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新課預習銜接 中國同盟會一.選擇題(共21小題)1.(2024 宣城期末)1912年4月,孫中山提出:“今共和初成,興實業實為救貧之藥劑,為當今莫要之政策”“資本家之流弊則不能不防備”“至貧富相均之謂,乃謂富者不能以專制剝削民財,貧者乃能以競爭分沾利益。”孫中山旨在( )A.宣傳“均貧富”的政治理想B.抨擊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C.提倡社會革命解決民生問題D.為聯合蘇俄提供政策依據2.(2024 沈丘縣期末)“它主張民族主義,但沒有明確提出反帝的號召;它主張民權主義,但又不敢依靠廣大工農群眾;它主張民生主義,但缺乏使農民獲得土地的內容。”正式以“它”作為綱領的政治力量是( )A.強學會 B.光復會 C.興中會 D.同盟會3.(2024 鄲城縣一模)毛澤東評價中國近代某歷史事件是“資產階級革封建地主階級的命,也就是民主主義革封建主義的命”。這一歷史事件的指導思想是( )A.自強求富 B.三民主義 C.民主科學 D.變法圖強4.(2024 蘭山區一模)中國近代史第一個民主革命團體由孫中山在夏威夷檀香山創建,第一次提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該“革命團體”是( )A.興中會 B.華興會 C.光復會 D.同盟會5.(2024 黃山期末)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孫中山指示內務部通飭各省重視農業,“勞來(以恩德招之使來)農民”,“其有耕種之具不給者,公田由地方公款,私田由各田主設法資助”。這一主張體現三民主義中的( )A.民權思想 B.民族思想 C.民生思想 D.實業思想6.(2024 沿河縣模擬)小紅問媽媽:“誰是您心目中最崇拜的人?”媽媽說:“你猜猜吧,他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也是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下列有關這個人物的事跡敘述正確的是( )A.建立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B.提出民族主義、民主主義、民生主義C.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D.領導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7.(2024 無棣縣期末)章士釗《孫逸仙 自序》中:孫逸仙者,近今談革命者之初祖,實行革命者之北辰,比有耳目者所同認……孫逸仙者,非一氏之私號,乃新中國新發現之名詞也,有孫逸仙、而中國始可為。該材料表達的核心意思是( )A.孫中山是章士釗志同道合的好朋友B.孫中山早年開展了大量革命活動C.孫中山是所有革命黨人公認的領袖D.孫中山曾經上書李鴻章要求變法8.(2024 江海區二模)魏根深認為,孫中山在確定國名時使用“民國”一詞,而非republic的普通譯法“共和國”,極有可能受到當時中國流行的民法、民權、民主等相似新詞影響。由此可見,當時( )A.重視民權的思想興起 B.新文化運動深入人心C.民眾的權利得到保障 D.清朝走向了民主政治9.(2024 贛縣區期末)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一生以革命為己任,立志救國救民,為中華民族做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為推動社會變革做出的貢獻有( )①推翻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終結②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③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④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②③10.(2024 平南縣期末)他出生于廣東香山,曾在澳門、廣州一帶行醫,通過行醫認識到“醫術救人,所濟有限”,“醫國”比“醫人”更重要,從此走上了革新政治、反清革命的道路。材料中的“他”是( )A.洪秀全 B.孫中山 C.康有為 D.魯迅11.(2024 海淀區期末)以下各項符合三民主義中“民權主義”涵義的是( )A.建立民國B.驅除韃虜,恢復中華C.實現土地國有D.解決中國貧富不均問題12.(2024 昭陽區一模)“……先生是杰出的愛國主義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他在我國各族人民和一切愛國人士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材料中的“先生”領導革命活動的旗幟是( )A.三民主義 B.救亡圖存C.民主與科學 D.抗日救亡13.(2024 朔州期末)1905年,孫中山聯合其他革命團體,建立了中國同盟會。此后,同盟會會員劉道一、徐錫麟、黃興等人陸續發動了萍瀏醴起義、浙皖起義、黃花崗起義等。這反映出同盟會的建立( )A.使近代化探索由變法轉為革命B.大大推動了革命形勢的發展C.徹底終結了清王朝的腐朽統治D.使三民主義由理想變為現實14.(2024 長嶺縣期末)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后,宣布人民享有選舉、參政和居住、言論、出版信教等自由。這主要體現了以下哪一思想( )A.國共合作 B.民族主義 C.民生主義 D.民權主義15.(2024 濱州)1904年,孫中山在《中國問題的真解決》一文中指出“滿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將倒塌的房屋,整個結構已從根本上徹底地腐朽了,難道有人只要用幾根小柱子斜撐住外墻就能夠使那座房屋免于傾倒嗎?”材料意在號召( )A.推翻清政府 B.變法自強C.發展資本主義 D.建立革命政黨16.(2024 青白江區期末)孫中山在中國同盟會的機關刊物的發刊詞中把同盟會的綱領闡發為三民主義。此“機關刊物”指的是( )A.《知新報》 B.《民報》 C.《時務報》 D.《國聞報》17.