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分層作業(二十九)1.C [根據“他們把處在‘光輝’和‘光芒’中間的一段叫作‘中’世紀”可知,材料反映了“中”世紀處在光輝和光芒之間,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希臘羅馬的思想文化為“中”世紀文化奠定了基礎,成為“中”世紀文化的源頭之一,故選C項;“中”世紀文化的倫理觀主要圍繞基督教神學展開,形成了獨特的宗教道德理論和封建倫理學說,排除A項;“中”世紀文化是對“光輝”古代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排除B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文藝復興時期古希臘羅馬文化才得以復興,排除D項。]2.A [依據材料可知,亨利八世的學術改革包括推廣古典語言學,調整文學科課程和教科書,摒棄經院學者的晦澀注解改用古典哲學上的推理方法,這一改革推動了人文主義在英國更加廣泛而深入的發展,故選A項;材料未涉及科學革命興起的影響,排除B項;文藝復興未脫離宗教,“擺脫了”說法錯誤,排除C項;11世紀工商業的繁榮和城市的興起推動了城市教育的興起,排除D項。]3.D [根據材料“文藝復興時期的很多知識分子來自貴族家庭”“他們中的不少人成為知名的藝術家、建筑師、哲學家和學者”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文藝復興主要局限在上層社會,缺乏廣泛的群眾基礎,故選D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文藝復興時期批判教會的腐朽和墮落,排除A項;文藝復興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了歐洲思想解放和自然科學的發展,有較大的影響,排除B項;文藝復興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轉型,排除C項。]4.D [勃魯蓋爾是16世紀的荷蘭畫家,他的作品風格和主題與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特點有諸多相似之處,如追求真實、自然和人性等。而他的作品所表現出的荷蘭社會現實和鄉土氣息,也說明了文藝復興的思想和風格已經傳播到了荷蘭地區,故選D項;材料只涉及荷蘭畫家勃魯蓋爾的作品風格,并不能代表荷蘭成為歐洲藝術創作的中心,且此項表述本身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材料并未提及海上殖民擴張對藝術創作的影響,排除B項;“成為主流”的說法沒有依據,排除C項。]5.B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比昂多提出“中世紀”概念,強調了古典文化的凋零和之后的重新發現,反映了當時人們對歷史階段劃分和文化傳承的新認知,體現了新的社會價值觀念,故選B項;“中世紀”這一概念只是對特定時期的界定,并不能展現西歐歷史發展的完整歷程,排除A項;提出這一概念的主要目的是對歷史階段的一種劃分和認知,強調古典文化的凋零與復興,不能證明歐洲封建社會的獨特性,排除C項;宗教改革主要發生在16世紀,這比“中世紀”的結束時間還要晚,因此不可能為宗教改革提供理論指導,排除D項。]6.D [根據材料“馬薩喬巧妙地利用光線……來塑造空間關系”可知,意大利畫家馬薩喬創作于1420年代的代表作《納稅銀》,突出表現了逼真的人物形象和人物觀感,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納稅銀》對人物的形象塑造更加飽滿,這體現了人文主義的弘揚,故選D項;文藝復興的核心為人文主義,且材料僅涉及一幅作品,無法體現“轉型”,排除A項;科學革命興起于16世紀,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宗教改革開始于16世紀,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7.A [根據材料可知,16世紀的德意志進行了濟貧改革,特別是在萊斯尼希市設立了濟貧公共基金,由世俗人士進行管理,接管城市濟貧事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時處于宗教改革時期,宗教改革使得宗教管理逐漸世俗化,有些宗教管理的事務由世俗人士管理,這體現出當時宗教改革初顯成效,故選A項;城市自治運動在西歐中世紀后期就已經興起了,排除B項;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工業革命的深入發展,西歐的社會保障體系開始逐漸形成,排除C項;代議制政體的確立與近代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有關,與德意志地區的濟貧改革無必然關聯,排除D項。]