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質量檢測七年級歷史試題(考試時間:60分鐘試卷滿分:100分)第I卷(選擇題共60分)A.人面魚紋盆B.秦始皇陵兵馬俑C.駱駝載樂俑D.貨郎圖(局部)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所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6.如圖是唐·背釉鳳首龍柄壺,它新奇的造型,是受到了波斯的鳥首壺、希臘莨苕、項是符合題意的。印度綁人等彩響。這表明唐代()中1、唯物史觀是歷史學科必備的五大核心素養之一。隋朝大運河的開通,在歷史上褒貶A.尚武風氣盛行一時彌不一,有人說大運河的開通是導致隋朝滅亡的原因,有人評價大運河的開通“其為B.文學藝術豐富多彩利也博哉!”從“唯物”的角度出發,對大運河修建正確全面的評價是()C.昂揚進取積極向上A.為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B.雖勞民傷財,但功在千秋D.開放包容兼收并蓄C.推動經濟重心開始南移D.使人民付出沉重代價7.“它是唐末以來蒂鎮割據局面的延續,北方政權更迭,南方地區改局相對穩定,經2.2024年央視春晚節目《山河詩長安》聯動《長安三萬里》,營造了一幅氣勢磅確濟在原有的基礎上也有了一定的發展。這一時期,雖政權分立,但統一始終是一個“萬人將進酒”的盛世大唐風采。小明想從歷史書中了解唐朝鼎盛時期,他首先應客觀存在的必然趨勢。”它指的是()該查找的章節是()A.五代十國B.明消時期C.魏晉南北朝D.遼宋夏金A.開皇之治B.貞觀之治C.開元盛世D.康乾盛世8.宋朝詩人林升在《題臨安邸》中寫道:“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G3.九品中正制下大叔舉握在門閥貴族手中,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局熙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詩句表達了詩人()面。隋朝統一全國后,用科舉制代替九品中正制,科舉制度下選士的標準不再是門A.對南宋偏安江南的不滿B.對岳飛抗金的痛恨閥望族,而是霜由考試通過才學水平的競爭而獲得的成績。這表明科舉制()C.對宋朝商業發展的肯定D.對八股取士的批判A.有利于公平地選拔人才B.適應了封建經濟的發展9.《全球通史》談到:“宋朝時期值得注意的是發生了一場名副其實的商業革命,對C.推動了教有的發展D。加強了中央集權整個歐亞大陸有重大意義。”文中“商業革命”指()4.有記挨描述唐朝的生產工具時說,“如紡車,經細竹為之,車骨之末,縛以竹簡,A.瓦子等娛樂場所出現B.出現了商幫旋轉時低則舀水,高則瀉水”。它描述的是如圖哪一生產工具?(C.流通領域出現了紙幣D.手工業工場涌現10.右圖為1111年的《北宋形勢圖》。其A、B分別代表的政權是()A.樓車B.曲鍍犁C.筒車D.秧馬5.文物具有多元的證史價值。下列圖片既能證明唐朝陶瓷工藝水平,又能反映當時社a三a她會風氣的是()圖一《北宋形勢圖1111年)A.金西夏B.遼西夏C.蒙古西夏D.遼金【七年級歷史試題共8頁】第1頁【七年級歷史試愿共8頁】第2頁2024-2025 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歷史期末參考答案28.(1)三省六部制;唐太宗。(2 分)(2)措施:行政權:派文臣擔任州縣長官;設通判,分知州的權力;(2 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 25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50 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財權:取消節度使收稅的權力(設置轉運使,把地方賦稅收歸中央)(2 分)答案 B C A C C D A A C B B A A 題號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3)明朝;廢除了丞相,權分六部(2 分)答案 B A D D C B C D B A D C(4)雍正帝,軍機處;使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君主專制達到封建社會的頂峰)(4 分)二.材料分析題(共 50 分,26 題 12 分,27 題 12 分,28 題 12 分,29 題 14 分) 26.(1)政策:開明的民族政策。(2 分)特點:民族友好往來;民族關系和睦;民族交融等(雙 29.(1)特點:政府出面招生(或自由報考、公開考試等)。(2 分)積極作用:為草野寒酸之士開辟了登仕之途。(2 分)貢獻:隋煬帝創立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正式確立;武則天創立 向交流、雙向學習、兼容并包、平等團結、和平交往等)。(2 分)殿試制度,親自面試考生。(答創立進士科和殿試制度即可,2 分) (2)措施:在東南地區設澎湖巡檢司;在云南設置行省;在中央設宣政院管理吐蕃(在西藏地(2)政策:崇文抑武。(2 分)局面:科技發達、文化昌盛、人才輩出的文治局面。(2 分) 區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2 分)(3)原因:應試人為了能被錄取,只會死讀經書,不講實際學問,考中后成為皇帝旨意的順從 (3)組織雅克薩之戰,簽訂《尼布楚條約》;冊封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平定噶爾丹(準噶者。(2 分)原因:加強思想控制,強化皇權。(2 分) 爾部)叛亂;設臺灣府。(兩個即可,4 分)(4)認識: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各民族在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制度的創新與完善促進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言之成理即可,2 分)27.(1)玄奘西行天竺,學習佛教文化;鑒真東渡日本,傳播唐文化。(關鍵點在玄奘西行、鑒真東渡)(4 分)(2)印刷術——對人類文明地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火藥——對歐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戰方式產生了重要影響,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變革。指南針——對世界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起了巨大推動作用,同時也為歐洲航海家開辟新航路和實現環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條件,大大促進了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2 分)(任寫一個)(3)閉關鎖國;(2 分)使中國落伍于世界歷史發展的進程(導致當時的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2 分)(4)開放則興,閉關則衰;堅持對外開放,學習外來先進文化;交流促進進步等。(言之成理即可,2 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卷答案.docx 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卷(圖片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