(2024 安州區期末)下列人物中,被稱為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的是( )A.鄧小平 B.毛澤東 C.孫中山 D.林則徐18.(2024 萊蕪區二模)作為同盟會山東支部的負責人和中國北方辛亥革命的領袖,他是與黃興、宋教仁齊名的“革命巨子”。“他”是( )A.徐鏡心 B.劉冠三 C.孫寶琦 D.王永福19.(2024 涼州區期末)同盟會成立后領導的第一次武裝起義是( )A.萍瀏醴起義 B.鎮南關起義C.安慶紹興起義 D.黃花崗起義20.(2024 海淀區期末)如表是一部傳記的目錄(部分),這部傳記的主人公是( )第三章 革命思想的悄然萌發 第四章 走向民主革命之路 第五章 倫敦蒙難 第六章 為革命事業奔走海外 第七章 成立中國同盟會 第八章 刀光劍影 第九章 中華民國的誕生 第十章 臨時大總統的上任與讓位A.嚴復 B.孫中山 C.袁世凱 D.胡適21.(2024 東洲區期末)1912年,孫中山感嘆到,此次革命事業,數十年間屢仆屢起,而終于能取得今天的成功,實報紙鼓吹之力。此處的“報紙”應是( )A.《時務報》 B.《民報》 C.《新青年》 D.《國聞報》二.材料題(共1小題)22.(2024 全州縣期中)材料一: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處不足,則遷彼處,彼處不足,則遷此處。凡天下田,豐荒相通,此處荒,則移彼豐處,以賑此荒處。彼處荒,則移此豐處,以賑彼荒處。務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也。﹣﹣《天朝田畝制度》材料二: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中國同盟會政治綱領(1)試比較材料一、二在解決農民土地問題上的主張有何不同。(2)材料一與材料二分別指的是什么事情,從性質上說有何不同?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21小題)1.(2024 宣城期末)1912年4月,孫中山提出:“今共和初成,興實業實為救貧之藥劑,為當今莫要之政策”“資本家之流弊則不能不防備”“至貧富相均之謂,乃謂富者不能以專制剝削民財,貧者乃能以競爭分沾利益。”孫中山旨在( )A.宣傳“均貧富”的政治理想B.抨擊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C.提倡社會革命解決民生問題D.為聯合蘇俄提供政策依據【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孫中山的革命思想,需要掌握孫中山三民主義的相關知識。【解答】結合所學可知,孫中山的社會革命就是民生主義,主張減少貧富差距,解決民生問題,故C正確;A中“均貧富”不是孫中山的思想,排除;BD均不是目的,排除。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孫中山的革命思想,側重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歷史素養。2.(2024 沈丘縣期末)“它主張民族主義,但沒有明確提出反帝的號召;它主張民權主義,但又不敢依靠廣大工農群眾;它主張民生主義,但缺乏使農民獲得土地的內容。”正式以“它”作為綱領的政治力量是( )A.強學會 B.光復會 C.興中會 D.同盟會【分析】本題考查了同盟會與三民主義。注意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它主張民族主義,但沒有明確提出反帝的號召;它主張民權主義,但又不敢依靠廣大工農群眾;它主張民生主義,但缺乏使農民獲得土地的內容。”描述了三民主義。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孫中山為總理,創辦機關刊物《民報》,三民主義是中國同盟會的政治綱領,D是正確的選項;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本題要正確理解題意,只有理解題意,才能明確考查的知識點是同盟會與三民主義,才能做出正確選擇。3.(2024 鄲城縣一模)毛澤東評價中國近代某歷史事件是“資產階級革封建地主階級的命,也就是民主主義革封建主義的命”。這一歷史事件的指導思想是( )A.自強求富 B.三民主義 C.民主科學 D.變法圖強【分析】本題考查同盟會與三民主義,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自強、求富是洋務運動的口號,洋務運動與題干“民主主義革封建主義的命”不符,排除。B.根據所學可知,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將同盟會的政治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三民主義成為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符合題意。C.民主、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的口號,新文化運動與題干“民主主義革封建主義的命”不符,排除。D.變法圖強是戊戌變法的口號,戊戌變法與題干“民主主義革封建主義的命”不符,排除。故選:B。【點評】記憶同盟會與三民主義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4.(2024 蘭山區一模)中國近代史第一個民主革命團體由孫中山在夏威夷檀香山創建,第一次提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該“革命團體”是( )A.興中會 B.華興會 C.光復會 D.同盟會【分析】本題考查了興中會,需要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A.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第一次提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故A項正確;B.華興會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團體,于1904年2月15日在湖南長沙正式成立,會長為黃興,副會長為宋教仁、劉揆一、秦毓鎏等人,與材料不符,故B項錯誤;C.