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41 第三編 第九單元 單元提升9 培優微課題 特色微課堂(學生版+教師版)-《高考快車道》2026版高三一輪總復習歷史(通史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41 第三編 第九單元 單元提升9 培優微課題 特色微課堂(學生版+教師版)-《高考快車道》2026版高三一輪總復習歷史(通史版)

資源簡介

民主與法治是人類幾千年文明積淀的精華,是優秀的政治文化遺產。從古代起人們就已追求公平與正義,到近現代時,政治體制的變革深刻影響著社會經濟、思想文化的發展。以“從專制、人治到民主、法治的演進”為主線,縱觀古今中外的立法治國和法治建設,體現了人類政治文明的多樣性、差異性及相互包容性。實現民主與法治,是歷史發展進程中人們不斷追求的目標。
1.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構想與實踐
(1)近代西方民主制確立過程中的三大平衡
(2)代議制體現的時代特征與價值取向
時代 特征 ①觀念轉變:從天賦君權到天賦人權;從主權在君到主權在民 ②制度轉型:從人治轉向法治;從權力政治轉向權利政治;從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
價值 取向 ①呼喚啟蒙的聲音,追求理性的力量 ②反抗專制的壓迫,追求民主的進步;政府的權力受到限制,保障自由;人民的權利得到保障,促進發展;社會的發展平穩有序,政局穩定
2.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主要特點和歷史作用
(1)主要特點
①公開考試,擇優錄用。凡是符合相關法律規定的公民,都可以參加文官考試,成績優異者得到錄用。
②政治中立。文官要在資產階級各政黨之間嚴格保持中立,不得以公職身份參與政治活動。
③職務常任和論功晉升。文官只要沒有嚴重過錯,便可任職到退休。同時,文官根據工作成績得到晉升或懲罰。
(2)歷史作用
政治 有利于政局的穩定性、政策的連續性和社會的常態運行。規范了西方國家政府行政部門事務官的選用和管理,促進了國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經濟 越來越多的專業科技人員進入了文官隊伍,他們在研究經濟開發,制定經濟發展戰略、各項經濟政策和經濟法規,調整產業結構,指導完善經營管理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人才 擴大了選才范圍,有利于廣泛選拔優秀人才,有利于為人才提供良好的環境。對文官職前和在職的培訓,有利于不斷提高文官隊伍的素質
3.西方國家的基層治理
(1)含義:地方自治制度是指中央政府依法將一部分涉及地方利益的權力及行使這些權力所必需的物質手段轉交給直接普選產生的地方自治機關,由該自治機關對本地區自治范圍內的公共事務實行自主管理的一種制度。
(2)自治模式:由于各國的歷史傳統、文化背景、經濟和政治發展水平的不同,可以分為以英美為代表的先天自發型模式和以法國為代表的后天習得型模式。
(3)發展新趨勢:20世紀七八十年代起,西方國家地方自治制度出現新的發展趨勢,即中央政府與地方自治政府之間結成合作伙伴關系,地方自治政府逐步向社區下放權力。
1.(2024·湖南永州三模)在1787年憲法批準會議上,亞歷山大·漢密爾頓指出:“人類總是趨向于追求自身的利益。但是扭轉人的本性,以對抗人類的自私熱情也并不是不可行。聰慧的立法者應該試圖潤物細無聲地扭轉人性發展的勢頭,對個體行為進行引導,最終使其向著有助于公益的方向發展。”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
A.警示政黨制度存在著嚴重缺陷
B.建立防止專制的分權制衡機制
C.批評憲法中存在的種族歧視問題
D.爭取各州對邦聯政治體制的認可
B [根據材料“聰慧的立法者應該試圖潤物細無聲地扭轉人性發展的勢頭”可知,漢密爾頓在會議上的發言主要關注了人類自私本性的現象,并強調了立法者通過立法引導個體行為,使其向著有助于公益的方向發展,可見其目標是實現社會公益和權力制衡,即他的主要目的在于建立防止專制的分權制衡機制,故選B項;美國政黨制度形成于19世紀,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種族歧視問題,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各州對邦聯政治體制的看法,排除D項。]
2.(2024·江蘇揚州調研)下表反映的是19世紀中期部分英國部級機構建立時間。它反映了英國(  )
部門名稱 建立時間
濟貧部 1847年
公務部 1852年
地方事務部 1871年
教育署 1899年
A.文官制度適時調整
B.政府機構數量的增加
C.政府權力不斷膨脹
D.國家職能的逐步擴展
D [從1847年到1899年,英國先后建立了濟貧部、公務部、地方事務部和教育署,這意味著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問題,這些部級機構的建立是為了更好地應對工業革命中產生的問題,這反映了國家職能的逐步擴展,故選D項。]
3.英國傳統的文官制度以“恩賜官職制”為主,1855年和1870年英國政府兩次頒布法令進行改革,規定由獨立于黨派之外的文官委員會來主持考選事宜,公開競爭、擇優錄取,文官不受選舉與執政黨更迭影響,不得參與政治活動和營利性經濟活動。這一改革(  )
A.有利于英國政治運行的穩定
B.推動責任內閣制開始形成
C.杜絕了英國政府的腐敗亂象
D.完善了英國的政黨制度
