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九縣(市、區)一中期末聯考高二歷史科試卷考試日期:7月8日;完卷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第I卷(選擇題)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陶寺遺址發現一件殘扁壺,其腹壁上和平直背面有一個形似甲骨文“文”字的字符和兩個有爭議的字符“<”和似“兀”的篆體。有學者認為這兩個字符,上為土(),下為兀(似“兀”的篆體),將其隸定為“堯”的初字。這一考古發現()A.表明陶寺先民建立國家 B.證實了陶寺是當時唐堯王都C.甲骨文歷史提前兩千年 D.對佐證堯帝傳說有重要價值2.漢畫像磚是模印或捺印有圖像的磚,風格處于繪畫與雕塑之間。下圖是一幅表現勞動人民插秧場景的畫像磚拓片。該圖( )A.表現了“以形寫神”的繪畫風格 B.佐證了古代農業生產技術的成熟C.反映了塢堡莊園經濟的具體特點 D.提供了研究漢代經濟的史料依據3.魏晉南北朝時,北方長期戰亂,陸上絲綢之路受阻,南方地區與北方沿海地區開展海外貿易。南方以廣州、交州為中心,出口絲織物、漆器,進口貂皮、象牙、香料等。南北對立時,官方于邊界互市,民間走私也較為常見。這些現象表明()A.區域經濟互補推動貿易多元發展 B.政權對峙致使對外貿易重心南移C.民間貿易在經濟交流中占據主導 D.經濟格局變動影響海外貿易范圍4.敕是皇帝在特定時間針對特定的人或事臨時發布的詔令,其效力大于固定的成法。宋朝的敕涵蓋了國家的基本活動,朝廷之外,“一司、一路、一州、一縣,別有敕”,到真宗咸平元年,敕已多達一萬八千五百五十五道,這主要體現了北宋時期()A.政治制度運轉的低效 B.對傳統法制批判繼承C.中央集權的不斷強化 D.法律制度的完善成熟5.始建于元末的福建省南靖縣田螺坑土樓群(圖)依山就勢而建,主要由三座圓樓(振昌樓、瑞云樓、和昌樓)、一座方樓(步云樓)和一座橢圓樓(文昌樓)組成,被稱為“四菜一湯”。由此可見,土樓群的設計集中體現出()A.對傳統等級秩序的嚴格遵循 B.南方民居具有獨特異域風情C.傳統建筑技術得到創新應用 D.自然環境與人文景觀的融合6.清代的莊票廣泛使用篆刻印章作為信用憑證,如清代河北阜豐錢莊匯票加蓋十二處印章,印文內容涵蓋莊名、年份等,并以傳統圖案(如蝙蝠、云紋)裝飾印面,增強防偽性。莊票票版雕刻工藝精湛,刀工細膩,票版設計融合了傳統繪畫技法與木刻藝術。由此可見,清代莊票()A.兼具藝術性和實用性特征 B.推動了中國金融近代化C.開創了信貸票據的新形式 D.形成了完備的借貸市場7.下圖是20世紀初《神州日報》刊登的一則漫畫。畫中衣袖上寫著“老大帝國”的老者正趴在一個碩大的西瓜上酣然入睡。在他身旁站著俄國人、英國人和日本人,通過瓜蔓(瓜蔓象征的四條鐵路都是由外國人興建或外國貸款興建),虎視眈眈兩眼緊緊盯著這個大西瓜。作者旨在呼吁國人()A.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以自強 B.支持革命黨人推翻清政府統治C.重視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 D.警惕列強資本輸出以保護利權8.1913年,北洋政府頒布《文官任用法草案》對任官資格作出嚴格限制,又頒布《文官甄別法草案》《高等文官甄別委員會執行細則》等法規,專門設立官員甄別委員會,對所有未經考試任命的官員進行甄別。北洋政府此舉的主要目的是()A.維護新政權統治秩序 B.彰顯民主共和精神C.打造全新的官場氣象 D.提高政府行政效率9.抗戰時期,“前涼”政權(兩晉時期據有河西地區)受到史學界關注。陳寅恪撰寫《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表彰自中原遷入河西的諸儒為保存傳統文化作出貢獻。身居北平的陳垣給學生講授《開元釋教錄》,贊揚前涼政權奉晉朝正朔,堅守氣節。二陳對前涼政權的稱許體現()A.歷史闡釋的不斷更新 B.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C.統一戰線的重要意義 D.學者深厚的家國情懷10.2024年,“石窟寺保護國際論壇”在甘肅敦煌舉行。論壇期間,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啟動“中亞石窟數字化保護項目”,并構建開放數據庫;與斯里蘭卡合作“佛教藝術比較研究”項目,通過數字化對比敦煌壁畫與康提地區石窟藝術。這說明()A.文物的數字化保護依靠國際合作 B.敦煌成為絲路文化交流樞紐C.全球化背景下文物歸屬意識淡薄 D.現代科技助推文明對話互鑒11.莎草是制作莎草紙的主要原料,通常生長在尼羅河三角洲等地區。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第一王朝時期開始用莎草紙作為書寫材料。