光復會是清末著名的革命團體,1903年冬季,王嘉偉、蔣尊簋、陶成章、魏蘭、龔寶銓等人在東京醞釀協商,次年初又經陶成章、魏蘭回上海與蔡元培商議,至同年11月,以龔寶銓組織的軍國民教育會暗殺團為基礎,在中國上海正式成立了光復會,與材料不符,故C項錯誤;D.中國同盟會,全稱為中國革命同盟會,是晚清由孫中山領導和組織的一個統一的全國性資產階級革命政黨,1905年8月20日,中國同盟會在東京召開成立大會,與材料不符,故D項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以興中會為切入點,考查學生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5.(2024 黃山期末)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孫中山指示內務部通飭各省重視農業,“勞來(以恩德招之使來)農民”,“其有耕種之具不給者,公田由地方公款,私田由各田主設法資助”。這一主張體現三民主義中的( )A.民權思想 B.民族思想 C.民生思想 D.實業思想【分析】本題考查了同盟會與三民主義,需要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A.民權思想是實施普通平民共享的民主政治,防止歐洲和美國現行制度的濫用,與材料不符,故A項錯誤;B.民族主義反對清朝滿洲貴族的封建專制,推翻與帝國主義勾結的軍閥,謀求全國各民族的平等,承認民族自決權,與材料不符,故B項錯誤;C.根據材料“孫中山指示內務部通飭各省重視農業”“其有耕種之具不給者,公田由地方公款,私田由各田主設法資助”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民生主義的內容是“平均地權”,是孫中山民生主義兩大經濟綱領之一,其宗旨在變革舊的土地制度,實現“土地國有”,以避免工商業發達后土地漲價而出現貧富對立的社會問題,故C項正確;D.辛亥革命成功后,孫中山重燃實業救國的理想,他認為,中國要改變其貧窮落后的面貌,必須振興實業,實現工業化,故D項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以同盟會與三民主義為切入點,考查學生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6.(2024 沿河縣模擬)小紅問媽媽:“誰是您心目中最崇拜的人?”媽媽說:“你猜猜吧,他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也是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下列有關這個人物的事跡敘述正確的是( )A.建立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B.提出民族主義、民主主義、民生主義C.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D.領導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分析】本題考查了同盟會。同盟會的建立使全國資產階級革命派有了統一的領導和明確的奮斗目標,大大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發展。【解答】根據題干信息“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可以看出小紅的媽媽所說的人物是孫中山。他于1905年在日本領導成立了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A是正確的選項;1911年領導辛亥革命后,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并在南京上任。他提出的三民主義包括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他領導的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因此B、C、D的說法都不正確。故選:A。【點評】解答本題需明確考查的知識點是同盟會的建立,在此基礎上,結合分析各個說法,選出正確答案。7.(2024 無棣縣期末)章士釗《孫逸仙 自序》中:孫逸仙者,近今談革命者之初祖,實行革命者之北辰,比有耳目者所同認……孫逸仙者,非一氏之私號,乃新中國新發現之名詞也,有孫逸仙、而中國始可為。該材料表達的核心意思是( )A.孫中山是章士釗志同道合的好朋友B.孫中山早年開展了大量革命活動C.孫中山是所有革命黨人公認的領袖D.孫中山曾經上書李鴻章要求變法【分析】本題考查革命先行者孫中山,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題干“孫逸仙者,近今談革命者之初祖,實行革命者之北辰,比有耳目者所同認”意思是孫中山是近代中國談論革命最早的人,是實行革命的總指導,這一點是所有耳聞目睹的人所共同承認的,說明了孫中山是所有革命黨人公認的領袖,故C項符合題意。孫中山是章士釗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孫中山早年開展了大量革命活動、孫中山曾經上書李鴻章要求變法在題干中均未涉及,排除ABD項。故選:C。【點評】記憶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8.(2024 江海區二模)魏根深認為,孫中山在確定國名時使用“民國”一詞,而非republic的普通譯法“共和國”,極有可能受到當時中國流行的民法、民權、民主等相似新詞影響。由此可見,當時( )A.重視民權的思想興起 B.新文化運動深入人心C.民眾的權利得到保障 D.清朝走向了民主政治【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三民主義與中華民國成立等知識,注意題干材料的識讀。【解答】根據材料“極有可能受到當時中國流行的民法、民權、民主等相似新詞影響”可知,當時民權思想興起發展,民權主義是孫中山三民主義的核心,其具體表現為建立民國,故A項正確;1912年孫中山建立中華民國是在1915年的新文化運動之前,排除B項;當時民眾的基本權力未能夠得到保障,排除C項;清朝并未走向民主政治,史實不符,排除D項。