A [改革后的英國文官獨立于黨派之外,不受選舉與執政黨更迭影響,不參與政治活動和營利性經濟活動,這有利于英國政治運行的穩定,故選A項;英國責任內閣制開始形成于18世紀20年代,排除B項;文官制度不能杜絕英國政府的腐敗亂象,排除C項;文官獨立于黨派之外,排除D項。]
4.(2024·河北保定模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4分)
材料一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后,資產階級成為統治階級,國王由實權變為虛位,逐漸成為象征性的國家元首,封建貴族退到了歷史舞臺的后面。但中世紀政治體制的框架,立法、行政、司法的基本機制,仍被保留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發展,部分內容也被不斷變革著,使之更加適合英國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摘編自許大華《論“光榮
革命”對英國的歷史影響》
材料二 (美國1787年憲法制定過程中)以漢密爾頓為首的聯邦派主張建立一個強有力的中央集權的政府,認為當各州不能立法或各州的立法妨礙聯邦的和諧時,應由中央立法……州權派堅持抱住州權至上、立法至上的原則不放,雖然同意中央有權規定通商和稅收,有權對不服從中央的少數州采取行動,但要求中央權力在行使前必須經若干州的同意。
——摘編自易中天《費城風云》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光榮革命”后英國政治發生的變化。(6分)
(2)根據材料二,概括指出美國聯邦派和州權派的矛盾。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美國1787年憲法化解這一矛盾的具體做法。(4分)
(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從政治、經濟的角度說明英、美兩國代議制確立的共同目的。(4分)
[解析] 第(1)問,根據材料一“資產階級成為統治階級”可得出,資產階級掌握國家大權;根據材料一“封建貴族退到了歷史舞臺的后面”可得出,封建貴族日漸衰落;根據材料一“國王由實權變為虛位,逐漸成為象征性的國家元首”可得出,國王逐漸“統而不治”;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光榮革命”后,君主立憲制逐步確立。第(2)問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二“以漢密爾頓為首的聯邦派……立法至上的原則不放”可得出,美國聯邦派和州權派的矛盾是最高立法權歸屬于中央政府還是州政府的問題。第二小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國1787年憲法實行聯邦制,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相結合。第(3)問,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政治方面,英、美兩國代議制確立的共同目的可以從鞏固資產階級革命成果、協調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等方面作答;經濟方面,可從促進資本主義發展等方面作答。
[答案] (1)變化:資產階級掌握國家大權;封建貴族日漸衰落;國王逐漸“統而不治”;君主立憲制逐步確立。(6分)
(2)矛盾:最高立法權歸屬于中央政府還是州政府。做法:實行聯邦制,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相結合。(4分)
(3)共同目的:政治:鞏固資產階級革命成果;協調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經濟:促進資本主義發展。(4分)
古希臘先哲提倡懷疑精神,反對迷信和絕對權威,強調人的價值,崇尚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這些構成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基本內涵。這種人文精神對樹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
14—18世紀,西歐相繼發生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這些運動旨在反抗封建統治和教會禁錮,解放人們的思想。近代科學的興起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思想解放促進了社會變革。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促進了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1.西方人文精神的演變
2.啟蒙運動對各國政體的影響
(1)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后,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和《王位繼承法》,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和責任內閣制,限制了王權,擴大了議會的權力,確立了議會權力高于王權、司法權獨立于王權的原則,實踐了啟蒙思想家的分權思想和人民主權思想。
