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課時分層作業17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含答案解析)-《高考快車道》2026版高三一輪總復習歷史(通史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課時分層作業17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含答案解析)-《高考快車道》2026版高三一輪總復習歷史(通史版)

資源簡介

課時分層作業(十七)
1.B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1919年五四運動中,斗爭形式由學生倡導抵制日貨到師生組織罷課游行,再到知識人創辦報刊宣傳救國思想,斗爭空間范圍由杭州到永嘉、樂清、瑞安等處,再發展到溫州,這些都說明五四運動的影響逐漸擴大,故選B項;抵制日貨、罷課游行和創辦報刊等斗爭方式不是在五四運動時期才創新的,排除A項;19世紀末20世紀初,因日本侵略,中國民眾掀起抵制日貨的活動,“開始出現”說法錯誤,排除C項;材料中提及五四運動在浙江的空間范圍擴大,并非長三角成為五四運動中心,排除D項。]
2.A [依據材料可知,經史學家陳漢章自編講義,將西方科技統統考證為先秦諸子的舊物,并解釋說自己的本意是要打破當時崇洋媚外、妄自菲薄的頹風,重塑文化自信,故選A項;B、C、D三項與材料主旨不符,均排除。]
3.A [根據題干內容可知,人類在社會生活上有三大基本的權利:生存權、勞動權、勞動全收權(工人做的東西應該完全歸工人自己),這就使得時人思想得到了進一步解放,明確了個人在社會中的地位,推動了社會進步,即人類能夠有這三種的權利,才算得是真正的人,我們所生活的社會,能夠保障這三種的權利,才算是完全的社會,故選A項;題干述及的是人類在社會生活中的三大基本的權利,與“勞動觀念”無關,排除B項;題干述及的是人類的“權利”,與“改造社會”無關,排除C項;國民革命開始于1924年,這與題干時間不一致,排除D項。]
4.D [根據材料“新思想運動……應始于《青年雜志》創刊”可知,雙方都認為五四運動起源于一種新的思想運動——新文化運動,這種運動對民權和覺醒充滿了信念,而五四運動延續了民權和覺醒的信念,故選D項;“以北大學生為革命的先鋒”的歷史事件是1919年的五四運動,與材料中胡適提出的時間不符,排除A項;何干之認為五四運動始于《青年雜志》創刊,“新文化陣營分化”的說法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項;五四運動期間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傳播,胡適和何干之的觀點是在探討五四運動的起源,“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是五四運動的影響,這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
5.C [根據材料“美英唆使下的排日運動”“民國八年”“《北京全體學界通告》《天津各校校長請釋被拘學生》”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歷史事件指的是五四運動,五四運動由北京的青年學生發起,而后波及全國,參加者幾乎為社會各階層,它深刻地揭露了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新覺醒,故選C項;中國共產黨成立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排除A項;國共第一次合作推動國民革命的興起,排除B項;五四運動爆發具有歷史必然性,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符合中國民主革命實際,排除D項。]
6.D [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陳獨秀認為,盡管新文化運動與軍事、政治、產業這三個領域沒有直接的同一范圍,但新文化運動能夠滲透并影響這三個領域,從而推動社會革命的進程。綜上,新文化運動不僅僅是思想文化領域的變革,它還是一種社會變革的力量,故選D項;新文化運動是由資產階級激進派發起的思想解放運動,并不具有“多重性質”,排除A項;材料強調新文化運動應該與軍事、政治、產業相結合,沒有講述應該將發展經濟作為新目標,排除B項;材料強調通過新文化運動的思想解放,影響政治、經濟與軍事,推進社會革命,以救國救民,并不是強調新文化運動的推進手段,排除C項。]
7.C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在各地設立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分部,創辦各種形式的工人學校,創辦一批工人閱讀的刊物,其目的是啟發工人的政治覺悟,推動工人運動的發展,故選C項;材料中針對的是工人階級,而非廣大民眾,排除A項;新文化運動是民族資產階級領導,而材料描述的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排除B項;國民革命開始于1924年,排除D項。]
