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新課預習銜接 希臘羅馬古典文化一.選擇題(共17小題)1.(2024 和平區二模)下列內容與“亞里士多德”“《擲鐵餅者》”“帕特農神廟”等關鍵詞屬于同一學習主題的是( )A.《漢謨拉比法典》 B.種姓制度C.伯里克利 D.萬神廟2.(2024 儀征市二模)在歐洲文化史上有位哲學家,他……一直被看作是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幾乎與孔子在中國歷史上所占的地位相同。他終身探討人的靈魂、幸福和美德等問題。他是( )A.亞里士多德 B.德謨克利特C.蘇格拉底 D.柏拉圖3.(2024 梁園區校級一模)公元前450年,羅馬平民的代表和貴族一道制訂、頒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銅表法》;公元前4世紀晚期,債務奴役制被禁止。這些都有利于( )A.階級矛盾的緩和 B.奴隸制度的終結C.羅馬帝國的建立 D.帝國統治的瓦解4.(2024春 長沙期中)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亞大教堂在平面十字形建筑物上方建造半球形穹頂,此種風格是在古羅馬半圓拱頂墻壁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而十字形平面建筑則是古羅馬長方形大會堂建筑的演化建筑形式。這可用以說明( )A.東西方文化交匯于君士坦丁堡B.基督教文化起源于拜占庭C.古羅馬文化滋養了拜占庭文化D.民主政治影響了建筑形制5.(2024 濱州模擬)古代希臘的“公民”一詞來源于“城邦”。亞里士多德說:“城邦正是若干公民的組合。”材料表明,“公民”的本質含義為( )A.公民是城邦主人 B.城邦包含了公民C.公民從屬于城邦 D.公民是城邦的人6.(2024 紅河縣二模)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古建筑作為文明發展的表現之一,無論大小和形狀,都是人民智慧的結晶。下列古建筑繼承古希臘建筑風格后由羅馬創造的是( )A.金字塔 B.大競技場C.帕特農神廟 D.釋迦牟尼造像7.(2024 無錫一模)英國浪漫主義詩人雪萊在歐洲大聲疾呼:“我們都是希臘人。我們的法律、我們的文學、我們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臘。”對此話理解最準確的是( )A.歐洲未來應要統一于希臘B.歐洲人都是希臘人的后裔C.歐洲曾經都是希臘的領土D.希臘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8.(2024 酒泉二模)“條條大路通羅馬”“身在羅馬,就像羅馬人一樣行事”都是西方著名的諺語。從歷史的角度看,這些西方諺語的形成說明了( )A.羅馬為了向外擴張修建了許多道路B.羅馬文化涌入到他統治過的廣大地區C.當時許多外國人在羅馬學習生活D.羅馬帝國的征服和統治充斥著暴力9.(2024 包河區二模)自羅馬共和國晚期起,拱門形制逐漸成為古羅馬建筑的一個顯著特色。據如圖可知,人類文明交往( )A.推動了區域文化的統一B.促進了文化藝術的融合C.改變了文化中心的分布D.重塑了民族文化的內核10.(2024 邗江區一模)“他認為,宇宙空間中除了原子和虛空之外,什么都沒有。原子一直存在于宇宙之中,它們不能被從無中創生,也不能被消滅,任何變化都是它們引起的結合和分離。”這段話中的“他”應是( )A.伯里克利 B.德謨克利特C.蘇格拉底 D.亞里士多德11.(2024 惠陽區一模)古希臘建筑師們在設計伊瑞克提翁神廟時,計劃把6根單調的石柱雕刻成少女形象,但少女的脖子纖細,無法承受神廟的重量,如果加粗少女頸部,則會影響美觀。建筑師們經過冥思苦想終于找到了解決辦法,那就是給每個少女頸后保留一縷秀發,再在頭頂加上花籃。這主要體現了古希臘( )A.注重人文與審美契合的建筑理念B.婦女的社會地位逐漸提高C.建筑師具有活躍思維和高超技藝D.希臘藝術人才輩出成就斐然12.(2024 郯城縣二模)“希臘衰亡了,他的文明并沒有跟著衰亡,反而影響了征服者羅馬人。日耳曼雖然統治了羅馬,但卻吸收了被征服者的文化,并從而形成了日耳曼﹣羅馬文化。”這段話意在強調( )A.古希臘是西方文明之源頭B.羅馬帝國疆域空前遼闊C.征戰客觀上促進文明交流D.外族入侵導致文明中斷13.(2024 鐘祥市一模)歐洲建筑中的五種柱式,三種柱式由古希臘人創造,另兩種柱式由羅馬人在古希臘柱式的基礎上創造。直到20世紀初葉,這五種柱式一直是歐洲建筑技術的基本構件,也是歐洲建筑美學的基本要素。這反映了( )A.希臘城邦文化各具特色B.羅馬法是歐洲法學淵源C.希臘文化深刻影響歐洲D.羅馬建筑講究數學比例14.(2024 新吳區一模)古希臘是歐洲文化的發源地,其建筑不僅開辟了歐洲建筑藝術的先河,更是人們團結一致捍衛自由、抨擊民主的內在精神的體現。下列屬于古希臘建筑的是( )A.帕特農神廟 B.萬神廟C.空中花園 D.獅身人面像15.(2024 歷城區期末)希臘斯多葛學派(斯多亞學派)關于普遍人性和普世性的自然法思想對羅馬法產生巨大影響。羅馬的法律體系里普遍包含著當地的習慣法,即便在公元212年所有羅馬帝國統治下的自由民都被賦予公民權之后,也依然如此。帝國境內的法官除了援引成文法,還享有遵循并建立判例的權力。羅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為( )A.