古埃及的政府機構大量使用莎草紙來記錄各種官方文件,如法令、詔書、稅收記錄、土地契約等。古埃及莎草紙的使用()A.確保了政府行政高效率 B.適應了國家治理的需要C.助推埃及文明延續傳承 D.促進了歐洲文明的發展12.“峭壁宮殿”(下圖)位于美國的弗德臺地國家公園,約建于11世紀,總計有200多個房間,分2層、3層、4層等幾種規格。在“峭壁宮殿”的外緣,蓋有許多供部族內部進行社交活動和敬神用的圓形地穴和一些供炊事與家務用的露天庭院。據此可知,當時該地()A.部族之間戰爭頻繁爆發 B.社會組織發展的程度較高C.宗教活動居于主導地位 D.建筑技藝領先于其他地區13.被稱為蘇萊曼王座的速忽兒魯黑曾是伊利汗國的夏營地之一,阿八哈汗(1234~1282年)在位時開始在此營建夏宮(如下圖)。夏宮廢棄了薩珊舊宮址東南面的城門,改在南面的城墻上新開了一扇城門,以形成南北中軸線的格局。此遺址還出土了龍、鳳主題的裝飾陶磚。這可用于印證()A.伊朗本土文化主導地位動搖 B.蒙古西征推動了中華文化的傳播C.世界文明的發展具有統一性 D.地方政權對元王朝的向心力增強14.法國在16、17世紀多次頒布禁奢令,先是禁止所有人穿著金銀絲錦緞、刺繡和絲絨,又禁止在服裝中使用金銀,最后禁止穿著來自外國的織物、絲質花邊等。這反映了法國()A.注重資本原始積累 B.限制貴族勢力的發展C.受禁欲主義的影響 D.采取抑制商業的政策15.19世紀中期,英國食品摻假十分嚴重。1860年,英國通過了《食品摻假法》。該法令第一次確立了“保護消費者免遭錢財損失和身體傷害是政府應盡的職責”的思想。這反映了()A.經濟發展促進政府職能的完善 B.英國注重立法保護公民私有財產C.經濟發展促進了民主法治建設 D.工業革命導致兩大對立階級產生16.2025年1月,哈薩克斯坦、馬來西亞、古巴、玻利維亞、烏干達等多個國家成為金磚伙伴國;印度尼西亞成為金磚正式成員,金磚國家首次擴展至東南亞。而之前堅持支持美元作為國際貿易結算貨幣印度,這次也選擇了與其他成員國共進退,表態贊成“去美元化”。這反映了()A.世界多極化趨勢顯現 B.美元霸權地位的喪失C.區域經濟集團化發展 D.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第II卷(非選擇題)二、非選擇題:本題組共4道試題,其中第17題8分,第18題8分,第19題24分,第20題12分,共52分。17.(8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圖是烏魯克瓶,又稱瓦卡花瓶,是在兩河流域烏魯克古城遺址(今伊拉克南部)中女神伊南娜的寺廟建筑群中發現的。制造于大約公元前3200--3000年間,為蘇美爾早期手工藝制品,由烏魯克匠人制作,是當時的烏魯克王奉獻給神的貢品。花瓶由四組環繞的圖案雕刻組成,底部描繪了兩河流域的植被,包括椰棗樹、蘆葦和人工栽培的大麥、小麥等;在這組植被之上是一群動物,包括公羊和綿羊;再向上是一組祭祀中的男子,手中捧著碗和罐子,盛放著水果和谷物;花瓶頂部,美索不達米亞的豐饒女神伊南娜站立于前,身后有兩束蘆葦,民眾正在向她供奉一碗水果和谷物,穿著禮儀短裙和長腰帶的烏魯克人面對著她,引領著一群虔誠的信仰者。--摘編自拱玉書《蘇美爾人的神話與文明傳播觀》根據材料,概括烏魯克瓶反映出的蘇美爾文明的特征。(8分)18.(8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僑務政策體現了一國對海外僑民的重視程度,直接關系到僑胞對祖國的歸屬感與認同感。根據民國政治形勢的變動,民國時期僑務政策發布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1912~1936年、1937~1945年、1946~1949年)。僑務政策頒發趨勢圖--據焦建華《民國時期僑務政策的主題與變遷研究》等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選擇材料中任意一個階段,概括這一階段僑務政策發布數量的變化特征并說明原因。19.(2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明初延續唐宋“成教化、助人倫”的宗旨,建立翰林畫院供養職業藝術家,迎合皇室的喜好創作。隨著晚明以來江南經濟繁榮,徽商等商人群體決意“寧弛賈而張儒”,試圖構建與官僚士大夫“間及古玩”的文化共鳴,通過交易收藏、物品饋贈、組織雅集等人情往來方式,支持文人藝術家借助山水、花鳥等傳統題材表達自我心境,推動了“新安畫派”等流派發展,逐步形成了一個囊括古董商、典當行、錢莊票號、會館等在內的私人藝術品消費市場。--摘編自姚順、魏紅霞《藝術贊助對中西藝術發展的作用與啟示》等材料二在14-17世紀的歐洲,教會、各國王室、封建領主、封建行會、富裕市民參與到藝術贊助的行列。藝術家必須進入相應手工業行會,作為學徒工跟隨師傅,根據贊助人委托合同要求完成作品。