到有;文化載體、通信和信息傳播手段不斷豐富;風俗禮儀逐漸西化;纏足等陋習逐漸革除。
(2)中國近代化的艱難起步
①原因:西方文明的傳入客觀上沖擊了中國傳統的政治制度、經濟形態、文化觀念,以經濟工業化為核心的近代化在中國緩慢起步。
②表現
經濟領域 自然經濟開始解體,在此基礎上洋務企業、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等產生并發展,經濟近代化艱難起步
政治領域 1861年設立的總理衙門是主管外交、通商及其他洋務事宜的中央機構,也是推行洋務運動的國家機關。它的設立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
思想領域 “師夷之長技以制夷”“中體西用”“改良維新”等思想登場,但遭到頑固勢力反對,新舊觀念沖突體現了時代印記
文化領域 新舊并存、土洋結合成為主要特色
2.晚清經濟近代化的實踐與艱難轉型
(1)經濟形態的轉變:中國近代經濟具有明顯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經濟發展不平衡,特別是在廣大內地城鄉,自然經濟仍占統治地位。
(2)市場觀念和意識的變化:在洋務運動等的推動下,一批近代化的航運、紡織、礦冶等企業出現,向生產領域的機械化和交通領域的現代化邁進;對外貿易呈轉好趨勢,“商戰”初具成效。
(3)經濟政策的變化:商業思想由“重農輕商”到“振興商業”“通商惠工”,變“抑商”為“恤商”,發展資本主義經濟。
(4)商品結構的變化:由農副產品和手工業品到市場商品種類大增,洋貨和機制品充斥市場,成為以進出口商品為主導、土貨洋貨并存、生產原料和消費品并重的商品結構。市場流通商品呈現多元化的趨勢。
(5)商人主體的多元化:鴉片戰爭前,商人以官商、私商為主。鴉片戰爭以后,洋行、買辦興起,民族資本主義商業的產生與發展,成為市場上的主導力量。
(6)社會階層結構的變化: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產生,部分傳統知識分子舍儒經商,投身實業。
3.明清以來的西學東漸與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
概述 西學東漸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兩個時期之中,歐洲及美國等地學術思想的傳入
表現 ①第一次高潮:明萬歷年間傳教士傳入大量科學技術。當時中國一些士大夫及皇帝接受了先進的科學技術知識,但在思想上基本沒有受到影響 ②第二次高潮:19世紀中葉前后開始,兩次鴉片戰爭的刺激,洋務運動的興起,也促使西方的科學技術再一次傳入中國。洋務派“中體西用”的態度只關注西方先進武器及器械技術等,而未學習制度及思想 ③第三次高潮:19世紀70年代以后,洋務運動的局限性逐漸暴露,出現了馮桂芬、王韜、鄭觀應、康有為、梁啟超等一批思想家。他們向西方學習大量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政治上也要求改革
特點 以來華西人、出洋華人、書籍以及新式教育等為媒介;以中國的通商口岸等作為重要窗口;西方的人文科學、自然科學、文學藝術等大量傳入中國,對中國各領域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影響 在中體西用思想的指導下,中國近代化開始起步。前期主要局限于“器物”層面,在20世紀后期,出現了倡導政治體制變革的早期維新思想及康梁維新思想,中國近代化出現了由“器物”層面向“制度”層面過渡的跡象
1.(2024·廣東高三綜合能力檢測)魏源在1842年撰寫的《海國圖志》中,牽強地以中國傳統的“三墳五典”為依據,論證外國人所說的亞歐非三洲應為一洲,即典籍中所說的“南贍部洲”,然后又論證“南贍部洲”為諸洲之冠,中國當為“南贍部洲”的“東方人主”。魏源的做法意在(  )
A.否定傳統的夷夏差異
B.以歷史來掩飾現實窘境
C.論證器物變革合理性
D.提出近代主權國家觀念
B [1842年鴉片戰爭中國已經失敗,而魏源卻還是在撰寫的《海國圖志》中,牽強地以中國傳統的“三墳五典”為依據,論證中國當為“南贍部洲”(歐亞非三洲)的“東方人主”,這明顯是在以歷史來掩飾現實窘境,故選B項。]
2.(2024·山東濰坊二模)1894年,《申報》報道,“屈指輪船招商局開辦已二十年矣,長江大海往來運貨約計每年二百萬,統計中國之利少入洋船已四千萬,其因有華輪船彼此跌價,華商便宜之數尚不在內。然則今之時勢商務能不講求歟?所盼以后利日益進、弊日益除,為中國立商務不隳之基,此為首務也”。這反映出部分國人認識到(  )
A.洋務運動的局限性
B.求富強國的重要性
C.制度變革的緊迫性
D.社會轉型的艱巨性
