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①畢昇②宋應星③《木草綱日》④《農政全書》⑤羅盤(指南針)⑥火器(火箭火統)(1)請將材料中的科技成果按照歷史時期(宋元時期和明清時期)分為兩類。從中任選一幅圖片撰寫解說詞。(4分)(2)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說明上述兩個時期科技發展的不同特點。(2分)15.(7分)【20世紀以來的國際秩序】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二戰結束后,西方的“商品、資本輸出”逐漸被“民主人權輸出”所替代。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極大地鼓舞和推動著全球范圍民族解放運動,導致西方殖民體系土前瓦解。經過二戰的教訓和洗禮,世界各國人民譽遍渴求和平、厭惡戰爭,而全球化浪潮又使各四之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廣泛密切聯系。這些就為一些西方國家通過“民主人權輸出”實現對他國經濟、政治、文化、外交的滲透與控制提供了現實可能。一摘編自人民網《認清西方“民主人權輸出”的實質》材料二當今的世界格局仍處于一個過渡期,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權力的轉移和擴散。權力從傳統強國歐美向新興大國轉移,并擴散至其他地區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進入“碎片化”時代的征兆。一摘編自中圖社會科學院2011年《國際形勢黃皮書》請回答:(1)據材料一說明二戰后西方致力于“輸出民主人權”的現實可能性。結合所學知識舉1例西方致力于“輸出民主人權”的歷史事件。(3分)(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你對“世界格局有進入‘碎片化’時代的征兆”的理解。材料二中所說的新興大國指哪些國家?(2分)(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影響國際秩序走向的因素有哪些?(2分)16.(11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歷史考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有學者認為,從1953年起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新中國在國民經濟恢復的基礎上開始步入了工業化的初創階段,從而在中國現代化發展史上揭開了新的一頁。其突出的待點是實施以重工業為中心的工業化戰略,依靠國家的整體力量啟動工業化進程,以國營經濟初三歷史試卷第3頁為主體,以此推進中國現代化的進程。石定國、式力《建國初期中國工業化道路與發展戰略問題研究述評》村料二日前,我國已定點的四個經濟特區,地理位置優越,自然環境優美,與港澳同胞、海外華僑關系密切…我國設置經濟特區,不是權宜之計,而是加速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何佳聲《試論我國設立經濟特區的主要原則》(摘編)村料三溫州市工高行改保理局個體工商業營業執照解妝北路83考圖成A就滿海角眼上玉小百貨圖0879年1月393小崗村社員在簽訂的包干合同書上留下手印210101號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材料四1978年改革開放伊始,中國的經濟規模僅有3679億元人民幣;而到201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已經高達82.71萬億元人民幣…從經濟增速角度看,1978一201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年均名義增速高達14.5%,刨除年均4.8%的通脹率,年均實際增速仍高達9.3%。一摘編自張連起《壯闊四十年:中國經濟的蛻變》請回答:(1)據材料一,概括我國工業化初創階段的突出特點。(2分)(2)據材料二,歸納四個經濟特區被定點的原因。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哪一個城市由落后的邊隨小鎮成為經濟特區的代表和對外開放的“窗口”?(3分)(3)材料三圖1反映了小崗村農民進行怎樣的探索?圖2經濟現象的出現是因為國家在所有制方面發生了什么變化?(3分)(4)據材料四概括1978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所呈現的特點,并結合所學分析原因。(3分)初三歷史試卷第4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