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高一下學期歷史期末考試試題一、單選題(每題3分,共48分)1.左圖為古埃及國王獻給太陽神廟的大白陶罐;右圖為19世紀北美印第安人達科他族首領水牛皮袍上的一份年表的片段。據此可知( )陶罐上的短語“對抗并徹底擊敗北方之年”為國王奉獻陶罐那一年的名稱。 1“哮喘咳嗽年”,因這年哮喘病大流行而命名。 2“流星年”,因這年有很多流星出現而命名。 3“和平年”,因這年兩個部族達成和平協議而命名。A.文明交流推動社會進步 B.采用事件紀年具有普遍性C.人類社會經歷了相同的發展階段 D.年名研究是了解歷史的一種途徑2.董仲舒認為,人性分三品,大多數人持“中民之性”,“中民之性如繭如卵,卵待覆二十日而后能為雛,繭待繅以湯而后能為絲,性待漸于教訓而后能為善”。其主張( )A.宣揚了荀子人性惡學說 B.強調了社會教化的重要性C.闡明了人與自然的關系 D.論證了封建統治的合理性3.小明和他的同學在上網時,發現了一張圖片(如圖),對此他們議論紛紛①小明:“同光十三絕指同治光緒年間出現的十三位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代表人物有譚鑫培、程長庚等。”②小華:“同光十三絕的出現表明當時北京出現了‘徽漢合流’的局面,京劇由此形成。”③小芳:“圖片可以說明,京劇角色分為生旦凈丑四大行當,各行當的化妝都有一定的譜式。”A.①正確,②③不正確 B.②③正確,①不正確C.①③正確, ②不正確 D.①②③都正確4.1069年,日本后三條天皇頒布法令,規定取締非法莊園。為此,天皇成立“記錄莊園券契所”,任命親信擔任官員,對莊園文書進行嚴格審查,如果莊園領主相關文書不全,其莊園將被沒收。這一措施意在( )A.遏制地方官員貪腐 B.穩定封建主從關系C.維護法律政令統一 D.加強朝廷經濟基礎5.乾隆年間由運河輸往江南的大豆、豆餅每年達數百萬石之多。此外,每年由海路從山東半島和東北輸入江南的上千萬石糧食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作為手工業原料和農業肥料的大豆和豆餅。上述史實反映了乾隆年間( )A.江南經濟發展水平較高 B.北方糧食畝產量國內領先C.運河沿岸商業城市崛起 D.商業資本控制了生產領域6.李大釗先生1920年在家鄉辦女學聘請女教師時寫家書道:“來信已閱悉,女教習已聘妥。翟女士年薪二百五十元,望大家設法籌款,不日就起程。川資二十元,由我捐出。知會會上諸公,趕快為女教習備一小院,以便教習偕他的丈夫同來,此事最方便。初辦女學,難得如此。如何 ”該家書體現了李大釗( )A.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初衷 B.熱衷教育事業的情懷C.建立共產黨組織的決心 D.解放基層婦女的熱情7.下圖是反映16世紀歐洲社會狀況的漫畫。畫中右邊是新教徒,左邊是天主教徒,中間是一架天平,天平右側托盤中的物品是圣經,左側為教皇。該漫畫意在( )A.宣揚教皇至高無上的神圣權威 B.說明新教的勢力已遠超天主教C.強調靈魂獲救要靠自己閱讀圣經 D.呼吁教會主持社會的公平和正義8.下表為20世紀上半葉國文教科書選文情況(部分)。據此可知( )出處 選文(部分) 語體情況1923年版葉圣陶《新學制初級中學國語教科書》 《大鐵椎傳》《廉頗藺相如列傳》《荊軻刺秦王》《莊子秋水篇》《最后一課》《天演論導言》《莫爾斯傳》 文言文119篇,白話文59篇,文白的比例約為2:11935年版葉圣陶、夏丐尊編《國文百八課》 《莊子四則》《楊修之死》《愚公移山》《念奴嬌·赤壁懷古》《最后一課》《荷塘月色》《項鏈》《背影》 文言文58篇,白話文86篇,文白的比例約為2:3A.編者注重對傳統文化的理性繼承 B.培養實務人才成為社會共識C.民主與共和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 D.文學革命具有形式主義特征9.公元700年前后日本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尖銳,政局動蕩。從歸國的遣唐使、留學生口中得知唐朝“法式備定”后,統治者決意改革政治制度,編纂法典,從而進行了( )A.大化改新 B.明治維新C.幕府統治 D.建立“大越”政權10.恩格斯稱“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來為繁蕪叢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下列兩者關系能夠印證這一基本規律的是( )A.工業革命與壟斷組織的出現 B.資本主義經濟與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C.