8.C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馬丁·路德反對天主教會的論文被用德文印刷后迅速傳播,而德文書籍也隨著印刷的進步而大量出版,這有利于增強德意志的民族意識,即印刷術的發展助推民族意識的發展,故選C項;“促進了文化教育的普及”不符合題干主旨,排除A項;馬丁·路德反對天主教會并不意味著改變了人們的宗教意識,排除B項;材料表明經過印刷使得大量德文書籍出版并迅速傳播,與教會的統治地位無關,排除D項。]9.B [根據題干“嚴格控制公民生活……都被看成惡魔的行為受到法律的禁止”可知,加爾文限制人們的娛樂生活,再結合題干時間可知,其主要是為了發展資本主義而進行資本原始積累,故選B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加爾文宗教改革發展了人文主義精神,而不是“衰落”,排除A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因行稱義”是天主教會倡導的,加爾文主張“先定論”,排除C項;題干僅是述及加爾文禁止人們的娛樂生活,以積累原始資本,并沒有述及“決定臣民信仰”的相關內容,排除D項。]10.D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是在他長期觀察、研究和實驗的基礎上得出的科學結論,其強調觀察、實驗和邏輯推理等科學方法,蘊含著理性精神,故選D項;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提出了“日心說”,與當時盛行的“地心說”相悖,確實在一定程度上顛覆了當時傳統的思想觀念,但是題干中沒有給出具體的信息證明該著作完全顛覆了傳統思想,排除A項;材料沒有說明后世對《天體運行論》的考證,排除B項;《天體運行論》是一部天文學著作,其主要目的不是抵制陳規陋習,排除C項。]11.D [根據材料“沒有……比研究自然的美麗……更有價值”可知,17世紀末,隨著動植物學的發展,約翰·雷放棄了傳統觀念,認可了研究自然的價值,這體現出科學革命對思想解放的推動,故選D項;人文主義的核心是提倡人性,強調人的價值,約翰·雷主張研究自然體現的是理性主義而非人文主義,排除A項;17世紀的科學革命對基督教、宗教神學造成巨大沖擊,“基督教仍主導科學研究”的說法與史實不符,排除B項;材料沒有提及英國在科學領域的重大貢獻以及其他歐洲國家科學研究的成果,因此,不能對比得出“英國成為歐洲學術中心”的結論,排除C項。]12.A [根據材料“實驗設備發出的光照亮了每一個人,給每個人以精神”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自然科學的發展為思想解放準備了條件,即自然科學與思想解放密切相關,故選A項;該油畫宣揚理性主義,反對封建專制主義和教權主義,排除B項;啟蒙運動就是用理性之光驅散現實的黑暗,排除C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自然科學的發展對教會是一種打擊,“教會的精神控制沒有改變”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13.A [依據材料整體信息可知,18世紀,德國文學家高特舍特主張文學創作要服從規則,嚴謹規范,否定幻想等感性認知,以道德教育為宗旨,這反映了文學創作受啟蒙思想的影響,強調人的獨立思考和自主精神,故選A項;理性主義是人文主義的繼續和發展,提倡道德教育注重人的理性判斷,恰恰體現了當時人文主義精神的繼續發展,排除B項;材料未體現文學創作的影響,排除C項;道德教育的地位被突出強調只是理性主義思想在教育領域的體現,并不能反映當時具體的真實的社會道德發展水平,排除D項。]