8.B [根據材料可知,在江西革命團體改造社的組織下,南昌召開第一次慶祝勞動界大會并宣傳五一勞動節的到來和勞動人民的偉大歷史作用,這些活動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力擴大,故選B項;1919年五四運動標志著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排除A項;“社會革命得到普遍的支持”與人民群眾對革命的支持有關,排除C項;中國民主革命新道路形成于1927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后,排除D項。]
9.C [在1921年到1922年期間,中國共產黨黨員人數的增長雖然顯著,但與其想要成就的革命目標相比,組織力量的發展速度確實還有較大的差距。為了更好地推動革命事業的發展,中國共產黨在此期間提出了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主張。這一策略在1923年的中共三大上得到了正式確認,并在此后的國共合作中得到了實施,故選C項;尋求共產國際幫助并不能迅速壯大組織力量,排除A項;民主革命綱領提出于1922年的中共二大,目標是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此后并未修改,排除B項;中國共產黨剛剛建立,即積極組織發動工農運動,但大部分以失敗告終,并不能實現革命目標,排除D項。]
10.C [根據材料“1925年10月……限制利息最高不超過二分五厘”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國民革命時期為了聯合更多的力量來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中國共產黨對中小地主和農民等的土地政策做出調整,順應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需要,故選C項;國民革命中的“右傾”主要指放棄革命的領導權,與題干無關,排除A項;國民革命時期,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建立革命的統一戰線,是為國共第一次合作,排除B項;中國社會主義革命指從新中國成立的1949年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題干中1925—1926年屬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排除D項。]
11.D [根據材料“湘籍共產黨員50多人,占黃埔一期共產黨員的半數以上”可知,1924年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開始,革命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孫中山創辦的黃埔軍校也因此有大量共產黨員,湖南因為地理原因,在黃埔軍校學員中占比較高,故選D項;黃埔軍校成立于1924年,當時北伐尚未開始,湖南不是革命中心,廣州等地才是,排除A項;“確保了”說法過于絕對,且當時土地革命尚未開始,排除B項;黃埔軍校是革命統一戰線建立后創辦的,排除C項。]
12.B [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4年國共兩黨實現合作,國民革命開展,吸引大量學生、學者等流向廣東(東南)參與革命,推動革命統一戰線的壯大,故選B項;民族戰爭主要是抗日戰爭,人才的流動方向主要是西南和西北,與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A項;此時是國共第一次合作期間(1924—1927年),采取了黨內合作的方式,中國共產黨沒有取得革命領導權,排除C項;抗日戰爭時期,華北、華東各著名高校師生遷到西南、西北大后方,保存了知識和文明的火種,排除D項。]
13.D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6年國共兩黨合作開始北伐,北伐戰爭是一場由廣東國民政府發動的旨在統一全國的軍事行動,而農民運動是推動北伐戰爭勝利的重要因素之一。通過在農村地區推動農民運動,可以動搖軍閥的統治基礎,為北伐軍提供支持和幫助。因此,中共中央的這些決定戰略上配合了北伐戰爭,故選D項;提高農民的革命意識是農民運動的結果,材料并未涉及這些決定產生的影響,排除A項;1927年國民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工作重心從城市轉移到農村,B項時空不符,排除;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召開,大會實際上通過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以國共合作為特征的革命統一戰線建立,C項時空不符,排除。]
