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新課預習銜接 百家爭鳴一.選擇題(共21小題)1.(2024 東海縣一模)墨子思想折射出中國傳統道德文化中崇尚和平、追求和諧的積極力量,在當前社會具有很深的現實意義。戰國時期,墨子提出的思想主張是( )A.“為政以德” B.“兼愛”“非攻”C.“無為而治” D.“改革”法治”2.(2024 宿遷)朱熹這樣評價他:“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他,誨人不倦、學而不厭,為萬世師表,道貫古今。“他”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韓非子3.(2024 錦州期末)趙一同學為孔子設計了如表人物名片,空白處應填入的內容是( )姓名 孔子時代 春秋時期著作 其思想由弟子整理成《論語》主要思想身份 儒家學派創始人A.仁者愛人 B.順應自然 C.以法治國 D.兼愛非攻4.(2024 齊齊哈爾一模)如表中人物主張的共同之處是( )人物 主張孟子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墨子 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為養也A.以法治國 B.無為而治 C.關注民生 D.崇尚節儉5.(2024 利辛縣校級期末)春秋戰國時期,學派紛呈。以下言論屬于道家學派的是( )A.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B.知己知彼,百戰不殆C.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D.三人行,必有我師焉6.(2024 鹽城三模)“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是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觀點?( )A.孔子 B.墨子 C.老子 D.韓非7.(2024 洪洞縣一模)孔子受到世人的敬仰。小華同學整理了歷代封建統治者對孔子稱謂的變化,制作了表格。歷代統治者不斷抬高孔子地位的原因是( )朝代名稱 對孔子的稱謂兩晉 “先師”宋朝 “至圣文宣王”清朝 “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師”A.孔子的思想有利于建立法治社會B.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C.孔子的學說促進古代文化的發展D.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8.(2024 河西區一模)春秋時期,“德”的神秘意味開始減弱,更強調人的品德和理性,如文獻記載:“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符合上述觀點的思想流派是( )A.墨家 B.兵家 C.儒家 D.法家9.(2024 費縣二模)2024年是著名思想家孟子誕辰2395周年。下列屬于孟子主張的是( )A.“以德治國” B.“民貴君輕”C.順應自然和民心 D.“兼愛”、“非攻”10.(2024 民權縣期末)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到:“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這反映了他在政治上的主張是( )A.無為而治 B.辯證思想 C.以德治國 D.以法治國11.(2024 龍崗區期末)某同學在整理筆記時寫下了“順應自然、無為而治、禍福相依”這幾個關鍵詞,與此相關的歷史人物是(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韓非子12.(2024 含山縣三模)《禮記 哀公問》載:“古之為政,愛人為大”。這體現的是(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13.(2024 聊城一模)戴逸《簡明清史》中記載:滿族統治者進入北京后,立即“遣官祭先師孔子”;接著又以孔子的后人“仍襲封衍圣公”:一六四五年為孔子加上“大成至圣文宣先師”的頭銜,多爾衰并親自“謁先師孔子廟行禮”,滿族統治者“尊孔”的目的是( )A.獨尊儒家思想 B.注重學以致用C.銳意改革舊俗 D.實行文化專制14.(2024 城陽區一模)下列思想家思想的共同點是( )老子 “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孔子 “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A.以民為本 B.無為而治 C.以農為本 D.儒道一家15.(2024 臨江市期末)“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如果要詳細了解這種哲學思想,你應該閱讀( )A.《論語》 B.《韓非子》 C.《墨子》 D.《道德經》16.(2024 澄海區一模)春秋戰國時期,某學派認為,自然界的規律和人類的規律是互相聯系的,人類應該邀履自然規律,追求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讓事物自由發展。這一學派是( )A.道家學派 B.儒家學派 C.墨家學派 D.法家學派17.(2024 深圳模擬)馮天瑜在《中華文化史》中指出:中華傳統文化在春秋戰國時期表現為“以民本思潮和專制主義為兩翼的百家爭鳴的私學文化”。 其中分別代表“民本思潮”和“專制主義”的思想流派是( )A.儒家、道家 B.墨家、法家 C.儒家、法家 D.墨家、道家18.(2024 夏邑縣校級模擬)季康子問孔子如何治理政事:“如果殺掉無道的人來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樣?”孔子說:“治理政事,哪里用得著殺戮的手段呢?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會跟著行善。”由此可知,孔子的理政思想核心是( )A.仁 B.道 C.法 D.儉19.(2024 秦安縣三模)錢穆先生說:“因為有了孔子,遂開出戰國思想之繁花,結成戰國思想之美果。”對這句話解讀最合理的是( )A.孔子是戰國最偉大的思想家B.孔子思想成為了當時中國社會的正統思想C.孔子思想是當時唯一的思想D.孔子思想為戰國百家爭鳴的出現奠定基礎20.(2024 涼州區期末)面對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政權更迭、生靈涂炭的亂局,不同流派的知識分子提出了不同的治世藥方。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各個學派彼此對立,互不相容B.是一百位思想家的爭論C.造成了社會的動蕩不安D.促進了思想文化的繁榮21.