B [《申報》認為輪船招商局的創辦,使中國之利少入洋船,但中國仍處于不利地位,希望以后利日益進、弊日益除,為中國立商務不隳之基,這反映出部分國人認識到求富強國的重要性,故選B項。]
3.1904年,清政府在頒行的《奏定學堂章程》中明確規定“備學堂皆學官音”:各國言語,全國皆歸一致,故同國之人,其情易洽,實由小學堂字母拼音始。茲擬以官音統一天下之語言……將來各省學堂教員,凡授科學,均以官音講解。此舉意在(  )
A.改革教育塑造國家觀念
B.利用新式學堂統一思想
C.廢除科舉制度改試策論
D.改進教學方式發展科技
A [根據材料“同國之人,其情易洽……以官音統一天下之語言”可知,清政府以官音統一天下語言,讓各省學堂教員用官音講解科學,這主要是為了通過統一語言來促進國民之間的交流和融合,從而塑造國家觀念,故選A項;根據材料可知,統一語言的目的是增強民族國家的認同感,利用新式學堂統一思想的說法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項;廢除科舉制度的時間是1905年,并且科舉是選官制度,這與學校授課用統一語言的信息不符,排除C項;材料重點在于語言的統一,改進教學方式發展科技的說法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
4.閱讀材料,完成要求。(12分)
材料 1872年,輪船招商局經李鴻章奏請清政府批準,于上海設局招集商股成立。此前,美商旗昌輪船公司壟斷著中國近海和長江航運,它聯合英商,對招商局展開壓價競爭,招商局依靠清政府漕運、借款等補助,在壓價競爭中生存下來。1876年春,旗昌準備出售產業,12月,招商局唐廷樞、盛宣懷、徐潤向兩江總督沈葆楨詳細稟述購并旗昌的利弊,并請求撥借官款支持。沈葆楨對借官款之請“毅然許之”。1877年3月,旗昌產業正式換旗過戶,轉歸招商局所有。購并旗昌產業以后,招商局無論航輪艘數、航輪噸位和運費收入,都翻了一番以上,加上從旗昌接收下來的一大批航運技術人員,更大大充實了招商局的實力,這就為該局今后的生存和發展奠定了較為雄厚的物質基礎。
——摘編自姜鐸《略論招商局歷史上的三次發展》
根據材料信息,擬定一個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論題明確,持論有據,表述清晰)(12分)
[點撥] 材料闡述了近代輪船招商局在清政府的支持下得以生存和發展,輪船招商局采用西方資本主義的經營方式,推動了中國水上交通的近代化,對中國近代化產生了重要影響。首先依據材料選取論題,再加以論述,最后總結升華。
[答案] 示例:
論題:輪船招商局推動了中國近代化進程。(2分)
論述:輪船招商局由李鴻章在上海創辦,采用西方的股份制經營方式。它從事內河和近海航運,打破了列強壟斷中國水上運輸的局面。后來,在它的影響下,各大口岸相繼涌現出一批輪船公司,推動了中國水上交通業的近代化進程。它利用近代航運技術,培養了一大批航運技術人員,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由此可見,輪船招商局推動了中國近代化進程。(10分)
“實業救國”是中國近代民族資產階級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揚的、以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即實業)作為救國救民主要途徑的一種思想。在“實業救國”思潮的影響下,民族工商業有了進一步發展,這有利于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經濟結構,它為中國的政治變革與思想革新提供了經濟基礎和階級基礎,促進了無產階級隊伍壯大,對帝國主義經濟侵略起了抵制作用。
1.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特點
(1)從產生與發展看,先天不足(資本、技術、人才),后天畸形。
(2)從誕生環境看,產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環境,深受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
(3)從地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內地很少。
(4)從經濟結構看,民族工業主要集中在紡織、食品等輕工業,重工業基礎薄弱,沒有形成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
(5)從地位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很小,始終沒有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的主要形式。
