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湖南師大附中2024一2025學年度高一第二學期期來考試歷史時量:75分鐘滿分:100分得分:第I卷選擇題(共48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所列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關于人類文明的產生和發展,亞里士多德認為氣候的冷暖會影響民族性格和政治制度發展;孟德斯鳩則指出“多山國家的人民,保存著比較寬和都圜的政體,因為他們不那么容易被征服”;馬克思則主張人類對自然界的改造要尊重自然規律。據此可知迦A.學者對人類文明產生的原因達成共識翩B.世界各地的文明呈現出多元性的特征C.人類文明的發展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新D.自然環境與人類文明的發展對立統一2.公元前5世紀,波斯的一份契約記載,有商人承租了國王的私有水源、土地,并以土地收成支付租費;另一份契約記載,商人將份地、農具和種子鄭等租給他人,承租人需要按要求支付小麥、扁豆、芝麻等。據此可知,當如時波斯製A.開始出現經營借貸業務的商人B.地租的征收以實物為主C.成為西亞最早使用契約的國家D.國王占有全部生產資料3.下圖為1030年的法蘭西。圖中王室直轄屬地被稱為“法蘭西島”。這反映了當時法國諾曼底公同布列塔尼公同公國用盧們回科爾多花發王朝伯日天地甘地高一歷史試題(附中版)第1頁(共8頁)A.封君封臣制度廣泛地建立起來B.國王權力受到貴族和教會限制C,缺乏建立民族國家的政治基礎D.國王與封建主的矛盾逐步激化4.東晉高僧法顯到訪北印度時撰寫了《佛國記》一書,其中記載“諸國王、長者、居土,為眾僧起精舍,供給田宅、園圃、民戶、牛犢,鐵券書錄,后王王相傳,無敢廢者,至今不絕”。由此可以看出當時A.婆羅門教在印度社會地位崇高B.封建生產關系已經在印度出現C.孔雀帝國奴隸制穩定發展D.佛教逐漸成為印度的國教5.10世紀選舉君士坦丁堡大主教的過程中,教會大主教們按照皇帝的命令提交候選人名單,皇帝可以隨意挑選或指定候選人,候選人也須得到教會大主教們的承認。最后“根據上帝和皇帝的旨意”宣布教會的新領導當選為主教。據此可知,拜占庭帝國A.中央集權程度不斷強化B.皇帝與天主教互相支持C.權力結構利于政權穩定D.宗教權力指導世俗權力6.在編寫于1549年的《關于英格蘭王國公共福利的對話》中,有商人抱怨說“所有的食物都是那樣昂貴或者更加昂貴,而就我所知,這里并無貨物方面的原因,因為我從來未見過我們擁有比現在更多的糧食、牧草和各種牲畜”。此現象產生的原因是A.英國壟斷了全球海上貿易B.貴金屬大量流入歐洲市場C.貿易中心轉到大西洋沿岸D.封建領主的經濟地位下降7.18世紀,西方思想家休謨是懷疑主義的代表,他質疑“因果關系”的真實性和必然性。休謨同時頌揚“現代商業社會模式”,認為商業的發展使人們的感官、情感和欲望獲得了解放,并獲得了正當的價值。休謨的這些認識A.沖擊了人們的思想B.推動了近代科學的興起C.彼此之間矛盾沖突D.助長了西方的腐朽墮落8.1871年的《德意志帝國憲法》有如下內容:第十一條:聯邦的主席職位屬于普魯士國王,普魯士國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稱:第十二條:聯邦議會與帝國議會的召集、開會、延會、閉會之權屬于皇帝…第十七條:建議并公布帝國法律及監督其執行之權屬于皇帝…這種制度設計A.說明德國仍實行君主專制制度B.使兩大議會的立法權喪失C.意在突出普魯士在聯邦中地位D.有利于鞏固德國統一成果高一歷史試題(附中版)第2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