(2024 邳州市一模)下面是春秋戰國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張(部分)。其中搭配正確的是( )A.老子主張與世無爭B.孔子主張“兼愛”“非攻”C.墨子主張民貴君輕D.荀子主張以“法”治國二.材料題(共1小題)22.(2024 蓬溪縣期中)“全世界都在學習中國話,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全世界都在講中國話,我們說的話讓世界都認真聽話。”一曲明快的《中國話》,表達出人們對祖國的美好祝愿。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歌詞中提到的“孔夫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孔夫子”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更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中哪一條體現了教育公平?(3)我們要研究“孔夫子”的言行首先應該查閱哪部書?(4)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要播出一期講座,介紹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思想家的主要觀點。請在橫線上填出相應的思想家。“兼愛”“非攻”的思想﹣﹣﹣ ;“法治”的思想﹣﹣﹣ 。新課預習銜接 百家爭鳴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21小題)1.(2024 東海縣一模)墨子思想折射出中國傳統道德文化中崇尚和平、追求和諧的積極力量,在當前社會具有很深的現實意義。戰國時期,墨子提出的思想主張是( )A.“為政以德” B.“兼愛”“非攻”C.“無為而治” D.“改革”法治”【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百家爭鳴相關知識的掌握,要抓住“墨子”這個關鍵詞進行解答。【解答】A.“為政以德”,是儒家孔子的主張。B.兼愛、非攻,是墨家墨子的主張。C.“無為而治”,是道家的主張。D.“改革”“法治”,是法家的主張。故選:B。【點評】解答本題注意識記墨子的思想主張。2.(2024 宿遷)朱熹這樣評價他:“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他,誨人不倦、學而不厭,為萬世師表,道貫古今。“他”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韓非子【分析】本題考查老子和孔子,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據題干“‘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他,誨人不倦、學而不厭,為萬世師表,道貫古今”并結合所學可知,仲尼是孔子的號。春秋時期,孔子創辦私學,打破了貴族和王室壟斷教育的局面,主張“有教無類”,促進教育在民間的發展,孔子被尊稱為“萬世師表”。故B正確;老子是道家學派創始人,與“萬世師表”無關,排除A;墨子是墨家學派創始人,提倡兼愛、非攻,排除C;韓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排除D。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老子和孔子,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材料反映的是孔子。3.(2024 錦州期末)趙一同學為孔子設計了如表人物名片,空白處應填入的內容是( )姓名 孔子時代 春秋時期著作 其思想由弟子整理成《論語》主要思想身份 儒家學派創始人A.仁者愛人 B.順應自然 C.以法治國 D.兼愛非攻【分析】本題考查老子和孔子,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愛人”,即要有愛心和同情心。故A符合題意;順應自然是老子的思想主張,排除B;以法治國是韓非的思想主張,排除C;兼愛非攻是墨子的思想主張,排除D。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老子和孔子,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愛人”。4.(2024 齊齊哈爾一模)如表中人物主張的共同之處是( )人物 主張孟子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墨子 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為養也A.以法治國 B.無為而治 C.關注民生 D.崇尚節儉【分析】本題考查墨子、孟子,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孟子要求統治者“樂民之樂……憂民之憂”;墨子主張“使饑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亂者得治”。這都體現了對下層勞動人民的關注,對民生的關心。故C符合題意;法家主張“以法治國”,題干反映的是關注民生,排除A;道家主張“無為而治”,題干反映的是關注民生,排除B;崇尚節儉是墨子的主張,與孟子無關,排除D。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墨子、孟子,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材料說明墨子、孟子都關注民生。5.(2024 利辛縣校級期末)春秋戰國時期,學派紛呈。以下言論屬于道家學派的是( )A.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B.知己知彼,百戰不殆C.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D.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分析】考查道家學派的思想主張。【解答】A.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戰國時期儒家代表孟子的思想,排除A項。B.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是兵家最光輝的軍事思想,排除B項。C.“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的意思是福禍相互轉化,相互依存。結合所學可知,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面能相互轉化,C項符合題意,故選C項。D.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是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教育思想,排除D項。