(6)從發展歷程看,受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壓制,具有曲折發展的特點。
2.工業化背景下的社會生活變遷
(1)從地域看:受列強侵略的影響,呈現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逐漸向內地滲透的趨勢。
(2)從過程看:經歷了由被動接受到主動學習、由沖突到相互融合的過程。
(3)從水平看:通商口岸、大城市變化較快,廣大農村變化緩慢。
(4)從動力看:社會運動和上層人物的倡導起到推動作用。
(5)從趨勢看:平等、民主、文明是其發展的主要趨勢。
3.辛亥革命前后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4.近代商品流動中的文化交流國際化
茶文化 ①地位:中國文化的符號之一 ②傳播:16世紀以后,廣泛傳播到歐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區 ③影響:如中俄之間形成“萬里茶道”、在日本形成“日本茶道”、英國“下午茶”等
服飾 ①17世紀末,中國服裝隨著傳教士傳到法國 ②18世紀,中國服裝的面料、款式、紋樣等,融入法國服裝設計之中 ③20世紀初,法國設計師設計了中國大袍式系列、自由套裝等,奠定了20世紀西方女裝流行的基調 ④民國早期:中山裝兼具中西服裝的特點,同時體現了一定的時代精神和民族特色
鐘表 大約在16世紀中期經由澳門傳入中國內地;到18世紀,進口鐘表的數量已經很多
1.(2024·重慶三模)狀元實業家張謇以“衣被所及遍我東南”自勉,1895年在家鄉創辦的棉紗廠名為“大生”,取儒家“天地之大德曰生”之意;盧作孚以“振興實業,以紓民困”為志,1925年發起成立輪船公司時,特以“民生”為名。這反映出(  )
A.近代工業擴展到內地
B.實業救國得到廣泛支持
C.民族工業以輕工業為主
D.愛國實業家的社會責任感
D [根據題干“取儒家‘天地之大德曰生’之意”“以‘振興實業,以紓民困’為志”可知,實業家張謇創辦的棉紗廠取名為“大生”、盧作孚成立輪船公司以“民生”為名等行為彰顯他們振興實業、改善民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故選D項。]
2.(2024·湖北武漢調研)1861年漢口開埠后,商貿發展速度加快。兩湖茶商在與外商交易時,因不通外國語言文字依賴“子占”(即洋行買辦),以至于商情隔閡。張之洞督鄂時期,倡辦商科學堂,派遣人員出洋學習商學或考察學務和商業,開辦《湖北商務報》,購買、翻譯和儲備西方商學書籍等。這些舉措有利于(  )
A.啟蒙民眾思想    B.推動中西交流
C.踐行實業救國   D.緩和社會矛盾
B [張之洞督鄂時期的舉措包括倡辦商科學堂,派遣人員出洋學習商學或考察學務和商業,開辦《湖北商務報》,購買、翻譯和儲備西方商學書籍等。這些舉措都是為了提高中國商人與外商交流的能力,減少因語言和知識隔閡而產生的商情障礙。因此,這些舉措有利于推動中西交流,故選B項;材料中的措施主要是針對商貿發展,并不是面向大眾進行思想宣傳,并不能啟蒙民眾思想,排除A項;實業救國思想是在19世紀末出現,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張之洞的措施主要是為了適應商貿發展的需要,并不能緩和社會矛盾,排除D項。]
3.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萬國”或“天下萬國”逐漸代替“天下”成為時人認知和概指世界大局的主要用語。進入20世紀后,“世界”和“全球”開始逐步取代“萬國”和“五(大)洲”,成為國人描述全球事務的首選術語。描述外部世界詞語的不同,體現出(  )
A.全球聯系的出現    B.華夷觀念的遺存
C.外交活動的頻繁   D.西風東漸的歷程
D [從“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到“進入20世紀后”,隨著列強侵略的逐步加深,西方文明越來越多地傳入中國,中西方交流不斷加深,導致中國人對外部世界的認知逐步發生變化,所以描述外部世界的詞語有了不同,這是西風東漸歷程的反映,故選D項;全球聯系的出現是在新航路開辟之后,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A項;“全球”“世界”的描述已經不帶有華夷觀念了,排除B項;題干所述是國人對外部世界描述詞語的變化,外交活動與國人的這種變化關聯度不大,排除C項。]
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