14.A [根據題干可知,到1927年7月,湖北省共產黨基層組織數量和人數都有了較大幅度的增加,結合所學國民革命可知,隨著北伐戰爭的勝利推進,中國共產黨在群眾中的影響力不斷增強,其進步力量也不斷增長,故選A項;題干僅述及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情況,并沒有涉及國民黨,排除B項;1935年遵義會議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由幼稚走向成熟,排除C項;右傾機會主義錯誤得到糾正是在1927年所召開的八七會議上,排除D項。]
15.B [1925年中共四大通過的《對于農民運動之決議案》中提到農會在初步運動時不可過于違背農村中宗法社會心理,這說明當時中國共產黨在探索革命道路時,意識到傳統文化和習俗在農村社會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中國共產黨在開展農民運動時,采取了將革命道路探索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策略。這種做法既考慮到農民的宗法社會心理,又順應了中國農村的實際情況,有助于減少革命的阻力,增加農民對革命的支持,故選B項。]
16.B [根據材料“俄國的支持……‘消滅舊黨和外來的敵人’”可知,這是對國民革命時期黃埔軍校的描述,該軍校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體現了聯俄聯共的主張,豐富了國民革命“三大政策”的實踐,故選B項;根據材料“創辦的軍事院校……‘組織革命軍’”可知,創辦軍校的目的是進行國民革命反帝反軍閥,中共一大的“最高綱領”是實現共產主義社會,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項;黃埔軍校的創辦說明此時處于國共合作時期,“打土豪,分田地”的開展是在國共合作破裂后的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排除C項;根據材料“組織革命軍……消滅舊黨和外來的敵人”可知,國內還有外來侵略勢力,說明此時處于民主革命時期,新中國還未成立,排除D項。]
17.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一“中共一大召開前……具體籌劃者”可知,中國共產黨的建黨工作高度保密;根據材料一“上海的會議被迫中斷后”“紅船守護人”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形勢嚴峻,其他史料難以保存;根據材料一“王會悟將中共一大開會的經歷整理成……回憶錄”可知,親歷者的口述可信度較高。第二小問,根據材料一“將中共一大開會的經歷整理成……回憶錄”可知,一定程度上還原了中共一大召開的原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宣傳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為后世保留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第(2)問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二“革命聲傳畫舫中,誕生共黨慶工農”“1964年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為南湖革命紀念館題詩”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二是親歷者的藝術創作(第二手史料或文學類史料),對于研究中共一大召開的地點、黨的階級基礎、建黨的初心和使命等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根據材料三“中共一大紀念館展示的謝覺哉日記”“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潤之”“因怕泄密”“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的領導陳獨秀”可知,材料三是實物史料,是第一手史料,對于研究中國共產黨建黨工作的早期籌備、秘密開會、組織情況的歷史有相當高的史料價值。第二小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可以補充音像史料,如開會的照片、宣傳綱領和主張等的宣傳品;原始史料,如當時中共中央的文件和電報;文獻史料,如后世學者的研究著作;回憶錄;上海或嘉興的地方志等。第(3)問,根據材料一“她勇敢提議,將會議轉移到嘉興南湖”、材料二“革命聲傳畫舫中,誕生共黨慶工農”、材料三“共產主義者”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
答案:(1)必要性:中國共產黨的建黨工作高度保密;形勢嚴峻,其他史料難以保存;親歷者的口述可信度較高。(2分)