資助教堂和醫院等公共工程的建造和裝飾,向公眾彰顯了贊助人的影響力。與此同時,以拉斐爾為代表的佛羅倫薩畫派,嘗試突破中世紀禁欲風格,在保留了教會、王室、貴族們神圣性的前提下,又巧妙地融入了世俗生活氣息,體現了對人和自然的崇尚。--摘編自姚順、魏紅霞《藝術贊助對中西藝術發展的作用與啟示》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明清時期藝術贊助形成的主要條件。(8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與中國相比,14-17世紀歐洲藝術贊助的不同之處,并分析中歐藝術贊助的共同影響。(12分)(3)綜合上述材料,簡析影響藝術贊助的主要因素。(4分)20.(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世界遺產公約》所定義的“文化遺產”如下:文物: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畫、具有考古性質成分或結構、銘文、窟洞以及聯合體;建筑群: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在建筑式樣、分布均勻或與環境景色結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單立或連接的建筑群;遺址:從歷史,審美、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人類工程或自然與人聯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根據《世界遺產公約》的規定,選擇一處文化遺產,并結合所學知識,寫一則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方案。(要求:包含遺產主題、遺產描述、列入理由,表述成文,史論結合,敘述完整,邏輯嚴密,條理清晰。)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九縣(市、區)一中期末聯考高二歷史科 評分細則一、選擇題題目 1 2 3 4 5 6 7 8答案 D D A C D A D A題目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D D B B B A A D二、非選擇題17.(8分)農耕經濟較為發達;作物種類多元;手工藝水平高;階級分化明顯,社會等級森嚴;王權借助神權維系統治。【評分細則】一點2分,任答4點8分,言之有理即可。18.(8分)【示例一】選取:1912~1936年特征:先降后升,總體呈緩慢上升趨勢。原因:民國初建需構建華僑認同;一戰期間華工赴歐參戰;華僑權益維護的需要;政府僑務政策的完善;經濟危機爆發,僑匯作用凸顯。【示例二】選取:1937~1945年特征:前期有較大幅度增長,后期有所波動。原因:全面抗戰爆發,動員華僑支持抗戰;鞏固民族認同;爭取國際援助;僑務政策逐漸細化;提供經濟支撐,緩解財政壓力;華僑權益維護的需要;國際局勢的變動。【示例三】選取:1946~1949年。特征:前期急劇增長,后期迅速下降。原因:抗日戰爭勝利,恢復國內戰后秩序的需要;吸引華僑回國投資;爭取華僑在政治上的支持;解放戰爭后期,國民政府統治搖搖欲墜,無暇僑務工作。【評分細則】特征2分,原因6分,一點2分,任答3點,言之有理即可。19.(24分)(1)條件:商品經濟發展;商幫興起;封建人身依附日益松弛;政府支持(經濟政策影響);儒家思想的影響;士大夫誘導;藝術家創作的客觀需要。(任答4點8分)(2)不同之處:贊助階層多元化;契約合作;以職業藝術家為主;贊助成果較多向公眾開放;推動了人文主義思潮。(任3點6分)共同影響:為藝術家創作提供了相對穩定的物質保障;推動了藝術品市場形成與發展;有利于藝術流派的傳承與創新;促進了社會轉型;推動了思想解放;一定程度上干預了藝術家自由創作;體現了藝術為權貴服務。(任答3點6分)(3)影響因素:社會制度、經濟形態、受眾文化程度、創作環境、國內外形勢等。(任答2點4分)20.(12分)示例一:主題:良渚古城遺址(1分)見證中華5000多年文明的重要文化遺址。(2分)遺產描述:良渚古城遺址(距今約5300-4300年)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長江下游地區體現稻作文明最高成就的中心聚落遺址,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現較大規模的祭壇和神廟。良渚文化等考古發現表明,這時私有制已經產生,階級分化日益明顯,部落中出現了權貴階層,中國即將邁入階級社會的門檻。