材料 面對列強的戰爭侵略,張謇1879年就認為:“中國大患不在外侮之紛乘,而在自強之無實?!敝袊皇芮致裕罡镜氖且嬲詮?,要做實事,自強要落到實處。甲午中日戰爭的結局是中國慘敗,這使張謇深深遺憾;《馬關條約》割地賠款,中國主權嚴重喪失,更使張謇深受刺激,外國資本大量涌入中國,中國人該怎么辦?當時,“設廠自救”的呼聲很高。辦廠,與列強爭利權,這是當時許多有識之士的共識。
——摘編自王敦琴《張謇“父教育而
母實業”之內蘊及其當代意義》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當時許多有識之士呼吁“設廠自救”的原因,并概括張謇“設廠自救”的舉措。(10分)
[點撥] 材料分兩個層次,闡述了面對列強的戰爭侵略,張謇主張“要做實事,自強要落到實處”。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慘敗后,張謇主張設廠自救,與列強爭利權,體現了近代有識之士救亡圖存的社會擔當精神。再根據題目要求,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張謇“設廠自救”的舉措。
[答案] 原因:民族危機的不斷加深;外國資本的大量涌入;“實業救國”思潮的影響;與列強爭利權。(6分)
舉措:創辦大生紗廠,后又創辦輪船、面粉、冶鐵、銀行等企業,成為一代工商巨擘。(4分)
13 / 13救亡圖存運動是指國家面臨生死危難時發起挽救國家的行動。在近代中國,從晚清開始,國家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近代救亡運動從守舊派的“尊王攘夷”發展到洋務派的“自強”“求富”,再發展到維新派“尋求富強”,體現出一種遞進的嬗變軌跡。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和國家觀念逐漸增強,“救亡圖存”成為時代的最強音。
1.晚清時期中國千年未有之變局的表現及社會各階層的應對
(1)變局之表現
(2)社會各階層之應對
2.近代前期中國人民抗爭的特點
(1)斗爭階層多樣性。既有政府組織的軍事斗爭,如黃海海戰、左宗棠收復新疆等;又有人民自發組織的斗爭,如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及義和團運動等。
(2)救亡道路多樣性。包括舊式農民起義、地主階級自救運動、資產階級改良和革命。
(3)反侵略斗爭規模不斷擴大,水平不斷提高,由附屬于政府逐步走向獨立。
(4)斗爭英勇頑強,留下寶貴精神財富。
(5)大多以失敗告終。除左宗棠收復新疆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國家主權外,其余都以失敗告終。
3.農民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
4.民族資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
1.(2024·安徽安慶三模)徐繼畬認為,西方諸國富強的原因在于工商立國制度。他對西方民主制度予以特殊關注,評價美國制度“創古今未有之局”,還詳細介紹了西方文教制度。材料反映其思想的特點是(  )
A.托古改制      B.通古今之變
C.中體西用   D.開眼看世界
2.(2024·廣東廣州調研)晚清時人指出:“天下強鄰虎視中土,已成積弱之形,人心激憤久矣?!绷x和團在山東興起后,“所至之處,人多贏糧景從。父兄莫可拴束,妻子不能阻挽”。這說明(  )
A.朝廷對反侵略的默許  B.國人民族意識的迸發
C.列強侵華手段的變化   D.扶清滅洋的積極影響
3.(2024·湖北十堰高三調研)1903年1月,湖北留日同鄉會在日本東京創辦了《湖北學生界》。有人對其評價:“一篇一章,一行一句,無不補國人公德之缺點,啟世界民族之思想,科學益其智識,理論開其精神,事實助其感情,文辭增其美德,實足養成中國將來之國民?!庇纱丝梢?,該刊物創辦的主要意圖是(  )
A.揭露清政府的腐朽統治
B.喚醒國民實現救亡圖存
C.培育留學生的愛國精神
D.促進新文化運動的開展
4.(2024·山東濰坊二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
材料 1909年,山東省濱州學務公所編寫的《勸學歌》。
當今停止科舉,遍立各項學堂。初等實為基礎,學科部有定章。
修身讀經講經,國文算術亦詳。歷史地理格致,體操身軀堅強。
五年照章畢業,學問書算優長??v然不愿仕進,僅足持家營商。
若是求取功名,宜入高等學房。資格不求甚高,但能作文數行。
愿入即速來入,無須觀望彷徨。監督教員學董,翹起學務改良。
平日諄諄告誡,煞費無限周章。諭令努力為學,不必修飾服裝。
休染下流惡習,舉動有乖義方。書物均須愛惜,切勿任意毀傷。
堂長教習勤謹,常戒請假拋荒。四年學成畢業,得獎聲顯名揚。
我今還有數語,奉告五路四鄉。但愿學生父兄,臨行諄囑勿忘。
務令循規蹈矩,莫教習氣囂張。學校家庭兼育,行看材儲棟梁。
