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查高二地理(考試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第I卷本卷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出度和入度分別表示人口流出和流入的程度。下表為2017年我國部分省份流動人口網絡結構出入度數據,出入度之差作為衡量人口遷移的指標,其絕對值大于5的省份為人口凈遷入或凈遷出區。據此完成1~2題。省份出度入度省份出度入度北京0.0017.00廣東2.0012.00天津1.0012.00新疆0.0010.00河北6.0010.00山西5.003.00黑龍江9.001.00內蒙古6.004.00河南20.001.00浙江6.0013.00江西9.005.00云南3.0010.001.下列省份均處于人口“動態平衡”的是A.河北、河南、山西、浙江B.河北、山西、內蒙古、江西C.云南、浙江、江西、廣東D.江西、內蒙古、浙江、黑龍江2新疆出度為0的原因最可能是A.沙漠面積廣大B.氣候干旱,降水稀少C.自然資源豐富D.人口稀少,民族單一無人農場是指通過物聯網、北斗導航、智能農機等技術的系統集成,實現農作物從耕地、播種、田間管理到收割的全流程無人化操作的農場模式。2024年上海浦東新區發布《糧食生產無人農場實施方案》,計劃至2025年建成2萬畝無人農場。據此完成3~4題。3.上海無人農場興起的主要區位因素有①勞動力②氣候③技術④政策⑤士壤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④D.②④⑤4從自然條件分析,無人農場推廣難度最大的地區是A.貴州B.黑龍江C.河南D.江蘇第1頁共6頁共位集群是指兩個及兩個以上相關產業或同一技術領域的集群,位于相同或相鄰區域并形成緊密聯系的經濟實體。廣東省S市與Z市地域相鄰,近年來兩市家電產業集群逐步形成共位集群,其空間演化經歷了三個階段(下圖)。目前,兩市家電產業集群正處于共位合作的成熟期,形成S市以企業總部、研發、制造為主和Z市以制造、檢測為主的格局。據此完成56題。誕生期發展期成熱期…集群內本地聯系集群間聯系聯系壁壘企業等集群空間范圍集群核心區5.從發展期到成熟期,兩市集群間聯系的變化主要是由于A.產業分工協作B.企業數量增多C.空間距離鄰近D.人才跨區流動6.兩市產業集群共位合作的主要目的是A.減弱聯系壁壘B.共享基礎設施C.分散污染風險D.提升市場競爭力2025年1月7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洛杉磯地區經歷了一場強勁的干燥風暴,強風來襲引發多起山火,火勢迅速蔓延并持續數日。下圖為“1月8日某時洛杉磯周邊地區海平面等壓線與地形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7~8題。7.1月8日洛杉磯地區山火的主要蔓延方向是A.西南120%118%116°B.東北C.東南D.西北358.該風暴助推了本次山火發生,其性質和主要成因分別是A.干冷,氣壓帶風帶季節性移動B.干熱,內陸荒漠化加劇33101C.干冷,地形引起的暖空氣上升D.干熱,地形引起的冷空氣下沉小山脈 高原荒漠 低地1012,等壓線第2頁共6頁東莞市 2024—2025 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查高二地理參考答案一、本卷共 16 小題。每小題 3分,共 48 分。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C C A A D A D B D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B D C A C二、本卷共 3小題,共 52 分。17.(16 分)(1)土地利用類型總體變化較大;綠地面積減少,耕地、工業用地消失;商業用地、體育、文教用地增加;住宅區用地面積變化不大。(每點 2 分,任答 3 點,共 6 分)(2)紅土地球場歷史和文化價值高,可作為文化遺跡保留;減少拆遷費用,控制建設成本;新舊體育場差異較大,新球場可滿足多樣化、多層次的體育活動需求。(每點 2 分,任答 2 點,共 4分)(3)體育賽事舉辦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國際知名度;威斯特法倫球場建設促進體育相關行業興起,促進城市產業結構升級;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建設和產業發展增加當地就業機會。(每點2分,任答 3 點,共 6 分 )18.(20 分)(1)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貌以丘陵溝壑為主,地勢起伏較大,流水侵蝕作用強;砒砂巖廣布,巖性疏松,易被侵蝕;植被覆蓋率低,保持水土能力差。(每點 2 分,共 8 分)(2)沙棘適應性強,能適應當地惡劣的自然環境(干旱少雨、土壤貧瘠);沙棘根系發達,利于保持水土;果實營養價值高,經濟效益高;沙棘是多年生植物,種植成本低;具有固氮作用,增加土壤肥力。(每點 2 分,任答 3 點,共 6 分)(3)剛性壩位置位于支溝下游,控制泥沙進入西召溝;柔性壩位置位于支溝上游,減緩流速,促進泥沙淤積,減輕支溝下游剛性淤地壩的攔沙壓力。(每點 3 分,表述要求位置+分析,共 6分)19.(16 分)(1)碳輸入量大和輸出量大;河流生物固碳和釋放碳量大;碳轉換強度大。(每點 2分,任答 2點,共 4 分)(2)青藏高原地區氣候寒冷,抑制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土壤有機碳積累量大;植被為高山草甸,地下生物量大,有機碳主要儲存在土壤中;凍土廣布,且凍結期長,植物根系和凋落物被封存于凍土中。(每點 2 點,共 6 分)(3)碳源效應:氣候暖濕,凍土融化,凍土固定的碳部分隨徑流進入河流分解釋放 CO2 ;氣溫升高,水體有機碳的分解代謝增強,釋放 CO2增多;碳匯效應:氣候暖濕,降水增多,河流徑流量變大,匯入更多的營養鹽,利于河流生物的生長,增強固碳作用;氣候暖濕利于植物生長,增強固碳作用,植物的有機質部分進入河流后,被河流生態系統固定。(每點 2 分,任答 3 點,共 6 分)高二地理 第 1頁 共 1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高二地理 答案.pdf 廣東省東莞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質量檢查地理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