《漢謨拉比法典》 B.《十二銅表法》C.《萬民法》 D.《公民法》16.(2024 海口二模)某同學在網頁上搜索了“《擲鐵餅者》”“帕特農神廟”“蘇格拉底”三個關鍵詞,據此可知他想了解( )A.古印度文明 B.古埃及文明C.古希臘文明 D.古羅馬文明17.(2024 朝陽區校級模擬)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頒布了成文法,這部法律被稱為( )A.《十二銅表法》 B.《伯里克利法典》C.《查士丁尼法典》 D.《羅馬民法大全》新課預習銜接 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7小題)1.(2024 和平區二模)下列內容與“亞里士多德”“《擲鐵餅者》”“帕特農神廟”等關鍵詞屬于同一學習主題的是( )A.《漢謨拉比法典》 B.種姓制度C.伯里克利 D.萬神廟【分析】本題考查古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由題干歸納出所反映的主題是解答的關鍵。【解答】題干關鍵信息“亞里士多德”“《擲鐵餅者》”“帕特農神廟”是古希臘古典文化;萬神廟是古羅馬修建的宗教場所。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古代希臘和羅馬建筑成就。2.(2024 儀征市二模)在歐洲文化史上有位哲學家,他……一直被看作是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幾乎與孔子在中國歷史上所占的地位相同。他終身探討人的靈魂、幸福和美德等問題。他是( )A.亞里士多德 B.德謨克利特C.蘇格拉底 D.柏拉圖【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古希臘的哲學家蘇格拉底的主要成就的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根據所學知識,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終身探討人的靈魂、美德和幸福等問題,他指出,求得知識的最好辦法是有系統的問和答;他還主張人應該“認識你自己”,這對認識人的內心世界具有重要意義,C項正確;亞里士多德被稱為百科全書式的學者,排除A項;德謨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論,排除B項;柏拉圖是西方客觀唯心主義的創始人,其哲學體系博大精深,對其教學思想影響尤甚,排除D項。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古希臘的哲學家蘇格拉底的主要成就的知識。3.(2024 梁園區校級一模)公元前450年,羅馬平民的代表和貴族一道制訂、頒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銅表法》;公元前4世紀晚期,債務奴役制被禁止。這些都有利于( )A.階級矛盾的緩和 B.奴隸制度的終結C.羅馬帝國的建立 D.帝國統治的瓦解【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十二銅表法》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解答】根據題干可知,羅馬通過平民和貴族協商頒布法律,禁止債務奴役制等有利于緩和階級矛盾,A項正確;通過《十二銅表法》頒布和禁止債務奴隸制無法終結奴隸制度,排除B項;羅馬帝國于公元前27年屋大維首創元首制開始,此時還處于羅馬共和國時期,排除C項;此時是羅馬共和國時期,羅馬帝國還沒有建立,因此不存在瓦解,排除D項。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十二銅表法》的相關史實。4.(2024春 長沙期中)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亞大教堂在平面十字形建筑物上方建造半球形穹頂,此種風格是在古羅馬半圓拱頂墻壁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而十字形平面建筑則是古羅馬長方形大會堂建筑的演化建筑形式。這可用以說明( )A.東西方文化交匯于君士坦丁堡B.基督教文化起源于拜占庭C.古羅馬文化滋養了拜占庭文化D.民主政治影響了建筑形制【分析】本題考查古代著名雕塑與建筑,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材料看不出東西方文化的交匯,排除。B.基督教文化起源于羅馬帝國統治時期,排除。C.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亞大教堂建于拜占庭帝國時期,根據材料可知,圣索菲亞大教堂借鑒了古羅馬建筑的形制,這體現了拜占庭帝國對古羅馬文化的繼承發展,同時也說明古羅馬文化滋養了拜占庭文化,符合題意。D.材料不涉及民主政治的影響,排除。故選:C。【點評】記憶古代著名雕塑與建筑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5.(2024 濱州模擬)古代希臘的“公民”一詞來源于“城邦”。亞里士多德說:“城邦正是若干公民的組合。”材料表明,“公民”的本質含義為( )A.公民是城邦主人 B.城邦包含了公民C.