凡我州人子弟,勿負勸勉周詳。
——據《直隸教育官報》(1909年第20期)
結合所學知識,以“《勸學歌》賞析”為題寫一則歷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敘述完整;立論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12分)
中國的近代化進程自19世紀60年代開始啟動,近代化的過程就是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變遷過程,它會引起社會生產力、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心理態度的多元化等各個方面的變革,其核心是經濟的工業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1.晚清中國社會近代化的開啟
(1)近代化的主要層面
①經濟近代化: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洋務派引進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中國出現采用大機器生產的近代工業企業。
②政治近代化:維新變法運動倡導君主立憲制,邁出了近代政治民主化的第一步;辛亥革命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③思想近代化:經歷了由學習資產階級學說到學習馬克思主義的轉變。
④社會生活近代化:中國的社會生活由沿海到內地、由通商口岸到農村城鎮逐漸發生變化;近代水陸交通從無到有;文化載體、通信和信息傳播手段不斷豐富;風俗禮儀逐漸西化;纏足等陋習逐漸革除。
(2)中國近代化的艱難起步
①原因:西方文明的傳入客觀上沖擊了中國傳統的政治制度、經濟形態、文化觀念,以經濟工業化為核心的近代化在中國緩慢起步。
②表現
經濟領域 自然經濟開始解體,在此基礎上洋務企業、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等產生并發展,經濟近代化艱難起步
政治領域 1861年設立的總理衙門是主管外交、通商及其他洋務事宜的中央機構,也是推行洋務運動的國家機關。它的設立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
思想領域 “師夷之長技以制夷”“中體西用”“改良維新”等思想登場,但遭到頑固勢力反對,新舊觀念沖突體現了時代印記
文化領域 新舊并存、土洋結合成為主要特色
2.晚清經濟近代化的實踐與艱難轉型
(1)經濟形態的轉變:中國近代經濟具有明顯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經濟發展不平衡,特別是在廣大內地城鄉,自然經濟仍占統治地位。
(2)市場觀念和意識的變化:在洋務運動等的推動下,一批近代化的航運、紡織、礦冶等企業出現,向生產領域的機械化和交通領域的現代化邁進;對外貿易呈轉好趨勢,“商戰”初具成效。
(3)經濟政策的變化:商業思想由“重農輕商”到“振興商業”“通商惠工”,變“抑商”為“恤商”,發展資本主義經濟。
(4)商品結構的變化:由農副產品和手工業品到市場商品種類大增,洋貨和機制品充斥市場,成為以進出口商品為主導、土貨洋貨并存、生產原料和消費品并重的商品結構。市場流通商品呈現多元化的趨勢。
(5)商人主體的多元化:鴉片戰爭前,商人以官商、私商為主。鴉片戰爭以后,洋行、買辦興起,民族資本主義商業的產生與發展,成為市場上的主導力量。
(6)社會階層結構的變化: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產生,部分傳統知識分子舍儒經商,投身實業。
3.明清以來的西學東漸與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
概述 西學東漸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兩個時期之中,歐洲及美國等地學術思想的傳入
表現 ①第一次高潮:明萬歷年間傳教士傳入大量科學技術。當時中國一些士大夫及皇帝接受了先進的科學技術知識,但在思想上基本沒有受到影響 ②第二次高潮:19世紀中葉前后開始,兩次鴉片戰爭的刺激,洋務運動的興起,也促使西方的科學技術再一次傳入中國。洋務派“中體西用”的態度只關注西方先進武器及器械技術等,而未學習制度及思想 ③第三次高潮:19世紀70年代以后,洋務運動的局限性逐漸暴露,出現了馮桂芬、王韜、鄭觀應、康有為、梁啟超等一批思想家。他們向西方學習大量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政治上也要求改革