14.B [由材料“只有權力未被濫用時,政治寬和的國家里才有政治自由”可得出,孟德斯鳩主張不濫用權力的國家才會有政治自由,在此基礎上,他提出實行分權制衡,防止權力濫用,故選B項;A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堅持人民主權,建立社會契約是盧梭的主張,排除C項;D項與題意不符,排除。]15.A [霍布斯認為管理國家的技藝并非來自一般的經驗,而是從經驗中提取的科學的、理性的法則,這說明霍布斯倡導理性思維價值,故選A項;霍布斯提到如何創立和維持共和國,但他本身主張君主專制,所以并未宣揚近代資產階級代議政治,且這也不是題目的主旨,排除B項;霍布斯確實主張建立契約國家,但是主張人們利用契約建立的國家是“利維坦式”的國家,公然為君主制辯護,他試圖用君主制來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且這并不是題目要表達的主旨,排除C項;霍布斯的主張是創立和維持共和國的技藝具有一定的法則,并未提到具體的法則是什么,所以不能據此得出他認為政體蘊含權力制衡因素,排除D項。]16.D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750年法國處于波旁王朝專制統治時期,資產階級受到各種束縛,根據圖片可知,在該時期,法國哲學家(如伏爾泰、狄德羅等)紛紛通過理性思考各抒己見,以表達對思想自由的渴望,故選D項。]17.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由材料一“重視個體身心和諧發展”可得,肯定個體價值;由材料一“應該培養充滿世俗精神的、得到全面發展的、身心俱健的人”可得,鼓勵個人全面發展;由材料一“反對‘靈魂的拯救只能通過對肉體的禁抑’”可得,反對教會禁欲主義;由材料一“自覺地投身到體育活動之中”可得,積極倡導體育鍛煉。第二小問,由材料一“充滿世俗精神”“競爭精神的基石在人的天性之中”“從新的審視角度來看待受教會無端指責達千年之久的身體活動”可得,沖擊了教會神學世界觀的束縛,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由材料一“人的發展應該包括身體的發展,理想的完全的教育因之也應包括體育在內”可得,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的訴求,順應了時代潮流,為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由材料一“將身體運動引入學校”“建立正確的體育觀”可得,促進了教育的近代化變革。第(2)問第一小問,由材料二“三育(智育、德育和體育)并重,體育為先”可得,提升體育教育的地位;由材料二“為了我們的事業,健康對于我們是不可缺少的”可得,強調身體健康的重要性;由材料二“體育教育應該遵從兒童身心發展規律,讓他們在大自然中快樂健康地成長”可得,尊重兒童天性;由材料二“從資產階級進行海外競爭的需要出發,他重視體育”“體育作為一切教育的前提,其任務是使受教育者的身體獲得自然的發展”“培養出‘野獸般的體魄’,才能在斗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可得,充滿理性精神。第二小問,結合所學近代西歐經濟、政治、思想文化和對外關系發展的相關史實思考作答。答案:(1)主要內涵:肯定個體價值;鼓勵個人全面發展;反對教會禁欲主義;積極倡導體育鍛煉。(2點4分)意義:沖擊了教會神學世界觀的束縛,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的訴求,順應了時代潮流;為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促進了教育的近代化變革。(2點4分)(2)新內容:提升體育教育的地位;強調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尊重兒童天性;充滿理性精神。(2點4分)背景:資本主義的快速發展,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推動了人文精神的復蘇與發展;資產階級革命和構建資本主義社會的迫切需求;早期殖民擴張的深入發展,加劇了歐洲殖民國家之間的競爭;近代科學革命的勃興。(3點6分)18.