意義:一定程度上還原了中共一大召開的原貌;宣傳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為后世保留了寶貴的精神財富。(2分)
(2)史料價值:材料二是親歷者的藝術創作(第二手史料或文學類史料同等給分),對于研究中共一大召開的地點、黨的階級基礎、建黨的初心和使命等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材料三是實物史料,是第一手史料(任答其中1點即可),對于研究中國共產黨建黨工作的早期籌備、秘密開會、組織情況的歷史有相當高的史料價值。(每點2分,滿分4分)
補充史料:音像史料,如開會的照片、宣傳綱領和主張等的宣傳品;原始史料,如當時中共中央的文件和電報;文獻史料,如后世學者的研究著作;回憶錄;上海或嘉興的地方志;等等。(每點2分,任答2點4分)
(3)精神財富: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4分)
18.解析:首先,由材料“1926年6月出版”的時間信息闡述這一現象的時代背景,如20世紀初,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處于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之下,人民大眾與封建軍閥的矛盾是社會的主要矛盾。在這一背景下,1926年,《中國青年》雜志連續以豐子愷這幅畫作為封面,意在激勵青年為民族命運奮斗。1926年6月,國民革命運動蓬勃發展,正值國共兩黨合作開展北伐的前夕,《中國青年》封面采用“射塔矢志”的故事,意在激勵青年樹立為民族革命斗爭到底的決心,這響應了反帝反封建的時代要求,對即將開始的北伐戰爭有一定的宣傳動員作用。其次,由材料“這幅畫取材于歷史上‘射塔矢志’的故事”并結合漫畫創作的目的闡述分析,如1926年7月,北伐戰爭正式開始,《中國青年》連續二十一期以這幅畫作為雜志封面,加強思想宣傳,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覺悟,引導青年關注現實,積極投身北伐戰爭;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宣傳黨的革命思想和主張,促進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在有志青年中撒播革命火種。
答案:示例:
評析:20世紀初,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統治,但近代中國社會的根本問題沒有解決。中國人民處于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之下,人民大眾與封建軍閥的矛盾是社會的主要矛盾。在這一背景下,1926年,《中國青年》雜志連續以豐子愷這幅畫作為封面,意在激勵青年為民族命運奮斗。1926年6月,國民革命運動蓬勃發展,正值國共兩黨合作開展北伐的前夕,《中國青年》封面采用“射塔矢志”的故事,意在激勵青年樹立為民族革命斗爭到底的決心,這響應了反帝反封建的時代要求,對即將開始的北伐戰爭有一定的宣傳動員作用。1926年7月,北伐戰爭正式開始,《中國青年》連續二十一期以這幅畫作為雜志封面,加強思想宣傳,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覺悟,引導青年關注現實,積極投身北伐戰爭;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宣傳黨的革命思想和主張,促進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在有志青年中撒播革命火種。(12分)
6 / 6課時分層作業(十七)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建議用時:40分鐘)
一、選擇題
1.(2024·廣東茂名二模)1919年5月9日杭州之江大學建立“勸用國貨會”,抵制日貨。12日起,杭州、永嘉、樂清、瑞安等處師生陸續發表宣言、組織罷課游行。6月初,一些溫州知識人創辦《救國講演周刊》,以利當地的“救國”宣傳。這說明(  )
A.愛國救亡運動有所創新
B.五四運動的影響逐漸擴大
C.抵制日貨運動開始出現
D.長三角成為五四運動中心
2.(2024·廣東惠州一模)1919年,經史學家陳漢章在北京大學授課,自編講義從先秦諸子著作中尋找歐洲“聲光化電,都是我國古已有之”的證據,并對學生解釋道:“鴉片戰爭以后,士林中養成一種崇拜外國的風氣,牢不可破,所以編了那樣的講義,聊當針砭。”陳漢章此舉(  )
A.利于樹立文化自信
B.宣傳了民主與科學的思想
C.意在重建儒家倫理
D.為五四運動奠定思想基礎
3.(2024·山東濰坊二模)下面是1919年《晨報》“勞動節紀念”專號發表的頭題文章(節選)。該文章旨在(  )
人類在社會生活上有三大基本的權利。
第一是生存權。第二是勞動權。第三是勞動全收權。……
我們所生活的社會,能夠保障這三種的權利,才算是完全的社會。……
我們要得這三種的權利,非先改造完全的社會不可。