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三民主義與中華民國成立等知識。9.(2024 贛縣區期末)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一生以革命為己任,立志救國救民,為中華民族做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為推動社會變革做出的貢獻有( )①推翻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終結②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③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④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②③【分析】本題以習近平總書記的話為切入點,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點。【解答】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為推動社會變革,進行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頒布了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從此,民主共和國的觀念深入人心。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極大的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動搖封建統治的理論基礎,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①②③④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辛亥革命的相關史實。10.(2024 平南縣期末)他出生于廣東香山,曾在澳門、廣州一帶行醫,通過行醫認識到“醫術救人,所濟有限”,“醫國”比“醫人”更重要,從此走上了革新政治、反清革命的道路。材料中的“他”是( )A.洪秀全 B.孫中山 C.康有為 D.魯迅【分析】本題考查孫中山的相關知識,關鍵是對材料的解讀。【解答】材料中描述的是孫中山,孫中山早年在香港學醫,畢業后做醫生。他擅長外科和治療肺病。孫中山對待病人,真誠親切,有求必應。通過行醫實踐,孫中山認識到“醫術救人,所濟有限”,而“醫國”比“醫人”更重要。從此走上了革新政治、反清革命的道路。孫中山被譽為“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先行者”,B是正確的選項;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掌握孫中山的相關知識。11.(2024 海淀區期末)以下各項符合三民主義中“民權主義”涵義的是( )A.建立民國B.驅除韃虜,恢復中華C.實現土地國有D.解決中國貧富不均問題【分析】本題考查同盟會與三民主義,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民權主義”是三民主義的核心,其涵義是建立民國,符合題意。B.“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是民族主義的涵義,排除。C.“實現土地國有”是民生主義的涵義,排除。D.“解決中國貧富不均問題”也與民生主義有關,排除。故選:A。【點評】記憶同盟會與三民主義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12.(2024 昭陽區一模)“……先生是杰出的愛國主義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他在我國各族人民和一切愛國人士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材料中的“先生”領導革命活動的旗幟是( )A.三民主義 B.救亡圖存C.民主與科學 D.抗日救亡【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孫中山的歷史功績和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解答】根據材料“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及所學知識,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為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統治,他從1894年起就開始從事武裝反清斗爭,屢敗屢起,百折不撓,使民族民主革命成為時代潮流。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是三民主義,A項正確;救亡圖存是近代中國的時代主題和中國人民的普遍追求,不是辛亥革命的思想旗幟,排除B項;民主和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的口號,排除C項;孫中山與抗日救亡無關,排除D項。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孫中山的歷史功績和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3.(2024 朔州期末)1905年,孫中山聯合其他革命團體,建立了中國同盟會。此后,同盟會會員劉道一、徐錫麟、黃興等人陸續發動了萍瀏醴起義、浙皖起義、黃花崗起義等。這反映出同盟會的建立( )A.使近代化探索由變法轉為革命B.大大推動了革命形勢的發展C.徹底終結了清王朝的腐朽統治D.使三民主義由理想變為現實【分析】本題考查中國同盟會成立的影響。【解答】A.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變法改良,資產階級革命黨興起了推翻清王朝統治的革命斗爭,不符合題意,排除A。B.據材料“1905年,孫中山聯合其他革命團體,建立了中國同盟會。……陸續發動了萍瀏醴起義、浙皖起義、黃花崗起義等。”