解析:首先確定具體的標題,根據材料“啟蒙主義思潮和啟蒙運動變革是一場破舊立新的歷史進程”“實質是擺脫舊制度的束縛而建立一個新的現代工業文明新體制……已成為西方現代文明的重大緣起”提煉出標題:啟蒙運動成為西方現代文明的重大緣起。其次進行史論結合的論證,注意在論證過程中,要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如啟蒙運動在政治、經濟、宗教、科技等方面起到的近代化作用。例如:在宗教觀念上,批判中世紀經院哲學,主張在宗教上實行宗教信仰自由,反對政教合一。打擊了中世紀的天主教會,進一步使人們的思想從宗教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在政治上,主張天賦人權、人民主權、社會契約、分權制衡,政治矛頭直指專制獨裁政府。否定君權神授,主張建立君主立憲政體或民主共和政體,提倡法治,反對人治。為資產階級革命推翻封建專制,建立資產階級民主政體提供了思想武器。同時,也推動了亞非拉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鼓舞了亞非拉反封建反殖民的斗爭。在科學上,啟蒙運動進一步促進了近代自然科學的興起和蓬勃發展。近代自然科學的興起和發展,又推動了啟蒙運動的深入。隨著啟蒙運動的進行,科學思想的地位被前所未有地強調,成為各個學科研究努力的方向,推動了人類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在經濟上,啟蒙運動也促進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最后進行總結,理性作為啟蒙運動的核心,有助于人類走出愚昧、迷信,有助于人類主體性的激發,有助于社會的進步,它帶著明顯的現代文明特征,刻上了時代精神的印記,成為西方現代文明的重大緣起。答案:示例:標題:啟蒙運動成為西方現代文明的重大緣起。(2分)闡述:啟蒙運動時期的理性在宗教觀念上,批判中世紀經院哲學,主張在宗教上實行宗教信仰自由,反對政教合一。打擊了中世紀的天主教會,進一步使人們的思想從宗教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理性在政治上,主張天賦人權、人民主權、社會契約、分權制衡,政治矛頭直指專制獨裁政府。否定君權神授,主張建立君主立憲政體或民主共和政體,提倡法治,反對人治。為資產階級革命推翻封建專制,建立資產階級民主政體提供了思想武器。同時,也推動了亞非拉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鼓舞了亞非拉反封建反殖民的斗爭。在科學上,啟蒙運動進一步促進了近代自然科學的興起和蓬勃發展。近代自然科學的興起和發展,又推動了啟蒙運動的深入。隨著啟蒙運動的進行,科學思想的地位被前所未有地強調,成為各個學科研究努力的方向,推動了人類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在經濟上,啟蒙運動也促進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8分)總之,理性作為啟蒙運動的核心,有助于人類走出愚昧、迷信,有助于人類主體性的激發,有助于社會的進步,它帶著明顯的現代文明特征,刻上了時代精神的印記,成為西方現代文明的重大緣起。(2分)6 / 6課時分層作業(二十九)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建議用時:40分鐘)一、選擇題1.(2024·湖南名校聯盟模擬)費爾南·布羅代爾在《文明史綱》中寫道:在西方文明的發展中,有一個光輝燦爛的古代,又有一個光芒四射的現代。他們把處在“光輝”和“光芒”中間的一段叫作“中”世紀。“中”世紀文化與“光輝”古代文化的關聯表述正確的是( )A.“光輝”古代文化成就了“中”世紀文化的倫理觀B.“中”世紀文化是對“光輝”古代文化的強力反動C.“光輝”古代文化成為“中”世紀文化的源頭之一D.“中”世紀文化促進了“光輝”古代文化的大復興2.(2024·廣東惠州一模)1535年,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建立政府巡視大學制度,并推動大學學術改革:每一所學院都要出資維持希臘語和拉丁語兩個公共講座;調整文學科課程和教科書,文學科學生研習辯證法、修辭學、算術、音樂和哲學等,摒棄經院學者的晦澀注解。這一改革( )A.順應了人文主義傳播的要求B.受到科學革命興起影響C.擺脫了天主教會的精神束縛D.