特點 以來華西人、出洋華人、書籍以及新式教育等為媒介;以中國的通商口岸等作為重要窗口;西方的人文科學、自然科學、文學藝術等大量傳入中國,對中國各領域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影響 在中體西用思想的指導下,中國近代化開始起步。前期主要局限于“器物”層面,在20世紀后期,出現了倡導政治體制變革的早期維新思想及康梁維新思想,中國近代化出現了由“器物”層面向“制度”層面過渡的跡象
1.(2024·廣東高三綜合能力檢測)魏源在1842年撰寫的《海國圖志》中,牽強地以中國傳統的“三墳五典”為依據,論證外國人所說的亞歐非三洲應為一洲,即典籍中所說的“南贍部洲”,然后又論證“南贍部洲”為諸洲之冠,中國當為“南贍部洲”的“東方人主”。魏源的做法意在(  )
A.否定傳統的夷夏差異
B.以歷史來掩飾現實窘境
C.論證器物變革合理性
D.提出近代主權國家觀念
2.(2024·山東濰坊二模)1894年,《申報》報道,“屈指輪船招商局開辦已二十年矣,長江大海往來運貨約計每年二百萬,統計中國之利少入洋船已四千萬,其因有華輪船彼此跌價,華商便宜之數尚不在內。然則今之時勢商務能不講求歟?所盼以后利日益進、弊日益除,為中國立商務不隳之基,此為首務也”。這反映出部分國人認識到(  )
A.洋務運動的局限性
B.求富強國的重要性
C.制度變革的緊迫性
D.社會轉型的艱巨性
3.1904年,清政府在頒行的《奏定學堂章程》中明確規定“備學堂皆學官音”:各國言語,全國皆歸一致,故同國之人,其情易洽,實由小學堂字母拼音始。茲擬以官音統一天下之語言……將來各省學堂教員,凡授科學,均以官音講解。此舉意在(  )
A.改革教育塑造國家觀念
B.利用新式學堂統一思想
C.廢除科舉制度改試策論
D.改進教學方式發展科技
4.閱讀材料,完成要求。(12分)
材料 1872年,輪船招商局經李鴻章奏請清政府批準,于上海設局招集商股成立。此前,美商旗昌輪船公司壟斷著中國近海和長江航運,它聯合英商,對招商局展開壓價競爭,招商局依靠清政府漕運、借款等補助,在壓價競爭中生存下來。1876年春,旗昌準備出售產業,12月,招商局唐廷樞、盛宣懷、徐潤向兩江總督沈葆楨詳細稟述購并旗昌的利弊,并請求撥借官款支持。沈葆楨對借官款之請“毅然許之”。1877年3月,旗昌產業正式換旗過戶,轉歸招商局所有。購并旗昌產業以后,招商局無論航輪艘數、航輪噸位和運費收入,都翻了一番以上,加上從旗昌接收下來的一大批航運技術人員,更大大充實了招商局的實力,這就為該局今后的生存和發展奠定了較為雄厚的物質基礎。
——摘編自姜鐸《略論招商局歷史上的三次發展》
根據材料信息,擬定一個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論題明確,持論有據,表述清晰)(12分)
[點撥] 材料闡述了近代輪船招商局在清政府的支持下得以生存和發展,輪船招商局采用西方資本主義的經營方式,推動了中國水上交通的近代化,對中國近代化產生了重要影響。首先依據材料選取論題,再加以論述,最后總結升華。
“實業救國”是中國近代民族資產階級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揚的、以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即實業)作為救國救民主要途徑的一種思想。在“實業救國”思潮的影響下,民族工商業有了進一步發展,這有利于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經濟結構,它為中國的政治變革與思想革新提供了經濟基礎和階級基礎,促進了無產階級隊伍壯大,對帝國主義經濟侵略起了抵制作用。
1.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特點
(1)從產生與發展看,先天不足(資本、技術、人才),后天畸形。
(2)從誕生環境看,產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環境,深受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
(3)從地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內地很少。
(4)從經濟結構看,民族工業主要集中在紡織、食品等輕工業,重工業基礎薄弱,沒有形成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
(5)從地位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很小,始終沒有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的主要形式。