公民從屬于城邦 D.公民是城邦的人【分析】本題考查了雅典民主政治。古代希臘半島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雅典是希臘最重要的城邦之一。【解答】亞里士多德說:“城邦正是若干公民的組合。”材料表明,“公民”的本質含義為公民是城邦主人。公元前5世紀后半期,伯里克利當政期間,雅典奴隸制民主政治達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當時雅典全體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參加最高權力機構公民大會,決定內政、外交、戰爭等重大問題,但婦女、兒童、外邦人和奴隸無權享有這種民主。雅典正是在民主政治的基礎上,創造了希臘文明中的大部分輝煌。故選:A。【點評】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提煉材料觀點。6.(2024 紅河縣二模)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古建筑作為文明發展的表現之一,無論大小和形狀,都是人民智慧的結晶。下列古建筑繼承古希臘建筑風格后由羅馬創造的是( )A.金字塔 B.大競技場C.帕特農神廟 D.釋迦牟尼造像【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古羅馬的大競技場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繼承古希臘建筑風格后由羅馬創造的的古建筑。【解答】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羅馬建筑吸收了希臘建筑的特點,并有所創新,如石拱門、穹頂等,既堅固結實,又華麗宏偉。羅馬的代表性建筑,有可容納近8萬名觀眾的大競技場等。大競技場是繼承古希臘建筑風格后由羅馬創造,B項正確;金字塔是古埃及的建筑,排除A項;帕特農神廟是古希臘的建筑,排除C項;釋迦牟尼像屬于雕像,不屬于建筑,主要在古印度起源,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古羅馬的大競技場的相關史實。7.(2024 無錫一模)英國浪漫主義詩人雪萊在歐洲大聲疾呼:“我們都是希臘人。我們的法律、我們的文學、我們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臘。”對此話理解最準確的是( )A.歐洲未來應要統一于希臘B.歐洲人都是希臘人的后裔C.歐洲曾經都是希臘的領土D.希臘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分析】本題考查“希臘城邦”。學習古代希臘的歷史,意在明確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頭。【解答】依據材料中“我們的法律、我們的文學、我們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臘”,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在強調希臘是西方法律、文學、宗教等文明的淵源,說明希臘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體現的是希臘文明對西方文明的深遠影響。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和辨析能力。注意希臘和羅馬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8.(2024 酒泉二模)“條條大路通羅馬”“身在羅馬,就像羅馬人一樣行事”都是西方著名的諺語。從歷史的角度看,這些西方諺語的形成說明了( )A.羅馬為了向外擴張修建了許多道路B.羅馬文化涌入到他統治過的廣大地區C.當時許多外國人在羅馬學習生活D.羅馬帝國的征服和統治充斥著暴力【分析】本題考查古代羅馬。掌握查古代羅馬文化相關知識。【解答】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羅馬帝國地跨歐亞非三洲,帝國境內海路暢通無阻,陸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所以有“條條大路通羅馬”這樣的西方諺語。羅馬帝國統治疆域廣大,為了加強統治,羅馬在其統治地區推行羅馬文化,使得被征服地區接受羅馬的文化,“像羅馬人一樣行事”。因此,上述諺語實際上反映了羅馬對其統治地區的文化滲透。B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羅馬帝國的擴張和影響。9.(2024 包河區二模)自羅馬共和國晚期起,拱門形制逐漸成為古羅馬建筑的一個顯著特色。據如圖可知,人類文明交往( )A.推動了區域文化的統一B.促進了文化藝術的融合C.改變了文化中心的分布D.重塑了民族文化的內核【分析】本題考查古代著名雕塑與建筑,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題干“拱門形制逐漸成為古羅馬建筑的一個顯著特色”沒有體現區域文化統一的信息,排除。B.據材料“自羅馬共和國晚期起,拱門形制逐漸成為古羅馬建筑的一個顯著特色”,結合圖示可知拱門形制在亞述、安息宮殿門和羅馬凱旋門上都有應用,說明人類文明之間存在交流和融合,有利于促進文化藝術的發展和融合,符合題意。