(3分)列入理由:良渚古城遺址展現了一個存在于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以稻作農業為經濟支撐、并存在社會分化(階級分化)和統一信仰體系(宗教信仰)的早期區域性國家形態;印證了長江流域對中國文明起源的杰出貢獻(印證了長江流域是中國華文明源頭之一);表明五千年前中國先民建造出規模較大的城市與水利工程,是杰出的早期城市文明代表;是見證中華5000多年文明的重要文化遺址。(6分,從歷史、科學和藝術角度任選兩個進行敘述,一個角度3分,任答兩個角度即可)示例二:主題: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1分)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2分)遺產描述: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興起。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實現統一,法老被視為神在人間的代表,掌握著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最重要的權力。古代埃及的建筑藝術受到宗教較大影響。埃及人把大量精力和財富用在埋葬死者上,給統治者修建豪華的陵墓,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為代表作品。(3分)列入理由:孟菲斯是古埃及王國的首都,其墓地金字塔群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反映了古埃及社會的靈魂不死觀念;這些金字塔不僅是古埃及建筑技術的體現,也是古埃及宗教信仰和社會結構的象征;金字塔的建造展示了古埃及人在工程、數學和天文學方面的高超技藝;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等藝術作品不僅具有實際的功能,展示了古埃及人對美學和象征意義的深刻理解;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作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其影響力超越了地域和文化的限制,成為了全人類的共同財富。(6分,從歷史、科學和藝術角度任選兩個進行敘述,一個角度3分,任答兩個角度即可)示例三:主題:敦煌莫高窟(1分)集建筑、雕塑、繪畫于一體的立體藝術(2分)遺產描述:敦煌,位于中國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作為古代“絲綢之路”的重鎮,不僅是東西方貿易的中轉站;佛教沿著絲綢之路傳入中國,是宗教、文化和知識的交匯處;莫高窟以彩塑和壁畫聞名于世,展示了延續千年的佛教藝術,是聞名世界的藝術寶庫。(3分)列入理由:敦煌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它在歐亞文明互動、中原民族和少數民族文化交融的歷史進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敦煌莫高窟是中國規模最大、歷史延續最悠久、保存相對完好的佛教歷史遺跡之一;代表了我國在4~14世紀佛教文化藝術的最高成就,是絲綢之路上中國古代多民族文化及歐亞文化匯集和交融的結晶。(6分,從歷史、科學和藝術角度任選兩個進行敘述,一個角度3分,任答兩個角度即可)示例四:主題:北京中軸線(1分)是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2分)遺產描述:北京古城始建于元代,明清時期進一步發展完善;擁有八百年的城市發展歷史,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帝都城市,也是中國古代城市規劃的經典范;作為封建中國首都的杰出典范,北京古城在世界城市規劃和發展史上有不可或缺與不可替代的地位。(3分)列入理由:北京中軸線的規劃格局整體展現出“左祖右社”的傳統都城理想范式;建筑與景觀集中表達了中國傳統都城規劃對于禮儀和秩序的強調;而多元化的空間組織更為國家禮儀文化與傳統城市管理方式提供了有力的物質見證;北京中軸線還具有重要的歷史見證意義,與一系列具有世界影響的歷史事件直接相關,見證了中國社會從傳統王朝轉變為現代國家的歷史變革。(6分,從歷史、科學和藝術角度任選兩個進行敘述,一個角度3分,任答兩個角度即可)其他申報方案,言之有理即可。如:長城、明清皇宮、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布達拉宮、阿富汗巴米揚山谷的文化景觀和考古遺址、龐貝古城遺址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