可知,中國同盟會成立后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的興起和發展,故B正確。C.辛亥革命徹底終結了清王朝的腐朽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不符合題意,排除C。D.“三民主義由理想變為現實”表述有誤,辛亥革命并未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排除D。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中國同盟會成立的影響,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14.(2024 長嶺縣期末)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后,宣布人民享有選舉、參政和居住、言論、出版信教等自由。這主要體現了以下哪一思想( )A.國共合作 B.民族主義 C.民生主義 D.民權主義【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三民主義的相關史實。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其具體內容是民族、民權、民生。民族主義指推翻清王朝的統治,解除民族壓迫;民權主義指推翻君主專制,建立民國政府;民生主義指改革土地制度。【解答】1905年8月,孫中山聯合華興會、光復會和興中會的成員,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這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同盟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綱領,后來孫中山在《民報》的發刊詞中,把同盟會的革命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即民族主義,指推翻清王朝的統治,解除民族壓迫;創立民國即民權主義,指推翻君主專制,建立民國政府;平均地權即民生主義,指改革土地制度。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后,宣布人民享有選舉、參政和居住、言論、出版信教等自由。這主要體現了民權主義。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孫中山的歷史功績的相關史實。15.(2024 濱州)1904年,孫中山在《中國問題的真解決》一文中指出“滿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將倒塌的房屋,整個結構已從根本上徹底地腐朽了,難道有人只要用幾根小柱子斜撐住外墻就能夠使那座房屋免于傾倒嗎?”材料意在號召( )A.推翻清政府 B.變法自強C.發展資本主義 D.建立革命政黨【分析】本題考查孫中山的革命斗爭事跡,準確解讀材料信息。【解答】根據材料“滿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將倒塌的房屋,整個結構已從根本上徹底地腐朽了,難道有人只要用幾根小柱子斜撐住外墻就能夠使那座房屋免于傾倒嗎?”及所學可知,孫中山屬于資產階級革命派的代表者,其意在通過革命的方式推翻清王朝的反動統治,A項正確;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變法自強,排除B項;材料與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無關,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建立革命政黨的相關信息,排除D項。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學生準確識記孫中山的革命斗爭事跡,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16.(2024 青白江區期末)孫中山在中國同盟會的機關刊物的發刊詞中把同盟會的綱領闡發為三民主義。此“機關刊物”指的是( )A.《知新報》 B.《民報》 C.《時務報》 D.《國聞報》【分析】本題考查同盟會和三民主義,知道孫中山在《民報》的發刊詞中,把同盟會的革命綱領闡發為三民主義。【解答】1905年8月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這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同盟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綱領,后來孫中山在《民報》的發刊詞中,把同盟會的革命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故此“機關刊物”指的是《民報》。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同盟會和三民主義,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7.(2024 安州區期末)下列人物中,被稱為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的是( )A.鄧小平 B.毛澤東 C.孫中山 D.林則徐【分析】本題考查孫中山的相關事跡,掌握孫中山被稱為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解答】孫中山先生是中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他一生從事革命活動,憂國憂民,為中國謀幸福。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掌握孫中山的相關事跡。18.(2024 萊蕪區二模)作為同盟會山東支部的負責人和中國北方辛亥革命的領袖,他是與黃興、宋教仁齊名的“革命巨子”。“他”是( )A.徐鏡心 B.劉冠三 C.孫寶琦 D.