故選:C。【點評】考查學生的理解和識記能力,掌握百家爭鳴各學派的代表及思想。6.(2024 鹽城三模)“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是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觀點?( )A.孔子 B.墨子 C.老子 D.韓非【分析】本題考查道家思想。【解答】老子生活在春秋時期,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相互轉化,老子的學說記載在《道德經》里。故選:C。【點評】掌握老子和孔子,“百家爭鳴”各主要派別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張及其代表作。7.(2024 洪洞縣一模)孔子受到世人的敬仰。小華同學整理了歷代封建統治者對孔子稱謂的變化,制作了表格。歷代統治者不斷抬高孔子地位的原因是( )朝代名稱 對孔子的稱謂兩晉 “先師”宋朝 “至圣文宣王”清朝 “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師”A.孔子的思想有利于建立法治社會B.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C.孔子的學說促進古代文化的發展D.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歷代統治者不斷抬高孔子地位的原因,運用唯物史觀從根本目的的角度分析作答。【解答】根據題干中歷代封建統治者對孔子稱謂的變化,結合所學知識,自漢武帝開始,儒家思想被確立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而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因此歷代統治者不斷抬高孔子地位的主要原因是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B項正確;法家思想主張以法治國,孔子思想有利于法治社會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孔子的學說促進古代文化的發展與題干所給歷朝統治者抬高孔子地位的目的不符,排除C項;孔子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并不是歷代統治者抬高孔子的原因,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歷代統治者不斷抬高孔子地位的原因,旨在考查學生閱讀和提取信息、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和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的學科素養。8.(2024 河西區一模)春秋時期,“德”的神秘意味開始減弱,更強調人的品德和理性,如文獻記載:“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符合上述觀點的思想流派是( )A.墨家 B.兵家 C.儒家 D.法家【分析】本題考查儒家,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結合所學可知,儒家主張德治,孔子主張“敬鬼神而遠之”,注重調節人與人的關系,符合材料“更強調人的品德和理性”“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的描述。故C符合題意;墨家主張兼愛、非攻、尚賢等,并沒有“德”的相關主張,排除A;兵家重點強調戰爭和策略問題,也沒有關于“德”的主張,排除B;法家主張法治而非德治,排除D。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儒家,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材料反映的是儒家思想。9.(2024 費縣二模)2024年是著名思想家孟子誕辰2395周年。下列屬于孟子主張的是( )A.“以德治國” B.“民貴君輕”C.順應自然和民心 D.“兼愛”、“非攻”【分析】本題考查了孟子的思想,需要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A.“以德治國”是孔子的主張,不符合題意,故A項錯誤;B.結合所學可知,孟子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和“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觀念,故B項正確;C.戰國時期道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莊子主張治理國家要順其自然,“無為而治”,不符合題意,故C項錯誤;D.墨家的創始人是戰國時期的墨子,他主張“兼愛”(希望人們互助互愛)和“非攻”(反對侵略戰爭,支持正義戰爭),不符合題意,故D項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以孟子的思想為切入點,考查學生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10.(2024 民權縣期末)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到:“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這反映了他在政治上的主張是( )A.無為而治 B.辯證思想 C.以德治國 D.以法治國【分析】本題考查老子和孔子,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根據題意“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高,我無欲而民自樸”可知,這一無為的思想符合老子無為而治的主張,認為人們與世無爭,天下就能太平。故A正確;題意中未體現辯證法的思想,排除B;儒家提出以德治國,排除C;法家主張以法治國,排除D。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老子和孔子,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老子主張無為而治。11.(2024 龍崗區期末)某同學在整理筆記時寫下了“順應自然、無為而治、禍福相依”這幾個關鍵詞,與此相關的歷史人物是(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韓非子【分析】本題考查老子和孔子,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國人,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認為,萬物運行有其自然的法則,人們應順應自然;世間的事物都有其對立面,如難和易、長和短、前和后,對立的雙方是可以相互轉化的。