促進了城市教育的興起3.(2024·河北邯鄲二模)文藝復興時期的很多知識分子來自貴族家庭。他們的父輩和祖先都非常注重教育,鼓勵他們在藝術和文化方面有所建樹。他們中的不少人成為知名的藝術家、建筑師、哲學家和學者。這最有助于說明文藝復興( )A.并未影響天主教會統治B.對歐洲社會影響有限C.阻礙了歐洲社會的轉型D.缺乏廣泛的社會基礎4.(2024·湖南長郡中學一模)16世紀荷蘭畫家勃魯蓋爾的作品淳樸、自然,表現了以荷蘭為代表的北歐之社會現實,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他是風俗畫大師,人們稱他“農民勃魯蓋爾”。據此可知( )A.荷蘭成為歐洲藝術創作的中心B.海上殖民擴張影響藝術創作C.批判現實主義美術思潮成為主流D.文藝復興傳播到歐洲其他地區5.(2024·廣東廣州畢業沖刺)15世紀,意大利學者比昂多提出“中世紀”這一概念,并把西歐的5—15世紀作為“中世紀”,其理由是,從5世紀開始,歐洲的古典文化隨蠻族入侵而凋零,直到15世紀人們才重新發現古典文化遺產。這一概念的提出( )A.展現了西歐歷史發展的完整歷程B.反映了新的社會價值觀念C.旨在證明歐洲封建社會的獨特性D.為宗教改革提供理論指導6.(2024·安徽皖江名校聯盟聯考)下圖為意大利畫家馬薩喬創作于1420年代的代表作《納稅銀》。在《納稅銀》中,馬薩喬巧妙地利用光線下的衣皺和人物腳下的影子表現人物的體量感,并通過處理近遠景的虛實、色調冷暖來塑造空間關系。該畫體現了( )A.文藝復興的轉型 B.科學革命的興起C.宗教改革的影響 D.人文主義的弘揚7.(2024·江蘇蘇州調研)16世紀上半葉,德意志許多地區進行濟貧改革。萊斯尼希市設立了濟貧公共基金,將已關閉修道院的資產及信徒捐給教會的財物轉入公共基金。基金的日常管理由10位民主選舉產生的世俗人士負責,他們還接管了城市濟貧事務。這反映出當時( )A.宗教改革初顯成效 B.城市自治運動興起C.社會保障體系完備 D.代議制政體的確立8.(2024·山東濟寧三模)1517年,馬丁·路德將反對天主教會的論文釘在維登堡教堂的大門上,論文被用德文印刷并在“15天內傳遍全國”。從1520年至1540年,德文書出版的數量是這之前20年出版的3倍之多。這表明印刷術的發展( )A.促進了文化教育的普及B.改變了人們的宗教意識C.助推了民族意識的發展D.削弱了教會的統治地位9.(2024·東北三省四市二模)1541年,加爾文把日內瓦的政府和宗教都完全置于他的控制之下,日內瓦變成了一個神權國家,他嚴格控制公民生活,禁止一切娛樂活動。跳舞、打牌、上劇場、在安息日工作或游戲,都被看成惡魔的行為受到法律的禁止。這反映了( )A.宗教改革導致人文主義衰落B.資本主義早期原始積累需求C.加爾文進一步發展因行稱義D.諸侯有決定臣民信仰的權力10.(2024·河南新鄉三模)在意大利留學期間,哥白尼長期研究天文學理論和觀測天象,搞清地球的形狀和地球的運動規律后,又開始研究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等。回國后,他仍堅持研究天文學,終于完成了劃時代的著作《天體運行論》。由此可見,該著作( )A.顛覆了傳統思想 B.得到了科學考證C.抵制了陳規陋習 D.蘊含著理性精神11.(2024·湖南新高考高三聯考)17世紀末,英國博物學家約翰·雷放棄了傳統認為“研究自然是浪費時間”的觀念,他提出:“沒有一個職業,比研究自然的美麗的業績和歌頌上帝的無限的智慧與善行更有價值、更有趣的了。”這一觀點體現出當時( )A.人文主義思潮廣泛傳播B.基督教仍主導科學研究C.英國成為歐洲學術中心D.科學發展推動思想解放12.(2024·山東名校聯盟高三模擬)如圖為英國畫家約瑟夫·賴特于1768年所創作的油畫《空氣泵實驗》。畫面中是一場實驗,實驗顯然做成功了,因為在那個抽空了空氣的密閉玻璃杯中,小鳥已奄奄一息。漆黑籠罩的環境中,實驗設備發出的光照亮了每一個人,給每個人以精神。這一創作表明( )A.自然科學與思想解放密切相關B.藝術創作與現實政治無關C.理性之光難以驅散現實的黑暗D.教會的精神控制沒有改變13.(2024·廣東惠州調研)18世紀,德國文學家高特舍特對文學中所有抒發感情、發揮想象的成分都持否定態度,主張擯棄巴洛克戲劇中常見的低俗文風,剔除歌劇式的幻想成分,以道德教育為宗旨塑造特定的人物類型。這反映出當時( )A.理性精神影響文學理論B.人文主義精神受到質疑C.文學創作推動社會進步D.社會道德出現嚴重問題14.(2024·安徽安慶三模)孟德斯鳩認為“民主國家和貴族國家都不是自由國家。