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啟用前★注意保密貴陽市普通中學2024一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監測高一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建議2025.7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題號234567F答案ABCBDABD題號10111213141516答案ADBCDCAB二、材料題(本大題共4題,共52分)17.(14分)(1)表現:商品數量增多,價格下降;葡萄牙商業壟斷:舊商路衰落,貿易中心轉移:貿易范圍擴大等。(6分,任答三點6分)(2)積極方面:引起歐洲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促進西歐社會轉型;推動全球聯系的加強;有利于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等。(6分,任答三點6分)消極方面:西歐殖民擴張給亞非拉人民帶來深重災難:殖民爭奪更加激烈等。(任答一點2分)18.(14分)(1)矛盾:戰勝國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戰勝國對戰敗國的宰割;戰勝國對殖民地的重新瓜分;資本主義國家對社會主義國家的排斥等。(6分,任答三點6分)(2)評價:①進步性:吸取凡爾賽體系的教訓:加強國際合作,促進全球經濟社會發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國際秩序的穩定;建立聯合國,有效捍衛冷戰后的“均勢”與“和平”;主張民主解決殖民地問題等。②局限性:雅爾塔體系是大國相互妥協的產物,帶有明顯的強權政治色彩:嚴重損害了一些國家的利益等。(8分,進步性任答三點6分,局限性一點2分)19.(12分)(1)特點:國有化增強;能源自主性提高;能源結構逐漸豐富;市場范圍擴大等。(任答兩點,4分)原因:70年代石油危機,激化法國對能源自主的需求;政府制定能源開發戰略,進行國有化整合;歐洲一體化的發展;順應全球能源轉型的需求;科技研發能力的增強等。(4分,任答兩點4分)(2)建議:強化國家統籌與戰略規劃;構建多元化能源安全體系;重視科技創新,研發綠色能源:加快拓展全球化布局等。(4分,任答兩點4分)高一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建議第1頁(共2頁)20.(12分)【示例】論題:二戰后世界殖民體系走向崩潰反映世界的深刻變化(2分)闡述:二戰削弱殖民國家實力加速殖民體系瓦解。二戰使英、法等殖民國家經濟軍事力量嚴重衰退,無力維持全球殖民統治,1954年英國與納賽爾政府簽訂了《關于蘇伊士運河基地的協定》,1956年英軍撤離了占領達74年之久的蘇伊士運河區。二戰后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持續高漲促使殖民體系走向瓦解。亞非拉殖民地人民利用戰后有利形勢開展武裝斗爭或政治談判,迫使殖民者簽署承認其獨立的條約或協定,如美國和菲律賓簽訂了《馬尼拉條約》承認菲律賓的獨立:阿爾及利亞迫使法國簽訂《埃維昂協定》終結了132年的殖民統治;巴拿馬與美國簽署條約規定1999年12月31日期滿后運河區的主權和管轄權全部交還巴拿馬。戰后國際格局的變化有利于殖民體系瓦解。雅爾塔體系原則上承認被壓迫民族的獨立權利;聯合國成立后以“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加強國際合作,促進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為宗旨,實行“大國一致”原則及開展非殖民地化運動等,為殖民體系崩潰提供有利條件。(8分)二戰后民族獨立運動的蓬勃發展,徹底動搖了近代以來的殖民體系,重塑了亞非拉國家的主權地位,推動了第三世界國家的崛起,是人類歷史的巨大進步。(2分)高一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建議第2頁(共2頁)啟用前★注意保密貴陽市普通中學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監測高一歷史2025.7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6頁。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2.用黑色水性筆直接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在本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在蘇美爾人的泥板文書上,人們發現了洪水傳說故事的最早版本。這個故事通過史詩《吉爾伽美什》被古代希伯來人繼承,并傳播到古代希臘人那里,于是有了流傳至今的洪水傳說。據此可知A.早期文明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B.古希臘文明來源于蘇美爾人C.《吉爾伽美什》是最早的史詩D.早期文明相互影響不斷擴大2.11世紀末期,英王威廉一世派遣調查員深入各莊園,對各級封臣的土地財產、收入數額、農奴數量、莊園生產情況展開嚴格核查,并逐項登記土地面積、牲畜數量、磨坊收益等數據。這些措施A.增加農民的賦稅負擔B.強化對封臣及領土的控制C.促進莊園農奴制發展D.激化了王權和教權的矛盾3.巴格達城的市場上有從中國運來的瓷器、絲綢和麝香,從印度和馬來群島運來的香料礦物和染料,從中亞細亞運來的織造品,從斯堪的納維亞和俄羅斯運來的蜂蜜、黃蠟和毛皮,從非洲東部運來的象牙和金粉等。這說明阿拉伯帝國A,通過擴張建立了地跨三洲的帝國B.壟斷東西方之間的貿易路線C.成為歐亞非貿易網絡的重要樞紐D.利用宗教傳播推行商業活動4.1410年,法國一主教所著的《世界的面貌》一書,論述了大地為球形的觀點。1477年,天文學家托斯堪內里從大地是球形這一假設出發,認為向西航行可以到達印度和中國。這A,推動了中世紀宇宙觀的革新B.增強了航海家們探險的信心C.證明地圓說被社會普遍接受D,標志著航海技術已趨于成熟高一歷史試卷第1頁(共6頁)5.16世紀,在歐洲一些進行宗教改革的地區,普通的手工業者如面包師和燭臺匠人也能擁有《圣經》。他們可以在自己的作坊里自由閱讀并理解經文,而不再像過去那樣因個人解讀教義面臨嚴厲懲罰。這表明A,世俗王權放棄對宗教事務的干預B.羅馬教廷停止對異端思想的迫害C.市民階層成為宗教改革核心力量D.天主教會對民眾的思想控制減弱6.1689年1月,英國“協商國會”頒布文告,宜布“國王詹姆士二世蓄意摧毀英國憲法,背棄了國王與人民的原始契約,在耶穌會士和其他邪惡之徒的指導下破壞基本法律”。這一文告A.強調王在法下實合進B.標志資產階級掌握政權C.引發宗教矛盾D.強化了君主的政治權力7.1790年,陶瓷大師韋奇伍德共雇傭278名工人,除5名勤雜工以外,所有工人均依據其從事工種的不同而分配在不同車間里,每個車間的工人只負責所指定的一道生產工序。這反映了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水其傳B.生產組織形式變革月A.C.社會貧富分化加劇D.手工工場規模擴大8.《資本論》中提到,19世紀中葉美國的工廠主在早晨6點提前1刻開工,晚上6點延后1刻收工;把規定的早飯時間前后各侵占5分鐘,午飯時間前后各侵占10分鐘:星期六下午2點延后1刻才收工。這樣他每周就能賺到340分鐘。這說明《資本論》A.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B.推動了各國無產階級的聯合C.肯定了資本主義的歷史進步作用D.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9.圖1是拉丁美洲民族獨立運動時序圖。由此可知,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司國通第一價段1804年●海地獨立,拉開了拉丁美洲民族獨立運動的序幕1822年●巴西擺脫葡萄牙的統治獲得獨立1826年●西屬拉丁美洲殖民地基本實現獨立中二第二階段1889年巴西廢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國1910年墨西哥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并于1917年領布資產階級憲法圖1A,具有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質B.宗教發揮了重要作用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D.始終由無產階級領導高一歷史試卷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高一歷史.pdf 高一年級歷史參考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