(2)對美國:獨立戰爭勝利后,制定了1787年憲法,確立了共和政體和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體現了啟蒙運動中的人民主權思想和三權分立思想。
(3)對法國:在19世紀70年代制定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從法律上確立了共和政體,體現了主權在民的啟蒙思想。
3.近代思想解放與近代自然科學產生和發展的關系
(1)近代思想解放促進了近代科學技術的產生和發展。
①意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從思想上解放了人和人性,把人從宗教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激發了人對宇宙、自然和人自身的探究熱情。文藝復興運動直接為打破“地心說”提供了思想動力和精神基礎。
②宗教改革、啟蒙運動對人們思想的解放為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思想條件。
(2)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了新的思想解放。
①近代天文學革命打破了中世紀神學世界觀的支柱之一——“地心說”,給神學以極大沖擊。
②牛頓用數學的研究方法描述宇宙運行的自然法則,為啟蒙思想提供了科學理論依據。
③促進了哲學的變革與發展,如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
④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對資本主義社會觀念產生巨大的影響,從此人類的思維更加科學化,文明發展呈現加速化。
⑤印刷術等科技的進步與傳播大大推動了文藝復興運動和宗教改革。
4.建立社會保障體制,構建和諧社會
(1)背景
①貧富懸殊,社會矛盾,工人階級斗爭。
②發達國家生產力的提高為建立社會保障制度提供了物質基礎。
(2)目的:縮小貧富差距,減少因貧困引發的社會問題。
(3)實質:國家運用社會保障政策來保障個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經濟安全,保障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較好的社會服務。
(4)建立
①17世紀初,英國頒布了濟貧法。此后,歐洲各國紛紛建立了濟貧制度。
②19世紀80年代,德國初步建立了社會保險制度,涉及疾病、工傷和養老等方面。
(5)內容: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包括就業、醫療和服務等方面。
(6)影響
①積極: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是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改善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緩和了社會矛盾,有利于經濟發展。
②消極:過度的社會保障加重了國家財政負擔,容易助長懶惰行為,使得整個社會缺乏工作動力,效率低下。
1.(2024·河北張家口三模)18世紀法國出版的《百科全書》的知識系統里,出現了一些新科學,神學與宗教的影響力被大大削弱,生產和研究、技術和科學有了同樣重要的地位,文藝有了獨立的活動天地。這(  )
A.緣于工業革命深入發展
B.進一步弘揚了人文精神
C.推動文藝復興發生轉型
D.有助于啟蒙運動的興起
B [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百科全書》由狄德羅主編,吸引了眾多啟蒙思想家的參與,如伏爾泰、盧梭、愛爾維修、霍爾巴赫等。這部百科全書不僅收錄了科學、藝術和手工藝的知識,而且對封建的國家制度、倫理道德以及宗教神學進行了嚴厲的批判和否定。綜上,18世紀法國《百科全書》的編纂進一步弘揚了人文精神,推動了科學和理性的發展,故選B項;18世紀法國《百科全書》出版,而工業革命最早開始于18世紀60年代的英國,排除A項;文藝復興發生于14世紀至17世紀初,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17世紀時歐洲啟蒙運動已經興起,排除D項。]
2.(2024·廣東珠海模擬)17世紀的思想家洛克認為:立法權是國家的最高權力,國家形態的確立來自立法權的規定,其他國家機關應視為立法機關的授權機關,在必要的情況下,立法機關可以收回其授權或者對其他機關的違法行為進行處罰。這一主張(  )
A.為三權分立理論打下了基礎
B.是民主共和體制的理論基礎
C.體現了反對君主制度的精神
D.影響了美國政治制度的建立
A [根據材料“立法權是國家的最高權力……其他國家機關應視為立法機關的授權機關”可知,立法機關為最高權力機關,且對其他機關形成制約,體現了權力的制衡,為三權分立理論打下了基礎,故選A項。]
3.(2024·山東聯考)18世紀,拉丁美洲陸續出現許多宣傳科學的雜志報紙,私人圖書館也逐漸成為各類“禁書”保存和傳播的重要途徑。到獨立運動前夕,更是涌現出許多秘密組織傳播歐洲的先進思想。這反映了(  )
A.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興起
B.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統治被推翻
C.啟蒙運動成果傳播到拉丁美洲
D.科學的傳播推動了民族運動的發展