宗教改革與民族國家的形成 D.圣馬丁與西屬拉美民族獨立運動的勝利11.847年,西法蘭克王國頒布《麥爾森法令》:“每個自由人必須按照他的意愿從我們或我們的忠臣中,選擇一個領主 如無正當理由任何人都不得離開他的領主 我們要把權利賜給我們的忠臣們,而且我們決不愿對他們做任何違反理性的事。”這表明該王國( )A.封建化程度加深 B.理性主義思潮興起 C.王權進一步強化 D.具備城市自治基礎12.在郡縣制下,縣是郡的下級,重大事務需要向郡里匯報,接受郡的管轄;而郡又向中央匯報,接受中央的管理。中央通過對郡縣官員的考核來掌握他們的政績,決定他們的升降任免。這些措施旨在A.促進社會階層流動 B.維護中央權威 C.完善中央行政體制 D.消除地方割據13.1913年,多米尼加對德國進出口占其對外貿易總額約20%,到1916年這兩項數據均清零。1914—1917年,阿根廷三大農產品大麥、小麥和亞麻的出口量價齊跌。盡管戰時需求挽救了巴西橡膠業,但其咖啡貿易在1914—1915年間下降了三分之一。1914—1918年,上海、大阪的現代紡織廠產量暴增。這些現象反映( )A.世界市場因戰爭瀕臨崩潰 B.歐美國家侵略重心轉移C.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全球性 D.單一產業結構弊端顯現14.20世紀20年代中后期,蘇聯大力發展中等技術教育,到1927年俄羅斯聯邦就有672所中等技術學校。此外還成立工農速成班,招收未受過中等教育的工A私青年農民。這種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適應工業化建設需要 B.完善新經濟政策 C.爭取衛國戰爭的勝利 D.提升民眾文化素質15.春秋時期外交“是循著由重視道德的作用,而趨向重現實的利益;由崇尚禮、信,而趨向詐偽和計謀的軌跡發展的”。這一變化( )A.是應對時局的必然選擇 B.表明外交思想日臻成熟C.體現了儒法勢力的消長 D.使列國間利益沖突加劇16.如圖是20世紀30年代一幅題為《一個威脅德國的小國》的宣傳圖。如圖所示,捷克斯洛伐克的轟炸機可以抵達德國全鏡,而事實上當時捷克斯洛伐克并沒有這樣的轟炸機。該圖可以用來研究當時( )A.捷克的軍事實力狀況 B.地理科學發展的局限C.歐洲戰場的發展態勢 D.德國的戰前動員方式二、材料題(共52分)17.(本題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519年,西班牙發現了原產于墨西哥的胭脂蟲,用它制作的紅色染料是歐洲人見過的最鮮艷、最濃的紅色。于是,胭脂蟲紅成為歐洲主要的染料,廣泛用于紡織品、化妝品、食品等行業,西班牙人從壟斷胭脂蟲紅貿易中賺取了巨額利潤。在墨西哥當地的熱帶低地種植園里,西班牙人強迫非洲奴隸利用仙人掌養殖胭脂蟲以提取色素。——摘編自余玉霞《西方服裝文化解讀》等材料二 有別于對世界史的整體敘述,20世紀中葉以來 ,眾多學者將研究的目光聚焦于棉花、茶葉、蔗糖、絲綢、白銀等專門的物種或商品,其中對蔗糖史的研究成果豐碩。多數學者認為甘蔗起源于印度,后被引入中國和東南亞等地種植。甘蔗制糖技術也起源于印度,后傳入中國、波斯、大食等地,唐太宗就曾派使臣到印度學習熬糖技術。由于日本嚴重缺糖,所以明清時期的中日貿易中,運往日本最大宗的商品就是糖,然后從日本換回大量白銀和銅。新航路開辟后,甘蔗又被引入美洲殖民地。甘蔗種植和熬糖所需勞動力巨大,所以非洲黑人奴隸填補了印第安人大量死亡所帶來的勞動力短缺。源源不斷的廉價蔗糖從美洲運往歐洲,糖成為工人階級卡路里的廉價來源,從而降低了勞動成本,推動了工業的發展。——摘編自葛兆光《歷史解釋為什么有力量?——一種食品、一場戰爭、一部文獻和一幅地圖》(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胭脂蟲紅成為歐洲主要染料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蔗糖傳播史”研究的價值。18.(本題14分)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42年5月22日八路軍將領左權在給妻子劉志蘭的信中寫道:希特勒“春季攻勢”作戰已爆發,這將影響日寇行動及我國國內局勢,國內局勢將如何變遷不久或可明朗化了。我擔心著你及北北,你入學后望能好好地恢復身體,有暇時多去看看太北,小孩子極需人照顧的。此間一切如常,惟生活則較前艱難多了,部隊如不生產則簡直不能維持。我也種了四五十棵洋姜,還有二十棵西紅柿,長得還不壞。想來太北長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她在保育院情形如何 你是否能經常去看她 來信時希多報道太北的一切。