老子善于從正反兩方面思考問題。老子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人們與世無爭,天下就能太平。故B符合題意;孔子主張以德治國,排除A;墨子主張“兼愛”“非攻”,排除C;韓非子主張以法治國,排除D。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老子和孔子,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老子的思想主張。12.(2024 含山縣三模)《禮記 哀公問》載:“古之為政,愛人為大”。這體現的是(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分析】本題考查儒家思想,掌握基礎知識。【解答】根據材料“古之為政,愛人為大”可知,題干描述的是儒家的仁愛思想,B項正確;道家主張無為而治,排除A項;法家主張嚴刑峻法,排除C項;墨家主張兼愛,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學生準確識記儒家思想,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13.(2024 聊城一模)戴逸《簡明清史》中記載:滿族統治者進入北京后,立即“遣官祭先師孔子”;接著又以孔子的后人“仍襲封衍圣公”:一六四五年為孔子加上“大成至圣文宣先師”的頭銜,多爾衰并親自“謁先師孔子廟行禮”,滿族統治者“尊孔”的目的是( )A.獨尊儒家思想 B.注重學以致用C.銳意改革舊俗 D.實行文化專制【分析】本題以“戴逸《簡明清史》中記載:滿族統治者進入北京后,立即“遣官祭先師孔子”;接著又以孔子的后人“仍襲封衍圣公”:一六四五年為孔子加上“大成至圣文宣先師”的頭銜,多爾衰并親自“謁先師孔子廟行禮”,滿族統治者“尊孔”的目的是”為切入點,考查“尊孔”的目的。【解答】根據材料“滿族統治者進入北京后,立即“遣官祭先師孔子”;接著又以孔子的后人“仍襲封衍圣公”:一六四五年為孔子加上“大成至圣文宣先師”的頭銜,多爾衰并親自“謁先師孔子廟行禮””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尊孔”的目的是實行文化專制,加強統治。故選:D。【點評】考查“尊孔”的目的,注意根據材料找到答案。14.(2024 城陽區一模)下列思想家思想的共同點是( )老子 “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孔子 “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A.以民為本 B.無為而治 C.以農為本 D.儒道一家【分析】本題考查老子和孔子,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以百姓心為心”“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都體現了人民的重要性,體現了以民為本的思想。故A正確;無為而治是老子的思想主張,與孔子無關,排除B;以農為本反映重視農業,與題干材料無關,排除C;老子和孔子思想的共同點是以民為本,不是儒道一家,排除D。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老子和孔子,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老子和孔子思想的共同點是以民為本。15.(2024 臨江市期末)“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如果要詳細了解這種哲學思想,你應該閱讀( )A.《論語》 B.《韓非子》 C.《墨子》 D.《道德經》【分析】本題考查老子,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材料“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出自《道德經》,反映了老子樸素辯證法的思想。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老子,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16.(2024 澄海區一模)春秋戰國時期,某學派認為,自然界的規律和人類的規律是互相聯系的,人類應該邀履自然規律,追求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讓事物自由發展。這一學派是( )A.道家學派 B.儒家學派 C.墨家學派 D.法家學派【分析】考查道家的思想。【解答】A.根據材料“自然界的規律和人類的規律是互相聯系的,人類應該邀履自然規律,追求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讓事物自由發展”結合所學可知,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認為事物運行有其自然的法則,人們應順應自然,追求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讓事物自由發展,治國要順應自然和民心,A項正確。B.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核心思想是“仁”,排除B項。C.墨子是墨家創始人,墨子主張“兼愛”“非攻”,排除C項。D.法家主張君主治國要靠法令、權術和威勢,以使臣民懾服,排除D項。故選:A。【點評】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掌握各學派的思想主張。17.(2024 深圳模擬)馮天瑜在《中華文化史》中指出:中華傳統文化在春秋戰國時期表現為“以民本思潮和專制主義為兩翼的百家爭鳴的私學文化”。 其中分別代表“民本思潮”和“專制主義”的思想流派是( )A.儒家、道家 B.墨家、法家 C.儒家、法家 D.墨家、道家【分析】本題考查百家爭鳴時期的思想。重點掌握百家爭鳴時期的社會特征、百家爭鳴的代表人物及主張、百家爭鳴各派的治國思想。【解答】據材料一“中華傳統文化在春秋戰國時期表現為‘以民本思潮和專制主義為兩翼的百家爭鳴的私學文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私學文化”中代表“民本思潮”是儒家學派的思想;“專制主義”是法家學派的思想。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百家爭鳴時期的思想主張的不同。需要學生能夠準確判斷材料所要表達的觀點,并根據所學知識去判斷。18.(2024 夏邑縣校級模擬)季康子問孔子如何治理政事:“如果殺掉無道的人來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樣?”