C [根據材料可知,18世紀拉丁美洲出現了宣傳科學的雜志報紙,私人圖書館成為保存和傳播“禁書”的途徑,以及秘密組織傳播歐洲先進思想。這些都反映了啟蒙運動成果傳播到拉丁美洲,故選C項;1804年海地的獨立,拉開了拉丁美洲民族獨立運動的序幕,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統治被推翻是在19世紀,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雖然材料中提到了科學的傳播,但主要反映的是啟蒙思想的傳播,而不是科學對民族運動的推動,排除D項。]
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理性”是現代性事業的根基,它的“成長史”體現出大起大落的劇烈節奏。下表是西方不同階段有關理性的主要觀點。
時期 代表人物 主要觀點
古希臘時期 亞里士多德 強調“知識服務于修養”;理性(或德性)是人的本性,它要求人致力于在道德上實現自我完善
文藝復興時期 彼特拉克 理性致力于聲張和證明的,是自己屬人的特性而非屬神的特性;在對古典希臘、羅馬文化的研究中發現了人的獨立價值和尊嚴
宗教改革時期 馬丁·路德 用人的主動信仰證明在上帝面前塵世的價值;理性被視為人的本質屬性之一,人按照自己的意志、使用自己的理性去認識和理解這個世界
啟蒙運動時期 霍布斯、洛克、盧梭 似乎有一個普遍的理性一直存在那里,等待人們去發現;而只要人們發現了理性,它就會把世間的一切秘密與疑問解答
——摘編自姚德薇《近代西方社會思想中
“理性”概念的發展與演變》
結合史學新論與世界史的相關知識,圍繞“理性與社會進步的關系”,自行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并就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12分)
[解析] 材料關鍵信息,歐洲歷史上重要時期的重要代表人物關于理性的認識,設問中則明確了以“理性與社會進步的關系”為主題。故在作答時可以以“理性推動了近代社會的進步與變革”或“近代社會的進步與變革推動了理性發展”為論題,前者圍繞歷史影響作答,后者圍繞時代背景作答即可。也可以辯證地討論兩者的關系。
[答案] 示例:
論題:理性推動了近代社會的進步與變革。(2分)
闡述:近代在理性思想的啟發下,自然科學取得了極大的進步;理性作用于自然產生的科學技術,有利于突破神學的束縛;促進天文學、物理學的重大進步以及生物學進化論的形成,也帶來社會進步與人類幸福;理性精神在對抗神性迷信、批判現存國家與社會中一切腐朽沒落的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如在法國,理性思想動搖了法國封建專制的根基;在政治制度上為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和制度革新打下基礎。(8分)
總之,理性思想和精神推動著自然科學的進步,同時為資產階級革命打下基礎,推動了政治革新,理性對于社會進步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2分)
9 / 10民主與法治是人類幾千年文明積淀的精華,是優秀的政治文化遺產。從古代起人們就已追求公平與正義,到近現代時,政治體制的變革深刻影響著社會經濟、思想文化的發展。以“從專制、人治到民主、法治的演進”為主線,縱觀古今中外的立法治國和法治建設,體現了人類政治文明的多樣性、差異性及相互包容性。實現民主與法治,是歷史發展進程中人們不斷追求的目標。
1.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構想與實踐
(1)近代西方民主制確立過程中的三大平衡
(2)代議制體現的時代特征與價值取向
時代 特征 ①觀念轉變:從天賦君權到天賦人權;從主權在君到主權在民 ②制度轉型:從人治轉向法治;從權力政治轉向權利政治;從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
價值 取向 ①呼喚啟蒙的聲音,追求理性的力量 ②反抗專制的壓迫,追求民主的進步;政府的權力受到限制,保障自由;人民的權利得到保障,促進發展;社會的發展平穩有序,政局穩定
2.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主要特點和歷史作用
(1)主要特點
①公開考試,擇優錄用。凡是符合相關法律規定的公民,都可以參加文官考試,成績優異者得到錄用。
②政治中立。文官要在資產階級各政黨之間嚴格保持中立,不得以公職身份參與政治活動。
③職務常任和論功晉升。文官只要沒有嚴重過錯,便可任職到退休。同時,文官根據工作成績得到晉升或懲罰。
(2)歷史作用
政治 有利于政局的穩定性、政策的連續性和社會的常態運行。規范了西方國家政府行政部門事務官的選用和管理,促進了國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經濟 越來越多的專業科技人員進入了文官隊伍,他們在研究經濟開發,制定經濟發展戰略、各項經濟政策和經濟法規,調整產業結構,指導完善經營管理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人才 擴大了選才范圍,有利于廣泛選拔優秀人才,有利于為人才提供良好的環境。對文官職前和在職的培訓,有利于不斷提高文官隊伍的素質
3.西方國家的基層治理
(1)含義:地方自治制度是指中央政府依法將一部分涉及地方利益的權力及行使這些權力所必需的物質手段轉交給直接普選產生的地方自治機關,由該自治機關對本地區自治范圍內的公共事務實行自主管理的一種制度。
(2)自治模式:由于各國的歷史傳統、文化背景、經濟和政治發展水平的不同,可以分為以英美為代表的先天自發型模式和以法國為代表的后天習得型模式。
(3)發展新趨勢:20世紀七八十年代起,西方國家地方自治制度出現新的發展趨勢,即中央政府與地方自治政府之間結成合作伙伴關系,地方自治政府逐步向社區下放權力。