A.推動人的解放與社會的進步
B.倡導積極向上的勞動觀念
C.強調改造社會是生存的前提
D.動員民眾參加國民革命
4.(2024·湖南名校聯盟模擬)胡適認為五四運動應始于1917年和1918年發展的新思想運動。歷史學家何干之則主張五四運動應始于《青年雜志》創刊。據此可知,他們認為五四運動(  )
A.以北大學生為革命的先鋒
B.是新文化陣營分化的結果
C.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D.延續了民權和覺醒的信念
5.(2024·江西重點中學盟校高三聯考)對于中國發生的某一歷史事件,當時日本政界認為它是“美英唆使下的排日運動”。該事件發生當天(中華民國八年五月七日)《大公報》有關該事件的報道,內容主要包括《北京全體學界通告》《天津各校校長請釋被拘學生》等。據此可推知,該歷史事件(  )
A.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
B.推動國民革命的興起
C.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新覺醒
D.脫離中國民主革命實際
6.(2024·山西省際名校聯考)1920年,陳獨秀在滬江大學以《什么是“新文化”運動?》為題的演講中指出,新文化運動“確和‘軍事’‘政治’‘產業’三者沒有同一范圍的”,“但是能夠將‘新文化’的運動加入此三項范圍以內,更有完全最高的理想”。陳獨秀意在強調新文化運動(  )
A.是具有多重性質的文化運動
B.應該將發展經濟作為新目標
C.可以借助其他力量深入推進
D.已成為進行社會革命的力量
7.(2024·廣東廣州二模)1921年8月,中國共產黨在北京、漢口、長沙、廣州、濟南等地,先后設立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的分部,其主要工作是:創辦各種形式的工人學校,創辦一批工人閱讀的刊物。這一做法旨在(  )
A.提高民眾的文化水平
B.鞏固新文化運動的成果
C.啟發工人的政治覺悟
D.推動國民革命的發展
8.(2024·江西南昌二模)1921年5月1日,在江西革命團體改造社的組織下,南昌召開第一次慶祝勞動界大會。改造社首倡者袁玉冰擔任大會主席,向勞動群眾作了《勞工神圣紀念日》的報告,宣傳五一勞動節的到來和勞動人民的偉大歷史作用。據此可知,當時(  )
A.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
B.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力擴大
C.社會革命得到普遍的支持
D.中國民主革命新道路形成
9.(2024·山東濟南三模)從1921年到1922年,中國共產黨黨員從50多人擴大到了195人,這種組織力量的發展速度相對于其想要成就的革命目標還相差很遠。為此,中國共產黨(  )
A.積極尋求共產國際幫助
B.修改民主革命綱領
C.提出建立革命統一戰線主張
D.廣泛組織工農運動
10.(2024·河北保定三模)1925年10月,中共中央在《中國現時的政局與共產黨的職任議決案》里提出了“耕地農有”口號,指出應當沒收大地主、軍閥、官僚、廟宇的田地交給農民。1926年7月,中共中央提出限定地主最高租額,農民所得至少要占收獲物50%,限制利息最高不超過二分五厘。中國共產黨土地政策的這一變化(  )
A.助長了國民革命中的右傾錯誤
B.壯大了反抗國民黨政府的力量
C.順應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要求
D.適應了社會主義革命形勢需要
11.(2024·湖南長郡中學模擬)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635人中,有湘籍學員182人,其中湘籍共產黨員50多人,占黃埔一期共產黨員的半數以上。這一現象(  )
A.源自湖南成為革命中心
B.確保了土地革命的順利開展
C.推動了革命統一戰線建立
D.體現出國共合作的時代風貌
12.(2024·安徽江淮十校高三聯考)中國近代某一時期,北京《晨報》上一幅漫畫將當時的社會流動喻為《孔雀東南飛》(如圖所示,孔雀的羽毛上寫有學生、學者、教授)。該歷史現象(  )
A.適應了民族戰爭的需要
B.鞏固壯大了革命統一戰線
C.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
D.保存了知識和文明的火種
13.(2024·山東師大附中模擬)1926年11月,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中央農委決定以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四省農運為重點,同時在陜、川、桂、閩、皖、蘇、浙等七省全面推動農民運動。這些決定(  )
A.提高了農民的革命意識
B.反映了工作重心的轉移
C.促進革命統一戰線形成
D.戰略上配合了北伐戰爭
14.(2024·湖北黃岡中學二模)截至1927年4月,湖北省各地已發展工會會員40萬余名,共青團員2萬余名,農協會員171萬余名,婦協會員3萬余名,1927年7月,湖北省69個縣、市中,已有65個縣、市建立黨組織,開展黨的活動。除武漢三鎮外,各地特支以上黨組織所屬支部約500個,黨員增至1.7萬余名。這表明(  )