孔子說:“治理政事,哪里用得著殺戮的手段呢?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會跟著行善。”由此可知,孔子的理政思想核心是( )A.仁 B.道 C.法 D.儉【分析】本題考查孔子的思想主張,準確解讀材料信息。【解答】根據材料可知,孔子認為治理政事不能殺戮,要行善,即實行仁政,核心是“仁”,A項正確;“道”是老子的思想核心,排除B;“法”是法家思想,排除C;“儉”是墨家墨子的思想,排除D。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學生準確識記孔子的思想主張,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19.(2024 秦安縣三模)錢穆先生說:“因為有了孔子,遂開出戰國思想之繁花,結成戰國思想之美果。”對這句話解讀最合理的是( )A.孔子是戰國最偉大的思想家B.孔子思想成為了當時中國社會的正統思想C.孔子思想是當時唯一的思想D.孔子思想為戰國百家爭鳴的出現奠定基礎【分析】本題考查孔子,知道孔子思想為戰國百家爭鳴的出現奠定基礎。【解答】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對“因為有了孔子,遂開出戰國思想之繁花,結成戰國思想之美果”解讀最合理的是孔子思想為戰國百家爭鳴的出現奠定基礎。ABC說法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孔子,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20.(2024 涼州區期末)面對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政權更迭、生靈涂炭的亂局,不同流派的知識分子提出了不同的治世藥方。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各個學派彼此對立,互不相容B.是一百位思想家的爭論C.造成了社會的動蕩不安D.促進了思想文化的繁榮【分析】本題考查百家爭鳴,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春秋戰國時期,各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聚眾講學,研討學術,著書立說。他們提出各種政治主張和治國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學說解決社會問題。各學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觀點不同,學派之間展開激烈的辯論,相互抨擊;同時又相互影響,取長補短。這一思想文化的繁榮局面,歷史上稱為“百家爭鳴”。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故D正確;各家學派“相互抨擊,又相互影響,取長補短”,排除A;百家爭鳴的“百家”是表明有很多學派,不是“一百位思想家”,排除B;社會的動蕩不安是出現“百家爭鳴”的原因之一,不是結果,排除C。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百家爭鳴,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材料反映的是百家爭鳴,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文化的繁榮。21.(2024 邳州市一模)下面是春秋戰國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張(部分)。其中搭配正確的是( )A.老子主張與世無爭B.孔子主張“兼愛”“非攻”C.墨子主張民貴君輕D.荀子主張以“法”治國【分析】本題考查老子的思想主張。【解答】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主張與世無爭,A項正確;孔子主張以德治國,墨子主張“兼愛”“非攻”,排除B項;孟子主張民貴君輕,排除C項;韓非子主張以“法”治國,排除D項。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學生準確識記老子的思想主張。二.材料題(共1小題)22.(2024 蓬溪縣期中)“全世界都在學習中國話,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全世界都在講中國話,我們說的話讓世界都認真聽話。”一曲明快的《中國話》,表達出人們對祖國的美好祝愿。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歌詞中提到的“孔夫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孔夫子”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更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中哪一條體現了教育公平?(3)我們要研究“孔夫子”的言行首先應該查閱哪部書?(4)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要播出一期講座,介紹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思想家的主要觀點。請在橫線上填出相應的思想家。“兼愛”“非攻”的思想﹣﹣﹣ 墨子 ;“法治”的思想﹣﹣﹣ 韓非子 。【分析】本題考查老子和孔子、百家爭鳴,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1)據材料“全世界都在學習中國話,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全世界都在講中國話,我們說的話讓世界都認真聽話”可知,歌詞中提到的“孔夫子”的核心思想是仁。(2)“孔夫子”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更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開民間講學之第一聲指的是創辦私學,“他”的教育思想中有教無類體現了教育公平。(3)我們要研究“孔夫子”的言行首先應該查閱《論語》。(4)法家在戰國時期的代表人物是韓非子,他主張改革,反對儒家的仁政,提倡法治。認為歷史是進步的,后代總要勝過前代,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的思想來源),著有《韓非子》。墨子是墨家的創始人,主張“兼愛”“非攻”,反對侵略戰爭,支持正義戰爭。故答案為:(1)仁。(2)有教無類。(3)《論語》。(4)墨子;韓非子。【點評】本題考查老子和孔子、百家爭鳴,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