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聯考考試歷史全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請按題號順序在答題卡上各題目的答題區戰內作答,寫在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選擇題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答策的標號涂黑;非選擇題用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上作答;字體工整,筆跡清楚。4.考試結束后,請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山西臨汾市吉縣柿子灘遺址距今約2萬年至1萬年,這一時期的人類已學會了人工取火,保存火種,在遺址中發現了多處用火遺跡,周圍分布著數千件不規則石制品和大量動物化石、石磨盤、石磨棒和蚌質穿孔飾品。據此可知,柿子灘遺址的古人類A.生活方式較為穩定舒適B.以畜牧業為主要生產方式C.處于新石器時代的中期D.具備原始審美與加工能力2.南來宋《雞肋編》載:“湖州村落婦人,皆以蠶桑為業,稍閑即績麻紡線,市鬻為利。又有‘繭橋’,每歲蠶畢,四方商賈輻較,皆以絲易米,故諺云:‘一婦不織,或受之寒;一谷不登,或受之饑。’”這段史料可用于佐證A.男耕女織的模式瓦解B.婦女社會地位逐漸提高C.農村經濟商品化趨勢D.城鄉之間形成互補貿易3.維新變法運動時期,《時務報》“譯歐美報紙,載瓜分之說,以激勵人心,海內為之震動。”“天津報館刊布瓜分中國圖說,遠近展恐。”湖南的南學會每七天舉行演講會一次,“演說中外大勢,政治原理”,產生很大影響。這些宜傳A.意在介紹世界形勢B.促進了民族意識覺醒C.傳播了共和制思想D.推動了洋務運動進程4.1942年5月,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做出減租減息的決定,并頒布了相關法令,山東抗日根據地迅速開展減租減息運動。到1943年6月,山東抗日根據地減租戶達到18294戶,減租糧3207283斤,減租地393482.7畝;減息糧25348斤,減息款111034.8元。這一運動A,解決了農民的土地問題B.促進了根據地的民主進程C,保障了抗戰的物質基礎D.鞏固了抗日民族統-戰線【高一歷中策1頁(共6而)】5.下面是一首由甘肅傳唱至湖北洪湖的民歌歌詞:“公雞喔喔叫,太陽正當頂呀。張大哥在田中,渾身汗淋淋,喂飽了老黃牛呀,樹下把煙抽…張家的大嫂子,手提小竹籃呀,放進去火燒饃饃,腌菜和稀飯…為的是孩子的爹,吃了好生產。…這個說共產黨政策實在好,那個來說毛主席恩重如山。”這一歌曲的時間最有可能是A.1947一1949年B.1950-1952年C.1956一1966年D.1979一1985年6.下表是《漢漠拉比法典》的部分條款。這反映出,當時古巴比倫條目內容第二六八條倘自由民和牛打谷,則其租金為谷20卡。第二七一條倘自由民租牛、車柄及趕車者,則彼每日應付谷180卡。第二七三條倘自由民雇用儷工,則自年初至五月,每日應付級6塞,自6月至年終,每日應付級5塞。A.農業生產依賴雇傭勞動B.手工業者收人受到季節影響C.畜牧業的地位較為重要D.政府通過法律規范經濟行為7.中世紀西歐某莊園有如下規定:“農奴每周需為領主耕作自營地3天,剩余時間可在份地勞作;領主需保障農奴擁有份地繼承權,不得隨意收回土地;農奴結婚需向領主繳納‘婚姻捐',但領主不得強迫農奴子女世代為奴。”這一規定反映出A.領主以土地為紐帶大肆盤剝農奴B.莊園經濟具有自給自足的特性C.領主與農奴權利義務具有雙向性D.農奴通過斗爭取得了部分權利8.下表所示為1544一1660年歐洲貴金屬存量估計表。這年份白銀數量(kg)黃金數量(kg)1544年91900008150001600年2140000011920001660年312700001580000A.主要源于奴隸貿易的開展B.提高了莊園領主實際收人C.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發展D,改變了歐洲商路貿易中心9.下圖是在15世紀的尼德蘭,畫家揚·凡·艾克創作的《阿爾諾芬尼夫婦像》,畫面細致描繪了商人夫婦在室內的日常生活場景,包括鏡子、拖催、小狗等細節,甚至通過鏡面反射出畫家本人的形象。這反映出干組A,宗教改革對教會權威的挑戰B.現世生活中的世俗化傾向明顯C.科學革命對透視技法的應用D.古典藝術形式得以繼和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