C.僅從拱門形制的應用,無法斷定改變了文化中心的分布,排除。D.重塑了民族文化的內核與人類文明交往沒有關聯,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點評】記憶古代著名雕塑與建筑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10.(2024 邗江區一模)“他認為,宇宙空間中除了原子和虛空之外,什么都沒有。原子一直存在于宇宙之中,它們不能被從無中創生,也不能被消滅,任何變化都是它們引起的結合和分離。”這段話中的“他”應是( )A.伯里克利 B.德謨克利特C.蘇格拉底 D.亞里士多德【分析】本題考查古代杰出的科學家及哲學家,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伯里克利是雅典的執政官,排除。B.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德謨克利特是古希臘偉大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原子學說的創始人之一,他率先提出原子論,即萬物由原子構成,符合題意。C.蘇格拉底提出了認識你自己的主張,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D.古希臘百科全書式的學者是亞里士多德,他的名言是“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他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他還創立了邏輯學等新的學科,排除。故選:B。【點評】記憶古代杰出的科學家及哲學家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11.(2024 惠陽區一模)古希臘建筑師們在設計伊瑞克提翁神廟時,計劃把6根單調的石柱雕刻成少女形象,但少女的脖子纖細,無法承受神廟的重量,如果加粗少女頸部,則會影響美觀。建筑師們經過冥思苦想終于找到了解決辦法,那就是給每個少女頸后保留一縷秀發,再在頭頂加上花籃。這主要體現了古希臘( )A.注重人文與審美契合的建筑理念B.婦女的社會地位逐漸提高C.建筑師具有活躍思維和高超技藝D.希臘藝術人才輩出成就斐然【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古希臘的建筑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解答】據“古希臘建筑師們在設計伊瑞克提翁神廟時,計劃把6根單調的石柱雕刻成少女形象,但少女的脖子纖細,無法承受神廟的重量,如果加粗少女頸部,則會影響美觀。建筑師們經過冥思苦想終于找到了解決辦法,那就是給每個少女頸后保留一縷秀發,再在頭頂加上花籃。”可知,材料既體現了人文精神,又注意到了審美情趣,所以是注重人文與審美契合的建筑理念。選項A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古希臘的建筑的相關史實。12.(2024 郯城縣二模)“希臘衰亡了,他的文明并沒有跟著衰亡,反而影響了征服者羅馬人。日耳曼雖然統治了羅馬,但卻吸收了被征服者的文化,并從而形成了日耳曼﹣羅馬文化。”這段話意在強調( )A.古希臘是西方文明之源頭B.羅馬帝國疆域空前遼闊C.征戰客觀上促進文明交流D.外族入侵導致文明中斷【分析】本題考查古希臘,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據材料“希臘衰亡了,他的文明并沒有跟著衰亡,反而影響了征服者羅馬人。日耳曼雖然統治了羅馬,但卻吸收了被征服者的文化,并從而形成了日耳曼﹣羅馬文化”可知,古希臘文明影響了征服者羅馬人;日耳曼雖然統治了羅馬,但卻吸收了被征服者的文化。這說明古代戰爭的征服客觀上促進文明交流。故C符合題意;材料不能說明古希臘是西方文明之源頭,排除A;題干材料不能反映羅馬帝國疆域空前遼闊,排除B;題干材料不能體現外族入侵導致文明中斷,排除D。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古希臘,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材料意在強調征戰客觀上促進文明交流。13.(2024 鐘祥市一模)歐洲建筑中的五種柱式,三種柱式由古希臘人創造,另兩種柱式由羅馬人在古希臘柱式的基礎上創造。直到20世紀初葉,這五種柱式一直是歐洲建筑技術的基本構件,也是歐洲建筑美學的基本要素。這反映了( )A.希臘城邦文化各具特色B.羅馬法是歐洲法學淵源C.希臘文化深刻影響歐洲D.羅馬建筑講究數學比例【分析】本題考查古代著名雕塑與建筑,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題干反映的是希臘建筑文化的影響,與希臘城邦文化各具特色無關,排除。B.題干未涉及羅馬法是歐洲法學淵源,排除。C.根據題干中“歐洲建筑中的五種柱式,三種柱式由古希臘人創造,另兩種柱式由羅馬人在古希臘柱式的基礎上創造。直到20世紀初葉,這五種柱式一直是歐洲建筑技術的基本構件,也是歐洲建筑美學的基本要素。”可知,題干在反映歐洲建筑受希臘文化的影響深刻,符合題意。D.羅馬建筑講究數學比例題干中未出現相關信息,排除。