王永福【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辛亥革命,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同盟會山東支部的負責人是徐鏡心,故選A;劉冠三是山東高密康家莊人,中國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排除B;孫寶琦是浙江杭州人,山東巡撫、北京政府國務總理,排除C;叫王永福的當代名人很多,排除D。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辛亥革命,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的記憶、遷移與運用能力。19.(2024 涼州區期末)同盟會成立后領導的第一次武裝起義是( )A.萍瀏醴起義 B.鎮南關起義C.安慶紹興起義 D.黃花崗起義【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萍瀏醴起義的相關史實。1906年的萍瀏醴起義是在同盟會影響下爆發的第一次大規模武裝起義。【解答】1906年的萍瀏醴起義是在同盟會影響下爆發的第一次大規模武裝起義。這次起義是由同盟會會員劉道一聯合當地的會黨發動的,參加者達3萬余人,范圍波及湘贛兩省,它擴大了同盟會的政治影響。選項A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孫中山的歷史功績的相關史實。20.(2024 海淀區期末)如表是一部傳記的目錄(部分),這部傳記的主人公是( )第三章 革命思想的悄然萌發 第四章 走向民主革命之路 第五章 倫敦蒙難 第六章 為革命事業奔走海外 第七章 成立中國同盟會 第八章 刀光劍影 第九章 中華民國的誕生 第十章 臨時大總統的上任與讓位A.嚴復 B.孫中山 C.袁世凱 D.胡適【分析】本題考查革命先行者孫中山,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嚴復所譯《天演論》宣傳“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理論,與題意不符,排除。B.孫中山是資產階級革命派的領導人,他組織成立同盟會,領導辛亥革命,最終推翻清王朝,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就任臨時大總統,最終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符合題意。C.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果實,與題意不符,排除。D.胡適是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與題意不符,排除。故選:B。【點評】記憶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21.(2024 東洲區期末)1912年,孫中山感嘆到,此次革命事業,數十年間屢仆屢起,而終于能取得今天的成功,實報紙鼓吹之力。此處的“報紙”應是( )A.《時務報》 B.《民報》 C.《新青年》 D.《國聞報》【分析】根據材料,結合《民報》和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推斷出答案。【解答】根據所學知識,孫中山領導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華民國,其中,中國同盟會宣傳民主革命的機關報是《民報》,B項正確;《時務報》是資產階級維新派的報紙,排除A項;《新青年》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排除C項;《國聞報》于1897年10月創刊于天津,在維新運動中影響很大,成為維新派的重要宣傳工具,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民報》和辛亥革命的知識。考查了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的熟練掌握。二.材料題(共1小題)22.(2024 全州縣期中)材料一: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處不足,則遷彼處,彼處不足,則遷此處。凡天下田,豐荒相通,此處荒,則移彼豐處,以賑此荒處。彼處荒,則移此豐處,以賑彼荒處。務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也。﹣﹣《天朝田畝制度》材料二: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中國同盟會政治綱領(1)試比較材料一、二在解決農民土地問題上的主張有何不同。(2)材料一與材料二分別指的是什么事情,從性質上說有何不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太平天國運動、《天朝田畝制度》和中國同盟會政治綱領的相關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1)據材料一、材料二可知,《天朝天畝制度》提出分配土地的核心思想是絕對的平均主義,其主張在小生產的基礎上廢除私有制和平均社會財富,是不可能實現的,實際上也沒有實行。中國同盟會革命綱領提出“平均地權”的主張,是試圖通過解決土地問題使勞動者擺脫貧困,為消滅封建土地制度和發展資本主義開辟道路。(2)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一所述起義﹣﹣太平天國運動是農民戰爭;材料二所述起義﹣﹣武昌起義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民族民主革命。故答案為:(1)《天朝天畝制度》主張在小生產的基礎上廢除私有制和平均社會財富。中國同盟會革命綱領提出“平均地權”的主張。(2)太平天國,辛亥革命。材料一所述起義是農民戰爭;材料二所述起義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民族民主革命。【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太平天國運動、《天朝田畝制度》和中國同盟會政治綱領的相關史實。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