1.(2024·湖南永州三模)在1787年憲法批準會議上,亞歷山大·漢密爾頓指出:“人類總是趨向于追求自身的利益。但是扭轉人的本性,以對抗人類的自私熱情也并不是不可行。聰慧的立法者應該試圖潤物細無聲地扭轉人性發展的勢頭,對個體行為進行引導,最終使其向著有助于公益的方向發展。”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
A.警示政黨制度存在著嚴重缺陷
B.建立防止專制的分權制衡機制
C.批評憲法中存在的種族歧視問題
D.爭取各州對邦聯政治體制的認可
2.(2024·江蘇揚州調研)下表反映的是19世紀中期部分英國部級機構建立時間。它反映了英國(  )
部門名稱 建立時間
濟貧部 1847年
公務部 1852年
地方事務部 1871年
教育署 1899年
A.文官制度適時調整
B.政府機構數量的增加
C.政府權力不斷膨脹
D.國家職能的逐步擴展
3.英國傳統的文官制度以“恩賜官職制”為主,1855年和1870年英國政府兩次頒布法令進行改革,規定由獨立于黨派之外的文官委員會來主持考選事宜,公開競爭、擇優錄取,文官不受選舉與執政黨更迭影響,不得參與政治活動和營利性經濟活動。這一改革(  )
A.有利于英國政治運行的穩定
B.推動責任內閣制開始形成
C.杜絕了英國政府的腐敗亂象
D.完善了英國的政黨制度
4.(2024·河北保定模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4分)
材料一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后,資產階級成為統治階級,國王由實權變為虛位,逐漸成為象征性的國家元首,封建貴族退到了歷史舞臺的后面。但中世紀政治體制的框架,立法、行政、司法的基本機制,仍被保留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發展,部分內容也被不斷變革著,使之更加適合英國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摘編自許大華《論“光榮
革命”對英國的歷史影響》
材料二 (美國1787年憲法制定過程中)以漢密爾頓為首的聯邦派主張建立一個強有力的中央集權的政府,認為當各州不能立法或各州的立法妨礙聯邦的和諧時,應由中央立法……州權派堅持抱住州權至上、立法至上的原則不放,雖然同意中央有權規定通商和稅收,有權對不服從中央的少數州采取行動,但要求中央權力在行使前必須經若干州的同意。
——摘編自易中天《費城風云》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光榮革命”后英國政治發生的變化。(6分)
(2)根據材料二,概括指出美國聯邦派和州權派的矛盾。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美國1787年憲法化解這一矛盾的具體做法。(4分)
(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從政治、經濟的角度說明英、美兩國代議制確立的共同目的。(4分)
古希臘先哲提倡懷疑精神,反對迷信和絕對權威,強調人的價值,崇尚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這些構成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基本內涵。這種人文精神對樹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
14—18世紀,西歐相繼發生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這些運動旨在反抗封建統治和教會禁錮,解放人們的思想。近代科學的興起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思想解放促進了社會變革。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促進了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1.西方人文精神的演變
2.啟蒙運動對各國政體的影響
(1)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后,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和《王位繼承法》,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和責任內閣制,限制了王權,擴大了議會的權力,確立了議會權力高于王權、司法權獨立于王權的原則,實踐了啟蒙思想家的分權思想和人民主權思想。
(2)對美國:獨立戰爭勝利后,制定了1787年憲法,確立了共和政體和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體現了啟蒙運動中的人民主權思想和三權分立思想。
(3)對法國:在19世紀70年代制定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從法律上確立了共和政體,體現了主權在民的啟蒙思想。
3.近代思想解放與近代自然科學產生和發展的關系
(1)近代思想解放促進了近代科學技術的產生和發展。
①意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從思想上解放了人和人性,把人從宗教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激發了人對宇宙、自然和人自身的探究熱情。文藝復興運動直接為打破“地心說”提供了思想動力和精神基礎。