政治自由僅存在于寬和的政治體制下。可是,政治自由并不始終存在于寬和的國家里。只有權力未被濫用時,政治寬和的國家里才有政治自由”。據此可知,孟德斯鳩主張( )A.建立共和政體,維護政治自由B.實行分權制衡,防止權力濫用C.堅持人民主權,建立社會契約D.制定合理法律,保障公民自由15.(2024·江西八所重點高中聯考)在《利維坦》中,霍布斯曾談到創立和維持共和國需要一種技藝,這種技藝存在于某些法則之中,就像算術和幾何中的法則一樣,而不是像打網球那樣只在于實踐。這說明霍布斯( )A.倡導理性思維價值B.宣揚近代資產階級代議政治C.主張建立契約國家D.認為政體蘊含權力制衡因素16.(2024·江西贛州二模)如圖是1750年的法國版畫《哲學家的午餐》。舉手發言的是主持這個時髦沙龍的伏爾泰,其右側是狄德羅等思想家。這反映了( )A.空談哲學問題不利社會進步B.沙龍活動成為時髦休閑方式C.建立共和政體成為主要訴求D.思想家們對思想自由的渴望二、非選擇題17.(2024·湖南雅禮中學三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 文藝復興時期,弗吉里奧(1349—1420)將身體運動引入學校,認為體育教育應該培養充滿世俗精神的、得到全面發展的、身心俱健的人。競爭精神被列為受教育者應該具有的一種首要品格,競爭精神的基石在人的天性之中。人具有一種渴望得到贊揚的天性。維多利諾(1378—1446)反對“靈魂的拯救只能通過對肉體的禁抑”,主張重視個體身心和諧發展。“人的發展應該包括身體的發展,理想的完全的教育因之也應包括體育在內,而不只進行心靈的訓練”,即“從新的審視角度來看待受教會無端指責達千年之久的身體活動,建立正確的體育觀,從而自覺地投身到體育活動之中”。——摘編自石龍、王桂榮《西方體育人文價值的演變》等材料二 英國思想家洛克(1632—1704)說,“三育(智育、德育和體育)并重,體育為先”,英國教育的目的是培養紳士。從資產階級進行海外競爭的需要出發,他重視體育,強調“為了我們的事業,健康對于我們是不可缺少的”,對一個民族來說,只有培養出“野獸般的體魄”,才能在斗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盧梭(1712—1778)指出:體育作為一切教育的前提,其任務是使受教育者的身體獲得自然的發展;體育教育應該遵從兒童身心發展規律,讓他們在大自然中快樂健康地成長。這一思想在近代體育史上獨樹一幟,對后來的自然體育學派產生了重要影響。——摘編自趙冬等《試論三大思想文化運動對歐洲近代學校體育興起和發展的影響》(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文藝復興時期體育教育觀的主要內涵和意義。(8分)(2)根據材料二,指出與文藝復興時期相比,啟蒙運動時期體育教育觀的新內容,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新內容出現的背景。(10分)18.(2024·江西先知高考聯盟聯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啟蒙運動研究專家安東尼·帕格頓指出,西方文藝復興運動意圖恢復古希臘文化藝術觀念,而宗教改革則希望恢復羅馬帝國早期的使徒教會道德;然而,啟蒙運動卻不是要復興這兩種文化傳統。“啟蒙運動具有自身的歷史定位……它是現代性的真正開端,……因為它最初就不愿拯救神圣的過去,反而以未來的名義攻擊過去。”帕格頓的認識提示人們,啟蒙主義思潮和啟蒙運動變革是一場破舊立新的歷史進程,其實質是擺脫舊制度的束縛而建立一個新的現代工業文明新體制。啟蒙運動帶來的思想觀念、社會體制、文化藝術和生活習俗的變革卻帶著明顯的現代文明特征,刻上了時代精神的印記,已成為西方現代文明的重大緣起。——節選自江寧康《啟蒙運動與西方現代文明的起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就其中啟蒙運動“帶著明顯的現代文明特征,刻上了時代精神的印記,已成為西方現代文明的重大緣起”為主題,并予以闡述。(要求:標題明確,持論有據,論證充分,表達清晰)(12分)6 / 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課時分層作業29 參考答案與精析.docx 課時分層作業29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