在閑游與獨坐中,有時總仿佛有你及北北與我在一塊玩著、談著,特別是北北非常調皮, 一時在地下、 一時爬在媽媽懷里,又由媽媽懷里轉到爸爸懷里來鬧個不休,真是快樂。可惜三個人分在三處,假如在一塊的話,真痛快極了。別時容易見時難,分離二十一個月了,何日相聚 念、念、念、念!愿各自努力,力求進步吧!以進步來安慰自己,以進步來酬報別后衷情。注:太北為左權女兒,小名北北——摘編自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等《抗戰家書:我們先輩的抗戰記憶》根據材料,自擬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19.(本題14分)工廠和工廠制度依據圖示和所學,圍繞“工廠和工廠制度”對人類社會某一個方面的影響,進行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20.(本題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8世紀末到19世紀中葉,英國文學旅游興起并成為一門產業。民眾仿效16世紀以來貴族“歐陸游學”傳統,參觀英國知名作家的出生地、故居和墓地,探訪文學作品中描述之地,以求“更深刻地理解熟悉的文本”。地處偏僻的斯特拉特福,因是莎士比亞出生地而成為旅游勝地。1847年出版的《英國最杰出詩人的故居和常去之處》配以版畫介紹英國作家故居,深受讀者歡迎。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有喬叟、斯賓塞等眾多作家的墓碑或紀念碑,備受游客青睞。人們還將文學作品視為“旅游指南”,前往倫敦、羅切斯特等地,與作品中的人物“邂逅”,“跟隨哈代想象出來的人物的活動軌跡游覽他們的故土”,領略司各特作品中描述的蘇格蘭高地風光,尋找歷史記憶。“莎士比亞之鄉”“哈代之鄉”“司各特之鄉”等英國文學之鄉成為一道道亮麗的文化風景線。——摘編自(法)馬克 布瓦耶《16—21世紀西方旅游史》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英國文學旅游興起的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18世紀末到19世紀中葉英國文學旅游的影響。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B C D A B C A A B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A B C A A D17.(1)原因:新航路開辟,西班牙對美洲進行殖民擴張;胭脂蟲紅顏色鮮艷;胭脂蟲紅使用廣泛;三角貿易的推行(或答美洲奴隸制種植園的發展)。(2)研究價值:蔗糖傳播史有助于研究世界物種交換、人種遷移、世界貿易發展、西方殖民擴張歷程(或答三角貿易情況)、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展、歐洲工人生活狀況(或工業革命發展)、中外文化交流、飲食文化演變等問題。18.抗戰家書:家國情懷的微觀映照左權的家書,為抗戰史研究提供獨特視角。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正酣,希特勒“春季攻勢”牽動國際局勢,也影響中國抗戰走向,體現戰爭的關聯性與軍人的全局視野。家書中,既有對部隊生產自救的記錄,反映八路軍在艱難環境下堅持抗戰、自力更生的擔當,彰顯家國責任;又飽含對妻女的牽掛,展現戰爭下家庭離散的無奈與對團聚的渴望,凸顯個人情感。這封家書,是抗戰時期無數革命家庭的縮影,見證家國命運與個人情感的交織,傳承著家國情懷,讓后人理解先輩在民族大義與家庭溫情間的堅守,成為連接歷史與當下、詮釋家國關系的生動文本。19.示例:論點: 工業革命推動城市化進程工業革命后,由于工廠制度需要大量勞動力,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加快;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規模擴大,城市交通、居住環境改善,大量新興城市出現;農業與鄉村為主體的經濟體制變成以工業與城市為主體的經濟體制,城市化進程加快;但同時也產生了一系列城市問題,如人口擁擠,城市環境污染迅速增加等。20.(1)原因:工業革命,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民眾生活水平、文化素養提高;英國文學名人輩出; “歐陸游學”傳統影響。(2)影響:帶動旅游產業和經濟發展;傳播和普及文化,激發民眾對文學的熱愛,提升國民的文化素養;喚起歷史記憶,增強國民自豪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