②宗教改革、啟蒙運動對人們思想的解放為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思想條件。
(2)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了新的思想解放。
①近代天文學革命打破了中世紀神學世界觀的支柱之一——“地心說”,給神學以極大沖擊。
②牛頓用數學的研究方法描述宇宙運行的自然法則,為啟蒙思想提供了科學理論依據。
③促進了哲學的變革與發展,如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
④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對資本主義社會觀念產生巨大的影響,從此人類的思維更加科學化,文明發展呈現加速化。
⑤印刷術等科技的進步與傳播大大推動了文藝復興運動和宗教改革。
4.建立社會保障體制,構建和諧社會
(1)背景
①貧富懸殊,社會矛盾,工人階級斗爭。
②發達國家生產力的提高為建立社會保障制度提供了物質基礎。
(2)目的:縮小貧富差距,減少因貧困引發的社會問題。
(3)實質:國家運用社會保障政策來保障個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經濟安全,保障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較好的社會服務。
(4)建立
①17世紀初,英國頒布了濟貧法。此后,歐洲各國紛紛建立了濟貧制度。
②19世紀80年代,德國初步建立了社會保險制度,涉及疾病、工傷和養老等方面。
(5)內容: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包括就業、醫療和服務等方面。
(6)影響
①積極: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是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改善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緩和了社會矛盾,有利于經濟發展。
②消極:過度的社會保障加重了國家財政負擔,容易助長懶惰行為,使得整個社會缺乏工作動力,效率低下。
1.(2024·河北張家口三模)18世紀法國出版的《百科全書》的知識系統里,出現了一些新科學,神學與宗教的影響力被大大削弱,生產和研究、技術和科學有了同樣重要的地位,文藝有了獨立的活動天地。這(  )
A.緣于工業革命深入發展
B.進一步弘揚了人文精神
C.推動文藝復興發生轉型
D.有助于啟蒙運動的興起
2.(2024·廣東珠海模擬)17世紀的思想家洛克認為:立法權是國家的最高權力,國家形態的確立來自立法權的規定,其他國家機關應視為立法機關的授權機關,在必要的情況下,立法機關可以收回其授權或者對其他機關的違法行為進行處罰。這一主張(  )
A.為三權分立理論打下了基礎
B.是民主共和體制的理論基礎
C.體現了反對君主制度的精神
D.影響了美國政治制度的建立
3.(2024·山東聯考)18世紀,拉丁美洲陸續出現許多宣傳科學的雜志報紙,私人圖書館也逐漸成為各類“禁書”保存和傳播的重要途徑。到獨立運動前夕,更是涌現出許多秘密組織傳播歐洲的先進思想。這反映了(  )
A.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興起
B.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統治被推翻
C.啟蒙運動成果傳播到拉丁美洲
D.科學的傳播推動了民族運動的發展
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理性”是現代性事業的根基,它的“成長史”體現出大起大落的劇烈節奏。下表是西方不同階段有關理性的主要觀點。
時期 代表人物 主要觀點
古希臘時期 亞里士多德 強調“知識服務于修養”;理性(或德性)是人的本性,它要求人致力于在道德上實現自我完善
文藝復興時期 彼特拉克 理性致力于聲張和證明的,是自己屬人的特性而非屬神的特性;在對古典希臘、羅馬文化的研究中發現了人的獨立價值和尊嚴
宗教改革時期 馬丁·路德 用人的主動信仰證明在上帝面前塵世的價值;理性被視為人的本質屬性之一,人按照自己的意志、使用自己的理性去認識和理解這個世界
啟蒙運動時期 霍布斯、洛克、盧梭 似乎有一個普遍的理性一直存在那里,等待人們去發現;而只要人們發現了理性,它就會把世間的一切秘密與疑問解答
——摘編自姚德薇《近代西方社會思想中
“理性”概念的發展與演變》
結合史學新論與世界史的相關知識,圍繞“理性與社會進步的關系”,自行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并就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12分)
8 / 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格尔木市| 十堰市| 临武县| 天峨县| 临夏市| 麻栗坡县| 新乡县| 兴和县| 图片| 巢湖市| 灵寿县| 横山县| 冷水江市| 建阳市| 沁水县| 西平县| 和静县| 潜山县| 安阳市| 酒泉市| 清苑县| 西充县| 二连浩特市| 鄱阳县| 共和县| 东丽区| 桦川县| 台东县| 潼南县| 乳山市| 巴彦淖尔市| 韶关市| 铜山县| 嘉黎县| 启东市| 慈利县| 乌苏市| SHOW| 汉寿县| 洛川县| 墨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