故選:C。【點評】記憶古代著名雕塑與建筑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14.(2024 新吳區一模)古希臘是歐洲文化的發源地,其建筑不僅開辟了歐洲建筑藝術的先河,更是人們團結一致捍衛自由、抨擊民主的內在精神的體現。下列屬于古希臘建筑的是( )A.帕特農神廟 B.萬神廟C.空中花園 D.獅身人面像【分析】本題考查古代著名雕塑與建筑,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希臘建筑藝術主要體現在神廟。神廟四周以廊柱環繞,柱身有粗有細。雅典帕特農神廟是典型代表。故A符合題意;萬神廟是古羅馬建筑,排除B;空中花園是古巴比倫的建筑,排除C;獅身人面像是古埃及的文明成果,排除D。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古代著名雕塑與建筑,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帕特農神廟是古希臘建筑。15.(2024 歷城區期末)希臘斯多葛學派(斯多亞學派)關于普遍人性和普世性的自然法思想對羅馬法產生巨大影響。羅馬的法律體系里普遍包含著當地的習慣法,即便在公元212年所有羅馬帝國統治下的自由民都被賦予公民權之后,也依然如此。帝國境內的法官除了援引成文法,還享有遵循并建立判例的權力。羅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為( )A.《漢謨拉比法典》 B.《十二銅表法》C.《萬民法》 D.《公民法》【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羅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十二銅表法》的相關史實。【解答】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頒布了成文法,因這部法刻在十二塊青銅板上,所以被稱為“《十二銅表法》”。《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羅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十二銅表法》,B項正確;《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的法律,排除A項;萬民法是由以《十二銅表法》為代表的市民法中發展起來的,排除C項;《公民法》是由公元前450年左右頒布的《十二銅表法》逐漸演變而來,適用于羅馬共和國時期的公民,用來調整羅馬公民之間的關系,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十二銅表法》的相關史實。16.(2024 海口二模)某同學在網頁上搜索了“《擲鐵餅者》”“帕特農神廟”“蘇格拉底”三個關鍵詞,據此可知他想了解( )A.古印度文明 B.古埃及文明C.古希臘文明 D.古羅馬文明【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古希臘文明的相關史實,《擲鐵餅者》、帕特農神廟、蘇格拉底是解答本題的關鍵。【解答】據所學知識可知,《擲鐵餅者》是希臘雕塑藝術中的杰作;雅典帕特農神廟是希臘建筑藝術典型代表;蘇格拉底是希臘哲學家,他終生探討人的靈魂、美德和幸福等問題,他指出,求得知識的最好辦法是有系統的問和答;他還主張“人應該認識你自己”。據“《擲鐵餅者》”“帕特農神廟”“蘇格拉底”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位同學想了解古希臘文明,C項正確;古印度文明有佛教、種姓制度等,與“《擲鐵餅者》”“帕特農神廟”“蘇格拉底”沒有聯系,排除A項;古埃及文明有金字塔、太陽歷等,與“《擲鐵餅者》”“帕特農神廟”“蘇格拉底”沒有聯系,排除B項;古羅馬文明,是指古羅馬在建立和統治國家過程中,吸收和借鑒了先前發展的各古代文明的成就,并在基礎上創建了自己的文明,與“《擲鐵餅者》”“帕特農神廟”“蘇格拉底”沒有聯系,排除D項。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古希臘文明的相關史實。17.(2024 朝陽區校級模擬)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頒布了成文法,這部法律被稱為( )A.《十二銅表法》 B.《伯里克利法典》C.《查士丁尼法典》 D.《羅馬民法大全》【分析】本題考查《十二銅表法》。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頒布了成文法,這部法律被稱為《十二銅表法》。《十二銅表法》頒布于公元前450年左右,《十二銅表法》條文比較明晰,使得審判、量刑皆有法可依,它限制了貴族的專橫,打破了他們對法律知識的壟斷,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平民的利益。它是羅馬第一部成文法,是羅馬成文法史的起點,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識記并掌握古代羅馬法律體系建立的相關史實。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