(6)從發展歷程看,受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壓制,具有曲折發展的特點。
2.工業化背景下的社會生活變遷
(1)從地域看:受列強侵略的影響,呈現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逐漸向內地滲透的趨勢。
(2)從過程看:經歷了由被動接受到主動學習、由沖突到相互融合的過程。
(3)從水平看:通商口岸、大城市變化較快,廣大農村變化緩慢。
(4)從動力看:社會運動和上層人物的倡導起到推動作用。
(5)從趨勢看:平等、民主、文明是其發展的主要趨勢。
3.辛亥革命前后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4.近代商品流動中的文化交流國際化
茶文化 ①地位:中國文化的符號之一 ②傳播:16世紀以后,廣泛傳播到歐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區 ③影響:如中俄之間形成“萬里茶道”、在日本形成“日本茶道”、英國“下午茶”等
服飾 ①17世紀末,中國服裝隨著傳教士傳到法國 ②18世紀,中國服裝的面料、款式、紋樣等,融入法國服裝設計之中 ③20世紀初,法國設計師設計了中國大袍式系列、自由套裝等,奠定了20世紀西方女裝流行的基調 ④民國早期:中山裝兼具中西服裝的特點,同時體現了一定的時代精神和民族特色
鐘表 大約在16世紀中期經由澳門傳入中國內地;到18世紀,進口鐘表的數量已經很多
1.(2024·重慶三模)狀元實業家張謇以“衣被所及遍我東南”自勉,1895年在家鄉創辦的棉紗廠名為“大生”,取儒家“天地之大德曰生”之意;盧作孚以“振興實業,以紓民困”為志,1925年發起成立輪船公司時,特以“民生”為名。這反映出(  )
A.近代工業擴展到內地
B.實業救國得到廣泛支持
C.民族工業以輕工業為主
D.愛國實業家的社會責任感
2.(2024·湖北武漢調研)1861年漢口開埠后,商貿發展速度加快。兩湖茶商在與外商交易時,因不通外國語言文字依賴“子占”(即洋行買辦),以至于商情隔閡。張之洞督鄂時期,倡辦商科學堂,派遣人員出洋學習商學或考察學務和商業,開辦《湖北商務報》,購買、翻譯和儲備西方商學書籍等。這些舉措有利于(  )
A.啟蒙民眾思想    B.推動中西交流
C.踐行實業救國   D.緩和社會矛盾
3.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萬國”或“天下萬國”逐漸代替“天下”成為時人認知和概指世界大局的主要用語。進入20世紀后,“世界”和“全球”開始逐步取代“萬國”和“五(大)洲”,成為國人描述全球事務的首選術語。描述外部世界詞語的不同,體現出(  )
A.全球聯系的出現    B.華夷觀念的遺存
C.外交活動的頻繁   D.西風東漸的歷程
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
材料 面對列強的戰爭侵略,張謇1879年就認為:“中國大患不在外侮之紛乘,而在自強之無實?!敝袊皇芮致?,最根本的是要真正自強,要做實事,自強要落到實處。甲午中日戰爭的結局是中國慘敗,這使張謇深深遺憾;《馬關條約》割地賠款,中國主權嚴重喪失,更使張謇深受刺激,外國資本大量涌入中國,中國人該怎么辦?當時,“設廠自救”的呼聲很高。辦廠,與列強爭利權,這是當時許多有識之士的共識。
——摘編自王敦琴《張謇“父教育而
母實業”之內蘊及其當代意義》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當時許多有識之士呼吁“設廠自救”的原因,并概括張謇“設廠自救”的舉措。(10分)
[點撥] 材料分兩個層次,闡述了面對列強的戰爭侵略,張謇主張“要做實事,自強要落到實處”。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慘敗后,張謇主張設廠自救,與列強爭利權,體現了近代有識之士救亡圖存的社會擔當精神。再根據題目要求,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張謇“設廠自救”的舉措。
10 / 1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重庆市| 谷城县| 吉安县| 扶风县| 乐陵市| 当涂县| 涡阳县| 商丘市| 南召县| 英山县| 和田市| 乌恰县| 仪征市| 乐至县| 大冶市| 临泽县| 红河县| 寻乌县| 天峻县| 固安县| 临武县| 舒兰市| 阳春市| 那曲县| 郴州市| 儋州市| 凯里市| 环江| 永清县| 广西| 万荣县| 桓台县| 江津市| 舒城县| 报价| 特克斯县| 喜德县| 左贡县| 鲁山县| 称多县| 曲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