A.革命形勢助推進步力量成長
B.國共兩黨合作存在分裂隱患
C.中國共產黨由幼稚走向成熟
D.右傾機會主義錯誤得到糾正
15.(2024·安徽蚌埠模擬)1925年中共四大通過的《對于農民運動之決議案》提出:農會在初步運動時須注意不可過于違背農村中宗法社會心理。此后,許多地方的共產黨人在宗族內部完成最初的農民發動組織工作。這反映了當時中國共產黨(  )
A.試圖徹底鏟除農村封建勢力
B.將革命道路探索與傳統相結合
C.發動農民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D.立足于農村地區開展土地革命
16.(2024·廣東肇慶一模)某時期創辦的軍事院校,在財政、武器和制度創建等方面均得到俄國的支持,俄方亦派員充任顧問并幫助籌建學校。在學校開學典禮上,有人致辭說:“組織革命軍,以后著著(逐漸地)進行,所以能夠消滅舊黨和外來的敵人,大告成功。”據此可知,該軍校(  )
A.踐行了中共一大的“最高綱領”
B.豐富了國民革命“三大政策”的實踐
C.助推了“打土豪,分田地”開展
D.體現了新中國“一邊倒”的外交政策
二、非選擇題
17.(2024·廣東佛山燕博園高三能力測試)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王會悟(1898—1993年,浙江桐鄉人)年輕時深受《新青年》雜志影響,曾激動地用白話文給陳獨秀寫信。陳獨秀欣喜地回信:“沒想到我們的新思想影響到教會學堂了。”1920年,王會悟在上海結識了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驅者李達,兩人于1921年4月結成伉儷,婚禮就在陳獨秀家的客廳里舉辦。中共一大召開前,李達是會議的具體籌劃者,王會悟協助丈夫做籌備工作,開會期間作為會務人員參與了中共一大,特別是上海的會議被迫中斷后,她勇敢提議,將會議轉移到嘉興南湖,并始終在船上勇當“紅船守護人”。后來,她一生致力于中國婦女的解放事業,毛澤東評價她是一個“真正的人”。后來王會悟將中共一大開會的經歷整理成《“一大”在南湖開會的情況》的回憶錄。
——摘編自《人民網》
材料二 “革命聲傳畫舫中,誕生共黨慶工農。重來正值清明節,煙雨迷濛訪舊蹤。”
——1964年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為南湖革命紀念館題詩
材料三 
——中共一大紀念館展示的謝覺哉日記
注:謝覺哉在日記里寫道:“午后六時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潤之,赴全國〇〇〇〇〇之招。”謝覺哉后來解釋,5個圓圈指“共產主義者”,因怕泄密,故用圓圈代替。發出這份“開會通知”的,是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的領導陳獨秀。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口述史料對研究建黨歷史的必要性和意義。(4分)
(2)說明材料二、材料三對研究中國共產黨建立的史料價值。除上述材料外,舉例說明研究中國共產黨的建黨歷史還可補充哪些類型的史料。(8分)
(3)綜合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共一大召開留下的精神財富。(4分)
18.(2024·海南全真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如圖是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機關報《中國青年》第126期封面,1926年6月出版,封面是豐子愷的畫。畫中一個青年戰士騎在一匹戰馬上,意氣風發,挽弓搭箭,準備發射。這幅畫取材于歷史上“射塔矢志”的故事。史書記載:唐代,青年將領南霽云突出敵軍包圍,向賀蘭進明求救。賀蘭不肯出師相救,但欣賞南霽云之壯勇,“強留之,具食與樂,延霽云坐”。面對美食,還有席前的美女歌舞,南霽云厲聲說道:“此矢所以志也。”這幅畫從《中國青年》第126期到第146期,整整刊登了二十一期。
——摘編自劉一丁《中國新聞漫畫》
提取材料中的圖文信息,結合中國近代史,簡要評析《中國青年》雜志連續以豐子愷這幅畫作為封面的現象。(要求:評述合理,史論結合,邏輯清晰)(12分)
7 / 7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明水县| 夹江县| 古蔺县| 元江| 锦屏县| 明水县| 巨野县| 盖州市| 永寿县| 都昌县| 麟游县| 丹阳市| 长白| 宿迁市| 武强县| 黑水县| 海南省| 宁明县| 巴东县| 土默特右旗| 黄龙县| 叙永县| 涞源县| 高雄县| 清新县| 霍林郭勒市| 芮城县| 天峨县| 错那县| 延边| 图片| 通河县| 越西县| 丘北县| 达州市| 郓城县| 密云县| 专栏| 永安市| 津南区| 分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